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班级:大班课题:《粽子里的故事》教学目标:通过听讲、动手等各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培育幼儿口语表达本领和思维本领,理解小故事中的道理,懂得珍惜食物和节省资源的紧要性。

一、活动准备:1.主题图片:粽子图片3张,为三个不同颜色的粽子图片。

2.幼儿玩具:玩具厨具、不同颜色的粘土、颜色笔等。

3.食品呈现:生粽子、糯米粉、红枣、枸杞、豆沙等食材。

二、课前准备:1.老师提前准备好讲解材料、主题图片。

2.布置好教室课堂,摆放好需要用到的物品。

3.老师要呈现生粽子、糯米粉、红枣、枸杞、豆沙等食材,并介绍粽子的历史传说。

三、活动过程:1.集体讨论(1)老师出示三个不同颜色的粽子图片,询问幼儿对粽子的了解和感受。

(2)幼儿自由发表看法,老师激励幼儿提出问题和不同想法,并把不同颜色的粽子调配给幼儿自由探究。

2.玩具角色扮演(1)老师带领幼儿利用玩具厨具进行角色扮演,激励幼儿尝试制作小粽子或小饺子等。

(2)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话题,例如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等,营造愉悦的气氛。

3.手工制作(1)老师引导幼儿制作粘土粽子,自由组合不同颜色的粽子图案。

(2)老师在表扬幼儿的同时,可以对贴心的同伴进行点赞和表扬。

4.小故事赏识(1)老师依据幼儿个体阅读本领,选择《粽子里的故事》等儿童故事。

(2)老师可以依据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参加其中,激励幼儿表达本身的想法,并从故事中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

四、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很高的喜好,通过玩具角色扮演和手工制作,幼儿们能够尽情发挥本身的想象和制造力,释放本身的个性和情感。

但是,在赏识小故事时,部分幼儿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幼儿关注力的培育。

希望能够通过本次活动的结合,让幼儿学会了珍惜食物和节省资源,同时也更好地呈现了幼儿的个性和才能。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这是一篇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听懂故事,理解故事情节;3.通过制作粽子,体验端午节的氛围;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品尝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通过阅读故事,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由来;3.指导幼儿制作粽子;4.品尝粽子。

三、教学准备:1.绘本《粽子里的故事》;2.糯米、粽叶、馅料、绳子等制作粽子的材料;3.烹饪设备。

四、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端午节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阅读绘本: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猜测故事内容;读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3.制作粽子:教师示范制作粽子的过程,指导幼儿逐步完成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品尝粽子:让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粽子,培养幼儿的品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

5.总结:引导幼儿回顾制作粽子的过程,了解粽子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评价:1.通过幼儿的制作过程,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2.观察幼儿对粽子的品尝反应;3.通过教师的提问,检查幼儿对于粽子和端午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扩展:1.观看制作粽子的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制作粽子的方法;2.制作其他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如艾草包等;3.了解其他国家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和传统食品。

这是一篇关于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的故事。

这一天,幼儿园的大班教室里,老师正在为孩子们讲述一本有趣的绘本《粽子里的故事》。

首先,老师让孩子们看图猜猜书中讲的是什么故事,引导他们认识粽子。

接下来,老师讲述书中讲述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小男孩儿和他的祖母一起包粽子的故事。

故事中,小男孩儿在祖母的引导下学会了包粽子的方法,并且听取了祖母讲述粽子的来历和意义。

随着故事的讲述,孩子们对包粽子和吃粽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师借此机会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来历,让他们了解到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接下来,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制作粽子。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及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及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及PPT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2. 通过观察绘本图片,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端午节的传说,讲述了屈原投江救国的故事,以及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制作粽子的习俗。

2. 绘本插图精美,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含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图片和文字。

2. 粽子:准备一些真实的粽子,让幼儿观察和品尝。

3. 画纸、画笔:用于幼儿绘画粽子。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端午节的传统音乐,引导幼儿进入课堂氛围。

2. 讲述故事:利用PPT课件,逐页展示绘本图片,并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讨论:故事讲完后,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4. 观察粽子:展示真实的粽子,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颜色和味道,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粽子的特点。

5. 绘画粽子:给幼儿发放画纸和画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力,绘制属于自己的粽子。

6. 结束: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幼儿加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认识,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关注幼儿在绘画粽子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端午节和粽子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制作粽子:准备粽子制作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

2. 粽子品尝会:组织一个粽子品尝会,让幼儿品尝不同口味的粽子,培养他们的美食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用于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通过绘本图片和文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故事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教案设计意图: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是一节语言活动。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故事篇幅不长,适合大班孩子阅读。

故事里讲述了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

为粽子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可以很好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起孩子愿意说、愿意听的愿望。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

2.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知道要听请别人说话就要仔细倾听。

活动重难点:重点: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

难点:能够耐心倾听别人说话。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吃粽子的经验物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出示粽子图片,引出故事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2.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3.你们知道我们在什么节日吃粽子吗?4.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叫《粽子里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分段讲述故事(一)讲述故事到“那怎么办”你们觉得老奶奶会怎么办?(二)讲述故事“于是,老奶奶就来到了河边——他们都想吃粽子,讲故事”1.你觉得老奶奶会请什么动物来吃粽子,讲故事?2.小动物们吃了粽子不会讲故事,真急人,到底该请谁来吃粽子,才能讲出故事呢?(三)讲述故事“嗯,还得找个会说话的小朋友——把小姑娘找回来呢”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把小姑娘给找回来?(四)讲述故事有了,有办法了——回家了”你觉得小姑娘会把故事讲给谁听呢?(是的呢,小姑娘要把好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三、游戏“吃粽子”老奶奶的粽子里有许多的故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个神奇的粽子,请你们吃吃老师带来的粽子,讲讲粽子里的事情。

(一)出示粽子1——听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1.你听到故事里的老奶奶用了哪两样东西包粽子?(是什么样的叶子?什么样的米)2. 刚刚老师在打开粽子前说了一句什么话?(二)出示粽子2——悄悄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1.你知道悄悄话是什么意思吗?2.怎么做才能听到悄悄话?(三)出示粽子3——祝福语(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1.小朋友们你们是大班孩子了,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去上小学了,你有什么祝福的话想对你的好朋友或者同学说?请你对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祝福吧。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粽子、图片、视频、粽子制作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粽子,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制作粽子:教师带领幼儿模拟制作粽子,让幼儿亲身体验粽子的制作过程。

5. 品尝粽子:教师组织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粽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端午节的来历和粽子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认知目标。

2. 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技能目标。

3. 幼儿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达到了情感目标。

4. 教学中,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5.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制作粽子,增进亲子关系。

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如美术、手工等区域,引导幼儿运用粽子元素进行创作,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端午节的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以及语言沟通能力。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粽子是中国传统美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阅读与讨论。

2. 端午节习俗的了解和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了解端午节习俗。

2. 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绘本的感受,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及相关图片。

2. 准备端午节的相关材料,如粽子、艾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粽子图片,引起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端午节的意义。

2. 阅读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如赛龙舟、挂艾叶等。

4. 实践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粽子,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绘本和端午节的认识,总结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端午节习俗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讨论和表达时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收集幼儿在课堂上的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调查其他地区的端午节习俗,了解地域差异。

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端午节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体验。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九、教学资源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电子版,方便幼儿在家阅读。

2. 端午节相关视频资料,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端午节习俗。

3. 粽子制作教程,指导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家庭作业。

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和端午节习俗。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3篇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3篇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精选3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识别和发音中文拼音字母“z”,并认读汉字“粽子”;2. 听懂、理解课文《粽子里的故事》;3. 学会运用词语“粽子”、“马上”、“惊喜”等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汉字“米”和“粽子”的读音和写法。

2. 新课呈现:播放课文《粽子里的故事》的录音,让学生先完整地听一遍,了解课文的大意。

3. 听力理解:根据录音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词汇学习:教授新词汇“马上”、“惊喜”的意思和发音,并与学生一起读和写这些词汇。

5. 句型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课文里的句子,进行几个简单的对话练习。

6.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小练习,通过口语交流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7. 小结:总结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8. 拓展活动:使用课外材料,让学生自由绘制插图或写下自己对《粽子里的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9.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对发音和理解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增长,但学习兴趣不够高,表现出较为被动的态度。

可能是因为教学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互动和趣味性的活动。

下次可以通过更多的游戏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气氛。

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发音上还存在困难,因此在下一堂课中,需要在发音练习上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例如通过情境模仿和口语练习等方式,保证他们能够准确地发音。

另外,还需要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总之,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更多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精选3篇(二)科目:科学年级:大班(3-4岁)教案教学目标:1. 给幼儿提供了解种子成长及其旅行过程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绘本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绘本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绘本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范文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倾听、讲述,了解粽子的来历和各地粽子的特点。

2.能用完整的句子讲述粽子的形状、口味、吃法等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进行讲述。

4.感受过节的快乐,对我国传统文化感兴趣。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绘本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各种粽子的图片,粽子实物。

2.经验准备:幼儿已知道端午节吃粽子习俗。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带来的粽子实物,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粽子,你们看,粽子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幼儿讲述粽子的形状、口味、吃法等方面的特点。

师:粽子是什么形状的?粽子有几种口味?我们是怎么吃粽子的?二、基本部分:1.教师完整讲述绘本故事《粽子里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师:故事里的小动物们是怎么评价粽子的?它们都吃了什么样的粽子?3.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进行讲述。

师: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吃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我们可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来说一说。

4.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吃过的粽子。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们吃的粽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口味?三、结束部分:师:今天我们一起听了《粽子里的故事》,知道了粽子的来历和各地粽子的特点,还学会了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进行讲述。

过节的快乐,让我们一起对我国传统文化感兴趣。

2.幼儿自由活动,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和父母一起包粽子,体验过节的快乐。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粽子展”,让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粽子,互相交流、分享。

重难点补充:重点:通过绘本故事《粽子里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粽子的来历和各地粽子的特点,学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进行讲述。

难点:幼儿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完整的句子讲述粽子的形状、口味、吃法等方面的特点。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1. 教学目标•了解端午节及其相关习俗•能够听懂并理解《粽子里的故事》•能够自由表达对故事中人物情感的观察和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 教学准备•《粽子里的故事》故事书•端午节相关的图片、物品•游戏道具:彩绸、彩带、五颜六色的珠子3. 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教师打开音乐,引导孩子们一起跳起了舞来,随后教师拿出龙舟、粽子、菖蒲等端午节的物品,让孩子们围观,说出他们对这些的认知。

教师:大家认识这些东西吗?这是什么节日?我们可以在这个节日里干什么事情?(引导孩子们回答)3.2 正式学习(30分钟)教师给孩子们讲述《粽子里的故事》,介绍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粽子的来历,让孩子们感受端午节的风俗及文化。

接下来,教师再次读故事并鼓励孩子们表达他们的看法和感受,例如:教师:大宝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他做的事情很值得我们学习。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宝的勇气和聪明吗?孩子们:喜欢!教师:那你们觉得大宝的爷爷怎么样?孩子们:他太严厉了。

教师:那大家可以想想怎么样改变爷爷的看法呢?孩子们:……(或许有学生可以说出一些充满想象力的方法)3.3 扩展探究(30分钟)为了让孩子们更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习俗,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玩游戏和手工。

(1)游戏:抢粽子比赛。

孩子们分成两组,用彩绸、彩带、珠子等包装在一周之内制作一只粽子,最后用快乐的方式来比较一下哪个团队做得最好。

(2)手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粽子,从而体验粽子和做饭的乐趣。

3.4 总结(10分钟)教师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让孩子们吸收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和知识点。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它们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孩子们对它们有什么印象?孩子们:(回答)教师:以后你们可以向爷爷奶奶提起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端午节知识。

这样他们会很高兴,因为你们称赞了中国传统文化。

4. 反思在本堂课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对粽子和端午节并不了解。

粽子里故事教案5篇

粽子里故事教案5篇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5篇新学期开头前,为了做好充分的预备,老师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了,凭借预备好教案,能够更好地依照实际状态对教学进程必要分析,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共享的粽子里的故事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1一、作品赏析(一)内容简介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伴侣们找到了很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慧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二)主题分析通过叙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查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受,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妙憧憬,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忧呢?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消失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肯定引起了孩子们的爱好,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

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肯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爱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消失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存的性格一览无余。

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惊慌、惊异、快乐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1.画面构图、颜色画面的颜色光明,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暖和、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粽子是汉族人民过“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准备:PPT 三只粽子背景音乐(琵琶语)过程:一:回忆经验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好玩的,也有好吃的,你们愿意跟着我吗?2、 PPT(粽子)这是什么?(粽子)你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的?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3、今天的粽子里包的是什么呢?有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

二、理解故事1、 PPT(小动物听老奶奶在讲故事)你看到了谁?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2、结合PPT讲述故事----至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3、出示PPT(吃了老奶奶的粽子以后小动物在一起)提问: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小鸟(小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鸟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鸟扑棱扑棱地讲不出故事)小猴(小猴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猴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窜上窜下地讲不出故事)小兔等等那么请谁呢?--引出请小朋友讲故事三、语言游戏1、你们会讲故事吗?你的故事哪里来的?2、你们想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吗?3、要求:先吃了我的粽子,看看谁粽子里的事情,我就派他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

(实物粽子)引起幼儿兴趣4、"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边吃边打开黑板上的第一只粽子。

(1)老奶奶刚才用什么东西包粽子的?哪几样?(青青的叶子,白白的米)请说对的小朋友吃粽子(2)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极了--我刚刚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说对的幼儿吃粽子(3)下雨了,沙沙沙,叮叮叮,美妙极了--谁听到了?请幼儿复述,请说的对的幼儿吃粽子5、我们来看看第二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接龙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讲一个词,你接下去,可以说一个字或一个词。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吃粽子的习俗。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

难点: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粽子图片、端午节故事视频、粽子香味剂。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粽子香味剂,引发幼儿对粽子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2. 讲解端午节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通过故事视频和图片,讲解端午节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3. 倾听和表达训练:让幼儿听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4. 语言游戏:通过端午节相关词语接龙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端午节的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认知目标。

2. 在倾听和表达训练环节,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部分幼儿仍需加强引导。

3. 语言游戏环节,幼儿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词语接龙游戏中,部分幼儿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和引导。

4. 针对本次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培养,可通过增加互动环节、调整教学方法等方式实现。

5.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幼儿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内容:1. 回顾端午节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

2. 讲述故事《粽子里的故事》。

3.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七、教学过程:1. 复习端午节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的掌握情况。

2. 讲述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食品粽子;2.听懂故事并理解其中的道理;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听力能力;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5.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内容1.“粽子里的故事”绘本、干粽叶、粘米粉、棉线、蛋黄、咸肉、红枣等材料;2.与粽子相关的常识介绍及端午节的由来;3.讲授“粽子里的故事”;4.操作制作手工粽子,展示和食用。

教学方法1.故事阅读法;2.操作性学习法;3.观察、想象与表达法;4.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活动1:绘本共读1.教师向幼儿展示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并翻阅前言介绍粽子及端午节的由来;2.教师边读边解释绘本中的生词和难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3.幼儿跟读故事中的文字,加深对故事的理解;4.针对故事中的道德教育主题,启发幼儿讨论问题。

活动2:制作手工粽子1.教师将干粽叶、粘米粉等材料摆放在课桌或操作区域,让幼儿拿取;2.教师示范用粘米粉和适量水混合成粽子馅、揉捏包裹粽子的方法;3.提醒幼儿注意卫生,洗手后开始操刀包粽子;4.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喜好制作出个性化的粽子。

活动3:分享和品尝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所制作的手工粽子,一起观察、品味;2.让幼儿说出自己粽子的食材和特点,之后回顾活动过程,感受到共创的愉悦;3.提醒幼儿注意卫生,有序地享用美食,同时强调粽子蕴含的文化寓意。

反思1.活动设计应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多给予关注和帮助;2.缺乏充分的动员和引导,有些幼儿在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主动;3.粽子制作流程过于繁琐,需要更加具体化,让幼儿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和方法;4.活动的时长有些过长,可能会让幼儿疲累和失去耐心,需要有所调整。

总结此次课堂通过《粽子里的故事》的阅读和手工制作粽子,既满足了幼儿的创造欲望,又切实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听力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和节日文化认知水平。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尊敬长辈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过程。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粽子、图片、视频、端午节相关故事书籍。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粽子,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外观,激发幼儿对端午节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过程。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 延伸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包粽子的手工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 观察幼儿在手工活动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传统节日的热爱程度。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创作能力和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包粽子,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2. 参观实地:组织幼儿参观粽子生产厂家,了解粽子从制作到成品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表达和参与机会。

3.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八、家园共育建议:1. 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2. 家长可以在家引导幼儿了解更多的端午节习俗,如佩戴香囊、挂艾叶等。

3.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粽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九、教学内容安排:1. 第1周:导入端午节,讲述《粽子里的故事》。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及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及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及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详细内容:学习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汉字“粽”、“肉”、“米”等,并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故事情节。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内容,掌握汉字“粽”、“肉”、“米”等。

2.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故事情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内容,掌握汉字“粽”、“肉”、“米”等。

重点:运用词汇描述故事情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粽子实物、粽子图片。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粽子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述自己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 讲解:通过PPT展示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学习汉字“粽”、“肉”、“米”等。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粽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关键词汇:粽、肉、米、端午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情节。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请画一幅你最喜欢的粽子图案。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内容,掌握汉字“粽”、“肉”、“米”等,并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故事情节。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粽子制作过程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如粽子的起源、制作方法、食用习俗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端午节的书籍,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内容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汉字“粽”、“肉”、“米”等。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学习粽子文化2.通过听故事、观察图片等形式,提高孩子们语言理解能力,增强语言表达及交流的能力3.通过学习故事情节及角色,培养孩子们人文素养,增强爱国意识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粽子里的故事》2.制作模拟粽子的手工材料3.图书、板书、图片、录音等教具4.布置教室环境,铺设交通路线三、教学过程1.前置活动铺设交通路线,让孩子们依次走过,边走边说“可爱的狗狗,我爱你”等口号,活跃孩子们的情绪。

2.故事讲述让孩子们坐下,示范发放故事书《粽子里的故事》,通过讲解粽子的来源、制作粽子的方法以及粽子与端午节的关系等,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地放录像、图片等素材,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故事情节。

3.角色所见所听将故事书中的角色根据名字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描述自己所扮演角色所见所听的情况,按照学期表演成果展示。

4.手工制作根据故事情节,教师布置粽子制作的手工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习制作粽子的方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5.口头表达要求孩子们在制作手工的过程中,能够口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所见所闻的内容。

6.总结课堂在课堂即将结束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当天的课堂表现和孩子们的成果,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

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能帮助孩子们提高积极性,激发下一次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评估1.考察孩子们对于粽子文化的了解、对于粽子历史的掌握能力2.测试孩子们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于角色的把握能力3.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估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课程,孩子们深入了解了粽子文化及粽子的历史,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孩子们的学习状况,更加科学地设计探究方案,以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六、附录本次教学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记录,可以部署在GitHub上,方便与家长互动交流。

中班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中班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中班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故事中的基本内容,理解粽子的由来和制作过程;
2. 能够通过制作粽子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能够通过故事和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 故事书《粽子的故事》;
2. 粽叶、糯米、红枣、蜜枣等制作粽子的材料;
3. 制作粽子的工具,绳子、锅、竹签等;
4. 制作粽子的图文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1. 故事导入。

通过展示故事书《粽子的故事》,向孩子们介绍粽子的由来和故事背景,引导孩子们对粽子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故事讲解。

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粽子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粽子的由来和制作过程,激发他们对粽子的美好情感。

3. 制作粽子。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制作粽子的材料和工具,指导他们按照图文教学资料的步骤,动手制作粽子。

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 品尝粽子。

当粽子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品尝粽子,让
他们亲身体验粽子的美味,增强对粽子的喜爱和认同感。

5. 情感体验。

通过故事和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
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粽子的故事和制作过程,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喜爱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类似的活动,让孩子们更深
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粽子里的故事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感情。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图画内容。

二、活动准备
1.课件
2.故事绘本
三、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引出故事
---(PPT粽子图片)这是什么?(粽子)
---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吃粽子的呢?(端午节)
---请问你吃的粽子里面是什么馅的啊?(豆沙、肉..)
---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个故事也跟粽子有关哦!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看看老师的这个粽子里面到底包了什么呢?
2.欣赏绘本1-13页,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观察图片内容,猜测故事情节,教师小结。

3.教师小结,完整讲述故事1-13段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1-13段。

---提问:那我们来帮助小动物们想想办法,应该怎么办呢?
4.教师根据图片内容继续讲述故事14段至最后。

---小朋友,你们会讲故事吗?你们的故事是哪里来的?
---那今天这个故事,你们学会了吗?现在要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了哦!
5.幼儿欣赏绘本,完整讲述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PPT、3只粽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故事呢?
2、出示PPT,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
——吃过粽子吗?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黄)
小结:原来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儿,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呢?
2、简单讲述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子。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大家要记住哦。

3、——那么《粽子里的故事》会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


——那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5、继续欣赏故事(老奶奶采来一把箬叶——谁就能讲出有趣的故事来。


——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6、松鼠图片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7、狐狸图片
——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8、继续欣赏故事(接着——只好摇摇头。


小结: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

9、继续欣赏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小结: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刘老师带来的粽子也很神奇,来吃吃刘老师带来的粽子,讲讲刘老师粽子里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听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谁听见了奶奶用了哪两样东西包粽子?(箬叶、米)
——谁能把故事里说的什么样的米、什么样的箬叶讲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话(“我爱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悄悄话是什么意思?(轻轻讲,用心听)
(——为什么会传错?悄悄话是很难的,要用心听、仔细听、游戏才能玩下去,我们等会儿到教室里继续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我们马上要离开幼儿园,离开我们的好伙伴,上小学去了,那你有什么祝福的话要跟好朋友说吗?
——你收到了什么祝福?你祝福了谁?
四、延伸
——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听奶奶讲讲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奶奶听。

•大班观摩课《粽子里的故事》观后感

常常听到有关于应彩云(特级教师)这个响亮的名字,不管是有关于她的课程或是她的个人魅力,一直希望有机会可以直观的听听她的课,感受她的教学风格、个人魅力,并学习、借鉴她的教学方法,学为己用。

事愿人意,前几天,很荣幸的接到园部给我的观摩学习的机会。

观摩学习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其中就有应老师的绘本教学课程。

次日,我和几位教师一同去往上虞(应老师本次开课的地方),我如饥似渴似的,一路上想着可以在这个周末好好的“饱餐”一顿了。

课程表一发下来,果不其然,内容十分的丰富。

除了应老师的课外,还听了其他许多老师的优质课。

就应老师的两节绘本课程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应老师的大班《粽子里的故事》和小班《熊叔叔的生日派对》这两堂课,让我深深感觉到她在的教学活动自然和智慧,课上轻松而精彩,使人深受启迪。

可以说不仅仅是孩子们连在座的老师也被她吸引,让在座的我们也同时觉得是在享受、欣赏。

特别是那一节大班的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原本教学设计上是为中班小朋友准备的,由于这个幼儿园的大班孩子本年9月刚刚升上大班,还有中班的特质,于是她立刻进行了课程内容的临时调整,这充分展示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特出教学经验的富足和对幼儿心理敏锐的观察力。

课上应老师在语言活动中的环节设计、提问策略、师幼互动、意外处理、面向全体照顾个体等活动都十分的合理,实践操作性强。

就教学过程而言,这堂课从头到位都渗透了:“吃吧!吃吧!吃完粽子讲故事。

”孩子不自觉的就记住了。

这个比教师一句句灌输式来的有效。

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应老师用绿卡纸做了三个漂亮的粽子,每个粽子里都藏了一个游戏,她在幼儿的惊奇中打开了第一个粽子:听话。

游戏规则就是教师提问刚刚故事里的内容请幼儿回答或者教师说刚刚故事中长长的一句话:“小雨点,沙沙沙……”请幼儿一字不落地重复。

说对的幼儿教师就请他吃粽子(自带的小粽子,已等分),这大大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欲望。

在幼儿兴致最高的时候
老师又打开了第二个粽子:词语接龙。

一开始孩子们都不会玩这个游戏,可是在应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小熊猫——树——苹果——医院——回家等等,孩子们兴奋地停不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由于应老师有之前上课的经验,了解幼儿心理,得知幼儿想象力和编的故事偏向于把事件、人物危险性化,于是在接龙的进行过程总不断地提示往“美好”的方向发展。

进行有效地干预、引导,使得这个环节顺利的进行。

之后,应老师最后打开了第三个粽子:说悄悄话。

在趣味性的游戏中培养了幼儿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

应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幼儿从不会说、不愿意说到想说、愿意说的过程。

课堂中时时处处是无痕教学的轨迹,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谈心、交流、游戏、还有品尝,十分融洽、和谐。

本次观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回程后,除了认真的记录本次观摩学习的内容和写好观后感悟之外,还会有意识的把优秀教师的教学指导经验带入实践课程活动中。

借用应老师话讲:教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此,我希望我的孩子上课时:他们是幸福的,而也是幸福的。

附上:故事《粽子里的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小房子。

小房子里,住着一个白头发的老奶奶。

老奶奶是为小朋友找故事,才住到这儿来的。

老奶奶找到了许多故事,可她突然害了一场大病。

后来病是好了,可是老奶奶不能说话了,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怎么办呢?老奶奶决定把一个个故事,全都包到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

吱吱吱,吱吱吱,啊,来了一只小松鼠。

吃吧吃吧,快吃粽子讲故事。

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就有了故事,可是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

”接着,又来了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它们吃了粽子有了故事,可是也不会说。

怎们办呢?小松鼠、小狐狸、小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决定去找一个会说话的小朋友。

快看,那儿有个小姑娘再采蘑菇呢!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

小姑娘吓坏了,扔下竹篮拼命逃。

糟糕!想个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呢?有了,有办法啦!它们去采了好多蘑菇,撒在山坡上,撒在山脚下,一直撒到小房子跟前。

过了几天,小姑娘又来了。

嗬,这么多蘑菇呀!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

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

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小姑娘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老奶
奶一边听一边点头,小动物们个个着了迷。

“好心的老奶奶,我回去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小姑娘背了满满一筐蘑菇,又带了满满一肚子故事,告诉老奶奶回家去。

小松鼠、小狐狸、小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唱着歌儿来送小姑娘,那歌儿也是故事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