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伴奏功能发展

合集下载

河南豫剧文场武场伴奏常用乐器与曲牌

河南豫剧文场武场伴奏常用乐器与曲牌

河南豫剧文场武场伴奏乐器与曲牌豫剧的伴奏乐队,过去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

早期的豫剧在乐器上还使用四大扇(大铙、大钹)和尖子号(管长1米左右),以此来制造雄壮热烈的气氛。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

20世纪30年代,樊萃庭先生节借鉴山东梆子的伴奏乐队,引进了板胡,大弦、二弦逐渐弃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称"瓢")为主弦。

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场中逐渐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

有的还增加了坠胡、古筝等。

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

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

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

横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鸟朝凤]、[鸡爬坡]、[小开门]等。

丝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园]、[九连环]、[花错字]、[小红鞋]、[苦中乐]、[浪淘沙]、[油葫芦]、[呓怔]、[算盘子]、[娶嫁]等。

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

豫剧武场的锣鼓点共有三大类:一、开台锣鼓点,主要由[混加官]、[毛边]、[鲍老催]等。

二、配合表演动作及烘托舞台气氛的锣鼓点。

大多与京剧相同,但有的叫法不同。

常用的有各种形式的[一锣]、[两锣]、[三锣]以及[收头]、[四击头]、[紧急风]、[战场]等。

三、唱腔中的锣鼓点,剧种特色较突出。

较常用的有[]、[]、[迎风]、[到脱靴]、[拐头钉]等。

试论戏曲中伴奏与演唱的关系与审美特性

试论戏曲中伴奏与演唱的关系与审美特性

河南梆子音乐的特色所在 。现在这种 “ 讴” 已经很 少有 人再 唱
吸气演 唱而 已。豫剧的乡土味儿 、 侉 味儿 、 梆子味儿 , 还 和 调的效果。 对 比性复调伴奏指 唱腔与伴奏无论在旋律上 , 亦或 度 、
它 的地 区性 联 在 一起 。
2 0世纪 5 0年代后期 以来 与演唱 的关系与审美——以豫剧为 但文化体制改革以及 市场需求 多样化 的条件 下 , 需要 有一种
称作真声假 声相结合 的唱法 ,这种 唱法根据 唱腔 与演 员个 人
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声假声 。 不 同的唱法也 与豫剧音乐 的地 区、
流派 、 行 当有 关 。
( 二) 豫 剧 的伴 奏音 乐
的灵 活性 。在伴奏形式上体现出多样化 的特征 。


戏 曲音乐 中的伴奏形式
早期豫 剧班社 的组成人数不 多 , 通常 叫做“ 四生四旦四花 剧音乐的发展 , 逐渐开始增加竹笛 、 笙、 坠琴等乐器 , 豫 剧场面 分为文场和武场 两个部分 , 文场是各种管弦乐器 , 武场 是各 种
戏 曲伴奏有唱腔伴奏和非唱腔伴奏的开场音乐f 即闹场) 、 过门连接 和尾声音乐。 程式化是戏 曲艺术最大的一个特征 。 戏 曲伴奏也有一定 的程式化特性 ,无论在为 唱腔伴奏 或是演奏 场景音乐 时, 都会按 照一定 的程式化来进行 , 同时又具有一定
声唱字 , 假声行腔 , 俗称 “ 阴 阳腔” 。再就是 近年来普遍采用 的
“ 垫” 、 “ 补” 等手段 。 所谓“ 托” 是用 与唱腔相 同的旋律 同度或高 八 度衬托 ; 所谓“ 保” 是使 演员的演 唱有 所依托 , 以致不 荒腔 、
打击乐器 , 它们的任务不仅要伴奏唱腔 , 还要演奏 曲牌 与打击 乐。 豫剧 的唱腔伴奏有一种最常见的形式是呼应唱腔 , 即唱一 为唱腔的模 拟。 梆子在豫剧 的伴奏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一般以

琵琶在豫剧伴奏中的作用

琵琶在豫剧伴奏中的作用
音乐的诗句 ,经过 千百年 的岁月变迁 ,早已
题, 使之更加适应各种器乐作品的演奏 ; 左 右手指法的刻意创新 , 使演奏技术技巧愈臻
丰富完善。据粗略统计 ,琵琶的左右手技巧
技法 已多达 五六 十种 ,表现手 段之丰 富多 彩 ,人体手指技能之开发程度 ,当属 中国民
子 ,虽清贫但却幸福的生活的 f 恋之情 ,悄 悄地从演奏者的指尖 流人 了观众的心 f 于 今 日的局面 , 无声地进行着级剧团 ,包括 民营剧团 中,I “于经 费的紧张,人才的缺失 ,在乐队中儿1 z 找不 到琵琶的影 子,这不能不说足艺术 的缺失 , 令人遗憾 。
然 而,随着现代戏 曲事业 的不断变革 、
发 展、创新 。戏 曲的故事情节越来越复杂 ,
来表现。作曲家在设计这段唱腔的时候 ,为
音乐风格的特性乐器 , 属中高音弦乐器 ; ( 2 ) 三弦 :桐板蒙面 , 用金属弦 , 属次高音弹拨 乐器 ;( 3 ) 2胡 :属中音弦乐器 ;( 4 1 笙: 属中 高音管乐器 。上述原 “ 四大件 ”在音 色、音 高 的搭配结合上 , 尚能达 到相对和谐、 明亮 、 悦 耳 的演奏效 果 ,它支 撑着整 个乐 队的伴
用。即,它是戏 曲乐队中不可替代的主要弹
拨乐器 ,是各戏曲剧种乐队新 “ 四大件”的
是 穿透力 强 ( 衰减小 ,传得远 )。 高音 区明
亮 而富有 刚性 ,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 , 低音
区音质 淳厚 。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中 , 形成
了很多经典 的曲 目:如 《 十面埋伏 》、 《 春 江花月夜 》 等乐曲已经成 为中华 民族音乐的 瑰宝 、琵琶艺术的珍 品。 尽 管琵琶有 着高超 的艺术表现力 , 但是
奏。

豫剧的保护措施

豫剧的保护措施

豫剧的保护措施引言豫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之一,源于中国河南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豫剧在演唱、表演、音乐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豫剧受到了一系列的威胁,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豫剧艺术。

豫剧艺术的特点演唱艺术豫剧的演唱艺术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演唱主要分为单弦、双弦和多弦三种形式,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和技巧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豫剧的唱腔婉转柔和,常常以花腔和呜咽的发声方式来表达情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表演艺术豫剧的表演艺术侧重于舞台动作和形体表达。

演员们通过精准的身体语言、细腻的面部表情和灵活的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豫剧的表演注重气势磅礴和舞台效果的营造,常常通过搏击、跳跃等特技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动作。

音乐伴奏豫剧的音乐伴奏是整个剧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豫剧音乐采用传统的乐器编配,包括京胡、板胡、笛子、二胡等。

伴奏旋律丰富多样,既有表达情感的主题旋律,也有配合唱腔和表演的伴奏音乐。

音乐伴奏在舞台上起到烘托氛围、引导情节发展的作用。

豫剧的保护形势豫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戏曲剧种,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形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承困难由于豫剧的演唱、表演和音乐伴奏技巧独特且复杂,传承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豫剧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面临很大的挑战。

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流行音乐和电影,对传统戏曲并不感兴趣。

因此,传承豫剧亟需加强教育和培训,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豫剧艺术。

缺乏专业人才由于长期的传承困难,豫剧的专业人才逐渐减少。

缺乏专业人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豫剧的发展和保护。

专业的演唱家、表演家和音乐家是豫剧传承的基石,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舞台条件不足豫剧需要合适的舞台条件来进行演出,但目前很多地方的文化设施和剧院条件较差。

缺乏专门的演出场所和设备设施限制了豫剧的传播和演出。

因此,需要加强对豫剧演出场所的建设和文化设施的改善,为豫剧艺术提供更好的舞台和展示机会。

当今豫剧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当今豫剧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当今豫剧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然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豫剧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当前豫剧的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豫剧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豫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行当和表演风格而闻名,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豫剧逐渐面临着观众年龄层次偏高、传承困难等问题。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豫剧需要进行创新,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

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的推广手段,结合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传播方式,将豫剧推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另一方面,通过豫剧剧目的更新与改编,增加时代元素和现代故事情节,以更好地迎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二、豫剧市场的发展与挑战豫剧作为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然而,与其他娱乐形式相比,豫剧市场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豫剧面临着现代娱乐市场多元化的竞争。

随着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多种娱乐形式的兴起,豫剧需要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开发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其次,豫剧的观众年龄层次偏高,对新一代观众的吸引力有限。

为了扩大市场和观众群体,豫剧需要注重年轻观众的培养和吸引。

可以通过剧目的选择、演出形式的创新以及推广和宣传手段的更新等方式来增加年轻观众的参与和兴趣。

三、豫剧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豫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为了推动豫剧艺术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需要加大对豫剧艺术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豫剧剧团和演员的资金支持,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演出平台和场所。

同时,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年轻人从事豫剧艺术的学习和传承。

其次,可以与其他剧种开展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剧种的创新方式和经验,使豫剧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此外,豫剧院团应加强内部管理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演员和导演加入。

简析长笛在豫剧音乐伴奏中的应用

简析长笛在豫剧音乐伴奏中的应用

47艺术论丛简析长笛在豫剧音乐伴奏中的应用韩士伟安阳市崔派艺术研究院摘要:随着社会审美的需求,在河南豫剧戏曲音乐的舞台上,开始组建中西合璧的伴奏乐队。

长笛,作为西洋乐器中重要的木管乐器,从西洋乐队的队伍中转移到传统戏曲伴奏的行列中来,从而填补了传统豫剧三大件伴奏模式,改变了传统戏曲伴奏单线条、无层次的局面。

本文将从豫剧伴奏为切入点,分析长笛在豫剧伴奏中的作用。

关键词:长笛;引进原因;豫剧伴奏长笛这一称谓真正确定在西方音乐巴洛克时代。

在早期的制造探索中,出现各型各色的长笛。

但后经长笛改革大师奥巴尔德波姆发明的银材质的长笛最为突出,采用机械按键装置的设计将长笛的音色和音域基本上达到了完美的状态。

这种长笛被称为“波姆式长笛”,至今,仍广为流传。

一、长笛的介绍木头材质或者象牙材质的长笛是早期长笛的象征,至今木质长笛仍在使用,但是,目前学习者或演奏者使用“银”或者“合金”材质的较为多数。

笔者在戏曲伴奏时,会使用“波姆式长笛”。

该长笛长约66厘米,头部较闭塞,塞头的位置离管的位置长度大约5厘米,笛尾呈开放状态。

管身呈圆柱形以至于方便携带和调试音准。

长笛全部呈三段体,分别有吹气段、管身段、尾段连接而成。

吹气段处有椭圆形的吹气口,吹气段与管身段的连接处可伸缩调节。

如对整个音列进行音高的调整,便可对此处进行操作。

长笛的音色是木管乐器家族中相对轻快的一种乐器,在演奏高音区时,会有极强的穿透力。

则若想在高音区弱吹,就会有些难度。

长笛是木管乐器中较早出现的一种乐器。

论起诞生可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值此当时,无论何种性能和材质属性的管类乐器都可用“长笛”这一称谓所涵概。

后至长笛的发展史当中,也在进行着改革与创新。

因其音色独特纯净、高中低音色彩丰满,便成了交响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之一。

二、豫剧伴奏中引进长笛的原因在戏曲音乐的历史长河中,音乐主要旋律与伴奏乐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不同的乐器音色可诉说着剧中人物不同的心理情况,所以为了旋律色彩丰满,不得不引进西洋乐器从而更好地实现戏曲现代化。

浅谈现代豫剧《焦裕禄》的伴奏

浅谈现代豫剧《焦裕禄》的伴奏

浅谈现代豫剧《焦裕禄》的伴奏作者:鲁艺来源:《祖国》2016年第17期现代豫剧《焦裕禄》是河南豫剧三团在2011年所排的剧目。

虽然是新排剧目,题材却是老题材了。

此前曾有电影故事片《焦裕禄》搬上过荧屏,也有同名豫剧《焦裕禄》搬上过舞台。

而此剧所描述的人物和事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

重排此类相同的剧目,如无新意和创新,是吸引不住观众眼球的。

为了使剧组参排人员心理上与那个年代拉得更近,感情和思维更加接近剧中人物和所处周围环境,剧组原创人员全体拉到了兰考县城封闭排练,除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外,还组织倾听了当地有关人员所讲述的焦裕禄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事迹。

经过上述活动和学习,剧组每个人都深受感动,触摸到了一个平凡真实的县委书记焦裕禄。

这对该剧的创作尤为重要。

在此剧开始封闭排练时,作为司鼓我早已熟知了唱腔、音乐和剧本中人物内心的感情世界,所以在处理音乐和打击乐的关系,唱腔与人物表演节奏上,能够熟练准确把握。

特别是在几段表现焦裕禄的音乐和唱腔中,创作出了符合人物和剧情的打击乐点,在乐队的表现力上增强了听觉效果,与乐队的演奏达到了完美统一,使演员所饰演的人物形象真实的展现在舞台上,令观众对每个人物形象更加深刻。

下面我就谈谈我在《焦裕禄》一剧中,是如何处理伴奏和创作音乐中打击乐器的。

这些处理对音乐的表现和剧情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兰考往事·焦裕禄》的序幕,在由中西混编乐队所演奏的音乐悲壮声中缓缓展开。

沙漠的旷野中传来苍凉悠远的男声独唱。

“黄河古道沙漫漫,内涝水洼侵良田……”沙漠中渐渐走来拄着手杖(树干),忧心忡忡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他似在滚滚乌云下的风沙中寻觅着治理风沙内涝,拯救兰考,拯救百姓的路。

这段精心创作的男声唱腔是全剧的引子,深刻地表达了县委书记《焦裕禄》内心的沉重与忧虑,悲感与遗憾,因为直到他离开人世也没有看到,兰考的沙患与贫穷被彻底改变。

处理这段唱腔时,我大胆地去掉了梆子,以手板轻击作为唱腔节奏,我认为用梆子会使唱腔显得太硬太实,会破坏掉唱腔所要表现的情绪和舞台氛围,事实证明这一处理在演出中效果很好。

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分析

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分析

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分析河南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以下是对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的分析:一、音乐特点:1.豫剧的配乐丰富多样,包括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等。

不仅有京剧的四大传统乐器,还有豫剧特有的五显、短笛、铜钹等乐器,营造了浓厚的戏剧氛围。

2.豫剧旋律流畅,音调高亢,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它的音域广阔,音准准确,能够表现出人物情感的起伏和剧情的变化。

3.河南豫剧中的唱腔以豫剧单调为主,单调唱腔巧妙地运用了强音、拖腔、指喉、冲拍等技巧,表达出丰富的感情和细腻的演唱技巧。

二、表演特点:豫剧的表演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豫剧的动作夸张夺目,表演风格独特,表现力极强。

演员常常运用各种身段、舞蹈动作、手势和眼神等表演技巧,使得舞台上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2.河南豫剧舞台动作的节奏感强烈,台前花补、红布帐,与表演行为结合的协调,舞台效果丰富多样。

3.豫剧特有的儒雅内敛,以及追求唯美、幽静的表演风格,赋予了豫剧独特的艺术氛围。

三、剧本特点:1.豫剧的剧本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历史剧、社会剧、现代剧等多种题材。

剧本通常选取中国古代的士人、官宦、王侯、将相、良民等人物作为主要角色,与豫剧独特的表演风格相结合,使得剧情更加精彩纷呈。

2.豫剧的剧本言简意赅,白描明快,以对白和唱词为主,剧情推进速度较快,紧凑有力。

剧本语言使用地方方言,使得剧目更富有地方特色。

3.豫剧的剧本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起伏,集中体现了河南省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风貌。

四、艺术风格特点:1.豫剧的艺术风格深受河南民间艺术的熏陶,表现了河南人民的风土人情和精神世界。

豫剧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物性格的特征,赋予了剧目深刻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2.豫剧追求真实和自然,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剧情和人物,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剧情之中,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3.豫剧的艺术风格注重继承和创新,兼容并包,吸收了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豫剧表演艺术风格。

豫剧伴奏大全

豫剧伴奏大全

豫剧伴奏大全豫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戏曲中的重要代表之一,豫剧在音乐伴奏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豫剧伴奏不仅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豫剧艺术的灵魂所在。

本文将为您介绍豫剧伴奏的各种形式,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豫剧音乐的魅力。

一、豫剧伴奏的基本形式。

豫剧伴奏通常由弦乐、打击乐和管乐组成,其中弦乐包括二胡、琵琶、中胡等,打击乐包括锣鼓、木鱼等,管乐包括唢呐、笛子等。

这些乐器相互配合,共同为豫剧表演提供音乐支持,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感染力十足。

二、豫剧伴奏的特点。

豫剧伴奏以其独特的音乐特色而闻名,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旋律婉转悠扬,豫剧伴奏的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既有婉转悠扬的抒情曲调,又有激昂豪放的战斗曲调,能够很好地配合豫剧表演的情节和人物性格,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

2. 音乐节奏明快有力,豫剧伴奏的音乐节奏明快有力,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能够很好地引导演员的表演节奏,使整个表演更加紧凑和有张力。

3. 音乐情感丰富多变,豫剧伴奏的音乐情感丰富多变,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豫剧表演中的各种情感,如欢乐、悲伤、愤怒等,使整个表演更加感人至深。

三、豫剧伴奏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豫剧伴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现代豫剧伴奏不仅吸收了西方音乐的一些元素,还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的创新理念,使豫剧伴奏更加富有活力和创意。

同时,豫剧伴奏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伴奏形式,还有一些新型的伴奏形式,如豫剧交响乐、豫剧民族乐队等,为豫剧表演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四、豫剧伴奏的艺术价值。

豫剧伴奏作为豫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可以为豫剧表演提供音乐支持,还可以通过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感人。

同时,豫剧伴奏也是传承和发展豫剧艺术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为豫剧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总之,豫剧伴奏作为豫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和艺术价值。

豫剧唱腔板式伴奏结构及表现力

豫剧唱腔板式伴奏结构及表现力

豫剧唱腔板式伴奏结构及表现力摘要:豫剧的唱腔铿锵有力、刚柔相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

伴奏乐器也从以前的三大件单声部,逐渐向具有浓郁民族及地方特色的民族交响音乐方向,做有效的尝试。

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开创性的解决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乐队伴奏也有传统的单纯被动地伴奏,进而发展为积极、主动地演奏,特别是在描写环境、塑造形象、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方面,都充分发挥了豫剧乐队的功能和伴奏水平,大大提高和发挥了它在塑造作品形象上的积极作用。

本文从一个侧面简要分析豫剧的唱腔结构及其伴奏。

关键词:豫剧;唱腔;板式;结构;伴奏中图分类号:i236.61;j6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24-01豫剧的板式分析已有很多前辈的专著出版,真正从伴奏的角度阐述、分析板式结构的到目前还没有,或者说没有专著出版。

这里也只能从现代乐理的角度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有为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豫剧的声腔板式按其板眼形式可分为四大类:一是“一板三眼”,4/4节拍形式的『慢板』类;二是一板一眼,2/4节拍形式的『二八板』类;三是每小节只有一板,1/4节拍形式的『流水板』类;四是自由节拍形式的『非板』类。

每一类板式中,又有着可以代表该板式结构特征的基本板式,通常被称做是该板式的“正格板式”。

这样,各类板式的基本板式,『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合起来,被叫做豫剧的“四大正板”。

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运用最多,最为广泛,而且,所有的其它板式,皆可看作是“四大板式”的衍生和变化,因而被称做“变格板式”。

变化板式,系由正格板式变化派生的,它们或是有着自己结构形式,或是有着较为稳定的声腔旋律,即可与其正格板式交织转接,又可不依附与正格板式单独构成唱段。

变化板式,系由正格板式变化派生的,它们或是有着自己结构形式,或是有着较为稳定的声腔旋律,即可与其正格板式交织转接,又可不依附与正格板式单独构成唱段。

豫剧伴奏在声腔音乐中的可塑性_GAOQS

豫剧伴奏在声腔音乐中的可塑性_GAOQS

豫剧伴奏在声腔音乐中的可塑性_GAOQS1 豫剧伴奏在声腔音乐中的可塑性摘要豫剧又名“河南梆子”。

其唱腔曲体为板腔体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非板」四大板式其唱腔变化多端的戏剧表现力和文武场伴奏有很密切的关系。

一个戏曲唱腔板式的构成除了唱之外文武场的伴奏也是极其重要的。

豫剧唱腔的伴奏一般分为前奏、大小过门、尾声及随腔伴奏等等伴奏时讲究「托」、「包」、「衬」、「垫」四大要诀。

本文就从四大板式各自的唱腔结构来探讨豫剧伴奏在声腔音乐中的可塑性。

从伴奏音乐的角度来分析声腔音乐可以观察到单从唱腔分析中无法窥见的一些面向对於了解豫剧声腔音乐的深层结构应该有所助益。

关键字豫剧、河南梆子、文武场、锣鼓经 The Plasticityof Musical Accompaniment in the Vocal Tonal System of _------ 2 Yuju Lin lichiu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bstract Yuju is also named the Henan bangzi opera. Its singing style belongs to the banqiang rhythmic vocal system including four rhythmic genres. Those are manban slow tempo erbaban two-eight tempo liushuiban tempo of water flowing and feiban free rhythm.Its singing style is full of varieties to express theatrically that has very close relation to its accompaniment of wenwuchang bamboo-silk and percussion instruments. The formation of banshirhythmic patternsof traditional operas contains the vocal system and wenwuchang. The accompaniment of the yuju i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he preludebig/small bridge postlude and the accompaniment that follows the voice of singers. During the accompaniment the yuju is particular about four important strategies. Those are tuo bao tren and den . Based on the respective vocal structures of the four rhythmic patterns this paperwill discuss the plasticity of musical accompaniment in the vocal tonal system of yuju. From the viewpoint of musical accompaniment to analyze the vocal music we may observe some faces that we cannot discover only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vocal music. Hence it is obvious that it should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vocal tonal system of yuju. Key words: Yuju Henan Bangzi Wenwuchang Luogujing _------ 3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的地方戏有著“高亢粗犷”、“豪迈激越”的音乐特色。

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

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

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作者:宋会玉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07期摘要: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

然而戏曲更是我国民族音乐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尤其传统戏曲音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发展。

其中戏曲的无谱伴奏就是一块瑰宝,对传统音乐的合理传承,为现代音乐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提高与发展提供非常有较高价值的参考素材,意义重大。

关键词:戏曲;无谱伴奏戏曲音乐在中国迄今为止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在长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戏曲音乐已经形成了它自己独有的艺术魅力和约定俗成的创造风格。

戏曲是中国多民族传统地方艺术戏剧的表现形式之一,老百姓非常喜闻乐见,戏剧扎根于民间它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戏曲音乐能够成功,其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几百年的发展戏曲音乐的体制已经非常完善。

(有谱和无谱伴奏皆可)在民间有一定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在城市也有一定的市场和痴迷者(俗称戏迷)的追求。

2.戏曲音乐扎根于中国文化,传统民族文化是地地道道的民间产物,剧本题材都是中国文化题材,它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都是老百姓喜欢也都是他们口口相传的经典佳话。

例如:《白蛇传》、《花木兰》、《天仙配》等,后被剧作家们挥之笔下记录经典搬至舞台,传统故事脍炙人口代代相传。

戏曲作为音乐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

由于他源自生活,贴近生活,所以最能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受。

然而我国的戏曲是多剧种、多风格、多流派的。

现就河南豫剧为例,谈谈传统伴奏法——无谱伴奏。

河南地处中原,这块热土长期滋润着勤劳聪明的中原儿女,文化艺术更显得繁荣非常,尤其地方戏曲更是这里的精神食粮。

老艺术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分别为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祥符调,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就我河南来说,有享誉全国的五大名旦,她们是: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和家喻户晓的黑脸王李斯忠、红脸王唐玉成、刘忠河等表演艺术家。

谈戏曲音乐配器

谈戏曲音乐配器

谈戏曲音乐配器作者:安贝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7期【摘要】配器是作曲艺术中一门重要的技法,有很强的专业性。

配器的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乐队中各种乐器的性能及各种音色的组合和变换,既要发挥混合音乐的多彩性,又要体现单一音色的独特性,使之有对比、有层次地展现。

【关键词】戏曲;音乐;配器;作用;表现力中图分类号:J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49-01在长期的戏曲活动中,担当唱腔伴奏和场景音乐演奏的乐队也走过了从简到繁、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刚形成戏曲阶段时的只有一两件主奏乐器加简单打击乐器开始,逐渐加入了其它乐器,至今已形成包括吹管、拉弦、弹拨、打击乐四大组别合成的、表现力极其丰富的戏曲乐队,并基本保留了原剧种音乐的风格。

一、配器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戏曲中的乐队,其作用一是伴奏唱腔,二是独立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特别是唱腔难以表达的戏剧情节,用器乐与声乐交替使用能够更好地为戏剧内容服务。

我们以高腔为例,高腔音乐最有特点的表现手段乃是帮腔的运用。

它不但具有较强烈的戏剧性,而且在刻划戏剧人物性格等方面有一定的深刻性。

这是因为它除了可以正面通过音乐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而且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音乐手段来达到上述目的。

从戏剧方面讲,既作第一人称,又作第三人称,这样从角色自身或各个不同的侧面来揭示内心的情感,深化表演的内容,活跃戏剧的场面。

从形式上讲,可以是齐唱,也可以是独唱;可以和主唱一起唱,也可以是伴唱;可以一字一帮或片断、正句及多句帮唱,也可以只帮不用独唱,其形式十分丰富多样。

高腔发展到现在,不少高腔剧种早已加上了管弦伴奏,有的废帮腔改用胡琴伴奏,如楚剧等。

至于高腔的伴奏方式,属于“满腔满跟”和“加花衬垫”的方式,这一点上多数曲牌体唱腔剧种有其共性,显然和曲体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梆子腔的伴奏在我国戏曲音乐史上首先出现以拉弦乐器为主奏乐器,这对我国后世戏曲音乐伴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论文.doc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论文.doc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论文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幅员广阔、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

河南豫剧就是其中之一。

豫剧,前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地方戏最大的剧种,也是全国四大剧种之一,因河南简称“豫”。

故把河南的代表戏曲成为豫剧。

豫剧的形成大概有三百年历史了,与我国的昆曲相比闻世较晚些,据老一代艺人的传说和某些记载,受昆曲梆子戏(陕西、山西)的影响,加之地方口音的民间小调逐步发展形成的,大约在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开始流传于民间。

形成河南之腔(梆子腔)。

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这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和变化,也标志着一门戏曲艺术新的开始全面繁荣。

豫剧音乐朴素大方、高亢奔放、乡土气息浓厚,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基本声腔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这四大正板,但在这四大正板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本剧种的前辈艺人无数次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四大正板的各自的变化板。

一、慢板:慢板是豫剧中常用的板眼之一,它的节拍是一板三眼,即4/4拍子。

因为它的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就叫它“慢板”。

慢板的结构是由上韵和下韵所构成的一个基本乐段,乐段和乐段相连就构成了大板唱腔,慢板的开始是有过门的,或是六梆过门(即大过门)或是四梆过门,再者是迎风板。

慢板的乐句一般都是从眼起(即第三拍起)在板上落(即在第一拍上落)。

慢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接续别的板类,比如“滚白”等。

慢板的旋律优美动听,变化多种多样,唱腔非常丰富,最适合表现各种抒情场面,加上速度和强弱的变化,慢板所能表现的情感面就更宽了。

慢板中间的交织板(上下韵的唱法)就有三句腔:低音过板,下行腔过板,上行腔过板,双过板,单过板,简过板,高音过板,花腔过板等,变化板有:迎风、金钩挂、反金钩挂、连环扣、五音、七折、哭剑、拐头钉、导板等。

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变化用快、中、慢的速度来运用。

浅谈豫剧乐队伴奏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豫剧乐队伴奏的地位和作用
唱腔要有味伴奏要有劲也就是托的含意要想托好托准首要条件必须把唱词吃透学会唱腔起板落眼都要准备在香魂女中伴奏环环一段唱娘的话叫环环又惊又喜板胡的出字一定要和演唱者一致相互之间不能各走一条路该弱时一定弱下来该强一时一定强上去要壤现出环环内心扶心灰意冷到重见光明时激动心情一直到有了选择的权力后甩腔过门强奏托出她内心说不完的委屈今天终于又能解放了
文史艺术 2 0 1 4年 6月 ( 中)
浅谈豫 剧乐 队伴 奏的地 位和作用
李光辉
( 开封 豫 剧 院 。河 南 开封 4 7 5 0 0 0 )
豫 剧乐队 的组成 : 包 括文场( 也称 软场) 及武场( 也称 硬场) 两大部分组 成。文场 :根 据院团的规模 编制不 同而有差异 . 根据文戏 与武戏等的特点不 同也有差异 。比如一般常 见 的文 戏文 场 的乐器 有豫 剧板 胡 ( 主弦 ) 二 胡、 琵琶 、横笛闷子、扬琴、唢 呐、笙 , ( 也 有配古筝 、竖琴、电子琴 、电子鼓 的) 低胡 、 大提琴等等。不过乐队的文场 配器是根据剧 情的需要而变化的。比如 :喜庆戏 , 笙 和唢 呐是不可少的 ; 悲剧 ,低音乐 器是不 可少的 ( 如大 提琴 、低音贝 司等) 。武场 :通 常配置 有梆子 、边鼓 、挎板 、堂鼓( 司鼓) 、低音 鼓 等 ,大锣 、 二锣( , J 、 锣) 碰钟 、塌音锣 、 小钗 、 中钗 、大钗 、吊钗等( 通称 打击 乐) 。打击乐 的配器也 是根 据剧情 的需要 而变化 的 。总 之 ,传统豫剧乐队的组成核心是 司鼓 指挥 , 板胡领奏 。 然而现代剧团的乐队配器与传统 的有些差异 ,比如在大型戏剧中西洋乐器的 运用给乐 队的气氛增添很大威力。比如 :大 提琴 、倍 大 ( 大贝斯 ) 、小号 、中音号 ( 巴 黎洞 ) 、 长号 ( 拉 管) 长短笛 、 黑管 。 大贝斯( 包 括 :抱 贝、扛贝) 、脚踏鼓 、架子鼓电子鼓 、 电子琴 、电子合成器等等 ,这些洋乐器在大 型戏剧 中都有不 同程度的使用。 豫剧文场乐 队从三十年代的 “ 三弦手” 到加入板胡 、二胡 、琵琶、三 弦、唢呐 、笙 等 民族乐器 , 是豫剧音乐的形式和内涵更加 丰富。随着西洋乐器的加入 .从 5 0年代 中 期, 豫 剧乐 队也开始 “ 西 洋化” 。大 、小提 琴 ,木管 、铜管 ,甚至电子琴也挤了进来 ,

琵琶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在豫剧伴奏中的作用和技巧

琵琶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在豫剧伴奏中的作用和技巧

琵琶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在豫剧伴奏中的作用和技巧作者:葛荣桃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19期中图分类号:J6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179-02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拨弹乐器之一,它源远流长,从有文字记载到东汉时期算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这一名称对中国古代拨弹类弦乐器的泛指,慢慢演变为对特定形制乐器的专称,并成为人人皆知,具有时代性的一件中国民族乐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行程。

琵琶,最早称“枇杷”,亦作“批把”,在字形上从木字旁来看,这说明它是一种木制乐器;从提手旁来看,表明用手弹奏;后来改为琴字头,表明它的发展渐趋成熟,具有独奏乐器的意义。

东汉时期学者刘熙曾在《释名》里对这一乐器名称作过如此解释:“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像其鼓时,因此为名”。

这说明琵琶的名字由来原是描摹两种弹奏手法发出的状音字,向左下方弹出的音像“比”的声音,向右上方挑进的音像“巴”的声音,由此这两个声音成为乐器的专用名字,即“琵琶”。

唐时弹奏琵琶是用拨子,唐贞观时,裴神符废拨子为手指弹奏时称“掐琵琶”这是丰富了琵琶演奏表现力的一大进步,到宋代这两种弹奏并用,元代以后用拨子弹奏逐渐减少至明清时已不复存在。

琵琶艺术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专业化,一是“世传”(家传),二是“师传”,从而涌现出众多的著名演奏家。

因此隋唐时期是琵琶艺术在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时期。

明清以后琵琶右手的演奏已完全运用手指弹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演奏指法。

琵琶的演奏姿势,也因品柱的增加,由早期的横抱或斜抱改为竖抱弹奏。

吟、揉、推、拉等左手众多演奏方法也得到了普遍应用,传统的右手指法多达五六十种。

自十九世纪清未以后,琵琶彻底成为一种独奏乐器,北派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较为缓慢,逐渐失去影响,而南派琵琶艺术继而泛起,发展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江、浙一带。

在吸收了北派琵琶艺术传统的同时,江南各地以世传和师传关系建立起了各种演奏风格和演奏曲目,逐而形成了以地域为界的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上海派等近代琵琶演奏流派,他们的影响延续至今。

豫剧伴奏乐器的演变与功能浅析

豫剧伴奏乐器的演变与功能浅析
入了琵琶 、月琴 、中胡等 民乐器 ,也逐渐 出现 了大小提琴 、低音 提琴 、 木 管组 与铜 管组 等西洋乐器, 打击乐 也吸收众 多 民族打击 乐器与西洋打击乐器 。 乐 队演奏人员 的整体技 巧也有 了很大的提
升。
供了技法上的广阔空间, 配合低音提琴组, 在数个八度内, 为唱 腔 的旋律提供 了有力 的和声支撑 , 也让在音乐创作有 了很好 的基
“ 文场 、 “ 武场”只有八人即板鼓、大小锣、三弦手、梆子以及 手钗 。 后逐渐加入了板胡、 二胡、唢呐和笙等民乐器。当时的伴 奏多是齐 奏 ,因为没有统 一的音乐 记谱与系 统化 的豫剧音乐 理 论, 所以伴奏人员只能依据演员台上的提示, 来对各种板式进行 伴奏 。 乐 队人员少 , 伴奏乐器单 一,音乐理论又非常匮乏 , 造 成 了当时豫剧伴奏非常单薄 、单调 的情况 。 全国解放后, 随着物质条件的好转,随着文艺工作者地位的 不断提高 ,豫剧涌现 出大批现代经典剧 目:《 朝 阳沟 》 、《 人欢 马 叫》 、 ( d x z黑结婚 》 、《 倒霉 大叔的婚事》 、 《 倔公公犟媳妇 》等经 演不衰的优秀剧 目 走入广大豫剧 爱好者 的视 界。 随着解放 后豫剧 的蓬勃发展 , 豫剧 的伴 奏乐队也不断尝试新乐器 的增加 。 不仅加
豫剧伴奏乐器的演变与功能浅析郑爽郑州市豫剧院河南郑州450000豫剧乐队随着豫剧的产生逐渐成长规模由原始简单的一鼓二锣三弦手慢慢进化到现在四五十人中西结合的混合乐队它的主要功能是为豫剧唱腔伴奏为演员舞台表演服务不论是唱腔念白还是剧情烘托渲染都离不开伴奏乐器的作用可以说伴奏乐队是豫剧音乐当中的指挥者引导者赞美者
唱腔 、念 白,还是剧情烘托渲染 ,都离不开伴奏乐器 的作用 ,可
以说伴奏乐队是豫剧音乐当中的指挥者、引导者、 赞美者。 他主

豫剧简介介绍

豫剧简介介绍

代表性剧目
《穆桂英挂帅》
该剧目是豫剧的经典之作 ,讲述了女英雄穆桂英率 领杨家将抗击敌军的故事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
《花木兰》
豫剧版本的《花木兰》讲 述了女子花木兰替父从军 的故事,展现了女子的勇
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七品芝麻官》
该剧目以一位小官吏的升 迁经历为主题,揭示了封 建社会的官场黑暗和民间
豫剧简介介绍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03
CONTENTS
• 豫剧的起源和发展 • 豫剧的艺术风格 • 豫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 • 豫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与影响 • 豫剧的传承人及代表人物 • 豫剧的未来展望与思考
01
豫剧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背景
产生背景
豫剧起源于河南,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语言、曲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 豫剧主要是以民间说唱艺术形式流传,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戏曲表演艺术。
自20世纪以来,豫剧开始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艺 术形式进行交流和碰撞。
对外交流的现状
目前,豫剧已经走向世界舞台,与各国文化展开互动和融 合。
豫剧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
豫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01
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赢
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豫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02
学院派对豫剧的历史、唱腔、表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究, 为豫剧的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持。
民间团体发扬
草根豫剧团体
各地活跃着大量的草根豫剧团体 ,他们自发组织排练、表演,将 豫剧艺术传播给更广泛的观众。
民间艺术节
一些地方举办民间艺术节,为草根 豫剧团体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推动了豫剧在民间的普及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剧伴奏功能发展初探
摘要:戏曲的伴奏音乐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种。

文场以丝竹乐为主,伴奏乐器因剧种而异。

如昆腔以曲笛为主,梆子戏以板胡为主,京剧以京胡为主。

武场以打击乐为主,主要用于舞蹈、武打或技巧性场面,也用于烘托情绪、渲染气氛,制造戏剧效果。

关键词:豫剧;戏曲伴奏;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21-01
豫剧,是河南省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初期被称作“土梆戏”,后来为区别其他省的梆子戏剧种,又称作“河南梆子”,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

在剧种繁多的中国戏曲中,豫剧属梆子腔类声腔剧种中的一个分支,在流行于河南境内的20多个地方戏中,它是最大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代表剧种。

豫剧乐队的建设,它的编制和乐器选配,是在剧种发展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

早起豫剧乐队的建制及乐器使用,由于受早于豫剧的一些剧种,特别是受与罗卷戏同台演出的影响,无论打击乐和文场乐器,都与罗卷戏比较接近。

从1933年修订的《续安阳县志》中关于梆子戏乐队的记载来看,“其外台乐器,除鼓、板外,有铙、钹、锣、镟各一,胡琴二,梆子玫,俗称场面,有紧七慢八之说”。

那时乐队不过七八个人,所用的乐器除击乐外,仅有两把胡琴。

再就马紫晨先生所著《河南梆子概述》中的说法:“从前梆子戏的场面,由七至十一人组成”。

所列乐器有战鼓、越鼓、板鼓、手板、
大锣、二锣、铙、钹、小铰子、梆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皮嗡(半瓢)、月琴、三弦、横笛、尖子号等。

这里所记述的则是规模稍大些的剧团情况。

乐队除击乐外,又增添了二弦、皮嗡等弦乐;月琴、三弦等弹拨乐和吹管乐横笛、唢呐、尖子号等。

可以看出,为了求得丰富的乐队效果,又要节省人员,很明显一些乐器是相互兼任的。

板胡进入豫剧乐队的时间,据一些老人回忆,约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期。

由于它的声音浑厚洪亮,激越粗犷,很受艺人和观众的喜爱,所以,它逐渐发展为豫剧乐队的主奏乐器。

五六十年代,一般剧团所用的乐器,除击乐外,文场中弦乐有板胡、二胡、中胡、大提琴,有的还用了坠胡和小提琴等;弹拨乐器有小三弦、大三弦、扬琴、琵琶和古筝,有的剧团还用了中阮、大阮;管乐有竹笛、笙、唢呐、闷子、单簧。

有的还试用了以板胡、二胡和小三弦(或琵琶)三大件为主,多种形式的中小型民乐队,或中西混合乐队建制。

乐队的人数也因各个剧团的情况不同而多少不一,除了省团编制大些外,下边的剧团,包括地、市剧团,乐队人数多为十几到二十人左右。

文革期间,由于京剧现代戏的普及,许多地、市级剧团,甚至不少县级团都一阵风地向着3o人左右的单管乐队建制发展,通过音乐配器和乐队训练,使乐队人员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进入80年代,演出阵地不断萎缩,乐队的编制也逐渐向着实用和精悍的方面发展,受经济承受能力的制约,都在寻找一种用人不
多又比较灵活好用、表现力较为丰富的编制形式。

另一方面,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在戏曲领域的广泛应用,如现代的音响设备、电声乐器等的影响,又为小型乐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小型乐队也有可能把演奏效果搞得非常丰富和极富变化,很多人都在用心探索和研究乐队新的编制和配器手法。

豫剧的伴奏乐器和其他剧种一样大致也分四大类,即弦乐器、管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

它们各自又代表一组乐器,而每一组甚至每一件乐器在伴奏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伴奏方法。

在此以板胡为例,简述豫剧唱腔的伴奏方法。

板胡在豫剧乐队中的使用,细算起来也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其悦耳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给豫剧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突破,同时也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戏曲工作者和无数的观众。

豫剧板胡是豫剧乐队“四大件”之首,俗称“领弦”,它具有音色明亮高亢、地方特色鲜明的特点,能够准确、深刻地表现欢快热烈、悲伤愤怒等各种细腻的思想感情。

其演奏技巧和伴奏手法主要突出在“打、滑、揉”和“托、包、衬、垫、对比、加花”等多种伴奏技术之上,充分发挥了豫剧板胡的功能和演奏员的伴奏水平,大大提高了它在塑造作品形象上的积极作用。

另外,伴奏无节拍的非板唱腔,一定要根据唱腔的感情需要,灵活运用伴奏手法和伴奏技巧。

因为非板唱腔的强弱对比及节奏的舒展性都很强,所以伴奏时一般采用清唱清补、或选择唱腔的起伏点带动乐队同进同出的伴奏方法。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而成的。

在戏曲艺术中,乐队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在体现剧种风格、演绎戏剧故事、营造舞台场景、渲染舞台气氛、揭示人物心理、推进戏剧情势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作为音乐总谱的体现者,是构建和创造舞台音乐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它还是整个舞台艺术的精、气、神,是使艺术表演得以在舞台上“活起来”、“亮起来”的生命之光。

最后,要说的是,一定要解决好“唱”与“奏”的关系,且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但一味被动的伴奏也不是好办法,要变被动伴奏为主动演奏(这方面京剧《打虎上山》一折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一部好的作品是演员和演奏员,经过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的,双方只有达到“如胶似漆,珠联璧合,水乳交融”的境地,才有可能实现的。

因此,一定要在长期的实践当中,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使演唱和演奏融为一体,以美的视听震撼观众、征服观众,这才是艺术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俊生.浅谈豫剧唱腔板式及其伴奏[eb/ol]http:
///view/
f468111cb7360b4c2e3f64a4.html
[2]范丹鹏.论豫剧的乐队建设及常用伴奏手法[j]文艺生活,2013,(06):139-142.
作者简介:赵清宪(1962—),1981进入舞阳戏曲学校学习。

四年后进入舞阳剧团工作。

曾伴奏过五世请缨、状元与乞丐等剧目,曾伴奏过白发亲娘,巾帼雄风,战洪州、三娘教子等剧目并获得伴奏奖。

2000年调入漯河市豫剧团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