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教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教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解析
一、有关的几点说明:
1、使用说明:
去年,我区三年级才正式启动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新教材的学习,从本学期起,四年级开始使用。
全套新教材共8册,供3-6年级学生每期使用1册,本册是第3册,供4年级第一学期使用,仍然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又称湘版教材),原来的四年级《思想品德》与《社会》旧教材,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使用。期末,区教育局将对学生进行学习新教材情况的书面考查检测。卷面分为40分,成绩记入学生手册上思想品德素质“社会常识”栏目中。(分值4分)
2、体例说明:
本册教材由5个大单元(一级标题)17个活动主题,(二级标题)28个活动内容(三级标题)组成,共需授课46-59课时。向学生进行不怕困难,热爱集体、勤俭节约、遵守公共道德、热爱大自然等方面教育,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毅力。学会与人共处,合理消费、自护自救,提高适应社会,独立理财,爱集体、守公秩、有自信等方面的能力。
各单元均由主题文字,提示语、旁白人物、情境对话、照片图标、学生作品、作品空白框等形式结构而成。各部分形式的教学作用为:
①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②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③旁白人物: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或提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其作用相对灵活。
④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对话,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⑤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体
验、开展活动。
⑥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信息等。
⑦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⑧作品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本教材形式活泼、富有童趣、版式新颖、图文并茂,既富于变化又富有亲切感,不再是旧的《思想品德》与《社会》书模样,希望老师们喜爱它,创造性地使用它。
3、新理念的说明:《品德与社会》新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我们务必记住它的几个新理念。
①课程性质: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的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综合课程。)
②基本理念:“儿童在参与社会生活中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式上升”是课程的设计思路,“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有关教材的基本特点:
《品德与社会》教材有4大特点。
1、内容体现生活性。
2、主题体现综合性。
3、教学注重情感、体验性。
4、内容与呈现体现开放性
(具体内容可查阅“教科中心”网站,点击课程改革中的教材教法栏目,见2005年8月小学《品德与社会》新教材解析一文)。
三、有关新教材的新教法:
1、要整体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注重教材具体内容的层次性。
新教材的每一单元,每一主题的教育目标都是立体的、多维的,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几方面目标的统一。教材的体系是一种递进的、螺施式上升的结构。同一生活内容在不同的年龄段重复出现,侧重点不同,层次也不一样。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专家们在教材中呈现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的内容。这些并不是零散的,而是依据一定的线索,有一定层次的,教师需要理解教材的意图,注意教材的层次性。要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把握好立体的多维的教学目标和侧重点进行有效教学。
2、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但并非唯一。教师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再创造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新理念倡导教师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我们的教师应很好地研究如何使用教科书,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用新课标作依据,根据自己教学需要,大胆超越文本,大胆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再改革,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动态,激活教材。舍取补充贴近儿童现实生活,对学生真正有指导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鲜活起来。
因为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中,本课程的教科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教学之本”与“知识清单”,而只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我们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超越自我,超越固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心研究教法,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新教材变得对学生更有意义,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3、可合理选用教材的配套资源。
为了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科社还提供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附备课系统光盘)、活动教学设计书(适用型教案集)、部分优秀课录像光盘等。建议老师合理选用,以便自己开展教学活动。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相信所有担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老师,能勇敢自信地迎接新教材的挑战,经受新型教学方式的洗礼与考验,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实践新经验与新成绩,
成为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最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