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语文高考精编模拟题之诗歌鉴赏练习
2018高考语文模拟信息卷最新诗歌鉴赏100题(附答案解释)
2018高考语文模拟信息卷最新诗歌鉴赏100题(附答案解释)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①,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②静滩声转,白马江③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
②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③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当时是人寓居于此。
10. 简要分析颈联的艺术技巧。
11. 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0. 请简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1.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满眼愁”的内容。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在爷爷八十寿宴上,李明起身给爷爷祝酒:“‘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祝您老人家幸福快乐,健康长寿!”B.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C. 看着满池残荷擎叶,黄鑫感慨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荷花的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真令人感动。
”D. 那些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每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让人仰慕、追思,但毕竟“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带译文鉴赏版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15.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精准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野歌《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作品名称野歌创作年代中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古诗作者李贺作品原文野歌1鸦翎羽箭山桑弓2,仰天射落衔芦鸿3。
麻衣黑肥冲北风4,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5,枯荣不等嗔天公6。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7。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2018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8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xx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白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白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BE 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解析】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xxxx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酉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8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
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霜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
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
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独不见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解析(精校版带译文和诗歌鉴赏)(参考)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解析(精校版带译文和诗歌鉴赏)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个儿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挑选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挑选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别限于先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进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在品行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制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行。
这能够从“照着说”和“继续说”两个方面来明白。
普通而言,“照着说”,要紧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忆、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讲了些啥,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制造性和生命力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说”相关的是“继续说”,从思想的进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继续说”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在品行,它意味着连续诸子注重思想制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继续说”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继续说”并且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进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
而世界文化的进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并且表现为世界文化进展过程中制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关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涵与新的形态。
古诗词鉴赏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
古诗词鉴赏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古诗词鉴赏(6)2018 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一、(2018年全国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解析】“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 符合题意。
(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年全国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部分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 题。
关山月鲍君徽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
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4.下列对过首诗的赏析,不恰当地两项是( 5 分)()()A 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问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恩”表达成卒的思乡之情。
D.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昂然冲锋让敌人“惊”来表现成卒杀敌报国的勇猛。
E 最后两句卒章显志,诗人希望能建功立业,在班师回朝时谒见天子、获得奖赏。
15 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分)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14.D、E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满分5分)【解析】D项,“侧面描写”“让敌人‘晾'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错误,诗句写战马听到鼓声而震惊后退来表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之深。
E 项,诗人发出的是对和平的呼唤,不是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15 【解析】回答问题可以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比如可以分析七、八句和九、十句分别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哪些内容。
七句,用了比拟的修辞,写草木的悲鸣;八句,用了衬托的手法,用风沙使对方军营变暗来写唐军生活的艰辛。
以此分析九、十句即可。
七、八句,用比拟、衬托的手法( 1 分)表现边地的荒寂悲凉和戍卒戍边的艰辛。
( 1 分)七句,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八句,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军的艰辛。
( 1 分)九、十句,用夸张、比拟的手法( 1 分)描述戍边征战的困苦( 1 分)。
诗人写“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2018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模拟卷最新诗词鉴赏100题精编(含答案详解)
2018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模拟卷最新诗词鉴赏100题精编(含答案详解)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香子赵鼎草色芊绵。
雨点阑斑。
糁飞花、还是春残。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谩凝眸、老泪凄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草色芊绵。
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一句用典,“长安”实指南宋都城临安,含蓄表达了诗人情感。
D. “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表现了被贬谪的愁绪。
E.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15.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贺新郎蒋捷乡士以狂得罪,赋此饯行甚矣君狂矣。
想胸中、些儿块垒,酒浇不去。
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①。
又一似、杨家风子②.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
这一错,铁难铸。
濯溪雨涨荆溪水。
送君归、斩蛟③桥外,水光清处。
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
做弄得、栖栖如此。
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注】①〔韩家五鬼〕韩愈在《送穷文》中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为“五鬼”。
②〔风子〕五代时杨凝式行为放纵,有“风子”之喻。
③〔斩蛟〕指周处斩蛟悔过的故事。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本词起笔直指乡士的狂,乡士因胸中义愤难平而狂,揭示出“狂”的思想根源。
最新2018高考语文一轮诗歌鉴赏全真模拟题100题(附答案)
最新2018高考语文一轮诗歌鉴赏全真模拟题100题(附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问题。
垓下①怀古【唐】栖一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子弟②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注释】①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系楚汉之争最后决战之处。
②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
11.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悼古伤今,以咸阳旧事入手,生发出楚歌悲思之事,令人慨叹。
B.颈联化用典故,表达出诗人对项羽兵败的惋惜,让人沉思。
C.颔联描绘战事,既反映出战事的残酷,又流露出英雄末路的凄怆之情。
D.尾联充满激情,有荡气回肠之意,却又令人感叹世事多变的无奈。
E.全诗一唱三叹,体现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哲思,文笔深沉悲壮。
12.结合全诗讨论,本文是否是在怀古伤今?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唐•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对以上诗句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江天一色”、明月皎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宇宙洪荒的雄浑景象,为下文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追问,创设了由景生情的意境。
B.“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
C.“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的人间大地上,为先民提供了光明。
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复一年没有变化,个体的人在江月面前是短暂的,但整体的人类却绵延无已,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
(完整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诗歌鉴赏
• 野歌 • 李贺 •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 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 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叙事之中以形 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 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 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 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 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 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 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 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 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 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 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 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 会"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挐云 "(《致酒行》)。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 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 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 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 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 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 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 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 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春 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 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 14、【答案】B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7题。
(共12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另U 离情。
注释: 【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3分)(王昌龄《古意》) (晁补之《吴松道中》) (张耒《感春》)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郦道元《水经注》) (杜甫《秋兴八首》)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11 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三、【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2018语文高考习题之诗歌鉴赏练习
2018语文高考精编习题之诗歌鉴赏(一)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千秋岁•水边沙外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③清梦断,镜里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
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 鹓鹭,谓朝官之行列。
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 “忆昔西池会”现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 “日边清梦断”指诗人白日梦断,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往日不可回,愁苦无限。
D. “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广之深。
E. 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11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诗歌欣赏题汇编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 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成,以退而相从之乐为 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①。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 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②。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 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B、E(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平日去的人很少,故常常‘闭门”’理解有误,结合上下联 分析,由于作者在病中,所以在寺里闭门休息。 E.“暗示了诗人此时已是大病初愈”理解有误,尾联的意思是僧人 借给诗人匏瓢,供他白由自在地喝泉水,表现了僧人的大度、诗人 的欣喜,得不出“大病初愈”的结论。 2,后人评价该诗“写景有味,蕴含哲理”,请从诗歌描绘的景物特 点和蕴于诗中的道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6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 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作铺垫。 B.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 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 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 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 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中吕】朝天子 卞和① 薛昂夫 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两足先遭祸。 传国争符,伤身行货,谁教献与他?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语文高考精编习题之诗歌鉴赏(一)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千秋岁·水边沙外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③清梦断,镜里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
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行列。
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现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日边清梦断”指诗人白日梦断,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往日不可回,愁苦无限。
D.“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广之深。
E.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11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E、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4、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6.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雁门胡人歌崔颢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
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7.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8.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①,天教懒慢带疏狂。
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②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
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②慵:懒。
9.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词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词人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度。
B.词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傲然之情溢于言表。
C.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
D.“几曾着眼看侯王”句是这首词的点晴之笔,也是词人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
E.这首词语言含蓄蕴藉,风格诙谐风趣,想象力丰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10.从诗歌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诗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
(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长安秋夜罗隐①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②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
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铩羽而归。
②欹:倾斜,歪向一边。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达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暗含后悔之意。
B.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的冷遇与打击。
C.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景,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D.这首诗以“长安秋夜”为题,通过在长安秋夜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E.全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情感饱满。
12.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杜鹃花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3.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首联对句紧承上句继续在写杜鹃鸟,仍然未写到杜鹃花,它传达出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能留下遗恨的悲情,缠绵感人。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14.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辛弃疾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
百年光景百年心。
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沉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
莫嫌浅后③更频斟。
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署行乐生活。
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莫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E.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
一些语句成为成语。
16.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
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E. 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18. 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
(本题两小题,11分)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④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