13.1.1《轴对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1《轴对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1《轴对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1《轴对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1节《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轴对称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逐步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现象。

2.采用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轴对称的理解。

4.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的折叠等,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探讨轴对称的性质。

如:轴对称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实际动手,发现并验证轴对称的性质。

可以让学生剪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观察并总结其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轴对称的知识。

如:设计一个轴对称的图案,或解决一些与轴对称相关的几何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1节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变换的一次重要学习,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而且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变换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轴对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去发现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如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轴对称相关的实例图片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展示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剪纸、折纸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存在一种对称现象。

提问:“这种现象叫做什么?”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轴对称。

2. 呈现(10分钟)展示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PPT呈现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轴对称的图形,标注出对称轴,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轴对称。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解释。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教师对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13.1.1 轴对称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13.1.1 轴对称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13.1.1 轴对称【知识与技能】(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对应点.(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4)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已知图形画对称轴及画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对称美的认识,使学生感受数学带来的美.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形纸片教师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的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照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有些也具有对称性,(教师利用投影出示一些图片,如图13-1.1-1)……对称给我们带来很多美的感受!其中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轴对称.(教师板书课题)探究1:轴对称教师提出问题: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剪出一个图案,再打开,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你能剪出什么样的窗花呢?教师先把长方形纸片对折,用剪刀剪出一个图案,再打开这个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按要求剪纸.学生在观察、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描述图形的特征,教师归纳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概念,并板书概念: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然后教师让学生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教师出示例题:例1在如图13-1.1-2所示的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B).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口答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教师进行点评.然后教师让学生完成:教材P60练习第1题.(学生口答,并在书上画出对称轴,标注它们的一对对称点)探究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教师提出问题:在教材P59图13.1-3中,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能类比前面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学生观察思考,并互相交流,发现其共同特征——每一对图形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都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教师进一步说明: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作对称点.然后教师让学生举出一些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教师提出问题:(1)将教材P58-59图13.1-2和图13.1-3进行比较,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2)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吗?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然后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点评,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为什么?(2)在教材图13.1-3中,你能标出A,B,C的对称点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及时指导.然后教师让学生完成:教材P60练习第2题.(学生口答,并在书上画出对称轴,标注它们的一对对称点)最后教师总结:探究3:垂直平分线教师出示问题:(1)观察教材P59图13.1-4,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2)在教材图13.1-5中,你能测量出线段AA′,BB′与直线l的夹角吗?它们与直线l垂直吗?点A与点A′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吗?点B与点B′到直线l的距离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从观察三条线段与直线MN的位置关系,利用投影动画展示点A与点A′等重合的情形,并指出:经过线段中点并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概念: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对称点.2.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3.垂直平分线.【正式作业】教材P64习题13.1第1-5题。

13.1.1轴对称教案

13.1.1轴对称教案

13.1.1轴对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的第一节内容,即13.1.1轴对称。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应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识别并绘制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尺子、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组轴对称的图片,如剪纸、建筑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轴对称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轴对称的含义。

(2)通过实例讲解轴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对称点等。

3. 例题讲解(1)找出给定图形的对称轴,并标出对称点。

(2)判断给定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4. 随堂练习(1)绘制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轴对称的概念2. 轴对称的性质3. 轴对称的判定方法4. 轴对称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对称轴:_______;对称点:_______。

(2)是否为轴对称图形:_______;理由:_______。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情况,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 拓展延伸:(1)探索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关系。

(2)运用轴对称设计美丽的图案。

(3)研究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艺术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轴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

2. 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1.1《轴对称》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1.1《轴对称》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13.1.1轴对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轴对称》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初中阶段,它既是前面全等三角形概念的拓展与延伸,又是图形全等的具体应用,是与平移、旋转等相关联的又一种图形变换方式,也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这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②掌握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③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探究思考轴对称的性质;④应用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和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目标分析:由于学生对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图案以及一些装饰都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般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但由于缺乏空间概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对剪、画轴对称图形会感到吃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理念: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②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

教学难点:①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②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

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腰直角三角板、几何图形纸片等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像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

13.1.1轴对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3.1.1轴对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3.1.1 轴对称【教学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2.经历折叠、剪纸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彼此交流。

3.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欣赏并体会对称美,感受轴对称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两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区别。

【教学准备】剪刀、已裁好的圆、矩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白纸,彩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师:一次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把变成一个真正的等式?”你知道怎么做吗?生:挪动第第一个数中的2根火柴,师:这不是火柴搭的,所以没法挪动。

学生茫然了。

师: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的问题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思维。

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尽可能多的丰富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2.观察特点、形成概念[问题1]:这些美丽的图形来自生活,细心观察之后,你能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图形的共同特征。

并课件演示以下两个轴对称图形的重合过程,让学生感受动态过程。

[问题2]: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交流。

师生活动: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时间,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列举符合对称特征的物体,并进行广泛交流,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即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3.练习: (1)我们学过的图形中,你知道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设计意图:学生回忆学过的几何图形,比如线段、角、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等,并让学生折一折,看看各有几条对称轴。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13.1.1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13.1.1轴对称

《13.1.1轴对称》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完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前安排的一节内容。

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动手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的时候他们就接触过,而且日常生活中轴对称图形随处可见,所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也有了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动手操作,电脑课件展示等,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的认识,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应该不困难。

二、教学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而这四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将四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2)掌握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3)通过具体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4)通过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鉴赏美的能力.2.教材重点、教学难点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教材的重点确定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确定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以及轴对称的性质的应用.四、教学策略解析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13.1.1轴对称(教案)

13.1.1轴对称(教案)

学生积极画图
轴对称图形 区别 一个图形
两个图形成 轴对称 两个图形
利 用图表 的形式 总结, 形象直 观
1. 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 直线两旁 的部分都能够互相重合 ( 即直线两 旁的两部分全等) 2.都有对称轴(至少一条) 联系 3. 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 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 于这条直线对称;如果把两个成轴 像这样,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 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 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 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 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活动 5 分组讨论: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 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
活中的 对称图 案和标 志展示 出来, 引导学 生将生 活中的 对称美 牵引到 数学中 来]
活动 1 生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活中的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 活动 1 图片, 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出示课本的图片, 观察它们都有些 中间分开后, 实例, 学生积极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什么共同特征. 让学生 对称现象无处不在, 从自然景观到 活动 2 明白数 分子结构, 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 甚至 学生积极实验,动手完成 学来源 日常生活用品, 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 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 例子. 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 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 于生 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 由此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 活。 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 学 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 叠, 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这 生动手 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 形完全重合. 实验得 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 我们也说这个图 出结 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活动 2 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 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 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 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 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 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 3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 轴的问题. 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 有一条, 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 不止一条, 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 至有无数条。 下列各图, 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吗? 论,加 深影响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公开课教学设计_1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公开课教学设计_1

13.1.1 轴对称(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结合图形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的性质;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并找出它的对称轴.以及性质的理解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Ⅱ.导入新课出示投影视频和投影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指导学生预习课本58-59页完成表格内容。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接下来完成下列各图,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是A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Ⅲ.随堂练习(一)课本P60练习 1和练习2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有关概念,进一步探讨了轴对称的特点,区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师)总结: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要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后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师)出示问题三(学生探究,小组交流,汇报展示)(问题三) 如图,△ABC 和△A ′B ′C ′关于直线MN 对称,点A ′、B ′、C ′分别是点A 、•B 、C 的对称点,线段AA ′、BB ′、CC ′与直线MN 有什么关系?图中A 、A ′是对称点,AA ′与MN 垂直,BB ′和CC ′也与MN 垂直. AA ′、BB ′和CC ′与MN 除了垂直以外还有什么关系吗?△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MN 对称,点A ′、B ′、C ′分别是点A 、B 、C 的对称点,设AA ′交对称轴MN 于点P ,将△ABC 和△A ′B ′C ′沿MN 对折后,点A 与A ′重合,于是有AP=A ′P ,∠MPA=∠MPA ′=90°.所以AA ′、BB ′和CC ′与MN 除了垂直以外,MN 还经过线段AA ′、BB ′和CC ′的中点.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我们把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自己动手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两对称点,看一下对称轴和两对称点连线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一样,•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归纳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师)对比给出问题四问题 问题(四) 下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你能发现什么结论?能说明理由吗?结论:直线l 垂直线段AA ′,BB ′,直线l 平分线段AA ′,BB ′(或直 线l 是线段AA ′,BB ′的垂直平分线).Ⅴ.作业(一)课本习题61页. 1、2、3、4、5、6、题.AB lA B。

13.1.1轴对称教案

13.1.1轴对称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13.1.1轴对称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展示课本上的图片(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3、教师明确:对称的多样性,而其中轴对称是重要的一种;本节要研究的内容是:轴对称有哪些性质?
二、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1、教师先把展示一些窗花,再展示学生的剪纸片作品,观赏。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板书概念。

3、展示课本59页图13.1-3
4、教师引导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及轴对称的概念,并板书概念。

5、结合教材两图进行比较,得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地区别和联系。

6、完成练习卷1至9题,点评。

三、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1、观察教材图13.1-4,教师引导学生从位置上观察三条线段与直线MN的关系。

2、揭示线段与对称轴的关系:一是垂直;二是平分。

从而归纳轴对称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3、观察图13.1-5,教师应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四、课堂练习
课本60页练习第1、2题和完成练习卷
(通过学生反映的情况来补漏学生没掌握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习什么?
六、作业
P64、65第1、2、3、4、5。

9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 13.1 轴对称教案 【2023,最新经典教案】

9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 13.1 轴对称教案 【2023,最新经典教案】

《轴对称》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轴对称》是第一节,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轴对称的特征;同时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中“翻折”在几何知识中的作用,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空间与图形”奠定基础;同时这一节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法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深刻体会轴对称图形和两面三刀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右的图形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使内容更为丰富。

(三)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应达到培养学生体会数学美感的价值观。

3、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立如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这二个概念的实质。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的设计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得结论同样重要”,但我觉得有时过程比结论更有意义,教学时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法指导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教学时指导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学流程探究活动(一)(一)轴对称图形1、视图激趣,设疑导入(课件)今天,春光明媚,蝴蝶和蜜蜂来到花丛中游玩,这时蝴蝶对蜜蜂说:“咱们长得真象”,蜜蜂百思不得其解。

13.1轴对称(1) 教学设计

13.1轴对称(1) 教学设计

13.1 轴对称(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2.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教学重点: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一、情景导入观察下列几幅图片,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新知讲解1--轴对称图形概念: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随堂练习1》1、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画出它的对称轴(课本P60练习)2.你能说出以下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吗?三、新知讲解2--成轴对称观察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随堂练习2》1、下列四组图片中有哪几组图形成轴对称?2、下面给出的每幅图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的吗?如果是,试着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对称点。

(课本P60练习)四、新知讲解3--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探究仔细观察,请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总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五、新知讲解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思考: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AA′⊥MN,BB′⊥MN,CC′⊥MN.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几何语言:∵MN⊥AA′, AP=A′P.∴直线MN 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随堂练习3》1. 如图,△ABC 与△DEF 关于直线 MN 轴对称,则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AB∥DF B.∠B = ∠EC.AB = DE D.AD 的连线被 MN 垂直平分2、如图, △ABC 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对应点所连线段 CC′与直线l 交于点 D ,则直线l 是线段CC′的垂直平分线. 若 CC′=6 ,则 CD= 3 , ∠CDE=90。

《13.1.1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八年级上册

《13.1.1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八年级上册

《轴对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其基本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规律,并能够正确判断和制作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准备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轴对称的章节,准备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2. 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

3. 教学环境准备:确保教室有多媒体设备,以便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和实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轴对称的实物图片,如蝴蝶、树叶、建筑物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

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接着,教师将详细讲解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几何图形、模型等教学工具,直观地展示轴对称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印象。

3. 互动探究为了加深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探究活动。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绘制图案等。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轴对称的特性和应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交流。

4. 案例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分析建筑物、艺术品、自然景观等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现象中的轴对称元素和特点。

人教版轴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第十三章《轴对称》教案——最新版13.1 轴对称(1)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2.探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体会由具体到抽象认识问题的过程,感悟类比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教学重、难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引言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艺术作品,从建筑物到交通标志,甚至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对称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二、课本精讲:问题1 如图,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得到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教师:你能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问题2 观察下面每对图形(如图),你能类比前面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共同特征:每一对图形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都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教师:你能再举出一些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教师:你能结合具体的图形说明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吗?两者的联系: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两者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问题3 如图,△abc 和△a′b′c′关于直线mn 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 的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 有什么关系?教师: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上面的问题说明“如果△abc 和△a′b′c′关于直线mn 对称,那么,直线mn 垂直线段aa′,bb′和cc′,并且直线mn 还平分线段aa′,bb′和cc′”.如果将其中的“三角形”改为“四边形”“五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问题3 如图,△abc 和△a′b′c′关于直线mn 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 的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 有什么关系?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师:你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前面的结论吗?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对称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点所连线段.问题4 下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你能发现什么结论?能说明理由吗?结论:直线l 垂直线段aa′,bb′,直线l平分线段aa′,bb′(或直线l 是线段aa′,bb′的垂直平分线).教师:你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前面的结论吗?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巩固提高:教科书60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3)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什么性质?轴对称图形有什么性质?我们是怎么探究这些性质的?五、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3.1第1、2、3、4、5题课后反思:13.1 轴对称(2)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2.能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3.会用尺规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了解作图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如图,直线l 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 上的点,请猜想点p1,p2,p3,? 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你能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这一结论吗?二、课本精讲:请在图中的直线l 上任取一点,那么这一点与线段ab 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吗?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ac =cb,点p 在l 上.求证:pa =pb.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ca =cb,l⊥ab,∴ pa =pb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教师:反过来,如果pa =pb,那么点p 是否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呢?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已知:如图,pa =pb.求证: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pa =pb,∴点p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教师:你能再找一些到线段ab 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吗?能找到多少个到线段ab 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这些点能组成什么几何图形?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上的点与a,b 的距离都相等;反过来,与a,b 的距离相等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直线l 可以看成与两点a、b 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教师:如何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经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三、巩固提高:教科书62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是如何得到的?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3)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五、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3.1第6、9题课后反思:13.1 轴对称(3)教学目标:1.能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进一步了解作图的一般步骤和作图语言,了解作图的依据.3.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教学重点: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难点: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有时我们感觉两个平面图形是轴对称的,如何验证呢?不折叠图形,你能准确地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二、课本精讲: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篇二:新人教版八年级轴对称教案12.1 轴对称12.1.1 轴对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优质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轴对称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知识与技能】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等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培养观察、思维、操作、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审美观.【教学重点】准确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实质.【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展示学生按要求收集的图片资料,教师指导并对所有图片进行分类:第一类是轴对称图形,第二类是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学生观察,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类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2.第二类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轴对称图形在学生交流和说出两类图案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第一类的图案称为轴对称图形.问题1 学生尝试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教师适当纠正与补充.问题2 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问题3 请观察下列图案,看这些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2.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教师提出第二类图案称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问题4 鼓励学生说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定义.问题5 举出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如:提示:对称轴可能不止1条,也可能是水平的或倾斜的.教师再归纳总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间的区别与联系.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在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的图形中,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2.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教学说明】问题1中有两种方法比较容易,方法3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得到;问题2提醒学生不能说成角平分线.【答案】1.2.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3.1”中选取.2.如图是一个圆形的纸片,请问: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 对称轴有多少条?请你找到它的圆心.3.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应重视以下几点: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实际中学习新知,使学生认识这种学习方法.2.形成提炼概念的能力,注重从实物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3.在对比中发现,认识知识,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人生格言: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部编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13.1.1 轴对称1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13.1.1 轴对称1优质课教案

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重点)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重点)3.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难点)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动画片,听故事,思考最后的问题.(配合动画讲故事)故事:在小河边的花丛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采花蜜.忽然,来了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飞来飞去,蝴蝶生气地说:“谁在跟我捣乱?”蜻蜓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这时蝴蝶更生气了,说道:“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呢?”于是,蜻蜓就落在了旁边的一片叶子上,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不仅蜻蜓、蝴蝶是一家,有些树叶,还有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和我们是一家呢.”(播放动画)思考问题:为什么蜻蜓、蝴蝶、树叶是一家?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轴对称图形【类型一】轴对称图形的识别下列体育运动标志中,从图案看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得(1)(2)(4)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3)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要确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要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类型二】判断对称轴的条数下列轴对称图形中,恰好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A.正方形 B.等腰三角形C.长方形 D.圆解析:A.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B.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C.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D.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对称轴的条数,仍然是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注意不要遗漏.探究点二: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类型一】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角度如图,一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其中∠BAD=150°,∠B=40°,则∠BCD的度数是( )A.130° B.150° C.40° D.65°解析:∵这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其中∠BAD=150°,∠B=40°,∴∠D=40°,∴∠BCD=360°-150°-40°-40°=130°.故选A.方法总结:轴对称其实就是一种全等变换,所以轴对称往往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综合考查.【类型二】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4cm 2B .8cm 2C .12cm 2D .16cm 2解析: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 面积的一半,∵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S 阴影=12×42=8(cm)2.故选B. 方法总结: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图形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 用轴对称的性质证明线段之间的关系如图,O 为△ABC 内部一点,OB =72,P 、R 为O 分别以直线AB 、BC 为对称轴的对称点.(1)请指出当∠ABC 是什么角度时,会使得PR 的长度等于7?并完整说明PR 的长度为何在此时等于7的理由.(2)承(1)小题,请判断当∠ABC 不是你指出的角度时,PR 的长度小于7还是大于7?并完整说明你判断的理由.解析:(1)连接PB 、RB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B =OB ,RB =OB ,然后判断出点P 、B 、R 三点共线时PR =7,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解;(2)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答.解:(1)如图,∠ABC =90°时,PR =7.证明如下:连接PB 、RB ,∵P 、R 为O 分别以直线AB 、BC 为对称轴的对称点,∴PB =OB =72,RB =OB =72.∵∠ABC =90°,∴∠ABP +∠CBR =∠ABO +∠CBO =∠ABC =90°,∴点P 、B 、R 三点共线,∴PR=2×72=7;(2)PR的长度小于7,理由如下:∠ABC≠90°,则点P、B、R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PB+BR>PR,∵PB+BR=2OB=2×72=7,∴PR<7.方法总结: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以将线段进行转化,然后结合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予以解答,总之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四】轴对称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如图,将长方形纸片先沿虚线AB向右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CD向下对折,然后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纸片打开,那么打开后的展开图是( )解析:∵第三个图形是三角形,∴将第三个图形展开,可得,即可排除答案A.∵再展开可知两个短边正对着,∴选择答案D,排除B与C.故选D.方法总结:对于此类问题,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或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即可呈现.三、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2.对称轴;3.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方法.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4年13.1.1轴对称教案

2024年13.1.1轴对称教案

2024年13.1.1轴对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十三章第一节,主题为“轴对称”。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识别和绘制轴对称图形,以及解决与轴对称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识别和绘制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轴对称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和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三角板、圆规。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2)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识别轴对称图形。

(3)讲解如何绘制轴对称图形。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2)给出几个非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4. 小组讨论(1)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13.1.1 轴对称2. 定义: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3. 示例: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和绘制4. 练习:随堂练习题目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明对称轴。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点A(2,3),求点A关于直线y=2x+1的对称点B的坐标。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如:窗户、门等。

(2)B点坐标为(1,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和识别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研究轴对称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2)探索轴对称与其他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1《轴对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轴对称》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中的第一节,在上一章《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全等变换,《轴对称》其实就是全等的三大变换之———翻折。

因此,学习《轴对称》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运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解决图形变换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图形变换的基本能力。

同时,轴对称的学习也是后面学习等腰三角形、特殊四边形、圆的性质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轴对称变换也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探索一些图形的性质,认识、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几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轴对称图形及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解析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与现实联系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一种简洁的数学美,我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视频和图片中京剧脸谱、民间剪纸等中国元素的观察,找出轴对称图形(案)的共同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通过对活动图片的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对比概念能够初步总结出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通过观察、探究、思考,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垂直平分线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欣赏视频与图片,参与折叠剪纸、双人手语操表演、小组交流等活动,帮助理解概念,掌握性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2、通过本节课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会类比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学生学情诊断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上看: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直观事物感知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正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知识储备上看:他们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案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刚学习了平移变换和三角形全等,已具备了学习轴对称所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从方法能力上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识图、画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学生面临的问题该年龄段的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认识仅处于感知的层面,对于具体的相关概念还缺乏了解.同时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较少,缺乏学习的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因此学生在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时会出现分析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轴对称的性质.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得出以后,我设计了“剪纸操作、小组交流、双人做手语操”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不仅巩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而且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概念的引出提供了素材.然后我借助学生的作品,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等活动,最终引导学生顺利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四、教学策略分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设计了折叠剪纸、做手势、图形接力、智力游戏、争做设计师等活动。

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及实物教具和学具,从欣赏“中国元素”导入激趣,并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和动态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让每一名学生始终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从“学”到“玩”再到“悟”,深刻体会到了“学数学”的乐趣,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最优化,最终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五、教学过程:探究活动一:欣赏对称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2016年里约奥运会我国自行车选手宫金杰、钟天使夺金视频),接着,提出问题:“视频中给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引出中国元素——脸谱,紧接着继续欣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风筝、中国结、镜头下的中国古建筑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同学们都能感受到一种什么美?”由于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就已经接触到轴对称图形,他们很会说出“对称美”,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课题:《轴对称》,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图片来引入新课,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图1 走向世界的“中国元素”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轴对称现象带给我们的美与和谐. 学习目标的了解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探究活动二探究归纳生成新知活动1:剪一剪识别对称比一比,看谁手更巧!要求:1、时间:3分钟。

2、以小组为单位,折一折,剪一剪合作完成剪纸作品(折痕处不要剪断),并把作品贴在展示区,比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更精美.图1设置意图: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展示学生自制的图片,认识“完全重合”的含义,并结合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它的对称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感知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活动2:说一说理解对称在各小组把最美的剪纸作品张贴在展示区后,我拿出一张蝴蝶图案,提出问题:“老师手中的这个图片是否也具有上述特征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呢?”然后引导一名同学通过折叠加以说明.接着我会利用动画再次对折叠过程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接着,学生小组交流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定义,我对定义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强调.图2 图3设置意图:通过动态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归纳,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经历轴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活动3:练一练运用对称为了检查学生对轴对称理解的情况,我设置了如下一组题:1、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画出它的对称轴吗?图4 图5 图6 图72、小明画出了下列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图8 图9 图10 图113、把一圆形纸片两次对折后,得到图10,然后沿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图12A B C D4、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这一环节,采用抢答的形式完成,第1、2小题让学生用激光笔比划来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第3题我让学生先回答,然后通过事先准备并折叠好的扇形纸片来验证.第4题采用图形接龙的形式抢答(每人说出一种学过的几何图形并指出有几条对称轴),然后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对称轴条数问题.设置意图: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新知、反馈学情.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活动4:辨一辨感悟对称首先引导观察课本上的一组图片找出上下两排作品直观上的不同,接下来,分别从展示区的作品中取出一副作品沿折痕剪开并平移一段距离,引导学生观察所摆的两个图形,思考:1、这两个图形全等吗?2、这两个全等图形是否一定能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后完全重合?3、这两个全等的图形具有什么关系?你能概括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吗?图13 图14 图15设置意图:通过对课本上的图片和学生自己作品的观察和思考,一方面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巩固,另一方面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 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该环节的设置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理解,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活动5:画一画巩固提升1、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图形,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对称轴.设置意图: 此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新知、反馈学情. 活动6:议一议 类比归纳 问题: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手中的作品,先个人思考、然后小组探讨,通过对概念的对比,找出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小组派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会以屏幕上图片的动画为例对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延伸。

并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填写.设置意图:该环节的设置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活动7:析一析 理解性质问题:如图19,△ABC 和△A ′B ′C ′关于直线MN 对称,点A ′,B ′,C ′分别是点A ,B ,C 的对称点,线段AA ′,BB ′,CC ′与直线MN 有什么关系?我让学生先分小组交流讨论,探索对称点连线段与对称轴的关系,并通过直尺,量角器验证自己的结论。

接下来引导同学们结合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来解释论证轴对称的性质,最后得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设置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得出对称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归纳出轴对称的性质。

让学生体会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在几何探究中的应用。

探究活动三:活学活用 巩固提升为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也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我设置了如下一组趣味性的题:1、轻松一刻:让学生上前表演手语操动作,看哪对同学配合最默契?2、趣联巧填:客上天然居 , 人过大佛寺 .3、回文数有许多,如:2002年就是一个回文数,下一个回文数就要等到2112年,整数乘法中最有趣的一个回文数就是:1×1=1,11×11=121,111×111=12321.根据这一规律喜 喜图16 图17 图18 图19图19请巧算出:111111×111111= 。

4、一次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把变成一个真正的等式”,很长时间没有人答出.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答出来呢?5、巧填方块:如图20,在4×4正方形网格中,选取一个白色的小正方形并涂黑,使图中黑色部分的图形构成一个轴对称图案.图20设置意图:探究活动三是本节课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手语操表演、趣联、回文数、智力题等有趣的轴对称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对称美无处不在。

巧填方块题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灵活应用同时训练学生思维及观察力。

课堂小结:回顾反思畅谈收获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总结完毕后,我会引导学生回忆刚上课时欣赏到的古建筑图片,再过渡到神州11升空场景,再到智能机器人的图片,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升华本节课的内容. 最后用数学家哈尔莫斯的话结束本节课:“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对称美是其中最和谐,最直接的展示,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会更懂得发现美,欣赏美,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图21图22图23设置意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个好的小结,既是对本节知识的一个回顾与梳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收获,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