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说课稿
冕宁县城厢小学校涂坤芝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一》属《几何与图形》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二》则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包括3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一个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我说的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已学过了位置的相关知识,知道前、后、左、右及上、下等方位,同时,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物体的经验,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位置的相对性缺乏认识,且左右易混。
三、说教学目标: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探究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并感受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容易分清前后,但左右易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确定为:
辨认从左右两侧看到的图形。
突出重点的方法:通过分小组在不同位置对同一玩偶进行观察、交流等,让学生亲自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进而在观察的基础上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
突破难点的方法:在小鳄鱼的右肩夹了个夹子,以便学生对比区分。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偶
(1)讲授法: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讲授法从来就是任何教学体系的核心,因为它是传授大量知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2)演示法:教师示范,学生明确要求,可快速让操作活动规范。
(3)讨论法: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相互启迪,一起解决教学中教与学的问题,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
(4)练习法:促使学生正确、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说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法: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2)合作交流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小组合作意识。(3)对比辨析法:通过对比更能区分易错点和难点。
(4)游戏法: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一些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让学生仔细看,猜出是什么动物。
2.据学生活动小结:像这样认真仔细地看,就叫观察,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一猜活动,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快捷地引入课题。)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这一环节我准备分五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1.本位观察,初步感知。
四人一小组,前后左右围桌子四面坐,中间放小鳄鱼,让同学们身体不动,头不偏,眼睛平视小鳄鱼,仔细观察小鳄鱼,说一说:你们看到了小鳄鱼的哪儿?(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前、后、左、右)
这里我采用观察、提问和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
2.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各4人小组组长将小鳄鱼换个方向,再次仔细观察小鳄鱼,说一说现在看到了小鳄鱼的哪儿?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观察、互动和体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进一步交流发现: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板书: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3.转动观察,加深体会。
提问:怎样才能全面地观察小鳄鱼呢?
组长转动小鳄鱼,组内成员用:“我看到了小鳄鱼的……”交流观察结果,深入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采取了观察、交流、讨论和发现的教学方法,遵循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小鳄鱼为素材,通过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发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小鳄鱼的样子是不同的。让学生深入体会: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4.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经过前三层次的观察,学生已经明确: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但由于低段学生对位置的相对性缺乏经验,左右易混,因此,需要进行对比观察。
为了突破分不清左右两侧的难点,我在小鳄鱼的右肩夹了个夹子(标志物),让学生通过标志物来进行区分。
5.综合观察,全面感悟
经过前几层次的观察,学生已认识小鳄鱼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这时需要让学生脱离实物,进行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课件出示小鳄鱼的四个方向照片,让学生用手势判断是从哪儿照的?
因低段学生有效注意时间短,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结合肢体语言,让学生辨认是从哪儿照的,在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皮亚杰也认为“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
学生要能正确地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则需要根据人物与观察对象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空间想象、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因此学生必须具有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体验,基于此,我设计以上几个观察活动,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提质增效。)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出示主题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利用刚学到的方法去辨认四个熊猫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2.课间休息:欣赏生活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图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