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的进步一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三、近代交通、通讯业发展的影响
京汉铁路建成前,从北京到汉口,走驿道需要27天,铁路开通后只 需要两天半即可抵达;
铁路的便捷,增加了商品流量,加速了商品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 大规模的发展。“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当蒸汽机车出现后,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 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 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4、哪一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09年
5、中国自主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
台湾 6、中国最早的电话公司设立在?
上海
要点透析
1.唐胥铁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 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 路”。这说明 (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李鸿章曾言:“铁路之设,关于国计、军政、京畿、民生、转运、 邮政、矿务、招商、轮船、行旅者,其利甚溥。 孙中山说:“交通为实业之母”,而“铁道又为交通之母”。 近代某知识分子: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此 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国防。
1933年,日军在长城口发动大战。国军部队的传令兵们竭 尽全力,在那些险峻的石山上来回奔波,不少人不是摔死, 就是遭鬼子伏击,甚至路上被野狼叨去,而日军全是无线 电联络,大占优势。蒋介石懊恨不已,下定决心发展无线 通讯部队!
D
“马拉火车”和“太监拉火车”: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的束缚,西方先进技术难以在中国充分发挥作用。
要点透析
2.新中国初期,公路运输获得较大发展,全国建立起比 较密集的公路网的直接原因是? ( ) A.解放战争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2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2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902年3月,上海 人议论最多的是一 种能够在街上自动 行驶的四轮怪物。 这就是汽车。
20世纪初: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汽车 (仅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
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 赖进口等,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B.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初,开始出现汽车、有轨电车。 2.民国时,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发展缓慢。 3.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较快发展 (公路网、公路大桥) 。 4.20世纪90年代,轿车进入百姓生活。
(2)电话在中国
时间 19世纪80年代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
成就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
20世纪初 新中国成立后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后电 讯事业快速发展,手机、电话、传真机、 互联网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
老式电话
程控电话
可视电话
手机
卫星电话
3.通讯事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
2.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宝成铁路
兰新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的沟通
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铁路营业线示意图
20世纪90年代,国家加大投资,加快铁路建设。到2000年我国铁路运营总 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 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 式通车运营,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 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2.航空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 开序幕。

高一历史作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答案》(含解析)

高一历史作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答案》(含解析)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单选题1.(2020·山西高三)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

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C.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陆海空的交通工具的数量都由1949年到2018年剧增,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也在提高,B正确;据材料可知,早在1949年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就已形成完善,A说法错误;据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错误;D与材料无关。

【点睛】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包括交通运输的标准、质量、管理、安全、卫生、维修等方面的内容。

2.(2019·贵州省丹寨民族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上海环球社印行的《图画日报》于20世纪初刊载的一则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的图文报道。

这一现象反映了A.社会风气的变化B.女性进入政治领域C.自行车日渐普及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根据“20世纪初……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妇女骑车郊游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女性进入政治领域”及“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故BD两项错误;只有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不能说明自行车日渐“普及”,C 项错误。

3.(2020·浙江高二期末)1917至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实业计划》一书,书中规划了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

下列符合当时中国工业和交通发展状况的是①天津已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②中国人已能自主修建铁路③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④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从1912年开始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到19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即“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A、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B项。

中国近代史-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中国近代史-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年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 制水上飞机,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开通。 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
运营。 ——依据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教材整理
与铁路运输业相比,材料表明中国航空业发 特点:航空事展业历的程发有展起何步特较点晚?,但是发展较快。
交通拥挤
能源紧张
环境污染
不良信息
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
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 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 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 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 情况表明( )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上海成为女性解 放的中心、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民族 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从材料中可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谈谈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信息: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受顽固派的阻挠发 展迟滞。
原因:清政府的迂腐;封建迷信对人的毒化。
如果说世纪、年代,中国铁路开始出现但 受阻挠,到了世纪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 了,原因是什么?
《马关条约》签订,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 出(投资或贷款)的新时代。
“黄鹄”号轮船
“万年青”号轮船
创办于年上海轮 船招商局是近代最早 的航运企业。
上海轮船招商的经营广告:“宗旨——发展中国航 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 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 评”等。对该“广告”解读错误的是
.船招商局注重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打破了我国航运业被外国垄断的局面 .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史。由以上可知选B项。

2.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 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表 体现了交通工具数量的变化,④不能反映题意,排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资金不足
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
同治二年(1863)上海洋商禀请造上海至苏州的铁路时, 总理衙门即指示李鸿章:“铁路与发铜线,事同一律,万难 允许”,并要求“密致通商各口岸,一体防范”。
——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明令禁止
光绪五年(1879年),奕訢奏称:“电线铁路各事……应 由该督等随时酌度情形,奏明办理”。 ——《洋务运动》
地方试办
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
对话高考
(08宁夏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 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 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观念束缚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5.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 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 的四种交通工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 小火轮船、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 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 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1.原始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木船、手推车等原始交通工具来满足交通需求。

这些交通工具主要是基于木材和石材制作的,用来在水上和陆地上进行运输。

2.古代帝国时期:随着文明的进步,古代中国的交通工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马车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贵族和富裕人家中。

此外,船只也得到了改良,其中以大型帆船和划船最为常见。

3.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唐朝,人们开始使用牛车和马车来进行货物运输和乘坐,同时水上交通也得到了提升,大型商船开始出现。

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交通工具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马车成为当时最主要的陆路交通工具,同时人力车和人力船等拉力交通工具也出现在城市中,方便人们的出行。

与此同时,船只的造船技术和航行技术也进一步提高,大型商船和军舰的数量逐渐增多。

5.近代时期:随着西方技术的传入,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

最明显的是铁路、汽车和飞机的引入。

1865年,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时代的开始。

随后,大量的铁路线路陆续建成和完善,加快了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流动。

汽车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陆路交通的速度和效率,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飞机则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新方式,航空交通也迅速发展。

6.现代化时期: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继续得到改进和完善。

高速铁路的建设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拥有国之一、大量的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在建设和扩展,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城市化进程。

同时,电动汽车的发展也成为推动新能源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结起来,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原始时代的简单工具到现代化的高铁、航空交通的演变过程。

这个过程中,各个时期的交通工具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创新,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出行方式。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无人驾驶、磁悬浮等新技术也将进一步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交通工具的进步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交通工具的进步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交通工具的进步全国通用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交通工具发展的历史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 培养学生对交通工具科技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来交通工具的热情。

-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 交通工具的演变:从古代的轿子、马车到现代的汽车、高铁、飞机等。

- 交通工具的能源:介绍传统燃油到电力、氢能等新能源的转换。

- 未来交通工具的展望: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等创新交通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的演变历程,能源转换及未来交通的趋势。

- 难点: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工作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 交通工具发展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 模型或实物展示:如电动汽车、高铁模型等。

- 互联网资源,用于查找最新交通工具资讯。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交通工具发展的思考。

2. 历史回顾:讲解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交通工具的特点。

3. 能源转换:介绍交通工具从依赖石油到使用新能源的转变,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研究其工作原理和对环境的影响。

5. 未来展望: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鼓励他们提出创新设计。

6. 总结与反思:全班分享各组的研究成果,总结交通工具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板书设计- 交通工具的进步- 副从历史到未来- 内容:时间轴展示交通工具的演变,能源转换图解,未来交通工具的想象图。

作业设计- 学生绘制一个时间轴,展示从古代到现代交通工具的演变。

- 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理想中的未来交通工具。

课后反思- 教师应评估学生对交通工具发展史的理解程度。

- 分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创新思维。

- 考虑如何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对科学技术的深入学习动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教师不仅传授了关于交通工具的丰富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未来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人类历史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人类历史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人类历史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交通工具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类社
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以下是人类历史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1. 早期交通工具: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主要依靠步行、骑马、划船等方式进行交通运输。

这些交通工具虽然简单,但在当时已经能
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2. 轮子的发明:轮子的发明是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大约
在公元前 3500 年左右,人类发明了轮子,这使得交通工具的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3. 马车和牛车:随着轮子的发明,马车和牛车等交通工具也开始
出现。

这些交通工具在古代被广泛使用,成为了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

4. 帆船和轮船:在水上交通方面,帆船和轮船的发明也具有重要
意义。

帆船在古代被广泛使用,而轮船的出现则使得海上运输更加高
效和安全。

5. 蒸汽机的发明:18 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交通工具的革
命性变革。

蒸汽机被应用于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中,使得交通运输
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6. 内燃机的发明:19 世纪末,内燃机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交通工
具的发展。

内燃机被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使得交通运输
更加快捷和便利。

7. 现代交通工具:20 世纪以来,现代交通工具得到了快速发展。

汽车、飞机、火车、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和快捷。

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交通工具也将不断涌现,为人类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学案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习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基础掌握】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人们以乘坐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1)铁路①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到的铁路。

②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的基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

④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成、、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世界第四位。

⑤新中国在方面有很大进展。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

(2)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等大城市。

外国近代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密集的,包括在内的山区通了汽车。

(3)水运①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②新中国成立后,由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90年代后开始萎缩。

(4)航空①1909年,旅美华侨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的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至航线开通,中国拉开了序幕。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建国前(1)电报① 19世纪70年代,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

③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设立。

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无线电报则供。

(2)电话①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开通第一部。

②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

③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开通第一部。

2、新中国成立后(1)逐渐形成全国的。

(2)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和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影响:使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改变着人们的和。

【合作探究】这里是三张不同时期的结婚照片,分组准备回答:A组:假如你们回到了20世纪20年代,应邀去参加这对新人的婚礼。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詹天佑故居“铺上” 京张铁路钢轨
蒸汽机车
火车机车演变
内燃机车
高速列车
电力机车
磁悬浮列车
2、公路交通:
20世纪初,汽车首先开始出现 在中国的哪一座城市?


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
链式传动自行车
有轨电车
20世纪初, 上海人议 论最多的 是一种能 够在街上 自动行驶 的四轮怪 物,这就 是汽车。。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 批共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 汽车工业的诞生。
20世纪末,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开封黄河公路大桥
焦作黄河公路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路交通
想一想:
鸦片战争后,中国交通运输工具开始 发生质的改变,从远距离的交通工具 来说,最先传入中国的是什么?
传真机
20世纪90年代起,机关、企业开始使 用传真机,几分钟内就能发送信件、 图文到千里之外。 Nhomakorabea 电 脑
喜 人 成 就、飞 速 发 展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
积极: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 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提高了 人们的生活质量。 消极:交通的拥挤;环境的污染;出现能源危 机。
20世纪初
中国自己修建、自己管理的第 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在哪里?
台 湾
中国自己开办电话局、开通市 内电话的第一个城市是?
南 京
老式电话
程控电话
可视电话
卫星电话
手机
寻呼机(拷机)
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逐渐普及,当 时国人有句流行语“有事就call我”,但 很快受到手机的冲击,进入21世纪逐渐退 出历史舞台。

【初二作文】交通堵塞 交通工具的进步作文600字

【初二作文】交通堵塞 交通工具的进步作文600字

【初二作文】交通堵塞交通工具的进步作文600字
交通堵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可能会遇到这个困扰。

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交通堵塞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交通工具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

无人驾驶汽车,这种新
型的交通工具不仅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还能自动调整行车路线,避开拥堵路段,提
高交通效率。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一些城市开始试运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
交通工具将会大规模普及。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优化,城市交通布局也在逐步调整。

修建地下交通系统,地下铁道、地下通道可以减少地面上的交通拥堵情况。

城市设计师还在考虑如何设计更多的绿化
空间,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步行和骑行的机会,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这些改变将有效地解
决交通堵塞问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公共交通工具不仅
能够减少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还能减少道路上的机动车数量,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政府
也在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加大对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为其
提供更好的服务。

交通堵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我们对未来交通堵塞问
题的解决充满信心。

科技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优化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普及将为我们提供
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从而缓解交通拥堵的困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享受
到更加畅通的交通网络带来的便利。

第二课_: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二课_: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四、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积极: • 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快 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 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消极: 导致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加重, 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
五、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不 平衡性的表现明显。具体表现有哪些?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及原因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中国近现代的交通 (一)中国近现代交通的变化 1、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1)变化的具体概况
古代:木船、马车、轿子 ①人力、畜力: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海:轮船(1865年建成第一自行设计的轮船) 火车(1876年) ②机械 近现代 陆 汽车、有轨电车(1906年在天津出现) 动力 摩托车、磁悬浮列车(2003年在上海投入运营) 空:飞机 地下:地铁(1969年) (2)中国交通工具更新的原因 外因 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外国侵略中国的需要 ①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 ②政府政策的转变及引导; ③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积极兴办; 内因 ④西方列强的入侵,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 且冲击了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
(3)近现代新式交通工具应用的影响 ①人与人的时空距离缩小 ②便利人们出行、交往 ③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④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观念的转变 2、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动力的变化:
人力、畜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机械动力
3、交通运输形式的变化:运输方式多样化,并且由 平面交通向立体交通发展
(1)近现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的发展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交通工具的进步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交通工具的进步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交通工具的进步一、教学目的1.了解、认识交通工具的进步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沟通的能力;2.了解交通工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保护环境和建设绿色交通的重要性;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比较和创新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探索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

二、教学内容交通工具的进步和演变过程。

三、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发挥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思路1.导入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早期人类如何出行,交通工具如何演变,从而了解交通工具的重要性;2.学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了解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功能和优缺点;3.图书馆自主阅读:学生在图书馆阅览相关图书,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4.现场考察:到交通工具发展的相关博物馆进行参观,掌握实际知识;5.总结交流:学生通过总结发现问题和交流思考,掌握知识点,反思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6.小组设计: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设计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并展示。

六、教学方法1.探究法;2.小组学习;3.合作学习;4.现场考察;5.创新设计。

七、教学步骤1.初始化:导入例子,例如学生在学习中的出行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的重要性;2.小组讨论:学生小组之间讨论交通工具的功能与缺陷,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写出报告; 3.自主阅读:学生图书馆自主阅读相关图书,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 4.现场考察:学生到博物馆进行考察,结合文化底蕴和实际情况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 5.总结交流:小组之间进行分享,整理发现的问题和思路; 6.小组设计:小组学生提出创新设计方案,对优秀方案进行展示和评选。

八、教学工具1.图书馆自主阅读资料;2.计算机和投影仪;3.交通工具博物馆的现场观看。

九、教学效果评估方式1.学生讨论报告的撰写和演讲;2.设计小组的案例研究和方案;3.现场考察报告。

部编版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0(1)

部编版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0(1)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表现。

2.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

3.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3)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4)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2.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2)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山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90年代后开始萎缩。

4.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思维点拨]1.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具体环境的影响,新旧交通工具长时间并行存在。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前(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

交通发展的变化

交通发展的变化

交通发展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交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本篇文档将从交通工具的进步、交通设施的改善、交通服务的提升、交通管理的进步以及绿色出行的发展五个方面,探讨交通发展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进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交通工具经历了显著的变革。

传统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逐渐被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高速列车等新型交通工具所取代。

这些新型交通工具不仅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环保性,还能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例如,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的普及,使得城市中的短途出行更加便捷和环保;高速列车的发展,使得长途旅行更加快速和舒适。

2.交通设施的改善交通设施是交通发展的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和拓展,公共交通网络也得到了优化和扩展。

例如,地铁、轻轨、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普及,使得城市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和高效;高速公路和桥梁的建设,使得长途旅行更加安全和舒适。

3.交通服务的提升交通服务是衡量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服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网上购票、移动支付等新型服务方式的出现,使得出行更加便捷和高效;紧急救援服务的完善,为出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

例如,航空公司的信息化服务,使得旅客能够更加方便地查询航班信息和订购机票;物流服务的快速发展,为网购和电子商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4.交通管理的进步交通管理是保障交通安全和顺畅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管理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智能交通系统的普及,使得交通管理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交警执法能力的提升,使得交通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例如,通过安装交通摄像头和电子警察,能够有效地监测和控制交通流量;通过建立智能交通指挥中心,能够及时调度和处理交通事故。

5.绿色出行的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出行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______到__________的铁路。

(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__________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____________。

(3)新中国成立后,建成________、______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______________、世界第四位。

(4)新中国在______________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2.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______等大城市。

随之,外国近代____________传入中国,民国时期____________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______________,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__________________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90年代后开始萎缩。

4.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_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____至____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业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____________。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建国前(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______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______,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______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______________。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______。

高一历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七十年代C.19世纪八十年代D.20世纪初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招致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业,标志着中国水运业的开始,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交通工具变迁·水运业。

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慈禧太后坐汽车,坐了一次就不想坐了,原因是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在她的前面。

这反映的是封建观念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3.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提,1926年数字则是两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重要的地位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B【解析】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到,上海交通工具种类增加了,交通工具日趋近代化,传统的交通工具仍然占据多数地位,故②③④正确。

近代上海虽然出现了汽车,但这些汽车都是从外国进口,因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才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业,故①的说法错误。

故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变迁4.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课件]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件]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19世纪70年代,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甲午战前,电讯网络形成
通 讯 变 迁 历 程
3、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 局
4、20世纪初,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 内电话
5、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通讯网络形成
6、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产业发展迅速
影响:信息传递更快捷和简便,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 生活。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当我们真正投身于引领社会时代 的潮流中,进一步的新型交通工具又再一次走进了生活!是以 地上地下区分肯定是错的,地上地下只是从实施条件来考虑的, 包括用地条件,环境要求,开发强度等等,但如果有可能地上 的话,我想没有一个市长会选择让轨道交通下地的,造价相差 的是倍数关系!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 运量,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 决定了站台长度(很重要,牵涉到预留用地,而土地对城市而 言就是钱,地下车站的直接牵涉到造价,因此客流预测很重 要!)。由于车型的区别,使得地铁和轻轨在车辆上很容易区 分,一般轻轨车辆全都是动车,而地铁则是动车、拖车混合的。
在《古代战争馆》里,陈列着两辆大 型彩绘铜车马。铜车马原件系 1980 年冬在秦始皇陵西侧发掘出土,每辆 车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大 小约为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 车马的系驾革皮挽具齐全,装饰华丽。 可见当时我国的交通工具已经达到了 世界的先进水平。
人类利用外物制造器械,让自己架乘或 者运输物品,这种器械就是交通工具。 从原始人类借助一般漂浮的木头,顺留 而下开始,至今千万年来,交通工具经 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起了巨大的变化。 古代交通工具跟现代交通工具相比较。 根本的差别在于使用动力的不同。古代 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 力--风,水流。

交通方式的进步英文作文

交通方式的进步英文作文

交通方式的进步英文作文英文:As a transportation enthusiast, I have always been fascinated by the progress and advancements in transportation over the years. From the invention of the wheel to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the way we move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transportation has been the introdu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These vehicles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ransportation, offering a cleaner and more sustainabl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gasoline-powered cars. With the rise of companies like Tesla, electric vehicles have become more accessible and affordable to the general public. In fact, many countries are now offering incentives for people to switch to electric vehicles, such as tax credits and rebates.Another major advancement in transport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vehicles. Companies like Google and Uber have been investing heavily in this technology, with the goal of creating self-driving cars that can navigate roads safely and efficiently. While this technology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completely chang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ransportation. Imagine being able to relax and read a book during your daily commute, while your car drives itself to your destination.Furthermore, the rise of ride-sharing services like Uber and Lyft has also transformed the way we get around. Instead of relying on traditional taxis or public transportation, people can now easily hail a ride using their smartphones. This has made transportation more convenient and accessible for people in urban areas, reducing the need for car ownership and alleviating traffic congestion.In addition to these advancements, the development ofhigh-speed trains and maglev technology has also made long-distance travel faster and more efficient. Countries like Japan and China have invested heavily in high-speed rail networks, allowing people to travel hundreds of miles in just a few hours. This has not only reduced the need for short-haul flights, but also decrease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ravel.Overall, the progress in transportation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lives, making it easier and more efficient to get from point A to point B. A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advance, I am excited to see what the future holds for transportation.中文:作为一个交通爱好者,我一直对交通工具的进步和发展感到着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另外还有人研究以后认为:没有转向机构;中国有四轮马车;四轮马车与双轮马车的优势在于稳。我国古代确曾出现四轮甚至六轮的马车,但只限于先秦时期皇族使用,没有推广开来。我觉的主要是古代中国人没有克服前轮转向这个难题。加上我国古代没有古罗马那种宽阔大道,所以中国古代放弃了发展四轮马车。
木船:原始人发明的,那时候还没有国家呢。当一个猿人在落水的时候,爬上一根漂木的时候,就是船的雏形,为了平稳地浮在水面,于是又想出用两根、三根或更多的树木捆绑在一起的主意。最后,人们根据圆木和芦苇能浮在水面的原理,制作了类似于筏或船的水上交通工具
轿子:
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千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尚书·益稷》中有一句话:“予乘四载,随山刊木。”这是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讲的。后人解释,这四载是:“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
轿子一种靠人或畜扛、载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曾在东西方各国广泛流行。就其结构而言,轿子是安装在两根杠上可移动的床、坐椅、坐兜或睡椅,有篷或无篷。轿子最早是由车演化而来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
蒸汽机船:是富尔顿发明的1786年,富尔顿从美国来到了英国伦敦,他结识了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激发了发明蒸汽机船的热情。1803年,他造出了一艘蒸汽机轮船,在巴黎塞纳河上试航时,轰动一时。但是,由于这条船的船体太薄弱,船身竟然折断了。他的失败引来了许多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有人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当时的法国政府也不以为是。可是富尔顿并没有灰心,他认定蒸汽机轮船会有广阔的前景,他从法国回到美国,继续研制轮船。1807年8月,富尔顿设计的“克勒蒙”号轮船在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下水了。这条船长约45米,宽9米多,排水量100吨。该船的发动机是英国伯明翰的布尔顿和瓦特制造的。富尔顿为这条船的两舷设计了两个明轮,蒸汽机带动明轮旋转,明轮上的叶片在水中划动,推动着船只前进。克勒蒙号的航速达每小时6公里,比帆船快三分之一。它曾往返于纽约和奥尔巴尼之间,作为哈德逊河上的定期班轮。因为富尔顿造出这条船投入了使用,所以,人们就把轮船发明者的桂冠,戴到了富尔顿的头上。古老的帆船船舶,船,指的是:举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气机、燃气涡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工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交通工具的更新:
人力牵引: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为东洋车。
自行车:
自行车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中国人最早见到自行车是在清朝末年,当时的清政府的外交官员张德彝首先在欧洲看到的。他在日记中写道:"见游人有骑两轮自行车者,造以钢铁,前轮大,后轮小,上横一梁。人坐梁上,两手扶舵,足踏轴端,机动以弛行,疾于奔马。"自行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李鸿章访美时,也遇到一个骑高轮自行车的女孩,甚觉新奇,还特意邀请她到纽约的旅馆叙谈。而自行车在中国土地上的首次出现,大概是1868年(清同治七年)11月,那是不远万里从欧洲运来的
清朝,按明朝惯例使用轿子,并规定:三品以上京官使用四人轿,出京可以坐八人抬的轿,外省督抚都使用八人轿,普通官员坐四人轿。所以,“八抬大轿”成为高级官员的出行标志。
而民间一般为二人抬轿,只有“娶亲用的花轿”允许八人抬轿。轿帷用料也有一定规格。
皇帝的轿子皆称“舆”,分礼舆、步舆、轻步舆和便舆四种,所需轿夫多达十六人。皇后乘坐的轿子与皇帝的轿子在形制上相差无几,只是纹饰改龙为凤,因此有“凤舆”之称,也由十六人抬。
二、讲授新课
传统的交通工具:
马车:历史上第一辆马车是夏禹时代奚仲驯马后制造的,商代以后开始大力改进,马车不但成了达官贵人的交通工具,也成了贵族显赫的随葬品。《说文》上说,南禹县辛村周墓出土12辆马车,竟有72架马骨,可见当时已经有一车六马的马车了。
汉代时,乘车等级更加严格,低级官吏只能坐无帷的小车——“轺车”,只有高级官员才可以坐高大的棚车——“轩车”,而贵族妇女乘坐的则是装有帷幕的“辎车”。同时驾车的马匹也不一样,一般的车只有一马驾车,而统治阶级则要四马驾车,所谓的“驷马安车”、“驷马难追”都是指的这种四驾马车。
课题
交通工具的进步(一)
周次
授课时间
月日
教学
目标
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发展的情况
重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同学们,中国最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古人通常使用什么方式外出旅行?最早的车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发明的?(4000多年前的夏“车正”奚仲发明了马车,是“造车鼻祖,据《滕县志》记载:“当夏禹之时封为薛,为禹掌车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马车的发明,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但解决了落后的交通问题,而且还促进了道路设施的发展,扩大了商贸运输和文化交流活动。马车的出现,其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奚仲是古薛国地面上出现最早的、最大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
“轿”的名称起于宋代,在此之前通称“肩舆”。古代的轿子,一般有有两人抬、四人抬、八人抬、十六人抬等等。
据记载,夏朝时就出现了轿,但至先秦时代还很少见。到汉晋时代,也只是部分地区的代步工具。直至东晋时,乘轿子的人才逐渐多起来。到隋代,轿子成为通用的出行工具,官方也开始规定轿的等级。
南宋时期,轿子的使用数量超过了车,各级官员偏重于坐轿,很少乘车,因为轿比车要平稳。官方还加强了对于轿子等级的划分,同时取消了对车的等级规定。
为什么中国古代所使用的马车一直是两轮的:
1、环境因素。说欧洲平坦,我国北方多崎岖地形,故不适合发展四轮马车。
2、马匹因素。对于中国和欧洲这样的农业文明来说,古代马匹总是很贵的,即使19世纪的美国人出行主要还是靠双脚。这一点在中国更严重,以至于相当部分官员上任都只能步行或骑驴,马匹质量也很差,否则不会从胡人那里进口了,这方面证据很多看一下历史书即可。另外为防止民众Z反,往往下令禁止民间养马,连二轮马车马匹都不够用更不要说四轮马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