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1、2章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宁骚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策的内涵、功能与类型一、公共政策的内涵(二)本课程的定义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经由一定的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的总称。
二、特点(一)政治性、强制性和权威性(二)公共性和偏好性(三)应然性和实然性的统一(四)回应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三、功能(一)分配功能(二)导向功能(三)管制功能(四)协调功能(五)象征功能基本法律制定程序的区别:作用上区别内容上区分命令条例四、类型第二节政策系统一、系统与政治系统二、政策主体与客体(一)政策制定系统(二)政策执行系统(三)政策咨询系统(四)信息系统(五)监督系统(六)评估系统第二章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过程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一、政策问题的内涵(二)政策问题的特征1、问题的一般特性(1)相互依存性(2)主观性(3)客观性(4)历史性和动态性2、影响政策问题议题化的特征(1 ) 问题的重要性 (2 ) 复杂性;(3)有无先例和流行程度;(4))戏剧性的和危机性的事件。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1)失范性问题(2)结构性问题二、政策问题的确认过程1、政策问题察觉2.政策问题的界定3.政策问题描述三、政策问题确定中的因果关系(一)因果关系确定模式(二)因果关系的利用第二节政策目标的形成一、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一)定义(二)政策目标体系1.方向性目标2.调适性目标3.量化目标(三)政策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四)目标的层次性(五)政策目标确定的意义二、公共政策的一般目标(一)自由(免受强制或阻碍)(1)消极自由(外在自由)(2)积极自由(内在自由)2、自由的政策边界(二)平等第三节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选择一、政策方案设计的步骤二、政策方案设计的步骤一、政策方案的细化设计二、政策方案的评估三、政策方案选择1、乐观决策法大中取大2、保守决策小中取大3、折衷决策4、后悔值决策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1.最大期望收益值决策第四节决策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型(一)理性、非理性与决策(二)完全理性决策模型二、渐进主义模式三、团体主义模式四、精英主义模式五、垃圾箱模式第三章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第一节政策议程一、政策议程的含义和类型三、政策议程提出的模式1、科布模式2、政策之窗理论(约翰·W·金登)1、关门模式2、动员模式(3)内参模式(4)借力模式(5)上书模式(6)外压模式四、政策议程的引发机制1、内在的引发机制包括:(1)自然灾害;(2)意外的人为事件;(3)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4)资源分配中的偏执与失衡;(5)生态变迁。
宁骚《公共政策学》 第一 二 三节
混合扫描模型的含义:埃齐奥尼试图保留理性 主义模式和渐进主义模式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它们 的缺陷。
存在的缺陷:与规范最佳模型一样,是试图 调和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在思维方式和 操作方法上的矛盾,就难免在价值取向上显得有 些模棱两可;
(四)政治系统模型
政治系统模型: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 政治系统方法的创始人:戴维·伊斯顿; 即决策主体(政治系统)做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这个程序包括确定 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方案评估预选优、 政策执行;
二是努力运用各种现代调查技术、预测技术、 决策技术、环境分析、可行性分析、可靠性分 析以及计算机等手段和方法,依靠信息、评估、 咨询、监控和反馈等各个政策子系统的决策支 持,进行科学决策。
精英决策模型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 权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治过 程和决策过程 中 总 是 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 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缺陷: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 能力,以及这种参与政策形成的影响.
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运用:机构— 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
第四节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一 决策过程的理性化 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 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的精神,经由合法的公
共权力机关,经由合法的程序,获得其合法性和 强制力。
二 决策过程的专业化
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 政策过程专业化也是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一是政策议程的确立需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 意见; 二是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参谋; 三是专业人员的价值观、素质和利益等因素经常 影响到政策实施效果; 四是政策效果需专业人员来评估。他们的判断和 诊断能够对政策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一章 第二、三节
一、古代的政策研究
我们把从上古时代直到20世纪中期的政策 研究,统称为“前公共政策学时期的政策研究”。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 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 起了很大的作用。 1.史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2.策士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3.谏议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4.科举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我国古代两本著作: <<战国策>>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 策咨询的著作; 冯梦龙<<智囊补>>,是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 案例著作;
二、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 政策研究
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随着城市的发展,才培养出 在财政,战争,法律三大领域中拥有专门知识并向统治者 提供政策建议的政策分析人才。
2.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公共政策学的中国化,构建有中国特色 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是这门从国外引 进的新学科的发展方向,要在以下几个方 面努力: 第一,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第二,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第三,重视本土资源; 第四,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 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 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三)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近期阶段取得的成就(20世纪90年 代以来): (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 政府改革取向。 (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 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 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 (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 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四 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及其中国化
(一)公共政策学的引进 把公共政策学引入中国,台湾早于大陆,最早 引入这门学科的是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台北大 学)、台湾大学和政治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起, 公共政策学还被规定为考录公务员的专业考试科 目。中国台湾的公共政策学这门学科的主要贡献 是对美国同行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给予了及时、系 统和全面的引进、吸收与综合,却显示缺乏学术 上的独立思考。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1-14)试题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1-14)答案解析第1章本章自测测验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选择一项:A. 政府B. 个人C. 企业D. 社会组织反馈正确的答案是:政府题目2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选择一项: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C.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D.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题目3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选择一项:A. 公共B. 利益C. 权威D. 权力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利益题目4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选择一项:A. 利益性B. 强制性C. 限制性D. 权威性反馈正确的答案是:权威性题目5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选择一项:A. 社会需求B. 社会利益C. 公共权力D. 集体利益反馈正确的答案是:社会利益题目6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选择一项:A. 系统性B. 层次性C. 超前性D. 整体性反馈正确的答案是:系统性题目7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选择一项:A. 系统性B. 倾斜性C. 合法性D. 权威性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倾斜性题目8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公共政策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第一节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一、政治学视角1.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一般把它描绘成探讨人们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问题。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普遍和重要的政治现象一直是政治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2.西方的政治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传统政治学时期、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和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
3.由于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因此从政治学的视角对公共政策进行研究的路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管理学视角1.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计划和步骤,服从一定的指挥和原则,从而使个人和各个方面的活动协调一致,以便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
2.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运筹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等为基础,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其理论核心是改进管理决策。
管理科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大贡献至是决策科学。
3.由于公共政策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抽象的行为原则与规范,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将公共政策的目标变为现实。
三、经济学视角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一门学科。
从稀缺性的角度看待人类行为,它要解决任何一个社会和个人都面临的选择和资源配置问题。
2.经济学通常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前者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及其变化;后者则以单个经济单位的局部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个体分析方法研究个别企业、个别消费者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
3.公共政策学的经济学视角就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政策问题。
四、社会学视角1.社会学简单说来就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主要研究构成社会结构的单位和适应社会结构的人类行为的变化。
社会结构是指任何一种有选择的、周期的、有规律的和通过各种社会控制来调节的社会相互作用的模式。
2.社会学对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对社会问题、种族关系、家庭问题、犯罪学和社会变革所进行的研究。
《公共政策导论》第1章-绪论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1 什么是公共政策?
• 政府的行动 • Public policy is whatever governments choose to
do or not to do. • 广义政府(government)与狭义政府(administration) • 广义政策与狭义政策
1.3.6 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也叫“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 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 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7 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
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 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公共物品 ( public goods)是指那些 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 私人物品 ((private goods)是指那些通过市场选择而被 个人消费的物品。
• 曼昆《经济学原理》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THANK YOU!
•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 • 该做不该做?道德不道德?伦理观:对于伦理问题的根本
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 8种价值取向不同的伦理观:功利主义、义务论、利己主
义、情感主义、直觉主义、德性论、契约论、神圣命令论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 什么是公共政策? 2. 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3. 公共政策有哪些表现形式? 4. 如何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5. 如何区分公共问题与私人问题? 6. 公共职能包括哪些内容? 7. 如何界定公共利益? 8. 政治行动有哪些基本类型? 9. 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 10.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11.如何进行公共政策的伦理分析?
宁骚00318《公共政策学》1~4章
②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③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 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 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 综合的特征。 ④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 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公共政策学
任课教师:
联系方式:
《公共政策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管理
学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必考的课程。
(1)考试采取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3)本课程考试满分为100分,达到60分者为合格。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课程内容:
(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
(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一 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的。 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也就开始有了人们 对于公共政策的观察和思考。当这种观察和思考 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也就有了如何给这 门学科命名的问题。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 各种不同的名称是在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同一个概 念,就像一个人有许多名字一样。
研 究 对 象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 政策方案 政策方案 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政策系统 政策系统
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
政 策 过 程
政策研究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既是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学科,也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 作为纯理论研究和纯操作性研究之间的一个过渡 性研究领域,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价值,也具 有广泛性的社会应用价值。
第1章 公共政策概论
英国学者理查德· 罗斯(Richard Rose)
• “或多或少有联系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一个较长的过 程”,以及这些活动对有关事物的作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美国学者斯图亚特· S· 那格尔(Stuarts S·Nagel)
•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所作出的决定。 美国学者叶海卡· 德罗尔(Yehezkel Dror)
② 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 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 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 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 策质量。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遵守公共秩序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处理公共秩序与私人权利的关系的标准:
正当性 必要性 合法性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2.7 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 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面化、治理方 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1.2.5 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 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 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公权力的边界问题是个大问题,它关系到公权力危害个人权利的 可能性,因此,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确立边界意识。对公权力的边 界予以限定,原因在于对权力扩张本性的警惕和对人性表现的不 信任。只有在公权力边界得到限制的前提下,才能使公权力在不 危害个人权利和社会自由的前提下,在法定的公共领域内有规则 地运行。
公共政策导论:第1-2章课后答案(第四版谢明)
第一承绪论1.公共政策:公共权威部门特别是政府竹选抒的骨理行为。
2.应该从哪岐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育义?科学的度:分析公共政第的成因巧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捉岛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M经济.政府与坏境,何题与冋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索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増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够.从而加深对公共玫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匸业和度:学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幻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网耀.政治角度:通过提供政治i寸论素材,促便政治意识捉高•处善政治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戍靱3.全民公决:公共政策亟要的表现形式,指公民对巫人问题投票作出决定•优点:基于平答原则.使毎个公民都右参与政策制定的权利。
培养公民的參与恿识和政治贲任感.缺点:关注自身利益,忽略国家利益,不能使国家利雀达到最人化’简单%数通过办法.少数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成木过臥花费时间长,不适合迅速作出决定。
政府只执行结果,易推卸贵任.造成决策失谓。
4•公共政策的作用: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管制功施。
5•公共职能:政治职能.対外保护国家安金,灼内维持社会秩序。
经济职能.対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背理。
文化职能•对文化爭业实施的管理.神会职能,出政治经济文化职能外政的必须承担的人他职能.6•公共利益谨循的阿项肚本标准:公丿匚合理、止当.公半°7.公攵策分类:实质性玫策和理序件政策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凝管制性政策和n我锌制性政策物质杵政策和象徂性政箴涉公政策和衫私政策8.物质竹徴笫和仪征竹•政彊歹何区别?物质性政傲足将有形的讲源和实质性的权利给予受益人:象征性政ift对人们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物质性影响.9 •政府收入主歩有哪叫形式?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企业运行收入、国冇财产收入 .行政诃法收入、其他收入。
10. Mf失灭:指个人对公共物晶的需求在现代政治休制中得不到湎足. 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人或者效率降低,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笫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败率的决笫。
公共政策概论1-2章
三、公共政策发展的主导理论
• 公共选择理论明确提出:在一个体制 下产生了不好的政策或不好的结果, 原因要么是现存的政治体制所对应的 规则产生了错误的领导人,要么是在 政治决策与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率的 制约机制,因此,唯一的决定因素是 规则——产生领导人与约束领导人的 规则。
• • 理论弥补了传统经济理论缺乏独立的政治决策分 析的缺陷,有助于解释政府预算赤字为何难以消 除的原因。同样,它在政策科学上产生了相当大 的影响,从而推动公共政策的不断发展。但是现 实政治生活中并非人人都是理性的自利者,而集 体决策也并非全都公正,多数人决策有可能造成 集体行动的困境以及“多数人暴政”的后果;此 外改变不好的公共政策,也并非仅仅改变产生领 导人和约束领导人的规则所能做到的,它还包含 许多自然的、社会的复杂因素。
三、公共政策发展的主导理论
• 以上六种理论,在不同时期影响着公共 政策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公 共政策发展主要受到功能过程理论、政 治制度理论、政治系统理论的影响;到 了70年代以后,公共政策发展明显受到 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影响; 到了90年代以后,受到管理主义理论等 的影响。此外,在同一时期内,公共政 策的发展也同时受到几种理论的影响。
• (六)层次性 • (七)多样性 • (八)合法性
• (五)超前性
• (九)稳定性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 (一)权威性: • 政策的本质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 表现,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进行统治的 工具。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以其合法性为 基础的。政策只有经过合法化的过程,才 能具有对公众的约束力。
•
三、公共政策发展的主导理论
• (二)政治制度理论:
• 政治制度理论是将公共政策看作政府机构 或体制的产出。这种理论认为,不论在什 么样的国家中,政府都是公共政策的主要 决定者和实施者,一项公共政策若不被政 府所采纳和执行,就不能成为政策。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1.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
立法者(国会议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其授权于行政部门的决策以及法院制定的专门政策,几乎所有的政策必须通过立法规定。
国会在宪法的“授予权力”和“默示权力”的限度内行使其立法权。
随着一项议案的提出、审议、听证、通过,最终成为法律,标志着一项公共政策完成其制定过程正式出台。
2.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
其决定往往是通过如下途径作出的:一是在内阁(某些国家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政府的名称。
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
)决策中具有独断权。
就美国情况而言,宪法把行政决策权仅仅授予总统而不是委员会。
据说,有一次林肯在全体内阁成员投票反对他的决定时宣布:“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决定通过。
”可见总统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
二是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总统直辖机构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
总统决策一般包括这样几种类型:(1)立法倡议:总统每年要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建议叫做咨文)预算咨文和经济咨文,并就国防、科技、能源、环保、民权、福利等问题提出专门咨文。
这些咨文虽然不是公共政策的完成形态,但它们作为重要的立法建议,实际上决定了国会的主要议事日程并最终成为国会的重大立法。
(2)立法否决:国会通过的立法须经总统签署方能成为法律。
总统可以运用否决文书或议案搁置的方式行使其立法否决权。
(3)委托立法:国会依法把立法权委托给总统行使。
“委托立法权”涉及范围很广,尤以处理对外事务和紧急状态时更为突出。
在总统直接行使立法权的情况下,行政决策无须履行国会立法程序而直接以公共政策的形式颁布实行。
(4)外交决策:总统在外交事务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可以行使主权国家的“固有权力”。
(国家主权又称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立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
《公共政策学》小班教学第1-3章
04
推行职业教育和培训政策,加 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05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
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不同层次
的教育需求。
06
05
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公共政策发展的国际视野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合作
0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在公共政策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国际公共政策网络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公共政策需要更加注重可持 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公共政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加强公众参与和科学决策,提高公共政策的民主 化和科学化水平,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THANKS
公共政策的特点
公共政策具有合法性、权威性、 稳定性、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 。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体系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包括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等 过程。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体系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 学科体系,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 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文化政策
总结词
文化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发展文化产业。
详细描述
文化政策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文化交流政策等,旨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 样性和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文化政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文 化繁荣和社会发展。
政策问题的确认与界定
通过收集信息、分析形势和问题识别, 明确政策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影响。
政策目标的确定
根据政策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确定相 应的政策目标,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 可实现性。
公共政策学一考通所有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选择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
注:要理解由哪些概念2、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子概念;3、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的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4、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学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5、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而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
6、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这本书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7、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和《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学: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各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非政府组织(NGO):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它们被称为非政府公共部门,或者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主要任务也是处理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类公共物品。
简答1、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问题应予重视①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②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③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④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2、公共政策学的诞生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②决策科学的形成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3、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①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与解答(1)
习题与解答(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四、问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四、问答题1.(1)整体性。
(2)超前性。
(3)层次性。
(4)多样性。
(5)合法性。
2.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
3.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公共利益分配的主体。
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而不是反对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政策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因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利益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各种利益群体与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护和执行政策,促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一致。
一般地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主体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四、问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2.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3.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4.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公共政策学》练习题第1套
《公共政策学》练习题1(第1-2章)一、单选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B.政策群C.政策链D.政策一般2.被人们公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A.《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B.《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C.《政策方向》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3.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A.戴伊B.拉斯韦尔C.克鲁斯克D.伊斯顿4.在政策的类型中,被认为是“政策的政策”的是()A.元政策B.基本政策C.部门政策D.一般政策5.社会保障政策属于()A.政治政策B.社会政策C.经济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6.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的标准来划分,可将公共政策划分为()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C.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7.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A.引导功能B.调控功能C.分配功能D.管制功能8.下列关于司法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具有公共政策文件的一般特征B.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司法机关C.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中D.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属于国家的法律9.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政策划分为()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10.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作()A.微观决策B.中观决策C.宏观决策D.行政决策1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A.政策主体系统B.政策过程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12.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A.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D.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13.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公共政策功能中的()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14.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公共政策主体是指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它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即非政府公共组织,我们把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统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和社会公众。
因在管理中的地位不同,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也各异。
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
1、核心主体从理论上讲,凡是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都能看成是公共政策。
但在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党和政府。
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一个国家的兴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政府所选择的公共政策。
核心主体分为政府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或权力机构是制定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它的主要任务是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以及立法。
不过,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不同,不同国家的立法机构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但不论各国的政治体制如何,立法机关的职能或职权主要包括立法权和监督权,从而在根本上控制了公共政策过程。
(2)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的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它重点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它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在管理社会的实践中,行政机关权力的行使和作用的发挥都直接与公共政策紧密相连,甚至贯穿、影响其全过程。
日常的公共管理实践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完全一样。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1-14)试题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1-14)答案解析(正确答案已附后,请用Ctrl+F查找答案)第1章本章自测测验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选择一项:A. 政府B. 个人C. 企业D. 社会组织反馈正确的答案是:政府题目2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选择一项: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C.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D.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题目3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选择一项:A. 公共B. 利益C. 权威D. 权力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利益题目4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选择一项:A. 利益性B. 强制性C. 限制性D. 权威性反馈正确的答案是:权威性题目5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选择一项:A. 社会需求B. 社会利益C. 公共权力D. 集体利益反馈正确的答案是:社会利益题目6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选择一项:A. 系统性B. 层次性C. 超前性D. 整体性反馈正确的答案是:系统性题目7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选择一项:A. 系统性B. 倾斜性C. 合法性D. 权威性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倾斜性题目8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
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
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
(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
(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
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
(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
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
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年代)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
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
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
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35)创始人是布坎南。
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以来)(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
(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
(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8、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现有的公共政策动态分析模型有: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西方国家,以美国的经验为依据)和上下来去模型(中国基于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而形成)2、学科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政策。
研究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内容——政策系统;政策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与政策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的——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和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1、公共组织的类型: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2、公共政策学研究公共政策时的三个方面(角度):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的主要区别:各类组织的决策。
4、公共行政学与行政决策学的主要区别:行政组织的决策。
5、公共政策学与立法学的区别: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律和行政法律性规范文件的活动。
6、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一般。
7、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间接主体);政策支持系统(四个子系统——信息、监控、咨询、评估);反馈系统。
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8、在研究政策系统时,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9、政策过程的含义: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
10、决策行为和政策过程的关系: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概念系统的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概念;边际概念。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药师寺泰藏以钟比喻公共政策学的科学特征,以云比喻公共政策学的艺术特征。
1、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层次: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的理论模型(第二层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技术性方法(第三层次)。
2、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1)经验主义(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和主要观点:认识起源于感觉;应从个别、特殊事务出发;无从得出共同理性和普遍必然性;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2)理性主义(代表人物迪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主要观点:认识来源于理性直观;把一般作为认识的首要对象;肯定有普遍的共同理性存在;蔑视和遍地归纳法作为人类认识工具所起的作用;真理的标准就是真理本身)(3)逻辑经验主义(代表人物{石里克、卡尔纳普(逻辑实证主义核心人物和奠基人)}、罗素、威特根斯坦[逻辑经验主义先驱]和主要观点:经验证实原则(根本原则);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科学主义的科学观;)(4)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量子力学),普里高津(混沌理论),吴琼恩,库巴(自然主义)。
)(5)辩证唯物主义(两大特点:全面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