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明确: 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童年生活经历。
二、整体感知
2.再次默读课文,圈画文中关键语句,谈谈儿时 的“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抱有怎样 的态度。
提示:“关键语句”,如标题、开头、结尾、过 渡段等。
二、整体感知
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
七上第三单元第9课
教学目标
1.学会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 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以及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 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字词积累
觅食( mì ) 确凿( záo ) 倘若( tǎnɡ ) 和蔼( ǎi ) 博学( bó ) 淋漓( lín lí ) 人迹罕至( hǎn )
罚跪( ɡuì ) 轻捷( jié ) 鉴赏( jiàn ) 恭敬( ɡōnɡ) 渊博( yuān) 盔甲( kuī )
字词积累
人声鼎沸(dǐnɡ fèi) 菜畦( qí) 锡箔( bó ) 皂荚( zào jiá ) 油蛉( línɡ ) 蟋蟀( shuài ) 斑蝥( máo ) 敛( liǎn ) 脑髓( suǐ ) 竹筛( shāi ) 秕谷( bǐ ) 书塾( shú ) 宿儒( rú ) 蝉蜕( tuì ) 狗窦( dòu )
三、精读研析
②层次井然的记述顺序。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型结构 从百草园整体到其中某一个局部,突出了“泥墙根一带” 对于儿童的特 殊吸引力,表现了作者历数儿时趣味的欢喜 ,表现出儿童特有的一种情趣。写景时有序的时空安排, 使百草园中纷繁、杂乱的景物得到清晰而有条理的组织, 使文章结构层次更加分明。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积累】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恭敬.(jìng)惭愧.(kuì)鉴.赏(jiàn)人声鼎.沸(dǐng)B.倜傥.(dǎng)淋.漓(lín)盔.甲(kuī)疲倦不堪.(kān)C.感慨.(kǎi)搓捻.(niǎn)绽.开(zhàn)小心翼翼.(yì)D.争执.(zhí)激荡.(dàng)奥.秘(ào)花团锦簇.(cù)【答案】B【解析】考查字音。
B.倜傥.(dǎng)——tǎng;故选B。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冬天的百草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B.农民看着干涸的土地,哪怕是一场小雨也让他们望眼欲穿....。
C.农家小院中的小猫和母鸡注意到了来历不明....的丑小鸭。
D.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答案】D【解析】考查词语运用。
A.人迹罕至,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使用恰当;B.望眼欲穿,形容人盼望殷切,非常急切。
使用恰当;C.来历不明,意思是指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使用恰当;D.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和上文“寂静”矛盾;故选D。
3.(2分)下面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晚间,在院子里芮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B.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
C.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
D.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答案】B【解析】A.芮→纳;C.签→鉴;D.燥→躁;故选B。
4.(2分)(21-22七年级上·新疆吐鲁番·期中)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了解作者及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相关知识;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积累生字词。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先生”的人物形象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少年时在生活、学习中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情感。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有这样一方神奇的天地,它既是童年的乐园,又藏着无尽的探索与想象——那就是百草园。
想象一下,夏日里鸣蝉的长吟,冬日里捕鸟的乐趣,还有那神秘莫测的美女蛇故事,无一不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与趣味的百草园。
而当我们随着先生的脚步,跨过这道童年的门槛,走进那严谨有序的三味书屋,又能感受到怎样一番截然不同的学习氛围与成长历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的文字,穿越时空,去体验那份纯真与蜕变,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无尽奥秘吧!三、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预习检测见教学PPT课件。
目标导学二:默读指导,整体感知,把握内容默读与感知1.默读课文,不要出声,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2.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边读边思考,迅速理解文章大意。
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第一部分(1—8):描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第二部分(9—24):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
目标导学三:细读语段,体会百草园的乐趣1.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我”的乐园百草园(总写)三个方面(分写):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神奇的传说(第3-6段)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一)百草园之“有趣的动植物”2.关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是用怎样的词汇在对它们进行描绘?明确: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通用24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通用2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1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后,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
文中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
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呢!文中的长妈妈还给鲁迅先生讲过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
故事告诉我们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然而这个故事给鲁迅先生有了些“后遗症”。
鲁迅先生从此在夏夜乘凉时,总有些担心,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这合理的写出了鲁迅先生年幼时害怕的心情。
当鲁迅先生要到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将他送到三味书屋,也就意味着鲁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等……要说拜拜了。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
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同窗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
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
这篇文章不仅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2我家前面原来有一大片旧的房宅,早已经没了人住,却迟迟未拆。
只有地上的路没有了,换上了一片泥土。
这么大一片空地上,也只有这么三五座小平房而已。
现在早已拆除,换上了一片高大的楼房。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泥土,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旧宅的有趣,土地的宽广,也不必说蟋蟀的琴声,夏蝉的鸣叫。
单是土地中的一些杂草,就有无限趣味。
白天里,那些草贪婪地不断地吸收着天地精华,吸收着仅仅属于它们的阳光和雨露。
第0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0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B.文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C.作者认为“三味书屋”的先生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所以对他很尊敬。
D.文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的“似乎”“确凿”使用矛盾,是因为当时白话文文字不规范。
【答案】D【解析】“似乎”“确凿”看起来矛盾。
其实不然。
这是因为作者是在晚年时回忆童年的事,很多细节已经模糊不清,“似乎”表现作者记忆的模糊,“确凿”表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深刻。
故D项错误。
2.填入空缺处的动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A.拉撒支牵系罩B.系放牵拉支罩C.支撤牵拉支罩D.支撒系牵拉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的掌握,这是鲁迅的一段话,词语搭配要结合语境,选好后再通过短文,看看是否通顺流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查字典有误的是组序号字应查部首笔画应查音序字母音节A觅4M miB凿业7Z zaoC鼎目7D dingD罕3H han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部首、笔画、音序、音节认知的能力。
D、罕,笔画:7画。
4.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轻捷班蝥无妨机关B.鉴赏人迹罕至消释人声鼎沸C.绣象绅士盔甲戒尺D.质扑博学书塾陌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A、斑蝥。
C、绣像。
D、质朴。
5.下列句子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A.故事时候晚间古庙B.长妈妈院子里读书人纳凉C.先前曾经院子人D.听到用功我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词性的认知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 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 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 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示例:
6.齐读课文第7、8段,分析问题。
(1)这两段写了什么?
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2)默读课文第7段,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 用这些动词的表现效果。
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 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 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3)第8段写出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
(3)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寿镜吾老先生,他是怎样 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
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 答以“不知道!”当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中去玩而被老先 生发现时,只不过是“瞪几限”,大声道 “读书!”;当学生 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他可以让学生罚跪,但他也 不常用。当他自己读书,读到得意处时,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 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寿镜吾老 先生秉性慈祥,酷爱读书,鲁迅先生是尊敬的。可是他不自觉地 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他不懂得少年儿童 的心理,他没有像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也没有像闰土 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
第8段写出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
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
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观 赏自然景物;在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 常被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 “飞蜈蚣”;在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的本领;在这里还 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 、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 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 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 讲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四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学习目标: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
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学生交流)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
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
人教社新初语第一册干脆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二、重点字词①字音辨析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积攒(zǎn)攒(cuán)觅食(mì) 收敛(liǎn)罕见(hǎn)秕谷(bǐ)渊博(yuān)宿儒(sù) 蝉蜕(tuì) 沸腾(fèi) 狗窦(dòu) 叵耐(pǒ)绅士(shēn)盔甲(kuī)荡寇(kòu) 荆楚(jīng)锡箔(bó) 拗口(ào) 拗过去(ǎo)倜傥(tì tǎnɡ)书塾(shú) 轻捷(jié)珊瑚(shān hú)②词语解释确凿:确实。
桑椹:桑树的果实。
现在写作“桑葚”。
长吟:长声鸣叫。
轻捷:轻快敏捷。
攒:凑在一块儿。
人迹罕见: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敛:收拢。
无从:没有门径(做某事)。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沸,水开。
拗:弯曲,弯转。
方正:正直。
倜傥:洒脱,不拘束。
质朴:朴实,不矫饰。
云霄:极高的天空。
入神:对眼前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内容梳理1.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答:①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②文章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的;③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一、百草园西昌伯云龙,今百劳在豫章;鸟兽百驯搜草补奩,虫鱼所爱原 he 农商充库;禽兽所畏灵,风雨和悦同流共出;经科除疲向远道,蔬果长康得所逢。
词语解析:1.西昌:指西汉时期的一个地方,是百草园的地名。
伯云龙则是景帝时用来养大百草。
2.百劳:意为百草,形容百草的繁杂。
3.豫章:指豫章书院,即三味书屋。
4.爱原:原作“荐”字,表示草木长得茂盛,供应丰富。
5.he:原作“离”字,表示与农田相近,供应充足。
6.畏灵:原作“慎灵”,指鸟兽对灵气敬畏。
7.除疲:原作“储疲”,指为人们储备食物,充实库存。
8.蔬果长康:指蔬菜和水果长得健康,供应充足。
9.得所逢:即“得所”之中所逢到的地方,意为遇到了选择的地方。
二、三味书屋西昌孟一友,今王贲家落帆;书屋扃\[(jiong)\]眉对生楚,白马城新水两登岸;我有三味在茅庐,何人借我珍艮,忙于筹画买庄田西壁茅堂桃腮雪。
词语解析:1.孟一友:指明朝时期的学者孟元老,是书院的教授。
2.王贲:明朝时著名商人。
3.落帆:指商船停泊。
4.扃眉:指门固定。
5.生楚:指楚国的后代,在此指拦住楚地百姓持马。
6.白马城:古代楚国的一个城市。
7.三味:指《诗经》、《尚书》和《礼记》三种书籍。
8.茅庐:指贫寒之家。
9.珍艮:指书籍的装订。
10.筹画:指准备和计划。
11.买庄田:指购买房产土地。
12.西壁茅堂桃腮雪:指房子的屋壁由茅草盖成,桃红色的脸色像雪一样白。
三、文化传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描绘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不同阶段和演变过程。
《百草园》展示了古代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场景,人们可以在百草园中学习各种草木的特点和用途。
这种教育形式强调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草木的认识。
而到了《三味书屋》,则强调了传统学术的重要性。
孟一友作为一位教授,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借用三种重要的书籍来教育学生。
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将学术和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强调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和思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对自然和自由无比向往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笔下的童年世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基本概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通过对比手法描绘的两个不同的成长环境。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纯真和求知欲望的向往,以及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描写。通过分析鲁迅如何描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了解对比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5.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求知若渴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鲁迅通过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表达对自由、纯真、求知欲望的向往,以及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鲁迅的写作手法:分析鲁迅在文章中运用的对比、描写、抒情等手法,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景物的特点,表达内心的情感。
2.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学会从多角度审视社会现象,形成自己的见解。
3.语言表达: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描述文章中的景物、人物及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4.文化理解: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历史背景,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知识梳理与练习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梳理1、作者说百草园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否矛盾?为什么?“似乎”、“确凿”两个词语连用在一起并不矛盾,这里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深切怀恋。
确凿:指的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
似乎:是因为记忆中的百草园只有童年中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且相隔久远,所以并不那么确实。
2、“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的“窜”有什么含义?既写出了叫天子的机灵轻捷,又写出了儿童内心的羡慕之情。
3、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4、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同上)也如此。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5、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
本段(同上)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6、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7、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8、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9、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10、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③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③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初一语文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初一语文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摘要:1.鲁迅简介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创作背景3.作品主题及意义4.文学特点与艺术价值5.课堂笔记与学习要点正文:一、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创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当时,鲁迅因“三一八”惨案被反动当局列为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之一,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于是,他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在厦门大学期间,鲁迅创作了这篇散文,回顾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三、作品主题及意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回忆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作品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从童年至少年时期的生活变迁,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迁和科举制度下教育的局限。
四、文学特点与艺术价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作品以回忆的形式,真实地展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生动性:鲁迅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风貌,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思想性:作品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知识、童年的热爱和怀念,内涵丰富。
五、课堂笔记与学习要点1.掌握作品中的生字词,如:攒、拗、确凿、菜畦、轻捷、蟋蟀、臃肿、脑髓、相宜、书塾、方正、博学、蝉蜕、人迹罕至、鼎沸等。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学会通过描绘人物、景物、事件来反映社会现象和表达思想感情。
3.学习鲁迅的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对比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024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5张PPT)
重点探究
(2)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 __春_末_____的,蝉鸣在___盛__夏___,蟋蟀到__秋__天__叫;这与下文写到的 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总结:调动感官,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重点探究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 碧绿的﹚ 菜畦 ﹙ 光滑的 ﹚ 石井栏 ﹙ 高大的 ﹚ 皂荚树 ﹙ 紫红的 ﹚ 桑椹
自主学习
02 知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
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 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 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 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 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
当堂检测
1.为什么在“蟋蟀”和“覆盆子”前面加“我的”,在其后面加 “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加“我的”表示与“蟋蟀”和“覆盆子”的亲密关系,加“们” 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 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
当堂检测
2.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 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作品: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 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自主学习
01 晓常识 本文选择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回忆性
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 代生活。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 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才回忆起少年时 代的事。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抓住关键动词
扫开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课文分析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 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 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 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 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先静物
︷
整体
写作顺序
后动物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先动物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
局部
后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 不必说 ……也不必说 …… 单是 ……”
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 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 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 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 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由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 许多知识。这是从“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 到的东西。
“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 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 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 无法肯定。
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自然景物 —— (美好)
百草园
美女蛇故事 ——(神奇) 雪地捕鸟 —— (有趣)
乐园
返回
重点研读第二段: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那么多景物,用 了一个什么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就有…… (2) “不必说”之后写了百草园的哪 些美好的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它 们的共性是什么?“也不必说”之后写 了什么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 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