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意象、隐喻、象征、神话)【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考研模拟试题(一)一、概念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2.叙事学3.隐含读者4.发愤著书5.春秋笔法二、指出下面两题所引文字的出处并解释其含义(每题15分,共30分)1.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在平地滔滔汩滑,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2.何元朗,一言儿启词宗宝藏:道欲度新声休走样。

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

说不得才长,越有才越当着意斟量。

曾记少陵狂,道细论诗晚节详。

论词亦岂容疏放?纵使词出绣肠,歌称绕梁,倘不谐音律,也难褒奖。

耳边厢,讹音俗调,羞问短和长。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1.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3.如何理解明清曲学家所说的“本色”?四、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1.试举例论述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2.《水浒传》第二回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金圣叹夹批中说:“百忙中,偏又要夹入店小二,却反先增出邻舍火家陪之”,“真是极忙者事,极闲者笔也”(《笫五才子书施耐庙水浒传》第二回夹批)。

明清小说、戏曲中颇多这类“闲笔”试举数例,谈谈你对这种写法的认识。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概念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答: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是指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的整个过程。

客体“主体化”是主体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2.叙事学答:叙事学是20世纪以来由俄国形式主义与法国结构主义形成的叙事理论。

俄国学者普洛普1928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中的结构思想传到法国,引起了大量关于叙事作品分析的尝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成了叙事学。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材精讲-(文学的评价)【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材精讲-(文学的评价)【圣才出品】

第18章文学的评价一、文学的价值与文学评价1.文学的价值假如我们试图对人类和文学的关系作任何详细的描述,我们将遇到许多定义上的困难。

从现代的意义上说来,文学只是非常缓慢地从歌谣、舞蹈和宗教仪式等这些看来孕育它的文化群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假如我们要描述人类对文学的喜爱,我们就得去分析喜爱这一事实的组成部分。

人们在事实上为什么要认为文学是有价值的呢?他们在文学中发现了何种价值或兴趣呢?回答是,价值或兴趣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把贺拉斯所概括出的“dulce et utile”翻译成“娱乐和教益”,或“游戏和劳动”,或“终极的价值和作为工具的价值”,或“艺术和宣传”,即以自身为目的的艺术和作为公共仪式及文化结合剂的艺术。

2.文学的评价标准假如我们要寻求某种标准,即人应该如何视文学为有价值和应该如何去评价文学,我们就必须得通过某些定义去解释。

人认为文学有价值必须以文学本身是什么为标准,人要评价文学必须根据文学的文学价值高低做标准。

文学的本质、效用和评价必然是密切地互相关联的。

某一个东西的价值,即它的惯常的或最专门的或恰当的价值,应当就是那由它的性质(或它的结构)所赋予的价值。

它的性质存在于潜能中,也就是它那外部表现出来的效用。

它能做什么,它就是什么;它是什么,它就应能做什么。

我们在判断某一东西具有价值时,必须是以它是什么和能做什么为依据;我们在评价它时,必须把它与那些同它具有相同性质和效用的东西加以比较。

3.“纯”文学与文学评价我们在评价文学时应该依据文学自身性质的等级。

什么是文学自身的性质?什么是文学“本身”呢?什么是“纯”文学?在这些问题的措词中含有某种分析的或还原的过程,而答案最终涉及“纯诗”的概念,即意象主义和模仿性语言的概念。

但是,假如我们非要试着以这样的方法去求得纯粹性,我们就必然会把视觉意象与和谐声音的混合整体分裂成绘画和音乐两个部分。

这样一来,诗就消失了。

这样一个纯粹性概念是文学分析的因素之一。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1-4章)【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文学和文学研究一、文学与文学研究:从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看文学研究的本质文学文学研究创造性知识性艺术知识或学问音乐音乐研究美术美术研究影视影视研究文学研究的功能是将文学的经验转化为知识性的形式。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区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文学:怀古幽情;艺术手法;可意会而不可言传;2.文学研究:苏轼的生卒年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时间;苏轼创作时的人生遭遇、家庭成员;《念奴娇》的创作经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二、文学的系统性与文学性(文学研究与文学鉴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1.文学性:对偶句式;遣词造句;夸张与拟人的修辞方法;内心情感的艺术传达。

2.系统性: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杜甫的思想情感与诗歌的关系;杜甫人生经历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文学中的应用1.自然科学方法应用的可能性文学研究中存在着某些客观元素:作家生卒年份;作品创作时间;作品的版本、印次;作家的书信、日记。

2.自然科学方法的适用范围统计学(词频统计)确定作家风格;例:《红楼梦》作者、韩寒代笔考古学确定作品创作年份与版本例:《老子》帛书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及其研究方法的差异:狄尔泰:科学家致力于解释事物的本质(永恒性)历史学家致力于理解事件的意义(时代性)文德尔班:(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自然科学旨在建立普遍法则(普遍性)历史学家旨在领会独一无二的事实(特殊性)李凯尔特:人文学科的重心在于具体和个别的事实,而个别的事实只有在参照某种价值体系时才能被理解。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1-6章)[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1-6章)[圣才出品]

第1章文学和文学研究一、名词解释1.文学性(武汉大学2010年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术语,意指文学的本质特征。

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性质,如押韵、对偶等。

文学性存在于话语从表达、叙述、描写、意象、象征、结构、功能以及审美处理等方面的普遍升华之中,存在于形象思维之中。

形象思维和文学幻想、多义性和暧昧性是文学性最基本的特征。

文学性的定义与语言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文学性”的定义中,接受者的角色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文学性的概念一直是开放的,宏观的,而非一层不变的。

2.文学四要素(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文学四要素是美国学者M.N.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文学活动的四种要素。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二、论述题1.高尔基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这一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学观,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1)基本含义高尔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诗人之所以发出声音,不仅仅是体察和关照自己的灵魂,表达给世界,作为一名诗人,他肩负的责任,更多是将他所注视或触摸到的世界,通过自己灵魂的酝酿,用形象的语言与情感,表现出来给世界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来听,来传递,世界在诗人的诗歌中,得以再次被创造和复生。

诗人为是世界而生的,不是被自己创造的,更不是被用来保护自己的脆弱的灵魂的。

诗人要剖开自己的胸膛,让世界进入其中,将自己融入世界,诗人的伟大才从此诞生。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材精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材精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圣才出品】

第4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一、概念辨析1.文学理论:对于文学是什么以及文学的基本规则的研究,主要内容如本书所示2.文学批评:对于具体作品、作家的鉴赏,文学批评的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具体现实对象(作家、作品)的研究,那些对于文学理论与概念的批评实际上仍然是文学理论研究的范畴,其次是批评目的的多元性,既可以指向现实,也可以指向理论3.文学史:对文学发展过程的研究例:以《水浒传》为研究对象①《水浒传》的叙事策略研究(理)②从话本到小说——《水浒传》演变(史)③《水浒传》作者考证(史)④《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研究(理)⑤《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批)⑥《水浒传》的跨文化传播(史)⑦神秘数字与《水浒传》的人物组构(理)⑧《水浒传》思想本质新论——评¡°农民起义说¡±等(批)⑨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后殖民理论的视角(理)高校文学类专业课程设置: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文学原理、艺术学理论、哲学史、文化理论、传播理论2.文学批评作品鉴赏、批评方法、比较文学研究3.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地区文学史(一)文学学与语文学既然我们已经明了文学研究有理可言,我们就须确定一下对文学做系统、整体研究的可能性。

英语词汇中没有很恰当的名词来称呼这种研究工作,最普通的术语是“文学学”与“语文学”。

前者似乎摈弃了“文学批评”,而强调学院式的研究,因此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然而,如果像爱默生那样广义地解释“学者”的含义,则“文学学”无疑是可以接受的。

后一名词“语文学”很容易招致误解。

历史上,此词不仅指所有文学的与语言的研究,而且包含对人类一切心智活动产物的研究。

波克在他所著的《语文科学概论与方法》这一本基础理论书里把“语文学”界定为“一切知识的学问”,因此包括语言、文学、艺术、政治、宗教和社会风俗等的研究……在波克看来,文学研究只是语文学的一个分支,而语文学则是指整个的“文明学”……由于这一术语有多种分歧的意义,我们最好还是把它弃置不用。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文学和其他艺术)【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文学和其他艺术)【圣才出品】

第11章文学和其他艺术一、简答题1.与小说人物语言相比,戏剧人物语言有什么特点。

(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与小说人物语言相比,戏剧人物语言是表演的基础和手段,在戏剧叙事和抒情中承担着剧情、推进戏剧冲突、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任务,人物语言要富有动作性、个性化和富于潜台词。

(1)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动作性指人物的对话、独白一方面与人物的姿态、手势、表情、形体动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对他人具有影响力和冲击力,既推动剧情的进展,又表现人物的思想、意志、欲望、激情。

戏剧的基础是矛盾、冲突,在戏剧情节中矛盾无处不在,冲突的形式和表现是依靠人物的行动进行。

台词是人物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冲突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

语言能够让观众听清楚、听明白,是否赋予语言丰富的色彩和内涵,与是能否塑造好人物角色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戏剧中语言的艺术处理必须做到台词的表达准确,理解深刻,使人物的台词真正被观众喜欢。

(2)戏剧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个性化指人物的对话、独白既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经历、职业、社会地位、文化教养、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又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个性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话表现什么人的性格。

如何塑造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台词的处理非常重要。

塑造人物的年龄职业、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语言处理,是直接关系到角色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好的剧本中的人物语言,不是客观抽象或是概念化的,而是具体的、富有多色彩个性化的。

所以,在处理台词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语言的动作性之外,人物语言还要注意创造出富有鲜明个性化的语言。

在舞台上创造出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的人物性格化的角色台词,满足观众对戏剧的审美需求。

(3)戏剧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潜台词指人物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即人物没有直接说出来,而作者寓于语言之中观众根据特定情境和台词可以心领神会的间接语言。

潜台词包含着橘色和剧本的各种各样的内在线索,这些线索是由有魔力的和别的“假使”,由各种各样的想象虚构、规定情景、内部动作、注意对象、大大小小的真实和对这些真实的信念、适应及其他元素交织而成的。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圣才出品】

第12章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一、名词解释1.文学接受(中国传媒大学2010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答: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

它是指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

文学接受的形式包括文学阅读、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等。

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阅读与欣赏。

文学接受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文学消费(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各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作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

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

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是指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当论者把文学消费与文学鉴赏对举时,往往指狭义的文学消费。

3.夸示性消费(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夸示性消费是指一些文学消费者买来文学书籍后并不打算或并未进入阅读,而只是为了收藏、摆设或炫耀的消费现象。

“夸示式”消费,其目的纯粹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

尽管他们没有对艺术的内在审美需要,尽管他们从未打算去阅读那些文艺作品,甚至对所收藏的艺术经典名著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显示自己既富且贵,因而喜欢购买和引人注目地摆设一些豪华精美的文学经典名著,以营造一种有教养的文化环境。

二、简答题1.福斯特说:“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

为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关于“故事”和“情节”的区别,最常提到的是英国福斯特举的例子:“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和“国王死了,王后因伤心过度也死了”,前者只是强调了时间关系,而后者突出了因果关系,所以,因果关系成了判断两者区别的标志。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显然是有用的。

但他的职责毕竟与作者完全不同。

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理智的(intellectual)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和科学两者在方法访上有许多交叉和重叠的地方。

诸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和比较等基本方法,对于预有系统性的知识来说,都是通用的。

4、H.李凯尔特:人文科学的研究重心在于具体和个别的事实。

而个别的事实只有参照某种价值体系(scheme of values)——这不过是文化的别名——才能被发现和理解。

5、探讨文学的普遍法则的努力终归要失败。

6、没有任何的普遍法则可以用来达到文学研究的目的:越是普遍就越抽象;也就超显得大而无当、空空如也;那不为我们所理解的具体艺术作品也就越多。

7、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二者均致力于说明一篇作品、一个对象、一个时期或一图文学的个性。

但这种说明只有基于一种文学理论,并采用通行的术语,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1、研究者,尤其是初级研究者,应该阅读名著或至少阅读好书,而不是先去阅读那些编笺的资料或历史轶事。

2、在考察想象性的文学(imaginative literature)的发展历史时,如果只限于阅读名著,不仅要失去对社会的、语言的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以及其它左右文学的环境因素的清晰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文学传统的连续性、文学类型(genres)的演化和文学创作过程的本质。

3、必须弄清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4、文学语言有很多歧义(ambiguities);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同音异义字以及诸如语法上的“性”等专断的、不合理的分类,并且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材精讲-(意象、隐喻、象征、神话)【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材精讲-(意象、隐喻、象征、神话)【圣才出品】

第15章意象、隐喻、象征、神话一、四个基本概念及其联系当我们不再按题材或主题对诗歌加以分类,而要问诗歌是一种什么样的表述方式时,当我们不是以散文式的释意,而是从其整个结构的复杂性来确定诗歌的“意义”时,我们就会面临诗歌的主要结构这一问题,这也就是本章题目中的四个术语所要提出的问题。

我们的同辈中有一位说过,诗歌中起组织作用的两个原则是格律和隐喻,而且“格律和隐喻还是‘属于一体’的,只有包含这两个因素并解释它们的紧密关系,我们给诗歌下的定义才能获得足够的普遍性”。

这个提法包含了诗歌的一般理论,对此,柯勒律治在其《文学传记》中曾给予精辟的阐释。

这四个术语都有相互重复的部分,显然,它们的所指都属于同一个范畴。

也许可以说,我们这样一个排列顺序,即意象、隐喻、象征、神话,代表了两条线的会聚,这两条线对于诗歌理论都是重要的。

一条是诉诸感官的个别性的方式,或者说诉诸感官的和审美的连续统一体,它把诗歌与音乐和绘画联系起来,再把诗歌与哲学和科学分开;另一条线是“比喻”或称“转义”这类“间接的”表述方式,它一般是使用换喻和隐喻,在一定程度上比拟人事,把人事的一般表达转换成其他的说法,从而赋予诗歌以精确的主题。

二、意象1.意象的定义与分类意象是一个既属于心理学,又属于文学研究的题目。

在心理学中,“意象”一词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或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而这种重现和回忆未必一定是视觉上的……心理学家与美学家们对意象的分类数不胜数,不仅有“味觉的”和“嗅觉的”意象,而且还有“热”的意象和“压力”意象(“动觉的”、“触觉的”、“移情的”),还有静态意象和动态意象(或“动力的”)的重要区别。

理查兹在其1924年版的《文学批评原理》中所做的一般结论今天听来依旧是靠得住的:人们总是过分重视意象的感觉性。

使意象具有功用的,不是它作为一个意象的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事件与感觉奇特结合的特征。

它的功用在于它是感觉的“遗存”和“重现”。

各章习题以及主要参考书目

各章习题以及主要参考书目

各章习题以及主要参考书目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形态复习要点:基本概念: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思考题:⒈文艺学的构成?⒉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本章参考书目:1、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三联书店1984年版。

2、莫伊谢依·萨莫伊洛维奇·卡冈:《美学和系统方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

3、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王元骧:《文学原理》绪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二章:文学作为活动复习要点:基本概念: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文化氛围、社会心理。

思考题:⒈文艺起源的动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在文艺起源的多元而复杂的动因中,劳动是最根本的和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⒉影响文学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它们怎样影响文学的发展?⒊阐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⒋说明文学发展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⒌举例说明社会心理和文化氛围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⒍举例说明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⒎怎样才能将“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与“愈是世界的,愈是民族的”二者统一起来,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本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

5、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6、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7、王元骧:《文学原理》绪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三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复习要点:基本概念:文学审美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言语语境功利性与非功利性思考题:⒈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⒉为什么说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⒊为什么说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本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材精讲-(文学和社会)【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材精讲-(文学和社会)【圣才出品】

第9章文学和社会一、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两个层面(作品与社会):文学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它以语言这一社会创造物作为自己的媒介。

诸如象征和格律等传统的文学手段,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社会性的。

这些手段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产生的通例和准则。

但进一步说,文学“再现”“生活”,而“生活”在广义上则是一种社会现实,甚至自然世界和个人的内在世界或主观世界,也从来都是文学“模仿”的对象。

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两个层面(作家与社会):诗人是社会的一员,拥有特定的社会地位:受到某种程度的社会公认和奖赏;他向读者讲话,不管假想的是什么样的读者。

的确,文学的产生通常与某些特殊的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而在原始社会,我们甚至不大可能把诗与宗教仪式、巫术、劳动或游戏等划分开来。

文学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或“效用”,它不单纯是个人的事情。

文学研究的大多数问题是社会问题:文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是社会问题,至少终归是或从含义上看是如此。

比如传统和通例,准则和类型,象征和神话等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对文学与社会关系的狭隘理解:在通常情况下,有关“文学和社会”的探讨都显得较为狭隘和表面。

一般提出的问题都是关于文学与一定的社会状况的关系、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很多学者试图说明和界定社会对文学的影响,并且规定和判明文学在社会上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不仅仅研究文学与社会之间的诸种关系,而且对这些关系在现在的社会和未来的“无阶级”社会中应该是怎样的,具有明确的概念。

他们基于非文学性的政治和道德标准,从事评价性的“判决式”的批评。

他们不但告诉我们文学作品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及其含义过去和现在是怎样的,而且也告诉我们应该或必须是怎样的。

他们不仅是文学和社会的研究者,也是未来的预言者、告诫者和宣传者;这两种作用在他们身上是难解难分的。

文学是社会的表现的双重含义:如果它假定文学在任何特定的时代都“正确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那它就是错误的;如果它的意思仅指描绘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则只是一句平凡、陈腐和含糊的话。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材精讲-(文学与文体学)【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材精讲-(文学与文体学)【圣才出品】

第14章文学与文体学一、文体学与文学语言研究语言是文学艺术的材料。

我们可以说,每一件文学作品都只是一种特定语言中文字语汇的选择,正如一件雕塑是一块削去了某些部分的大理石一样。

贝特森写了一本题为“英诗与英语”的小书,他提出,文学是一般语言史的一个部分,是完全依赖语言的。

1.语言对文学的影响我的论点是,一首诗中的时代特征不应去诗人那儿寻找,而应去诗的语言中寻找。

我相信,真正的诗歌史是语言的变化史,诗歌正是从这种不断变化的语言中产生的。

而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倾向产生的压力造成的。

例:从四言诗到五言诗、七言诗的转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牙张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卢照邻《从军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文学对语言的影响认为诗歌被动地反映语言变化的观点是无法叫人接受的。

我们切不可忘记,语言与文学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文学同样也给予语言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不论是现代法语,还是现代英语,假如没有新古典主义文学,它们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同样,现代德语如果没有路德、歌德和其他浪漫主义文人的影响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例:普通话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中文。

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中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是通行于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

3.对文学与语言的整体研究根据沃思勒的理论,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论点:一个时期的文学史通过对当时语言背景所做的分析至少可以像通过政治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倾向或者国土环境、气候状况所做的分析一样获得同样多的结论文学与知识界和社会的直接影响相脱离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圣才出品】

第4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文学批评(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文学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学批评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范畴,既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又是文学活动整体中的动力性、引导性和建设性因素,既推动文学创造、传播与接受,又影响文学思想和理论的发展。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文学批评的思维和表达,需要遵循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基本规范。

社会的历史的考察和审美的考察是文学批评的两个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侧面。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答: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含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3.本质力量对象化答: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

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接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最终符合人的要求。

4.交往行为理论答: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所提出的诗学理论。

他认为艺术是主体间通过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和对话,主体与主体,主体与世界,主体与文本,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世界等多种对话层面都参与了交往活动。

5.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答: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挤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概念。

有时也写作“自然人化”,它是指人通过劳动实践、改造自然,使自然改变其自身的面貌,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

自然人化是人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的活动,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6.中国特色答:文学理论中所说的中国特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民族文化,现实生活,传统文论。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谐音、节奏和格律)【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谐音、节奏和格律)【圣才出品】

第13章谐音、节奏和格律一、简答题1.什么是“语感”?语感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1)语感语感是指个人对话语形式的音、形、义等方面的直觉反应,能透过语言文字具体地感受艺术的形态、情状,使相关的艺术形象在脑中鲜活地显现出来。

(2)语感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①语感是个人对话语形式的音、形、义等方面的直觉反应,如判断听到的话语是否正确,有没有歧义,以及对话语隐含意义的领悟。

语感因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具体经验。

专业和职业等活动领域的不同而不同。

一个读者的语感如何,对文学欣赏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答意义。

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蕴涵的思想情感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同时,文学的语言更为讲究修辞,具有含蓄性、隐喻性、象征性等特点,从而使文学话语常常必须揣摩才能感受其中的“言外之意”。

因此,是否具有敏锐的语感,也就成为读者能否进入欣赏境界的关键。

2.如何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答:(1)不同的风格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雄浑刚劲的风格可以壮人胸怀,清新俏丽的风格可以舒人心脾,飘逸疏野的风格可以养人性情,沉着含蓄的风格可以启人思力。

不同的文学风格,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

所以,文学风格各有各的审美价值。

由于人们的审美心理基础不同,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可以对风格美有不同的偏好和选择,但不可以主观随意地褒此而贬彼。

(2)风格美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过去时代形成的风格类型,其审美价值并不随时代的变化而消逝。

古今中外凡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作品,都以其不可重复的艺术独创性,不仅在文学史上取得应有的地位,而且在审美天地里得到千万读者的回响。

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和未来都属于拥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3)风格的审美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往往受时代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风格的审美价值取决于时代、民族、阶级的选择。

一个抗争的阶级、苦难的民族、悲剧的时代,可能更激赏慷慨悲凉、沉郁顿挫的风格,而冷落闲适恬淡或华艳绮丽的风格,但这种风格尽管被冷落被鄙视,也自有其审美价值。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新修订版)(复习笔记+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文学和心理学)【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新修订版)(复习笔记+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文学和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8章文学和心理学8.1复习笔记一、“文学心理学”的含义1.含义的多方面内容(1)可以指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类型和个体来研究;(2)可以指创作过程的研究;(3)指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究;(4)还可以指有关文学对读者的影响的研究(即读者心理学)。

2.严格地说来,也许只有第三方面的内容才属于文学研究的范围;而前两个方面则是艺术心理学的次要课题。

二、文学天才的资质1.早期的观点(1)早在希腊时代,天才就被认为与“癫狂”有关,诗人是“心神迷乱的”。

(2)另一个早期的持续的观念就是诗人的“天赋”是补偿性的。

2.弗洛伊德的观点诗人是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或推崇的白日梦者;他不必去改变自己耽于幻想的性格,而是要持续不断地幻想下去,并公开地发表自己的幻想。

3.艺术家保持和发展了民族的古老的特点(1)他们能感觉到甚至“看到”自己的思想。

(2)另一种特点有时也归属于文学家特别是诗人,那就是联觉,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官的感觉和知觉联结在一起。

较为通常的是把听觉和视觉联结起来(即声色联结)。

4.艾略特的观点(1)艾略特自从发表了最早期的文学批评文章之后,极力主张一种兼收并蓄的观点:认为诗人扼要记述了,更贴切地说,是完整保留了其民族历史的层次,并在迈向未来时,继续在精神上与自己的童年以及民族的童年保持着联系。

(2)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艾略特所受的荣格的影响和对荣格的论点的复述:在个人“无意识”——我们过去,尤其是我们童年和婴儿期,已经封闭起来的残念——的底层潜存着“集体无意识”,即已经封闭起来的我们民族以往的记忆,甚至是史前期人类的记忆。

5.荣格的观点荣格有一套精细的心理类型学,按照这一套类型学,人类的心理类型可分为“外向者”和“内向者”两大类,这两大类根据下列四种心理因素,即思想、情感、直觉和感觉何种起主导的作用,再分为四个类型。

他指出有些作家在其创作中显示了与本人截然相反的类型,与之对应互补。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文学与文学研究)【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文学与文学研究)【圣才出品】

第1章文学和文学研究一、名词解释1.文学性(武汉大学2010年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术语,意指文学的本质特征。

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性质,如押韵、对偶等。

文学性存在于话语从表达、叙述、描写、意象、象征、结构、功能以及审美处理等方面的普遍升华之中,存在于形象思维之中。

形象思维和文学幻想、多义性和暧昧性是文学性最基本的特征。

文学性的定义与语言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文学性”的定义中,接受者的角色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文学性的概念一直是开放的,宏观的,而非一层不变的。

2.文学四要素(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文学四要素是美国学者M.N.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文学活动的四种要素。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二、论述题1.高尔基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这一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学观,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1)基本含义高尔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诗人之所以发出声音,不仅仅是体察和关照自己的灵魂,表达给世界,作为一名诗人,他肩负的责任,更多是将他所注视或触摸到的世界,通过自己灵魂的酝酿,用形象的语言与情感,表现出来给世界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来听,来传递,世界在诗人的诗歌中,得以再次被创造和复生。

诗人为是世界而生的,不是被自己创造的,更不是被用来保护自己的脆弱的灵魂的。

诗人要剖开自己的胸膛,让世界进入其中,将自己融入世界,诗人的伟大才从此诞生。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叙述性小说的性质和模式)【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叙述性小说的性质和模式)【圣才出品】

第16章叙述性小说的性质和模式一、名词解释1.叙事学(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叙事学是发源于西方,以形式主义批判而闻名于世的一种学术思潮。

“叙事学”一词最早是由托多罗夫提出的,它的产生是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的结果。

结构主义强调要从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各要素的关联上去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特别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共时性角度,即语言的内在结构上去考察语言,这种研究思路对叙事学的产生起了重大影响。

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大背景下,同时受俄国形式主义影响才得以正式确立。

它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

2.复调(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复调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

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3.视角(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视角是和小说的叙述者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技巧,由亨利·詹姆斯在1907年至1909年间写的小说的分析性序言里作为小说批评的一个概念提出。

叙事视角是指叙述小说作品的角度,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即作家以什么身份充当作品的叙述者。

分为叙事者视角,人物视角,情节视角,读者的视角。

4.叙述视角(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叙述视角又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章意象、隐喻、象征、神话一、名词解释1.隐喻(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隐喻是一种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它是从希腊词语中借来的,原意是“用其他的方式言说”,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修辞手法。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

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也称其为隐喻。

2.象征(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象征是通过暗示来实现的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是用单纯暗示繁复,微小暗示巨大,局部暗示整体,形象符号暗示抽象原理的修辞格式。

它与比喻有类似之处,即都要在两种现象之间建立起联系和沟通。

但象征在全局和整体中运用,比喻则在局部和细节中运用,这是它们最大的不同点。

并且象征手法一般不对象征对象作直接表述或呈现,象征只是“暗示”对象,因而具有理解上的宽泛性,这与比喻讲求本体喻体的严谨对应也是有所不同。

二、简答题1.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四川大学2010年研)答:(1)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境”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②“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意境与意象的联系①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

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

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③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①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例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例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

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

然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一一组合起来,表达了对“姐姐”的思念。

从海子的这首诗,可以看出,意象的实在性;同时也可看出,意境的韵味,那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

③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

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

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造意境。

瘂弦的诗《秋歌》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营造了一个秋天的意境。

这里有秋的白描,有对人物暖暖的深情。

由“落叶、荻花、湖沼、砧声、雁子、秋空、马蹄、山径、寺院、”这一系列意象,组合融合成一种秋的意境。

在这里,意象是材料,意境是最终目的和最高追求。

2.如何理解意境?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1)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意境与意象的联系①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

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

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③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①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例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例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

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

然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一一组合起来,表达了对“姐姐”的思念。

从海子的这首诗,可以看出,意象的实在性;同时也可看出,意境的韵味,那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

③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

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

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造意境。

瘂弦的诗《秋歌》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营造了一个秋天的意境。

这里有秋的白描,有对人物暖暖的深情。

由“落叶、荻花、湖沼、砧声、雁子、秋空、马蹄、山径、寺院”这一系列意象,组合融合成一种秋的意境。

在这里,意象是材料,意境是最终目的和最高追求。

3.试举作品为例说明抒情修辞方式“比喻”与“象征”的特点和二者的区别。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是指抒情作者在抒情写意时的用语方法。

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很多,比喻与象征是其中的两种。

(1)比喻的特点比喻是借他物来表现某物的修辞方法。

根据喻本与喻体的不同组合方式,比喻又可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类关系,一般用“若”、“如”、“似”、“像”等喻词来联系喻体与喻本。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隐喻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合关系,不用喻词。

例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借喻则既无喻本,又无喻词,只有喻体。

例如,“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

这里,“白雪”喻丝,“黄云”喻麦。

一般地说,比喻是一物类比另一物,但有时也会以多物类比一物,上引贺铸的词句,就是连用三个形象来喻愁,这种比喻方法称为博喻。

(2)象征的特点象征是以具体事物间接表现思想感情。

抒情诗多以声音和画面来表现情感,所以,象征是抒情话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

从修辞学角度看,就是说不写一个忧字,却以象征的方式表现了忧愁。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并不直说愁苦,却借几组景语表现浪迹天涯人的愁苦情怀。

但是,抒情诗往往用某些词句来间接暗示情感性质,使情感意义较为确定。

在《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就用“断肠人在天涯”来点出情感的具体内涵,使象征意义比较具体。

这类诗,既是象征的,又近似隐喻。

而只是写景的山水诗,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象征话语。

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只写宁静的景,以此来象征地表现诗人空寂淡泊的心境,景语成为象征的话语。

象征形象由于反复使用,便渐渐带上了相对稳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思乡的象征形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等等。

在西方抒情诗中,玫瑰常常象征爱情,也有稳定的意义。

这种象征意象的运用,可以使抒情话语更加简洁,内涵更为丰富。

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抒情便会造成抒情诗的含蓄风格,由此可以传达曲折微妙的内心活动,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耐咀嚼,有余味。

所以,“诗贵含蓄”成为中外古典抒情诗的一个重要艺术准则。

(3)比喻与象征的区别①二者的本体不一样象征往往以某一具体的事物表现一个相似或相近的抽象事物,如概念、思想和感情等,而且是绝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物上,比喻的喻体和本体则往往都是具体的事物。

这里,对于比喻我们就不用再赘言了,单看象征就可以。

杨朔先生的散文《茶花赋》中,红艳艳的“童子面茶花”象征的是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未来美景,就是用具体的“童子面茶花”象征了抽象的“未来美景”。

一句话,象征的本体往往是抽象的——即便本体是具体的,也不会停止在一事一物上,而是有着深广的内涵,这一点与比喻不同。

比如,高尔基的《海燕》就是以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而且正是这一“战士”的光辉形象展现了1905年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前夕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宏大图景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无私无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