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七章解热镇痛药案例ppt课件

第七章解热镇痛药案例ppt课件
(2)几乎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3)安全有效,对胃肠道刺激小,对凝血机制无影响,正常 剂量对肝脏无损害
-
22
1.适应证:
安乃近(吡唑酮类)
(1)主要用于高热时的解热 (2)可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少用)
2.用药注意
(1)一般不作首选用药,仅在急性高热、病情 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用于 紧急退热。
-
31
1.用药注意:
吲哚美辛(芳基乙酸类)
(1)本品宜饭后服用或与食物或制酸药同服
(2)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合用,可加强 降糖效应,须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
-
32
2.药物评价:
吲哚美辛(芳基乙酸类)
(1)由于有严重副作用,不做一般的解热 镇痛药长期用药,也不做抗风湿和类风湿性 关节炎的首选药,作为非处方药仅限外用
-
17
阿司匹林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无痛性出血”
2.凝血障碍:出血时间延长 3.水杨酸反应:过量时出现的中毒反应
vitamine K
(阿司匹林剂量>5g/日)
iv.gtt. NaHCO3
-

18
阿司匹林
4.过敏反应 5.阿司匹林哮喘 6.瑞夷综合症
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症
-
19
阿司匹林研究进展
-
23
(2)注射局部可产生红肿、疼痛,数天后可消退。有的病人呈毒 血症症状,皮下出血点,或有紫黑色脓液,常需数月后痊愈。
3.药物评价
由于不良反应大,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停止或限制 使用。
-
24
1.商品名:芬必得
布洛芬(丙酸类)
2.性状:有特异臭味 3.适应证:
(1)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骨关节等关节和肌肉病变

第18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PPT课件

第18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PPT课件
➢ NSAIDs:本章所属的这些解热镇痛抗炎药 虽然化学结构不同,但有共同的作用基 础 —— 抑 制 前 列 腺 素 ( PG,prostaglandin)合成,为了与肾上 腺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区别,将这类药物统 称 为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作用特点] 1.解热、镇痛作用较弱,一般不用,但对某些顽固性 发热效. 2.抗风湿作用很强,常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强直性脊椎炎等. 3.较大剂量可促进尿酸排泄,用于治疗急性痛风. [不良反应] 较多,毒性较大,可出现胃肠道损害、水钠潴留、过 敏反应和肝、肾损害等.
四. 其他有机酸类
COX-2为诱导型(inducible),炎症时,细 胞因子和其它炎症因子直接诱导激活炎 症 部 位 的 COX-2 , 产 生 PGG2/PGH2 , NSAIDs的抗炎作用与抑制PGs合成、同 时也可能与抑制某些细胞黏附分子的活 性表达有关。
药物:抑制 COX-2越强,抗炎、镇痛效果 越显著。 抑制 COX-1越强,消化道、肾等 不良反应越大
口服易吸收,1 h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在常用临床 剂量下,绝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 结合为无活性代谢物,t1/2为24 h,小部分代谢为对 乙酰苯醌亚胺(N-acetyl--benzoquinone imine)。长 期用药或过量中毒,体内谷胱甘肽被耗竭时,此毒 性中间体以共价键形式与肝、肾中重要的酶和蛋白 分子不可逆结合,引起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坏死 (cell necrosis)。
解热 - 抑制中枢PG合成发热者体温正常
感染
组织 损伤 炎症 疾病




热 CNS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痛风药
视力听力减退。 严重可致过度换气、酸碱平衡失调、高热、
精神错乱、昏迷。
解救方案: 停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
速水杨酸排泄) 26 26 第二十六页,共56页。
4. 过敏反应
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阿司匹林
哮喘(aspirin asthma)
AA
(-)
COX
Aspirin
LTs
外源性致热原 (如细菌内毒素)
解热机制
中性粒细胞
内源性致热原(e.g. IL-1,IL-6, TNF)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PG
() NSAIDs
体温调定点
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发热
解热
9
第九页,共56页。
实验依据
发烧者脑脊液中PGE2含量增高数倍.
静脉滴注 不发烧
PGE2
脑室给药
发烧
解热镇痛抗炎药对直接注入脑室的PGs
2211
第二十一页,共56页。
机制:
大剂量( 3-5g/day )
(-) 小剂量(30-50 mg/d) (-) (-)
血管内皮COX-1
血小板COX-1
PGI2 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形成
TXA2 血小板聚集
促血栓形成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止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
病和脑缺血患者。大剂量可能促血栓形成
2222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
前列腺素是一族含有 HO 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连的 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广 O 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 各种重要组织和体液中, HO 参及多种体内功能的调节
O
第三页,共56页。
COOH
OH
PGE2
COOH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讲解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讲解

发作间歇期
①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
②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轻中度肾功不全者)、丙磺舒 (无肾结石、肾功正常者用)
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
抑制尿酸生成——别嘌醇(尤适于尿酸高或排尿酸药无效时)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
联合用药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炎反复发作而控制不佳
别嘌醇+秋水仙碱/吲哚美辛
急慢性关节炎疼痛,发 •与其他NSAID有交叉过敏 热、痛经、牙痛
代表药物 美洛昔康
尼美舒利
解热镇痛抗炎药
适应症
注意事项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性骨关节 炎(关节病、退 行性骨关节病) 的症状治疗
•溃疡及出血风险小 •小剂量开始使用 •溃疡慎用 •注意查肝肾功能
慢性关节炎、术 后疼痛
鼻咽部炎症疼痛
发热
选择性环氧酶-2抑X制型药包题括 AB
A.美洛昔康 B.氯洛昔康 C.吡咯昔康 D.布洛芬 E.水杨酸钠
治疗慢性痛风的药X物型有题AC
A.丙磺舒 B.羟基保泰松 C.别嘌磷醇 D.秋水仙碱 E.水杨酸钠
X型题
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和诱发胃溃疡的原因是 A.抑制PG合成 B.凝血障碍 C.变态反应 D.局部刺激 E.水杨酸反应 ABD
NSAID
药物的相互作用
合用药物 其他NSAID
后果 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肾毒性**
抗凝血药/抗血小板 药(除外塞来昔布、
出血**
萘丁美酮)
利尿药
补足水分防肾衰
AT1受体阻断剂 受体阻断剂
肾衰 降压效果
环孢素
肾毒性
锂盐
毒性浓度
用药监护
权衡NSAID的获益与所致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1)注意溃疡病史 (2)注意心血管风险 (3)注意年龄、饮酒、阶梯式加量 关注NSAID药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心血管病史慎用,尽量小剂量使用 解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补水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一、解热镇痛抗炎药【概念】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由于其结构与甾体类抗炎药物不同,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阿司匹林是此类药物的代表。

【作用机制】NSAIDs一起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干扰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COX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

COX-1为结构型,要紧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剂。

COX-2为诱导型,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诱导其表达,参与发烧、疼痛、炎症等病理进程。

NSAIDs对COX-2的抑制作用为其医治作用的物质基础,对COX-1的作用那么成为其不良反映的缘故。

最近几年进展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犹存,胃肠道不良反映大大减轻。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只对高温,对正常体温几无阻碍。

2.镇痛作用:强度中等,经常使用于医治慢性钝痛,部位要紧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减轻PG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

3.抗炎作用:除苯胺类外,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抑制炎症反映时PG合成,而减缓炎症反映,对操纵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病症有确信疗效,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避免疾病进展及归并症的发生。

【分类】NSAIDs按化学结构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等四类.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药动学】一、口服小剂量(1g以下)乙酰水杨酸时,其代谢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约2~3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其它抗炎有机酸类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 抗炎抗风湿和解热镇痛作用突出 , 但不 良反应多 , 仅用于其它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 不显著的病例。 同类药物还有布洛芬和炎痛喜康等。
五、 解热镇痛药的复方配伍 常制成复方制剂 , 如 APC、复方扑尔敏片等。
二、 苯胺类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解热作用强 , 止痛效果较差 , 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 临床用于解热镇痛。 三、 吡唑酮类
保泰松、羟基保泰松 解热镇痛作用较弱, 抗风湿作用较强 主要用于 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痛风(保泰松) 不良反应 较多且严重. 因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与 其它药物合用时应予注意.
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感冒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等 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 小剂量预防心肌梗塞、脑血栓及术后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2 凝血障碍. 3 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 4 水杨酸反应.
水杨酸钠 与阿司匹林基本相同. 特点:对胃肠刺激作用更大 , 无抗血小板聚 集作用, 一般只作抗风湿用。
一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作用及用途] 1. 解热作用; 2. 镇痛作用; 3. 消炎抗风湿作用; 4. 抗血栓形成作用: 抑 制 环 加 氧 酶 (PG 合 成 酶 ), 减 少 血 栓 烷 A2(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
第十八章
解热同作用机理: 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 1 解热作用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PG的合成与释放, 使升 高的体温调节定点降至正常。 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 对正常人体温无明显影响
2 镇痛作用 抑制外周疼痛部位PG的合成. 对慢性钝痛有效, 无成瘾性。 3 抗炎抗风湿作用 抑制外周PG的合成与释放. 都有抗炎抗 风湿作用. 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苯胺类无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