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方法论
文学研究的语言学方法论要
文学研究的语言学方法论要一、导言在文学研究领域,语言学的方法论体系对于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要点,以期为文学研究学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二、语言学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分支,而这些分支的知识能够帮助文学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运用。
语音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音美感,探究作者的语音表达特点。
形态学和句法学的研究可帮助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
语义学的知识则能帮助研究者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意义和表达方式。
三、语言学方法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1. 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分析语言学方法论要求研究者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作者的语言选择、句式结构、词汇搭配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独特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风格。
2. 文学作品语言符号的解读语言学方法论强调对文学作品中语言符号的解读,包括隐喻、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揭示和解释。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丰富语言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其艺术魅力和意义。
3. 语言学与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联系语言学方法论还强调将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与其背后的文化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研究者需要通过语言学的方法,探究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四、语言学方法论的挑战与展望尽管语言学方法论对于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语言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文学研究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学知识,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文学语言现象。
语言学方法论的应用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方法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
未来,随着语言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语言学方法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将会更加丰富和深入。
五、结语文学研究的语言学方法论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研究的方法论
文学研究的方法论
文学研究方法论是指在研究文学领域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理论的总称。
它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等方面。
文学研究方法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文本分析: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内在的结构、风格、意义等方面。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揭示作者的意图、探讨主题和情节发展、解读语言和修辞手法等。
2.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将文学作品置于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研究,分析作品与当时社会、文化状况的联系和影响。
3.比较研究:将不同作家、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其相似和相异之处,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4.接受美学研究:研究作品的接受过程,关注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解读,分析作品的受众群体及其审美心理。
5.文学批评:用批评的眼光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探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不同的方法论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研究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文学研究。
同时,方法的选择也需考虑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等因素。
文学研究的语言学方法论要
文学研究的语言学方法论要
语言学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这种方法强调对语言本身的关注,包括词汇、语法、语用、语义等方面,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一、语言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1.语言本体研究:关注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探究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运作机制。
2.跨学科研究:结合文学、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揭示文本的意义。
3.实证研究:运用实证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文本的意义。
4.语境研究:将文本置于特定的语境中,探究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语言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词汇分析: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词汇,探究作者的用词习惯、语义关系和文化内涵。
2.语法分析:探究文本中的语法结构,揭示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3.语义分析: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在意义,探究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4.语用分析:探究文本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包括语境、语域、语体等方面,揭示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效果。
5.跨文化比较: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探究文化差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三、语言学方法的意义与价值
1.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通过对语言的细致分析,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
2.促进跨学科研究:语言学方法论的跨学科性质,有助于将文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推动文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3.拓展文学研究的视野:语言学方法论强调对文本的全面解读,包括语言、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拓展文学研究的视野。
第十五章 文学研究方法论(下)
二、几种主要的 文学批评模式
(二)、东方主义与后殖民批评 在《东方主义》一书中,赛义德以其少数族裔人士所特有的敏感性,指认西方学者所说的东方是被创造 出来的一整套理论和实践。所谓“东方主义”既是西方文化所建构起来的他者形象和对手,也是西方人 观察、认识和叙述东方的一种思维方式,在18世纪之后更成为西方统治、重建和管辖东方的一种风格。 因而此之所谓东方其实是西方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它既有某种神秘色彩,又是专制、愚昧、无知、落 后的代名词,是长期处于强势的西方对处于劣势的东方的殖民话语压迫方式。后殖民批评是一批来自第 三世界的批评家如巴勒斯坦裔的赛义德、印度裔的斯皮瓦克、霍米· 巴巴受后结构主义启发引起的后殖 民主义时期研究“殖民主义话语”的运动。赛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理论的奠基之作,该书指认西 方的东方学是西方文化建构中作为“他者”形象逐步确立起来的话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东方被视为一 个沉默、无能的客体,因此作为愚昧、落后代名词的东方概念本身就是西方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是长 期在政治、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为了使东方继续屈从自己而采取的一种殖民话语压迫方式,即西 方对东方统治、重构和施加权威的一种风格或方式。霍米· 巴巴提出文化身份的“混杂性”、“第三空 间”等概念,对殖民主体与殖民话语中的矛盾心态、不同文化身份之间的“杂交”状态和文化地理的 “第三空间”进行了系统的文化分析。新历史主义是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本体论的批评思 潮的一种反驳,是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代表人物有海登· 怀特、
二、几种主要的文学批评模式
(一)、解构批评
解构批评是这一时期比较突出的批评模式。对解构批评影响最大的人物无疑是解构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3 )。德里达认为,在索绪尔那里所指仍然具有确定性, 而实际上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固定的区别。他提出了文字的“延异”(diffé rence)概念,文字作为延异是 差异、差异之踪迹的系统游戏。他说:“有意识的和说话的主体取决于差异系统和延异活动,主体唯有 在与自身相区分中,在生成空间中、在拖延中、在推迟中才被构成”[1]。能指对所指的表达关系总是被 超越,能指的指示运动是一种漫无止境的分离、倒塌、再分离,只能根据上下文的关系显示出特定的、 暂时的意义来。在《书写与差异》中,德里达声称书写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书写是最具有空间性的语 言,能够制造无限开放的意义轨迹。德里达反对同一性的思想方式,他将它称作上逻格斯中心主义的思 想方式。此方式的模式是:A决定并等于B,具本如所指决定并等于能指、存在决定并等于存在物。德 里达吸收和发挥了海德格尔和索绪尔的思想,提出:存在不等于和不能决定存在物,因为前者是观念性 的东西,后者是物质性的东西,两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不是决定和对等关系,而是差异和互补关 系。存在物一方面重复和呈示存在,因而两者有同一性,同时存在物是以自己的方式来重复和呈现存在, 因而两者不尽一致,是异质关系,德里达将存在与存在物之间的这种既同又异的关系称作是延异关系。 存在与存在物是延异关系,所能和能指亦然,概而言之,世界上所有事物间都是延异关系,此种关系需 要用多元异质性的思想方式才能正确理解,西方人从古到今用一元同质性的思想方式去理解建构世界, 从而将世界搞得一塌糊涂,因而需要彻底重建。后结构主义批评继承和发挥德里达的此新思想方式,对 所有的文学范畴和规则从思想方式的角度进行了批判和重构。如文类方面,不再承认已有的文类划界, 将文学与哲学、历史以至自然科学等科类的界限打破,倡导跨文类、超文本。在文学产品方面,不再认 为某一文学产品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而认为是由无限的文本编织而成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互文性 的。在文学意义方面,不再认为一部作品有一种核心意义,而是认为意义是不确定的,是无限的。 60 年代后期,随着德里达到美国传播解构主义,在美国逐渐形成了解构批评学派,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的 保罗· 德· 曼、哈罗德· 布罗姆、希利斯· 米勒和杰弗里· 哈特曼,他们四人被戏称为“耶鲁四人帮”。保 罗· 德· 曼强调文本符号与意义之间的不一致性,文本因其修辞性而包含了自我解构的要素;布罗姆在 《影响的焦虑》中提出著名的“影响即误读”的理论,认为作家接受前人的影响主要是对前人的“误读”、 修正和改造;米勒倡导修辞性阅读,将语言的比喻性或修辞性看作语言的本性;哈特曼也从语言的多义 性、不确定性出发,张扬作者写作与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80年代后期以后,解构批评开始走向衰落。 [1] [英]德里达:《符号学与文字学》,见包亚明主编:《德里达访谈录: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何佩 群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8页。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文学研究的核心,通过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
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在文学研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全面地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它们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文学研究的理论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由一系列结构和符号组成的,通过分析这些结构和符号之间的关系,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例如,对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和主题进行分析,以及不同符号之间的对比和对应,都是结构主义方法的重要内容。
2.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艺术结构,注重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技巧,而不是其内容和意义。
形式主义方法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叙述结构、语言运用、节奏和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3.话语分析理论话语分析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话语实践,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言辞、语言和修辞手法,揭示作品的话语逻辑和意义。
话语分析方法注重对作品中的语言现象和交际情境进行分析,揭示其语言结构和功能特点。
4.传记批评理论传记批评理论强调作品和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心理特点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注重通过作家的传记材料来解释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传记批评方法包括对作家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详细考察,揭示作品和作家的密切关系。
5.历史主义理论历史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注重作品与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历史主义方法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现实和思想风气进行分析,揭示作品与时代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二、文学研究的方法1.文本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方法是文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文本中的语言和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文本分析方法包括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分析,以及文本的整体结构和篇章特点的考察。
2.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比,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进而分析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2000字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2000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包括语料收集、文本分析、历史研究、文献研究以及文艺批评等多种方法。
语料收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文献收集、史料收集和实地探究。
文献收集就是收集有关古代文学的书籍、学术论文等,诸如《古文观止》、《古代文学文选》、《金陵古籍解绘集》等都是研究人员收集的文献资料。
史料收集主要指的是收集古代文学的真实历史背景,如《史记》、《唐书》、《宋史》、《全唐诗》等古典史料,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文本资料。
实地探究则是走访古代诗人的家乡、拜访其后代,并从实际情况、民间故事中获取更多有关古代文学的资料。
文本分析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重要方法,即从文本本身进行细致的研究。
文本分析主要包括语言学分析、文体学分析、形式学分析、诗意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用来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文学手法、文学思想和文化特色。
历史研究是探究古代文学背景的重要方法。
通过历史研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他们的情怀、他们的文学创作的语境、以及古代文学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等等。
文献研究是深入研究古代文学的一种方式,它以概括古代文学思想、文学成就为主,着重研究古代文学的特色与发展史,如《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评论》、《中国古代文学赏析》等都是文献研究所必需的参考书籍。
文艺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主要包括系统收集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的研究、传统文论的提炼复兴,以及新的文学理论的修正与发展等。
例如新本義、文思学派、派别哲学等,都是改变、发展和创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可以采用语料收集、文本分析、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文艺批评等多种方法,以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让我们能更好地接近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具有时代性、文化性、价值性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过程,其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历程、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进而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一、历史学方法历史学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运用历史学方法,可以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以及作者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理念,这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
二、文本学方法文本学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又一个基础方法。
运用文本学方法,可以进行文献的整理、校勘、编纂和注释等工作,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比较文学方法比较文学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可以将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国家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现文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规律。
四、文化学方法文化学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方法。
运用文化学方法,可以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内涵,分析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文化价值等。
五、人类学方法人类学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方法。
运用人类学方法,可以研究故事、传说、神话和民俗等非正式模式下的文学作品,从而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在不同社会类型和阶层人群中传播、流传和演变的规律。
六、语言学方法语言学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
运用语言学方法,可以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这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七、美学方法美学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运用美学方法,可以研究艺术表现手法、形式美以及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意义,这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魅力和艺术价值的基础。
八、后现代方法后现代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研究方法。
运用后现代方法,可以分析文学作品的多元性、异质性和权力关系等,从而拓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度,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化。
文学研究与方法论
文学研究与方法论
文学研究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形式和艺术特点,以及其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研究者在进行文学研究时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文学研究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本分析: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词语、句子、段落、章节等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揭示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从而理解和阐释作品的意义。
2. 文化批评:将文学作品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关注作品与其时代的关系,揭示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形式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注重作品中语言、结构、风格等美学要素的研究,并将这些要素与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联系起来。
4. 结构主义:强调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系统的研究,关注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等,通过分析这些符号和象征的关系来揭示作品的意义。
5. 读者反应批评:注重读者对作品的阅读体验和解读,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来构建的,通过研究读者的反应和解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6. 历史批评:将文学作品置于历史背景中进行研究,关注作品与历史事件、社会变革等的关系,揭示作品对历史的回应和反映。
综上所述,文学研究与方法论是通过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和解读的学科。
不同的方法论可以从不同角度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为文学研究提供多样性和丰富性。
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论
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论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现状 (6)1.4 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选择 (7)2. 外国文学研究的核心概念 (9)2.1 文学现象和文学理论 (10)2.2 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意义 (11)2.3 对比研究与西方文学史 (13)2.4 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理解 (14)3. 主要研究方法 (15)3.1 文本分析方法 (17)3.1.1 内容分析 (18)3.1.2 文体分析 (19)3.1.3 人物分析 (21)3.1.4 叙事分析 (22)3.2 批评理论方法 (23)3.2.1 心理批判理论 (25)3.2.2 结构主义 (26)3.2.3 后结构主义 (27)3.2.4 解构主义 (29)3.3 其他研究方法 (30)3.3.1 历史文献研究 (31)3.3.2 文化研究 (33)3.3.3 跨学科研究 (34)4. 研究设计与实践 (36)4.1 研究课题的选择 (37)4.2 数据收集与整理 (38)4.3 文献Review与理论框架构建 (39)4.4 分析与解释 (40)5. 中国与外国文学研究的交融 (41)5.1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文学研究 (42)5.2 中国传统思潮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影响 (44)5.3 “世界文学”视野下的文化交流 (45)6. 学术倫理与研究规范 (47)1. 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为读者全面介绍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论,我们将从文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目标出发,探讨适合于外国文学研究的各类研究方法。
包括:文学批评理论:主要介绍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新批评等不同批评流派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帮助读者分析和解读外国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意象、文本结构和作者意图。
文化研究方法:讲解如何在文化语境下理解外国文学,例如考察作品中的社会、政治、历史等因素对其影响,以及探索作品如何反映和塑造文化现象。
比较文学方法:探讨如何将外国文学作品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文化传播和相互影响的机制。
导论:文学研究方法论
一、 何谓 方法
论
从十九世纪末至今,文学研究 的知识依据和思想资源发生了 剧烈的变化。多种学科知识和 多种思想体系从多个侧面对学 术研究持续地产生影响,形成 了文学研究在方法论层面上的 多元化格局。
选择并掌握合理的研究方法成 为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素 质。本课程力图系统梳理现当 代文学研究领域各种类型的研 究方法的思维特征,为中国文 学各专业的硕士生选择和掌握 合理的研究方法提供知识视野 和思想基础。
(1932年《学生杂志》第10卷第7期)
李长之《论研究中国文学者之路》
(《现代》第5卷第3期)
50年代,在如何编写文学史的 大讨论中,也涉及了方法论的 问题
二、
文学 研究 方法 论的 提出 及其 意义
80年代以后,文学研究方法论问 题再度提出
王钟陵《文学研究新方法论》 钟优民《文学研究方法论》 周勋初《当代学术研究思辨》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陶东风《文学史哲学》 叶维廉《中国文学批评方法论略》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提出“质文代 变”说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 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 时序。”
揭示了文学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规律性
二、
文学 研究 方法 论的 提出 及其 意义
刘勰《文心雕龙》首列《原道》《征 圣》《宗经》《辨骚》《正纬》五篇, 以之为著文枢纽。这也是刘勰研究 “文”坚持的基本方法
立学术研究的自信心。
何谓 方法
论
学人有经验型和学理型二分野,单凭经 验或许一炮打响,未必持续,因为灵感 稍纵即逝,难免会江郎才尽。学理型则 按照一定的研究方法,理性地从事学术 研究、学术生产,追求可操作性、可复 原性。
文学研究的方法论
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研究者进行文学研究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研究原则,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涉及到文学批评、文化研究、美学理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文学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是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文学作品文本的细致解读和分析,揭示其中的隐含意义、符号象征和叙事结构。
文本分析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包括语言、文体、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分析。
此外,文本分析还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如对比分析、批评史研究等,来深入探究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第二,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历史研究。
通过对文学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历史研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揭示作品对社会变革和思想风貌的回应和影响。
第三,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比较研究。
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比,研究者可以发现不同文学体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性和差异。
比较研究可以展示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拓展理解文学的视野。
比较研究可以涉及国内外的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不同流派和题材的文学作品等。
第四,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将文学作品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关注作品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化研究可以对作品进行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位的分析,探究文学作品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共生关系。
文化研究将文学放在社会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第五,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美学研究。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进行探讨,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拓展研究视野。
美学研究可以包括对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学、审美情感、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品位、审美标准等美学概念的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一个极其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各种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论研究和方法论探讨。
在文学研究中,理论和方法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在研究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文学研究的理论文学研究的理论是研究的理念和框架,是对文学现象和文学创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对文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理论在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符号之间的关联来建构文本的意义。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对文本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析,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
结构主义的方法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内在规律和结构关系进行深入的剖析,这种方法注重文本的自身属性和内在关联,忽略了文本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关系,导致了对文本外部因素的忽视。
2.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是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它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稳定、多元和矛盾的,主张对文本进行多重解读和解构。
解构主义的方法强调对文本的多重解释和多重意义进行挖掘和展现,注重对文本的边缘、间隙和矛盾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中的多重意义和可能性。
解构主义的方法对文本进行了更为深入和多维度的分析,但是也容易陷入理论的自我否定和无限解构的怪圈。
3.文化批评理论文化批评理论强调文学作品与文化、社会和历史的关系,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和历史的产物,揭示了社会和历史的特定现象和价值观念。
文化批评的方法注重对文学作品所处的社会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和交融。
文化批评理论的方法丰富了文学研究的视角和内容,使得文学作品的研究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
4.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在20世纪后期兴起,它认为文学是多元、游戏和流变的,主张对文学进行多元和开放的解读。
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注重对文学作品的跨文化、跨语境和跨媒介的分析和讨论,强调文学作品的跨越性和流动性。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摘要】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首先探讨了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包括文本批评方法的应用、历史文化背景对研究的影响以及比较研究方法的价值。
现代科技手段在研究中的应用也将被详细讨论。
在文章总结了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意义,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对其做出更好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历史演变、文本批评、历史文化背景、比较研究、现代科技、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源远流长,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是因为中国古代文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思想和艺术资源,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
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认识。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更可以启迪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具有重要的学术和人文价值。
1.2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揭示人类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而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深度至关重要,因此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古代文学涵盖了诗歌、散文、戏曲等多种文体,其体裁繁多,内容广泛,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解读。
只有通过严谨的方法论才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揭示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常常涉及到历史、哲学、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是在中华文化的积淀和门类繁多的文学作品中开展的,其重点是对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背景、社会风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文献考证、历史背景分析、文学批评等方面。
一、文献考证文献考证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解读,阐明古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背景等内容,以确定其价值、意义和影响。
文献考证的工作包括文献原始材料的聚集和发掘、文本的整理和校注,以及对作品的外在、内在因素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历史背景分析历史背景分析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通过对作品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作者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
历史背景分析需要对古代社会风貌、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全面把握作品内容的特点和意义。
三、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内容、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探究作品的意义、内涵和艺术魅力。
文学批评需要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同时需要从作品的文学性、美学价值和时代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既要发现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也要提对作品的评价和看法。
四、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内核。
比较研究需要在对文献资料和文学作品进行广泛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化传统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的介绍。
综合运用文献考证、历史背景分析、文学批评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促进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文学研究方法论论题辨析
《文学研究方法论》论题辨析1.研究方法(a.考察特定事物的手段;b观察角度;c.分析理解的程序。
)2.文学研究方法(a.考察文学现象的角度、视点;b.分析理解文学现象的程序;c.阐释文学现象的知识依据。
)3.批评方法(a.对当代文学现象理解判断的角度;b.解析当代文学现象的程序;c.评价带当代文学现象的意识形态立场。
)4.文学现象(a.文学写作;b.文学文本;c.文学传播;d.文学接受。
)5.文学文本的意义(a.文学文本通过阐释而呈现出来的思想内涵;b.审美意识形态内涵为其主体;c.突破了学科边界的限制。
)6.文学文本的价值(a.文学文本在接受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社会作用;b.包括认知价值、审美价值、以及社会学价值。
)7.逻辑经验主义(a.二十世纪欧美语言哲学潮流之一;b.罗素、石里克等人为代表;c.倡导经验实证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8.分析哲学(a.二十世纪欧美语言哲学潮流之一;b.维特根斯坦、赖尔为代表;c.强调研究日常语言现象,以分析方法见长。
)9.分析方法(a.二十世纪哲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b.提倡对日常语言进行话语分析;c.反对形而上学的思辨方法。
)10.符号学(a.二十世纪学术思潮之一;b.包括符号学哲学、结构主义叙事学等;c.从符号活动来理解人类文化。
)11.实证(a.逻辑经验主义的哲学观念;b.强调一切叙述都必须有对应事实来证实;c.罗素、石里克等人提出。
)12.语言游戏(a.分析哲学概念;b.维特根斯坦提出;c.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先在决定的,而是来自于游戏。
)13.能指(a.索绪尔的语言学概念;b.词可以分为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c.能指即词的书写、发音的形式。
)14.所指(a.索绪尔的语言学概念;b.词可以分为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c.所指即词的概念或指涉物。
)15.现象学(a.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潮流之一;b.以胡塞尔为代表;c.提出对一切先验原则进行悬置,进行还原活动,回到“物自身”、“纯粹客体”和“意向性”中去。
文学研究方法论ppt
四、语言研究方法论问题 1、语言研究的两大方法论分野
形式主义 功能主义 2、可能的新途径 功能主义的命题 + 形式主义的方法 掌握多少使用多少,使功能研究更具有科 学性和客观性,比如功能中的主位推进模式, 便用了一些形式的方法。 我的语篇视点研究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3. 国内几种研究范式
介绍型——阐释-补充型——嫁接型
4. 语言学热点问题及热门学科 (一)热点问题
1、语法化 2、范畴化 3、隐喻及相关认知问题 (二)热门学科
1. 语用学 2. 句法学(但至今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句法研究组织 和会议)
3. 符号学 4. 话语分析(语篇分析) 5. 文体学 6. 语言习得和学习策略 7. 语言哲学
“材料新”有两个途径:一是新获得的材料; 二是新发现的材料,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阅 读原作获得,这是既有效又可行的途径。
3.诚实性原则
白纸黑字,千古定论,万万不可有一念之差 和侥幸心理。
附:刊物的“效率”原则
(二)四个误区
1.教学相长
2.实用价值
3.比附硬套
4.人云亦云
“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
培根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原话并非如此:他提出, 应该将“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结合为一”(《十六—十八世纪西 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9页);他认为: “达到人 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而且几乎是一 样的”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47页)。上面这两 句话,通常被人表述为“知识就是力量”。
1、文艺理论 (1)对象
a. 理论流派:
新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后殖民理论; 文化批评;叙事学;生态批评;读者接受理论;现象学 批评;阐释学理论;语言学批评等
第六讲 文学研究方法论
第六讲文学研究方法论文学研究方法论是文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参照准则、切入视角、研究手段的总称。
方法论往往与其哲学基础、逻辑起点有关,因而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结构要素。
到目前为止,文学研究方法已经非常丰富,如社会历史研究法(社会历史背景);传记研究法;象征研究法;精神分析研究法;原型研究法(文学与神话传说、文学母题);符号研究法(情感与形式);形式研究法(语言修辞、文学性、陌生化);现象学研究法;阐释学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英美新批评研究法(细读、单兵较量);结构主义研究法;解构主义研究法;后殖民研究法;女权主义研究法……本章仅举几类予以阐释。
第一节社会历史研究法一、引论作家创造作品,作家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因而作品或多或少地会打上特定社会历史环境的烙印。
惟其如此,社会历史研究法倾向于在一定的社会或文化背景中研究作家、创作过程、作品。
换言之,社会历史研究法就是按照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去阐释文学活动的方法。
(另,刘甫田《文学概论》2010年版,234页第一段有先关解释)二、理论举隅1、中国→孔子“兴、观、群、怨”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学生解释……)注:“阳货”系人名。
兴——艺术的感发联想;观——读者从作品中获得的认知;群——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怨——怨刺上政,促使社会改革。
→孟子“知人论世”说“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注:颂诗读书不可不知其人,欲知其人不可不论其世。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与元九书》,《白香山文集》卷26,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版27页。
注:元九,即元稹,唐穆宗长庆二年为相。
)主张研究文学要注意其社会效果:“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淳。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文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探索文学作品本质和背后意义的方法论。
不同的文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解读文学作品,揭示其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研究方法。
1. 传统批评方法:传统批评方法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风格等方面的分析。
这种方法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字句、语法、修辞和格律等方面的剖析,从而获得对作品整体的理解。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从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2. 人文主义方法:人文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中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
人文主义方法强调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分析。
通过深入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揭示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从而为读者提供一种人类智慧和思考的平台。
3. 结构主义方法:结构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方法强调对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等要素的分析,这些要素可以揭示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作品中隐藏的深层意义和主题,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4. 后现代主义方法:后现代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的断裂、多元和后现代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方法强调对剧情、叙事结构和语言游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品中的多元性和反传统的特点。
通过对作品中的跳跃、碎片化和模糊化等手法进行解读,可以领悟到后现代主义作品背后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意义。
5. 历史主义方法:历史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
历史主义方法强调通过对文学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作家自身经历等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来理解和解读作品。
通过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可以揭示作品中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现象的内涵,使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综上所述,文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品味文学的魅力。
郭英德: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郭英德第一讲中国古代作家研究没有作家,没有作家的写作活动,就没有作品,也就无所谓文学史。
孟子早就说过,解读作品,首先就要“知其人,论其世”。
因此作家无疑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更是文学研究的首要对象。
作家首先是一个人,而人是任何社会研究、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那么,同一般的社会研究、历史研究相区别,在文学研究领域中,作家研究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作家研究,必须遵循三条方法论原则:第一,我们要研究作家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也就是说,作家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人?第二,我们要研究作家作为文学家的独特性,也就是说,作家为什么成为这样的文学家?第三,我们要研究作家作为文学史主体的独特性,也就是说,作家为什么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学家?在这三条方法论原则中,研究作家作为文学家的独特性,这是我们进行作家研究时核心的方法论原则。
那么,作家研究包括哪些方面呢?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作家生平研究;二、作家心理研究;三、作家文学活动研究;四、作家群体研究。
一、作家生平研究首先咱们看看作家生平研究。
作家生平事迹的研究,这是一般的社会研究、历史研究都要涉及的问题。
而作家的生平事迹所以能够进入文学研究领域,第一,是因为这些生平事迹对于作家作为一个人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第二,是因为这些生平事迹与作家的文学活动、文学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是因为这些生平事迹对于构成文学的历史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其中作家生平事迹跟他的文学活动、文学观念之间的因缘关系,这是文学研究的聚焦点。
作家生平研究的内容,可以包括作家的仕宦经历、家庭生活、社会交游、生活时代等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看到,不同的文学研究观念,决定了研究者对作家仕宦的不同态度。
只有格外重视政治与文学的关系,才会将作家的仕宦经历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政治伦理性的社会,中国古代文人又有着“学而优则仕”的悠久传统,所以,作家的仕宦经历的确对作家的文学活动、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作家的作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并且形成一种有迹可循的文学史演变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司马迁“发愤着书”说。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前者见于《史记》;后者见
2、从社会结构——生产力、经济基础研究作品。(马列文论——马克思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的研究等)
3、伦理道德研究,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如毛苌《毛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教化,厚人 伦,美教化,移风俗。”)
四、评价
思考:如何看待社会历史研究法?(学生思考并回答)
社会历史批评法是最为常见也最久远的研究方法,善于透过作品探究其得以产生的诸多社会历史
→【古希腊】 柏拉图:“驱逐诗人”说 ——强调诗人只能赞美诸神,要有助于城邦的政治修明,成
为有助于城邦造就的保卫者,否则就要驱逐出境。
(《理想国》 卷十,商务印书馆, 1986 版, 407 页。)
→【意大利】维科 ( Giambattista Vico ,1668—1744))“历史即诗,诗即历史。”(《新
第一节
社会历史研究法
一、引论
作家创造作品,作家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因而作品或多或少地会打上特定社会历史
环境的烙印。惟其如此,社会历史研究法倾向于在一定的社会或文化背景中研究作家、创作过程、作
品。换言之,社会历史研究法就是按照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去阐释文学活动的方法。
(另,刘甫田
《文学概论》 2010 年版, 234 页第一段有先关解释 )
释作品。传记研究法是古老而又影响广泛的研究法。
一、 理论或实践举隅
1、中国
→孔子:“有德者必有言。”(《论语·宪问》)
→孟子:“知人论世”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
下》)
→西汉淮南王刘安评屈原:
其《离骚传》根据屈原人格评价《离骚》——“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见班固《离骚序》)
→毛泽东 “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 的行动(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
准。……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文艺标准放在第二位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2、西方
背景,并根据这一法则去解释作品。优势:探究孕育作品的复杂背景,这是中外批评界长久使用此法
的原因。局限:重心不在作品本身而在作品之外,很难进入作品世界的研究,而且很多作品无法使用
此法。(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二节
传记研究法
探究作品与作者的关系,试图通过作品寻找作者经历、人格,或者根据作者的经历、人格等去解
科学》)
→【法国】斯达尔夫人 ((Madame de Stael,1766~1817)):《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
学》主要从社会制度——宗教、风俗、法理、地理、民族性格等的差异考察中考察不同民族文学的差
异。加之《论德国》,使得斯达尔夫人成为社会历史研究法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法国】泰纳 ( Hippolyte Adolphe Taine ,1828—1893)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 论。 (《英国文学史·序言》)认为:种族是内部主源,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是后天动量。
二、理论举隅
1、中国 →孔子“兴、观、群、怨”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 学生解释…… ) 注:“阳货”系人名。兴——艺术的感发联想;观——读者从作品中获得的认知;群——相互启
发,共同进步;怨——怨刺上政,促使社会改革。 →孟子“知人论世”说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
“要了解一件艺术作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需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
俗状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艺术哲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版, 10-11 页。) 研究路径:作品→作家→时代风貌
……
三、实践方式
1、从种族、时代、环境、风俗等一般文化状况研究作品。(如泰纳以三要素研究欧洲文学)
尚友也。”(《孟子·万章》) 注:颂诗读书不可不知其人,欲知其人不可不论其世。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与元九书》 ,《白香山文集》 卷 26,
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4 版 27 页。注:元九,即元稹,唐穆宗长庆二年为相。)
主张研究文学要注意其社会效果:“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淳。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 情性,卷之善一身。” (《读张籍古乐府诗》 ,《白香山文集》 卷 1,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4 版 1 页。)
→梁启超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 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 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司马迁评屈原:
“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
莫敢直谏。 ……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法,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
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
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第
六
讲
文
学
研
究
方
法
论
文学研究方法论是文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参照准则、切入视角、研究手段的总称。方法论往往与 其哲学基础、逻辑起点有关,因而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结构要素。到目前为止,文学研究方法已经非常 丰富,如社会历史研究法(社会历史背景);传记研究法;象征研究法;精神分析研究法;原型研究法 (文学与神话传说、文学母题);符号研究法(情感与形式);形式研究法(语言修辞、文学性、陌生 化);现象学研究法;阐释学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英美新批评研究法(细读、单兵较量);结构 主义研究法;解构主义研究法;后殖民研究法;女权主义研究法……本章仅举几类予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