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香蕉》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通过感官来发现》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通过感官来发现》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通过感官来发现》这篇课文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人体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本篇课文特别关注于感官系统,即人类如何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外部环境。
课文首先介绍了五种感官的基本概念,随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每种感官的功能。
例如,通过蒙眼触摸不同物品来感受触觉,通过品尝不同食物来体验味觉等。
通过《通过感官来发现》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感官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的感官能帮助我们观察周围的世界,感官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
(2)每个感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也有不能做的事。
2.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并能描述观察的结果。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3. 科学态度目标(1)能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自然环境。
(2)意识到感官观察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要爱护自己的感官。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感官的作用,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
2. 教学难点: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描述观察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果(苹果、香蕉等)、鲜花、不同材质的物品(如塑料、金属、木头等)、眼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3 分钟)(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周围的世界打交道,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呢?(2)学生回答: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等。
数学组公开课-《搭配》教案及教学反思
数学组公开课-《搭配》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搭配的含义,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搭配的含义,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搭配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画,画中有若干种水果,让学生说出这些水果的名称。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搭配吗?谁能举例说明搭配的含义?”(二)探究搭配方法1.教师出示题目:“有3种水果,分别是苹果、香蕉和橘子,请同学们用这3种水果进行搭配,看谁搭配的方法最多。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出示题目:“现在有4种水果,分别是苹果、香蕉、橘子和葡萄,请同学们用这4种水果进行搭配,看谁搭配的方法最多。
”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搭配方法1.教师出示题目:“有5个数字,分别是1、2、3、4、5,请同学们用这5个数字进行搭配,看谁搭配的方法最多。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用2种水果和2种蔬菜进行搭配,看谁搭配的方法最多。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方面: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为合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搭配方法。
2.教学方法方面:本节课采用了分组讨论、独立完成、汇报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效果方面: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掌握搭配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4.教学改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辨认不同种类的水果。
2.培养学生对水果的兴趣和爱好。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4.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水果的外观、颜色、形状和大小。
2.水果的分类:根茎类、核果类、浆果类等。
3.水果的功效和营养成分。
三、教学准备1.不同种类的水果(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宣传海报、图片或实物水果模型。
3.黑板、粉笔、录音设备等教学工具。
4.教师准备好针对性的问题和引导性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水果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水果并谈论它们的外观特征。
2.学生分组描述各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3.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类水果,让学生学会区分根茎类、核果类、浆果类等不同类型的水果。
第二课时:水果的营养1.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水果对健康的重要性。
2.学生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并讨论水果的功效和富含的营养成分。
3.学生分组创作小广告,宣传水果的营养价值。
五、教学方法1.以实物为主,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2.结合图片、模型等视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水果。
3.小组合作、讨论、展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水果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某些水果产生厌恶的情绪,可能是因为对其未知感导致,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以上是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果》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为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小班教案认识水果
小班教案认识水果小班教案认识水果(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认识水果,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认识水果篇1活动目标:1.愿意吃各种水果,知道水果有不同的味道。
2.初步了解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
尝试自己剥香蕉和桔子.3.体验品尝水果的快乐。
活动准备:1.活动前请幼儿从家中带来水果:苹果、香蕉、桔子、梨子。
2.苹果、香蕉、桔子、梨子的图片若干及标记图。
3.教师事先准备画有苹果、香蕉、桔子、梨子五官的水果娃娃图。
4.活动前做好水果拼盘。
活动过程:一、游戏"水果找家"导入,激发兴趣。
1.T请S从装有水果的托盘里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你们手里都有什么水果宝贝呢?(S自由回答)T:谁知道这些水果宝宝是什么味道呢?逐一出示水果:苹果是什么味道?梨子是什么味道?香蕉、桔子呢?2.T出示水果标记图,请幼儿将水果归类:香甜的苹果要找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酸甜的桔子要回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软软的香蕉要回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甜甜的梨子要回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二、初步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
1.T拿出画有五官的水果娃娃,模拟水果的口吻询问:小朋友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你们为什么喜欢我?(1)T说出香蕉的作用:小朋友们喜欢我,我就能帮助你们排大便。
(2)T说出桔子、苹果的作用:小朋友们喜欢我,我就能帮助你们预防感冒。
(3)T说出梨子的作用:小朋友们喜欢我,我就能让你们不咳嗽。
2.T:下面水果娃娃要考考小朋友,你们谁能说出它的好处,说过娃娃就和小朋友握握手。
(如有幼儿说:吃了香蕉能帮助排便,"香蕉娃娃"就和它握握手,幼儿说:吃苹果能预防感冒,"苹果娃娃"就和他握握手等等。
)三、品尝美味的水果。
1.T:宝宝,你们会自己剥水果吗?(T让幼儿尝试剥,然后老师示范)你们刚才很能干,不但说出了水果的好处.而且还会自己剥香蕉、桔子呢!水果们要好好慰问你们,请你们一边尝尝它们的味道,一边想想它们的好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程知识,对于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对于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于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个数是香蕉的3倍,如果小明有15个苹果,那么他有多少个香蕉?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例如:设香蕉的个数为x,则苹果的个数为3x。
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得到方程3x = 15。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香蕉的个数为5,苹果的个数为15。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1.风险:学生可能对搭配的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发现规律。
应对策略: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和总结搭配规律,并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实践。
2.风险:小组活动中可能出现合作不协调的情况。
应对策略:提前制定小组活动规则,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
-每组派代表展示搭配成果,并简要说明搭配的规律。
5.实例讲解
-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搭配规律进行解答。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6.练习与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搭配知识。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7.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搭配的规律。
4.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刚才挑选的水果搭配得很好,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搭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广角——搭配》这一课。
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事物的搭配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学情境:教师拿出一些水果模型,如苹果、香蕉、橘子等,放在讲台上。
2.教学语言:同学们,你们喜欢水果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水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水果可以怎样搭配在一起,让我们的小朋友们品尝到不同的美味。
3.学生活动: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让他们挑选两种水果进行搭配。
2.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思维习惯。
幼儿园小班教案《苹果和橘子》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苹果和橘子》含反思教案标题:《苹果和橘子》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辨认苹果和橘子,并区分它们的不同。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苹果和橘子的图片。
2.苹果和橘子的实物。
3.巧妙设计的游戏道具。
教学流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包含苹果和橘子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这张图片中有哪些水果?你能分辨出苹果和橘子吗?”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果实的颜色和形状。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并辨认出苹果和橘子。
2.分类游戏(15分钟)教师将苹果和橘子混在一起,让学生围成一个圈,轮流从中拿出一个水果,并说出它是苹果还是橘子。
如果回答正确,学生可以选择将水果放入“苹果框”或“橘子框”。
如果回答错误,学生需要将水果放回原位。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检查答案。
教师可以采用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正确分类。
3.制作水果模型(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人担任团队长。
教师将苹果和橘子的实物分发给各小组。
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材料(如彩纸、颜料、剪刀、胶水)来制作水果模型。
学生需要合作使用这些材料,按照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制作出一个真实的苹果或橘子模型。
最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模型,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
4.故事时间(1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述关于苹果和橘子的故事,例如《苹果的冒险故事》或《橘子和朋友们》。
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情节和角色,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讲故事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5.反思与讨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反思学习活动,提问学生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例如:“你们做了些什么?怎么做的?你们学会了区分苹果和橘子吗?你们在团队合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6.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找到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然后用彩纸或绘画纸绘制苹果和橘子的图画,完成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苹果和橘子的特点。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4.气味告诉我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4.气味告诉我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气味告诉我们》是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描述不同物体的气味,初步认识到气味是一种可以感知的特征,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有明显气味的物体为切入点,如水果、花朵、食物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让学生用鼻子闻气味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同时,教材还通过问题引导,鼓励学生思考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帮助我们辨别食物的好坏、寻找物品等。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到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气味。
了解正确闻气味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用鼻子闻不同物体的气味,并描述其特点。
学会正确的闻气味方法,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对观察和探究气味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心。
养成认真观察、如实描述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如辨别食物、寻找物品等。
意识到正确使用感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物体的气味特点。
学会正确闻气味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描述不同物体的气味特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如实描述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那你们能猜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回答。
教师再问:“除了颜色和形状,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认识它们一一通过气味。
”引出课题《气味告诉我们》。
(二)认识不同物体的气味(10分钟)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有明显气味的物品,如橘子、柠檬、花、香水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物品可能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这些物品的气味,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例如,橘子的气味是酸甜的,柠檬的气味是酸的,花的 气味是香的,香水的气味是各种各样的等。
小学生活语文人教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个人生活《好吃的水果》教学设计
好吃的水果(第一课时)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三种水果:苹果、香蕉、西瓜都是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因此本节课就是结合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苹果”、“香蕉”、“西瓜”的字词,并且了解一些关于水果的形状、大小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A组:1、能够自己认读“苹果”、“香蕉”的图片和字卡;2、能够知道苹果的形状是圆的,香蕉的形状是弯的;3、能够自己认读并记忆“苹果圆,香蕉弯”的句子;B组:1、能够自己认读“苹果”、“香蕉”的图片和字卡;2、能够看图片知道苹果的形状是圆的,香蕉的形状是弯的;3、能够跟读句子“苹果圆,香蕉弯”;C组:1、能够指认“苹果”、“香蕉”的图片;2、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认读“苹果”、“香蕉”的图片或字卡;2、能够自己认读或者跟读句子“苹果圆,香蕉弯”;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苹果,香蕉”的提示,完整地说句子;2、能够区分“圆”和“弯”的形状,理解它们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学具卡片若干张、图片题单15张、字词题单15张、希沃课件、提前做好的苹果香蕉水果沙拉(装好)、塑料勺子15个、苹果一个、香蕉一根、红色水彩笔15支、代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拿出水果沙拉,吸引同学们想吃的欲望;2、教师给表达了“想吃”、“我想吃”或者“我想吃水果沙拉”的同学分发水果沙拉;3、等同学们都吃完以后,教师询问同学们水果沙拉是否好吃,引导同学们表达“好吃”、“水果沙拉好吃”;4、教师总结,这么好吃的水果沙拉就是用我们好吃的水果做出来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好吃的水果【师板书课题】;5、教师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新授1、教师出示实物苹果,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这是苹果”来回答】;2、教师将苹果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苹果的图片;3、教师分发给学生若干张卡片,让同学们从中找出所有的苹果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苹果的下面;4、教师检查同学们贴的情况,总结这些都是苹果【教师板书“苹果”】;5、教师教学生读苹果的字词;6、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来巩固认读苹果的字词,如开火读、分男女生读、齐读、个别抽读等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主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2.难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3.练习法:通过丰富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素材。
3.练习题及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共100克,如果苹果每克1元,香蕉每克0.5元,小明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出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如:“x + 5 = 10”,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特点,让学生尝试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如加减法原则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答类似的方程,如:“2x - 3 = 7”、“3x + 4 = 20”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幼教面试水果领域试讲教案
幼教面试水果领域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水果:苹果、香蕉、橙子、草莓、葡萄等;2. 学会用简单的英文单词来表达这些水果;3. 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水果的了解;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水果的外观和名称;2. 通过互动游戏,巩固水果的英文单词。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掌握水果的英文单词;2. 帮助幼儿正确表达水果的名称。
四、教学准备1. 苹果、香蕉、橙子、草莓、葡萄等水果;2. 英文单词卡片;3. 水果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10分钟)教师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向幼儿展示并说出“apple”,然后问幼儿们,“What's this?”引导幼儿回答“apple”。
接着,教师拿出其他水果,如香蕉、橙子、草莓、葡萄等,一一展示并说出对应的英文单词。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手势或者做出相应的动作,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情景游戏(15分钟)教师将水果放在桌子上,让幼儿们围坐在桌子周围。
然后,教师说出一个水果的英文单词,比如“banana”,幼儿们要迅速找到香蕉并举起来。
这样的游戏可以增加幼儿对水果英文单词的记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歌曲学习(1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关于水果的英文歌曲,如《Fruit Song》,让幼儿们跟着节奏一起唱。
通过歌曲学习,可以增加幼儿对水果英文单词的记忆,并且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4.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水果的图片。
然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出示一张英文单词卡片,小组成员要找到对应的水果图片,并将卡片放在正确的位置。
这样的小组活动可以增加幼儿对水果英文单词的记忆,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5. 游戏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水果相关的游戏,如“水果接力赛”、“水果找朋友”等,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水果的英文单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增加了对水果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4)》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4)》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方程(例4)》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充分运用教材的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方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方程的理解和解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法,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方程。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实际问题和方程的解法。
2.教学案例: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学习资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个数是香蕉的3倍,如果小明一共有15个水果,那么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和香蕉?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释等式的性质。
例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个数是香蕉的3倍,如果小明一共有15个水果,那么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和香蕉?可以列出方程:苹果的个数 + 香蕉的个数 = 15,苹果的个数 = 3 * 香蕉的个数。
《美味的水果》教学设计
《美味的水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P14-16第2单元《水果和蔬菜》第2课。
【教学设计理念】1.学生亲历探究,归纳水果的外形特征。
2.《美味的水果》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背景分析】本学期前几课首先学习的是《我们来观察》,怎样用眼、鼻、口、手观察物品,可以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一些基础。
从内容上看,本课时的内容较多,一节课要学会用轻重、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去描述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外形特征。
还要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分别观察完整的、切开的苹果和香蕉。
其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一年级学生的词汇表达较少,难让学生准确的描述出水果的外形特征。
因此,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主要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去感悟、体验、探究,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促使学生在探究前后能在认识上得到提升和完善。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如北方的水果,南方的水果。
2.通过实物观察,观看水果图片,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科学探究目标:1.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大自然充满求知欲和探究兴趣,乐于参与观察和探究。
2.通过简单的体验活动加深对某些水果的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并通过反复观察、探讨加以完善。
2.唤起学生对水果的关注和兴趣,激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渗透“人与资源和谐共生”的观念,节约有限资源。
【教学重、难点】1.认识水果的外形,简单了解我国各地盛产的水果。
2.从各方面比较苹果和香蕉的不同点。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利用学生熟悉的水果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以及对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提出猜想、指导探究、启发思维、评价总结、应用迁移。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学生带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水果若干、水果图片若干、学生学习单。
《分香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分香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分香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香蕉》。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
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孙悟空从花果山摘来12根香蕉,请这两只小猴子分一分,可这两只小猴子不知道怎样分这些香蕉才好。
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帮助猴子分香蕉把平均分的过程融入猴子兄弟分香蕉的情境,懂得两只猴子分得一样多才公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体现了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和比例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代数等知识奠定基础,而且也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应用、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比和比例时,还需要进一步理解比的含义、比的应用、比例的含义和比例的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应用;理解比例的含义,掌握比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含义,比的应用,比例的含义,比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比的化简,比例的求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和比的应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例子,讲解比例的含义和比例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化简和比例的求解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3.教学资源: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例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提出问题:“苹果和香蕉的比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定义,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苹果和香蕉》教学设计
《苹果和香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苹果和香蕉》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活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果》中的一课。
要求学生认识苹果和香蕉,并通过学习儿歌《吃水果》培养学生讲卫生的好习惯。
本节授课我讲的是第一课时,通过情景导入引出课题,重点是加深学生对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的了解,通过描述水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共计7名学生,其中自闭症2人,唐氏学生4人,脑瘫学生1人。
其中2人语文学习能力较好,能独立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另外5人需要提供语言、动作、辅具等不同程度的支持。
本班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低,严重语言障碍的学生超过一半,本学期在生活语文方面的教学目标有: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加强对生字的认读,了解字的结构、笔顺的概念,学习组词,整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支持的学生提高生活认知能力,提高日常语言表达能力。
按学生能力层次分组,A组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日常语言的理解较好,能完成简单指令,与人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
B组学生情绪不够稳定,有时会有较大的波动,耐性差,容易受干扰。
教学总目标
1.认真倾听,听指令找出“苹果”“香蕉”对应的图片。
2.认读生字“苹”“果”“香”,初步理解生字的含义。
3.认读词语“苹果”“香蕉”,理解词语。
4.借助图片等辅助说句子:这是苹果(香蕉)。
我爱吃苹果(香蕉)。
5.理解儿歌内容,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6.培养学生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共计5课时。
第一课时。
新闽教版三年级新版教参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设计教参教案Unit 1 HelloPart A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1. 学习字母Aa 和 Bb。
2. 学习单词apple和banana。
3. 初步运用hello(hi),Miss,I’m=I am,nice,meet,you等单词。
4. 学说句子Hello,I’m…. Nice to meet you.5. 学说歌谣:A B C D。
6. 功能:问候和自我介绍。
◆语言技能目标1. 能认读和正确书写字母Aa 和 Bb,初步了解英语中升调和降调的读法。
2. 能根据图片说出apple和banana,并能看图识词。
3.能用英语说自己的名字,能用英语称呼英语老师Miss/Mrs./Mr.…。
4.能用Hello, I’m …/ Hi, I’m …打招呼和自我介绍。
5.能用 Nice to meet you.进行问候。
◆ 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问好的良好习惯,做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
◆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称呼和问候方式感兴趣,乐于接触异国文化。
教具准备1. 26个字母卡片。
2. 单词图片和卡片:apple, banana。
3. 本课对话中人物的头饰,苹果和香蕉的头饰。
4. 录音机或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Step1 Warming up1. 欣赏一首英语儿童歌曲。
(可以选自教材内的歌曲,也可以是课外的。
)上课开始,教师播放一首简单的英语儿童歌曲,教师边唱边做简单的动作,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活动。
2. 欣赏歌曲之后,教师热情地和全班学生用英语打招呼,说“Hello,boysand girls. I’m Miss / Mr.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或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所说的话。
3. 教师向个别学生用“Hi!”和”Hello!”打招呼,引导学生用同样的语言及教师打招呼。
4. 出示单词卡片Hello,揭示并板书课题:Unit 1 Hello Part A。
2023认识水果社会领域教案7篇
2023认识水果社会领域教案7篇认识水果社会领域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识、观察梨子、苹果、香蕉等水果。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3、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重点难点1、引导孩子认识水果名称、吃法等。
2、培养学生在大胆积极发言的习惯。
活动准备1、准备香蕉、苹果、橘子、西瓜、梨子等水果实物。
2、准备香蕉、苹果、橘子、西瓜、梨子等水果的图片,每个孩子一份(没有颜色的)。
3、准备一些水果挂饰。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小客人,她们都藏在玉老师的这个盒子里,孩子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可我们一个一个把他们猜出来好吗?(请个别孩子伸手到盒子里触摸水果,猜猜是什么,或者是摸到是什么样的,其他孩子猜。
)二、认识水果激发孩子大胆发言发展孩子语言能力请一个孩子上来摸盒子里的水果,师生对话,强调其他孩子注意听(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形状?表面光滑吗?你猜是什么?)把他拿出来。
认识这种水果,从颜色、生长环境、吃法方面让生认识,强调水果的营养价值。
如摸出的是苹果,可以这样对话:师:什么水果红红的,引导生说:苹果苹果红红的。
(告诉孩子我们可以这样通过水果的颜色给他们编儿歌。
)(此环节可以请孩子上来触摸,师生对话猜,全体认识,可以师触摸,说特征,其他孩子猜。
猜出来认识,编儿歌。
在学生认识水果的基础上,在师生的对话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
)三、拓展延伸1、整理练习儿歌。
(什么水果…的,…红红的。
)2、游戏。
发水果挂饰。
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
如老师(或个别幼儿)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戴苹果挂饰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
”戴其它挂饰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
3、鼓励孩子把其他认识的水果也把它编进儿歌。
四、鼓励幼儿把自己编的儿歌回家念给爸爸妈妈听。
并把没有涂上颜色的水果图涂上颜色。
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贴近生活,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
(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孩子有说的机会,有想象的空间会)2、教学设计儿童化,游戏贯穿课堂,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和香蕉》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栾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韩香羡
课前部分:
一、教学分析
《苹果和香蕉》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活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果》中的一课。
要求学生认识苹果和香蕉,并通过学习儿歌《吃水果》培养学生讲卫生的好习惯。
本节授课我讲的是第二课时,在复习词语“苹果”、“香蕉”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儿歌《吃水果》。
二、学生分析
本班培智三年级学生,8个孩子,3名轻度障碍,5名中度障碍。
其中脑瘫患儿1名在肢体和语言方面都有障碍,3名唐氏儿童语言表达有障碍。
根据学生情况,本节课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词语“苹果”和“香蕉”。
(2)学习儿歌《吃水果》,能正确朗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将学习认知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1、进一步认识苹果和香蕉。
2、学习儿歌《吃水果》。
五、教学难点
理解儿歌中“先洗手,再去拿”的含义。
六、教学用具
苹果、香蕉实物自制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神秘礼物。
通过学生对物的触摸、猜测、展示等环节引出课题“苹果和香蕉”。
意图: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二)、复习旧知
小活动:图文配对。
先请四名同学到台前对图片和文字两两配对,然后贴到黑板上拼读确认,接着请一名同学把“黄”、“红”两个颜色词语贴到相应的词语旁,进而总结出:红苹果、黄香蕉。
通过让学生闻实物总结出它们的气味是:香,味道是:甜。
意图:利用游戏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知识新授
1、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水果?学生自由回答。
2、启发学生进行句子训练:我爱吃。
意图:锻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3、播放动画片《香甜水果》,更生动直观的展现苹果、香蕉、西瓜的特点,为学习儿歌《吃水果》做铺垫。
意图:用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学习儿歌《吃水果》巩固认知
(1)初读儿歌总体感知
教师领读儿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2)分析儿歌
①提问法:儿歌中小朋友吃了什么水果?
②话题讨论:吃水果好处多
③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先洗手,再去拿,文明卫生都夸我。
”
意图:提问法、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④播放儿歌《贝嘟嘟的小脏手》,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先洗
手再去拿”的重要性。
意图:生动形象的动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洗手再去拿”。
⑤请同学们检查一下自己的小手干净吗,你该怎么做?
⑥知识拓展:吃完水果,果皮怎么办?
意图:谈话法,帮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3)再读儿歌强化认知
教师领读、学生分组读、学生个别读
意图:多种形式地朗读,训练学生读的能力。
(四)、作业
把儿歌《吃水果》读给父母和你的朋友听,告诉他们:吃东西前一定要先洗手,再去拿。
吃完水果一定要把果皮扔进垃圾桶里。
文明卫生很重要。
教学后记:
本节课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其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
不足之处,对个别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