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三大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考研现代文学第一章
题签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7,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10,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11,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的意义?1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点?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17,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特点?18,“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19,分析评价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20,分析1927年-193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21,1927-1937年小说创作发展的标志?22,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23,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点?24,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及意义?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或原因)26,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不足?27,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28,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2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33,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34,试析左联的成就(历史功绩或贡献)和缺点(或历史局限性)?3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37,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38,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简答题: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答:主要内容: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发表于《新青年》1917年1月号。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1.《文学革命论》(2007年、2011年、2012年):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在文中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出了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篇文章的发表,对于文学革命的发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双簧戏: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在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逐条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是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等,出版过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等,他们写抒情诗,尤其以清新质朴、大胆率真的情诗在白话新诗的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被朱自清成为当时“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人。
4.美文:又称为小品文,由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进美文这一概念,于1921年发表文章《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人们往往以闲话絮语谈天来形容其文体特点,充满个性的随意议论,夹叙夹议是其最重要的语体特点。
5.春柳社:1906年,留日学生成立于东京的一个综合性文艺团体,因从事演剧活动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创始人为曾孝谷李叔同主要成员有欧阳予倩,陆镜若等,1907年搬演西方话剧《茶花女》又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春柳社是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最早掀起了引进话剧的热潮,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正式由春柳社开始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命使命。
3、联结中外。
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吸收了外国文学营养,形成开放态势。
4、形象更新。
帝王将相、秀才英雄、才子佳人被农民、市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取代。
四、文学革命的特点1、理性精神的显现。
启蒙、改造社会人生、人生探索、“问题小说”。
思想大于审美。
2、感伤情调浓厚。
问题、乡土、自叙传小说,以及诗歌、小说、戏剧都有。
因生活痛苦和醒来后无路可走所至。
3、个性化追求。
写个人,“表现自我”、主观情怀、个人心理、独特风格。
4、创作方法多样。
第二章鲁迅第一节生平和思想鲁迅从《天演论》接受进化论。
关注人性和国民性问题。
后弃医从文。
企图以文艺改造国民灵魂,写论文,译小说,个性主义为主要思想主要思想是启蒙主义和唯物史观。
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成熟。
在革命文学论争,“左联”工作和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朝花夕拾故事新编彷徨呐喊野草第二节《呐喊》和《彷徨》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他影响了中国现当代几代作家和研究家。
《呐喊》,《彷徨它们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座高峰。
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同时在鲁迅手中成熟。
一、思想与内容1、反封建:《呐喊》《彷徨》的总主题。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
2、批判国民性:《阿Q正传》《示众》《风波》等。
3、探索出路:《伤逝》《故乡》《离婚》等。
★两大题材和形象:1、农民:由《故乡》《风波》《祝福》《离婚》《社戏》及《阿Q正传》构成。
2、知识分子:由《孔乙己》《白光》,《高老夫子》《肥皂》,《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构成。
二、艺术手法1、“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形象构成法。
2、“画眼睛”:人物描写方法。
3、“白描”:景物描写和行文方法。
如《风波》里的农村晚景,《孔乙己》的文风。
以上是鲁迅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
其他还有选材严、开掘深,注意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刻画等等。
第三节《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一、狂人形象1、狂人是“迫害狂”。
其表现不同常人。
2、发狂原因是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以激进的态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真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主要发表的是散文。
语丝文体: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带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具有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的特色。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1月在北京城里,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
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评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在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和开展新文学批评以及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创造社:1921年6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只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
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
创造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年由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内容)
民主政治之本义是指国家的政治由大多数人民来管理
上面的论断是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最为本质精炼的概括。 那就是由大多数人民代表行使国家的统治权,这是与君主一人 统治和贵族少数人统治相对立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的 共产主义者,本是最彻底最忠诚的民主主义者。 陈独秀在这里把民主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有机的联系了起 来,超越了意识形态,超越了姓资姓社的限制,比较郑重的研 究了民主主义发展的历史。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
一、对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 二、对社会主义前途的认识 三、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
一、对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
1、初步认识 1915年,陈独秀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一
书中就谈到,所谓社会主义,是和人权论、 生物进化论并列的三大近代文明特征之一。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 陈独秀眼中最早社会主义的概念就是‚继政 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
b 、 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 陈独秀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平均 主义仅仅是一种理想,虽然可以理解,却 无法做到。既然社会主义 不是平均主义, 那社会主义应该是怎样的呢? 首先,社会主义是资本集中。 其次,社会主义财产公有。
3.唯物史观是区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 理论基础 1922年,陈独秀在《马克思学说》一文中,系统的 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唯物史观,阶级斗 争和劳工专政。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而不是空想,正 事因为它能以唯物史观的见解,说明资本主义的生 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成立所以发达所以崩坏。 社会主义性质应该是坚持阶级斗争,走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道路,全世界劳动者团结起来,建立劳工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a、旧的经济组织的自然变化已指教我们:帝国主义那条路是不能再 向前走了。 b、人类社会组织之历史的进化,已指教我们,不能不走社会主义的 路了。 c、我们不要自己妄想现在没有比帝国主义更好的路可走,也不要妄 想除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路外,还有别的路可走。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库·名词解释(共计93题)1.《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于1917年2月《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文中明确提出了“三大主义”,不仅反对封建主义的腐朽形式,也反对封建主义的“代圣贤立言”的内容,触及了文学革命的根本问题。
2.“八事”: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认为改革文学必须从首先从八件事入手,从总体上强调了文学语言形式的改革,指出了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具体办法。
3.“三大主义”:是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
他认为进行文学革命必须高举三面旗帜: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出了新文学对旧文学的斗争方向,突出了文学革命的本质特征。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5.双簧信:1918年3月,《新青年》上发表了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致《新青年》的一封公开信,信中汇集了守旧派、复古派攻击文学革命的言论,同时又发表了由刘半农写的长篇回信《复王敬轩书》,对复古派的言论逐一驳斥。
此又称“王敬轩”的双簧戏。
6.鸳鸯蝴蝶派:滋生于半殖民地的“十里洋场”,风行于辛亥革命后的几年间。
作品多发表在《礼拜六》等期刊上,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除少数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社会黑暗、家庭专制和军阀横暴外,大部分作品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将文学看成是游戏,用来消遣,受到了新文学社团的批判。
现代文学史简答题D.doc
简答题1.简述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
2.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3.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原因。
4.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5.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6.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
7.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8.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
9.简述“两个口号”论争的意义。
10.简析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
11.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
12.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
13.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
14.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15.简析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16.简析《药》的艺术结构。
17.简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18.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的典型意义。
19.《祝福》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20.简析《祝福》的思想内涵。
21.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
22.简析《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23.简析鲁迅的历史小说《铸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24.简析鲁迅历史小说《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
25.简析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的基本特点。
26.简析鲁迅《秋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27.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春末闲谈》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色。
28.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拿来主义》思想主题的深刻性及其在论说方法上的特点。
29.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
30.简析鲁迅回忆性散文《忆韦素园君》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主要特色。
31.简析《凤凰涅槃》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32.结合《凤凰涅槃》中“凤歌”、“凰歌”两节内容,比较凤和凰性格的异同。
33.《凤凰涅槃》是如何体现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的?34.简析《天上的市街》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35.简析《炉中煤》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6.简析历史剧《屈原》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破解陈独秀被右倾的三重门
破解陈独秀被右倾的三重门作者:张敬华来源:《红广角·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3年第2期(广东)张敬华【摘要】国民大革命后期,陈独秀被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
而苏联解密档案资料表明,陈独秀所犯的错误大多与莫斯科的指导有关。
不仅如此,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驻华代表甚至直接做出了一些错误决策。
苏联的国家政策以及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服从的组织关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根源。
此外,党内合作的模式从体制上剥夺了中共的领导权。
从另一角度说,在联共(布)中央日趋激烈的权力争斗中,陈独秀可说也成为他们斗争的牺牲品。
【关键词】莫斯科;共产国际;陈独秀;党内合作;右倾一、苏联的国家战略是陈独秀被右倾的深层次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联共(布)的幕后操纵下,由共产国际一手促成。
作为当时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迫切需要在东方结盟,以实现其远东的安全和利益。
“由于要对世界帝国主义进行漫长而持久的斗争”,应该把“一切革命因素调动起来”,①建立反帝统一战线。
这“虽然极不可靠,极不稳定,但社会主义共和国毕竟能在资本主义包围中生存下去了。
”②基于东方战略的考虑,苏联要利用孙中山的国民党来缓解在华帝国主义对其构成的严重威胁,而孙中山此时也渴望苏联的援助。
于是,在“联俄联共”的前提下,国共实现合作。
国民党“二大”选举、“中山舰”事件以及“整理党务案”被视为陈独秀的“三大让步”,而《汪陈宣言》标志其“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达到顶峰。
可是,右倾何倾,主义又何在呢?1925年末,直奉军阀控制北方政权,苏联支持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抵挡不住,北方局势发生逆转;而在欧洲也出现反苏联盟。
苏联指导中国革命的路线随即转向保守,共产国际发出“九二八”指示,要求中共放弃革命领导权。
而陈独秀被迫执行这一政策,造成所谓“右机”错误。
在国民党“二大”选举新中央委员的问题上,鲍罗廷与陈独秀存有分歧。
“关于在将来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人数问题曾一度发生争执,中央提出7人,我表示反对,为的是不吓跑中派和不无谓地刺激右派”③ ,争论的结果是陈独秀退让至4人。
19世纪三大进步历史潮流
19世纪三大进步历史潮流【走进高考】(2013.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民族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国民革命【知识联系】19世纪三大进步历史潮流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两大事件的带动下发展的。
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法国大革命则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这两大趋势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这三股潮流。
自由主义,是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就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这些都是在两大潮流带动下发生的。
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使资产阶级的力量大为增强,他们反抗压制和争取自身发展的势头也就大为增强了。
从19世纪20年代起,直到70年代,这类运动不断发生,最终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确立,而且初步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这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工业革命使工人阶级诞生,从而产生了社会主义运动。
关于民族运动,这里稍微作些解释。
除了亚洲民族运动高潮之外,还有欧洲的民族运动。
这里的运动大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以民族振兴和复兴为主要内容。
爱尔兰反抗英国的斗争、波兰反抗俄国的民族起义、东南欧反抗奥地利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斗争等等,都属于这类运动。
特别要提到的是意大利统一和德意志统一,这也是民族运动。
那时意大利受奥地利、西班牙以及法国的统治和控制,尤其是奥地利,统治着大部分地区。
而意大利有着古罗马强盛的历史,争取民族复兴是很多人的愿望。
因此,意大利统一运动本身,同时也是一场民族运动。
德意志统一则是日耳曼民族的一场斗争。
大家都知道,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争夺统治权的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两家。
陈独秀的主要事迹材料
陈独秀的主要事迹材料陈独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陈独秀主要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人履历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城北的一间小平房里。
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1901年留学日本。
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1905年创建安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1916年任北京大学学长(相当于系主任)。
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陈北李”。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
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
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选举产生)。
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
在大革命中,多次反对共产国际的国共合作指示(为了保证合作,共产国际要求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但是由于缺乏有系统的、独立的阶级纲领指导,使得陈独秀等一次次被共产国际领导层错误的行政指令压下去。
最激烈的一次是在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在党报上发表公开信,单方面宣布退出国民党,引起党内外轰动,因为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服从后者的纪律,是共产国际为确保国共合作的既定战略路线的中心政策(共产国际为何执行这一政策的部分原因参见百度百科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的词条)。
但不久后共产国际领导层发来的指令,使大多数中共党员继续坚持旧政策,而包括陈独秀在内的异议分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要与这种路线彻底决裂,另立独立路线的无产阶级政党,因为他们并没有形成完全有别于共产国际的另一种国际国内革命纲领,更不了解当时国际领导层内部托洛茨基一派与斯大林一派正在就同一个中国革命问题进行激烈的纲领斗争。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 五四时期文学(1917-1927)
五四文学运动五四前后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组成部分陈独秀《新青年》发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事”反对闻言分离,主张白话文成“中国文学之正宗”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高举文学革命大旗”刘半农、钱玄同响应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闻学,反对旧文学;大量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主要内容)从理论主张到创作实践,从文学内容到语言形式,都是前所未有的革命宣告封建文学终结,掀开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新文学第一页文学革命中的“双簧戏”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正式拉开“文学革命”和“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钱玄同把社会上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信给《新青年》编者,刘半农写答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文学革命“八事”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文学改良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鲜明提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主要内容之一,理论奠基作用三大主义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文学革命主张推到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名文学推到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的写实文学推到迂回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以批判旧文学,弘扬新文学的态势构建的价值取向,反映陈独秀认同西方近代文化,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新文学观的构建思路白话文学五四文学革命提倡和创立的新文学1917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首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宗的文学语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进一步涉及文学内容的变革1918 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论证必然性鲁迅《渡河与引路》倘若思想照旧,便乃然换牌不换货,强调必然性五四文学革命最早出现的白话文学是《新青年》上发表的白话诗,散文和小品文显示其威力,证明“旧文学之自认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白话文学最终成中国文学的主体人的文学五四文学革命关于文学内容改革的主张1918 周作人《人的文学》最早提出并系统阐述,反对“非人的文学”是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目的的文学主张是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和研究的文字第一,新文学应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核心,第二,反对束缚人性的封建文学(涵盖内容)用“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诠释人道主义,没超出资产阶级思想范畴,但反对旧道德,反对桎梏人性发展的封建内容有进步意义平民文学五四文学革命建设新文学的主张1919年周作人《平明文学》正式提出“平民文学口号”相对贵族文学而言,表现普通人的普遍与真挚感情的文学以一律平等的人的道德代替愚忠愚孝的封建道德,以社会普通男女的悲欢离合代替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你争我夺与风流韵事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人生艺术派的主张)问题与主义之争现代文学运动文学论争1919 胡适《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宣传主义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到的事”“是没什么用处的”“是很危险的”,鼓吹主义改良观提出要多研究具体问题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上阐明主义与问题关系,研究实际问题与宣传主义不能分离,宣传主义社会多数人掌握以解决社会问题,依靠唯物史观经济问题要根本解决是马克思主义和实验主义的论证,关系到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问题“为人生”文学五四文学革命后文学思潮文学研究会提出和高扬的文学旗帜反对封建文学,游戏文学和所谓的纯艺术的文学,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象,表现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描写现实社会里被侮辱者被损害者,表现人类抽象的美、爱、真,唱出迷惘人生哀歌(美学风格)随革命形势发展,作家分化“为艺术”文学五四文学革命后文学思潮20世纪20年代初,社团受19世纪法国戈蒂埃“为艺术而艺术”影响,提出“为艺术为艺术”的文学,以此为思想武器向“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进攻,带强烈反帝反封建色彩创造社、浅草社、弥洒社都张扬“为艺术而艺术”旗帜;新月社也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倾向20世纪20年代末,衰微整理国故运动1919年国故社《国故月刊》,新潮社成员响应1923年胡适《国学季刊》正式发动“整理国故运动”,对“整理国故运动”原则、指导思想、方法等从理论到实践作详细阐释在文学界引起论争,以是否赞成整理国故为标志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赞成派因出发点与目的不同,分成整理派和追摹派整理派主张具有理论价值,五四思想解放浪潮及成果提供重新认识文化遗产的新社会、文化背景,新手段;推动新文学建设的目的赋予积极精神动力,举动具有强烈现代倾向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1924年北京《语丝》周刊主要发表散文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孙伏园、俞平伯(代表)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针砭时弊风格)泼辣幽默、讽刺强烈(语言风格)鲁迅为代表的杂文,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文(代表性散文)问题小说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以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为背景,形成文学必须接触现实人生问题的启蒙主义主张俄国、东欧、北欧文学特别是易卜生密切关心社会现实的进步倾向影响并促进中国问题小说兴盛初期,有以“美”和“爱”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大部分不提供答案,即“只问病源,不开药方”,“不开药方”本生是问题小说特点之一五四时期流行,反映知识青年觉醒,是启蒙运动的需要和结果,体现作家关心现实的优良传统冰心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庐隐也是问题小说创作者之一乡土小说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度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借以抒发乡愁的小说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小说过于西方化的反拨,是新文学在革命后着手建设的象征,反映新文学现实主义追求直接受鲁迅影响,有意识模仿鲁迅,师承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作克服概念化,面貌质朴和真实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天二哥》(代表作)“自叙传”小说20世纪20年代小说潮流作品中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不着意通过人物性格刻画,以某种思想意识教化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强烈感情,打动读者,侧重作家的自我暴露,以及个人私生活和心理描写接纳日本“私小说”和其他外国小说影响而形成郭沫若称其为“主情主义”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全新样式,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新发展作为创作潮流是从1921年郁达夫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美文文学性散文周作人 1921年《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响应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创作实践作为独立的文体地位在文学史上确立冰心体散文以行云流水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风致清丽,“爱得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内容)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有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将文言文、白话文和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明丽的文学语言(语言)话剧戏剧形式之一,源于古希腊悲剧和戏剧20世纪初传入中国,成新剧1907年组建东京春柳社,上海春阳社和1909年组建天津南开学校剧团分别借鉴引进1910年后称文明戏多用幕表制,只有剧情大纲,演员即兴表演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改名为话剧,意在与中国戏曲、歌曲、舞剧、哑剧区别综合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成分,以台词(对话、独白、旁白)和形体作为基本手段诗歌的“三美”文学创作的主张闻一多提倡,新诗理论作出的贡献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针对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提出,奠定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发展作贡献精神胜利法鲁迅小说《阿Q正传》阿Q形象特有性格特征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毫无人格可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弱点;欺善怕恶,欺软怕硬,麻木健忘,终生糊涂(主要表现)精神胜利法不仅是个人性格,更是病态民族性格的集中表现零余者郁达夫陛下文学性形象小说突出表现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沉沦》和《南迁》的“他”,《银灰色的死》的“伊人”,心中交织着个人积郁和民族积郁,更感自身孤凄悲凉,强烈追求个性解放,表现病态心理在茫茫人海,为自身茕茕孑立,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境遇痛苦,为自己只是“零余者”落泪叹息,但没有减退追求理想生活的热情,纤敏柔弱的气质赋予形象深厚的感情色彩礼拜六派国民初年通俗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的余波《礼拜六》周刊为主要阵地而得名,宣扬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文学周瘦鹃、王春根(代表)国粹派五四时期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复古派1919年林纾发表公开信和文章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攻击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妄图借用武力和鬼神摧残新文化运动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立最早的新闻学团体1912年北京郑振铎、沈雁冰、周作人、许地山、王统照、叶绍钧等12人发起为人生(文学主张)写实主义(创作方法)《小说月报》《文学周报》《诗》(主办刊物)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国和被压迫民族文学,团结和培养大批作家,对封建复古派和鸳鸯蝴蝶派进行斗争,积极推动新闻学发展设有分会,发行过机关报,无严密组织,会员后来逐渐分化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文学研究会解散茅盾《蚀》三部曲、叶圣陶《倪焕之》、许地山《缀网劳蛛》、冰心《超人》(主要文学成就)以现实主义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现实主义特色创造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新闻学团体1921年日本留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日本东京前期尊重艺术,表现自我,破坏冷酷现实,反对“浅薄的功利主义”,追求文学的“全”“美”,倡导浪漫主义文学较少客观冷静描绘,涂抹浓重主观抒情色彩,具有强烈反帝反封建精神郭沫若诗集《前茅》、郁达夫《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都以浓重主观抒情色彩、鲜明浪漫主义倾向成为代表作1925年后,在革命形势影响下,提出“革命文学”口号,从表现自我转向表现人民大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重要贡献1922年起,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文化批判》等刊物,出版《创造丛书》60余种1929年被国民政府查封,活动结束湖畔派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2年浙江杭州没固定章程友爱结合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魏金之、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主要成员)浪漫抒情倾向,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短小清新情势为主五四个性解放影响下,勇于创造情诗,摔着坦诚,无世俗顾忌,少艺术雕琢,以青春期青年诗人的热情和真挚,体现五四精神,以及现代新诗的勃勃生机汪应潘修《湖畔》汪应潘修《春的歌舞》汪静之《蕙的风》《寂寞的国》《支那二月》两期文学月刊1925年“五卅运动”后解体新月派中国新文学派别前身是1923年北京成立的新月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散漫团体不是单纯的文学流派,而是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多种领域的派别新月大系统中小系统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主要成员)欧美留学生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晨报副刊》发表《诗携》新格律是创作,提高新是艺术性和新实行是探索性有积极意义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提出“健康”“尊严”的文学原则徐志摩、闻一多(代表)虽然有“为艺术而艺术”倾向,对新格律诗的探讨,尤其是闻一多“三美”主张成为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推动中国新诗发展胡适、梁实秋(代表)梁实秋以新月派“文艺理论家”自居,宣传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松散、政见各异、文学主张不同的团体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成员脱离1933年,退出文坛学衡派五四时期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复古派1922年吴宓在南京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胡先、梅光迪(主要成员)欧美留学南归的南京大学教授,以“学贯中西”“博通古今”标榜艺术的模仿和艺术的创造(文学理论及基本范畴),张扬文学复古必然性和必要性自称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实际上竭力攻击新文化运动,反对文言合一,嘲笑文学革命者“浅陋”“学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的洋装复古派,受鲁迅为代表的新闻学阵营批判1933年停刊语丝社中国现代文学团体因《语丝》周刊得名,没明确组织机构,一般指刊物编辑者和主要撰稿人1924年北京创刊孙伏园、周作人先后主编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林语堂(主要撰稿人)以鲁迅为代表,反封建思想,反击复古逆流斗争,围绕北京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抨击北洋军阀统治,揭穿“正人君子”帮闲面目斗争,及文学革命讨论中,起积极作用,但立场、思想倾向各有不同任意言谈,斥旧促新(思想内容)艺术性短论,随笔(艺术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文(散文创作)甲寅派五四时期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因《甲寅》周刊得名 1914年创于东京,10期后停刊,1925年章士钊北京复刊,改名为《甲寅周刊》,发表《评新文化运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章,1927年停刊维护封建性教育,压迫学生运动,提倡尊孔读经,美化文言,非难白话,攻击新文化运动强行禁止学生用白话文和污蔑革命群众爱国运动的行径受到鲁迅、郁达夫、成仿吾等批判现代评论派20世纪20年代政治文化派别1924年北京创刊,由《太平洋》《创造周刊》合并而成因《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钱端升、王世杰、杨肇、郁达夫、胡适、陈西滢、丁西林、沈从文(主要成员)具有自由主义色彩,是资产阶级代言人,曾发表反帝反封、倾向进步的文章和创作,为发展和繁荣新文学做贡献,也发表为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国民政府辩护、指责进步青年和革命群众的爱国行动文章,鲁迅等对此作揭露和批判陈西滢(文学理论代表)未名社现代文学团体1925年北京鲁迅发起鲁迅、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成员),后来王菁士、李何林参加过“未名”是“还未想定名目”的意思鲁迅为北京北新书局编辑专收译文的《未名丛刊》,遂以“未名”为社名,丛刊改为该社发行,后又编辑出版《未名新集》,专收社员创作活动以译介外国文学为主,兼文学创作,翻译以俄国、北欧、英国文学居多,又努力介绍苏联文学1928年被国民政府以“共产党机关”罪名查封1931年因经济困难和思想分歧有结束之议,鲁迅退出1933年在京沪报纸宣称“将未名社及未名社出版部名义取消”台静农《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乡土文学成功之作莽原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闻学团体1925年北京因出版《莽原》周刊而得名鲁迅、韦素园、韦丛芜、高长虹、向培良、尚钺,黄鹏基(主要成员)开始有鲁迅主编,提倡“撕毁旧社会的假面”,注重文明批判和社会批判率性而论,凭心立论,忠于现世,望彼将来(宗旨)1926年后改为半月刊,1927年停刊,社团活动停止沉钟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文学团体前身是1922年成立于上海的浅草社,1925年,浅草社解体,同年秋,陈炜谟、陈翔鹤、冯至、杨晦在北京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杂志,后改为半月刊重视文学创作并积极从事创作(创办宗旨)忠于艺术(倾向)为艺术,坚定地执著创作(倾向)创作特色(文坛的成绩和影响)冯至诗歌创作更有影响,《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诗》(代表作)象征派(象征诗派)20世纪20年代中期,李金发为代表的诗歌流表现派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戴望舒(主要成员)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论和英国王德尔唯美主义思想影响,认为“美藏在想象中,象征中”,要在大自然中寻求内在情感的象征物和契合点,以实现“灵魂深处与之和谐”反映在创作上是重主观想象而轻客观描写,重表现自我而轻现实再现,重意象启发而轻明白晓畅,用象征手法暗示作品主题,表达诗人隐蔽的思想情绪和抽象人生哲理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李金发《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王独清《圣母像前》穆木天《旅新》冯乃超《红灯纱》(代表作)普罗诗派五四新诗中歌颂革命流派因“普罗塔利亚文学”而得名歌颂十月革命,歌颂中国革命,把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结合(重要主题)1924年出现的春雷社(专门文学团体)蒋光慈(代表)《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重要刊物1925年上海创刊,陈独秀主编,群益书社发行,初名《青年杂志》,后名为《新青年》五五四前后主要阵地,宣传科学民主,发起批孔运动和文学革命,新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文学改良刍》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0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文学改良刍议》文学论文1917年胡适发表于《新青年》提出改革旧文学的“八事”是从作者的“历史的文学观念”即文学进化论出发而提出白话文学主张从内容和形式提倡文学改良,主要偏重形式特别是文字工具改革方向,强调文字体裁应冲破旧形式束缚,以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对文学内容提出“须言之有物”,充满“真挚之情感”,“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主张作者观点存在局限,但斗争锋芒直接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其白话文主张适应五四时期对新文学历史要求,对反对就文学思想,提倡新文学新思想具进步意义揭开文学革命序幕,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学革命论》文学论文1917年陈独秀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发难时期影响最大的文章,文学革命的纲领认为文学革命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是开发文明,改造国民性,革新政治的利器,指出文学革命历史必然性批判封建文学传统观念,指斥封建文人崇拜的“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之归方刘姚”为“十八妖魔”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要求新文学以欧洲19世纪资产阶级“写实主义”文学为楷模,“赤裸裸地抒情写世”,把改革文学内容放在文学革命首位表示“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文为正宗,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匡正也”《阿Q正传》中篇小说鲁迅 1921年—1922年,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农村小镇末庄为背景,塑造阿Q这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落后农民典型他无家无地无固定职业,以出卖劳力为生,备受残酷压迫与剥削,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以“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陶醉盲目自大到自轻自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里德典型性格阶级地位决定他欢迎革命,但不了解革命,认识糊涂,精神麻木,结果被封建地主枪毙示众鲁迅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为目的,遵循现实主义原则,通过艺术描绘,指出:即便是阿Q这样不觉悟的农民,也真心向往革命,身上始终潜藏着革命的可能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启示农民觉悟是极其重要问题作品有深刻思想意义和精湛艺术技巧,受很高评价,被译成40多种文字《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年鲁迅北京新潮出版社,收集1918年—1922年作品,共14篇《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收录作品)显示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学的有机结合,成功塑造一系列典型形象,具独特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鲁迅文学创作最高成就深刻批判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揭露封建卫道者虚伪对农民问题、妇女问题、知识分子问题以及民主革命出路问题和反封建反传统等问题进行概括和剖析它的出版改编文学革命初期只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局面,显示新文学实绩,代表新文学发展方向《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年鲁迅北京新书局收集小说11篇《祝福》《孤独者》《伤逝》等(收录作品)继续对农民不幸遭遇、妇女悲惨地位以及知识分子命运与前途给予关注,对封建传统尤其封建思想意识进行更为透彻揭露和批判,塑造具有永久魅力艺术形象:祥林嫂、四铭、君子、魏连、涓生与《呐喊》相比,艺术上更成熟,丰满而洗练,隽永而舒展,诙谐而峭拔,达到炉火纯青境地《尝试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1920年胡适反对封建主义,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表现争取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要求(基本内容)在“诗体大解放”等方面做积极尝试,是对旧体诗词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体诗,全部用白话创作,为中国现代新诗建立和发展迈出第一步,初步建立白话诗地位《繁星》《春水》诗集冰心作者从“爱的哲学”出发,追求生活的真和美,歌颂大自然、母爱、童心,探索人生真谛,主要价值在艺术形式上抒写点滴感想,零碎闪念,片段回忆,诗的触角伸向生活、思想、情感的角落,对扩大是的题材领域具有意义《女神》现代诗集1921年出版郭沫若 1916年—1921年56首新诗五四前诗表现对民族苦难的忧伤和心中愤疾,格调哀婉低沉五四后诗爱国主义为中心主题,诗风雄浑豪放表现对旧社会彻底地叛道精神,对未来充满殷切希望(内容)奔腾想象,急骤旋律,宏伟气势,瑰丽色彩,英雄主义基调和自由(浪漫主义特色)为新诗开拓新天地,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作品《晨安》《匪徒颂》《炉中灰》《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代表作)《死水》。
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一、单项选择题1.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时间是A.1915年B.1917年C.1918年D.1921年2.《人的文学》作者是A.李大钊B.陈独秀C.周作人D.胡适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A.1928年B.1930年C.1937年D.1942年4.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于A.上海B.武汉C.重庆D.香港5.《七月》杂志的主编是A.巴金B.老舍C.胡风D.茅盾6.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A.1937年B.1938年C.1942年D.1945年7.1921年1月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A.创造社B.语丝社C.新月社D.文学研究会8.《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创刊于A.1915年B.1917年C.1919年D.1921年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人物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A.郑振铎B.许地山C.沈雁冰D.朱自清E.冰心2.下列哪些作家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A.周作人B.郭沫若C.郁达夫D.张资平E.郑伯奇3.下列哪些作家是新月社的主要成员?A.胡适B.徐志摩C.戴望舒D.梁实秋E.闻一多4.下列哪些作家是语丝社的主要代表?A.林语堂B.鲁迅C.周作人D.陈西滢E.田汉5.1928年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太阳社D.语丝社E.莽原社6.下列哪些是“左联”的重要刊物?A.《北斗》B.《十字街头》C.《拓荒者》D.《小说月报》E.《萌芽月刊》7.下列哪些作家属于“左联五烈士”?A.柔石B.殷夫C.胡也频D.丁玲E.蒋光慈8.下列哪些诗人是属于“九叶诗派”的?A.辛笛B.穆旦C.郑敏D.胡风E.绿原三、名词解释题1.《新青年》2.“人的文学”3.文学研究会4.创造社5.新月社6.语丝社7.学衡派8.甲寅派9.文协10.战国策派四、简答题1.简述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
2.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3.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原因。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2
记忆方法:关键词记忆法关键句记忆法主要脉络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辬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开发文明之利器”--陈独秀写作理论简介
维普资讯
称 著作 ,“ 直无 一字 有存在 之价 值 , “ 更 与其 时之 牡 畚 文 明进 化 无 丝 毫关 系 。 睬独 秀 指 出, 北等 文 学 其 由客则 目光不 越 帝 王权 。 , 贵, 神仙 鬼怪 ,“ 形体 划 睬睬 相 因, 内无 其 有 骨 , 形 无 种 , 有 非独 文学之 文 , 既不足 观 , 应
产 党第 一次代 表 大 会 上 , 被选 为 总带 记 。 她 后在 第 一 次 国 内革命 战 争 时期 , 的右倾 机 他 会 主 义思 想形 成 了错 误 路 线 . 革 命 事业 曼 使 到 严 重损 失 。1 2 年 他 被 开 除 出 党 。 著 作 有 99
《 秀 文存 》 卷 , 独 四
其 次 + 写作 论 的角度 看 , 驻秀 提 出 了 从 陈
一
11 9 7年 2月 1日, 陈独秀在 t 青年 》 新 第 二巷 第 六号发 表 文章《 学革命 论 》 这是 鳢 文 , 胡适《 学改 良刍议》 后又 一蒿 计伐封建 旧 文 之 文 学的战斗 檄 文。惟 者 把矛 头指 向陈腐 不堪 的封建 的道 统和 文 统 , 给几 千 年来 统 治 文坛 的“ 文虢 师古” 文 耽载道 的封建传统观 忿 .。 致命 的 一击 。他号 召推 翻 雕琢 阿谀 、 陈腐 铺 张、 晦最 涩 的旧文 学, 立 明了通俗 的写 实 迁 建 的新 文学。 首先 , 陈独 秀所 提 出的 文学 革命 的 三大 主 义, 当时新 文学 的进 步 与发展 , 到 巨大 对 起 的 启 蒙和 推 动作 用 。 当 时, 学界 的现 实是 文 “ 文学 之腐 败 极臭 ( 适 t 陈驻 秀》 , 学 胡 寄 )文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1915915-191954)
目录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1915.9.15-1919.5.4) (2)摘要: (2)一.是时陈独秀: (2)二.背景: (3)1. 政治: (3)2.经济: (3)3. 文化: (4)4. 社会: (4)三.基本内容: (4)四.过程: (4)五.意义与不足: (5)六.总结与启示: (6)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1915.9.15-1919.5.4)摘要: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他的身影贯穿新文化运动的始终。
陈独秀的经历则造就了他的性格,坚韧执着,不屈从于权威,有自己的想法,胆大肯干。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背景广为人知,但并不是很多人都清晰地了解新文化运动具体的过程和背景。
本文以陈独秀的经历为线索,贴近新文化运动的具体过程,简要分析一些具体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意义,呈现一个具有真实感的,贴近生活的,具体的陈独秀和新文化运动。
一.是时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在皖西南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文化名城——安庆。
陈独秀的父亲有三个兄弟,大伯父陈衍藩死于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二伯父夭折陈衍藻夭折,其父陈衍中亦是在1881年于苏州染上瘟疫后去世,陈独秀由四叔陈昔凡及其母亲查氏抚养。
陈昔凡在东北当官,于是平日里便是由其祖父陈章旭教育陈独秀。
祖父喜欢抽鸦片,脾气坏,但是在陈氏家族里地位至高无上,族里的人都不敢忤逆他的意思。
这种家长制的作风给少年陈独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反抗精神或许便是在那个时候萌芽。
而其母查氏是菩萨心肠,尽管家里贫穷,在乡人遇到急难的时候仍是鼎力相助。
这种助人为乐的品质也深深地影响了年幼的陈独秀。
1896年,17岁的陈独秀参加院试①,考上了秀才。
1897年7月,陈独秀协同兄弟、同学及先生一行人赴南京参加江南乡试②。
其间他首次接触了梁启超办的《时务报》,对梁启超“变亦变,不变亦变”的观点十分感兴趣。
陈独秀乡试落第,1898年被回家省亲的陈昔凡带到东北,不想义和团闹得正凶,关东不得安宁。
高二历史必修3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注释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注释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905年11月,同盟会在东京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对汉族的压迫,并不排斥满族人民;也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
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孙中山还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分为三个时期,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和“宪政时期”。
并提出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家机构组织的具体设想,即“五权宪法”,指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各自独立,又相互制衡。
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地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因此它不但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也受到了包括广大劳动人民在内的一切民主派的拥护。
在一段时期内,它成为中国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正是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广大革命志士团结一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现当代名词术语
现当代文学名词术语1文学革命:2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提倡文学革命;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新青年》杂志: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4“三大主义”:陈独秀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号召推倒旧文学,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5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等发起聚会,成员较复杂,文人、银行家、政客、交际花都有。
1924年夏成立了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1933年消亡。
新月社是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团体,影响大,倾向复杂,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他们倡导新格律诗。
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和繁荣。
6语丝社: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一般指刊物语丝社的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一)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一)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1915 年以后中国发生的一场寻求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5 年9 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发起人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西方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倡民主和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新文化运动向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
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指五四前后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运动,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1917 年1 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改良文学的“八事”。
同年二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以“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主要目标,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这两篇文章成了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
“文学革命”主张立即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
在“五四”文学革命中诞生的新文学,使中国文学从语言文字、文学体裁、表现手法到思想内容都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推进了中国文学现代化变革的进程,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人的文学”】“人的文学”是周作人在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人的文学》中提出的,它是“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要求作家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态度。
他强调文学是人性的、人类的,也是个人的。
这个思想深刻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对人生派的影响很大。
“人的文学”概括了新文学的内容,表明了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
4.【“为人生”的文学】五四文学革命后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是文学研究会提出和高扬的一面文学旗帜。
“为人生”文学的倡导者们反对封建的载道文学和游戏文学,也反对纯艺术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库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库《中国现代文学》试题一、客观性试题1、详述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2、什么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3、什么就是文学革命?4、简述胡适关于中国文学革命的“八事”主张和十字宗旨。
5、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是什么?6、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7、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有那些?8、概述文学革命的历史进程。
9、简述新文学社团产生的历史背景。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就是什么?详述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贡献。
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就是什么?创造社的文学贡献存有那些?详述新月社的主要女性主义及其影响。
什么就是“语丝文体”?简述湖畔诗社的艺术倾向及代表诗人。
先行列出“四大社团”之外的其他社团及其主要特色。
社团产生和流派构成的意义就是什么?国粹派遣及其文学主张就是什么?详述学衡派及其文学主张。
详述新文学阵营与甲寅派的斗争。
鸳鸯蝴蝶派遣及其文学主张就是什么?提要二十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及其整体表现。
提要二十年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提要二十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沃苏什卡初期革命文学思潮。
详述二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详述二十年代的新诗创作。
详述二十年代的散文创作。
详述二十年代的戏剧创作。
鲁迅思想转型的原因存有那些?详述鲁迅创作的三次高峰。
沃苏什卡《欢呼》《迷茫》的思想内容。
沃苏什卡《欢呼》《迷茫》的艺术特色。
沃苏什卡《欢呼》对辛亥革命的描绘。
简析《呐喊》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和对农民问题的思考。
简析《彷徨》对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沃苏什卡《迷茫》对妇女形象的刻画及妇女问题的思索。
沃苏什卡《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沃苏什卡《阿q英雄传》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三大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陈独秀,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那么陈独秀三大主义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陈独秀三大主义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是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这是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
陈独秀三大主义中主张的是推翻夸张的、不实用的贵族文学,建立平淡的、能够表达情感的国民文学;推翻腐败的、陈旧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实用的写实文学;推翻曲折晦涩的山林文学,建立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三大主义是陈独秀在1916年《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提出的。
全文的思想也就是陈独秀的三大主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对封建旧文学的否定和批判,它也从启蒙思想的角度抨击了旧文学的阿谀奉承,陈独秀三大主义主张要以革新的文学作为我们改造社会、革新政治的主要途径。
陈独秀三大主义的来源和背景是陈独秀在1915年从日本留学回来返回上海,不久,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出版,在经过二次革命以后,陈独秀觉得要救中国,必须先进行思想改革。
之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北京大学担任文学学长。
在陈独秀的推荐下,他的朋友李大钊也来到北京大学,于是他们几人一起主编《青年杂志》,之后
改为《新青年》。
陈独秀在面对守旧派的诬蔑和被威胁时,毫不畏惧,最后将陈独秀等人逐出北大。
这一消息一出,于是马上就爆发了一场新旧思想的战争。
陈独秀是哪里人陈独秀是哪里人?他就是享有“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会、戏剧之乡”安徽安庆人。
1879年,也就是清光绪五年己卯八月二十四日乙丑,一颗巨星降落在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小家庭内,这颗巨星就是陈独秀。
陈独秀是哪里人?他就是安徽怀宁人。
陈独秀的父亲陈衍中因为瘟疫死在了江苏怀宁会馆,那时候陈独秀才刚刚满2岁,从此他就失去了父亲,感受不到父爱。
之后陈独秀先后由他的祖父陈章旭和他的大哥陈庆元将他抚养成人。
陈独秀在家中独自学习《四书》、《五经》,有人称赞他说,陈独秀长大后要不成龙。
要不就是成蛇,成人后的陈独秀真的应征了这句话。
安徽怀宁,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安庆市,这里的地理位置极好,是安徽西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舒适。
安庆更是产人才的地方,这里养育了很多伟人,陈独秀、邓稼先、严凤英、韩再芬等都是安徽安庆人。
安徽安庆更是一个旅游胜地,安庆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
安庆还是中国黄梅戏的发源地。
陈独秀的趣事谈到陈独秀,除了思想家、革命家等等身份头衔以外,还知道哪些陈独秀趣事呢?今天就来讲讲乳房赋的故事,没有看错,这首赋就是这个题目,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一篇《乳房赋》与
其共产主义领袖的身份很不相符,但这确确实实是出自他手中的作品。
除了革命领域的成就,陈独秀在文学界的造诣也极其深厚,当年是北大的教授,也是新青年的主编,但这样一位为人师表的大家,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赋呢?这就不得不提他的风流了,陈独秀为人多情,还发生过不少艳韵情事,总而言之,他并不是符合世俗想象的那种一生正气的人物,抛开他的成就与地位不看,他在性格中只是一位好欲的男性。
乳房赋作为一件陈独秀趣事,是发生在他于北大任教时期,当时的陈独秀就对“二奶”颇有兴趣,在心中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并为之发出衷心的称赞。
不过此“二奶”非彼“二奶”,讲的不是婚内出柜的小三和外遇,而讲的是女人胸上的那对乳房。
陈独秀在这篇赋中,以一种“礼赞”的口吻去描写女性的这部分生理结构,尽管在题材上乍一看或许会令人心生羞涩,但是读起来却没有半点不雅之意。
这样主题的诗赋恐怕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极其少有的,足已显现陈独秀对女性微妙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及强烈的渴望,同时也将陈独秀的文学功底展现得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