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培优人教版练习题:第35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35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哈尔滨九中模拟)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A.外儒内法,大一统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解析:选B。
“外儒内法,大一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属于汉朝中期,故A项错误;题干中时间为汉初,信息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再结合所学汉初实行黄老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仁为本,为政以德”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未得到汉初统治者采用,故C项错误;“礼法并施”是荀子的政治理念,未得到汉初统治者采用,故D项错误。
2.(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汉儒董仲舒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构成新的儒学体系,对儒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结合时代背景和思想的内在逻辑性,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 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B.“大一统论”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性三品论”解析:选B。
董仲舒新儒学为汉武帝时期政治上的大一统提供理论依据,其核心思想是大一统,故B项正确;A项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但非核心思想,故A项错误;C项有利于思想控制,但非核心思想,故C项错误;D项有利于思想控制,但非核心思想,故D项错误。
3.(2019·江西高三新课程教学质监)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不高,统治者普遍认为灾异是对帝王失政的谴责和警示。
灾异,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救灾荒的措施。
据此可知灾害的发生()A.强化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C.有利于提高环保意识D.有利于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解析:选B。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与材料中“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救灾荒的措施”相符,故B项正确;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包括所谓祥瑞,不仅仅是材料中“灾异”,故A项错误;材料中“解救灾荒的措施”不等于环保意识,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考点3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3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后来,适应了这一“需要”的理论是()A.“民贵君轻”说B.五德始终说C.“知行合一”论”说民贵君轻”说认为民是基础,民比君更加重要,这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A项错“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个学说一般是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做解释,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论强调的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导,天子受命于天,因而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D项正确。
2.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则一派杂霸之术。
”君主这样做始于()A.东周B.西汉D.南宋“摆起面孔说教,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则一派杂霸之术”说明并不是纯粹都用儒,而是杂糅其他学派的思想。
东周时,百家争鸣,故A项错误;西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同时杂糅其他一些学派的思想,故B项正确;北魏和南宋都继承了这一点,故C、D两项错误。
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认为君主有使百姓生活安定的责;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
4.A.社会贫富分化B.法家大行其道D.伦理脱离政治“利、财、富”和公平公正观念“均、平”说明当时社会出现贫富分化,故A项,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为巩固统治,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利观念盛行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2第35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后达标检测含2019届新题新人教版
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哈尔滨九中模拟)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 )A.外儒内法,大一统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解析:选B。
“外儒内法,大一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属于汉朝中期,故A项错误;题干中时间为汉初,信息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再结合所学汉初实行黄老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仁为本,为政以德”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未得到汉初统治者采用,故C项错误;“礼法并施”是荀子的政治理念,未得到汉初统治者采用,故D 项错误。
2.(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汉儒董仲舒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构成新的儒学体系,对儒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结合时代背景和思想的内在逻辑性,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 )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B.“大一统论”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性三品论”解析:选B。
董仲舒新儒学为汉武帝时期政治上的大一统提供理论依据,其核心思想是大一统,故B项正确;A项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但非核心思想,故A项错误;C项有利于思想控制,但非核心思想,故C项错误;D项有利于思想控制,但非核心思想,故D项错误。
3.(2019·江西高三新课程教学质监)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不高,统治者普遍认为灾异是对帝王失政的谴责和警示。
灾异,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救灾荒的措施。
据此可知灾害的发生( )A.强化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C.有利于提高环保意识D.有利于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解析:选B。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与材料中“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救灾荒的措施”相符,故B项正确;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包括所谓祥瑞,不仅仅是材料中“灾异”,故A项错误;材料中“解救灾荒的措施”不等于环保意识,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汉代儒学(wd无答案)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汉代儒学(wd无答案)一、单选题(★) 1 . 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
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A.“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德主刑辅”、“大德小刑”D.“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
这种做法说明了A.中央集权顺应历史潮流B.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彩C.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突出(★★) 3 .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
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
这种变化反映了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4 . 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A.推动了儒释道融合B.革新了选官制度C.提出家国一体观念D.设刺史以察民情(★★) 5 . 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次12.30%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1.71%道观念道6367次16.85%A.主流价值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 6 . 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
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
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
材料二“夫不素养而欲求贤,譬犹不瑑玉而求文采也。
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材料三早在1717年,普鲁士帝国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颁布了一项《义务教育规定》,明文规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
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为它的公民提供免费教育。
普鲁士还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柏林大学。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太学所具有的功能。
(8分)(2)根据材料一、二、三,对比分析普鲁士国民教育与中国古代太学的异同。
(7分)【答案】(1)功能:教化民众;培养统治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中央集权;发展教育、文化(8分)(2)不同点:受教主体广泛性不同;功能侧重点不同;(4分)相同点:政府支持和推行;均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3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即可归纳出太学所具有的功能。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35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44张)
【问题思考】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史料一反映了先秦儒家有什么不足?
(2)根据史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作简要评价。
(3)根据史料三概括汉代儿童教育的内容,指出儒学在民间的推
广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提示】 (1)不足:脱离现实。
(2)思想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评价:神化君权,维护君
——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栏目 导引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史料二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 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 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 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 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主专制;规劝君主,缓和矛盾。
(3)内容:识字习字;儒家经典;规范礼仪。地位:在民间开始
处于独尊地位。
栏目 导引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史论归纳】 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 (1)“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 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文 化的自由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 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 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 (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 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 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栏目 导引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史论归纳】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 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 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具有一定的作 用。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5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课件】(44张)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天人合一 (1)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 人类社会与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 天,因此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便是如何调节天人关系。 (2)在董仲舒看来,天似乎是具有人一样的意志感情,天的运行 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而这正是人的形体和内在思想的来源。这 种观点把天神秘主义人格化,使儒学具备了类似宗教的束缚 力。
பைடு நூலகம்栏目 导引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命题点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图证历史——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栏目 导引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解读】 (1)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对原来孔子的思想有了很大的 发展, 《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 阐述了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 (2) 宣扬君主权力来自上天的赐予,使皇权神化,以及实施仁政, 强调法制,即“德主刑辅”,先对百姓进行教育,教育无效时 再用刑罚来镇压,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治国方针,在被汉武帝 采用之后,成为此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3)由于他的思想观 点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为历代统治王朝所推崇,称之为 “董二圣” 。
栏目 导引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 化的道路。 (1)所谓法律的儒家化, 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 法令, 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 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从总体而言,就是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 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法律实 施过程中,使儒家思想成为刑事的、民事的、婚姻家庭的、行 政的、诉讼的等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原则和灵魂,也就是说儒 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 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汉武帝问策贤良,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一《汉书·董仲舒传》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答案】D【解析】董仲舒的解答实质上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的需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2.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的变化取决于A.儒学思想的自我更新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专采法家思想,推行残暴统治最终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王朝的灭亡,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指为了重新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所以儒学地位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①是孔子的思想主张,②是宋代程朱理学的主张,③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④是战国时代孟子的主张,所以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①④③②,故答案选B,A C D三项组合时间排序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4.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改造,下列对董仲舒新儒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宇宙自然进行了深层思考B.使儒学的地位有了重大改变C.继承了历史上三纲五常学说D.认为皇帝是天子权力不可约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董仲舒新儒学,使儒学独尊,所以选B.使儒学的地位有了重大改变。
ACD和题意关联不大。
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改造,是儒学再一次发扬光大,也挽救了儒学。
董仲舒认为皇帝是天子权力是可约束的,就是天人感应学说。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2.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
这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的提出迎合了汉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3.“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答案】D【解析】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如果顺天而治,施行仁政,则长治久安;如果天子无道,上天就会将灾与天子,所以“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
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专题17 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专题17 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1.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在《汉书》中称,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上述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大一统思想 D.法家学说2.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秩序,并未神化君权。
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这一变化( )A.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B.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C.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D.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汉武帝感兴趣的是“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君权神授理论,并不是对“阴阳灾异”说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汉武帝对君权神授理论感兴趣的原因是它强调了( )A.人与自然的和谐性B.以礼义来教化人民C.王权的权威性和神秘性D.以王权限制了神权4.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指出儒学的独尊地位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董仲舒这一论述旨在( )A.说明君主在位应有所作为B.充分论证儒学为治国之术C.迎合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为限制皇权提供理论基础6.汉朝在出现灾异时,帝王常常发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
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极多。
这表明当时(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7.西汉“吏员自佐吏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东汉“都计内外官及职掌人十五万二千九百八十六人”。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与理解。
解答时要注意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汉武帝虽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法家思想在治国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新儒学也是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故A、B、C符合史实,D项错误,这时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不可能沦为法家的附庸,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董仲舒的新儒学2.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表明董仲舒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天人感应”,材料“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体现了这一观点。
实际上是对君主的行为有所限制,提醒君主要“施行仁政”。
材料体现不出②、④的观点。
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董仲舒的新儒学3.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君为臣纲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君臣共主【答案】A【解析】“覆露”即荫庇、养育,“持载”即承载。
据此,题干材料可翻译为:君主是天,荫庇臣民,臣民是地,承载君恩。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35张)
返回
一读图明史——新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解读] 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 负责教授,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汉武帝正式 规定“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这说明教育为儒家所垄 断,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史料探史——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解析
返回
5.(2019·大庆模拟)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
应更受命”。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
将”,以应天命。这反映了
()
A.儒学神学化的影响
B.道教神仙观念渗透
点拨:天人感应的反映。
C.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方士儒生宣传理学
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儒学思想增加了“君权神授”的内
2.(2019·湖北华师大附中模拟)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
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
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 )
A.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B.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
点拨:注意儒学在魏 晋南北朝至唐初这 一段时间的发展。
4.影响
儒学在汉代成为统治思想的表现:
返回
(1)选官的指导思想,如举孝廉,以经取士。
(2)以礼入法,儒家思想为法律指导思想。
(3)学校教育以儒学为主。
对汉代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 政治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对民族 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 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 大思想武器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刷题练 26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刷题练26“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某学者评论道:“不顾人情,视斯民饮食男女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不足恤。
”此评论针对的是( )A.“人之性恶”B.“三纲五常”C.“清心寡欲”D.“存天理,灭人欲”2.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具有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
这一现象( ) A.表明分封制逐渐崩溃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崛起3.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4.荀子强调人性本恶,但他认为通过礼法改造人的本性,可以达到人“群”有序的目的。
韩非子认为人性的恶没有改变的可能,对其教育感化也是无用的,只能通过法律对其管束。
据此可知( )A.两者思想呈现出完全的对立性B.韩非子否定教育的功能C.构建稳定社会秩序是时人追求D.荀子提倡“礼法并用”5.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该做法( )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6.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7.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王朝先后有十四世、十七王,其中一次是弟之子死后王位复归于兄之子,两次是兄终弟及,其余都是父死子继。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
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思想力图适应政治需要B.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解析】选A。
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表明汉代以后儒学家们不断汲取各家思想以适应政治的需要,故A正确;变化不能表明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故B错误;这一变化无法表明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故C错误;不能仅凭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就认为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故D 错误。
2.(2019·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是对题干的重复,故A错误;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符合题意,故D正确。
【拓展延伸】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中央集权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
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其实是法家的发明,商鞅、韩非、李斯都精于此道,秦始皇根据他们的理论,用“焚书坑儒”的手段控制意识形态,但并不成功。
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可以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之中,专注于诠释章句,而无暇旁骛,终于达到了目的。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2第35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含2019届新题新人教版
史料二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
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 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 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 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读史指导】 (1)史料一说明汉武帝尊崇儒学的目的及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注意画线部分对整段史 料的引领。画线信息说明了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具有 最鲜明的特征,给儒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 35 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背景 1.客观: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 为患,汉初采用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要求,
积极有为 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_____________
2.主观:董仲舒 ______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 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考纲
高考真题
考查内容
素养立意 从秦律与西晋法律对(养)父 子财产关系规定的差异入
汉代儒学 成为正 统思想
2014· 全国 卷Ⅱ· T25
汉代儒学 手,分析儒家伦理纲常对法 成为正统 律规定的影响,考查学生透 思想 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涉及 家国情怀及唯物史观等学科 核心素养
命题立意:汉代儒学的内容、影响是高频考点,非选择题占的 比重较大。近几年来通过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 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的趋势更加明显。尤其是联系社会热点从 古代中国法律的伦理化、古代中国的治国理念等角度来考查。 备考复习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重点注意两点:第一、董仲 舒新儒学的基本主张,第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汉代 以后的历史影响非常深远,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刑罚、科 技文化等。另外也要重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哈尔滨九中模拟)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A.外儒内法,大一统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解析:选B。
“外儒内法,大一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属于汉朝中期,故A项错误;题干中时间为汉初,信息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再结合所学汉初实行黄老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仁为本,为政以德”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未得到汉初统治者采用,故C项错误;“礼法并施”是荀子的政治理念,未得到汉初统治者采用,故D项错误。
2.(2019·贵州四校高三联考)汉初儒家知识分子积极主动地寻求与统治者合作,力图实现学术为社会服务的政治构想……使儒学成为建立在中国传统宗法伦理之上的严密哲学体系。
材料说明汉初儒家知识分子()A.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B.继承了先秦儒学并使之上升为官方哲学C.使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中D.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传统宗法伦理哲学观解析:选A。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寻求与统治者合作,力图实现学术为社会服务的政治构想”可知,儒家知识分子的愿望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求不谋而合,A项正确。
3.(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汉儒董仲舒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构成新的儒学体系,对儒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结合时代背景和思想的内在逻辑性,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 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B.“大一统论”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性三品论”解析:选B。
董仲舒新儒学为汉武帝时期政治上的大一统提供理论依据,其核心思想是大一统,故B项正确;A项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但非核心思想,故A项错误;C项有利于思想控制,但非核心思想,故C项错误;D项有利于思想控制,但非核心思想,故D项错误。
4.(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认为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解析:选D。
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从上天接受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天子秉承上天的意思,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
材料强调“善”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
5.(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
这种缺失()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解析:选C。
汉代儒学为政治服务,对先秦儒学思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实际就是对冷静思考世界的某种背离,故C项正确。
6.(2019·枣庄期末)“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
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
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
”汉代出现的这一思想() A.维护了君主统治B.解决了王国问题C.背离了儒家思想D.完善了监察制度解析:选A。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提出是为了加强君权,维护君主的统治,故A项正确。
7.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解析:选A。
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中央官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使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得到改变,故B项错误;中央官学的建立不能体现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8.(2019·邢台高三质检)汉武帝时期,儒家士大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气。
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根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史家称之为“引经决狱”。
“引经决狱”风气的盛行反映了当时()A.统治者重视儒家经义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普遍的认知D.儒法思想合二为一解析:选C。
从材料“汉武帝时期”“儒家士大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气”“根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中可以看出,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认知,故C项正确。
9.(2019·蓉城名校联盟联考)下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A.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解析:选A。
根据表格,社会伦理观念的关键词比例最高,表明儒家思想在汉朝确立了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而不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利、财、富”出现的频率远低于“仁、礼、信”,故C项错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主流思想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
10.(2019·北京海淀区期中)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
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解析:选C。
熹平石经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说明统治者为了推行儒学,加强思想统一和文化专制,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故C项正确。
11.(2019·安阳模拟)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 000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解析:选D。
根据材料得知,一方面是太学录取人数的剧增,另一方面则是太学子弟被广泛授予官职,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士人研习儒家经典而不利于各种思想自由发展,故D项正确。
12.(2019·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9·太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孔孟荀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
儒学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
然而,官方化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杀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
——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材料二《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
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
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
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完成由民间进入宫廷的第一次转型的背景和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即回答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从汉武帝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儒学自身的调整两方面分析;第二小问表现,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以儒学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和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等方面分析。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中“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结合所学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的思想作答;第二小问成因,可以结合时代的需要以及新儒学的形成来回答。
答案:(1)背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吸收阴阳、黄老、法家思想而进行自我调整。
表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重用儒者参政;设五经博士,宣扬儒家思想;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
(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重视传承与借鉴孔孟之道;思想体系具有杂糅性;辩证分析人的行为和神化君主。
成因: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学思想之中;孔孟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为迎合汉武帝大一统,提升君主地位。
14.(2019·哈尔滨三中验收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仲舒由于承借了最具繁衍性的阴阳家思想,而创出一套天人哲学的大系统,使他能在与各家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也使他成为前汉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的思想家。
但是,先秦儒家的真精神,以及思想最具创意的部分,由于无法和专制体制相整合,也断送在他的手中。
这个真精神就是人文或人本主义,这个最具创意的部分,就是心性之学,这是儒学的大本大源,也是儒家最具特色的部分。
材料二提炼材料一中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叙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解析:先从材料一中提炼出核心观点,再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实论述时必须多角度地进行论证,史实必须准确。
答案:观点:董仲舒的儒学体系丧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和心性之学,逐渐变为维护专制体制的工具。
说明:教化论是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化建立人性的根据,孔孟强调的自觉、自发、自信的教化精神,在与现实专制的整合中,完全被扼杀。
为了迎合专制君主,打破了孔孟时代君臣关系相对,君主权威受到挑战的观点。
认为民众必须绝对服从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