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心得体会doc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心得体会一.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改”等丰富内涵。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
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
“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基于以上的学习与认识,教师大胆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学科整合初步的成效1、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首先,能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是机械的、死板的,而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发生了变化,老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继续给学生以指导,是课堂的延伸。
比如说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北京奥运会、四川汶川地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点击相关的网址,这样就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就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其次,能给学生创设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
2024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2024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环节,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仅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也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实施策略以及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1. 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
教育领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素质提供有力支撑。
2. 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而信息技术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平台。
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提升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施策略1. 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要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首先需要构建一个信息化教学环境。
这包括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以及开发适合思想品德教学的软件资源和网络平台。
通过这些设施和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2.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体会
在 交流 讨论 与协作 中,通过 为学 生设置对 应 的 目标 , 给 其阐述 自身思 想与理 念的机 会 ,同时这也可 以借助 他人
意 见 ,推 进 各 项 目标 的实 现 。
作 者: 景健 ,长春 市朝 阳区慧 达小 学 ,小教 高级 ,研 究方 向为 信 息技 术与 小学 思品整 合 ( 1 3 0 0 6 1 )。
面 对 学 生 在 学 习 中提 出 的 问题 和 要 求 。
参考文献 [ 1 ]王炳坤 .发挥 多媒体教 学特性 实现有 效数学教 学 : 浅 议新 课 程 改革 下 多 媒体 在 初 中数 学 有 效性 教 学 中 的应 用 [ J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 0 1 2 ( 4 ) . [ 2 ]王玮 .让 多 媒 体 成 为 初 中 数 学 高 效课 堂 教 学 的 “引 擎” [ J ] .语数外学习 , 2 0 1 4 ( 1 0 ) . [ 3 ] 陈金清 . 多媒体在初 中数 学教 学中的应用 : 以“ 数与式 ” 教学为例 [ J ] .中学教学参考 , 2 0 1 4 ( 3 5 ) .
可 行性 是其教 学效率 是否得作灵 活 的特 征,也是 在要求 教师在 制作 多媒体时要 尽量做 到 同一课件在 教师 的教学 思路和 教 学结构 发生变化 的情 况下依 然适用 。而可行 性则要 求教 师 在 制作 课件时 ,避 免课 件设 计过于 花哨而操 作过 程繁琐 , 影 响课 堂使用 效率 。以勾股 定理教 学为例 ,教学课件 需 要 引导学 生在观察 三角形 中发 现规律 并进行探 究、思 考和证 明,而 多媒 体也要 设计 不 同的板块 ,能灵活跳 跃和转 换来
关键 字 思 想 品德 ;信 息技术 ;教 学情 境
术有机 结合起 来,这样 才能 提高 小学思想 品德教 学效 率, 培 养学生终 身学习能力和 创新精神 , 促进 学生 的全面发展 ,
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1. 引言1.1 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愈发凸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信息技术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生动的教学手段和资源。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理念和原则,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使教学内容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化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契机。
2. 正文2.1 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直观易懂。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分享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
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和实时互动。
通过在线测试、讨论平台等功能,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协作学习等方式,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将会越来越重要和深远。
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整合的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整合的几点体会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整合的几点体会现代教学媒体在各学科中的优势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训练观念、训练模式、训练方法,信息训练与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训练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舞老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训练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听从内容,可依据详细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的综合处理力量,能够通过编制交互性强、界面友好的各种教学课件,呈现或模拟各种场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气,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主动性,凸显《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1.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激活同学的社会情感。
宏大导师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行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而人的情感总是在肯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诱发同学的社会情感。
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为了让同学更好地体验残疾人的不易,激发同学对残疾人赐予更多的关怀和关心,我特意为同学们播放了在大连市残联现场录制的一段录像:电脑室里聋哑人在聋哑老师手语指导下学习电脑软件的制作技术;盲人们在理疗室里在仔细地学习中医推拿按摩的每一个动作;聋哑儿童在借助助听器吃力地学习口语相互沟通;轮椅篮球队员、盲人门球队员在体育馆中进行训练随后还展现了近几年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世界各项角逐中的骄人成果。
看完录像后同学了解了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如何克服内心的苦痛和行动的不便顽强地生活。
紧接着我支配了同学进行了换位体验活动:请一位小伴侣扮演盲人,站在自己的座位前,蒙住自己的双眼,沿着桌子右边渐渐走,尽量不要碰同学和桌椅,边走边体会。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几点体会
信 息 技 术 _ J , 田 想 品 德 课 整 合 的 几 点 体 会
赵 仁 贵
( 莱 西 市望 城 街 道 后 塔 小 学 , 山东 莱 西 2 6 6 6 0 1 ) 思想品德课理论较多 . 部 分 内 容枯 燥 乏 味 . 与 学 生 的实 际 生 活 和 社 会 实 践 距 离 较 大 ,难 以 激 发 学 生 的 兴 趣 ,集 中注 意 力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教 与 学 的矛 盾 十分 突 出, 提 高 课堂 教 学 效 率 难 度 较 大 。在 信 息 技 术化 的 大 潮 下 . 思 想 品 德 课 如 何顺 应 时 代 潮 流 、 受学 生喜爱 、 增长 知识 、 增 强 能 力、 真正发挥其实效 , 无 疑 成 为 摆 在 所 有 政 治 课 教 师 面 前 的一 大课题。 学科 课程 与信 息技 术 整 合 是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和 创 造 能 力 的 重 要 途径 . 有 利 于 学 生 主体 性 的发 展 信 息 技 术 与 思 想 品 德 课 的 整 合 为 实 现 学 生 主 体 自主 性 、 能动性 、 创 造 性 发 展 提供 了非 常理 想 的条 件 。 1 .思 想 品 德 教 学 中 运 用 信 息 技 术 能 创 设 富 有 情 趣 的 情 境, 使 学 生 从 网 络 中 获 取 的 知 识 更 具 倍 增 性 和 形 象性 。 极 大 地 提 高 学 生 的 兴趣 。 美 国 现代 心 理 学 家 布鲁 纳说 : “ 学 习 最 好 的 刺 激 .乃 是 对 所 学 材料 的兴 趣 。 ” 有了兴趣 , 学 生才能主动 、 愉快地学 习 , 才 能 在 思想 品德 课 堂 教学 中 发 挥 主 体 作 用 和 主 动 精 神 。 兴 趣 是 种 积 极 作 用 的情 绪 , 不 是凭空产生 的 。 它和情感相 联系 , 总 是 在 一定 的情 境 巾产 生 。 因此 , 教 师 在思 想 品德 课 堂 教 学 中要 深 入 了解 学 生 的心 理 特 征 和认 识 规 律 .运 用 多 媒 体 技 术 创 设 情境 , 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 、 如 闻 其声 、 身 临 其 境 的感 受 , 催 发 学 生 积极 探 索 的情 感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从 而 大 大 提 高 课 堂教学效率 , 使学生接触 更多的知识 , 开 阔视野 , 产生 强烈 的 求知欲望 , 看到丰富 多彩的世界 , 不再局 限于教师所 讲 , 不 再 拘泥于课堂 , 让 课 堂 教学 不 再 枯 燥 无 味 , 不再“ 窥豹一斑 ” 、 捉 襟见肘。 2 . 应 用多媒体 信息 技术展 现实 际生活 画面 . 强 化 学 生 的 创 新 意识 和 实践 能 力。 主体 性 的充 分 发 挥 是 学和实 践 能 力 的 重 要 条 件 。 教 师 需 要 采 取 各 种 措施 , 利 用 各 种手 段 激 活学 生 的 主体 意识 , 提 高 学 生 的主 体 能 力 , 使 学 生 主 动 参 与教 学 。 多媒 体 教 学手 段具 有传 统 教 育 手 段 无 可 比 拟 的优 越 性 。教 师 在 课 堂上 展现 与 教 材 内 容 紧 密 联 系 的 现 实 生活画面。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发 展 学 生 的 思 维 。这 是 由 中 学生 强 烈 的好 奇 心 决定 的 。 教 师 利 用 学 生 的 这 一 心 理 特 点组 织教 学 , 不 仅 为 学 生 提 供 生 动 形 象 的视 角 画 面 , 达 到 激 发 学 习 兴趣 的 目的 , 使 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 更 重 要 的 是 以多 媒 体作 为纽 带 , 把 课 堂 与生 活实 际 紧密 结 合 。 3 . 有助于探究情境的创设。 在现 今 的思 想 政 治 教材 巾 。一个 重 大 变 化 是 探 究 活 动 大 量增加 , 而 且 设 置 了众 多 探 究 问 题 , 由于课堂教学 的有限性 , 有些 探 究 活动 是 一 般 课 堂上 无法 开 展 实施 的 ,这 就 需 要 通 过 信 息 技 术 直 至 网络 技 术 的 支 持 ,超 文 本 特 性 与 网 络 特 性 的 结 合. 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 创 造 了 自 由探 究 和 自 主 学 习 的 开放 环 境 . 能 有 效 培 养 学 生 自主 发 现 、 探 索 学 习 的 能 力。 网 络 能 使 教 学 过 程从 封 闭性 走 向开 放 性 , 它突 破 了教 室 的 限制 . 在 一 些 示 范 性 学 校 甚 至 已经 开 设 了 网络 教 学 网站 , 不 受 学 习 时 间 和地 域 的 限制 。 4 . 有利于教 师提高 信息化 水平 . 促 进 学 校 信 息 技 术 硬 件 设施的建设。 教 师 的信 息 技 术 素 养 和 学校 信 息 技 术 硬 件 设 施 的 建 设 是
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整合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整合心得体会苏翔起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的许多实现的途径。
这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1.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是认知、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要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强课堂的效率2.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
伴随着图像的闪动、变化,抽象的事务具体化,静态的事务动态化,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我在上《让我们选择坚强》这节课时,正赶上“神州七号”发射成功,翟志刚等航天英雄成了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为了塑造学生坚强的品格,我通过网络收集了航天员训练的大量材料,通过计算机录制声音,插入图片,设置成自动播放的形式,把“酷练电动转椅——模拟太空舱训练——征服电动秋千——乾坤颠倒的万向床——忍受狭小和孤寂——看星认路”等训练环节,像电视一样播放给学生们看。
学生们边听、边看、边感悟,终于懂得了荣誉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这付出是意志品质支撑的结果。
通过多媒体,可以把教学重点、难点具体化、生活化,清晰化,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重点、难点。
二、思想品德课渗透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
一节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景上,所以为了使学生对新课题发生兴趣,一般来说,教师应用一种刺激性强度较高的电教媒体,如漫画投影片、录音歌曲、小品等,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若再佐以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生疑,导入新课,往往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与思考
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与思考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与思考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逐渐进入到教育班级,成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浅谈关于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与思考,并分析信息技术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及价值,以此推动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改变1. 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
而引入信息技术后,师生互动的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互动等技术手段,增强了教学的活跃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信息技术为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图书、电子课件等方式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开阔了思想的视野。
同时,信息技术还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虚拟实验、在线讨论、多媒体展示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
3. 学习环境的改善: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教材的教学模式,创造了更加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工具和资源,使学习更加便利化。
二、信息技术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与价值1. 拓宽思想品德教学的视野: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网络上的教学视频、教育游戏等。
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思想品德的相关内容,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2. 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趣味性: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趣味化。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将抽象的思想品德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的心得体会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小学教育提供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并提供相关心得体会。
整合信息技术的好处- 提升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 拓宽教学资源:网络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可以为小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概念。
- 培养数字素养:整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水平。
整合信息技术的实践案例1. 制作道德与法治教学PPT:教师可以使用PPT软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教学视频、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呈现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开展小学生网络素养培训:通过开展网络素养培训课程,帮助小学生了解网络使用的规则和道德,提高他们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要合理使用,避免过度依赖,保持教育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的特色。
3. 整合信息技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教学设计能力,不仅要熟悉相关软件和工具,还要能够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学生的研究需求。
结论整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和法治素养。
然而,教师需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保持教育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的特色。
总体而言,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与思考
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与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已成为了基础教育的必然要求。
可以说,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育在不同的层面上均对学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者融合是当下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1.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的精神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发展。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的信息化趋势,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助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例如,在教授青年学生拓展自己思想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媒介,如网络、多媒体教材等,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获取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思想局限,从而拓宽自己的思想视野。
2.信息技术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枯燥乏味的,但加入信息技术却可以使教育变得更加有趣生动。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游戏教育等方式,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呈现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实用性认知。
3.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口语和合作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应用程序,为学生提供各种口语练习材料并进行组内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也可以助力学生团队协作,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利用社交软件或其他工具,进行学习分享,结伴互助,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整合1.信息技术软件教育的普及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应当加大信息技术软件的普及力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软件资源。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探讨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探讨信息技术是一种彻底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力量,它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也拓展了我们的认知和沟通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脑和应用软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如何遵循网络伦理,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等方面的能力。
而思想品德学科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学科,它涉及到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一环。
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学科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评价和利用。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能够正确地辨别信息的真伪、价值和合理性。
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当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会辨别信息的也应该教导他们如何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保持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这种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思想品德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重视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的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参与网络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少年群体。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必须要确保学生们能正确地使用互联网,遵守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
这就需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特别强调网络伦理和网络安全知识的教育。
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成为“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为网络空间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而这种道德和伦理教育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信息技术教育还涉及到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学生们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
在这种时候,学校应该强调学生们对于自己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保护观念和道德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正确地对待个人信息,不泄露他人隐私,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这种对于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观念的培养,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探讨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并总结实践中的体会。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例如多媒体教学工具。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分析、罪行剖析等内容,生动直观地呈现法治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案例的具体情况,加深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推动网络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教学得以普及和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取一些案例或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供学生在线学习。
还可以创建网络课堂,就法律法规、道德准则等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网络教学的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法治教育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3.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的法律案例或道德冲突场景,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和体验。
这样的实践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到决策的困难与挑战,加深学生对法治和道德的认识。
二、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信息技术实践的体会1. 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发现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和虚拟仿真技术,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能够因时因地自主学习,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几点心得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几点心得现代化教育技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悄然走进了课堂。
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思想、新手段,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思想品德内化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呈现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下面谈谈本人的教学心得: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的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如:教学苏人版七年级上册第 2课《天生我才必有用》时,刚上课我播放了周华健的歌曲《真心英雄》的 Flash,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而后有的同学开始小声的跟着吟唱,再后来是全班同学一起唱。
欣赏完之后,我不失时机的提问“同学们,你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吗?”“你在生活中充满自信吗?”这种视听结合立即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同学们兴趣盎然的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普遍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而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传授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在上《有朋自远方来》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使学生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
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
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的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体会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体会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思品课信息技术整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品德课程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时下一种流行的新型教学方式。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简单介绍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体会。
3.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法律知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
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总结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做了铺垫。
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与手段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核心优势,选择新颖、经典的具有鲜明时代主题且符合学生当前思维方式的流行音乐、影视素材等展现教学内容,以学生兴趣引导为原则,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如教学“师友结伴同行”这节课,通过DV记录发生在学生身边合作互助的事情,记录点点滴滴难忘的班级活动,深化团结互助的主题。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用身边的实例辅助教学,教学效果是最好的。
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总结
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总结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总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正如人类社会中的其他事物一样,信息技术也需要伦理和道德的指导和约束。
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人们正确使用和处理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我参与的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渠道,也可能包含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观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具备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判断力,以筛选和处理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我培养学生们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理性对待信息,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其次,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信息技术滥用和信息安全问题等。
通过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我告诉学生们不能滥用信息技术,不能盗取他人的信息,不能散播虚假的信息等。
我还教导学生们信息安全意识和技巧,让他们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并且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危险。
再次,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塑造人们正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方便和频繁,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网络欺凌、网络侵权等。
通过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我教导学生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知识产权,要注意网络礼仪和言行举止,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我还鼓励学生们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信息技术为社会做贡献,关心他人,传播正能量。
最后,信息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推动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培训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培训的心得体会2019年7月20日,我参加了“黔西南州2019新市民学校教师小学、初中思政培训”。
20日下午两点半开始,我有幸听取了某某老师的课堂,受益匪浅,精彩绝伦的讲解,更是迎来台下来自各县市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学员)的一阵阵掌声,某某老师和某某老师将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案例相结合,为我们上了一堂真真实实的精彩绝伦的课,使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培训,认识到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某某老师给我们上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课。
《基本政治制度》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生动、理性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者易学易掌握,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殊的意境,使原本抽象的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
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
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
心得体会之信息技术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优化的点滴体会
信息技术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优化的点滴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对象不再限于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等视频资料进入课堂。
那幺,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恰到好处地使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进行有机地整合,就成了我们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初中思品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思品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局限。
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对思想品德课堂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思品课程知识的信息量我们通常把学习思品课程的规律概括为两句话:思品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教学。
思品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的结合,为以上几个方面的落实提供了条件。
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积累,又弥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政治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思品课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一堂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
究其原因,或是知识过于抽象,或是知识过于复杂,或是知识过于陌生。
要解决这一难点,由教师单枪匹马、一味讲解,往往适得其反,这时,教师可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实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心得体会一.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改”等丰富内涵。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
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
“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基于以上的学习与认识,教师大胆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学科整合初步的成效1、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首先,能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是机械的、死板的,而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发生了变化,老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继续给学生以指导,是课堂的延伸。
比如说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北京奥运会、四川汶川地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点击相关的网址,这样就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就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其次,能给学生创设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
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采的世界,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不再“窥豹一斑”、捉襟见肘。
课后,同学们说:“以前也知道脾气不好会影响健康,但今天上网查了有关资料后,我可真知道了坏脾气的危害”。
2、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改要求新课程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先学后教”。
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
由于网络提供了一个拓展的课堂和一个微缩的社会,使学生接触的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材料,而是可以观其形、闻其声、知其意的“立体空间”。
这种资源的优势使课堂容量一下子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突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
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了学习者学习的自由。
让学生学会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美国学者阿尔福.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所谓“会学习”不仅仅指能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各种感知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更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自主建构。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营造的思想品德教育环境,服务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探索与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终生求知,主动学习的热情与能力。
我们教师应先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支持材料的帮助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后以演示文稿形式呈现学习成果,“课件”变成了“学件”,而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上网查询,翻阅报刊杂志,小组讨论等多种途径,最后把知识点整合到“学件”中去,达到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这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如教学《环保在我家》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环保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了解家庭生活中可能产生的污染以及危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数一数、算一算等课前活动的基础上,上网搜集有关环保的资料。
然后针对农村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把学生从网上收集了各种关于家庭环保的资料和自己补充的资料制成生动直观、学生易懂的网页,并上传到学校的校园网上,给学生课堂的自主学习搭设了平台。
课堂上,学生通过浏览网页、小组讨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家庭生活也会产生污染,如果每个家庭不注意家庭环保,造成的危害极大。
而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下,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3、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教师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传输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处处注意安全》一课时,在第一环节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不注意安全的危害很大,初步掌握了一些生活中注意安全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进行安全自护的行为指导,教师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利用“学易高互动多媒体教学系统”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春游的游戏活动”。
这一高科技的操作平台,使媒体技术不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而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工具。
在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老师及时顺学而导,导在点子处,导在关键处。
催化学生的道德认知理解逐步深入,强化道德行为的正确性。
这种全新的教学媒体,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处于极度兴奋之中,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这一设备的统计功能又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全班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对某一个情境中所反映的各种行为,全班同学判断正确的比例,这是以往任何媒体都不能达到的效果。
“学易”的充分利用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达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面向全体成为可能。
4、信息技术改变了师生的互动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
网络论坛功能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还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同事为有效的实现生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本班学生和外校学生之间的更多纬度的、更多内容的互动提供了可能。
这使课堂实现了对外开放,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交流渠道。
如教学《环保在我家》一课时,教师利用学校校园网站的环保论谈版块,为学生开通了师生交流、生生对话、异地共研的窗口。
课堂上,学生把自己讨论的环保办法在网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教师借助网络为学生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师生将共同遇到的不能很好解决的环保问题与网络上其他人交流、研讨。
网络化的交流使学生学会了与更多人交流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在教师研究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思想品德课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实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注意。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注意的问题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教师面对的新问题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这是课堂教学的现实,也成为教师课程整合实践的现实。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授课、个别辅导、处理软硬件故障,有时会忙得不亦乐乎。
在课程整合实践时,还要解答由自主学习带来的大量个性化的问题,甚至还要受互联网故障的干扰。
因此,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会被意外干扰,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2.不要摆“花架子”,要追求真实的、可重复的、适合实际情况的课程整合运作方式一些教师在研究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时,简单地将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同于整合,花费很多精力将书上的图画扫描下来,用计算机呈现给学生。
从看课本讲课转变为看课件讲课。
实际上,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只能算简单地改变教材呈现的方式,并不能实现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3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不可偏废。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代表,但还包括非技术层面的东西。
另外,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对于当今社会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实践中,必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信息意识,特别是要正确看待传统媒体的作用,并学习运用传统媒体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技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两者不可偏废。
4、师生的计算机素养亟待提高。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优势。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使很多教师应对不暇,从而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
究其原因,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匮乏。
因此,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需不段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的学习态度、学习进程决定着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的广泛性和实效性。
而媒体技术大量运用于课堂,仅有教师能力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全方位的人才,也就是要以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为根本。
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相互协调,制定出全方位的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课程。
总之,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品德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信息,自主建构对道德观点的意义,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条件。
因此,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