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SP—A联合SP—D检测对于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肺泡蛋白沉积症诊治分析
【 sr c1 jcie T vla ec nc n do g a mais t no u nr vo r rti s di rv e i ns — Ab ta t Obe tv oea t t l i adr ioi n f ti f l aya el oe oia oet a oia u eh i a l a l c l eao p mo l ap n s n mp h dg s
维普资讯
20 0 8年 7 月第 4 6卷第 2 期 1
・
论 著・
肺泡蛋白 症 沉积 诊治分析
佟 玉 峰 李 又环
(. 1 贵州省安顺市人 民医院, 贵州安顺 5 10 ;. 6 00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成都 6 04 ) 10 1
【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 , 了解肺泡 蛋 白沉积症 的临床 和影像学 表现 , 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 分析确诊的 6
s a e o a i e , ih u u l o a e n t e lwe o e d W i l a do e i u mo a y e e . h a trs c c e t h we ‘ e - p c p ct s wh c s al lc td i i y h o rlb sa a smi t c r ig n c p l n r d ma C a c e t h s CT s o d ‘ o n s r a o r ii g
r p i’rcay pvn”h e. i c s e d g oe yr e- ie reo el lvg ud B L ) Co cu in I sol ga hco“rz aigc ags S ae w r i nsdb do as t bohavo aae f i( A F . n lso t hud ’ n x s e a i s sd l a r l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应用
一
21 胸部 x线 片表 现 .
两肺 弥散且对称 或基本对称分布
步提高 P P的诊 断水平以及对影像学检查在 P P诊治 中应 A A
1 资 料 与 方 法
的阴影 , 以中下肺显著。主要 X线征象有 : 并 ①3例以弥散分布
用 价值 的正 确认识 。现报告如下。 11 一 般资料 . 搜 集 20 0 6年 2月至今 经我 院诊 治且 临
c nclpto g a adi g gma r so 8css A h hw r r e yb nh - voa lvg ( A ) r l i ,a l i l n i t i f ae Pw i eep vdb r c oa el ae B L o i a h oc ma n ea l P c o o l ra
血清SP-A、SP-D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s e l q l m S P — — A a n d S P - D i n d i s e a s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d i o — p a t h i c p n e u mo n i a i f b r o s i s ( I P F ) . Me t h o d s T h e s u b j e c t s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g r o u p s , g r o u p A w a s g r o u n d - g l a s s o p a c i t y g r o u p( G GO ) , g r o u p B w a s p a r e n c h y ma l c o l l a p s e 一 0 p a c i t y g r o u p( P C O ) , g r o u p C w a s h o n e y c o mb l u n g g r o u p , a n d g r o u p
意 义 。当患 者 H R C T显 示为 G G O时 , 其 病 变 占肺 面积 的大 小不 同 , 血清 中 S P — A 的表 达水 平 与病 变 范 围密 切相 关, 差 异具有 统计 学 意义 。 结 论 s P — A 、 s P — D伴 随 I P F 病 程进 展 而变化 , 联合 监测 是判 断疾病 严 重程度 的有 价值 的无 创性 指标 之一 。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t e r n a l Me d i c i n e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E l e c t i r c P o w e r Ho s p i t a l , Ha r b i n 1 5 0 0 0 2 , C h i n a
血清SP-A、SP-D在放射性肺损伤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SP-A、SP-D在放射性肺损伤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林庆艳;尹世琦;尹虹雷【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6(013)014【摘要】目的探讨血清SP-A、SP-D在放射性肺损伤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4年8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60例,其中放疗后1周时未出现放射性肺损伤者30例为N组,放疗后1周出现放射性肺损伤者30例为R组.分别于放疗后第1周对患者予以晨起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P-A、SP-D水平,R组于放疗后第1周、第3周、第3个月及第6个月检测血清SP-A、SP-D水平.结果 N组、R组患者血清SP-A、SP-D的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R组患者血清SP-A、SP-D的水平4个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A、SP-D伴随放射性肺损伤病程进展而变化,联合监测可以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总页数】4页(P100-102,106)【作者】林庆艳;尹世琦;尹虹雷【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呼吸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省电力医院内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2;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呼吸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8【相关文献】1.血清SP-D、SP-A与IPF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预后价值探讨[J], 黄艳生;李红艳;陈璐璐2.血清SP-A、SP-D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J], 尹虹雷;尹世琦;刘涛;林庆艳;崔晓媛;唐正梁3.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Napsin A、KL-6、SP-A、SP-D表达的意义及与肺功能相关性 [J], 陈石; 陈静; 魏瑜; 朱际平; 王谦; 葛海波4.胸腺五肽辅助比阿培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及血清SP-A及SP-D水平的影响 [J], 王薇;田蓉;王真;秋爽;张一杰5.血清SP-A、SP-D水平与OSAHS患者病情程度相关性研究 [J], 张健;琚绍坦;陈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CC16、SP-D、MSP与患者肺功能、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CC16、SP-D、MSP与患者肺功能、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ZHOU Hai;JIA Qin【摘要】目的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人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血清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水平变化与肺功能、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确诊的120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COPD组)、60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的血清CC16、SP-D、MSP、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6min步行距离.结果 COPD组的血清SP-D、MS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的血清CC16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的FEV1、FVC、6MWD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的SGRQ评分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的COPD组患者血清CC16水平与FEV1、FVC、6MWD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SGRQ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稳定期的COPD组患者血清SP-D、MSP与FEV1、FVC、6MWD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SGRQ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CC16水平降低,血清SP-D、MSP升高,并且与患者病情程度、肺功能恶化具有一定的关系.【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9(024)007【总页数】4页(P1168-1171)【关键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Clara细胞分泌蛋白;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巨噬细胞刺激蛋白;肺功能【作者】ZHOU Hai;JIA Qi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上升,能够导致患者近期及远期生存预后的恶化,增加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1]。
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
■●_
患者女性 ,42岁 ,因“咳嗽 、咳痰 2月 ,活 动时气促 1周 ” 入院。患者平素 身体健康 ,无职业 粉尘 接触史 ,无吸烟史。起 病前有受凉感 冒史 ,主要表现为 :咳嗽 、咳少许 白色粘液样 痰 , 伴乏力 、纳差 、消瘦 ,起 病后 曾在 当地 医 院予 以抗 感染 (静 滴 头孢哌酮舒 巴坦 、左氧氟沙 星)治疗 l0天 ,咳嗽无 减轻 ,且 出 现活动时气促 ,走平路 50米 以内即感气促 ,无发热 、盗汗及咯 血 ,无鼻塞 、流涕 ,无返酸 、烧心感 ,无胸 痛 、心悸及水 肿 ,无 肌 肉、关节疼痛 ,无夜间阵发性 呼吸 困难及 端坐 呼吸 ,病后 体重 下降约 5 kg。入 院查体 :体温 36.5 ̄C脉搏 87次/分 呼吸 19 次/分 血压 129/74 mmHg,全身浅表淋 巴结无肿大 ,口唇无紫 绀 ,颈软 ,双肺叩诊呈清音 ,双肺呼吸音稍粗 ,深 吸气末双下肺 可 闻及少许爆裂音 ,心脏及腹部 未发现 明显异常 。入 院后辅 助 检 查 :血 常 规 :wBC4.62 ¥ 10 /L,L 32.4% ,N 53.5% , HGB100 g/L,RBC 3.54 ¥10 /L,PLT 140 10 /L。 动 脉 血 气 :pH 7.507,PaCO2 26.1 mmHg,PaO2 60 mmHg,HCO3—20.9 mmol/L。血清乳酸脱氢 酶 (LDH)、癌胚 抗原 (CEA)正 常 ;抗 核抗体谱 、抗中性 粒细胞 胞浆抗体 (ANCA)、抗可溶 性抗 原 抗体 (ENA 多 肽 )均 正 常。免 疫 球 蛋 白、抗 链 球 菌溶 血 素 “O”、风湿 因子 、HIV抗体均阴性 ;EB病毒 、风疹病毒 、巨细 胞 病 毒 、单纯疱疹病 毒 、柯 萨奇病毒及 弓形体 抗体 IgM 均阴性 。 痰 中未找到抗酸杆菌及真菌 。PPD试验阴性 。肺功能示肺 通 气 功能、肺容量正常 ,肺弥散功 能重度降低 (一氧 化碳弥散 量 为预测值 38%)。胸 部 CT示 :双肺 呈弥 漫性 磨玻 璃 样改 变 (见 图 1)。胸部 高分辨率 CT(HRCT)示 :双肺弥 漫性 斑 片状 密度增 高影 ,呈“地 图样”改 变 ,可见 支气管 充气征 (见 图 2)。 纤支镜 示 :支气管粘膜轻度 充血水肿 ,肺泡灌洗 液(BALF)清 亮。纤 刷物 及肺 泡灌 洗液未找 到抗酸杆 菌及真菌 ,肺泡灌 洗 液 白细胞分类 :单核一 巨噬细胞 53% ;淋 巴细胞 2% ;嗜酸性 粒细胞 1% ;中性粒细胞 44% 。入 院后考 虑为特 发性 间质性 肺炎 ,给予 甲泼尼龙 80 mg/日静滴一周 ,患者 咳嗽 、活 动时气 促稍减轻 ,但 复查胸部 HRCT示双肺病灶无吸收好 转 ,动脉血 气 :pH 7.423,PaCO,32.6 mmHg,PaO2 64 mmHg,HCO3—21.5 mmo ̄L。为求 明确诊断 ,遂在 cT引导 下行经皮肺 穿刺活检 ,
COPD患者血浆SP-A、SP-D水平变化及意义
点 及 其 与 各 因 素之 间 的 相关 性 , 研究 S P — A、 S P - D在 C O P D炎 性 机 制 中 的 作 用 。纳 入 C OP D患者 4 8例 ( C OP D组) 及健康体检 者 4 O例 ( 对 照组 ) ; 采 集外 周 静 脉 血 用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 E L I S A) 测定 血浆 中 S P — A、 S P — D 的 浓 度 。行 肺
f r o m 4 8 C( ) PD p a t i e n t s( C OP D g r o u p )a n d 4 0 h e a l t h y s u b j e c t s( c o n t r o 1 g r o u p ) 。 d e t e r mi n e d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S P — A a n d S P —
Ab s t r a c t : ( ) b j e c t i v e :To o b s e r v e t h e l e v e I o f p u l mo n a i y s u r f a c t a n t — a s s o c i a t e d p r o t e i n A a n d D( S P — A a n d S P— D)i n t h e p l a s ma o f
关键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肺 表 面 活 性 相 关 蛋 白 A; 肺表面活性相关蛋 白 D
中图分类号 : R 5 6 3 . 8 文献标志码 : A
S t u dy o n Cha n g e o f SP- ・ A a n d S P- _ D i n t he Pl a s ma o f Pa t i e nt s wi t h COPD a nd I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血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水平与小儿急性肺损伤评分的关系研究
血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水平与小儿急性肺损伤评分的关系研究陈庆海【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水平与小儿急性肺损伤评分的关系,为小儿急性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和67例急性肺损伤患儿(急性肺损伤组)的入院当日及入院1d、3d、5d、7d 与14d的血清SP-D水平,同时对急性肺损伤患儿进行急性肺损伤评分;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ALI不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组与ALI伴有MOF组;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结果入院当日血清SP-D:急性肺损伤组血清SP-D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LI不伴有MOF组与ALI伴有MOF组血清中SP-D水平与小儿急性肺损伤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血清中SP-D水平与小儿急性肺损伤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动态血清SP-D:急性肺损伤患儿血清SP-D 5d达峰后降低;急性肺损伤评分入院1 d达峰后降低.不同病情程度与不同预后患儿的患儿入院当日血清SP-D与急性肺损伤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0.05);患儿入院不同时间段血清SP-D与急性肺损伤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后患儿血清SP-D水平升高,SP-D的升高程度可以反映早期肺损伤的程度,与小儿急性肺损伤评分具有一定的关系.%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levels of alveolar surface active substance protein-D (SP-D) and acute lung injury score in children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 (ALI)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LI.Methods The 30 healthy children (control group)and 67 children patients with ALI (ALI group)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serum levels of SP-D on admission and on 1d,3d,5d,7d,14d afterhospitalization were detected by ELISA,at the same time,acute lung injury score was performed for children with ALI.Moreover the patients with ALI were redivided into ALI without MOF group(ALI without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ALI with MOF group(ALI with MOF)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ALI. In addition the patients with ALI were divided into survival case group and death cas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SP-D on admission in AL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levels of SP-D and acute lung injury score between ALI without MOF group and ALI with MOF group and between survival case group and death case group (P<0.05). Moreover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erum levels of SP-D and the serum levels of SP-D reached peak on 5d after hospitalization,however acute lung injury score reached peak on 1d after hospitalization,then which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In addition the serum levels of SP-D in different disease severity degrees and different prognoses of patients on adliss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ute lung injury scores(P<0.05),however,the serum levels of SP-D in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acute lung injuryscores(P>0.05).Conclusion The serum levels of SP-D are increased after acute lung injury in children,moreover,the increase degree of SP-D levels can reflect the severity of early lung injury,and the serum levels of SP-D are correlated with acute lung injury scores at some extent.【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4页(P494-496,501)【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儿童【作者】陈庆海【作者单位】51813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3急性肺损伤(ALI)是由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治病因子所引发的急性危重症,小儿急性肺损伤的死亡率较高。
肺泡蛋白沉积症15例临床分析及全肺灌洗疗效观察
肺泡蛋白沉积症15例临床分析及全肺灌洗疗效观察费宗宝;丁晶晶;蔡后荣【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评估全肺灌洗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经病理证实的15例PAP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全肺灌洗术前后胸部CT、血气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PAP患者误诊率较高,其中5例考虑为职业相关继发性PAP,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胸闷、气喘,部分患者出现LDH、肿瘤指标升高,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地图样分布、铺路石征,行全肺灌洗术的6例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PAP的早期诊断,全肺灌洗术是PAP最有效治疗方法.%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 PAP ),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whole lung lavage treatment.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5 patients ( 2009 -2011 ) with confirmed PAP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of PAP was high.5 patients had a history of metal dusts and special chemical substance exposure, and were diagnosed as secondary PAP. Clinical symptoms were atypical, dyspnea after exertion and cough were the main complains. Levels of LD11 and tumor markers in blood increased in some cases. Geographic and crazy paving were the typical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whole lung lavage treatment, both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ulmonary function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 changes on chest CT is useful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P, and the whole lung lavage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standard treatment of PAP so far.【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2(017)010【总页数】2页(P1816-1817)【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全肺灌洗治疗【作者】费宗宝;丁晶晶;蔡后荣【作者单位】223800,江苏,宿迁,宿迁市中医院呼吸科;210008,江苏,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科;210008,江苏,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以肺泡及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内富含类似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脂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点的肺部少见疾病。
血清SP-D、SP-A与IPF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预后价值探讨
血清SP-D、SP-A与IPF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预后价值探讨黄艳生;李红艳;陈璐璐【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 (SP-D)、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效果的评估价值探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对患者的血清SP-D、SP-A进行检测,并对患者各时间点的肺功能指标:一氧化碳的弥散量(DLCO)、用力肺活量(FVC),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血气指标进行检测.采用Spearman检验对SP-D、SP-A与肺功能、血气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SP-D、SP-A水平分别为 (168.92±27.31)、(137.39± 26.64)ng/mL,(21.36±5.84)、(16.21±4.22)ng/mL,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SP-D、SP-A水平逐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61、31.769,P<0.05).相比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DLCO、FVC、PaO2均有升高,而Pa-aO2则有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依次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04、27.024、38.284、31.128,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P-D、SP-A与DLCO、FVC、PaO2呈负相关性,与Pa-aO2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清SP-D、SP-A与IPF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临床上通过对血清SP-D、SP-A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和评估患者的预后效果,可为IPF患者诊治提供新的简便方法.【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23【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肺表面活性蛋白D;肺表面活性蛋白A;肺功能;相关性【作者】黄艳生;李红艳;陈璐璐【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呼吸科,福建福州 350008;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呼吸科,福建福州 350008;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呼吸科,福建福州 3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病变局限在肺脏,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OSAHS患者血清KL-6、SP-A、SP-D 水平变化及意义
OSAHS患者血清KL-6、SP-A、SP-D 水平变化及意义赵丹;赵远琴;石庆柳;刘维佳;叶贤伟;张湘燕【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6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轻、中、重度OSAHS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KL-6、SP-A和SP-D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与AHI、最长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LA/HT)、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时间(T<90%)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OSAHS组AHI、LA/HT均升高,血清KL-6、SP-A水平升高(P均<0.05);中、重度OSAHS组血清SP-D水平升高(P均<0.05);重度OSAHS组夜间LSaO2降低,T<90%延长(P均<0.05).与轻、中度OSAHS组比较,重度OSAHS组AHI、LA/HT、T<90%均升高,LSaO2降低,血清SP-A、SP-D水平升高(P均<0.05).患者血清SP-A、SP-D水平与AHI、LA/HT呈正相关,SP-D水平与T<90%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KL-6、SP-A、SP-D水平升高,血清SP-A、SP-D水平与OSAHS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7(057)029【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作者】赵丹;赵远琴;石庆柳;刘维佳;叶贤伟;张湘燕【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医学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贵阳550000;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大学医学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贵阳550000;贵州大学医学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贵阳550000;贵州大学医学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贵阳5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由于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的间歇低氧,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损害。
44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临床特征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乳酸脱氢酶相关性分析
ve
lo
e
r
um
c
a
r
c
i
noemb
r
i
c an
t
i
yon
gen
CEA
i
nc
r
e
a
s
ed t
o 35 c
a
s
e
s cy
t
oke
r
a
t
i
nf
r
agmen
t an
t
i
1
gen 21
CYFRA21
1i
n36c
a
s
e
s neu
r
onspe
c
i
f
i
ceno
l
a
s
ei
n23c
a
s
e
sc
a
r
bohyd
r
a
t
l
t
i
f
a
c
t
o
ri
ndex mode
lc
anj
udget
hes
e
ve
r
i
t
fPAPpa
t
i
en
t
sandt
het
he
r
apeu
t
i
c
yo
e
f
f
e
c
t
【
Ke
r
d
s】 Pu
lmona
r
l
ve
o
l
a
rp
r
o
t
e
i
血清及痰液CEA、SA、SP-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s l-e ugc cr J .A nT oa ug2 0 ,3( ) 1- ma c lln a e[ ] n hreSr,0 7 8 2 :4 9 l l n
山东 医药 2 1 第 5 0 0年 0卷第 6期
血 清及 痰 液 C A、A、PA检测 E S S 在 肺 癌诊 断 中 的应 用
王丽萍 , 王宝 中 于文成 冯桂青 赵 。 , , 军
( 1青 岛大学 医学院 , 山东青 岛 260 ; 6032聊城 市人 民 医院 ; 青 岛大学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中 图分 类 号 :7 4 2 1 3 . 1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226 2 1 )60 6 - 10 -6 X(0 0 0 - 70 0 2
目前肺癌 的确 诊 多依 赖 于病 理 和细 胞 学检 查 ,
但标本 获取不 易 。 目前 尚未 发现 肺癌 特 异性 抗原 , 用 于检测 的肺 癌标 志 物均 为 肿瘤 相关 物 质 , 一 标 单
有价值 的组合 方式 。三项标 志物联 检 的特 异性 和诊
[ ]陈建华 , 5 欧阳玉林 . 肿瘤标 志物癌胚抗 原 ( E ) 测在非小 细 CA检 胞肺癌诊治 中的临床 意 义 [ ] 现 代肿 瘤 医学 ,0 5 1 ( ) J. 2 0 ,3 2 :
l 9 2 0 9 -o .
[ ]Pt L T e a y d nf a o n ri m u m c o 6 ey . h e l i ti t n l g a n a y pt t — tT r e ic i o u cco b s u yl f o [ ] C ne, 0 , ( 1 : 6 - 6 g J . acr 0 0 8 1 ) 2 1 4 . y 2 9 4 2 6
血清SP-D、SP-A与IPF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预后价值探讨
DOI:10.16662/ki.1674-0742.2018.23.021血清SP-D、SP-A与IPF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预后价值探讨黄艳生,李红艳,陈璐璐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呼吸科,福建福州350008[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效果的评估价值探讨。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对患者的血清SP-D、SP-A进行检测,并对患者各时间点的肺功能指标:一氧化碳的弥散量(DLCO)、用力肺活量(FVC),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血气指标进行检测。
采用Spearman检验对SP-D、SP-A与肺功能、血气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SP-D、SP-A水平分别为(168.92±27.31)、(137.39±26.64)ng/mL,(21.36±5.84)、(16.21±4.22)ng/mL,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SP-D、SP-A水平逐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61、31.769,P<0.05)。
相比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DLCO、FVC、PaO2均有升高,而Pa-aO2则有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依次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04、27.024、38.284、31.128,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SP-D、SP-A与DLCO、FVC、PaO2呈负相关性,与Pa-aO2呈正相关性。
结论血清SP-D、SP-A与IPF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临床上通过对血清SP-D、SP-A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和评估患者的预后效果,可为IPF患者诊治提供新的简便方法。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SP-A和SP-D检测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SP-A和SP-D检测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作者:顾玉海石雪峰牛迪解友邦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第14期[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表面活性蛋白D(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意義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8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患者70例,根据有无合并呼吸衰竭分为COPD组(20例),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组(25例)和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组(25例),分析各组实验室指标及血气指标。
根据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结局指标分为死亡组(13例)和非死亡组(37例),分析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合并Ⅰ型、Ⅱ型呼吸衰竭组C-反应蛋白低于COPD组,SP-A和SP-D高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组pH低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合并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组氧分压低于COPD组,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组高于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COPD组和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吸烟、pH、SP-A和S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是COPD合并呼吸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OR > 1,P <0.05)。
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SP-A和SP-D增高,但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不大,而pH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较大。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表面活性蛋白A;预后;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5(b)-0135-05Analysis of prognostic risk factors and the prognostic assessed value of SP-A and SP-D in COP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GU Yuhai1 SHI Xuefengu1 NIU Di2 XIE Youbang31.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Qingha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Qinghai Province,Xi′ning 810007, China;2.College of Graduate, Qinghai University, Qinghai Province,Xi′ning 810000, China;3.Department of Hematology,Qingha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Qinghai Province,Xi′ning 810007,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serum surfactant protein A (SP-A) and surfactant protein D (SP-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their prognostic value. Methods A total of 70 COPD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of Qinghai Provincial Peopl e′s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August 2018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PD group (20 cases),combined with type Ⅰ respiratory failure group (25 cases) and combined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group (2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laboratory indicators and blood gas indicators of each group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 indexes of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death group (13 cases)and non-death group (37 cases), while the prognostic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C-reactive protein of the combined type Ⅰ and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PD group, while SP-A and SP-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PD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H of the combined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PD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the combined type Ⅰ and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PD group, while combined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mbined type Ⅰ respiratory failur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combined with type Ⅱrespiratory failur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PD group and the combinedtypeⅠrespiratory failur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ath group and non-death group in smoking, pH, SP-A and SP-D (P < 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H w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prognosis of COPD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OR > 1, P < 0.05).Conclusion In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SP-A and SP-D increased, and of little assessed value in the prognosis of COPD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hile pH has a greater assessed value of COPD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Surfactant Protein; Prognosis; Risk factor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合并症较多,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预后、共病症状对患者生活产生负面影很大[1]。
肺泡蛋白沉积症5例临床报告
肺泡蛋白沉积症5例临床报告
秦龙圣;季顺民;金琳羚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年(卷),期】2024(52)2
【摘要】目的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肺部少见疾病,通过对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
方法5例肺泡蛋白沉积症病例来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确诊的患者,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2±10.5)岁;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2例为体检发现;实验室检查中血乳酸脱氢酶升高3例,血癌胚抗原升高1例,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胸部CT可见典型“铺路石征”;病理学提示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治疗上3例行全肺灌洗,2例积极治疗原发病。
结论癌胚抗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典型,全肺灌洗治疗及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是自身免疫性PAP的主要治疗方式。
【总页数】3页(P249-251)
【作者】秦龙圣;季顺民;金琳羚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肿瘤医院呼吸内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影像诊断(附2例报告)
2.无临床症状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报告
3.肺泡灌洗液细胞学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附四例报告
4.人肺泡灌洗液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体检测水平对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意义(附51例分析)
5.以肺泡蛋白沉积症为首发临床表现的X-连锁高IgM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泡蛋白沉积症21例临床分析
肺泡蛋白沉积症21例临床分析
王伟;张映铭;王彩英;刘晓甦;黄怡真;万明月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年(卷),期】2012(017)012
【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996年~2011年住院的2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泡蛋白沉积症常见症状为渐进性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典型胸部CT表现为两肺浸润影,伴地图征和铺路石征,确诊依靠肺活检病理和肺泡灌洗液 PAS 染色,全肺大容量灌洗仍为目前确切有效缓解病情的治疗方法.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医生宜熟悉该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及时明确病理诊断并予全肺灌洗术治疗.
【总页数】3页(P2168-2170)
【作者】王伟;张映铭;王彩英;刘晓甦;黄怡真;万明月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南京胸科医院呼吸内科,肺灌洗中心;210029,南京,南京胸科医院呼吸内科,肺灌洗中心;210029,南京,南京胸科医院呼吸内科,肺灌洗中心;210029,南京,南京胸科医院麻醉科;210029,南京,南京胸科医院麻醉科;210029,南京,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肺泡蛋白沉积症32例临床分析 [J], 严薇;李颖;张晓华
2.肺泡蛋白沉积症15例临床分析 [J], 汪泱;朱晔涵
3.肺泡蛋白沉积症6例临床分析 [J], 聂凡刚;苏萍;杨玉雪;杨文杰
4.肺泡蛋白沉积症3例临床分析 [J], 黄艳红;彭东红
5.肺泡蛋白沉积症15例临床分析 [J], 莫琼娅;潘俊杰;董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PCT联合乳酸检测在重症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血清PCT联合乳酸检测在重症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杨柳;杜伟鹏;王鑫鑫【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年(卷),期】2023(30)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乳酸(LAC)检测在重症肺炎(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SP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感染类型的不同分为细菌感染亚组(n=36)与非细菌感染亚组(n=26);另选取同期4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比较各组的血清PCT、LAC水平,分析血清PCT、LAC单独及联合检测对SP的诊断效能。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PCT、LAC 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细菌感染亚组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亚组(P<0.05);但两亚组的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PCT、LAC联合检测诊断S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血清PCT、LAC单独检测(P<0.05)。
结论血清PCT联合LAC检测在SP的鉴别诊断、病情评估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205-206)【作者】杨柳;杜伟鹏;王鑫鑫【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相关文献】1.血清C-反应蛋白和乳酸检测在重症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血清PCT、sTREM-1水平检测联合CPIS评分在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评定中的应用价值3.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联合检测在诊断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4.血清C反应蛋白和乳酸联合检测在诊断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5.血清乳酸、CRP及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变化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变化的研究孙丽华;谭焰;孙静【期刊名称】《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年(卷),期】2011(10)5【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检测29例COPD急性加重期、26例COPD稳定期及19例健康人血清SP-D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SP-D水平可能的因素,探讨SP-D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SP-D为(70.6±20.7)ng/mL,较COPD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加[(47.9±13.3)ng/mL和(31.2±11.4)ng/mL,P<0.01],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SP-D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血清中SP-D与吸烟指数、COPD分期呈正相关,与稳定期COPD患者的FEV1%pred呈负相关。
结论血清SP-D在COPD的诊断、分级和分期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3页(P481-483)【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血清标记物【作者】孙丽华;谭焰;孙静【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05【相关文献】1.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变化的意义 [J], 王利军;朱惠源2.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血清人克拉拉细胞蛋白、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水平的影响研究[J], 韦永刚;赵娜3.肺表面活性蛋白D和人类Ⅰ型蛋白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的水平研究 [J], 桂莹;李晓岚4.支气管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骨桥蛋白和表面活性蛋白D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张舒;李挺;王海涛;蔡峰;范艳红;许靖;周晨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肺表面活性蛋白D和Toll样受体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徐素玲;李政;张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SP—A联合SP—D检测对于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目的:探讨血清SP-A联合SP-D检测对于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2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PAP 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本院体检中心接待的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SP-A、SP-D的浓度。
结果:试验组血清中SP-A、SP-D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P-A与SP-D在检测患者是否发生PAP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标签:肺泡蛋白沉着症;SP-A;SP-D;诊断肺泡蛋白沉着症(PAP)是发病机制不确切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PAP可发生在人生的所有阶段,大多数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而众多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的数量又相对较多,根据有关统计表明该病男女比例可以达到2.65∶1。
由于该病的发病率较低,因此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的指标缺少相应的对照,同时影像学检查灵敏度又不高,因此该病在临床上常常出现误诊。
因此如若能够早期对PAP患者予以准确诊断,那么PAP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总体存活时间均会有所改善。
本文研究血清SP-A联合SP-D检测对于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2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PAP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9~52岁,平均(49.96±12.64)岁,30例有吸烟史,平均烟龄(21.52±11.44)年,10例曾工作于化工厂,其余患者无职业暴露史。
另选本院体检中心接待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7~59岁,平均(48.52±10.69)岁,20例有吸烟史,平均烟龄(9.95±1.29)年,10例曾经工作在化工厂,其余无工作暴露史,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诊断方法1.2.1.1 胸片经过胸部X线检查若发现患者胸片具有广泛性的肺泡事变并有磨玻璃样的改变,两肺实变区域组成起来可看到具有蝶翼征的变化,但是不存在肺水肿所具备的心脏增大的表现并看不到支气管充气征,则可以认为患者发生了特发性PAP。
1.2.1.2 HRCT 在HRCT检查下若看见两肺出现斑片样的阴影的改变,并在致密影当中可以发现患者的支气管存在充气征表现,并且边缘清晰锐利,可与周围的正常肺组织形成较为明显的对比,则可以认为患者发生了特发性PAP。
1.2.1.3 肺功能筛查经过肺功能检测若发现患者的FVC数值较正常少一些,并有弥散功能下降和通气功能障碍的问题,则可以认为患者发生了特发性PAP。
1.2.1.4 BALF检查经过支气管冲洗排出的液体在静置下可以看到液体出现乳白色或者是浓稠浅黄色的表现,并会出现分层,在光景下,可以看到大量的嗜酸性颗粒状脂蛋白样物质产生,通过PAS染色可以发现该显色为阳性,在电镜下能够看到较多的嗜锇性层状体,并会发现数量巨大的肺泡Ⅱ型细胞出现。
1.2.1.5 肺组织活检经过开胸或者胸腔镜或者是纤支镜的检查若发现肉眼下的组织为多发性淡黄色坚实结节,在光景下可以看到肺泡腔内部存在微小颗粒样的物质,在PAS染色下的无细胞物质等。
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肺泡Ⅱ型细胞增多并出现大量的分泌水平的提升,则可以认为患者发生了特发性PAP。
1.2.2 检验方法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静置、离心后分离出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对患者血清中的SP-A以及SP-D进行测定(试剂盒为武汉elabscience公司生产),通过红外光谱法得出具体数值。
具体方法如下,(1)对标准品和洗涤液的稀释操作:将标准品以及洗涤液通过稀释液进行足量稀释之后留置备用。
(2)加样:在加样板中设定标准孔、空白孔、样品孔的位置并根据次序来进行加样。
(3)孵育:运用封板膜对加样完成的加样板进行封板,之后在37 ℃的条件下进行为期30 min的孵育操作。
(4)洗涤、加酶、孵育操作:对经过孵育的加样板运用洗涤液洗涤5次,1次加入酶标试剂,之后在37 ℃的条件下再进行为期30 min的孵育操作。
(5)洗涤、显色操作:将再次经过孵育的加样板通过洗涤液再洗涤5次,随后加入显色剂A、B,后再次放入37 ℃的条件下避光15 min以完成显色操作。
(6)终止:对显色后的加样板加入终止液以使得全部反应终止。
(7)测定:在加样板加入终止液之后15 min的时候,对空白孔进行调零操作,并将吸收光的波长调节到450 nm,随后对其吸光度进行测量。
(8)对各样品的试剂浓度进行测量:将标准物的浓度与吸光度的数值进行调整,然后绘制出标准品的回归方程曲线,之后翻查样品的实际吸光度并与标准品的吸光度进行相应的比对,当达到相近的吸光度加以记录,之后通过乘积稀释的倍数就可以得到血清中实际的浓度。
1.2.3 治疗方法对试验组进行全肺灌洗治疗,患者在全麻条件下分两次分别对左肺以及右肺进行治疗。
将37 ℃的氯化钠溶液分次注入并尽量全部回收,每次注入液量为1 L,观察回收液的颜色,当回收液的颜色变成澄清的时候就表示灌洗可以结束,及时记录液体的回收量,患者在灌洗过程当中需要进行两侧加压震荡以保证气道的灌洗完成较彻底,同时监测记录患者的心电图、血压以及SpO2,并根据SpO2情况实时予以双肺呼吸音听诊,确保整个操作过程中没有灌洗液外漏现象,并且保证患者的气管插管的固定。
当灌洗结束之后应当对患者继续进行气管插管以及机械通气。
当患者的肺部罗音消除之后可以拔出患者的双腔管[1]。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一般情况患者入院时,均主诉存在干咳不适,并在轻中度体力劳动后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
入院查体:20例患者存在发绀,其中1例存在杵状指;听诊40例患者双肺均可闻及湿罗音。
影像学检查表象:20例患者胸片可见双侧中下肺野散在斑片状和条索状高密度影,肺中野可以看见支气管充气征,在患者肺门可看见蝶翼状阴影,另外20例患者可看见网状阴影。
进一步完善胸部CT 检查发现20例患者双肺可见形状为地图状的细网格状磨玻璃影,部分区域出现肺部实变,支气管周围可见大量支气管充气征改变,其中可见患者小叶间隔出现增厚的改变。
其中10例患者的肺实变影与小叶间隔增厚部位形成铺路石样的变化。
实验室辅助,血常规:10例患者的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30例患者红细胞增多;动脉血气分析:20例患者PaO27.35及CO2潴留;肺功能检测:40例患者均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肺泡灌洗:40例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均为淘米水或牛奶样改变,将灌洗液静置之后可见底层出现沉淀物层,将沉淀物予以组织细胞学检查,结果符合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改变。
试验组经过肺部灌洗治疗之后全身缺氧症状消失、肺功能有所好转.2.2 两组血清SP-A、SP-D浓度比较试验组血清中SP-A、SP-D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在肺泡表面附着的蛋白质,而其构成又包含了很多种辅基[2]。
其中肺表面活性物质脱辅基蛋白A、D(SP-A、SP-D)是两种最为重要的辅基。
根据组织学的研究表明SP-A、SP-D在支气管表面以及肺泡的液界面[3];根据现有研究表明SP-A、SP-D均参与了肺部的天然免疫防御的反应,并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其对多种免疫细胞都有调节吞噬、结合过敏源以及与免疫分子相结合的作用[4]。
3.1 SP-A与SP-D的生物结构以及活性SP-A与SP-D的分子结构的相关研究已经十分完备[5]。
根据研究表明,SP-A与SP-D的结构均为N端区域、糖识别区域以、颈区域及胶原样区域组成的大分子蛋白质结构,而N区域所含有的Cys残基可以形成二硫键并形成功能区域,在糖分子遇到SP-A或者SP-D之后,则会发生糖识别区域与之结合的情况[6];颈区以及胶原样区域是一种通过GL-X-Y的形式经过重复组成所形成的三股螺旋结构[7]。
在三条肽链的相互作用之下,通过二硫键以及非共价键的维系,形成了一个稳定结构,而N端区域还会与颈区和胶原样区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类似于花束样的结构,在这个花束中间,糖识别区域的末端会形成结构域并在发生特定功能的时候充分与花冠区域相识别。
3.2 SP-A与SP-D的免疫学功能在人的呼吸系统中,呼吸道不存在MBL以及补体系统,而在局部发生炎症时,SP-A、SP-D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完善机体的免疫环节[8]。
根据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不仅可在肺部检测到SP-A和SP-D 的存在,在胃肠道黏膜、泌尿道黏膜以及唾液腺等部位也可检测到SP-A、SP-D 的表达,在这些组织中,SP-A与SP-D的生物学效应可能是作为一种调节素与吞噬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相结合,这使得病原体与吞噬细胞在接近后更便于吞噬。
而另有研究表明机体的吞噬细胞接触到了SP-A、SP-D之后受体的活性能力会增强,使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前有所提升[9]。
3.3 SP-A、SP-D与病原微生物的关系支气管肺部遭遇病毒、细菌、真菌甚至是支原体等病原体侵袭发生感染时,SP-A、SP-D均可与之相结合,具体的结合能力与病原体上面的结合蛋白的分子结构有关系,有研究表明当SP-D的构象发生了改变之后其结合能力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而在体外实验也表明SP-D在接触了大肠杆菌、烟曲霉菌、新型隐球菌以及甲型流感杆菌等病原体以后都会发生凝集反应,烟曲霉菌在接触到SP-A之后也会发生一定的凝结[10]。
近年通过对PAP的研究发现该病仍还处于病因不明阶段,但是患者收入的时间为流感高发时间,故PAP的出现很可能与外界病原体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3.4 SP-A与SP-D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根据研究报告显示SP-A、SP-D对类似于单核巨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具有一定的趋化作用,而其具体的作用方式现在还并不是十分清楚。
当SP-A、SP-D接触到中性粒细胞之后可以对其的Ca+依赖方式进行调节,最终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大肠埃希氏菌、肺炎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的能力[11]。
有学者曾经对有SP-A基因缺陷的大鼠接种B型溶血性链球菌,但是之后却发现大鼠体内的吞噬细胞对外来的病原体的吞噬能力下降很多,而当对大鼠再次注射SP-A之后大鼠体内的吞噬细胞对于外来病原体的吞噬能力就又和健康大鼠一样了。
这种信号通路的关键步骤在于吞噬细胞上的受体与SP-A及SP-D之间的结合能力的强弱以及结合后发生的构象改变的程度,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尚处于研究当中,根据现有结果推测,当以调理素形式参与反应的SP-A、SP-D在接触到吞噬细胞之后,吞噬细胞再接触到病原体的时候就会更容易将其吞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