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合集下载

小学奥数有哪些知识点

小学奥数有哪些知识点

小学奥数有哪些知识点小学奥数知识点概览一、数论基础1. 质数与合数:理解质数的定义和性质,识别合数的因数分解。

2. 素因数分解:将一个合数分解为质数的乘积。

3.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GCD和LCM。

4. 整数的奇偶性: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及其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5. 整数的四则运算:掌握整数加减乘除的规则和技巧。

6. 同余定理:理解同余的概念及其在解决数论问题中的应用。

二、分数与小数1.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类。

2. 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 分数的化简与比较:化简分数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4. 小数的基本概念: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 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6.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三、几何知识1. 平面图形的认识: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2. 常见平面图形的性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性质和计算。

3.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4.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的性质。

5. 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剖面图、视图等理解三维空间。

四、代数基础1. 变量与常数:理解变量和常数的概念。

2. 简易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建立和解法。

3. 代数表达式的简化:合并同类项、分配律等代数运算。

4. 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5.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五、逻辑推理1. 合情推理:通过已知信息推断未知信息。

2.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过程。

3. 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4. 逻辑应用题:解决需要逻辑推理的实际问题。

六、组合数学1. 排列与组合: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及其区别。

2. 简单排列组合问题:解决基础的排列组合问题。

3. 二项式定理:理解二项式定理并能够进行简单应用。

4. 容斥原理:解决涉及集合容斥问题的方法。

七、数列与级数1. 等差数列: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一、奥数概述小学奥数全称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指面向小学生的一项数学竞赛活动。

通过奥数的学习和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奥数知识点汇总1. 数学基础知识a. 数的读写:正整数、负整数和小数的读写方法。

b. 分数与小数的换算: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将小数转化为分数。

c. 数轴:理解数轴上数的相对位置,掌握数轴上正数、负数和零的位置表示。

d. 数的比较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符号(>、<、=)来比较大小。

e. 数的倍数与因数: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

f. 素数与合数:理解素数与合数的定义,能够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2. 算术运算a. 四则运算: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

b. 多位数的加减法:掌握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c. 分数的运算:学会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进行分数的化简和比较。

d. 百分数的运算:掌握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解决与百分数相关的问题。

3. 几何知识a. 图形的分类与性质:了解图形的基本分类(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掌握各类图形的性质。

b. 直角、钝角与锐角:理解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概念,能够判断角的大小。

c. 周长与面积:掌握求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能够计算各类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d. 空间几何:了解三维图形的基本概念,如长方体、立方体等,并能够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4. 数列与推理a. 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定义,能够判断数列的规律。

b. 算术数列:了解算术数列的特点,能够求解算术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c. 几何数列:认识几何数列的特点,能够求解几何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d. 推理与归纳:培养推理和归纳的能力,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推算。

5. 逻辑推理与证明a. 推理方法:学会使用归纳法、逆否命题、反证法等推理方法。

奥数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奥数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雪帆提示:鸡兔同笼的公式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因为它的变形更多!\6.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②当两次都有余数;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③当两次都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

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

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1.和差倍问题 2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4.植树问题5.鸡兔同笼问题6.盈亏问题 37.牛吃草问题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9.平均数10.抽屉原理 411.定义新运算12.数列求和13.二进制及其应用 5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15.质数与合数 616.约数与倍数17.数的整除718.余数及其应用19.余数、同余与周期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821.分数大小的比较922.分数拆分23.完全平方数24.比和比例1025.综合行程26.工程问题27.逻辑推理1128.几何面积29.立体图形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1231.时钟问题—钟面追及32.浓度与配比33.经济问题1333.经济问题34.简单方程35.不定方程36.循环小数141.和差倍问题2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②当两次都有余数;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③当两次都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34个小学奥数核心知识点

34个小学奥数核心知识点

34个小学奥数必掌握知识点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棵数=段数-1棵距×段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总长数=总长关键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问题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汇总小学阶段奥数知识点

汇总小学阶段奥数知识点

汇总小学阶段奥数知识点小学奥数是拓展孩子数学思维、提升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为大家汇总小学阶段常见的奥数知识点。

一、计算类1、整数四则运算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c + b × c2、小数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小数的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3、分数四则运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分数乘法: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

分数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二、数论类1、奇数和偶数奇数:不能被 2 整除的整数。

偶数:能被 2 整除的整数。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2、质数和合数质数: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自然数。

合数: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自然数。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因数和倍数因数:如果 a × b = c(a、b、c 都是非 0 的整数),那么 a 和 b 就是 c 的因数。

倍数:c 就是 a 和 b 的倍数。

4、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一、和差倍问题(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2=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方法②:(和+ 差)÷2=较大数;和- 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15-5)÷2=5 ;(15+5)÷2=10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或和-1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50÷(4+1)=10 10×4=40(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 )=1倍数(较小数)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或和-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5-1)=20 20×5=100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三、植树问题(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棵数-1 );株距=全长÷(棵数-1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棵数=全长÷株距;株距=全长÷棵数;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株距=全长÷(棵数+1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棵数=总距离÷棵距;总距离=棵数×棵距;棵距=总距离÷棵数.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小学奥数知识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总结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总结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一、和差倍问题(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2= 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方法②:(和+ 差)÷2=较大数;和- 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15-5)÷2=5 ;(15+5)÷2=10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或和-1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50÷(4+1)=10 10×4=40(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 )=1倍数(较小数)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或和-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5-1)=20 20×5=100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三、植树问题(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棵数-1 );株距=全长÷(棵数-1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棵数=全长÷株距;株距=全长÷棵数;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株距=全长÷(棵数+1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棵数=总距离÷棵距;总距离=棵数×棵距;棵距=总距离÷棵数.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鸡兔问题公式】(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解一(100-2×36)÷(4-2)=14(只)………兔;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36-22=14(只)…………………………兔。

(答略)(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略)(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略)(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

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

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解一(4×1000-3525)÷(4+15)=475÷19=25(个)解二 1000-(15×1000+3525)÷(4+15)=1000-18525÷19=1000-975=25(个)(答略)(“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

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

鸡兔各是多少只?”解〔(52+44)÷(4+2)+(52-44)÷(4-2)〕÷2=20÷2=10(只)……………………………鸡〔(52+44)÷(4+2)-(52-44)÷(4-2)〕÷2=12÷2=6(只)…………………………兔(答略)鸡兔同笼;这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重点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假设法;并会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一些实际问题中.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鸡数=(每只兔子脚数×鸡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鸡兔总数-鸡数当然;也可以先假设全是鸡;那么就有: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鸡数=鸡兔总数-兔数6.盈亏问题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按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发生不能均分的情况.如果有物品剩余就叫盈;如果物品不够就叫亏;这就是盈亏问题的含义.一般地;一批物品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第一种分配方法有多余的物品(盈);第二种分配方法则不足(亏);当两种分配方法相差n个物品时;那就有:盈数+亏数= 人数×n ;这是关于盈亏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关系式.解盈亏问题的窍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概括:(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亏-亏)÷两次分得之差= 人数或单位数.解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什么情况下会盈;盈多少?什么情况下"亏";"亏"多少?找到盈亏的根源和几次盈亏结果不同的原因.另外在解题后;应进行验算.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9.平均数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基本算法: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10.抽屉原理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①4=4+0+0②4=3+1+0③4=2+2+0④4=2+1+1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①k=[n/m]+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

②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

理解知识点:[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