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例: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3.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①调查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②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对于狭长的峡谷、河流一般采用等距取样法,而一般比较方正的样地常选用五点取样法。
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每个样方的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即相邻两边及其夹角)③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测量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N=M×n/m。
(N代表个体总数,M代表初次捕获标记数,n代表再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
③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④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⑤微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抽样检测法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因素①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1!2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种群密度)起直接决定作用。
③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 )、稳定型(B)、衰退型(C);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④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梳理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DNA分子贮存的遗传信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A.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B.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比较多C.DNA分子的碱基种类多种多样D.DNA分子的碱基空间结构变化多端答案:A分析:1 .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2 .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A、遗传信息就蕴藏在DNA分子的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故DNA分子贮存的遗传信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A正确;B、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比较多不是其有多样性的原因,B错误;C、DNA分子的碱基种类只有4种,C错误;D、DNA分子的碱基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A。
2、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含氮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D分析:1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 .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A错误;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B错误;C、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含有1种核酸(RNA),含有4种碱基,1种五碳糖,4种核苷酸,C错误;D、小麦的叶肉细胞是真核细胞,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答案:B分析:本题以“病毒”为情境,考查了几种常见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及其宿主等相关内容,选项命题角度新颖,试题较易。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小提示: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如T2噬菌体)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等)。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分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
最后再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2、3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课件
例2 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 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 之间有3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
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
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 B )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计算: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共有 多少个DNA?多少条脱氧核苷酸链 ?母链多少条?子链多少条?
2、有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 培养基中复制三次,则: ①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是 1∕4 。
②含15N的DNA分子链占全部DNA分子单链的比例是
1∕8 。
③含14N的DNA分子有 只含14N的DNA分子有 只含15N的DNA分子有
8
个。 个。 个。
6 0
3、某生物的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 基700对,其中一条链上(A+T): (C+G)=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 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酸的数目是 A.300个 B.400个 C C.600个 D.1200个
如果是两条带 说明了什么?
(全保留复制)
DNA的复制
总结:
DNA的复制 1、概念: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 程。 2、时期: 有丝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条件: 模板——DNA的每一条母链 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酶 ——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总结:
例3 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
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一种新
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应该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
1.如图表明的是物种 A 与物种 B 的关系,则物种 A 与物种 B 之 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 A 传递给 B B.信息只能由 B 传递给 A C.A 与 B 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 与 B 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C [本题易错选 A 项,原因是误认为信息是单向传递的。由题 图可知,物种 A 与物种 B 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 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B.孔雀开屏是一种物理信息 C.在草原上,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 食的化学信息 D.蝙蝠对目标“回声定位”发出声波是一种行为信息
A [孔雀开屏是一种行为信息,B 错误;在草原上,草原返青 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物理信息,C 错误;蝙蝠 对目标“回声定位”发出声波是一种物理信息,D 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章 人与环境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举 例说出 生态系 统 生命观念—通与联系,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
信息的传递对生命 科学思维—根据信息传递的特点判断信息类
活动的正常进行、生 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D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 于生物,A 错误;植物可以通过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传递信息,B 错 误;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 错误;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 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正确。]
5.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 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 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 放出挥发性的物质 X,X 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结构与生物膜的运输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4.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5.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6. 溶酶体和气泡的结构与功能7.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1. 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2. 遗传物质的复制3. 遗传物质的转录与翻译4. DNA的突变和遗传信息的变化5.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第三章生物技术和人类健康1. 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2. 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3.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4. 微生物的应用5. 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6. 基因治疗与基因检测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要素2. 食物链与食物网3.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的多样性4. 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5. 人类与生态系统第五章生物进化与分类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2.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3. 进化的模式和速度4.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演化5. 动物的体内环境与稳态第六章生物间的相互作用1.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2. 生物间的捕食与逃避3. 生物的竞争关系和有限性资源的利用4. 生物间的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5. 生物间的调节和平衡第七章植物的物质与能源1. 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的转化2. 植物的营养与水分运输3. 植物的生殖与生长调节第八章人的生殖与发育1. 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人的性别遗传与表现型3. 人的生殖的协调调节4. 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协调调节以上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注: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分子的复制》
2.演绎推理
问题1:如果DNA是半保留复制,复制后得到的子一代DNA和子二代 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问题2:如果DNA是全保留复制,复制后得到的子一代DNA和子二代 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问题3:如果DNA是分散复制,复制后得到的子一代DNA和子二代的 组成是怎样的呢?
半保留复制
亲代DNA 子一代DNA 子二代DNA
2.过程
解链
合成子链 螺旋
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 特点2:半保留复制
课堂小结
巧记DNA的复制——“一所,两期,三步,四条件”: 1.“一所”是指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2.“两期”是指复制的时期主要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 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三步”是指“三个步骤”是解旋、形成子链、母链与 子链形成新的DNA分子; 4.“四个条件”是指原料、模板、能量和酶。
全保留复制
亲代DNA 子一代DNA 子二代DNA
分散复制
亲代DNA 子一代DNA 子二代DNA
问题:要判断前面假设的正确性,就可通过分别观察亲代和子一代、子二代 DNA的情况是否和我们假设的相一致。但在实验中,DNA是看不见的,怎么 办呢?
科学家巧妙地准备了材料和精巧的实验方法
他的思路是:培养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置在只含14N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已 知细菌20分钟分裂一次,分别在20分钟、40分钟。。。。。。取样,然后破 碎细胞,分离出DNA,就可以准确地获得各代DNA。通过离心处理,完全含 有15N的DNA密度大,位于离心管的最下面,称为重带;完全含有14N的DNA 密度小,位于离心管的最上面,称为轻带;既有15N又含14N的DNA,密度居 于中间,称为中带。
(一)DNA的复制方式是怎样的?
(二)主要提出两种假说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P (亲本) 互交 反交F 1(子一代) 纯合子、杂合子F 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3.解释体现在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比例为1:1的配子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1. 亲组合重组合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1.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一、减数分裂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P:AA×aa↓杂交↓杂交F1:高茎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
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人教版教学素材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2.孟德尔的假说: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两大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分离规律。
介于双亲性状之间
1:2:1
紫茉莉的粉花人的天然卷发
共显性
双亲性状(同时间同空间)同时出现(A+B)=C
1:2:1
ABO血型遗传混花毛马
镶嵌显性
双亲的性状表现在同一子代个体的不同部位而造成的镶嵌图式(A|B)
1:2:1
瓢虫鞘翅色斑遗传
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的非常规分离比遗传现象某些生物的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在遗传的时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却出现了很多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9∶3∶4,15∶1,9∶7,9∶6∶1等,分析这些比例,我们会发现比例中数字之和仍然为16,这也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各种情况分析如下表:
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细胞学基础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后期)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遗传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联系
都是以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作基础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都要按分离定律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发生自由组合。实际上,等位基因分离是最终实现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先决条件。所以,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自由组合定律是分离定律的延伸与发展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章细胞的必备结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内容要点:共三点。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 F1: 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 P:YYRR×yyrr↓ ↓F1:黄圆 F1: 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Y—-R-— yyR—— Y-—rr yyrr9 :3 : 3 : 1 9 :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a、b、c、d表示染色单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①与②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D.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形成四分体,①、②为同源染色体,a、b为姐妹染色单体,c、d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A、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可存在于a 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A正确;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B正确;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所以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C正确;D、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不可能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D错误。
故选D。
小提示:在解决减数分裂的相关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特别铭记:减数第一次分裂进行的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进行的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再结合题图解题即可。
2、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1/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答案:B分析:由题意知,长翅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因此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都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子代中残翅果蝇的概率是bb=1/4,因此F1代的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1/2,所以亲代雌果蝇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 R X r,所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白眼长翅果蝇BbX r Y。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完整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知识点第3章生殖与发育
1. 生殖方式
- 无性生殖:原生殖、裂殖、孢子生殖、营养繁殖
- 有性生殖:雄性和雌性个体通过交配产生新个体
2. 生殖器官
- 雄性生殖器官:睾丸、输精管、前列腺、尿道、阴茎
-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
3. 人的生殖系统
- 雄性生殖系统:性腺、生殖管、生殖辅助腺
- 雌性生殖系统:性腺、生殖管、生殖辅助腺、乳腺
4. 男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 精子形成:精原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变成四个成熟精子
5. 女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 卵子形成:卵母细胞经过两次减数分裂变成一个成熟卵子和三个极体
6. 人的性别决定
- 在受精前,精子和卵子携带有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精子可以携带X染色体或Y染色体,卵子只能携带X染色体。
若精子携带X染色体与卵子结合,便会形成女性,若携带Y染色体与卵子结合,便会形成男性。
7. 妊娠、分娩和哺乳
- 妊娠:受精卵着床在子宫内壁并发育为胎儿的过程
- 分娩:胎儿从子宫内逐渐排出体外的过程
- 哺乳:母体用乳汁喂养新生儿,并提供抵抗疾病的免疫物质
8.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方式
- 单性生殖:一个个体自体产生后代,无需配子的交配
- 双性生殖:雄性和雌性个体结合进行繁殖
9. 物质对生殖的影响
- 激素对性腺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
- 化学物质、药物、辐射等对生殖有毒害作用
10. 生殖与社会
- 人类通过社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生殖进行调节和管理,如计划生育政策。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2•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但菟丝子等不是生产者。
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有助于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主要是动物,但秃鹫、蚯蚓等属于分解者。
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3、生态系统的结构——营养结构 (1)食物链(捕食链)① 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 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营养级。
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i 加快物巫循环)生产者细胞呼唳(慕石) 一I 卜'F 棚丽冷喘址疑校收叶.遗体 (不叮缺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纽③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一1。
(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某一个营养级也会有不同的消费者。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4)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一、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不见。
个性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构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构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构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构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构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记忆点: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必须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构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构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构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持续纯种。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一种单向流动,从太阳能到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再到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会转化为热能,但热能无法再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每个营养级只能保留一小部分能量,大部分能量都会在转化和散失过程中损失。
因此,能量流动的效率很低,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输入太阳能来维持能量流动的持续性。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不变的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源:生态系统内部的负反馈机制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负反馈机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群落会通过自身的调整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当猎食者数量增加时,猎物数量会减少,从而使猎食者数量下降,生态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内部有多种生物和多种生境,这种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为当某一种生物或生境受到外部干扰时,其他生物或生境可以弥补其损失,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不至于崩溃。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1)抗扰能力: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时的抵抗能力。
2)恢复能力: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和代价。
3)弹性: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内。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类型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3.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死亡。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①实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
②此实验只说明有转化因子,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①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②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此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3)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和蔡斯)
①用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
②实验过程:
a.标记大肠杆菌: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b.标记T2噬菌体: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被标记为32P和35S的T2噬菌体;
c.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目的);
1)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2)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检测放射性。
③实验结果: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④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相关知识回顾: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结构:一般为双链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1分子脱氧核苷酸=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A、T、G、C)
(3)脱氧核苷酸不同的原因:含氮碱基不同
★2、DNA的结构特点: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排列顺序稳定不变)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附1: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附2: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
G-C碱基对所占比例越大,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若碱基对数为n,则氢键数在2n~3n之间。
3、DNA分子的特性:
(1)稳定性: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相对稳定。
【①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②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
(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由n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有4n种,故DNA有4n种】
(3)特异性:每个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4、一些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的数学公式:(参考优化设计39页)
①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A+C)=(T+G)
②在双链DNA分子中,(A+G)/(T+C)=1 ,即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③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④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 ;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
⑤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A+C = T+G = A+G = T+C
⑥在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占该链的碱基比率等于另一条链中(A+T)占该链的碱基比率,还等于双链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率。
第3节 DNA的复制
1、DNA分子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的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实验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2、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3)场所:①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②原核生物:拟核
(4)复制过程:
①解旋: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配对的碱基从氢键断裂,于是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此过程即为解旋。
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母链(模板链)。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新链(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母链)互相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DNA复制的条件:
①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T、G、C)
③能量:ATP ④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
(6)复制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7)复制的结果:1个DNA分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8)复制的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9)DNA能准确复制的原因:①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DNA复制的有关计算:【以“经15N标记的亲代DNA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n代”为例】:(1)DNA分子数:
①子代的DNA分子数= 2n个②含母链(含15N )的DNA分子数= 2个
③不含母链(不含15N)的DNA分子数=(2n-2)个
④只含母链(只含15N)的DNA分子数=0 个⑤只含14N的DNA分子数=(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单链数)
①子代DNA分子中的链数=(2×2n)条
②含亲代DNA分子(含15N)的链数= 2 条③含14N 的脱氧核苷酸链=(2n+1-2)条
(3)复制n次所需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 a x(2n-1)【a代表某碱基在原来DNA分子中的数量】第n次复制所需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 a x(2n-2n-1)= a x 2n-1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能控制生物性状。
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DNA中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DNA分子的特性: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