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 红色记忆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红色记忆》教案设计
本次教案设计的核心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深入地研究红色历史,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全面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
教案主题是《红色记忆》,旨在通过整合一系列本土红色历史资源,让同学们全面了解红色历史的前因后果、主要事件、政策内涵和理论体系,从而掌握红色思想的精髓,增强对自身国家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以下是教案的详细计划:一、教案背景本课程内容为高中历史必修课,适用于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
在历史教学中,红色历史是永恒的热点和重点。
这一重要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始终对中国的当代和未来起着关键作用。
现青少年的文化背景,如何更好地参与这个时期的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问题。
二、教案目标本次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全面认识红色历史的基本情况,包括重大事件、主角人物、理论体系等方面;2.理解红色思想的内涵和精髓,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自信;3.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打下扎实基础;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三、教案方法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学习风格,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包括描述、解释、示范、练习、讨论等等;2.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集体学习、小组研究、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结合课堂和外部教育资源,如纪录片、纪念馆、博物馆等,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内涵。
四、教案计划单元一:红色历史的基本概念学生通过阅读及简要的视频介绍了解红色历史的成因及基本概念。
老师在这部分已经介绍了有关红色历史背景,如:中国民主革命前三个历史阶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等。
单元二:红色革命时期的件红色革命时期非常复杂,学生需要围绕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展开全方位的探讨。
如红四方面军、长征、井冈山等。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需要分组完成一个任务,即根据文章调研人物事件背景并分析红色思想的内涵。
此外,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件,老师安排了实地考察活动,引导学生现场观看拍摄的岳阳楼纪念馆红色基地历史沿革以及博物馆收藏红色文物。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平型关大捷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了解百团大战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敌后战场的抗战,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烽火平型关》的图片,引导大家感受当时曲折的抗日斗争经历,展现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斗争中的悲壮与坚强。
从而导入本课学习(二)、讲授新课一、平型关大捷为什么会有平型关大捷?你知道其过程和影响吗?教师讲述:1937年9月,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在平型关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后,八路军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全歼日军。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设计意图:师生围绕平型关大捷,层层推进,互相启发。
问题分三个展开,使学生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
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智能层次目标,通过平型关大捷的分析,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从而让学生对意义有更深的认知。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为什么要建立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情况如何?建立后怎样进行抗战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内容,并讲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和苏南等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不同的战法。
《红色记忆》教案21
《红色记忆》教课方案教材剖析:本课重于运用速写形式来表现景色,同时也对前段的透视知识进行回首。
在教课过程中,教师应防止传统教课模式中的纯真教授知识和技术,而要创建必定的文化情形,加深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形式,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剖析:1、让学生对前段的透视知识进行回首、稳固,培育学生深入研究的学习习惯。
2、经过对当年的革命原址、原址的描述,让学生更深地感悟艺术绘画之外的感情。
3、学生应当认识速写的表现技法,对写生的光景拥有感觉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速写的形式、特色和方法,更好表达对革命历史原址的感觉。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以线造型和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感觉的能力。
鼓舞学生进行作品展现和沟通,学会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艺术作品,提升合作沟通的能力。
3、感情目标: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原址和当年斗争历程的神往和怀念之情,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教材要点:认识掌握速写的绘画形式、特色和技法。
教材难点:怎样运用多种绘画形式来表现当年红军路上的革命原址和原址,提升学生用线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课方法:教授法、示范法、讲话议论法、发问法、互动法、分组比赛法。
教课准备:1、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拍照作品、图片资料、范画、铅笔、钢笔、白纸。
2、学生学具准备:铅笔、钢笔、画纸、作业本、课本。
教课方案:一、导入阶段:创建教课情形,导入课题。
1、听革命乐曲,看红军故事。
陪伴着一段优美的《江西是个好地方》歌曲进入上课。
教师:同学们好!在生活学习中你们还听过哪些优美的红歌?给你们印象深刻吗?师:是的,好多,这些优美的歌曲都很好地唱出了当年红军革命斗争的精神和感情!教师播放视频:〈井冈山的故事〉2、学生观看纪录片,认识井冈山革命历史原址的魅力,再现当年历史片段。
师:一幅幅动人的图片,让我们忧如看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中,革命长辈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坚强不屈的战斗,正是他们这类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让他们获得了革命伟大成功。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抗日战争的第六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具体讲解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
2. 认识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 学会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教学难点: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抗战。
2. 讲解新课:(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领导地位。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
(3)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让学生了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卓绝。
(2)讲解平型关大捷,让学生感受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4. 例题讲解:(1)什么是敌后战场?(2)敌后战场的主要抗战形式是什么?5. 随堂练习:(1)列举三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2)简述平型关大捷的经过和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领导地位。
(2)列举三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简要介绍其创建过程。
(3)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挥了领导作用,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奋斗。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1. 八路军、新四军的开赴敌后和敌后战场的形成;2. 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 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过程和意义,提高对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及百团大战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2. 讲解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的背景和过程,分析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3. 介绍百团大战的时间、过程,讲解其意义,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百团大战时期的战例,让学生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百团大战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1 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1.2 敌后战场的形成2. 百团大战2.1 时间、过程2.2 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的过程。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1)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分别从陕西、甘肃等地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百团大战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打破日军对敌后战场的封锁,提高我军士气,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攻势。
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提高了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学生对百团大战的理解程度如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提高对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全面认识。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 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体会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抵抗侵略者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部署和主要战役。
难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图、抗日战争相关图片。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敌后战场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介绍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战略部署,引导学生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a. 敌后战场的形成:讲解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敌后战场的形成。
b.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c.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敌后战场上的一个战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a. 发展进步势力b. 争取中间势力c. 孤立顽固势力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4. 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及其战略部署。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于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开展敌后战场的抗战。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抗战取得的战绩及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击日本侵略者,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
二、教学中重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长沙、武汉等多次重大战役。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但是实力差距悬殊中国还是丢失了大片土地,武汉保卫战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导致豫湘桂战役溃败。
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敌后战场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一起走进《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课:所谓敌后战场是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提问:在日本侵华后战无不胜之时,是谁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介绍平型关及其地形特点:平型关是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军事重地。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4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在敌后战场上的英勇抗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著名的战役如百团大战,但对于敌后战场的整体情况以及抗战英雄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战役和英雄人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或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敌后战场的抗战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以及敌后战场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 使学生掌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过程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战场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典型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后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2.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论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其他英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 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时空观念:能够将敌后战场的抗战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了解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史料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影像等史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敌后战场的抗战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理解其原因、过程和影响。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敌后战场抗战中中国军民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2.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战略意义。
2. 分析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影像资料。
3. 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敌后战场抗战的原因、影响等问题。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敌后战场抗战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平型关大捷介绍平型关大捷的背景,包括日军的进攻态势、中国军队的战略部署等。
详细讲述平型关大捷的经过,如双方的兵力部署、战斗的激烈程度等。
分析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如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等。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讲述抗日根据地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介绍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如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文化教育等。
分析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如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材,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情况。
本课内容涉及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的战斗,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等方面,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经过,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情况,认识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抗战的经过,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情况。
2.难点: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经过。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情况,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经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情况,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抗日根据地建设案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深入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情况。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5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的情况。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抗战活动和敌后战场的胜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敌后战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感受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抗战活动和胜利,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抗战活动。
2.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敌后战场的形成、抗战活动和胜利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深入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3.史料分析:运用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史料:关于敌后战场抗战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运用多媒体展示敌后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抗战活动。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抗战活动和胜利的基本情况。
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深入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七年级美术下册《红色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3.练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红色主题绘画的色彩搭配、构图技巧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红色主题绘画在美术创作中的价值,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红色主题绘画的知识与技能。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红色主题绘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个人想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通过对红色主题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4.布置课后作业:以红色主题绘画为基础,进行创作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以红色文化为素材,创作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
1.创作一幅以红色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色彩搭配和构图技巧。作品尺寸不限,可以是描绘革命历史场景、表现英雄人物或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
2.过程与方法方面:如何引导学生从欣赏红色主题绘画作品入手,发现其中的艺术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是本章节的情感教育重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色主题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详细内容为第三章“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中的第三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重要战役。
2. 使学生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重要战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地图、PPT课件、视频资料。
2. 学具:学生用地图、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学习:(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
(2)重要战役:讲解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3)抗战特点: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如游击战、运动战等。
(4)贡献:阐述敌后战场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智慧与勇气。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重要战役: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3. 抗战特点:游击战、运动战等4. 贡献: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
(2)列举两个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3)谈谈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2. 答案:(1)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形成敌后战场。
(2)重要战役: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敌后战场的抗战》章节,主要详细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日方针和战术;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敌后战场对全国抗战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在抗战全局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日方针、战术以及重要战役。
3. 培养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和战术、重要战役。
教学难点:敌后战场对全国抗战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敌后战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歧,分析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在抗战全局中的地位。
(2)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和战术:阐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人民战争的方针,以及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
(3)重要战役:详细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战士,如何在敌后战场进行抗日斗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和战术全面抗战、人民战争游击战、运动战3. 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贡献。
答案要点:(1)敌后战场有效地消耗了日军兵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2)敌后战场为全国抗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3)敌后战场锻炼了人民军队,培养了大批抗日英雄。
《红色记忆》教案
《红色记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分析,来学会掌握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三、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语言来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四、教学过程1.音频导入师:《董存瑞》电影片段音乐播放。
提问:1.你听到了那些声音?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你想选择哪种美术门类来表现所听到的?(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生:……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浮雕),百万雄师过大江,这堂课我们从美术的角度来回顾祖国的《红色记忆》。
师:《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片段播放。
为什么这些浮雕选择用众多的平民出现,而不是主要领袖人物出现?生:……师:《虎门销烟》(浮雕)、《抗日游击战》(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对面,每年都有上千万人前来瞻仰。
2.欣赏学习师: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艺术家用各种形式来表现这一题材。
《支柱》版画、《艰苦岁月》雕塑、《太行铁壁》中国画、《血衣》素描。
这堂课我们主要从油画的角度来赏析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
3.探索学习、欣赏评述师:《启航》两个版本的油画作品,分析讨论学习。
提示问题:1. 如果你是画中人物,你是什么心情?2.为什么是这种心情?发生什么事了?3.画面中心人物在哪里?(颜色、构图)(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装束、气候、环境、光线)4.你更喜欢哪张?你认为哪张送省里,哪张送国家展览?生:……(4人小组讨论)探讨: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师:根据以上的分析方法,下面我们分成三组,分别分析《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
提示问题:1.画面颜色有什么特点?2.画面采用了什么视角?3.画面的构图、人物布局是怎样的?4.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装束能给你传递什么信息?探讨: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品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这是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内容。
该部分主要涉及教材第三章《全民族抗战兴起》中第四节,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敌后战场战役和战斗,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认识敌后战场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以及抗日根据地建设情况。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敌后战场抗战策略及其在抗日战争中地位。
2.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以及抗日根据地建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
(2)讲解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阐述抗日根据地建设情况,包括政权、经济、文化等方面。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作用。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抗战策略选择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2. 内容:(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2)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3)抗日根据地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
(2)列举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并简要介绍其中一场。
(3)谈谈你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认识。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以游击战为主,消耗敌人,保存自己,逐步发展壮大。
(2)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以平型关大捷为例,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聂荣臻指挥下,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标要求】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抗战取得的战绩及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击日本侵略者,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保卫大武汉虽然失败了,却使得抗日战争最终进入了相持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敌后战场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平型关大捷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精品 2022年部编版历史教学设计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开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根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 ,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 ,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 ,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 ,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 ,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开展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 ,放手发动群众 ,建立抗日根据地 ,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 ,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 ,日军入侵山西 ,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 ,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 - -平型关进发 ,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表达 ,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答复:时间 - -1937年9月;领导人 -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 - -经过一天的激战 ,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学生答复: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决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 ,还积极深入敌后 ,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开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学生答复: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前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稳固抗日根据地 ,抗击日本侵略者 ,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打击日军 ,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 ?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学生答复: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 ,以广阔群众为力量 ,组织了各方的力量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 "麻雀战〞等战法 .4.教师提问:为稳固根据地 ,争取抗战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措施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经济: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开展生产影响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5.教师强调: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 ,争取了中间势力 ,孤立了顽固势力 ,稳固和开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减租减租的土地政策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 ,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6.教师讲解: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目标导学三:百团大战1.教师讲解:经过开展 ,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 ,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 ,日军实行 "囚笼政策〞 ,依托公路、铁路 ,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时间1940年下半年华北地区目的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 "扫荡〞和封锁规模100多个团 ,2000千米的战线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 ,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3.教师展示史料:在百团大战中 ,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 ,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 ,破坏铁路470多千米 ,公路1500多千米 ,桥梁和隧道260多个 ,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 ,并缴获大量武器 .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学生讨论后答复:答复一: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答复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答复三: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锻炼了军队 .答复四: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答复五: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三、课堂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同时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并积极稳固壮大 ,成为抗日战争后期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 ,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❸板书设计➷❹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 .在本课的教育教学中 ,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主题进行讲述 ,通过多种图片资料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重要影响 .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育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中 ,特别注重对困学生的引导和鼓励 ,通过问题的层次性的设置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比方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二课时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开展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的 .识读 "周初分封略图〞 ,提高识图能力 ,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观看西周分封制的模拟表演 ,学习组织历史短剧演出的方法 ,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通过参与设计 "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等教学活动 ,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敌 后 战 场 的 抗 战平型关大捷 全国抗战以来 ,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壮大了抗日根据地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根据地建设 游击战争 百团大战 创造地道战、夜袭战、 "麻雀战〞 ,打击日军通过学习 "分封制〞和 "礼仪教化〞 ,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又是中|国 "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行〞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从而加强孝亲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 难点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 ,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周初分封略图〞 ,实物投影仪 . 〖教学方法〗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历史短剧演出法 ,小组竞争与合作法 .〖板书设计〗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一、西周的分封制1.实行目的2.主要内容3.作用二、贵族、平民与奴隶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1.军队和刑法2.礼仪教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奴隶社会的历史 ,还记得中|国的奴隶社会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吗 ?〔生答 ,教师板书〕统治者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 ,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就是如何稳固自己的统治 .夏、商、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当时的统治者究竟是如何管理广阔的疆域、统治众多的臣民的呢 ?今天这堂历史课 ,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讲授新课请一学生朗读课文 "夏商西周时期……〞一段楷体字 ,然后悬挂 "周初分封略图〞 .引导学生看图并指出西周的疆域非常广阔 ,但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手段又极其落后 .因此 ,要有效地管理如此广阔的地区 ,特别是遥远的地区 ,就一定要有一个适合的制度 .周|王在总结夏商统治经验的根底上 ,创立了一种新的统治制度――分封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板书〕师:在西周初年 ,周|王实行分封制 ,大规模分封诸侯 ,形成了一个能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控制网 .那么 ,分封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 ?实行目的〔板书〕学生答复略 .主要内容〔板书〕师:下面 ,我们请六位同学为大家模拟表演周|王分封时的情景 ,其他同学边观看表演边思考两个问题: "周|王对哪些人进行了分封 ?〞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投影〕学生课本剧表演2分钟 .场景一:周|王分封嫡长子;场景二:周|王分封其余诸子;场景三:周|王分封功臣;场景四:周|王分封异姓贵族 .对话主要内容:周|王分封;受封者表示效忠〕学生讨论答复以下问题略 .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进行补充总结〕周|王对自己的儿子、亲属、功臣和异姓贵族进行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 ,叫做 "授民授疆土〞 ,同时还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 ,就是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 ,要治理好自己的侯国和保卫周|王;不仅周|王能进行分封 ,诸侯也可以在侯国内进行分封;周|王、诸侯等的地位由他们的嫡长子继承 .现在大家都很清楚了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周|王进行分封和受封者必须履行义务 .〔板书〕同时 ,我们还知道了分封制是逐级|进行的 .投影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并适当讲解 .引导学生识读 "周初分封略图〞 ,找出主要封国都集中在大河流域 ,而且这些诸侯国国名同今天的一些地名也有联系 .之后 ,提问学生: "为什么主要封国都集中在大河流域 ?〞学生答复略 .作用〔板书〕请学生齐读 "通过分封制……文化开展〞一段 ,并用一句话概括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板书〕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社会成员有贵族、平民与奴隶 ,他们组成了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结构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有关内容分析和想像一下 ,贵族、平民与奴隶各包括哪些人 ?他们在当时各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分成四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第|一至|三组分别想像贵族、平民、奴隶的生活;第四组主要谈对这样的社会有何感想 .时间2分钟 ,可以讨论 ,想像要合理 ,语言要精炼 .〔在学生发言时 ,注意用平和的语气纠正学生想像不合理处〕"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都属于贵族 .贵族管理国|家和人民 ,可以对人民判刑甚至|处死他们 ,但人民却不能这样对贵族 .全国的土地和财富都是贵族的 ,贵族根本不用干体力活 ,这些都是平民和奴隶在做 ."平民〞:被大大小小的贵族统治着、剥削着 ,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工作 ,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绝|大多数都很贫困 .但他们属于自由人 ,多少还有一点政|治权利和私人财产 ,比起奴隶还是好一些 ."奴隶〞:来源于战俘或犯罪的人 ,完全属于他们的主人 ,没有人身自由 ,没有丝毫财产 ,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 ,吃的是最|差又少得可怜的食物 ,所有劳动成果都归主人 ,是 "会说话的工具〞 .被主人任意买卖、打骂 ,即使被随意处死了 ,主人也没罪 ."感受〞:奴隶社会中 ,贵族残酷剥削、压迫平民和奴隶 ,贵族是统治阶级| ,奴隶和平民是被统治阶级| ,奴隶和平民过着悲惨的生活 .但也正是平民和奴隶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 .了解了贵族、平民、奴隶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后 ,下面我们一起来设计一幅 "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 ,具体要求请看屏幕 .〔投影 "设计要求〞:①包括所有阶级|;②区分出阶级|地位;③各阶级|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网络;④简明、美观〕四个组集中讨论和设计 ,3分钟后展示各组的成果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设计的示意图 ,并根据设计要求加以简单点评:各组设计得都不错 ,只是还有些粗糙 ,请课后各组认真加以修改 ,我们将把它贴在教室里 .教师可展示自己设计的示意图供学生参考 .师: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奴隶和平民也必然要进行对抗 .在这种情况下 ,奴隶主又怎么办呢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板书〕在本目中 ,主要用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 .军队和刑法〔板书〕师〔提问〕:建立军队的目的是什么 ?夏商西周统治者建立起强大的军队 ,目的就是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平民、奴隶的对抗 .当时 ,周|王的常备军队就在14万人以上 ,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支庞大的军队 .从夏到西周 ,都制订了非常严酷的刑法 ,而且越来越严密 .那么 ,刑法主要是处分哪些人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 ?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补充总结:从夏至|西周 ,统治者制定的刑法主要是针对平民和奴隶的 ,而贵族犯法只要徼纳相当数量的赎金就可以免刑 .这就叫 "刑不上大夫〞〔副板书〕 .还有一句话叫做 "礼不下庶人〞〔副板书〕 ,什么叫 "礼〞呢 ?礼仪教化〔板书〕师:大家还记得商朝灭亡的原因吗 ?学生答复略 .师:因此 ,西周统治者非常注意吸取商代的教训 ,一方面通过军队、刑法对人民进行暴力镇压 ,但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教化民心 ,进行 "礼〞的教育 ,让人民驯服地接受统治 .那么 ,到底什么是 "礼〞呢 ?请一个同学为我们读一下课文中的有关楷体字 ,帮助学生了解 ,当时的 "礼〞指的是符合尊卑等级|身份 .由此可见 ,所谓 "礼〞 ,就是每个人只能做和自己身份相符合的事 ,也就是下级|顺从上级|、人民顺从统治者的统治 .〔副板书:顺从〕这和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 "礼〞的含义一样吗 ?〔学生举例说明古今 "礼〞的不同〕这种礼仪教化在当时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根据学生的答复进行总结: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教化民众、凝聚宗族、稳固统治的作用 ,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 .教师可进一步小结:西周的统治者吸取商亡的教训 ,注意治民之道 ,系统地提出了 "礼、乐、刑、政〞一整套治民之术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 "礼〞和 "刑〞 .西周的礼仪制度和暴力镇压互相配合 ,共同成为统治人民的手段 .在西周 , "礼〞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 , "刑〞那么专门对付和镇压平民、奴隶 ,所以说 "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 .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通过今天这堂历史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时 ,教师在黑板上作简单的记录 ,如了解了分封制 ,学习了用示意图的方法表达观点 ,知道了一些今天地名的历史渊源等〕课后要求学生重点复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并要求各组把 "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认真设计、修改 ,第二天进行展示 .课堂练习略 .〖教案点评〗本次教案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倡导 "生本〞观念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强调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 .编写者制定了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 ,没有人为地拔高 "知识与能力〞的难度 ,适当地强调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没有教师的生搬硬套 ,也没有那种机械的 "师启生发〞现象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 ,主动、平等、愉悦地学习 ,潜移默化地得到多种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本教案符合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
教学设计3: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课标内容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课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地雷战、地道战等,但是学生只是浅层次的了解。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运用视频、讲故事、史料等方式,对学生由浅到深的引导,并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让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并观看视频,能够列表归纳出平型关大捷发生的时间、作战部队、指挥者、战果、意义。
培养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结合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能够说出有哪些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过阅读教材,说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战方法及巩固措施。
认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难点)目标4: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列表归纳出百团大战的目的、时间、地点、指挥官、目标;能够探讨百团大战的意义?培养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重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展示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图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同学们还记得学习了哪三场正面抗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看看是否和正面战场的抗战一样激烈呢?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
(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敌后战场的抗战》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敌后战场的抗战》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课红色记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分析,来学会掌握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三、教学难点
如何用美术语言来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四、教学过程
1.音频导入
师:《董存瑞》电影片段音乐播放。
提问:1.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你想选择哪种美术门类来表
现所听到的?(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
生:……
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浮雕),百万雄师过大江,这堂课我们从美术的角度来回顾祖国的《红色记忆》。
师:《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片段播放。
为什么这些浮雕选
择用众多的平民出现,而不是主要领袖人物出现?
生:……
师:《虎门销烟》(浮雕)、《抗日游击战》(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对面,每年都有上千万人前来瞻仰。
2.欣赏学习
师: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艺术家用各种形式来表现这一题材。
《支柱》
版画、《艰苦岁月》雕塑、《太行铁壁》中国画、《血衣》素描。
这堂课我们主要从油画的角度来赏析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
3.探索学习、欣赏评述
师:《启航》两个版本的油画作品,分析讨论学习。
提示问题:
1.如果你是画中人物,你是什么心情?
2.为什么是这种心情?发生什么事了?
3.画面中心人物在哪里?(颜色、构图)(人物形象、动作、表
情、装束、气候、环境、光线)4.你更喜欢哪张?你认为哪张送省里,哪张送国家展览?
生:……(4人小组讨论)
探讨: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师:根据以上的分析方法,下面我们分成三组,分别分析《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
提示问题:
1.画面颜色有什么特点?
2.画面采用了什么视角?
3.画面的构图、人物布局是怎样的?
4.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装束能给你传递什么信息?
探讨: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4.随堂考察
师:回顾这堂课的赏析方法,你认为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件美术作品?
生:……
5.课后拓展
师:请同学们对比分析《占领总统府》、《自由引导人民》这两幅作品的异同点,并写一篇100字的读图感言,说说你的观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