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与酶蛋白的结合程度,辅助因子又可分为: ① 辅酶(Coenzyme):
✓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
② 辅基(Prosthetic group):
✓ 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或超滤法除去。
二、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必需基团:指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上的一些与酶 催化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
1989年度 诺贝尔化学奖
Thomas R. Cech Sidney Altman
1902年,维克多.亨利提出了酶动力学的定量理论, 但没有得到有力的实验证实。
1913年,雷奥诺.米歇里斯和其博士后莫得证实了 Henri的理论并扩展为米氏方程。随后,布里格斯和 霍尔丹又对其进行了扩展。
二、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
许多研究者开始鉴定酶的生物化学特性,发现与蛋白 质有关;但一些人认为酶不是蛋白质,辩称蛋白质只 是酶分子的携带者,蛋白质本身并不具有催化活性。
1926年,James B. Sumner发现脲酶是一个纯的蛋白质; 并于1937年再次发现过氧化氢酶也是蛋白质。约翰.诺 斯罗普和温德尔.斯坦利则确认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 胰凝乳蛋白酶是蛋白质。
① B族维生素主要参与形成酶的辅助因子,具体见下表。
维生素与常见的辅酶/辅基
(1)VitB2(核黄素) FMN和FAD,是黄素酶的辅基(传递氢)。
异咯嗪 O
H 3C
N
5 10
4 NH
8
9
1
H 3C
N NO
HCH
NH2 腺嘌呤
核 H C OH 醇 H C OH
N
N
H C OH O
O
N
N
CH2 O P O P O CH2 O
H2O
Thr Ser -O-PO32Tyr
磷酸化的 酶蛋白
四、同工酶
同工酶(isoenzyme)
定义: ✓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 化性质、免疫学性质及组织学分布等不同的一组酶。
部位: ✓同工酶往往存在于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 或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
临床意义: ✓用于临床诊断。
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称为化学修饰调节,也称共价修饰调节。 主要方式:包括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乙酰化和 脱乙酰化、甲基化和脱甲基化、腺苷化和脱腺 苷化等,其中以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修饰最常见。
酶的磷酸化与去磷酸修饰
ATP
ADP
蛋白激酶
Thr
Ser -OH
Tyr
酶蛋白
磷蛋白磷酸酶
Pi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重点:活性中心、必需基团、辅酶/辅基等 概念;维生素→辅酶/辅基→作用
一、酶的分子组成
一、酶的不同存在形式
• 单体酶:由一条多肽链组成。 • 寡聚酶:含两条或以上多肽链,即多个相
同或不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形成的酶。 • 多酶体系:由几种不同功能的酶彼此聚合
1. 定义: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或细胞正常代 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人体的需要量极小(常以毫克 或微克计),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 由食物供给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2. 主要分为两类: 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VitA、D、E 、K 。 ②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VitC两类。
✓ 在转录水平上促进酶生物合成的作用称为诱导作 用;在转录水平上减少酶生物合成的作用称为阻 遏作用。
2. 酶蛋白的降解 ✓ 酶蛋白的降解与一般蛋白质的降解途径相同,主 要包括溶酶体蛋白酶降解途径(不依赖ATP的降 解途径)和非溶酶体蛋白酶降解途径(依赖ATP 和泛素的降解途径)。
六、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与辅助因子
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改变
2. 高度专一性:即酶对底物的高度选择性或特异性。
✓ 即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 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一定的产物。
✓ 常见类型: • 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 • 立体异构体专一性 • 光学异构体专一性
① 根据酶的特异性高低分为:
• 绝对特异性:即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特定结构的底 物,催化一种特定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
随后发现的2千余种酶均证明是蛋白质。
1946年度 诺贝尔化学奖
1980s,托马斯.切赫和西德尼. 奥尔特曼分别在四膜虫 的RNA前体加工和细菌核糖核酸酶P复合物研究中发 现:RNA具有催化作用,并提出了核酶的概念。
1994年,杰拉尔德.乔伊斯等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 DNA(为人工合成),称为脱氧核酶。
实例: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乳酸脱氢酶(LDH)
✓LDH是最先发现的同工酶,为四聚体酶。其亚 基有两型:骨骼肌型(M 型)和心肌型(H 型),这两型亚基以不同的比例组成五种同工 酶LDH1~LDH5。
HH HH
LDH1 (H4)
HH HM
LDH2 (H3M)
酶与一般催化剂催化效率的比较
源自文库底物
催化剂 反应温度 反应速度常数
尿素
H+
62
7.4 10-7
脲酶
21
5.0 106
过氧化氢
Fe 2+
22
56
过氧化氢酶 22
3.5 107
与不加催化剂相比提高108~1020,与普通催化剂相比提高107~1013
✓ 酶催化高效率的原因:酶比一般催化剂能更有效地降 低反应活化能,促进底物形成过渡态而加快反应速度。 • 活化能:分子从初态转变为激活态所需的能量。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 某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 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 间结构上彼此靠近,形成 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 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催化 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 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或活 性部位。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执 行其催化功能的部位。
胰蛋白酶 (Trypsin in Pancreas)
变构酶的特点:
✓①变构酶通常是调节代谢的关键酶,在细胞内控制 着代谢通路的闸门,催化的反应常是不可逆反应。
✓②其动力学特征不符合米氏方程,V与[S]关系为S形 曲线(米氏方程为矩形双曲线)。
0.11
别构酶与米氏酶的动力学曲线比较
二、酶含量的调节
1. 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 ✓ 是对编码酶蛋白的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
NAD+(NADP+)的递氢机制
NAD+或NADP+ (氧化型)
NADH或NADPH (还原型)
(3)泛酸(遍多酸) 辅酶A(CoA),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巯基乙胺
泛酸
3’-P-ADP
第三节 酶促反应速度的特点与机制
一、酶促反应的特点
一、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一)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1. 在催化反应的过程中自身的质和量保持不变; 2. 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反应; 3. 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反应的平
组成的多酶复合物。 • 多功能酶:指一些多酶体系在进化过程中
由于基因的融合,多种不同催化功能存在 于一条多肽链中,这类酶称为多功能酶或 串联酶。
二、酶的分子组成
按照分子组成分为两种:
单纯酶:指仅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酶。如淀粉酶等。
蛋白质部分:酶蛋白
结合酶
apoenzyme
非蛋白质部分:辅助因子 cofactor
衡点即平衡常数; 4. 加速反应的机制都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SE P
(二)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即酶的特性
1. 高效性 2. 专一性(高度特异性) 3. 可调节性 4. 不稳定性
1. 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高效性)
✓ 酶的催化效率比非催化反应高约108~1020倍,比一 般催化剂高约107~1013倍。
肝
0~8
2~10 3~33
6~27 30~8
骨骼肌 1~10 4~18 8~38
9~36 40~97
正常血清 27.1±2.8 34.7 ± 4.3 20.9 ± 2.4 11.7 ± 3.3 57 ± 2.9
临床意义
酶 活 性
心肌梗死酶谱
正常酶谱 肝病酶谱
12 3 4 5
心肌梗死和肝病病人血清LDH同工酶谱的变化
常见实例:
✓在消化系统、凝血系统中的消化酶原、凝血 酶原。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
酶的调节
化学修饰 酶活性的调节 变构调节 (快速调节)
酶原激活等
酶含量的调节 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 (慢速调节)
酶蛋白的降解
酶活性的调节——快速调节
1. 酶的化学修饰(共价修饰 )
Covalent modification / Chemical modification 概念:酶蛋白的某些基团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
HH MM
LDH3 (H2M2)
HM MM
LDH4 (HM3)
MM MM
LDH5 (M4)
乳酸脱氢酶的5种同工酶(LDH1~ LDH5)
人体心、肝和骨骼肌LDH同工酶谱
组织器官 LDH1 LDH2 LDH3
LDH4 LDH5
( 占总 LDH活性的百分比)
心 35~70 28~45 2~16
0~6
0~5
一级结构
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 Chymotrypsin Active center
空间结构
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的化学基团:
结合基团:结合底物
活性中心内
必需
催化基团: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
基团
所有
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维持酶空间构象等
基团
其它
三、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酶原及其激活
酶原(zymogen): ✓在细胞内合成和初分泌的无活性的酶的前体。
全酶 holoenzyme
从化学本质上来讲,辅助因子可分为两类:
① 金属离子:是最常见的辅助因子,约2/3的酶 含有金属离子。
✓ 金属酶:金属离子和酶结合紧密。如羧基肽酶。 ✓ 金属激活酶:金属离子与酶的结合不甚紧密。
如己糖激酶等。
②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通常为维生素或其体内 代谢转变生成的衍生物,见后。
第三章 酶
Enzyme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酶促反应速度的特点与机制 第四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第五节 酶和医学的关系
第一节 概述
重点:酶的概念与化学本质
一、酶的发现与研究简史
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
✓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刘向 <战国策>;
概念: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分子。 ✓约4000余种,催化生物体内的众多化学反应, 并受到精确调节,保证体内代谢的高效有序 进行。
SE P
* 酶促反应: 由酶催化的反应 * 底物(substrate):酶所催化的物质 * 产物(product):酶所催化的底物的转变物
酶的化学本质: ✓几乎所有酶均为蛋白质,部分为核酸。
891
H3C
N NO H
R
FMNH2/FADH2
(还原型)
(2)VitPP(尼克酸,尼克酰胺) NAD+/NADP+ ,多种脱氢酶的辅酶(传递氢)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
加上磷酸则 为NADP+
五、变构酶
酶的变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
概念: ✓小分子物质与酶蛋白的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 部位特异地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象变化, 进而改变酶的活性,此现象称为变构效应或 变构作用。 ✓受变构调节的酶即称作变构酶或别构酶。 ✓导致变构效应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变构效应剂。 ✓变构效应剂结合的位点称为变构位点。 ✓酶的活性中心所在的位点称为催化位点。
OH OH
HH
黄素单核苷酸(FMN)
H
H
Flavin mononucleotide
OH OH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FMN和FAD递氢机制
O
H3C
5
N
10
4 NH
891
+ 2H
H3C
N NO
R
FMN/FAD
(氧化型)
O
H
H3C
5
N
10
4 NH
✓ 酶:【五音集韻】酒母也。
1700s,观察到:胃液对肉的消化;植物提取物和唾液 使淀粉转变为糖。
1878年,Wilhelm首次提出酶(enzyme)的概念。
1897年,爱德华意外发现并证明发酵过程并不需要 完整的活细胞存在。这一贡献彻底推翻“活力论” 观点。也打开了通向现代酶学与现代生物化学的大 门,190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酶原激活: ✓在一定条件下,由无活性的酶原转变为有催 化活性的酶的过程,其实质是酶的活性中心 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生理意义:
✓可视为有机体对酶活性的一种特殊调节方式, 保证酶在需要时在适当的部位、适当的时间 发挥作用,避免在不需要时发挥活性而对组 织细胞造成损伤。酶原还可以视为酶的一种 贮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