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19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19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9 *外国诗两首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课时计划】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导入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仔细聆听这位伟大诗人的谆谆教诲吧!
导入2: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选择一条。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忧郁
..(yōu yù)诱.人(yòu)瞬.息(shùn)涉.足(shè)
幽寂.(jì)延绵.(mián) 荒草萋.萋(qī) 伫.立(zhù)
(2)词义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形容一眨眼一呼吸的时间。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续不断。
幽寂:幽静,寂寞。
2.作者名片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皇专制的思想。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的诗富有象征和哲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地空间》等。
3.背景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学法指导:
怎样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简单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通俗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评议再现画面.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用××手法(或词语)描绘出了一幅……画面,将……(情感等)表现得……《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但此后很少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境遇并不好,但他毅然选择了诗歌.1912年,他变卖农场去了英国,在伦敦附近住下。最终他成功了,191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当写这首诗时,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了.正如诗中所说:“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步骤二整体感知深层理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因为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只是暂时的,当事过境迁,往事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作者用“欺骗"这个词是否恰当?为什么不用“伤害”或其他的词?这样用的效果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恰当。“欺骗”一词原义是指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的真相,使人上当。此处作者用了“欺骗”一词其实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把生活中碰到的悲伤与痛苦说成是生活“欺骗”了你,这样写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更贴切,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没有把痛苦等说成是“伤害”其实是一种乐观思想的表现。“伤害"是指在人的心里有了伤痕,难以愈合。作者此处只是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轻描淡写成一种“欺骗”,发现了这种欺骗时要勇敢面对,重新振作即可,不要总在伤心的往事中徘徊,而忽略了眼前和未来的美好。
另外,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抱着太理想的态度,所以在碰到事情不如想象中美好时往往会有心理落差,觉得生活“欺骗"了他,所以此处的“欺骗”也可理解为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以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
4.细读课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交流点拨】可以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暗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即使是痛苦的体验。
(2)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交流点拨】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不能气馁。
(3)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交流点拨】心里总要存在着美好的想象、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作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交流点拨】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未选择的路
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感到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