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画境注真情—王维后期诗风浅探
禅境画意入诗情——王维后期诗风浅探
作者: 史双元
出版物刊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5-72页
主题词: 境界;禅悟;佛教;王维诗歌;佛理;象征意义;禅宗;中论;日光;弘忍
摘要: <正> 王维的一生是复杂的,他是个官僚,又是个隐士,是一个很有才情的诗人,也是个独辟蹊径的画家。
他还精通音乐,长于文字,“才华炳焕,笼罩一时”。
他歌颂过“动为苍谋”的辅臣,也嘲笑过“窗间著一经”的腐儒,他有过“报国取龙庭”的酬赠之语,也有过“济人然后拂衣去”的高蹈之志。
但“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安史之乱的巨大波折,使他。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你究竟懂得几分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你究竟懂得几分禅意,犹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
王维毕生精研佛理,体悟到一种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从而将其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了山水诗的创作中。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的:从诗歌内容的角度看,王维多写独坐静悟时的感受,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的体验融合;从诗歌的意境的表现来看,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在于空明境界与宁静之美,将自然地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从诗歌的精神层面来看,王维的诗表现的是冲淡的意绪和至高的“无我”的生命境界。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诗歌来从这三个方面浅析王维诗歌中的禅意。
一、王维的山水诗与独处体验王维晚年唱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又由于他生性好静而自甘寂寞,因此他笔下的山水诗多为描写独来独往的归隐生活,尤其是坐禅精心时的感悟。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夜独坐》)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坐在空堂上禅诵。
以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着夜雨,落下的果实和草间的虫鸣。
人到暮年的我已经不会再求飞黄腾达与功名利禄,只求学无生之说早日涅槃。
这首《秋夜独坐》是描写王维晚年归隐生活的典型之作。
王维晚年自甘寂寞,独处深山,以求无生。
“无生”之说,出于佛典里的大乘般若空观,学无生的具体方法就是坐禅,即静坐澄心。
又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夜坐空山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对于独处时寂寥的感受的描写,在王维的诗中处处可见,这种与坐禅相关联的独处体验的取材是渲染空灵诗意的基础,作者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二、王维的山水诗与空灵的诗境司空图认为王维诗“澄湛精致,格在其中”(《与李生论诗书》)。
“澄湛精致”在于王维诗中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不矫饰,不夸张,清新自然,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格”指的则是王维诗中表现出的静逸明秀的诗境,兴象玲珑的宁静之美。
浅析王维前后期山水诗风格的不同
浅析王维前后期山水诗风格的不同摘要王维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诗佛”。
其诗独有的恬淡空灵的特色,究其缘由,与其对佛教的深刻造诣和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
王维在长期艰苦的禅观修习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对空寂之美的追求和赞颂为突出表现的禅宗审美观,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空灵清丽的诗风。
历史将禅道和王维的山水诗促成了一对“旷世之恋”。
本文从王维四十岁前后山水诗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其风格的变化。
王维山水诗风格前期形象鲜明、情韵深长和后期空灵静美、虚荣清净。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风格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王维的诗歌今存四百多首,题材和内容丰富多样,有很多咏政诗、边塞诗,其中最突出的是山水田园诗。
诗人一生都与禅道相伴,与禅有缘。
那么何为禅?禅是无,禅是有,禅是实,禅是虚,禅是天地万物;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
他将禅的种种意境融入了其山水诗,从而形成了其山水诗空灵澄净的风格。
纵观王维的一生,大约可以四十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充满济世之志。
其前期山水诗的风格表现为:形象鲜明、情韵深长。
四十岁后,随着李林甫执政,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
他先是在终南山、蓝田、辋川等地隐居,身为官吏,却全身远祸于林下。
他的山水诗的风格转变为空灵静美、虚融清净。
盛唐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的诗曰:“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1]”。
一、前期:形象鲜明、情韵深长王维前期仕途顺利,其诗内容丰富多样。
由于他能透彻理解诗、画、音乐等几种艺术之间的同异,比一般诗人更深入地探索诗歌表现的特殊规律,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兼有绘画、音乐之美,被后人称为“诗中有画”,“百啭流莺,宫商迭奏[2]”(《史鉴类编》),体现了盛唐诗形象鲜明、情韵深长的典范风貌。
王维前期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清而秀[3]”(胡应麟《诗薮》),善于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精致地描绘山林幽美清空的境界以及生活在这静美环境中的闲情逸致。
诗画相存,无念心灵——浅析王维诗歌中的禅意
诗。 ” ( 《 东坡志林 》 ) 诗作为一种语言形式 , 是作者生活意境 的写
照。 从 他创 造 的 山水 意 境 中 , 我 们 就 能 发 现 这一 点 。 面对 理 想 与
现实的剧 烈冲突, 诗人们有 的消极避世 、 麻醉 自我 , 有 的积极人 世又痛苦 不堪 , 最后 出仕不成 , 隐逸不遂 。 而只有如王维才能 即 世超越 、 仕隐俱安。从他跃动无声 、 喧寂一如的山水诗画中 , 我 们似乎能感受 到诗人情见双泯 、 生灭 自然 的禅 观 , 不禁 为诗人 即世超越 、 得失无碍的人 生境界所叹服 。 诗人通 过意象 的画面 , 向读者展示一种 内心境界 , 一种生活状态 , 一种生命诠释。
新校
X i n X i a o Y u a n
缤纷 杏 坛
诗画相存 , 无念心灵
— —
浅析 王维诗歌 中的禅 意
黄 晓 燕
( 龙 陵一 中 , 云南
摘 要: 王维 的山水小诗诗画并存 , “ 诗 中有 画, 画中有诗” 。 自然的
保山
6 7 8 3 0 0 )
的淡远 , 是王维诗 中画境 的灵魂 。 《 鹿柴》 云: “ 空山不见人 , 但闻
又精禅理” 。( 苑咸 《 酬王维序》 ) 他死后 更是得到了“ 诗佛 ” 的称 号 。参禅习佛给王维的生命注入 了新鲜 的血液 。禅有止禅 、 观
禅。 止是禅定 、 专 注; 观是观察 , 是循序渐进如实地观察。 止是观 的条件 , 只有精神专注 , 才能 客观洞察 , 客观洞察才能了解世间 本质 , 而后才能有执著 的放下 , 精神束缚的解放 。 这就是禅家的
关键词 : 王维 ; 诗画 ; 宁静 ; 禅意
苏轼 曾说 : “ 味摩诘 之诗 , 诗 中有 画 , 观摩诘 之画 , 画中有
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和禅趣
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和禅趣 王维 , 字摩诘,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
他睿智早慧, 十五岁离家游学长安、 洛阳,十七岁即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那样名烁千古的篇章。
王维曾一度刻意功名,追求进取,其边塞类诗作大 多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壮志雄心。
然而,宦途的坎坷波折又使他深感现实残酷,世 态炎凉,一生几度隐居,诗作笔锋更多地转向现实。
加之王维崇尚佛学,广交僧 侣, "隐逸"便经常成为其诗作的主旋律。
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评述王维: "在他身上, 禅、 诗、 画三者可以算是一脉相贯, '诗画是孪生姊妹' 那句话用得恰当了。
"(1)凭借着对自然、情感的敏锐捕捉以及超强的表现 力, 王维以清新淡远、 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情"、 " 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一面不倒的旗臶。
一、诗中有情 王维是个重情谊且善写情的人。
在其诗作中,生活小品和赠别之作甚多,内 容多述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关怀、 慰勉之情, 在数量上几乎与其山水田园诗平分 秋色。
而他写景之时,也往往是为了寓情。
在《淇上送赵仙舟》一诗中,诗人这 样写道: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才逢又别,倍感黯然神伤。
"相逢"二句,虽轻描淡写,却觉浓郁 深情,扑面而至。
接着诗人借"天寒"二句写景,铺开抒情之路,与结 句遥相呼应,令送别后的怅惘往来于心而不释。
王维诗歌 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
如《临 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汉语言文学专业 @@@@指导教师 @@@@摘要: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诗中有情,既体现了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在自然景色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
诗人还从禅宗那里撷取精华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做到了诗中有禅、诗中有我,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画意;禅意On Wang's Idylls of the paintings and ZenStudent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XuYupengTutor JiaoFuminAbstract : Wang Idylls poem paintings, poetry lover, embodies the composition, color and shape beauty, also integrate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artist's feelings, so that his poems, god of high-prized vivid. Moreover, Wang is a Buddhist who is familiar with the Buddhists, popular Zen, Most poems are empty Meditation Ling met with the mentality of landscapes, created to mark the Kuang short, quite favorites. Zen deep moods have been left to the reader leaves ample room for imagination.Keywords : Wang; Idylls; Paintings; Zen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从陶渊明那里撷取其淡远的情韵,从谢灵运那里吸取工致的笔意,结合自身对于禅意的独特把握,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
他的禅诗虽然表现的是一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休闲情调和幽冷孤独的寂寞情怀,但他对自然景物体味的细腻,对山水田园的色彩、声息、动态的细致深刻的感受,使作品意境更加深邃、画意更加浓郁、诗情更加丰厚,将意象与意境完美地统一。
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画意王维,在我国诗歌史上以“诗佛”著称。
他既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又是精通禅理的佛教居士。
他所创作的诗作,风靡当世,留泽后代,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所创造出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而其中之一则是能够将佛教禅宗的哲理思想融汇于诗作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诗歌。
一、禅意禅和禅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禅指的是一种修道方式,而禅宗是佛教的一支,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一个重大变革。
佛教由释迦摩尼创立后,据说他的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于公元520~526(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的创始人。
他们主张一念顿悟直入佛教,并且提出禅学应当“不立文字”,即不以外在的语言文字枷锁束缚阻碍人们去把握心的世界。
认为“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即修禅不须用外在的形式。
人们对禅法的获得不一定非要通过苦修,既可以隐遁山林,又可以混迹街市与朝廷;在声色名利场中,能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尘世中的解脱人,从世俗生活中体会宗教感情。
他们还破除了一切僧侣戒律,摒弃传统的“戒、定、慧”修行的准则,主张举手投足皆为禅,纯任自然,毫无拘束。
王维所选择的就是这样一种为摆脱尘世苦恼而参禅的方式。
王维的佛教渊源来自于家庭影响,在王维出生时,他母亲梦见维摩诘入室,于是给王维起了这个名号“维摩诘”。
当然,王维不是一开始就要遁入空门的。
他年轻时也是有满腔热血、有进取之心的男儿豪情,几经官宦沉浮后他变得消极了。
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论“诗画双绝”
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论“诗画双绝”在唐代诗人浩荡的王国里,王维是一位比较出色而独特的诗人。
说起王维,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对王维诗中的其他方面印象模糊。
这只能“怪”王维在这方面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也“怪”苏东坡的概括太深入人心了。
王维字摩诘,正是大乘居士维摩诘的音译之名。
佛教的空、寂、闲、静,我们都可以在王维诗中找到类似的意境。
纵观王维的诗歌,我们发现在他的诗歌里充满了佛禅原理。
他的诗歌大致来说可以分为边塞诗、幽愤诗、赠友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其中山水田园诗成就最大。
他的山水田园诗,受到朝代的影响,表现出很大的禅意。
唐代是佛学横流的朝代,作为一代才子的王维自然也不能逃脱佛禅的影响。
影响王维的主要是南禅,六祖慧能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不重文字,不重形式,一切都靠自己去体会,也就是所谓的“悟性”“心法”。
王维把禅宗一切随缘、冲淡平和的心境带入诗歌,用禅宗的模式创新诗歌的模式。
这就使他的诗歌朦朦胧胧之中或多或少带有一丝禅意、一点禅趣了。
他信奉禅理,后半生徘徊于仕隐之间。
他以优雅闲逸的情致描写了闲静舒适的田园生活和美丽可爱的山水。
他的田园诗描绘的是闲静的意境;山水诗描绘的是幽静的意境。
他的诗歌,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表现出佛学里面的空灵。
他将佛学中的禅理引进诗歌中,使得诗充满了禅味、佛理和仙味。
下面,我们就从他的作品来分析其中包含的禅意。
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闲”是因为作者远离凡尘俗世,没有人事烦扰,内心闲景得甚至连桂花的飘落也能察觉到;“空”是写山中的静谧。
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这里“空”含有宁静的意思。
四周是如此的静谧和谐,甚至当明月升起,那皎洁柔和的月光都可以惊动山鸟,使它们在林间鸣叫。
全诗描绘了一个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又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试析王维山水诗蕴涵的禅意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摘要:王维的山水诗得益于以禅家的态度来观照人生的一切,因了禅意而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王维禅意意境王维的山水诗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情语,也无动人的景语,似随意写出眼前景物,没去费力气刻画和涂饰,简洁得很。
而其诗却妙谛天成,境界自出,蕴涵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这是因为从中可以观照出诗人的人格理想的追求,诗中有诗人内在精神的折射。
这种内在精神,诗人的人格理想追求就体现在诗的禅意上。
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的名和字合起来是佛经中一位有名的居士。
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位笃诚的佛教徒。
“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在母亲的熏陶下,在胜唐崇佛的风潮中,王维和其弟“俱奉佛,居常疏食,不茹荤血。
”王维师从名僧,和僧人交往很多,后由于仕途失意,一度隐居,日日禅诵,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佛教的各个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禅宗分南北两派。
他的母亲所事之师大照即北宗祖师神秀的高足普济,这对王维早年的思想不可能没有影响。
大约在他四十岁左右的时候,王维为侍御使出使南阳,途中遇到南宗祖师慧能的弟子神会,神会所宣扬的南宗心要,又使他一见倾心。
禅宗是中国人的哲学,是中国人接触了大乘佛教后,体悟到自己内心深处奥秘的一种新的境界。
禅宗强调“对境无心”、“无往为本”,也就是对一切境遇不生忧乐悲喜的心情,不粘不着,不生不染,心念不起。
禅宗以无念为宗,追求心空的境界。
所谓空,是说世界上所有事物都虚幻不实。
心空,则无欲、无执、不生、不灭、大休、大息,达到永恒的涅磐。
王维受禅宗的影响,将诗歌的意境统一于空灵的禅境。
吕澄曾说“禅的意味渗透在学人的生活里,使它构成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
任运,任心,追求主观精神的自由境界,保持心的清静,万事无关,一尘不染,任松风解带,任山月照琴,是王维以禅家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所持有的生活态度。
他所写的山水诗多持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表现出空寂闲静的境界,闪耀着一种似有若无的禅光佛影。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思想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
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并存的思想局面。
从唐太宗支持玄装译经,亲自为《孝经》、《道德经》和《金刚经》作注并颁布天下得到有力的证明。
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佛教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分化为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其中以禅宗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禅学进入到士人的思想的领域中,影响这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
最突出的表现为其诗歌创作中留有禅的气息,佛的印记。
他们将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都反映诗作中。
更有人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①,又如元好问所说:“诗为禅客填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
”(《嵩和尚颂序》),这正是当时诗人以禅入诗的最佳写照。
而当中佼佼者当数王维一人,他以佛家思想为主导,将飘渺的禅意与画般的诗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空灵的艺术效果,被世人称人为:诗佛。
王维的诗歌不像李白的大气磅礴,个性飞扬,也不想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②,含蓄深厚。
他把情景相融的意境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表现出意境浑然,含蓄携永的诗歌特点。
王维高超的绘画造诣给予诗歌的艺术表现一定的帮助。
他善于用心灵去感受世间万物,用精致的诗句描景状物。
苏轼评价其诗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当佛教禅意融入到其诗歌创作时,仿佛给予了诗歌灵魂。
使诗歌超脱了世俗功利,独立于人世。
归纳王维诗歌的中心观念,那便是“空”与“静”。
“’空’与’静’是佛教的最高范畴,是佛教哲学对宇宙、人生的抽象思辨。
”③王维诗歌中的“空”与“静”是他对人生的一种体验,以诗歌做媒介,通过具体物象的表现,把禅意表达出来。
形成了丰富的审美内涵一、王维诗歌中的“空”佛教常说的“空”,并非是指什么都没有。
而是要求从客观物象中领悟到空的奥秘。
强调的是一种从有到空的过渡。
王维明显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起,王维因被迫接受叛军伪职而下狱;后来不仅得幸官复原职,而且步步高升,官至尚书右丞。
浅谈王维诗画艺术的“禅意”
浅谈王维诗画艺术的“禅意”摘要】论文分别从四个方面阐释了禅宗对王维诗画艺术的影响。
一从他生平与佛禅的因缘来说明禅宗对他的生活背景的影响;二通过他的田园诗所渗透的“禅意”来了解禅宗对其创作的影响和作用;三通过对山水画特点的分析了解禅宗对其创作的影响;四从后世的评价与历史价值中阐明禅宗对中国画所起的重大作用,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对于“以诗入画”、“以禅入画”的绘画精神的启发。
【关键词】田园诗;禅意;空幽;淡泊【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99-02在佛教史上,隋唐五代是佛教宗派最多的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与佛教有了融合,一些书画家开始尝试着把禅意带到山水画的创作中,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空幽淡泊”的境界,从而抒发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首先“以禅入画”的是被后人称为“文人画”创始人的王维。
王维能诗善画,信仰佛教,这就为他后来把诗画艺术与禅相结合创造了基础条件。
我们读王维的诗,感觉他的诗中所描绘的物象就像一幅幅的山水画,在他的诗画中又渗透着高远淡泊的禅意,达到了画中有“禅”,诗中有“禅”。
同时他的诗与画也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品诗赏画的过程中感觉到他的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王维首次把“禅意”“禅趣”引入山水画对后世绘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1王维的生平与佛缘王维从小就和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到了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1王维的家庭影响。
王维出生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家里人把佛教里能言善辩、智力过人的居士代表人物“维摩诘”的名字拆开,为王维取名“王摩诘”,可见王维从小就受到佛教的薰染。
12王维生活的年代。
隋唐是中国佛教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佛教宗派广泛流行的一段时期。
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
他目睹朝政的黑暗腐败,深深感到过去的开明政治已经消失。
于是采取一种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
13王维与神会禅师的结识与往来。
浅谈王维诗歌中的禅意表达
其次 , 这些意象虽 然简单 , 但又植 根于现实 人世 , 内含 着世
意境 是我 国传统 美学思 想中 的一 个重要 的评价标 准 , 充 分体 现了中国传统诗歌艺术 的美 。王维诗歌 中禅意表达 的主要体现之一 , 便是其山水 田园之 中“ 澄淡空寂 ” 的意境 , 这在生于盛唐佞 佛之风盛行时期的王维 , 也是一种必然 。 这种物 我两忘 、 心灵与 自然无 间的“ 空寂 ” 意境形 成有 很 多原 因。首先 , 王维诗歌中“ 空寂” 意境的形成与其佛教思 想有莫大关联。王维奉 佛向禅 , 他 的诗歌意境也必然会受 到 佛教禅学思想的影响。因而诗歌在佛禅思想影 响下 , 也展现 出一种独特 的“ 空寂 ” 境界 , 并 给盛唐的诗坛 带来 了一股清 新而有禅趣的风气 。其次 , 这种意境 的形成还 由于王维追求 安 宁 自在 、 亦官亦隐的性 格需 要。王维仕途几经沉浮 , 政治 热 情冷却, 再加上妻子 病逝 , 使得他对 一切都灰 心 、 失望 到 了极点 ,而这一 内在 的心理体现在 诗歌 中就有一种空幽寂 寞之感 。因而此 时, 王维的诗 歌更表现 出了一种澄澈 宁静 的 审美趣味。而这种无心无念 的世界观 , 慢慢地也将 诗人 的七 情六欲引向永恒 的空无之中 , 以佛教的“ 空” 理来消除痛苦 , 安 慰灵魂 , 因此他的诗歌带有一种“ 空寂 ” 境界也是必然 。 王维诗歌 中这种“ 空 寂” 境界 的内涵十分深远 。王维 以 “ 空寂清妙” 为美 , 以“ 空寂清妙 ” 为乐 , 以一颗本来无一物 的 禅心观照宇宙的万象 ,并使得万象在虚 空中展现出不 同的 光彩 , 最后 产生 一种 “ 空寂” 的整体 风格 , 如“ 空 山不见人, 但 间难得 的灵动 。王维在通过意象描写 山水 田园的同时 , 也在 其 中隐含着 “ 缘物而悟” 、 “ 与物同化 ” 的神韵 。用宗 白华先生
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唐季冲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摘 要:王维年少而才高,以精通音乐、绘画、书法出众,被尊为“诗佛”。
但是王维诗歌前后期风格情调有明显不同,前期诗篇多豪情激昂,后期转向山水田园风格,表达闲情逸致或是佛家禅理。
本文将王维的山水诗与普通禅理诗作比较,从写作手法及意境的角度阐述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恬淡作者简介:唐季冲(1989.11-),江苏省南通市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85-01王维作为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除了吟诗作赋,在音乐及书画方面有所造诣,还擅儒、禅与老庄,故有“诗佛”的美誉。
本文着重从写作手法及意境的角度,赏析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的禅意。
一、“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一)禅宗:佛教的传入自南朝起到近代,禅诗经典而不衰,作为一种诗派,得到诸多圣贤热捧。
而佛教真正开始中国化,从六组慧能开始主张从世俗中体会宗教感情[1]。
历来研究者将禅诗分为了禅家诗、禅理诗及禅韵诗,这类禅诗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擅长以白描的写作手法,描写山山水水;或者是借助丰富的物象,以此抒发诗人内心的空灵静;在这类诗中,诗人多借助于对比、比喻、反衬等表现手法,赋予诗歌禅理。
(二)王维与禅的渊源也许是受母亲礼佛的影响还是因为所处时代的动乱局面,王维虽然位居朝堂之上,但自己的内心已不如往日一腔热血。
王维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借禅诗予以明志,这也可以理解,从他仕途经历可以看出,王维有志不得事,后期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动荡的局面已把诗人的踌躇壮志磨灭得差不多了,最后到晚年王维沉湎于佛理。
王维的禅诗,追求虚静幽寂的情趣,借助空山、鸟语、落花、寺庙、明月等描写反衬诗人宁静淡泊之志。
其实这正是佛家所阐释的人生哲理:看淡名与利,一切皆空的。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王维(约701年-约761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而著称。
王维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禅宗思想的精髓,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禅意。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琴棋书画的赞美,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非凡境界,以此展现出禅宗哲学的追求和境界。
本文将从王维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他诗歌中的禅意。
首先,王维的诗歌创作以意境优美著称,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文字勾勒出一幅幅静谧而美丽的画卷。
他通过对山水、花草、鸟兽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进而引发读者内心中的向往和跳跃。
比如他的《画》中写道:“兔丝动花簇,鸟气酣翠蓝”,通过对细微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画面中的细腻与静谧,以此引导人们超脱尘世的束缚,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其次,王维的诗歌主题常常与人生哲理和禅宗思想相呼应。
他以超然的心态面对人事,对人生境遇和存在意义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比如他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只今三里桃花水,数宿三生梦”,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意味着生死不过是一场梦幻,人生追求的真正意义远远超越于此。
王维通过表现虚无缥缈的禅宗哲学,引导人们认识到凡事皆苦,唯有超越世俗追求内心自由,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最后,王维以琴棋书画为表现手法,展现了其对禅宗修行的追求。
他频繁地将琴、棋、书、画等元素融入到诗歌中,通过这些艺术形式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禅理境界的追求和理解。
比如他在《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中写道:“闻道重阳节,应怜屐齿危”,通过描绘屐齿的危险,展示出人生追求禅宗境界所面临的困难和险阻。
而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提到的“无媒缘以报君”,则表达出了王维自己超脱世俗干扰,专注于禅修之道的态度。
总而言之,王维的诗歌充满了禅宗的禅意和哲思。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形式的运用,他诗中所蕴含的深邃感悟引导人们超脱尘世的罣碍,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浅析王维诗歌的禅意
第9卷 第2期兵团教育学院学报vol 9 No 2 1999年 第2期JOURNAL OF BINGTUAN EDUCATION INSTITUTE Jun 1999浅析王维诗歌的禅意王 庆摘要 王维是唐代的杰出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
王维诗在艺术上的造诣是诗情画意和音乐旋律的结合。
同时,禅学对其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也不容忽视。
王维诗作的 澄澈精致、 浑厚闲雅的艺术特色正得力于他的禅学修养,使王维诗将意境统一于禅境,从而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关键词 王维 诗歌 禅意对王维诗歌创作的研究,不能忽视禅学的深刻影响。
禅意渗透,使王维形成 安心无为、 形随运转、 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
王维诗作的 澄澈精致、 浑厚闲雅的艺术特色正得力于他的禅学修养,不仅创造了意境,而且从意境的空灵向禅境的空幻发展。
尤其是在他后期的诗歌中,表现禅趣佛理成为主要内容之一。
王维以他对佛教的虔敬、热忱以及他那些充满禅趣的诗歌,赢得了 诗佛!的称誉。
王维自小便受到家庭信仰的熏陶与影响, 弟兄俱奉佛∀。
他生活在佛教极盛的时期,特别是禅意,正处在勃兴与发展的阶段。
在唐代佛教的各个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
禅宗的兴盛开始于初唐时期的弘忍。
弘忍死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
以弘忍的上座弟子神秀为代表的北宗,得到武则天的重视。
神秀应召入都,被尊为 国师。
开元十三年,普寂由洛阳移居长安, 王公大人,竟来礼谒#。
北宗的优势一直继续到开元、天宝年间。
弘忍的的另一弟子慧能在岭南创南宗。
他的弟子神会开始到北方传布南宗教旨,掀起南北宗的争论。
神会很有活动能力,在他的推动下,南宗取代北宗而占据禅宗的统治地位。
王维一生习禅,与南北两宗都有很深的关系。
他写过一篇∃为舜门者黎谢御题大照和尚塔额表%。
大照是普寂谥号。
王维又曾应南宗首领神会之托为南宗创始人慧能撰写碑名,即∃能禅师碑%,这是最早传述这位南北宗创始人思想的可靠文献。
由此可见他深得南宗的器重。
禅宗的理论中心是佛性说,禅宗认为,佛性就是人的本心。
诗情、画意与禅趣的契合点
诗情、画意与禅趣的契合点——浅析王维山水诗歌的特点钱钟书曾经这样评述王维:“在他身上,禅、诗、画三者可以算是一脉相贯”。
王维凭借着对自然、情感的敏锐捕捉以及超强的表现力,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情”、“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诗作中,诗情、画意、禅趣的高度结合构成了王维山水诗歌的总体特征。
一、诗中有情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其情感的抒发也是自然优美、清雅冲淡的。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通过这种情感的抒发来体现自己的隐士风度。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优秀的山水与田园相结合的作品,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了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
但是王维情感的抒发也是多维度的,在诗歌中诗人也常常以农家的日常生活劳作入手来写作,在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时,也突出一种归隐的愿望。
《渭川田家》中:“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人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无限的深情,由于王维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思想上倾向于退隐田园,躲避现实,借山水田园美景来排遣苦闷,所以王维笔下的人物多是带有隐士风度的,不过问世间的功名利禄,正是通过这种情感的抒发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愿望。
二、诗中有画王维不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同时还有高度的绘画修养和音乐修养。
这就导致王维的诗歌含有一种独有的意境,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王维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可以说在王维的笔下,诗歌与绘画达到高度的一致,这种绘画的艺术运用到诗歌的写作中。
这首先表现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善于着色取势,《积雨辋川庄作》里的“漠漠水田飞白鸥,阴阴夏木啭黄鹂”;《辋川别业》里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新晴野望》里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意画境注真情—王维后期诗风浅探张晓静摘要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代表,诗人描绘优美空灵的自然风光,表现他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的理解和体悟,具有画境和禅境。
那它们都表现在哪里?本文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画境禅境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
少有才名,现存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时的即兴之作。
他能诗会画,精通音乐,书法亦为大家。
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
其诗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色彩明丽、风格清新自然,具有高超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具有画境。
王维在文学上成就很高,而且多才多艺,他的水墨山水画(首创)造诣很高,他自己曾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所以他擅长以绘画手法入诗,使诗歌具有了绘画的趣味。
唐代殷璠评价王维的诗是“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河岳英灵集》);苏轼则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论断(《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王维“诗中有画”的具体体现是:(一)善用绘画中“经营位臵”的手法,运用透视学原理,采取虚实、远近、大小、主次、疏密、藏露等手法进行巧妙的画面布局与构图,创作符合透视学原理的完整的画面,使诗境具有画境。
透视可分线形透视和空气透视。
线形透视。
如《北垞》:“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栏。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画论》:“山林青翠断,江向白云平。
”《观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都运用此原理,写出了近清远模糊。
空气透视。
易写景物的深远、迷远。
红色远视时变为灰色。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泛》);“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轻舟南垞去,北垞淼南即。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南垞》)中国绘画讲究“三远法”,即高远、平远、深远。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谈“三远法”说,即“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本书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送梓州李使君》用的是这种典型的“高远法”,诗一起句即气势轩昂,非常突兀,使人视线向上;结句“树杪百重泉”,则须抬头仰视。
这一高远突兀之势,叠合千山、万壑,使小小一首诗,呈示出疏宕阔大的画面。
这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宋代无名氏“山田高于屋,牛在屋上耕”(平远)“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高远)“分野中峰变,”“树峰出云端”(深远)“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林疏远村出,野旷空山静”(平远)等。
还有“借窗观景”等手法。
(二)善于借鉴绘画中色彩、线条的运用方法创造诗境。
颜色。
偏爱淡墨、水墨色。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浓墨重彩:写出青山绿水。
《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使诗清新亮丽。
重视对明暗深浅差异的表现,特别是写雨中雨后之景。
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其他如“白水明田外,碧峰处山后”、“雨中草色绿勘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在用彩方面,善写夕阳,表达感伤无奈的心情。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辉。
”线条:用简练、优美而又和谐的线条组合表现物象。
《画论》上阐述得非常精妙:“画之为理,犹之天地古今,一横一竖而已。
石横则树竖,树横则石竖,枝横则叶竖,云横则岭竖,坡横则山竖,崖横则泉竖。
密林之下,亘以茅屋,卧石之旁,点以立苔,依类而观,大要在是。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深谙画理,用圆、斜线条勾勒的,最具仪态。
你看:“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落日是圆形的,孤烟是线形的;“渡头”横躺着,“墟里”竖立着。
这样简简单单的横横竖竖、圆圆曲曲,不就数笔勾勒出了“横斜平直”相生相破的美学原理吗?后人也有如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名句。
具有禅境。
“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诗叟》)说明王维的诗歌受佛教影响很深,因而有“诗佛”的美称。
王维的少年时代,正是"东山法门"在中原兴盛、广为流传的时期;其母崔氏,"师于大照禅师三十余岁,驰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对王维的影响也很深。
加上仕途的不顺,这都促使王维用禅宗的思想见解去领悟生命,感悟社会动态。
“禅”指禅悟、智慧,其主导思想是:以佛性万有为基础,构筑一整套“梵我合一”的世界观理论,认为体现佛性的法身遍及一切事物,人人都有佛性,“我心即佛,佛即我心”,认为世间一切可感知的物象及人的内在情感都是虚幻的,只有人清净的本心是真实的、永恒的。
人应排除现实世界和内在情感的干扰,达到对现实苦难的解脱,就必须发现自己的本心,回到“梵我合一”的境界,达到对整个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终极真理的理解。
“禅”要求自心觉悟,追求一种超经验的内心自悟,通过在空明澄净的环境中进行一种非理性的直觉体验,泯灭我心与自然的境界,使我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浑融一片,从而领悟本心清静、一切空无的终极真理:一个“空”字。
它对王维诗的影响表现为:(一)直接用禅典、禅语入诗,或吟咏佛迹,来表现诗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使诗充满禅趣、禅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这些诗仅借写一物、一景、一机,就创造了一个“空、寂、闲、静”的禅境。
这种禅境是诗人在孤独与寂寞中,宁心静性地观照物象,了知诸法性空的般若实相。
他走进自己最热爱的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获得与天地、宇宙最亲密和谐的接触,无心而有意地观照自然界云生云起,花开花落的种种纷纭变幻的色相。
虽然是人闲、夜静、山空,但花开花落,鸟鸣水流,大自然依然演化着它本来的一切生动。
然而自然即便极动,它本质上也是极静,万物即便是万物,它实质上也不是万物。
一切物境都生灭无常,而诗人的心性也是虚空无常。
佛禅修持的任务就是得心见性。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顺应自然,还归自然便是归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是挂心头,一年都是好时节”。
因此,野花幽发,谷鸟幽鸣,空林寂寂,松风似秋,均是参禅悟道的最好契机。
如《戏题盘石》“可怜盘石临水泉,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泉水激石、垂杨拂杯、春风送花,都在无意之间,“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自然万物生灭变换,各随其宜,各得其所,是生动形象的禅理论。
诗人在山水中证悟得自然,证悟了本心。
从而“心”与“自然”之间获得一种不可间离的融汇。
于是,“随缘任运,我心即佛,自性不染着,心但无不净”等禅理禅趣禅味无不尽寓其中。
(二)在探讨生死无常的人生课题时体现出禅意、禅趣。
禅宗的目的就是唤出人的平常心。
古诗常表现的两大主题是“出入(仕途)”和“生死”。
王维通过自己的解说,消除人的欲望,唤回他的平常心。
他有“苦集灭道”四谛只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描写辛夷花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隐,含着空漠淡远的禅心。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夜独坐》)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以禅趣入诗,表现彻悟后获得的禅悦,即主体体验宇宙人生在瞬间获得的直觉感悟,是物我合一,人与境谐,“忘我”的境界。
如《终南山》“中岁颇好道,晚见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南宗禅的参禅活动,不是在暮鼓晨钟中苦苦修炼,也无面对青灯古佛,甚至连北禅的习静打坐也一概废弃,而是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场,认为禅悟是“任性逍遥,随缘放旷”。
这首诗真切地描绘了王维的参禅活动,可见,王维确实已经掌握了南宗禅的真谛。
(四)借助直觉、暗示、感应、联想的方式创造禅境。
王维善于塑造虚空不实、变幻无常的境界,写寂静空灵的山林,若隐若现、光影明灭的薄暮,刹那生灭的景物,构成一种空、寂、闲、静的禅境,表现对人生的体悟和理解。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表明了万事无意义的轮回。
《鸟鸣涧》《鹿柴》《竹里馆》等诗中,宁静空旷之景衬托山的幽然,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
《山中》“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栾家濑》“跳波自相溅,白鸟惊复下”,写到秋雨自下、浅流自泻、跳波自溅、白鹭自飞、水落石出、天寒叶稀、山路无雨、空翠湿衣等,也该是进入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了吧。
至于《书事》中的“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答裴迪》“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便是已体悟到了那“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永恒宁静归远悠然清寂的境界了。
王维诗风格淡远,意境幽绝,成功实现了诗与画、诗与禅的结合,不仅提升了诗的思想蕴含,也拓展了山水诗的境界,不愧为代宗奉之的“天下诗宗”。
参考文献1、谈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审美情趣朱凤华理论界2005,092、佚名《诗佛王维》《科学导报》2004.63、赖永海.:中国佛性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8.4、赖永海.:中国佛教文化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5、逸情禅趣自空灵——探析王维山水诗的空灵之美黄文宁夏教育2005,Z16、禅宗思想与王维山水诗的完美融合韩国彩李彩旗沧桑2005,Z17、佛教与山水诗毛妍君中国宗教2005,108、谈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审美情趣朱凤华理论界2005,099、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曹健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0910、诗性背后的自然景观——略论王维山水田园诗境的绘画性薛和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