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用含义

合集下载

第4节 语用意义

第4节  语用意义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 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 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 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 帐。
(7)出于谦虚的需要
(8)出于拒绝的需要
4、违反方式准则:
(1)故意晦涩难懂。
(2)故意制造歧义。
1、违反量的准则:提Fra bibliotek适量的信息(1)有意减少信息量。
(2)有意增加信息量。
2、违反质的准则:
(1)有意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有意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违反关系准则:
(1)出于应对的需要
(2)出于讽刺的需要
(3)出于提醒的需要
(4)出于幽默的需要
(5)出于逃避的需要
(6)出于文艺的需要
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 朝学士秦少游写的一副对联云:
第四节 语用意义
语用意义是指话语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所表现的意义。 语用意义有两种存在形式:
一是语面意义,包括语境意义和意 图意义。 二是语用含义,包括言外之意和预
设。
言外之意,又称句子的语用含义或 会话含意。从接受的角度说,它是受话 者根据发话者的话语推导出的语用意图。 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言外之 意。
(3)故意重复罗嗦。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二”“两”“双”辨析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二”“两”“双”辨析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二”“两”“双”辨析段怡璞(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汉语词义丰富、用法灵活,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教学中,词义的辨析及应用非常重要,而“二”“两”“双”的辨析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学习中,是一大重难点,三者常因词义过于相近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混淆。

通过对“二”“两”“双”三字词性及词义在历时及共时层面的对比,说明三字在语用方面的异同,并分析出适合不同阶段留学生的教学内容,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对比研究;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14-0166-02关于“二”“两”“双”的辨析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当前学界关于这三个字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一是针对单个汉字的研究,主要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汉字的词义及用法进行相关探讨;二是针对几个汉字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这部分主要以“二”与“两”的对比分析居多,不论是吕叔湘先生还是朱德熙先生都对此进行过相关的说明;三是在对外汉语学习与教学的视角下,对“二”“两”“双”进行辨析,其中有针对留学生的偏误分析,也有汉外对比的相关研究。

“二”“两”“双”的辨析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学习中是一大重难点,三者常因词义过于相近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混淆。

本文通过对“二”“两”“双”三字词性及词义在历时及共时层面的对比,说明三字在语用方面的异同,以期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二”类字的比较研究笔者主要从“二”“两”“双”三字的特征入手,首先从历时角度分析三者的区别,接着从共时角度分析现代汉语中三者的词性及词义差异,最后对这三字进行语用对比,以期为对外汉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二”“两”“双”历时研究“二”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地之数也,从偶一”。

其形态与今“二”字基本相同,由此可知,“二”字表平行二物。

词的语用意义

词的语用意义

一、Imitative meaning 仿义型
对原义依附紧密,往往是对原词词义的引申 或抽象,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词性正常的相仿 2、词性变通的相仿 3、夸饰性相仿 4、移就性相仿
1、词性的正常相仿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正常使用相应的词类。 The country not agreeing with her, she returned to England. (水土不服) 2、词性变通的相仿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根据需要临时将一个词改变词性使用。 His accent is very Harvard.(哈佛味) 3、夸饰性相仿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虽然两者性质相通,但词汇意义已作不同程度的夸张、 扩大或缩小。
We felt ashamed for your bravery in the fight with your classmate. 我们都为你和同学打架的“勇敢”行为感到羞愧。
在第二句中bravery本来具有的褒义色彩已被带有讽刺的贬义 感情色彩取代了。
3、词义不确定性(Meaning uncertainty)
Unit 5 词的语用意义
词的语用意义
• 一、语用意义的定义 • 二、语用意义的特点 • 三、语用意义的分类 • 四、语用意义的交际功能
一、语用意义的定义
1、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
英语词汇可以表示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它们的关系是:
传递出语言意义
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
依托词形
最常见的是以英文字母来寓意,即以英文字母的形状指示某些物品的外 形,如:
H-beam(工字梁)
O-ring( (槽钢) V-belt(三角皮带)

词的语用意义

词的语用意义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酸甜苦辣; 4 移就性相仿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把适用于说明某事物性状的词语用于另一事物; The room was easily traced by the noise that was coming from it It didn’t sound studious noise
由于red和read过去分词谐音;本句实际上说从来没有人读它
2 主观体验性Subjective experientiality
1个人的主观理解
南瓜pumpkin
中国人尤其是老一辈的人;看到南瓜可能会想起苦日子;南瓜 与艰难的岁月联系在一起; 而美国人会想到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南瓜与幸福生活紧密相连;
2词的感情色彩意义 a 一组意义相同 而语音形式和感情色彩各异的词
意义 人群;群众
身体超重 体重过轻
中性 crowd
overweight underweight
褒义
gathering; assembly portly slim
贬义 mob
tubby skinny
b 词的本义在具体语境中发生感情色彩意义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们还不清楚说话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然而一旦 有具体的语境介入;hand在各句中的语用意义就明确了: 假设在画廊里;a句的语用意义是画只能眼看;不可手触; 假设在某修理部;b句的语用意义是未经培训;缺乏技术; 假设在教室里;c句的语用意义是请你用手将我要用的笔递给 我; 假设在教师办公室里;d句的语用意义是学生已经交上了自己 的课外作业;
二 语用意义的特点
1 原词附属性Etymological subsidiarity 2 主观体验性Subjective experientiality 3 词义不确定性Meaning uncertainty 4 概念临时性Conceptual temporality 5 语境共生性Contextual interdependency

第四章 语用和修辞(语用)

第四章 语用和修辞(语用)

下列对话符不符合言语交际的原则?
1、县官有一天乘船去拜见新上任的州官,州 官见了他, 便问道:“你的船停在什么地方?” “船停在河里。”县官拘谨地回答 州官大怒,厉声喝道:“你还想把船抬到州 府衙门吗?” 县官回答道:“带的随从少,恐怕抬不动。”
县官的话不符合合作原则。 “船停在河 里。”低于适量; “带的随从少,恐怕抬 不动。”表面上有关联,其实没有关联。 州官的话不符合礼貌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语言行为,不同的语境,对话语 所含信息量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信息量的适量与否,要根 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这不仅取决于发话人提供的信息,也 取决于受话人的信息期待和需要。
D.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具体而言 就是:要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 简洁,避免罗嗦;有条理,避免杂乱。例如: ④我(吴士宏)被指定加考RPG,是比较新的计算机语言,
违反质的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有时说话者故意违背质的准则,转弯抹角,让听话者 自己去做出判断。 比如 恋爱中的姑娘如果满脸庄重地对男朋友说 “你是个好人”时,多半意味着事情快要“黄” 了,她是在委婉地向小伙子表示,要与之分手; 如果她灿烂地笑着对男朋友说“你是个大坏 蛋”时,小伙子则要心中暗喜了,因为他明白姑娘 说这话的真正意思,就是“我喜欢你”。 姑娘违反质的准则,前者是在努力避免伤害对方,后 者则是出于少女的羞涩。
违反关联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交际活动中,有时参与交际的一方会故意违 背关联准则,偏离话题、答非所问,使话语之 间看上去缺乏相关联系,从而形成会话寓意。
例如 妈妈:你到那里去? 儿子:妈妈,我已经25岁了。 妈妈:谢谢你告诉我这点。 分析:妈妈问儿子去哪儿,儿子却回答他已经25岁了,似乎答 非所问,违背相关准则,实际上却是在委婉地表示,我已经 这么大了,该有行动自由了,不要总管我的事;母亲表面客 气的回话则暗含讽刺,话外之意是“用不着你告诉我,作为 你的母亲,我非常清楚你有多大了,但你的事我还是要管”。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 用【圣才出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  用【圣才出品】

第5章语用5.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语用概述(一)语用分析的意义语用分析能使人们了解现代汉语交流、传达语言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表达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的基本要素语用是一个交际行为过程,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发话者(1)发话者的含义发话者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都是发话者有某些事情、某种感受想要告诉受话者,或者想跟受话者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向受话者发出某种请求、指令等,对受话者实施言语行为。

(2)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发话者多数是言语行为、信息传递的主体。

在一般的情况下,发话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人们称为语用意图。

语用意图指的是打算通过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来实现某些语言外目的的意图。

(3)发话者的语用策略发话者为了实现语用意图,就要有一定的语用策略。

语用意图提出的是“为什么说”的问题,而紧接着的就是“怎么说”的问题。

①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②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③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2.受话者受话者是指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为了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受话人往往会依靠语境来寻找知识关联性的依据。

关联性越强,就越符合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3.话语内容话语内容是指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具体内容。

4.语境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上下文语境从静态的角度看,上下文语境由语言符号链条的上下文(书面语)或前后语(口语)组成;从动态的角度看,则由一个言语行为之前及之后的其他言语行为组成。

(2)现场语境现场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

(3)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

教学中语言的要素

教学中语言的要素

教学中语言的要素内容摘要:语言教学是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本文从语言知识、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几个方面探讨了语言和言语的用法及社会交流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教学语言要素分析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语音、语调、语气、语法是使用语言的不同形式。

人与人之间在使用语言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因语气和语法上的不当,产生一些矛盾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交流。

然而在教学中流畅的语言、标准的语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率。

在语言教学理论里应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两概念,目的在于人们认清各种因素和关系,在教学中处理好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语言教学的成功率。

一、课堂语言知识的构成因素广义的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和语用学知识。

语言教学若只认识到语言要素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应当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

“语用学研究的以对象是交际情景中的话语,即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言语意义的理解和产生”。

(一)语言要素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是组成语言的要素。

索绪尔把“语言”区别为“语言”和“言语”,把“语言”看成是一种抽象的系统,而把“言语”看作这种抽象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它本身是看不见听不着的,我们所听到和看到的只能是其表现形式——“言语”。

因为“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只有通过言语掌握语言。

虽然我们常用“语言教学”这一术语,实际上语言教学要从言语着手,以言语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

这就涉及到了“言语要素”,言语要素指在于言语之中的语音、词汇、语法。

在语音方面,体现为一个个具体音节的发音、声调、一个个的词、词组、句子的重音和语调等;在词汇方面,就是词的语音、词的意义、词的用法;在语法方面,就是词与词怎样组合,靠什么组合,其先后顺序如何,句子与句子怎样联结,段落之间怎样联结等等。

由此可知语言要素和言语要素有许多差别,在语言教学中以语言要素为教学内容,还是以言语要素为教学内容,这对语言教学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汉语通论 常见考试简答

现代汉语通论 常见考试简答

动词与形容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形容词和动词有许多共同之处。

二者都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都受“不”、“都”、“也”等副词修饰,都能进入“X不X”的格式,因此动词和形容词(包括代替它们的代词)合称为“谓词”。

但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又有显著区别。

1、句法功能不同:动词能带宾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

形容词能够直接作定语,动词一般不能。

2、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很”等的修饰,而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

3、重叠方式不同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或ABAB,表示程度加深或程度适中。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是ABAB,表示短暂的含义。

区别词为什么又叫“非谓形容词”?区别词与名词有何不同?1、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句法成分,区别词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作主语和宾语,所以区别词也称作“非谓语形容词”。

2、区别词在句中作定语,名词也可作定语,但二者是有区别的:①区别词不能作主语和宾语,名词最显著的语法特点是充当主语和宾语。

②区别词不受数词和量词的修饰,而名词前面可加数词和量词。

动词和形容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单独作谓语?1、动词和形容词单独作谓语时常含有对照或比较的意思,经常出现在复句中。

2、动词和形容词在对话中也常常单独作谓语。

短语中的歧义有哪些类型?如何分化歧义?1、根据导致歧义产生的原因,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语法两种类型。

①词汇歧义是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

词汇歧义包括同音异义和一词多义。

②语法歧义包括由词类不同造成的歧义、语法组合歧义(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语义组合歧义(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2、歧义的消除消除歧义的主要方法有:利用语境排除歧义、利用语音消除歧义(停顿、轻声、重音)、换用或添加适当的词语、调整词语之间的顺序“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有什么特点?单个动词能否进入“把”字句?1、“把”字句中的动词应具有处置性意义,对受事有积极影响。

第一章 第二节 语言的结构

第一章   第二节  语言的结构

5.语用层面 语用因素对语言信息的影响,就是语言的语用层面。所谓 语用因素,主要是指语言实际运用中的各种语境因素。语用 因素对语言信息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现 象: 第一,指示信息。语句中词语的具体所指,就是词语的指 示信息。有些词语的具体所指取决于具体的语言环境,同一 句话,不同人在不同时间、地点或场合下说,具体意义就不 一样。如“我怕你。”这句话如果是张三对李四说,就是指 张三怕李四;如果是李四对张三说,就是指李四怕张三。这 个句子本身的意义没 什么不同,其信息的不同完全取决于语言环境。 第二,语用含义。实际运用语言时,隐藏在字面意义后面 的真正含义,就是话语的语用含义,也称会话含义或言外之 义。人们在运用语言时,常常不直接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而是把要表达的意思隐藏在字面意义后面,让别人透过字面 意义来领会。如,一个人写了一首诗,自以为不错,给他的 朋友看,希望得到赞扬。可他的朋友看了说:“对不起,我 对诗一窍不通。”会听话的一定能知道朋友的言外之意是他 认为这首诗不怎么样。这种语用含义都不是词语本身固有的 意思,而是在具体符号的系统性
语法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施事 聚 合 关 系
我 小猫
中国队
动作 打碎了 撞翻了 打败了
受事 杯子 花盆 美国队
组合关系
思考题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
本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请举例 说明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在词汇/语义中的具 体表现。
如:“老刘|是|北京|人。”这个句子由四个较小的语言单 位——词组成,其中每个词都是这个句子的构成成分,各个 词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此外,由音位组成音节,由语 素组成词,由词组成短语,也有类似的组合关系。
词语之间的组合是有规则的。较小语言单位只有按照一定规 则组合,才能构成较大的语言单位,才能构成组合关系。比 如“我”“也去”这三个词组合成句子“我也去。”词与词 之间有组合关系。但如果组合成“去也我”就不成话(不成 句子),词与词之间就没有组合关系。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 语言层级的特点: • 语言的层级系统有三个基本的特点。 • 第一,语言的底层和下层之间有质的区别。
底层语言单位都只是符号的形式,本身没 有意义;而上层语言单位则既有形式,又 有意义。
• 第二,下一级语言单位与上一级语言单位 有量的区别。
任何语言中音位都是很少的,一般只有几 十个。而音节则比音位多得多,少则几百, 多则上千。到语素这一级,数量一般上万。 到词这一级,数量一般达好几万甚至几十 万。到句子这一级,数量就是无限的了。
• 第二,结构层次不同对语言信息的影响。
• 如“哥哥和姐姐的同学都走了。”有两个意思: 一是指哥哥走了,姐姐的同学也走了;二是指哥 哥的同学和姐姐的同学都走了。这两种意思的不 同,是由于“哥哥和姐姐的同学”有两种不同的 结构层次:一是“哥哥”和“姐姐的同学”;二 是“哥哥和姐姐” 的“同学”。
• 5.语用层面
•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再是任意的,而是有 条件的,可以论证和解释的(符号和符号 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规则)。
• 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 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可理解、有条 理的性质。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 一、语言的层级与层面

(一)语言的层级

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语言材料和语言规
• 由于语音形式的变化,造成词语或词义的 变化,从而带来信息的变化,这种现象不 属语音层面。
• 例如:“他很聪明。”
这句话中的第一个音节 “他”变成 ‘“你”,从而造成信息的变化,这时, 造成信息变化的原因并不只是语音形式的 变化,而是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共同的变 化,即词的改变。
• 又如:“我们都三十多岁了” “都”如果重读,意思是“全部”;如果轻 读,意思是“已经”。“都”重读与轻读 的不同,造成了词义的不同,从而引起信 息的不同。

第六章语用学

第六章语用学

第六章语用学第一节语用和语用学一、语用语言运用,简称语用,是一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二、语言环境语言交际环境简称语境。

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是言语内部的上下文或说话的前言后语;广义的语境既可以包含狭义语境的内容,也可以包括言语外部的时间、空间等自然和社会环境。

语用学中所说的语境,一般是指广义的语境。

三、语用学(一)语用学的兴起语用学(pragmatics)是研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得体地、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学科。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Morris)和卡尔纳普(Rudolf Carbnap)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提出的。

第二节交际原则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P.H.Grice)提出来的。

格赖斯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是实际上有时说话人故意或者被迫违反某些合作原则,这使听话人可能会上当受骗,可能知道对方不愿意合作,也可能透过话语的字面意思领会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即会话含意。

(二)合作原则的内容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1.真实准则真实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是真实的,不能说假话或缺乏根据的话。

2.适量准则适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含有与当前交谈目的相关的信息内容,并且所说的话不多不少,既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又不使人感到重复罗嗦。

3.关联准则关联准则要求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

4.方式准则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

具体而言就是:要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简洁,避免罗嗦;有条理,避免杂乱。

二、礼貌原则(一)礼貌原则的提出在格赖斯提出合作原则之后,引起了不少人对于会话原则的研究。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就提出了"礼貌原则"。

他认为:"Grice在解释会话含义时和Searle解释间接言语行为时都提到礼貌是他们分析中省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心二用的成语

一心二用的成语

一心二用的成语【原创实用版】目录1.成语的定义和重要性2.一心二用的含义和来源3.一心二用的实际应用和示例4.一心二用的成语故事及其启示5.结束语正文1.成语的定义和重要性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通常是由多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韵味。

它们是汉语语言宝库中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书面表达、口头交流等,是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2.一心二用的含义和来源一心二用,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专注于两件事情。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一心二用,三心二意,终无所成。

”它告诫人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分心。

3.一心二用的实际应用和示例在实际生活中,一心二用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的专注程度。

例如,一位学生在上课时既听老师讲解,又做笔记,这就体现了一心二用的精神。

在工作中,一心二用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一个员工在处理多项任务时,如果能够合理分配精力,做到一心二用,那么他的工作效果将大大提高。

4.一心二用的成语故事及其启示关于一心二用的成语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孟子·告子上》中的“弈秋诲弈”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弈秋的人,他教两个人下围棋。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听弈秋讲解,而另一个人则一心想着鸿鹄将至,想要拿弓箭去射它。

结果,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下围棋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另一个人则毫无长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分心,否则将一事无成。

5.结束语一心二用这个成语教育我们要专心致志地做事情,不能分心。

同时,它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高效率、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

精讲-第六章_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精讲-第六章_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二、语境和语句意义
(二)言外语境的作用 1.用来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具体所指意义。 例如:今天他又迟到了。(上班、上学、约会?) 2.用来解释特殊词义和句义 例如: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 3.用来解释不但超出了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而且需要揣 摩才能理解的背后意义。 例如:现在是21世纪了。(陈述事实、回答问题、应该与时俱进)
三、语境和词语所指
3.根据指示词语的类别,指示意义主要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 点指示。有的学者还提出了“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 例如对话—— A :订书机在你那儿吗?我这儿有东西要订。 B :你来拿吧。订书机不在桌上,在我左边的抽屉了。 这里的“你、我、那儿、这儿、桌上、左边”都表示了明确的人称 、地点指示意义,说话双方都有赖语境才可理解。 《围城》中孙柔嘉对方鸿渐的称呼:方先生、您、你、你这个人
有指:名词有指称性; 无指:名词没有指称性(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指称); 任指:有指名词与任意的一些或某些对象联系的指称; 全指:有指名词与某类对象的全体联系的指称; 定指: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有指名词与某个或某些对象联 系的指称; 不定指:至少是听话人不知道的有指名词与某个或某些对象联 系的指称。
重难点和考点
• 本章的重、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 语用的性质(常考单选题、多选题) – 语境的类型、语境和语句意义的关系、语境和词语所 指的关系(常考多选题、简答题) – 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 产生的会话含义(常考单选题、术语解释题、简答题) – 蕴含义和预设义(常考单选题、简答题、分析题)
知识点测评题
【简单题】简述什么是语言的运用以及如何认识语用的性质。 【答案】 语用即语言的运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要想有效地使用语言,不仅要掌握好语言的结构规则,还要了解语 言的使用规律,这中规律就是“语用”。 语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性质: (1)情境性。语言离不开具体使用的环境。语言使用的环境既包括由 交际双方的言辞构成的上下文语境,也包括言辞之外的各种主客观因 素构成的言语环境。

现代汉语语用学

现代汉语语用学

语用学和修辞学
传统的修辞学也是研究语言运用的,但是, 传统的修辞学也是研究语言运用的,但是,它主要是从表达的角 也是研究语言运用的 度研究语音的调配,词语和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以及语体,风 度研究语音的调配,词语和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以及语体, 格等.这些内容无疑也是语用学所要研究的,但是, 格等.这些内容无疑也是语用学所要研究的,但是,就研究的深度 和广度来看,语用学都要大大超过修辞学. 和广度来看,语用学都要大大超过修辞学. 语用学与修辞学有相通之处 有相通之处, 语用学与修辞学有相通之处,可以说语用学的材料就是修辞学 的 材料,它们处理这些材料的宗旨是相通的. 材料,它们处理这些材料的宗旨是相通的.语用学要求提高语言交 际效果,修辞学要求题旨与情境的相互适切. 际效果,修辞学要求题旨与情境的相互适切. 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相通的 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相通的, 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相通的,修辞学要求修辞立其 要求调整和修饰文辞,语用学也是这样. 诚,要求调整和修饰文辞,语用学也是这样.但语用学与修辞学对 语 言材料的研究角度不同,换言之,对于语言交际的诸多因素而言, 言材料的研究角度不同,换言之,对于语言交际的诸多因素而言, 语 用学更重视人际环境(说话的人以及听话的人), ),而修辞学更多的 用学更重视人际环境(说话的人以及听话的人),而修辞学更多的 重
什么是语用
话语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产生言外之意. 话语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产生言外之意.句子本身的 含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达的实际意义有时是不同 的. (1)主人与客人."该来的都不来","不该走的 )主人与客人. 该来的都不来" 都走了" 我又不是说你" 都走了","我又不是说你". (2)来宾与翻译."哪里哪里!"-"where-where")来宾与翻译. 哪里哪里! " "everywhere" (3)寄信人与收信人."收到您的来信,知道您还健 )寄信人与收信人. 收到您的来信, 身体很好!)(还没有死!) !)(还没有死 在!语用

二语语用学

二语语用学

二语语用学
二语语用学是研究非母语者使用第二语言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科。

通过研究二语言习得和二语交际中的语言使用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

在二语语用学中,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非母语者如何使用语言来达到交际意图、如何适应语言环境以及如何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规范等。

通过分析二语交际中的错误和困难,研究者可以提出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克服障碍、提高交际能力。

在语用学的研究中,普遍认为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它的使用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

因此,二语语用学强调了在特定情境中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非母语者需要学会根据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以及交际场合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语言策略和语用规则。

此外,二语语用学还研究了非母语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可能出现的误解、歧义和不当言谈等问题。

通过了解不同语言间的语用差异,学习者可以避免语言使用中的误解和不当。

此外,二语语用学还研究了非母语者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应对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总的来说,二语语用学在帮助非母语者提高第二语言交际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应用二语语用学的原理和方法,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使用和适应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和交际方式,从而更自如地与其他语言的使用者进行交际。

语言学概论(2)

语言学概论(2)
(2)符号就是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它和 自己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 必 然的联系。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这些 可 以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 (3)语言符号就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语音是其形式,语义是其意义或内容。语言符号 中 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 不是 他们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由此可见, 语言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它要经过人们的约定, 赋 以一定的价值,才能起交际工具的作用。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linearity)是说符 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 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需要注 意的是:符号的这种一个跟着一个的组 合,构成不同的结构,符号和符号的组 合和单个符号中的音义结合有很大的区 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 可以论证和解释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 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规则。
如图所示: 上层
语言 下层 句子 词 语素 音节
音位
语言层级的特点: 1、语言的上层和下层之间有质的 区别。下层语言单位都只是符号的形 式,本身没有意义;而上层语言单位 则既有形式,又有意义。 2、下一级语言单位与上一级语言 单位有量的区别。 3、在语言的下层和上层中,由下 级语言单位构成上一级语言单位,都 是通过一定的组合规则生成的。
注意: 语言层面的划分目前尚无定 论,有待进一步探讨。而且, 在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各个 层面往往交错在一起,共同对 语言信息产生影响。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中的符号和符号之间,存 在着各种复杂的联系,但这些复杂的联 系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关系:组合关系 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 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 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 合关系,也就是结构关系。

语用意义学习要点:了解语用意义的...

语用意义学习要点:了解语用意义的...

第四节语用意义学习要点:了解语用意义的类别:语境意义(包括指称和指示)和言外之意,掌握推求语用意义的方法。

语用意义是指话语在语言意义的基础上由于语言使用者及语境的作用而产生的意义。

它有两种基本的存在方式:语面意义和语用含义。

1、语面意义(字面意义),他包括两类:①语境意义,是跟具体的交际环境发生联系才形成的语用意义。

◎“今天、明天”到底是那一天,“我你他”究竟指谁,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跟特定的对象发生联系才能明确起来。

②意图意义,即反映了发话者交际意图的语用意义。

◎“今天星期几?”如果这个疑问句直接反映了发话者的交际意图,它的意义就是意图意义。

⒉语用含义,间接反映发话者意图的语用意义。

包括言外之意和预设。

一、语境意义:指称与指示(一)语境意义的特点抽象的语言意义通过一定的语用手段与特定的语境联系起来而形成的具体意义就是语境意义。

◎今天我还在这块黑板上写字。

把话语与语境联系起来形成语境意义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指称,一是指示。

(二)指称指称的功能是将词语的抽象意义与语境中对象联系起来,从而转化为具体意义。

◎今天我还在这块黑板上写字。

指称主要是名词的功能,但名词的使用未必一定是指称的。

◎他在三门峡当工程师的时候,结识了一位著名的工程师。

(后一个,是有指称的,要理解这句话的语用意义就要把“工程师”这个词跟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特定的人联系起来;前一个,是无指用法)专有名词的所指对象是独一无二的,它通常是“有指”,但有时也可用于“无指”,如“雷锋精神”、“王海现象”中的“雷锋”、“王海”,不再指世界上两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而是指以这些个体为代表的某些精神品质、思想观念。

“有指”用法,可以通过“实指”用法与语境中的确切的对象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泛指”的用法与语境中的任意对象联系起来。

◎把这杯酒喝了。

(实指)(是确有所指的酒)◎走,喝酒去。

(泛指)(并不特指什么酒,只要是酒就行)“实指”用法中还有“全指”与“别指”的区别。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摘要】这篇文章将探讨“二”的方言义来源。

在方言中,“二”具有特殊含义,其变体和用法也不尽相同。

这个词在方言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涵,同时也有深远的语源和历史渊源。

在现代社会,“二”的方言义对方言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在语言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意义。

文章将总结“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探讨其对方言文化传承的作用,并探讨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二”的方言义在方言文化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二”的方言义、特殊含义、变体、用法、文化意涵、语源、历史渊源、现代社会、影响、总结、方言文化传承、语言学研究、意义。

1. 引言1.1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用法。

在方言中,“二”常常表示“笨拙、愚蠢”的意思。

这种用法可能来源于古代的哲学观念,认为“一”是天地始终不变的原则,而“二”则代表着世间变化和无常性。

“二”在方言中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缺乏智慧、不够灵巧的人或事物。

在一些方言中,“二”还被用来表示“次等、低贱”的含义。

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等级观念有关,认为“一”是最高贵的,而“二”则是次等之意。

“二”在方言中有时还被用来表示轻视或歧视的语气。

“二”的方言义来源于古代哲学观念和社会等级观念,代表着愚蠢、低贱等负面含义。

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用法已经有所减弱,但在一些特定场合仍然可以见到。

“二”的方言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方言文化的传承和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2. 正文2.1 “二”在方言中的特殊含义在方言中,“二”是一个非常常见且特殊的词汇,它不仅仅是数字“2”的意思,还具有多种丰富的含义。

在方言中,“二”的特殊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状态低劣、质量差或不受欢迎。

例如在一些方言中,人们常常会用“二”来形容一些低劣的事物,比如“二货”、“二手货”等,意指质量低劣、不可取。

2. 用来表示某人行为愚蠢、无聊或粗俗。

什么是语用学

什么是语用学

值得一提的是,汉语语法学界从七十年 代末八十年代初就借鉴国外句法学、语用学 和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形成了三个平面的语 法理论,倡导语法研究应该把句法平面、语 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区分开来,在具体的研究 中又要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一理论在语法学 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八十年代以来直 到今天语法研究的新理论和研究热点。这一 理论的倡导者为胡裕树、张斌、范晓等。
“今天是星期天。”表意有多少?
同一个话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传递的隐含信息,类似信息 远不是其表面意义。 情景1:丈夫潜心事业,不知休息,妻子出于关心, 在星期天对丈夫如是说。 情景2:丈夫不干家务,但答应妻子星期天帮忙, 到了星期天上午十点仍在床上看电视,此时妻子对丈夫 如是说。 情景3:父亲工作忙,平时很少陪孩子玩,在孩子 的要求下,父亲答应星期天带孩子去动物园,但到了星 期天父亲又要到公司,此时孩子对父亲如是说。 …… ……
四、汉语语用学的研究课题
1、语境与语用 2、汉语的口气 3、汉语的话题和话题结构 4、汉语的焦点及焦点结构 5、汉语的言外之意 6、汉语语序 7、汉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8、汉语的语气与言语行为
汉语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一、变异法 从言语的变异中寻求汉语的语用的规律。
“教我的那个韩国教练个子很高,皮肤黝黑,据说 是前国家滑雪队运动员,他的英语说得一塌糊涂,滑雪 的姿势帅得一塌糊涂,但也英俊得一塌糊涂。” 《中国民航》2004年第六期:〈雪舞南山,淡天一 片琉璃〉
(二)国内语用学的研究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外语界学者就 将语用学介绍到了国内。随后出版了为 数可观的评介、研究的著作、文章。胡 壮麟(1980)的“语用学”是国内最早 介绍该学科的文章。何自然的《语用学 概论》(1988)、何兆熊的《语用学概 要》(1989)是最早系统介绍语用学的 著作。研究集大成文献:束定芳(2001) 主编的《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人:“难道这是整场战争中唯一的失 算?那后来伊拉克发生的动乱、到处蜂起 的游击突袭,加上美军遭受的重大伤亡, 难道都不是失算?难道都是原本计算之内 的?”
布什:“不,那都是同一个失算造成的结 果。”
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 A、量的准则: 所说的话应包括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B、不可分离性:指某一命题信息在相同的语境下可 以产生相同的含义。 比如交际双方都知道“小王是一个吝啬鬼”。 小王把自己的钱袋看很紧。小王很大方。
C、可推导性:含义产生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一 定的语境因素推导出来的。
练习:请利用“合作原则”推导语用含义。
1、 背景:《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对山西矿难的采 访,矿主殷三接受采访,不愿承认某一矿井事故与自 己有关。
语用含义不是解释同一词语有多少种含义, 而是说明一个词语同时具有几个可能的“说 话人意义”。
语用含义的推导有助于组成广义的同义句群。
2、格赖斯的“会话含意”学说— —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76年 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在演讲中格 赖斯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
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B、质的准则:努力使你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关系准则:要有关联。
D、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 避免晦涩, 避免歧义, 避免啰嗦, 井井有条。
欣赏电影片段《打死我也不说》
合作原则的遵守和违反
双方违反合作原则有几类: A、说话的一方悄悄地,不让听话人发觉 地违反合作原则,从而将听话人引入歧途,上 当受骗。 B、说话人宣布不愿合作,不遵守准则。 C、说话人可能有意地不去遵守某一准则, 但他相信听话人会觉察出这一点,并会认为他 们仍然是合作的,而听话人也知道,说话人并 不是存心让他受蒙蔽。
将军: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南西(部属的妻 子)和三个孩子。
部属:我为将军作过贡献,我为将军做过贡 献......
3、利奇,礼貌原则
既然要遵守合作原则,为什么又要故意 违反合作原则?布朗、列文森和利奇等人, 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提出了与格赖斯的 合作原则相益补的礼貌原则。
A、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特别是“合作原则”:谈话双方都怀着 一个共同的愿望,双方话语都能互相理 解,共同配合。
2004年美国大选辩论会上,主持人以伊 拉克战争及伊拉克现状质问寻求连任的布什 总统。
布什:在战争与后来的处理中有“计算错 误的地方。”
主持人:“究竟是什么地方计算错了?”
布什:“当时没有算到胜利这么快就到来。”
导演:“很好,可下一场还有吃砒霜 的戏,又该怎么办呢?”。
【练习】利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具体 应用。 1、小张常常说:“幸好他听从我的指点, 否则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瞧,我这 事做得多漂亮,你能和我比吗?”,这样 说好不好。
练习:如果你是求职者,如何回答面试官 的下列问题?
1、面试官: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 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不谐调性 情趣性 适切性
欣赏小品:赵本山《卖拐》
三、预 设
什么是预设。 预设的逻辑、语义特征。 预设与语法。 预设的语用效果。
1、什么是预设?
预设表现为双方都可理解、都可接 受的那种背景知识。这种共同的背景知 识也就是一种“无争议的信息”,这一 点正是预设的最本质的特征。就其表现 形式来说,预设是没有明确、直接地表达 出来的语句,它总是蕴藏在现存的语句内 层。
例如: (1)把车借给我用两天。 (2)把铅笔递一下。 (3)把房间打扫一下,好吗? (4)我想知道你是否有时间打扫一下房间。 (5)我不知道你以后有没有时间到我家吃饭。 (6)中午到我家吃饭去。 (7)到我家吃饭。
B、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尽量少使自己得益; 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1)我想知道是不是我来打扫卫生。 (2)我可以打扫卫生吗? (3)我来打扫卫生。
答:
2、面试官: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 位不对口?
答:
3、面试官:你原单位这么好,你却要走, 是不是在原单位混不下去,只好挪个窝儿 。
答:
4、面试官: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 重要?
答:
5、面试官:你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总经理 要求你在1年之内逃税100万元,那你会怎 么做?
答:
4、幽默准则
幽默的主要特征:
“会话含意”的推导:
利用“量”的准则推导的语用含义:
例一: 记者:社会上到处在议论,你们公司
的一个保安把顾客打成重伤。你能否谈一 谈,这个保安因什么事情与顾客发生争执? 他与顾客是否以前有过什么过节?这一事 件对贵公司的声誉是否造成不良影响?
经理:我们已经把这个保安开除了。
利用“质”的准则推导的语用含义:
例一: 甲:听人家讲,你昨天的臭豆腐生意特 别好,一天下来赚了不少啵? 乙:那是的,我昨天赚了一个亿!
例二: A:你可不要乱来啊,我爸可是城关派出 所的所长。 B:嘿,我爸还是公安部长哪。
利用“关系”准则推导的语用含义:
例一: 员工A和员工B在聊天。 员工A:王总真不是个东西,就为
这么点小事,天天跟我过不去,心胸只 有针眼大******
C、赞美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尽量少贬低他人; 尽量多赞美别人。
(1)王:我的西装怎么样? 胡:难看死了。 钱:怎么说呢,不过我觉得颜色深了点。
(2)王:感谢你了,今天做的菜很一般。 胡:感谢你了,今天做的菜真好吃。
欣赏《见谁夸谁》
D、谦逊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尽量少赞誉自己;
尽量多贬低自己。
礼貌原则产生言外之意
(1)慷慨准则产生言外之意 一位女明星问摄影师:“为什么我现在的照片比 十五年前差多了?”
摄影师回答:“是的,夫人,因为我那时比 现在年轻十五岁。”
(2)谦虚准则产生言外之意 ———你觉得我这首曲子弹得怎么样?
———我不懂音乐,缺乏艺术细胞。
(3)一致准则产生言外之意。
一位嗜酒如命的演员在拍摄“喝酒”的 场面时向导演提出:“戏里面喝的是茅台,如 果拍摄时把酒换成真茅台,我就更容易找到 感觉。”
记者:比如说出事的这个矿,王全全探矿,这个矿跟 你是什么关系? 殷三:他们自己的矿。 记者:跟你有什么关系吗? 殷三:没有。 记者:他们不需要向你们交什么承包费吗? 殷三:就是承包费,就是有110万承包费。
2、在《患者住院67天花掉140万,高昂药费未能 挽回生命中,《新闻调查》栏目记者采访医院工 作人员。 记者:130多万还有漏收的? 于范玲:对。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么高呢? 于范玲:就是因为他这个病太重了,他要求我们 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全力抢救的代价就是高额医 疗费。 记者:那 这个一天之内在这个帐单中输血费收了 94次是不是意味着输了94袋血?
B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 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
练习:造句并分析其预设。 1、宁可……也不……
4、预设的语用效果
简洁 有趣 诱导性
(1)王:画很真好! 胡:可不是吗? 胡:哪里哪里,很一般。
(2)王:你的衣服真漂亮。 胡:我买的东西没有不好的。 张:没有吧,都穿了好几年了。
E、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观点上的不 一致。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1)王:我提议大家明天到江边烧烤。 胡:这个主意好。 张:我不想去,觉得没什么意思。
预设与语序
汉语语序受到句子的预设等因素的限制。
A我们要改进服务态度,对新顾客与老顾客 要一样热情。 B我们要改进服务态度,对老顾客与新顾客 要一样热情。
预设与复句 从预设的角度讲,一定的关联词体现着一定的 预设。有时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发话人主观的 看法,体现着说话人的预设。
A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这时王总正朝员工A和B走来。 员工B马上大声说:要说泰国政局 也太不稳定了,红衫军居然敢跟政府对 抗……
利用“方式”准则推导的语用含义 :
例一:
小王是某公司的电梯看管员,朋友给 他介绍对象小李,第一次见面,小他问小 王:“你在单位负责哪方面的工作?”
小王回答:“我分管全公司上上下下 的工作。”
例二:
二、语用含义
语用含义
语用含义的定义和价值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幽默原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什么是语用含义?
句子本身的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 个句子表达的实际意义有时是不同的, 我们如何真正理解说话人要表达的真 正意思。
语用含义的重要价值
语用含义不是揭示人们说了些什么,而是告诉 人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老赵不再在背后说同事的坏话。”
2、预设关系会受语句中某些词语影响而触 发出来,这些触发前提的词语为前提触发语。
常见的前提触发语包括:
A、各类动词,含蓄动词:想,试图,本 应该;状态变化动词:停止,开始,继续;评 价动词:批评,指责,指控;
B、限定性或修饰性词语:也
练习: 分析并指出下列语句的预设。
于范玲:94次,这个我跟你说句实话,那 我不好回答你,我不太清楚这个问题,这 也可能不是什么,你说问题也可能不是什 么问题,但是我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 一会儿找输血科和护士长,你可能一下子 就说清楚了,就是一目了然的东西,就是 我不太清楚这个东西。
练习三:分析将军与失职部属的对话,利用合 作原则推导会话含义。
同学A:你爸对你可真好! 同学B:他对我好,什么事都关心,天凉了要 加衣服啦,晚上要注意休息啦,上街要小心车子啦, 有时间要锻炼身体啦******
练习一:请给下列对话填补上不同的话语,以使话语产 生不同的含义。
1、王:下午踢球去吧! 胡:
2、甲: 乙:他连假期都没有回去。
会话含义的特征:
A、语境依赖性: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会话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