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5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表内除法(一)》1-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表内除法(一)》1-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表内除法(一)》1-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表内除法运算的概念。

2.学会利用竖式运算法完成简单的表内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竖式运算法解决表内除法问题。

三、教学准备
1.PowerPoint演示文稿
2.教案手稿
3.板书、彩色粉笔
4.数学练习册
5.课堂小组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新知识
1.引入表内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看到一组除法算式,让他们讨论如何解决。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表内除法的重要性。

第二节:讲解课程内容
1.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表内除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2.分析表内除法运算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竖式运算法的原理。

第三节:学生练习
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简单的表内除法运算题目。

2.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检查和纠正。

第四节:课堂互动
1.定期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或上台演示解题过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维,促进学习。

五、课堂总结
1.回顾今天课程内容,强调表内除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并对下节课内容进行预告。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题目。

2.总结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日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包含除法的基础知识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除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除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铅笔等,用于直观演示。

3.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分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多的苹果分给每个人?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题,如分苹果、分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学生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巩固除法知识。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一、教材分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例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口诀求商的起始课,例题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教材安排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乘法的知识基础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探索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呈现了小猴分桃后的直观图,体现出除法与乘法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也为进一步学习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1.教材上方呈现了猴妈妈给小猴分桃子的情境,意在把除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生动的活动情境中。

情境图下面通过文字呈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所列的除法算式,明确了探讨的任务—求商。

教学时,用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并给学生描述一个美丽的故事,把学生引入分桃情境中的同时,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会使学生以兴奋的心情投入学习。

然后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出算式“12÷3=”,从而引出求商的问题。

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列式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得数,如果这样,建议教师板演出来,然后,让其他学生再算一算这个得数对不对(如:这个得数对不对呢?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如何得知结果的)这样导入求商的环节。

教材中间呈现了两个小学生交流算法的情景,提示让学生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通过孩子的对话,给出了两个思路,它们都建立在平均分的操作的基础上。

一种是用不断连减的方法找到商,这是最基础、也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并以对照排列的方式,逐一记录了分桃过程中逐次减3的过程。

另一种是通过不断连加的方式去思考。

这里没有给出思考的全过程,只是点明思路,为学生的思考留有空间。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熟练进行表内除法运算。

3.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多步骤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白板、马克笔、小板书。

3.备课:设计好教案和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表内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2.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讲解1.介绍表内除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算方法。

2.举例说明表内除法的具体运算过程。

第三步:示范演练1.教师示范一个表内除法的运算题,并请学生跟随一起操作。

2.学生自主练习表内除法算式,教师随堂巩固。

第四步:拓展练习1.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设计一些需要用表内除法解决的场景。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呈现自己的答案。

第五步: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设计一个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表内除法去解决。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进行运算,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1) (5)第2课时认识平均分(2) (7)第3课时认识平均分(3) (9)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2)第5课时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15)第6课时复习 (18)(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

学生在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除法含义时,不但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还要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在学习用口诀求商时,不但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因此,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一些特点:1.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3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左右3、整理和复习......... .................. 1课时左右教学设计: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情境导入教学例1(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4)、学生交流、汇报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5)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2、找一找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3、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小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完成教材第9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个(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3、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3小题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4、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4小题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4)你发现了什么?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五、板书设计平均分例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六、教学反思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0页例3及"做一做"的第1、2小题和练习二的第5、6小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2、分一分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1、情境引入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出示例3】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一份分2个果冻有8个果冻能分成几份?)2、合作探索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3、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1、完成第10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1小题摆一摆填一填(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2、完成第10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2小题圈一圈、填一填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盒1 6个杯子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盒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盒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数一数后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得的最后结果是什么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5、6小题第5小题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第6小题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袋18个玉米可以装()袋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并进行评价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是的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可以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也可以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五、板书设计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六、课后反思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平均分"综合练习课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9小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二、分层练习:1、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小题(1)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木块先想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再动手分一分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最后填空(1)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 5 )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8小题上面一共有()张风筝画片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个(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让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有6组风筝画片每组有4张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一共有()张风筝画片?"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把 24张风筝画片每6张分成一份做成一个风筝问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风筝?(2)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评价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9小题把18个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动手分一分最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出孩子们的不同分法并引导学生对比各种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对平均分的进一步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判断是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还是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四、课后反思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环节二:自主探究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师:下面,我们先来分糖果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8例1。

教师活动:1、请大家拿出6个小圆片代替6颗糖果,分成3份,自己动手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

2、师:如果将6颗糖分给3个同学,可以怎样分?师:想到了用乘法的知识来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你真聪明!3、初步感知平均分,抓住重点。

师:观察三种分法,如果让你选择合适的方法把这些糖果分给三位小朋友,你会选哪一种?4、师:说一说这种“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分的方法,大家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在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环节三: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教师活动:1.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2.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师:每2袋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深入理解。

师:用8根小棒代替8袋饼干,按每2根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4.再探新知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5.发散思维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

(出示课件)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师:请拿出自己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分的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环节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课件出示教科书P13例4。

怎么办呢?师:在数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有这样的一种表示方法——除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 求商打基础。
四、说教学重难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 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 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 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 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 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 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 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8题。
上面一共有多少张风筝图片?(24张)
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多少个?(可以做4个)
五、课堂小结:
1、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
设计
第二单元练习二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用你自己的方法分一分。
(2)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3)算式:6÷2=3
除号
读作:6除以2等于3.
四、课堂检测:
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1)完成第1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里放几条?
提醒:先分一分,再列式。
引导: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除号后面写5;每个盘子分3条,等号后面写3。15÷5=3
教学重点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设计
教学环节反思
一、明确目标
1、课前三分钟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3、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学习重点: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二、小组讨论课前小研究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教材“练习二”的第4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体育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体育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体育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 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 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体育》;- 教学用具:小黑板、粉笔、教具卡片、运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呈现教具卡片上的图形,引起学生对表内除法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你们见过这些图形吗?- 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 如何用表内除法计算这些图形中的数字?步骤二:概念讲解使用小黑板,简单明了地解释表内除法的概念和作用。

重点强调除法是一种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将一定数量的事物分配到若干个部分中。

步骤三:计算方法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请一名学生上前操作小黑板,根据图形中的数字进行除法计算,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原理。

其他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步骤四:练训练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套教具卡片,进行表内除法的练。

教师可以适时巡视、指导和纠正。

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步骤五:运用实际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

例如:小明有12个篮球,他想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篮球?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生巩固了对表内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课后作业布置适当数量和难度的练题,让学生完成并检查答案。

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并记录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表内除法的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年级:二年级执教者:课题:课题:平均分(1)课时:1课时页码:P42—43页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学生操作摆桃子。

2.报告并认识“平均分”谈话:同砚们,你们开动脑子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能够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按照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分歧,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小组或全班交流提问:你们是如何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来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砚们通过自己着手摆,不仅匡助了XXX解决问题,还晓得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味平均分的特点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如何分呢?请同砚们先考虑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给同砚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单元,是小学二年级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

对于除法,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相关概念,为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进行多次的对比与辨析,突出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

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

经过科学分析,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安排如下:第1课时:平均分(一)第2课时:平均分(二)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第4课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第8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第10课时: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环节一: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我们来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吧!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请动手把糖果一分。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1)各小组动手操作:边分边记录(2)各小组汇报情况。

生1:我第一份和第二份各分1个,第三份分4个。

生2:我第一份分1个,第二份分2个,第三份分3个。

生3:我们是这样分的,三份各分到2个。

教师板书。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1)师: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生:我喜欢第三种分法,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样更公平(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学生给这样公平的分法取不同的名字。

3.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表内除法一教案

表内除法一教案

表内除法一教案表内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本教案将以表内除法为主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知识导入在开始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者教具,让学生感受到表内除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分发一些小糖果或小玩具,让学生根据数量进行分组,引导他们体会除法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1. 讲解表内除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表内除法是指被除数和除数均在乘法口诀表中的除法运算。

简单来说就是寻找被除数在乘法口诀表的位置,找到对应的除数,得出商的过程。

2. 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逐步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数字进行计算,让学生通过查表的方式找到对应的除数,完成除法运算。

3. 练习巩固。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加深对表内除法的理解。

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小结在教学的最后,对整节课进行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勤加练习,熟能生巧,提高表内除法的计算水平。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思考,更加熟练地运用表内除法及其他数学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愿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收获知识的果实,绽放智慧的光芒!。

2022年人教版数学《第5课时 除法》教案(公开课)

2022年人教版数学《第5课时 除法》教案(公开课)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5课时除法〔2〕【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5, 及练习三第4~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能分多少份, 也是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局部名称.【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教具准备】教材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 学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 每个同学分2个, 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 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 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 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 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 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后答:8个小圆片, 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 可以分给4个同学.师:想一想, 刚刚老师是怎样分的?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二、新授课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题5.(1)师引导学生理解“每4个放一盘〞, 说明是什么意思? (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 20个竹笋, 按每4个放一盘, 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对操作有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 学生分完后, 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地分, 每4个放一盘, 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忆分的过程和结果, 提问:我们刚刚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 把4个竹笋放一盘, 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能分成多少份,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4)指导算式的写法.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 这是表示要分的总数量, 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 就是每份是4, 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 可以放5盘, 5是分的份数, 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 20 ÷ 4 = 5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有20个, 每4个分一份, 分成了5份)③认识除法各局部的名称.20 ÷ 4 = 5被除数除数商(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 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能分成多少份, 用除法来计算. 并认识了除法各局部的名称.2.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每堆几个小圆片? 可以分成几堆? (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 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 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 等号后面写2.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2除以6等于3. )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地分, 可以分成2份. )3.练习.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说一说每个算式怎么读, 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出发吗?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三、稳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灯泡一共有12个, 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 可以装〔〕个灯座, 让学生把没2个灯泡用铅笔圈一圈.灯泡一共有12个, 那被除数应该写几?〔1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 表示每几个一份?除数应该写几?〔每2个一份, 除数写2〕可以装〔〕个灯座, 商应该写几?〔12÷2=6〕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 教师讲评.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6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然后再列式, 并说明每个算式中, 哪一个是被除数, 哪一个是除数, 哪一个是商, 以及算式中每一个局部所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板书设计】第4课时认识除法的各局部名称20个竹笋, 每4个放一盘, 能放〔 5 〕盘.除法各局部的名称: 20 ÷ 4 = 5被除数除数商第2课时混合运算〔3〕【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3以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有括号的乘加的运算顺序, 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有括号的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 学会解答有括号的两部混合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两步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 说说以下运算的顺序.〔1〕出示:56-8+9= 49÷7×4=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这两题是同一级的运算,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出示:7×7-5 77-42÷7 15-6×2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先算乘除, 再算加减. 〕学生口算, 说出得数.2.小敏更是个粗心的孩子, 他在计算15-6×2的时候, 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吗?学生讨论, 指名答复.得出结论:15-6×2是既有乘又有减的两级运算, 应该先算乘法, 在诉案件发, 结果师3, 小明得出的结果是18, 说明他是先运算的减法, 后运算的乘法, 他的运算顺序是错误的.追问:那么, 15-6×2, 如果要先算减法, 有方法吗?怎么办呢?预设:添上小括号.3.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二、互动新授——括号问题×2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 算式里添上小括号, 不管小括号里面是加减还是乘除, 都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教师填上小括号:〔15-6〕×2现在这道题, 变成先算什么?〔小括号里的15-6〕, 再算什么?你能计算吗?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师生共同交流.〔15-6〕×2=9 × 2=18提问:如果小明解决的是这道题, 他算得对不对?〔对〕因此, 我们再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 不要像小明一样粗心, 一定要先分析先算哪一步, 再算哪一步, 以免计算错误. 像这样,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 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教学例3.谈话:7×7-5、77-42÷7, 这两道题, 老师给他们加上小括号, 7×〔7-5〕、〔77-42〕÷7, 计算的顺序有没有变化, 先算什么, 在算什么?出例如题, 让学生试着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教师巡视, 参与学生的自己学习, 并寻找错例.计算完, 集体交流.交流时, 请学生说是他们是先算哪一步, 再算哪一步.计算的对吗?翻开课本第49页, 核对一下.同桌互相交流、校对.3.反应练习.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拿出练习本, 学生计算, 划出第一步先算什么, 第二步再算什么. 同桌互相交流.三、练习提升“做一做〞第2题.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 再计算.变式后和原题比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一比每组两题的得数, 你能发现什么?“做一做〞第3题.先填空, 再列综合算式.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教师提示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每一步列式的含义, 列综合算式时因注意什么.教师适时评析错例.教师强调并追问:说一说列出的综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和数量关系. 这样列式, 第一步求出什么?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算式里有小括号, 我们应先算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计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 我们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板书设计】第3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5-6〕×2=9 ×2=18算式里有括号的, 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第册教科书第18页例1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和初步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探索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感受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到探究的快乐。

学生已经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主动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问题诊断
教材上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情境,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结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并交流各自的方法,进行算法优化,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共识:即采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最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填空。

2×()=10 3×()=9 4×()=8
()×4=12 ()×3=18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猴妈妈带孩子们到山上摘桃子,他们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猴宝宝都特别想吃,猴妈妈想给每只猴宝宝分3个。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教师把问题完整的出示出来: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猴妈妈分桃子,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二)引出算式
请一名同学读题。

问: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2÷3。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三)探究方法
师:究竟能分给几只小猴呢?各小组来讨论,说一说怎样求商。

教师巡视,寻找典型案例
(四)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猴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挑。

生3:我们组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设计意图: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


(五)优化算法,点明课题
师生共同梳理三种算法:边说边演示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2÷3=4,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计算,同学们发现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算出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2×()=8 3×()=9 5×()=10
8÷2=() 9÷3=() 10÷5=()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 12÷4=
8÷2= 9÷3= 10÷5=
(三)看谁算得有对又快。

10÷2= 12÷6= 8÷4=
5÷5= 4÷2= 9÷3=
6÷2= 12÷4= 8÷2=
10÷5= 12÷2= 6÷3=
(四)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求商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四、目标检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我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

我还知道了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