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避免陷入中年危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如何避免陷入中年危机

在—般人的印象里,企业就像人类的生命一样,也会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在萌芽期,公司会积极实验新做法,从经验中快速学习;稍后,公司进入蓬勃发展的青春期,商业模式不断扩充;之后,迈入中年成熟阶段,事业运作一成不变,营收及获利都很稳定;最后,企业组织逐渐失去动力与冲劲,进入无可避免的衰退期。单一产业的公司常顺着这条路径兴起、成长、衰退、殒落,如当初美国的小型电脑制造商、英格兰兰开夏郡(Lancashire)的棉花工厂。另外一些公司,则是独自度过其生命周期,如宝丽来(Polaroid)、流行服饰及家饰品制造商Laura Ashley等。

对企业而言,成熟期也是一个非常不好过的阶段,不仅产品创新机会越来越少,新旧产品之间的间隔也越来越长。管理层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改善流程、提高效率,但这类努力,顶多只是延缓衰退期的到来。管理团队不再从事大胆的并购行动,或开展大型研究,以实现突破性创新。他们认为,用这些措施让一个成熟企业恢复年轻活力,就如中年男士开大红敞篷跑车,不合适宜。

○生命周期不是宿命

伦敦商学院教授苏尔(Donald N. Sull)和赫德勒(Dominic Houlder),通过联合撰文指出,生命周期不应该是宿命。他们研究某些进入了“成熟期”的产业和企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领先者持续成长,不断获利;落后者积弱不振,逐渐衰退。

比如从 1990年代初期一直到2003年,英国大型银行骏懋集团(Lloyds TSB Group PLC),其执行长严格执行财务控制,创造了可观投资回报,因而被誉为成熟企业的典范。但实际上,骏懋银行为此也是付出了代价的:因为所订的投资回报门槛非常高,很少有新的投资企划案能通过。反观骏懋的竞争对手——苏格兰的皇家银行(Royal Bank)及哈利法克斯银行(Halifax),最近几年来却展现出新鲜的活力,业绩与利润屡创新高。这种对照不仅存在于英国银行界。在进入中年阶段的其它产业里,某些公司能够为自己注入新活力继续冲刺,有些竞争者却陷入困境,不知如何脱身。下面这些公司也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奇异公司VS西屋电气、三星VS大宇、英国石油(BP)VS壳牌石油(Shell)、米塔尔钢铁(Mittal Steel)VS美国钢铁公司(U.S.A Steel)、百事可乐VS 可口可乐等。

企业从何处取得青春之泉?两位教授认为,让企业恢复活力的解决方案,应从简单、直接的角度去思考。没有整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只有单个投资机会的生命周期;企业应善于将那些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资机会,进行巧妙的组合。

投资机会的生命周期包含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实验:经理人察觉到市场上一个未被满足的需要,预见可满足此需要的新方法,因而催生了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新机会。创业者或中阶经理人可以一直修改某构想,而不需动用很多资源。一旦这个机会得到确认,商业模式运作稳定,该机会即进入青春期,这时通常会快速烧钱。接着是成人期,这个机会不仅有能力产生自己的现金流,自给自足,还有余力支援处于萌芽期与青春期的投资机会。此时,机会

已拥有成熟的运作机构,在版图明确的范畴内,和其他王要竞争对手相抗衡。最后就是衰退期。造成企业步入衰退期的可能原因很多,包括低成本竞争者进入市场、消费者偏好改变,或市场出现替代性产品等。处于衰退期的事业,若未好好处理,不仅将消耗大量资源,也会浪费管理团队很多时间与精力。

高管应把一个企业看成“一连串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机会”,预测整个组合的演进,并从宏观上特别留意是否出现了投资失衡,或其它有问题之处。为了避免发生企业中年危机,高管应找出组合的可能病症,例如用同样的指标评估机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或存在系统性的失败,以致无法叫停不成功的方案。惟有如此,高管才能更有效地管理整体组合,培育真正有利可图的机会,并迅速处理某些只会消耗资源的事业。

高管应当判断:目前组织资源的运用是否均衡?萌芽期与扩充期机会所需的资金,成熟机会能不能支援?目前企业从事的投资实验是多还是少?有没有哪个核心事业即将进入衰退期?

为精确回答这些问题,高管必须留意以下数个常见的毛病:

□问题一:没有退场机制

大多数业务复杂的大型企业,均采用由下而上的资源分配模式:和市场最接近的一线人员先找出潜在机会,动用少量资源进行实验;为确保得到扩充所需的较多资源,须有一位受人尊敬的中阶经理人出来,担任机会的赞助者,负责该项目的执行;该经理人为了向高管及董事会证明项目的发展潜力,不啻拿自己的信誉当赌注,当然,一定会挑选赢面最大的机会下注。

这种由下而上的资源分配方法,通常能激励经理人努力争取创业资金。但这当中有一个大问题:如果机会不成功,经理人也不会愿意叫停项目,因为这样做很可能损及自己或同事的声誉。相反,为了自保,经理人不但不认赔,反而会继续投入努力,甚至设法争取更多资源。

拖延衰退事业的退场时间,所付出的成本可能十分惊人。例如1970年代,有业者成功开发出辐射轮胎,大受市场欢迎。面对此一突破性的新技术,当时的轮胎大厂如固特异(Goodvear)及凡世通(Firestone)等,却迟迟不肯关闭旧厂,仍然用传统技术继续生产已过时的轮胎。根据一项估计,这几家轮胎制造商延后关厂的代价,大约是减少了十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延后退场也会分散管理团队的注意力。他们必须花很多时间处理“问题儿童”,反而没有时间去呵护真正的明日之星。更糟糕的是,许多公司倾向于指派最有能力的经理人去救火,试图解决迫在眉睫的大麻烦。他们已被搞得焦头烂额了,怎有时间去管那些更有吸引力的机会呢?没有希望的机会就像已偏离跑道的飞机,一路横冲直闯,却一直无法起飞,白白耗掉许多资源。

欧洲一家财务服务公司用很正面的态度处理“无法退场症”。首先,执行长指派专人扩充某个现有机会的同时,也建立一个叫停机制,以确保总公司可以及时封杀不成功的机会。执行长要求项目团队必须包含风险及融资部门的资深人员。

其次,在执行长核准扩充增资申请之前,项目团队必须同意所谓的“项目封杀条款”指明项目必须被封杀的一些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