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
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
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
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
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
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

核心素养的构成

核心素养的构成

核心素养的构成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素养:指个体在学科知识和学术方法上的掌握程度。

包括学科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方面。

2. 能力素养:指个体具备完成特定任务或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

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和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3. 社会素养: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

包括人际关系建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等方面。

4. 品德素养:指个体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包括诚信、正直、责任心、公平公正和尊重他人等方面的品质。

5. 创新素养:指个体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包括独立思考、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和勇于尝试的能力。

6. 心理素养:指个体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自我管理能力。

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我激励和自我认知等方面。

以上是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部分,不同的人可能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重点和特长,但这些素养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个体全面发展和成长所必需的素养。

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知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呢?一、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获取、利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

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迅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等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思维素养的人,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为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

三、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养的人,能够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新的思想、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四、人际交往素养人际交往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

在社会交往中,人际交往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人际交往素养的人,能够与人相处融洽,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商,从而达成共识。

五、情感素养情感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的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情感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素养的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够管理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六、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能力。

在社会中,道德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能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

七、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认知的能力。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文化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从而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的社会。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包括信息素养、思维素养、创新素养、人际交往素养、情感素养、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等内容。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五种核心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审美艺术素养和劳动技能素养。

这些素养被认为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思想道德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观念、思想品质和政治素养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科学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科学知识、技术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素质,以及具备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身体心理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积极的心态、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以及具备抗压抗挫、自我激励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4. 审美艺术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审美观念、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以及具备艺术表现和创作的能力。

5. 劳动技能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劳动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具备创新创造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具备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

这五大核心素养分类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七大核心素养

七大核心素养

七大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知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七大核心素养逐渐受到重视。

这七大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能力。

这些素养的培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

学习方法指的是学习的方式和技巧,如如何有效地阅读、记忆和总结。

学习态度指的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乐于学习、积极思考和勇于面对困难。

培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人们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

创新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业能力。

创造力指的是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而创业能力指的是将创造力转化为创造价值的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人才。

沟通能力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沟通能力包括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口头沟通指的是语言表达和倾听的能力,而书面沟通指的是文字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

合作能力是团队合作中必备的一项能力。

合作能力包括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团队协作指的是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而领导能力指的是组织和激励团队成员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

培养合作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团队,发挥个人的优势,同时也能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思辨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体现。

思辨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评估证据和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培养思辨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人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实践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能力。

实践能力包括实践操作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实践操作指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而实践创新指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创造新的价值。

核心素养是什么意思

核心素养是什么意思

核心素养是什么意思
核心素养是指一种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个体在不同领域中所需具备的基本能
力和素质。

它不仅仅包括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着重于培养个体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动力。

核心素养是人们在全球化及信息化时代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能力。

具备核心素养意味着个体具备了综合性、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
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此外,核心素养还包括了道德素养、审美素养等方面,使个体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对个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知识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培养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要培养个体的核心素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
课程、实施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和合作能力;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个体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个体在全面发展、面对未来挑战
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一、文化基础——人文底蕴1、人文积淀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文化基础——科学精神1、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三、自主发展——学会学习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四、自主发展——健康生活1、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课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

课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

课标核心素养(Curriculum Core Literacy)是指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养。

课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
知识维度:指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和技术知识等。

习惯维度:指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包括自律、勤奋、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习惯。

情感维度:指学生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包括责任感、尊重他人、友善、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等情感态度。

能力维度:指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交流、创新思维、判断分析等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在四个维度上不断提升素养,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做好准备。

什么是核心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研究、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1.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由于它的范畴超越了行为主义层面的能力,涵盖态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因此体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一致,有利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报告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务。

2.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每个人在终生发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生活的需要,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代表了个体普遍应达到的共同必要素养,代表应该达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获得的不可或缺的素养。

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作为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

3.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1、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2、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1、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2、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三个方面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就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的能力。

所以核心素养一般是要求学生去发展的,也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一种品格。

当然,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是老师们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措施。

2、三个方面:核心素养一共是有三个方面。

分别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每一个方面都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认识并且学习。

3、六大素养:核心素养一共有六个大的要素。

分别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一定要正确地认识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包括概念性素养、方法论性素养、技能性素养和价值性素养四大层次。

概念性素养:
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探究精神、综合判断能力、科学发展观、正确处世观等。

方法论性素养:
通过实践、反思、沟通、研究与发现来提升思想、认知和技能水平。

技能性素养:
具备交流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决策技能、创新技能、社会技能、协作技能等。

价值观素养:
具有弘扬真理,尊重差异,坚持正义,珍爱生命,推崇自由,争取公平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认知,让学生具备在不同社会领域中活动的能力,以实现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的基本特点

核心素养的基本特点

核心素养的基本特点
核心素养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性:核心素养不是单一的知识或技能,而是包含了知识、能力、态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2. 跨学科性:核心素养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门学科,而是可以应用于多个学科,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3. 情境性:核心素养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体现其价值,需要将知识、技能、态度等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4. 终身性: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具有持续的影响力。

5. 发展性:核心素养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核心素养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

6. 实践性:核心素养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总之,核心素养是个人在面对复杂情境时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新概念,是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核心素养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9大核心素养

9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

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

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

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

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

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

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思维能力、知识储备、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它是一个人发展和成功的基石,也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下面我们将以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为标题,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的能力。

它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客观、全面地思考,并根据事实和证据做出正确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培养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对信息的获取、评估、组织和利用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已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方面。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搜索和筛选的能力、信息评估和分析的能力、信息组织和管理的能力等。

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及时获取和应用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通过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开拓思路,创造新的价值和机会。

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在团队中共同工作、协调合作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已成为完成复杂任务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方式。

团队合作能力包括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等。

通过培养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目标。

五、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

跨文化沟通能力包括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等。

通过培养和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避免误解和冲突,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 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 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 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 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 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 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

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1、人文积淀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1、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1、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1、社会责任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1、劳动意识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课题组负责人就研究成果答记者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有哪些主要指标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记者采访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核心素养总框架记者:根据课题组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指标?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责任担当等六大素养均是实证调查和征求意见中各界最为关注和期待的内容,其遴选与界定充分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

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记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答: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重在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

尽管素质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效。

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完善评价标准入手。

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记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是什么?答: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发展的整体要求,关注学生不同素养的协调发展。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具体的、系统化的描述。

一方面,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把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记者: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

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