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doc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长沙市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校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中学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中学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中学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一、基本考情班级共人,实际参考人员为人。
本次考试满分分,共计人及格。
具体成绩分布:―分为人,―分为人,―分为人,最高分分,平均分约为分。
二、试卷分析、基础知识不扎实本次考试试卷难易程度适中,偏基础。
试卷由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四部分构成。
积累运用共计分,没有一人得到满分甚至是分,失分主要在选词填空、默写、改病句、填写关联词和缩句上。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基本字词不过关,没有理解字词的含义;②、背诵不过关,简单的背诵不会,或者会背诵但是出现错别字;③、对改错题题型不熟,缺乏做题技巧;④、对关联词的理解和运用不到位,对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把握不到位;
⑤、缩句不熟练。
、做题思维不活跃综合性学习题涉及到拓展思维题和平时名人名言故事积累题,缺乏相应的积累,读书太少。
、阅读理解:对文本的理解不到位很多同学在阅读理解上失分,一是偏离文章主题,答题时想当然胡乱写;二是做题古板不知变通,凡是涉及到谈自己感受的题,要么大话、套话,要么三言两语,很少去贴近文本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论;三是缺乏做题相应的技巧,在赏析加点字词或是画线语句时,答题不规范,没有做到先去解释字词本身的含义,再结合文章来赏析这样的答题思路;四是缺乏基本的文言知识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文言语法和文言句式几乎零积累。
、作文:对题干要求理解不深刻,写出来的作文中规中矩缺乏新意。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分析与总结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分析与总结一、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但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语病标点符号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得不够清楚,所以普遍失分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日常积累做得不扎实。
3、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大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但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得不了高分,很多学生记住了句子,但是致命的是错别字太多。
消灭错别字需要从日常做起,今后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5、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与组织语言表述的能力。
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仍然较差。
6。
作文是以“责任”为话题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
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顺手。
但显示出生活积累的缺乏,构思立意缺乏新意;显示学生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字体规范工整有待加强。
此外,很多学生写作不规范,漏写标题,缺少字数,书写潦草。
作文教学需要讲求长效性和循序渐进性,需要从细节抓起。
三、学生成绩分析两个班语文最高分70分,最低分40分。
15(1)班平均分56。
47,15(2)班平均分55、95,两个班及格人数27人。
这次语文试卷题目不很难,但学生成绩并不理想,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系,他们认为,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四、考试后的思考和改进措施试卷难度并不大,可是大多数学生成绩并不很理想,这说明学生学得还不扎实。
需要老师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扎扎实实学习,打好基础。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卷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A项,曲解文意。
据材料一第1段,“推动减负改革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变,也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二者是并列关系,题支是递进关系。
B项,偷换概念。
据材料一第2段,基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的实质。
D项,表述绝对。
据材料二第2段,“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题支将“才能”变成了“就能”。
2.A【解析】曲解文意。
“未来的基础教育以学生为本”错误。
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未来的基础教育会更加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错误。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原文强调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D【解析】材料二主要观点是“多方合力推进‘双减’落地”。
ABC都体现了各地各部门推进“双减”落地。
D项是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
4.①引用论证。
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论证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双减的必要性。
②举例论证。
列举《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论证了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点2分,两点4分)5.①政府:政府加强政策落实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②学校: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供有效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
③培训机构:向素质教育转型。
加强校外机构监管,深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④家长:提升自我育人能力,理性规划孩子发展方向。
(一点1分)6.A【解析】“给整篇文章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错。
文章后半部分充满着感动和希望。
7.C【解析】“直抒胸臆”错,“有了清晰的认识”错,应该是朦胧的认识。
8.①本文讲述汉藏融合、民族团结的美好当代中国故事。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讲仁,又讲义,但据《论语》所载,孔子未尝以仁义相连并举。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4分)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
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
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
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
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
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
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
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
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
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
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
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
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
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
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
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它艺术,其思想来由仍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断承,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
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
孔子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
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
所谓“实践理性”,就是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
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道家作为儒的补充和对立面,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另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
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
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与其艺术意念。
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
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700字
三一文库()〔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700字〕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本次考试是进入高二文理分科以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范围是鲁人版必修5第一、二单元,考查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突出课内,兼顾课外。
难度中等,有一定的区分度。
从考试以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现将本次考试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一、强化基础,难度中等字音、字形、名句默写都出自课内,分值达14分;小阅读、大阅读、诗歌鉴赏、16题以及作文都与课本有关联,导向是学生对课内的重视。
本次考试每班前三十名平均分为96分以上,基本符合本年级学生实际。
第1页共3页二、提升能力,有一定的区分度本次试题区分度较高的题目有4、5、13、14、17、18、19、21题。
从中我们可以集中反映出学生如下问题:1、从4、17题,可以集中反映出学生对中国文化和文学常识的等常识性知识的匮乏,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低下。
如:成语和仿写句子题,尤其是仿写句子题,集中反映出我们同学对中国古典文化知识的欠缺,杜十娘可以化为石头,林黛玉可以在洞房剪花烛或可以跳水而死或自挂东南枝,莺莺可以为张生终身不嫁或设计各种生法或死法。
从这些学生的答案我们笑过之后,留给我们各任课教师的任务却是沉重的,我们不能盲目的乐观,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做起。
2、从18题可以集中反映出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
此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在高一做过,在考试之前做过,单能得到5分的,全级一个没有。
我们不能再去抱怨初中如何,语法知识必须要强压给学生,不论这部分知识多么枯燥,多么难理解。
我们得把有这样的心态,只要去讲,我们贫瘠的土地总能长出庄稼。
只要庄稼越来越多,早晚能取得丰收。
23。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分析一、试卷概括本次考试范围:语文必修4《苏武传》、必修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4篇课文,涉及部分课外知识。
分值为150分,其中选择题22道,每题2分,共44分;诗歌鉴赏简答题1道,6分;名篇名句默写10空,共10分;翻译题4道,每题5分,共20分;短文改错4分;语言表达6分;作文60分。
试题偏课内基础知识的考查。
二、试卷特点1、本次试卷满分150分,年级最高分128分,年级平均分96.72,合格率73.73%,难度0.64,难度比例4::19:9。
2、与一般语文试卷相比,本次语文试卷侧重课内基础知识,大量考查课本内容。
3、在题型设置上,本次语文月考试卷选择题较多,简答题较少,学生主观题少。
4、在难度设置上,较为合理。
选取了平时不多见的文言散文,扩大学生的题型面。
三、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但学生对语病、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基础性知识掌握地不够,所以普遍失分较严重。
2、古诗词鉴赏选取了《滕王阁序》课后练习题诗歌《滕王阁诗》,但学生对于诗中颔联所用的艺术手法很难辨别分析,得分较低。
3、文言文阅读选取了散文《黄鹤楼记》,而非一般的人物传记,且本次所选散文,篇幅虽短,但难度却很大,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
4、名篇名句默写所选的句子全部是课文中的,只是做了理解性分析,但是学生得分情况却不理想。
很多学生会背,不会写,错别字太多,导致失分。
5、作文命题以课本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为载体,讲述“英雄气”,更重要的是这种“英雄气”要与现实联系。
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要么只写了历史人物,要么只写了“英雄气”,缺乏对现实作用的阐述,导致作文分数不高。
四、考试后的思考和改进措施1、试卷难度并不大,可是大多数学生成绩并不很理想,这说明学生学得还不扎实,需要老师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扎扎实实学习,打好基础。
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脚踏实地日积月累的坚持。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高二语文月考一考试分析
高二语文月考一考试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月考试卷立足教材必修五一二单元,题偏难。
表现为基础差的直接不及格,优秀学生所得分值也没有以前高。
文理最高均为117分。
二、暴露出的问题
1、部分学生闪电式的审题。
由于粗心未看清题目要求,答非所问,造成不必要失分。
如16题名句默写,有些学生看到“宋荣子宠辱不惊”就直接答,其实人家问的是宋荣子宠辱不惊的原因。
2、部分学生基础不牢固。
题一难就考出跳崖式分数。
3、部分学生学习死板,对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部分学生答题不规范,仍不分点答。
5、部分学生考语文不清醒,昏昏沉沉,送分题竟成送命题。
如这次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4、5题、文言文阅读12题、诗歌鉴赏14题。
4、读写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阅读能力较差,有一些学生阅读速度较慢,直接导致有些学生作文时间不够,本来这次作文又相对难写,是一个思辨性的题目,造成作文没写完。
三、改进措施
1、改进教法,提高实效性。
将考点渗透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2、学练并举,规范前行。
加强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及时弥补不足。
3、读写结合,加强阅读。
课外利用班级图书角,加强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
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核心素养。
4、疏通思想,树立自信。
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思想,让他们能够直面挫折,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砥砺前行。
我们相信天道酬勤,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是最能反映出当前语文考试命题方式的一种复习材料,不妨做一些语文月考试卷更好地了解语文月考考试的题型。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萨满教萨满教本质上是一种作为生存手段被不断重复的巫术的实践。
它具有信仰的统一性,但这个统一性不是以神灵的唯一作为标志的,即使在萨满教发展的兴盛阶段,多神信仰的格局也依然存在。
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所有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宗教活动的出发点。
在北方民族里,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同生共长的伙伴,与信仰对象互相服务,相互依存,可以说,社会组织是萨满教必然的信仰群体。
由血缘关系支配的社会制度早已消失,但血缘——地域居住格局却普遍存在,因而社会组织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并依赖着宗法关系,可以说,宗法关系对萨满教信仰的传承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萨满作为巫术实践者,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常常把对神的引领和某人成为萨满的原因解释成来自祖先的召唤和命令。
再如,虽然萨满们不断地吸收外来神灵,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神堂,但总要或是把它们放置在自己祖先系统的神灵之外,或是通过既定仪式使它们在萨满本人死后才获得资格逐渐成为祖先神灵。
今天,在信奉萨满教的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蒙古等民族中,萨满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仍起着某种作用。
所以,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它和人们缅怀祖先、景仰先辈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了一起,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
虽然这种祭祀行为已经不很规范,祭礼也不完整,但它作为习俗的一部分保留在了日常生活中。
有的民族,大型氏族、家族祭祀活动的历史刚刚终结,氏族长老和萨满们仍然能够积极配合,熟练地主持萨满教祭祀活动。
高中的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中的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高中的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一、成绩分析数据二、分析报告:(一)&& 试题分析:1、本次月考的范围是高一册第一二两个单元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共计9篇课文的学习内容。
同时兼顾了语文读本及本年级倡导的课外读书的《论语》和古诗词背诵40首中的部分背诵篇章。
其中现代文小阅读、文言文阅读理解均选自课本原文原段,现代文大阅读则选自《语文读本》第一册,其它试题则兼顾了课内与课外。
作文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
2、试题命制形式完全仿照高考命题的模式――七道大题21道小题。
分别为语言基础知识、文学作品小阅读(高考一般为科技问小阅读)、文言文阅读、翻译赏析默写、现代文大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及表达、作文。
分值的设置也基本上是按照高考试题的设置方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试题难度应该说适中。
课内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相对比较简单,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文课本的学习,只要认真学习、听课、作业,就一定能够获取高分;课外的题目因人而异,按理说也不算难,只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特别是现代文大阅读理解,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去对比阅读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提醒学生要重视《语文读本》,要学会对比阅读,要学会迁移和运用。
(二)数据分析结论:1、从成绩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第一大题语文基础知识得分率超过3/4,其中语音题、句子衔接题几乎全对,但病句题只有一半儿同学答对,成语题也有问题;第二大题现代文小阅读选材课内,但得分太低不足一半儿,第5、7题答对一半,第6题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答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得分率最高,9分的题得到8分,出错的主要是第9小题文言句式的辨认;第四大题的文言翻译77%的得分率,诗词鉴赏只拿到一半儿的分数,默写的得分达到9成;第五大题现代文大阅读得分很低,只得到不足1/3的分数,其中第15题几乎全军覆没,4分的题平均得分只有0.26分,第17题也只拿到8分中的3分;第六大题语言运用和表达题得分也不高,超过3/5的准确率;第七大题作文均分46.9分,基本正常;全班总评106.6分,尚有近1/3的分数学生没有拿到。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精品】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凡·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
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
凡·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但缺乏和谐,凡·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中国画家的几幅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
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
在创作的精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名称: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一、试卷与考试基本情况分析1. 试卷情况分析:(主要包括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 不少于 200 字)本次试卷题型依据高考题型(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篇名句背诵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基础知识、作文)其中文言文考察必修五《归去来兮辞》, 诗歌鉴赏选修《书愤》, 默写背诵《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属相》 , 文学类阅读《二乘以三得八》是2014 年学业水平测试题, 基础知识全是课堂讲义和往届学业水平测试卷 , 作文属于材料作文, 里面有很明显的写作提示, 因此 , 这份试卷几乎是课内的知识, 题目属于中等难度。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不少于 200 字)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1、选择题分层严重, 最高得分 20 以上 , 最低 6 分, 差距很大。
2、背诵默写题,部分学生最后一道题答题错误。
3、诗歌鉴赏题和文学类阅读题, 答题不规范 , 答案不完整 , 不会看分答题 , 尤其是诗歌鉴赏很严重。
4、写作题,普遍学生能抓住主旨, 字数足 , 但得分普遍不高。
5、第19小题,个别学生不注意审题, 不理解英雄人物这个概念, 将任课教师、班主任写入答题里。
3.考试情况:(班级全部列出 , 不够表格填写 , 请自行添加)班级授课教师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平均分平均分排名(90 分以上)81 杨彩霞30 86 30 86 96.9 182 杨彩霞26 58 26 58 91.6 283 邬胜芳18 45 18 45 88.1 384 邬胜芳 3 10 3 10 78.4 4二、答卷情况分析(题号不够请自行添加)题号 1 2 3 4 5 6考察知识点信息信息筛选信息文言文言内容筛选筛选实词断句筛选题号7 8 9 10 11 12考察知识点文言炼字用典背诵小说中标题小说中人物翻译作用描写的手法题号13 14 15 16 17 18考察知识点概括小说的小说中故事情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故事情节作用题号19 20 21考察知识点语句连接写颁奖词写作三、今后教学启示及教学建议1、一定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 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2、注重课内的知识讲解, 指导学生复习课内知识, 形成记教学笔记的习惯;3、要学以致用 , 将课内的知识灵活运用;4、注重书写;5、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
四、整改措施1、上课时提醒学生做笔记, 上完课后检查学生的笔记;2、讲解课内文本时, 适当穿插高考题, 让学生会学以致用;3、上课时注意讲解基础知识, 不要放过字音、字形、成语等;4、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可适当讲解高考题, 如病句;5、训练学生书写规范。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2009-07-07 09:54:00)分类:教育感触和总结标签:教育桂林光华学校2008-2009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2009/7/6一、试卷评价本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 选材的视野较开阔 , 角度新颖 , 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 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 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 , 突出了能力考查, 注重分析探究 , 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 , 在总体把握上 , 适当地控制难度, 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
整套试卷设计严谨 , 整体性强 , 其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贴近高考整体平稳总体结构模式与高考卷的总体结构模式基本相似。
全卷满分 150 分, 共七大板块 , 全面而有重点地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五项内容和五项能力。
全卷七道大题23 个小题中很少出现偏题、怪题, 没有超级难题!试题结构及赋分:题号题型赋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2 分二科技说明文9 分三文言文阅读9 分四文言文翻译 , 诗歌鉴赏 , 默写23 分五文学作品阅读22 分六语言表达题15 分七作文60 分(二)稳中有变导向明晰1、本试卷有很多题目来自课本, 例如:语音、字词、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 , 名句默写等 , 都来自课本 , 这些都比较符合最近两年高考重新回归课本的趋势2、注重基础 , 突出能力素养。
试卷第一大题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进行考查, 字音考查的是课文的重点字词 , 字形重在考查形异音同的字, 词语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正误的能力, 句子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以上五个小题均考查常见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语言基础知识, 符合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
3、精选素材 , 突出新颖别致。
本套试题, 出新不在于题型的新奇, 而在于取材的鲜活和情境的新颖。
第 21 题既让学生学习了对联的知识 , 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如21 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 , 内容新 , 时代气息浓。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本次试卷分析主要抽取高二三班 , 上中下层次 10 名学生进行分析考生总体得分情况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125 65 95.350% 80% 20%三、通过以上的数据及卷面分析, 学生答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一)积累与运用方面1、语音题普遍做得较好, 但词语选用题和病句辨析题及排序题目则不尽如人意。
例如:第 2 题词语选用中:“至”和“致”的区分。
“装扮”和“妆扮”的区别第 4 题排序题中:敢作敢为和一无顾忌的前后排列2、默写题完成较好, 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
例如:学生把“和”作“合”写, 把“衡”写作“横”3、语言实际运用题解答能力有待提高, 审题能力有待加强。
例如:第 22 题:题干要求:“任选两个”学生做题的时候, 没有注意(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方面1、由于所选的文言文段文本来自课本。
学生整体情况不错, 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没能作出正确的答案。
2、文言翻译题 , 满分为 10 分。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翻译。
3、诗歌鉴赏题满分为8 分 , 思想感情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 只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完全读出题意。
但由于设问方式较以往更加含蓄 , 所以学生的答题方向不明确 , 答案也就不够规范。
如第一小题没有直问出“艺术手法” , 所以大多学生虽对“心情”这一问题 ; 解答的不够理想(三)现代文阅读方面科技文阅读得分率较高 , 反映出学生做题比较仔细 , 但第 7 小题失分的不少 ,(四)作文作文题难度适中 , 学生都有话可说。
但不足之处是: A 不写标题 , 偏题离题 , 有的有套作现象; B 不少同学占有了材料 , 但忽略了对材料的整合 , 所列举的材料缺乏典型性 , 代表性 , 普遍性 , 变成了材料的罗列 , 堆彻 , 有的选材太繁琐 , 且重复现象严重 , 多数同学的材料都是“奋斗”“努力” , 了无新意 , 普遍缺乏“自身体验”; C 文体感不强 , 体裁不明 , 缺乏文体意识 ;D 语言比较乏味 , 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四平八稳, 记叙文缺少文采, 议论文不够深刻 , 表现手法单一 , 缺少警句、佳句 , 整体单调空洞; E 审题不够清楚 , 常见错别字出现频繁。
这些现象的存在 , 直接导致了缺少优秀作文 , 在全年级作文中 , 没有 1 篇得分在 50 分以上。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 立足长远 , 杜绝功利 , 切实回到“回归语文本位, 导向读书 , 丰富人文积淀 , 回归语文教材”的正道上来, 因此今后的教学要切实作到:1、平常的教学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 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 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2、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 重视教材的使用, 回归文本 , 夯实基础。
加强双基训练 , 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如识字 , 写字 , 词句的理解等 , 语基语用的学习, 不要扩大范围 , 应侧重于运用。
3注重发展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对现代文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 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应加强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训练, 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文本, 掌握基本的答题规范, 并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识记。
古诗文复习要回归课本 , 加强诵记 , 强化积累 , 要抓落实。
其实 , 其他方面的复习也要好好利用课本。
名句名篇要注意全段全首的诵记。
5、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题 , 关键是做一题要搞清一题 , 做一个类型要搞清一类。
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
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 , 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
6、写作教学仍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 , 强化文体意识 , 规范文体特征 , 特别要加强议论文的训练 , 使学生能较好地确立文章的主题 , 养成写作文提纲的习惯 , 纠正随意行文的毛病。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 )一、总体评价高二年级这次期末考试是天津市五区县联考统一试题, 试题内容以高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文欣赏》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主要内容, 现就试卷总体情况做如下分析。
1. 基础知识包括字形字音词语辨析和成语辨析,语病题,标点符号题,文学常识题,既保持了高考题型散,也结合了这个学期的内容特点。
2.文言文阅读一篇《侍坐》出自课文 , 一篇课外文言阅读。
基本上是既复习了课内的内容 , 又关涉了能力的延伸。
3.诗歌鉴赏选了一首毛泽东的《贺新郎》, 也是课内学过的。
难度不大 , 区分不出来能力。
4.现代文阅读选择了一篇散文 , 虽说是散文 , 但是选文更多的关注了生命 , 有对历史和现实深刻的思考 ,若不是设置题目, 也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好文。
5.语言运用部分考查了仿写和广告语拟写。
有利于学生对语用题的重视。
6.作文 , 半命题作文 , 不设置审题的难度。
有利于学生写作自信心的树立。
二、试题分析和应对措施文言文翻译题 , 一个课内的翻译两个课外翻译 , 反而是课外翻译得分较高 , 分析原因 , 其一 , 这篇课文是第一学期讲的 , 学生基本都忘了。
可见学生当时就没掌握扎实 , 对语文不能持续学习。
多年的课文串讲使学生行程了审美疲劳 , 学过就忘。
诗歌鉴赏题简单 , 但是也有学生对豪放婉约词人不熟悉。
造成失分。
默写基本能答到四分 , 比较理想。
应对措施:1、文言文翻译需要强化训练, 注意采分点 , 尽量直译。
2、诗歌鉴赏注意多指导答题方法, 答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