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生态文明 推进五位一体
生态文明建设政治理论学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永续发展中国新路径”政治理论学习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以独立的篇章系统地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举措,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它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的境界。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升华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出我们党对制约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的深刻体悟与警醒。
我国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具有全球生态系统的几乎全部类型,但是受到经济社会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种自然生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与拓展。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
我们党清醒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认真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与理念不断加深。
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方针、目标、任务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趋势做出的战略抉择,是对人民群众渴望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新期待的积极回应,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
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局布局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以民为本;2、市场经济;3、共同富裕;4、中华文化;5、民主政治。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他还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
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
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生态文明与“五位一体”
年, 我国经济社会经历 了巨大 变化 , 从农业经济
走 向工业 经济 , 从 田 园社会 走 向城 市 社 会 , 从 生
公认的用语 , 表示人和环境在 时空演替过程 中形
成 的一种 自然 文脉 、 肌理、 组织和 秩序 。 进 化过 程 。 生态意味 着 一种定 向进 化 过 程 , 理想 的生态 系统是具备 低 的物质 流 通量 、 高 的能
之 间关 系 的一 门 系统 科 学 ; 人 类 塑 造 环境 、 模 拟 自然 的 一 门工程 技 术 ; 人 类养 心 、 悦 目、 怡神 、 品 性 的一 门 自然 美 学。 和 谐状 态。 生 态常常作 为褒 义 词用 , 表 示人 与环 境 关 系 的 一 种 理 想 状 态 , 是“ 生 态 关 系 和
碳、 生态 绿色和谐 的 可持续 发展 。 二 、对 融 贯 生 态 “ 五位一体” 的 认 识 人类面 临 的 生态 困境 。 当今 世 界 面 临 三大 生 态风 险: 一是 以气候 变化 、 经济 危机 、 社 会冲 突
整合 学问 。整合 学 问是人 类认 识 环境 、 改造
环境 的一f - j 自然哲学; 包括人在 内的生物与环境
饶街 研宪 考 考2 0 1 3 年第l 期( 总第2 4 8 9 期
生态文 明与“ 五位一体”
中国科 学院院士 王 口 松
摘
要: 2 0 1 2年 1 1月 3 0日, 中国 国际经济 交流 中心举 办第 4 1 期“ 经 济每 月谈 ” , 主
题 为“ 推进 绿 色发展 、 循 环发展 和低 碳发展 ” 。 中国科 学院院士 王如松 指 出, 党的 十 八 大提 出的“ 五位 一体 ” 。 是 将 生 态的 内涵上 升 到 为 经 济 、 政治、 文化 、 社会 穿针 引 线、 合 纵连横 的高度 , 是 中华 民族 生 态振 兴 的转折 点 。 生态文 明 建设要 通 过物 态文
第三专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 形成过程、重大意义和战略目标
(二)重大意义
1. 这个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以人 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 2. 这个总体布局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的内在要求 3. 这个总体布局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
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 形成过程、重大意义和战略目标
四位一体 五位一体
1. 十二大:两个文明: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2. “三位一体”:经济 政治 文化
富强 民主 文明
基本纲领
3. 十七大:四位一体:经济 政治 文 化 社会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4.十八大:五位一体:经济 政治 文 化 社会 生态文明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美丽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 “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生态文明建设 —— 着眼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经济政治政治文化文化社会社会生态文明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过程重大意义和战略目标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三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聚强大正能量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经济政治政治文化文化社会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历程
(三)战略目标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正确理解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质内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亡则文明亡。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铿锵有力的庄严宣示,在国内外引起了热议,成为一个舆论焦点。
5年前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5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
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
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
这样的历史性跨越,来自于现实的严峻挑战,人民的强烈期盼。
过去的十年,我国工业化突飞猛进,城镇化率突破50%,曾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土中国,在推土机、生产线和办公楼的强力推移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记忆。
然而,当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于东方大地的时候,也日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困扰;当国人的钱包日益鼓起来以后,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丰富并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环境、放心食品也是幸福的必备元素。
论“五位一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论“五位一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作者:陈如钧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9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
人类收获的生态文明果实,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理念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就是处理人与自然矛盾的历史。
为了拯救环境、拯救社会、拯救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认识到我们与周围生命系统所具有的一体性,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寻找一种更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真谛。
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一是尊重大自然。
大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尊重自然就是尊重大自然的价值。
不能只索取,不回报;不能只开发,不保护;不能只掠夺,不补偿。
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
要用真善美的价值去认识自然的价值,把真善美的观念扩充到自然界,“凡是有助于维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的行为,就应是正当的、善良的、美好的”汤因比说:“爱和良心只要不以全人类、地球以及其他天体上的全部生物,甚至全宇宙本身为对象,是不会产生完全的好结果的。
”英国人为了尊重鸟类栖息,取消在伦敦西部建造20000间房屋的计划;新西兰人为了一种稀有蜗牛的生存,停止一个区域煤矿开采;韩国人为了一棵840年银杏树根系的生长,投资40亿韩元来拆除首尔市内的两栋公寓大楼。
五位一体
不忘初心跟党走,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五位一体的内容和内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并明确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路线图,是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书。
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统一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其实,“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最后到“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党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转变,这是科学发展观孕育的“新生儿”,是一种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
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落实。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提出了“十四条坚持”,其中五条坚持是对“五位一体”的深刻阐述,必须全面贯彻。
经济建设方面,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生态文明在五位一体中国的地位与意义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生态文明被提到重要地位的背景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有着深厚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第一,马克思主义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把人类能够涉及到的世界,统一在客观的自然物质之中;把人类生活的现实环境即社会,统一在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交错运动的辩证关系体系之中。
从人类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视角看,为了自身的发展,人类一直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同时,为了有效率地实现这种变换,人类也一直在不断地设计和创造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的社会组织形式。
社会本质上是人类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人文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
尽管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劫掠、杀戮、暴力、强权、野蛮、不合理,但如同恩格斯所说,人类还是在这条道路上不畏艰难地为“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为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
”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正是吸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理论而阐发的。
第二,我国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约束要求构建生态文明。
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着紧密联系:从十七大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到十八大报告再次警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衡。
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70%多的国土不适宜和较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发利用,土地等稀缺资源的约束也将强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五位一体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五位一体,针对科学推进雄安新区的建设提出建议五位一体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建设雄安新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把科技发展作为新区的主要产业,把创新驱动作为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区集聚。
支持新区从创新载体、运行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政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
探索新区管理新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
根据新区建设需要,研究提出相关具体支持政策。
同时,在专项规划实施、重大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上,对新区相关交通、生态、水利、能源、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给予支持。
文化建设:雄安文化产业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高点定位。
雄安文化产业应该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雄安新区应该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区。
雄安文化产业应该与公共文化有机地融合。
应该把雄安新区发展成为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前卫区。
社会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实体建设,诸如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等;二是制度建设,诸如社会结构的调整与构建、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社会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社会安全体制建设、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等。
社会实体建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社会制度建设则使社会更加有序与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作为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主体相关决策的依据与行为规范。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彰显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力量。
以人为本,解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民生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应然性探论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应然性探论作者:王萌来源:《理论导刊》2013年第08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其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对中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是解决当前社会不和谐问题的重要方略,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抉择。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生态文明;“五位一体”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8-0066-0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表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未来的奋斗目标。
深刻认识和理解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现实必然性,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中华文明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承与创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备受重视和关注,古今中外蕴涵着生态文明的思想理论浩如烟海。
立足中国国情,对多种生态文明理论的特点和价值立场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
1.悠久厚重的中华文明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天然土壤。
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各个学派对如何保护自然、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等问题几乎都有所阐述:如“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自然与人相类相通,可以达到和谐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互为依存;“道法自然”思想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告诉人们应顺自然之力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万万不可超越自然的承受力而无条件地改造自然;“仁民爱物”思想推崇人作为万物之灵,对万物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应以仁爱之心善待世间万物,对其施以道德关怀。
树立全面生态安全观与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树立全面生态安全观与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安全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面临压力和挑战,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国家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树立全面生态安全观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为维护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全面生态安全观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保障生态安全为前提,协调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这种观念要求我们从生态环境的全局出发,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保护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稳定和可持续,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
这种布局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此基础上,通过推进“三大战略”,即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等战略,实现“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达到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加强大气、水、土壤、生物等方面的环境监测工作,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以及环境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效果。
三是加强生态立法和法律执行工作。
重视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执法和监管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处力度,维护法律尊严和环境公正。
四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起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保护,加强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资金投入和科研活动,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五位一体作文事例
五位一体作文事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就像杜甫写的春望一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每一个爱国人士都在苦苦找寻救国良方,无论是旧文化,还是新文化,都在追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最佳出路。
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再怎么重视生态文明都不为过,从十七大的“四位一体”到十八大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我们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去;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人民大众的幸福,关乎中国发展的未来,关乎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众所周知,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中心,对于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说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提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它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
经济的发展不单单只是经济的增长,简单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对经济发展的片面理解,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雾霾、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湖泊面积缩减巨大、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等等,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并且已经明显直接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现实选择的必然性
“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现实选择的必然性作者:李远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8期【摘要】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布局。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更科学、更准确的理论表达形式,十八大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为“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布局有其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十八大;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性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这一新表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任务转变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转变具有历史必然性。
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为“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布局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发展基础薄弱,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采取了“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发展模式, 3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压力、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显露出来。
例如: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了全球排放总量的17%,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在500个城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281个,占56.2%。
所有这些都迫使我们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十八大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为“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突破瓶颈制约,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为“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布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目前中国正处于本世纪前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五位一体”之生态篇
“五位一体”之生态篇“五位一体”之生态篇一、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是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明确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直接酿成社会群体性事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发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直接威胁。
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
随着全球能源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和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未来各国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博弈会日趋激烈。
晋级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
华章MagnificentWriting 二○一三年第二十七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
那么,什么是“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中央为什么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档晋级,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晋级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怎样融入到其他建设中,真正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本文作者拟对以上问题做一粗浅分析。
1、形成“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含义。
晋级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18大报告中,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做出的重要决定。
然而这一结论的提出,却是党对我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规律和存在问题逐步认识和深化的结果。
从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最先提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即两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
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即三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
再到16大以后,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诞生,中央再一次提出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
今天面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吃紧,经济社会发展的难以持续,党的17大、18大又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演替的角度,再一次创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18大报告,中央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高度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其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从而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五位一体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这一布局旨在实现国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发展方式。
它强调经济的可持续性、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和社会公平。
两者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目标一致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2. 相互促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经济建设为其他方面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文化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为人民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基础。
而高质量发展则可以促进经济建设的转型升级,提升政治建设的治理效能,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改善社会建设的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
3. 协同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协同发展。
在实践中,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整体的合力。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总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在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贵州五位一体的内容
贵州五位一体的内容
贵州五位一体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
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统一发展。
经济建设方面,贵州积极推进产
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强对农业、工业、旅游等领域的支持,促进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
政治建设方面,贵州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文化建设方面,贵州
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和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民族团结和
文化多样性。
社会建设方面,贵州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贵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
范区,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综合推进这五个方面的建设,贵州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什么是全面建设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什么是全面建设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方面,涵盖各个领域和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大规模建设。
全面建设是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和目标,旨在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也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
经济建设是全面建设的牵引和基础,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政治建设是全面建设的保障和引领,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的灵魂和动力,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的基石和基础,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发展、全面安全的原则,构建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的永续和可持续性保障,要坚持绿色发展、低碳环保的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强产业基础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享发展。
加强社会建设,注重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加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为实现全面建设,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全面建设的各项任务得到落实。
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推动全面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生态文明推进五位一体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便是其中的一个大亮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到包含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将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新目标。
据中国科学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生态赤字率达到了50%。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资源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压力更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均超过环境容量。
2008年中国总生态足迹达到29亿全球公顷,居世界首位。
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最高限仅为0.91公顷,但是当今的生态足迹量(2.1公顷)是国家生态承载力的2.3倍--《2008地球生命力报告》中国的能源储存可供消费的年份:石油13年、天然气40年、煤炭60年。
--《2008世界能源展望》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
(李克强)资源消耗:粗钢、水泥、煤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5.4%、50%和45.6%,GDP占全球的9%;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资源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能源消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是印度的1.6倍;生态环境:COD、CO2、SO2等排放量居世界前列,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严重。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由于持续扩大的荒漠化,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到2020年,将有约1.35亿人面临着被迫离开家园的危险。
根据世界水委员会《世界水展望》报告,全球约有1/5的人口常年饮用不洁净的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年鉴2006》表明,全球有10多亿人口直接受到空气污染毒害,并导致每年约有160—320万人过早死。
海平面上升后,我国珠江三角洲沿岸一些地区可能淹没中央为什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迈向新文明的转型期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和代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发展理念上的一场革命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迈向新文明的转型期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潮流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探明可采储量的保证程度大约:煤炭80年、石油15年、天然气30年,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1/3和1/2。
视经济半小时06年的一次报道:中国南方一个有3000余人的村,至今已有250人死于癌症,还有200余人患癌症,在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据央视调查,全国有近200个癌症高发率的村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是致癌直接原因。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
一是人与自然新和谐。
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二是文明新境界。
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
三是社会新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进入21世纪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最敏感的话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发展理念上的一场革命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不能再对自然肆意盘剥、掠夺,必须呵护自然、善待自然。
其前提是必须把人看作与自然是平等的主体。
这是发展理念上的一场革命。
以往自然从来都是人认识、作用、改造,甚至征服的对象,为我所用的客体。
生态文明则把自然当作主体,把自然看作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存对象,把社会的道德伦理延伸到自然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人们文明水准和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也显著提高,但却还尚未真正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绝对相互依存关系,尚未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会同时给人类带来危害和隐患,因而一些地区片面经济利益的追求强烈扭曲着环境决策,未能有效采取有节制的休养生息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
设生态文明,推进五位一体的意义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出我们党对制约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关键问题的深刻认识。
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唯GDP论英雄等现象,已使资源环境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制约瓶颈。
固守片面发展观和错误政绩观,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打下了一定基础。
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仍存在一些急需克服的深层次问题。
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打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经济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产业水平总体上较低,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
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构筑统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的出台,使经济社会建设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然而,当前在发展决策、政绩考核、民生改善等方面,仍有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破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把环境、资源等生态因素纳入决策考虑范畴。
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系,把生态建设、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氛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经济的健康高效,离不开制度的科学完备,也离不开文化的凝聚与弘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继承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倡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培养生态伦理,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形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
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具有普遍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搞好五大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创新,更是一种有建树的实践活动。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需完成的四项任务: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②全面促进资源节约;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④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这不但是我国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也是为人类未来的美好未来所做出的庄严承诺。
首先应该转变我们传统的价值观。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人是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需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
但是,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
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
要想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转变我们的传统观念。
其次应该转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传统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
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需要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来源:半月谈)一)我们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管理、宣传,对一切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指导,这就要求我们的相应政府部门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执法必严,不要徇私枉法,多征求下面的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实事求是的处理问题,政府部门领导及下属也需要定时的做出工作总结,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邀请相关专家给我们的相关部门做一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讲座,争取能够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普及到每个角落,使人民迅速的形成一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二)然而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措施的不断完善,我们更加的能够发现城市和农村在这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我们的政府应该逐步的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使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在农村也建立起来,因为创建农村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中的具体体现。
随着工业发展由城市向农村转变,农村的生态破坏也逐步的加剧,以前美丽的乡村也已经在逐步的转变,所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我们在农村的投入得加大,比如我们可以定时的在农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农民群众采取更加积极的生产方式,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的文化设施,健全农村公共文化系统。
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进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现代文明观念和生产方式在农村更快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