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双线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铁路隧道塌方处理

第 5期
胡 玉林 : 铁路 隧道塌 方处 理
・3 19・
∥
"X / /
、
.
—
e -
薹/ // // // J/ f, 悲 / /
/ , / ,
超小管 前导
/
塌 桂 道・ ~
【 廿
、
/7 / /
状 , 可 掰碎 。岩 石 强度低 , 手 易产 生 塑性 变形 , 稳定
系统锚杆
钢 筋 网
娜
L=3.
鬻器
. ’
性较差 , 岩体暴露在大气中易风化剥落。
() 3 受渗水 影 响 围岩 易 软化 。岩 层 具 透水 性 , 上 台阶掌子 面围岩有 滴 、 渗水 现象 , 中下 台阶有大量 水渗 出 , 局部形 成渗 流。
后 的塌腔 长 度 约 1m, 2 坍塌 空 腔 高度 由拱 顶 向上 约
2 径 向最深 处约 4 5 m, .m。塌 方量 约 10 2 m 。塌方情
况 见 图 1 。
处为黄 土缓丘 区和河谷 区 , 洞身 最高处 为低 山地 貌 , 地表基 岩 裸 露 。隧 道 洞 身 范 围 内 , 被 覆 盖 茂 盛 。 植 隧道洞 身穿越地 层主要 有黄土 、 砂类土 、 岗岩及 片 花
麻岩 。隧道 V级 围岩开 挖断面高 9 1 m, 6 7 m, . 8 宽 .2 总开挖 断面 5 .6 V级 围岩深埋段 复合式 衬砌 66 m ,
表 1 V级围岩深埋段复合式衬砌 支护设计参数表
项目
超 前 支 护
3 塌方原 因分 析
() 1 隧道地 质条 件差 。该 段 洞身 穿 越地 层为 全
新枫林二号双线铁路隧道塌方整治技术

1 0 曲线 上 , 0m 2 隧道 围岩 为 V级 围岩 , 新 奥法 设 按
计, 、 、 喷 锚 网及钢 架联合 支 护 , 复合 式衬 砌 。具体 如 图
1所 示 。
1 2 地 形 地 貌 .
隧道 位 于湖北 省黄石 市 境 内 , 属于 江汉平 原地 区 ,
地 势平坦 开 阔 , 道埋深 3~3 地表 植被茂 盛 。 隧 5m,
浆 小导 管 作 为 超 前 支 护 , HWT 7 1 5型 钢 与 3 5 m 长 4 2 m 早 . , m 2
强 药 包锚 杆 、5c 厚 喷 射 混 凝 土 作 为 初 期 支 护 体 系 , 台阶 环 2 m 三
形 开挖 预 留核 心 土 进 行 塌 方 处 理 的 施 工 方 法 进 行 阐述 , 总 结 并 在 软 弱 围岩 中进 行 隧 道 施 工 的 经 验 教 训 。
社 , 9 9 19 .
入 长度 3 可节约 时 间 , 0m, 加快 工序 循环 。
参考文献 -
[ ] 关 宝树 . 1 隧道 施 工 安 全 集 [ . 京 : 民 交 通 出 版社 ,0 3 M] 北 人 20.
收 稿 日期 :0 6—1 —2 20 1 2
3 施 工方 法及 塌方 发 生情 况 、 因分 析 、 理技 术 及 原 处
效 果 淮南 3 1 施工方法 院 童 介: 云 ( 7 , 级工 师, 9 年 业于 矿业 9 - 男, 9 .
适用 ; 采用 C D或 C D 多 分 块 施 工 又 能 否 适 用 ; R 即使 采用 台 阶法 , 么能否 在施 工 中始终 贯彻其 精髓 ; 围 那 在
岩较 差的情 况下 , 采用 台 阶法应 重点 注意 哪些 问题 , 施
宝兰铁路二线东巨寺沟隧道塌方处理施工

全塑排渗管盲沟 ,问距 1 0m,拱脚纵向设 西 0m 9 m 全塑排渗管盲沟 , 并与竖向盲沟连通。
3 隧道施工情况 D 13 4 0一+ 8 K 35+ 6 40段设计为 Ⅲ级围岩,岩 层为花岗岩,受构造影响,节理 、裂隙发育 ,风化 颇重 。D 13 + 5 一 + 7 K 35 4 5 45基岩裂 隙水较多 ,拱 部滴水成线 。20 0 1年 9月 2 7日,D 13 42 K 35+ 6
塌方 处理 施 工
锚 、塌体清理等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 键词 隧道
1 工 程概况
+7 42段右侧拱腰至隧底 以上 1m边墙坍塌 , 深 坍 l 2m。1 3 E,D 13 + 7 一 0月 t K 3 5 40一+ 8 40段拱部
宝兰 铁 路 二 线 东 巨 寺 沟 隧 道 起 讫 里 程 为
深约 23 。线路 为直线 ,纵坡为 3% 。隧道地处 1m 。 渭河右岸 ,进 口在一泥石流沟左岸 ,出口与巨寺沟 大桥相接 ,地势 陡峻 ,自然坡度 为 3 。 6 。 0 ~ 0 。进 口端地表有粘质黄土覆盖 ,出口端基岩裸露 ,坡面 稳定 。隧道穿越的地层基本为燕山期花岗岩 ,进 E l 端 4 5m和出口端 5 6m属铁路 围岩 Ⅳ级 ,洞身均为 Ⅲ级。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发育。地震基本烈度为七 度 。最大 冻结 深 度 为 10 m,最 冷 月 平 均 气 温 .
维普资讯
・
10- 5
全 国中文核心期刊
路基工程
20 0 6年第 6期 ( 总第 19期 ) 2
宝 兰铁 路 二线 东 巨寺 沟 隧道 塌 方 处 理 施 工
童建军 张强锋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二、隧道坍塌原因分析 (4)2.1 自然因素 (4)2.2 人为因素 (5)三、隧道坍塌预防措施 (6)3.1 加强地质勘探 (7)3.2 优化设计方案 (8)3.3 提高施工质量 (9)3.4 完善应急预案 (11)四、隧道坍塌应急处理流程 (12)4.1 应急响应 (13)4.2 现场处置 (13)4.3 救援与疏散 (14)4.4 事故调查与处理 (16)五、隧道坍塌处理技术 (17)5.1 堵塞物清除 (18)5.2 衬砌加固 (20)5.3 支护结构修复 (21)5.4 隧道排水 (22)六、案例分析 (23)七、总结与展望 (24)7.1 实践经验总结 (25)7.2 未来发展趋势 (26)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隧道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地质和环境问题,其中隧道坍塌事故尤为严重。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实用的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处理方案旨在针对隧道坍塌事故,明确应急处理原则和目标,为救援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南。
该方案还将对隧道坍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类似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本处理方案中,我们将充分考虑隧道坍塌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确保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还将在方案中强调应急救援的重要性,提高应对隧道坍塌事故的整体能力。
本处理方案将为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1.1 编制目的本处理方案的编制目的在于明确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原则、步骤和措施,以确保在发生隧道坍塌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通过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为现场指挥人员提供指导,确保各项救援措施的有效实施,也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分析和经验总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大跨度双线隧道塌方施工处理

大 跨 度 双 线 隧 道 塌 方 施 工 处 理
杨 峰
摘 要: 对大跨度双 线隧道塌 方施工处理进行 了论 述 , 并对施工 中遇到 的问题提 出了处理 办法, 总结 了塌方施 工处理 中 要注意 的几点问题, 并得 出 了一些施 工体 会。
关键词 : 隧道工程 , 塌方处理 , 空洞, 压浆
2 施 工处 理方案
2 1 D1 1 . K16+9 3 1 ~D1 1 K1 6+9 3塌方 影响段 2
管棚机和 Y .8凿 岩机在塌体掌子面施作管棚 和小 导管。 T2 经过对 现场情况调 查研究 , 定从遭塌 方破坏较小 的隧道拱 决
部右侧采用侧壁导坑通过 , 侧壁导坑断面尺寸以通过 Z C L 5装载
钢拱架焊接牢固。
挖 时每侧再划分两个 台阶进行施工 , 利于施工 和确保施 工安全。
22 . Dl l +8 0 K1 6 6 ~Dl l Kl6+9 3塌 方段 1
在 D Kl6 93 D K 1 + 2 影响段加固完后, 1 l + 1  ̄ 1 16 93 从坍塌体
坡脚开始 , 自下而上喷射 C o 2 混凝土 0 1 + m厚 , 封闭坍塌体外露面。
1 坍 塌概 况及原 因
体性 差 , 体呈 石角砾状 , 岩 该段 围岩特 别是左 侧 , 自稳性 不好 ; 另
一
3 施工 处理
. 方面 F 断层穿越该段隧道呈 3。 4 0左右的交角, 断面左右侧围岩 3 1 影响段 和 塌体 处理 利用弃碴堆积平 台 , 在影响段 架立 I 0钢架 和加 强锚 杆 , 2 用 偏压 、 不对称 , 遇水失稳 , 塌方 。 造成
3 2 空洞处 理 . 隧道坍塌段因有大块岩体塌落 , 造成坍塌体 内存在空洞现
隧道穿越富水粉细砂地层塌方处治的施工技术

隧道穿越富水粉细砂地层塌方处治的施工技术陈文超【摘要】以某I级铁路双线隧道为例,该隧道穿越上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因为粉细砂层成岩效果不理想,若遇水,就会变成流塑状,并且其自稳性会被严重弱化,隧道施工的难度相对较大,并且有可能会出现塌方事故,导致塌方工作处理非常繁琐,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有力的保障,为处理富水粉细砂层隧道塌方后砂层松散、流动性相对较强、塌方区域难以治理等相关问题,保证安全迅速经过塌方区段,结合项目特点,针对如何使用真空降水加双层大管棚、小管棚以及双侧壁工艺,有效解决富水粉细砂层隧道塌方展开了详尽的研究与分析,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四川建材》【年(卷),期】2018(044)012【总页数】2页(P139-140)【关键词】富水粉细砂层;双层大管棚;双侧壁法【作者】陈文超【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41 工程概况某隧道3#斜井土区域正洞围岩大致是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归属于VI级围岩。
正洞中的出水量相对较大,每天的排水总量为900~1 100 m3;砂层紧密、纯净,部分掺杂有形状各异的卵石与钙质胶结块。
依照场地就粉细砂的现场样本进行检验,检测得到含泥量为5%~10%,孔隙比为22%~26%,孔隙比为0.36~0.4,其密度大致为2.63 g/cm3,渗漏指数为10-3~10-4cm/s,水平以及纵向的渗透指数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还没有成岩,一有扰动就会立即变成较为松散的粉状架构,在富水时呈现为流态,可以说是没有任何自稳性能,容易出现溜塌的情况,进一步使隧道最初的支护出现形变、沉降,导致塌方情况发生。
2 塌方原因分析及塌方影响范围的确定依照对场地的塌方过程的观测以及对其各个区域进展状况的整体研究,该次塌方主要是与围岩自身的特点、结构组成有一定的关联。
隧道使用双导洞超前法展开作业。
DK5+485~+519区段隧道顶部、墙面的挖掘支护已经全部施工完毕,没有发现有任何渗水的情况。
浅谈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方法

时, 采用挖掘机将该段 已经施工的初期支护全部拆 除, 逐榀 重新 安
设 I2 0钢拱架 , 并重新设置 2 锚杆 , 2 锚杆 间距 10m×10m, . . 长
. 2 确保初期 支护的稳 岩 比较破碎 , 节理非常发育 , 采用 了间距 1 0m~1 5m设立一 榀 度为 2 5m。并补喷 C 0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 . . 定及整体受力 。d 逐榀 安装拱 部钢拱 架。考虑钢 拱架须浇 筑在 . H15型钢钢架对该段隧道围岩进行加强。 2 回填混凝 土内 , 因此钢拱架的尺寸必 须 比二次衬砌 的外 轮廓线大
浅 谈 隧 道 塌 方 处 理 施 工 方 法
黄
摘
敏
要: 结合工程 实例 , 针对隧道塌方情况 , 介绍 了具体 的塌方处 理方案 , 处理方案 实施 的 同时采取 了相 应的安全、 在 质
量保证措施 , 取得 了良好的处理 效果 , 为隧道按期完工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 隧道 , 塌方 , 喷射混凝土 , 钢拱架
1待 围岩基本稳定后 , 已经加强初期支 护的位置利用开挖 全 , ) 在 又要密切注意后方 的安全 , 特别 是 已立 拱架地 段和支 护开裂
第3 6卷 第 2 8期
2010年 10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 I H TECTU
Vl. 6 No. 8 0 3 1 2
O t 2 1 c. 0 0
・3 3 ・ 0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0 2 —3 30 10 .85 2 1 )80的 l 榀钢拱架压垮并拉段 , 8 塌方高度最深处达 2 , 1r 塌下 右边墙端 头 , n 同时安装右边墙 的 内模 , 采用 C 0泵送 混凝土 对右 2 的渣体大约有 15 0m3 0 。塌方过后 , 由于该 隧道 围岩 的节 理发育 边墙钢拱架外侧 的空 隙进行 回填 。回填 时考 虑拱架 的承受能力 , 非常 明显 , 陆续有大块石 头从 拱顶 的塌腔体 表面滑 落 , 明该 塌 必须采用加设横撑和分层浇筑施工 , 表 每层 浇筑厚度控制 在 2m~ 方段 的围岩仍 未稳定 。 3 0m。f待 右边 墙 回填混凝 土施工 完毕后 , . . 可立 即挂 设拱部 模
襄渝二线隧道坍方处理案例

( 2。 图 )
3 进洞 方案 )
() 1隧道 拱 部 初 期 支 护 外 缘 设 18管 棚 进 行 O
预 支护 , 管棚 长 2 m( 中外露 1 m) 5 其 2 。
() 2 对暗洞部分 塌方影 响范围 内结合管 棚在隧 道
絮
\ 3
12 浅埋 段 冒顶 塌方 .
1 2 1 工 程 概 况 . .
黄庙 沟隧道 , 隧道进洞 后 2 0 左 右 , 子 面 该 0m 掌 正在 进行 喷射混凝 土作业 , 发现 有异 常情况 , 即组 立
织洞 内人员 迅速撤 离后 , 隧道拱 顶 出现塌落 冒顶 。
滑塌后 在洞 顶 地 面形 成 一 直 径 约 2 m 左 右 的 5
拱部 采用 2超前小导 管进行预支 护并注水泥浆 。 ( ) 明洞管 棚外 露段设 3榀 / m 的格 栅钢 架 , 3对 2
结合 管 棚 、 架 采 用 C 5混 凝 土 作 护 拱 , 拱 厚 钢 2 护
5 m。 0c
・ 43 ・
公路 隧道
21 年 第 4 ( 00 期 总第 7 期 ) 2
该 溜坍体 有 比较 明显 的 后壁 陡坎 , 约 3 溜 坍 体 高 m,
公路 隧道
21 0 0年 第 4期 ( 总第 7 2期 )
襄 渝 二 线 隧 道 坍 方 处 理 案 例
贾 良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 院 陕西 渭南 7 40 ) 1 0 0
摘 要 关键 词
通过对襄渝线增建二线老河口东至安康段几个隧道坍方的案例分析, 提出处理方案。本文提出了在围 隧道 坍方 分析 处理
钟家二号隧道塌方处理技术

双液 浆注 浆加 固地 层并 堵水 。③ 在 已施 作 的初期 支护 内侧 加设 I 2 5 b 型 钢钢架 形成 双层 支 护结构 , 钢架 间 距 为
铁 2 0 1 4年 第 3期
道
建
筑
5 7
Ra i l wa y Eng i n e e r i ng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1 9 9 5 ( 2 0 1 4 ) 0 3 - 0 0 5 7 — 0 3
钟 家 二 号 隧 道 塌 方 处 理 技 术
李 洪 涛
( 中铁 十 八 局 集 团 华 北 区 域 指 挥 部 , 天津 3 0 0 4 6 1 )
碎, 开挖 面 多潮 湿 、 渗 水 。泥 岩 遇 水 后 易 膨 胀 崩解 , 膨
胀率 为 3 0 % ~ 5 0 %。
2 隧 道 塌 方情 况
隧道 塌方 段 原设 计 为 两 台阶 法施 工 , 从 出 口端 施
为 确保施 工 安全 , 首先 对塌 方后方 影 响段 D K 9 9+ 1 7 2 -D K 9 9+1 6 4进行 加强 支护 。具体 措施 为 : ① 在 已
施作 初 期支 护 的拱脚及 墙脚 位置 均增 设 2根 4 m长 的 6 4 2锁脚锚 管 , 并 进行 注浆 加 固。② 采 用 西 4 2径 向 小
导管 ( 2 . 0 i n×2 . 0 I T I 梅花形布置) 进 行 水 泥一水 玻 璃
工至 D K 9 9+1 4 6处 发 生 坍 塌 , 坍 塌 体 范 围为 D K 9 9+
铁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收稿日期:2020-05-12作者简介:任强(1980—),男,陕西渭南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
铁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任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4)摘要:针对中老铁路普亚村一号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初期支护裂缝、大变形、侵限以及塌方等病害问题,分析了病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应的整治措施,详细介绍了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确保了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中老铁路;隧道工程;隧道大变形;塌方;侵限中图分类号:U457.2文献标识码:B0引言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国技术和标准建设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段即玉磨铁路(玉溪至磨憨)正线全长508.53km ,玉溪至西双版纳为双线,西双版纳至磨憨为单线。
老挝段即磨万铁路全长414km ,设计为单线隧道,其中桥梁长度近62km 、隧道长度近198km ,桥梁和隧道在线路总长度中的占比达到了62.7%。
目前正在修建的中老铁路老挝段即磨万铁路(磨丁至万象)普亚村一号隧道穿越复杂地质区,初期支护变形、开裂、脱落、侵限甚至塌方等病害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质量,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因此,提出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铁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的防治问题,我国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王云龙等[1]依托木寨岭隧道,在研究板岩隧道塌方的工程特征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板岩的层状特性,指出了初期支护跟进的不及时是发生塌方的主因。
许占良[2]针对板岩隧道塌方问题提出了超前全断面注浆加固塌体、选择合理的注浆钻孔机械和加强监控量测并严格预警的处理措施。
本文针对普亚村一号隧道1号横洞、2号横洞以及进出口段施工中出现的初期支护变形、开裂、侵限以及塌方等病害,提出对应的整治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1工程概况1.1工程基本情况普亚村一号隧道位于相嫩站—班普亚站区间,隧道全长6023m ,最大埋深695m ,为单线铁路隧道,设计车速为160km/h 。
隧道工程塌方处理方案

隧道工程塌方处理方案1. 塌方原因分析塌方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变化、地下水位、坡度角度等因素引起地层松软、地基松动或地层结构松散而形成的地层变形现象。
针对隧道工程塌方的原因,首先要进行严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判断地层稳定性,确定山体活动性,来预测可能的塌方区域。
其次,要进行水文地质勘查,了解地下水位、水质情况,判断地下水对地层稳定性的影响。
还应该进行工程地质力学分析,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层变形和破坏进行预测。
通过这些原因分析,促使建设者和管理者从源头上解决塌方问题,做到更好的预测、预防和治理。
2. 塌方风险评估对于可能发生隧道塌方的危险性,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
这需要考虑地质、水文、工程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隧道工程塌方的概率和影响进行量化评估。
通过对可能的塌方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可以帮助工程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提前准备必要的物资和人员,以及有效的应急预案,降低可能的损失。
3. 处理方案一旦发生隧道塌方,需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处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紧急疏散和安全封闭一旦发生隧道塌方,应立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同时,要对附近道路、铁路等交通设施进行安全封闭,避免因塌方产生的次生灾害影响周边区域。
(2) 紧急修复隧道塌方后,需要进行紧急修复工作,将塌方部分的土石进行清理、抢修,以恢复隧道的通行能力。
修复工作需要具备抢修队伍、必要的工程设备和材料,以及科学的抢修方案。
(3) 危险源控制在紧急修复的同时,要对可能引发二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灾害扩大。
(4) 安全检测隧道塌方后,需要进行隧道结构和地质条件的全面检测,评估隧道的安全状况,确保在修复后能够恢复正常运行。
4. 防范措施为了避免隧道塌方的发生,除了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外,还需要从源头上减少塌方的风险。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地质勘察隧道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结构、地下水位等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塌方处治技术

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塌方处治技术摘要:结合某铁路软弱围岩坍方处治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坍方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坍方施工处治方法,为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关键词: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坍方处治中图分类号:u45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a)-0114-011 工程概况某铁路隧道全长953m,沿线地表多处分布有冲沟陷穴,最小埋深为19.84m,最大高差为83m,存在严重偏压现象。
塌方时,掌子面里程dk60+753,仰拱距掌子面27m,二次衬砌距掌子面52m,出现变形侵限的里程dk60+805~dk60+753,变形最大下沉40cm,最大收敛达28.5cm,dk60+800~dk60+980仰拱产生纵向裂缝,裂缝最大宽度达3cm,错台最大达1cm。
dk60+755~dk60+773地表出现塌陷,横向宽32m,右侧深度18m,前后及线路左侧深度为2.5m。
塌方段为第三系粉质黏土,具有弱膨胀性,节理较发育。
2 隧道塌方处治隧道坍方主要是塌方段处于浅埋、偏压段,最小埋深19.84m,线路左侧为深切冲沟,山体偏压影响较大;地层为第三系粉质黏土,呈松散结构,自稳性差;洞内开挖土富含水,实测含水率达到22%,下导位置可见渗出状地下水,使洞内开挖土整体呈泥状塑性,自身稳定性极差,极易掉块和滑落;围岩应力较大,致使初支开裂,下沉量大,引起地表开裂下沉,导致洞内坍塌、漏顶。
具体处治方案为:(1)洞外地表处理。
dk60+753~dk60+851段山顶地表采取卸载以减小偏压对隧道的压力,卸载高度37m,卸载宽度为裂缝往线路右侧30m外,卸载的土体用于反压线路左侧深沟。
坡率按1:1刷坡。
由于线路左侧沟底有渗水现象,采取在沟底施做盲沟,以避免沟底积水。
盲沟从dk60+650开始往外施做,具体长度根据卸载段的长度确定,保证盲沟长度大于卸载长10m。
对盲沟处地表进行50cm深换填沙砾石,宽度为5m,然后进行碾压,保证碾压后的地面标高低于周围地面线。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但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性、施工安全风险、施工工艺技术、隧道材料运输以及施工设备自动化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包括提高施工队伍素质、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以及强化施工监理与质量控制等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高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问题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以满足现代铁路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铁路隧道工程、技术问题、施工安全、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材料运输、施工设备、自动化技术、施工队伍素质、技术研发、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1. 引言1.1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铁路隧道工程是铁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在山区地形中穿越山脉、河流等地形障碍,缩短铁路线路长度、提高运行效率的功能而备受关注。
在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技术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解决措施来应对。
隧道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问题是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首要挑战。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如岩层崩塌、地下水涌入等问题,需要针对性的设立施工方案。
施工安全风险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高山崖、深谷等危险因素,施工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工艺技术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隧道施工工艺的选择与施工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施工效率和质量,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改进。
隧道材料运输问题和施工设备自动化技术问题是在实际施工中常见的困难,需要通过合理的物流规划和技术更新来解决。
提高施工队伍素质、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强化施工监理与质量控制是解决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措施。
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保证铁路隧道工程的顺利施工和质量安全。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汇总

洞子崖隧道DK684+010~DK683+956段侵限换拱及坍塌、冒顶处理方案等有关状况汇报一、隧道基本概况1、隧道概况洞子崖隧道位于澄城县洞子崖村东南侧,西延铁路洞子崖车站左前方。
地貌上属黄土梁峁区,地形起伏较大,高程在557~660m之间,最大埋深104m。
隧道在洞子崖村附近DK683+062穿越一基岩山包后进入宽约130m杜康沟断层,沟底处离拱顶仅16米,埋深较浅,然后再穿越砂岩夹泥岩层,最终在DK684+385出洞。
隧道起讫里程为DK683+062~DK684+385,全长1323m,为双线隧道。
全隧道位于直线地段,洞内线路为5.4‰旳单面下坡。
2、地质概况隧道处在地质构造较复杂,属韩城——铜川断褶带,为陕甘宁台坳与汾渭地堑接壤带,构造活动剧烈,岩层层序变化较大。
隧道范围内重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黏质黄土和碎石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二叠系中统/下统砂岩夹泥岩。
杜康沟断层(DK683+940~DK684+070)为隐伏逆断层,断层产状N60°E/84°S,断层走向与线路近正交。
岩层旳断裂破碎程度由北向南而递增,小旳断裂构造较为发育,致使下部岩层纵横错断呈不持续状。
断层破碎带宽度约130m,呈浅灰色、紫红色,断层物质为断层碎石为主,挤压揉皱严重,岩性为砂岩、泥岩,断层哑口、断层沟等断层地貌明显,基岩裂隙水不发育。
节理多为高角度交叉剪切节理,岩体多被切割为菱块状。
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
杜康沟断层沟底处洞身最浅埋深为16m,地表及洞身部分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具湿陷性。
二、施工状况:洞子崖隧道于3月15日开始洞口段旳开挖掘进,从DK684+076段开始进入杜康沟断层施工,在DK684+076~DK683+938段采用Ⅴ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或预留关键土法)施工,进入杜康沟断层带施工后,掌子面地质状况变化较大:从DK684+076处掌子面揭发岩性来看,为砂岩夹泥岩,砂岩呈厚层状,岩体较完整;从DK684+010处掌子面揭发岩性来看,线路右侧为砂岩夹泥岩,砂岩呈中厚层状,线路左侧为黏质黄土和碎石土;DK683+990附近掌子面揭发岩性以黏质黄土为主夹杂部分碎石土,黏质黄土具有湿陷性,该地质条件一直往后延续。
包西铁路某双线隧道塌方处理施工

方处理 实践做 出探索 ,以供借 鉴。
2 工 程概 述
2 1 工 程概 况 .
包西铁路某双线 隧道 位于 内蒙 古 自治 区鄂尔 多斯 市
境 内 ,断 面 为 单 洞 双 线 隧 道 ,设 计 时 速 20 m/ ,起 讫 0k h 里程为 D 5 +30 D 6 +50 K18 6 ~ K1 1 2 ,全 长 3 6 m。隧 道 10
用 工 字 钢 进 行 加 固 处 理 。3月 3 日变 形 进 一 步 增 大 ,量 测 拱 顶 下 沉 量 达 1c 以 上 , 晚 上 1 0m O时 ,在 隧 道 里 程
D 6 +0 8 DK 6 + 0 5段 出 现 塌 方 。塌 方 后 ,在 拱 K10 3  ̄ 10 7
部 约 10范 围 形 成 了一 个 长 约 3m、宽 1m、高 1. m 5。 7 4 57 的 反漏 斗 状 塌 腔 ,塌 方 量 约 3 0 m3 右 ,属 于 大 型 塌 00 左
( )第 四系 全新 统 风 积 层 粉 细 砂 ,黄褐 色 ,松 散 , 1
3 ・ 8
C 0 砌混凝 土 3衬
・
 ̄ T 7 f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2 塌 方情 况描述 .
20 年 3 2 日下 午 ,现 场 观 察 发 现 ,隧 道 D 10 09 月 K 6 +
05 4 附近拱顶初 支 沿 纵 向开 裂 ,从 监控 量 测 数 据 分析 , 拱顶下沉量 达 6m,变 形速 率 达 1 3m/ ,立 即安排 采 c .c d
1 前 言
近年来 ,我 国铁 路 建设 得到 了相 当快 速 的发展 ,随
着 铁 路 等 级 的不 断 提 高 ,受 平 面 曲线 和 纵 坡 的 限 制 ,即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是在地下挖掘隧道并加固支护结构,以确保铁路交通的顺利运行。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就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1. 地质条件复杂铁路隧道的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例如岩溶地质、软弱地层等,会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
解决措施:(1)地质勘察和预报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预报,了解地下岩体的构造、岩性、岩层倾向、倾角、节理发育情况等,以便合理确定隧道的位置和设计方案。
(2)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区域,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盾构法、钻爆法、硐室法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加强支护措施对于易塌方、易涌水等地质条件差的区域,需要加强支护措施,采用钢架、喷锚、注浆等方式来加固隧道围岩,确保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
2. 施工难度大随着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一些山区、水域等地区的隧道工程施工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这些地区的隧道工程施工难度较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问题。
解决措施:(1)技术创新在隧道工程施工中,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施工方法和装备的水平,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采用先进的掘进设备、自动化施工技术等,来提高隧道工程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2)合理规划施工进度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气候等因素,避免在不利条件下进行施工,以确保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加强监督和管理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监督和管理,严格遵守施工规程和标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 环境保护问题隧道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土石方、渣土等废弃物,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
述
色、 土灰 绿 色 、 黄 色粉 细 砂夹 褐 色 粉 土 、 泥质 灰 淤 含砂 粉 质黏土 , 主要 分 布在 D 5 20~D 5 K19+ 5 K19 + 4 盯 =10k a③ 白垩 系下 统伊 金 霍 洛 组 紫 60,。 0 P ;
红 色 细砂 岩 、 砾砂 岩夹 泥质 粉 砂 岩 , 质 胶结 , 含 泥 全 ~ 风化 , = 0 P ; 风化 , =5 0k a 强 。 3 0 k a 弱 ( 『 0 P 。
构和受 力 平衡体 系被 破坏 , 岩体 在 自重作 用下 , 应 力重新 分 布 , 成新 的受 力平衡 体 系 , 构 围岩 的地 质 状况 对 隧道 的稳 定 性 和应 力 分 布影 响重 大 , 方 塌 风 险伴 随着整个 开挖 施工 期 。各种 各样 的隧 道塌 方也 给 塌方处 理 提 出 了新 的挑 战 , 者 针 对某 铁 笔 路 双线 隧道 大型 塌 方处 理 实 践 做 出探 索 , 以供 借
为类似隧道及特殊地质条件 下的大型塌方处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 铁路 ; 隧道 ; 塌方 ; 处理;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V 4 T 5 4;V 2 T 5 ;V 5 T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1 14 2 1 )10 5 -3 10 - 8 ( 0 1 O -0 60 2
第3 0卷第 1 期
2011年 2月
四
川
水
力
发
电
Vo . 0, No. 13 1
Sc u n W a e P we ih a tr o r
F b 2 0 1 e .. 1
铁 路 双 线 隧 道 塌 方 处 理 施 工 技 术
刘 勇 继 , 梁 学 成 , 冉 鹏
( 中国水利水 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分局 , 四川 彭山 摘 60 6 ) 2 80 要: 以某铁路双线隧道在初期支护完成后发生 3 7m长大型塌方事 故的处理为例 , 介绍 了隧道产生塌方 的原因 、 处理 方
案的确定 、 实施及其保 障措施 等。本着安全 、 高质 、 高效且适用的原则 , 进行快 速 、 分段施工 , 安全 、 利地完成 了塌方处 理 , 顺
D 1 1 5 0, 长 31 0 m。隧 道 设 计 最 大 开挖 K6 +2 全 6
支护类型 Ⅳ级 围岩复合式衬砌
无 缝 钢 怂 ’ 向 。 环 司
半 径 69i, . 高度 1.5I, n 2 1 宽度 1.6m, 挖 断 n 4 1 开 面约 19m , 3 为铁路 特 大断 面长 隧道 。 隧道所处 地 貌单元 属 高原丘坡 区 , 地势 平坦 , 地 形起 伏不 大 , 丘坡 体 , 为 中间高 , 两侧 低 , 盖层 覆 厚 度不 大 , 深在 5 5~ 241 之 间 。浅 埋 地段 埋 . 4 . I T 及 地表 冲沟 发育 部 位 地 下水 较 发 育 , 土 深 度 为 冻
地层岩性由上到下依次为: ①第 四系全新统
风积 层粉 细砂 , 褐 色 , 黄 松散 , 湿 , 布 广 泛 ,- 潮 分 o 。
=
10k a②第 四系上更 新统 , 新 统 湖积 层 , 0 P ; 全 灰 收稿 日期:0 01-0 2 1 —11
变形速 率达 13c / , 立 即安 排 采 用工 字 钢 进 . m d遂
支护参数
超 前 小 导 管 形 式 挂 网喷 (5混凝土 2 锚 杆 类 型 厚 2 m 5c 拱 部 10 设 ‘ 5 中 空 锚 杆 , 墙 设 2。 p 2 边 ‘ 2砂 浆锚 杆 , 度 均 为 4 m, 排距 p 2 长 问
1 2 m ×1 0 m . .
某铁 路双 线 隧道位 于 内蒙古 自治 区鄂尔 多斯 市境 内 , 隧道设 计 为单 洞双 线 隧道 , 计 时 速 10 设 6 k / , 留 2 0k / , 讫里 程为 D 18+ 6 m h预 0 m h起 K 5 30~
塌 方段 设 计 为 Ⅳ级 围岩 , 护形 式 采 用 Ⅳ 级 支
围岩复合式衬砌 , 超前小导管预支护 , 格栅钢筋间
距 10n, 网喷射 C 5混 凝土 , 2 m,3 . l挂 2 厚 5c C 0二 衬混凝 土厚 4 m。具体设 计 支护参 数 见表 1 0c 。
表 1 设 计 支 护 参 数 表
鉴。 2 工程 基本情 况
隧道进 出 口位 于风 积 砂 层 内 , 身 段 位 于 强 洞
风化至弱风化泥质砂岩 内, 洞身岩体岩质软弱 , 风 化 严重 , 少 量 地 下 水 , 含 围岩 类 别 以 Ⅳ ~Ⅵ 级 为
主。
3 塌 方特性 及原 因分 析
3 1 塌 方段 设计 支护参数 .
圄
Sh n aroe iu t w c a W eP r
刘 勇继等 : 铁路双线 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21 0 1年第 1期
行 加 固处 理 。3月 3 日变 形 进 一 步 增 大 , 测 拱 量 顶 下 沉 量 达 1 m 以 上 , l 0c 晚 O时 , 隧 道 里 程 在 D 6 K10+0 8~D 6 3 K10+0 5段 出 现 塌 方 。塌 方 7 后 , 拱部 约 10 范 围形 成 了一 个 长 约 3 宽 在 5。 7m, 1 高 1. 的反 漏 斗状 塌腔 , 4m, 5 7m 塌方 量 约 300 0
1 71 。 . m
钢支形 架撑式
C 0衬砌混凝 土 3 厚度 4 m 0c
髫
3 2 塌 方情 况描 述 . 20 0 9年 3月 2 日下 午 , 场 观察 发 现 , 现 隧道 D 1 0+ 4 K 6 0 5附近拱顶 初支 沿纵 向开 裂 , 过对 监 通 控量测 数据 进 行 分 析 得 知 , 顶 下 沉 量 达 6 c 拱 m,
近年来 , 我国铁路建设得到了相 当快速的发 展, 随着铁 路等 级 的不断 提高 , 受平 面 曲线 和纵 坡
的 限制 , 既使在 相对 平坦 的地 区 , 满足技 术标 准 为 和相关 规 范要求 , 道工 程 在 铁 路 建设 中得 到 了 隧
广泛应用。隧道围岩经开挖扰动 , 原有 的岩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