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第八章 从众、服从、依从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
(一) 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 1.实验程序 这一研究的40名被试,都是用登广告的办法招募来的自愿者。被试的详细情况见表。 米尔格莱姆权威—服从实验的被试
米尔格莱姆实验的原型,是将被试两两配对进行实验。两名被试中有一名为真被试,另一名为实验助手。被试进入实验室后,研究者会告知他们进行的是关于学习的研究,考察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电击惩罚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然后被试抽签决定两名被试(其中一名假被试)的分工。一名会成为教师,另一名充当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真被试总是在抽签中被选作教师,而另一名助手则被安排为学生。只不过这种实验安排真被试并不知道。
二、依 从
(一)依从的概念 (二)依从行为的原因 (三)依从诱导策略 (四)被动依从 (五)逆反心理及其避免
(一)依从的定义 依从(compliance)指人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人请求,行为符合别人期望的现象。
(二)依从行为的原因 1.潜在损失危机 潜在失去的心理会推动人们跟从某种信息的指引而作出相应的行为。 “你如每月花5分钟的时间做胸部检查,你会获得几个潜在的健康利益” “你如每月不花5分钟的时间做胸部检查,你会失去几个潜在的健康利益” 2.互惠心理 人类文化中最具有普遍性的规范就是互惠。 主动提供礼物之后再提出捐赠的要求,可以启动人们的互惠规范意识,使捐赠更容易和捐赠更多。
三、服 从
(一)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 (二)服从的原因 (三)影响服从的因素
1945年犹太人集中营大屠杀的惨状。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分析,大多数参与大屠杀的德国士兵和平民都不是丧心病狂的人,而是受到不同寻常的社会影响的普通人。
服从(obedience):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以符合外界(社会规范 /权威)要求的现象。 外界压力 行为 ●从众 不明确 自觉自愿 ●服从 明确 被迫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从众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从众
14
何时会顺从社会性信息的影响
1. 当情境模糊不清时; 2. 当情况处于危急时刻时; 3. 当别人是专家时。
15
为什么会从众
2. 规范性影响:渴望被接受和喜欢
想要获得别人的赞同,并避免其他人的反对, 即规范性影响(normative influence)。
16
17
何时会顺从规范性社社会影响
❖ 解释:
当人们答应了一个小的要求之后,会关注并忠诚 于事件本身或是他们所采取的行为,甚至是对于 事件的某一观点。
维护自我形象的统一性。
❖ 例子
41
低球技术 (the low-ball technique)
❖ 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向某人提出一个要求, 之后将整个的情况都告诉给这个人。
❖ 解释:
人们一旦开始同意某事,就不愿意反悔,尽管在 基本规则完全改变之后也是如此。
39
获取依从的特殊技巧
❖ 得寸进尺法(“登门槛效应”) ❖ 低球技术 ❖ 以退为进手法(留面子效应,自我知觉里
称为“门面效应”) ❖ 过度理由效应与依从诱导策略
40
得寸进尺法(“登门槛效应”) (the foot-in-the-door techn别人对于大要求的接受性 提高的现象。
第八章 从众
1
作业
❖ 举例说明不同情境下的从众现象(如购物从 众,自杀从众),并对其心理机制进行剖析。
2
❖为什么一个人打哈欠之后,另一个 人也跟着打哈欠呢?

——17世纪牧师学者Robert Burton
3
4
本章概述
1. 从众 2. 服从(重点) 3. 依从
5
从众
❖ 从众的两个经典研究(重点) ❖ 从众的三种类型 ❖ 人们为什么会从众(重点) ❖ 何时会从众

社会心理学从众依从和服从课件

社会心理学从众依从和服从课件
Asch发现,随着人数的增加,从众也越常发生,但如果超过3-4人, 人数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从众行为的增加。
第八章 从众、依从和服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情境因素 (1)刺激物的性质:
整体来说,愈不熟悉的任务从众行为愈明显 (2)社会地位:
一、从 众
第八章 从众、依从和服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实验结果做出 错误判断的总比率占全部反应的37%;75%的被试至 少有过一次从众的行为,和大家一起作出错误的判断。
第八章 从众、依从和服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个体因素
(1)个性特质差异 情绪不稳定,智力较低,意志较薄弱,缺乏自信,易受暗示,
第八章 从众、依从和服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人际适应 人是用社会定位自己的特性的。 人有的时候为了获得肯定,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
人在必要的时候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保 持和大多数人的一致。
第八章 从众、依从和服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从众的动机 1.行为参照
个人知识储备的不足,经验背景的缺乏,可能并 不能十分肯定的作出某种选择。
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 价值。而从众所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 最可靠的参照系统。
大部分人都这样做,应该是有充足的理由,即使 选择错了,也不是我一个人错,还有这么多人陪着。
(二)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
参加7个人的团体(其中1、2、3、4、5、7号皆为实验者助手, 只有6号为实验对象),看看1、2、3哪条线与标准线是一样长的?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一.名词解释:从众,服从,依从从众: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

即从众是一种在压力之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服从: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他人或者权威的命令。

/ 服从是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而产生的行为。

依从:人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人请求,行为符合别人的期望。

/ 人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人请求,做出别人期望的行为的现象。

二.简述从众的原因1.知觉歪曲:被试确实发生了错误的观察,把他人的反映作为自己判断的参照点,根据别人的选择辨认“正确”的答案。

2.判断歪曲:被试虽然意识到自己看到与他人不同,但却认为多数人总比个人要正确些,发生错误的肯定是自己。

这种情况下的从众类型最为普遍。

3.行为歪曲:被试确认自己是对的,错的是其他多数人,但在行为上却仍然跟着多数人作同样的错误选择,这实际上是顺从行为的一个例子。

三.简述服从和依从的心理机制服从原因:1.合法权力 2.责任转移影响服从的因素:1.命令写的权威性及其靠近程度 2.他人支持与服从 3.行为后果反馈与服从 4.执行者的个人特征依从规律:1.互惠心理 2.喜爱和熟悉依从服从区别:服从:强制规定的角色关系外在的理由依从:特定对象直接或隐含的影响没有规定的角色关系内在的理由四.依从行为引导技术有哪些1.“登门槛”效应和技术:首先提出一个有关的较小的要求,等较小的要求满足后,在提出目的指向性较大的要求,这时较大的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增加了。

2.低球技术:在积极地选择一个目标之后,人们对目标产生了“心理上拥有”,并成为个体自我概念或者自我意象的一部分。

3.留面子效应和技术/以退为进手法: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要求之后,对较小要求接受性增加的现象。

4.过度理由效应: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形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现象。

第三讲:从众、服从与依从-2012年春

第三讲:从众、服从与依从-2012年春

研究者会带领两位受试者到一个小房间里去,学习者 坐在一张桌子前,他的双臂被绑起来,电极接到手腕 上。他说,他希望电击不会太重;这人有心脏病。然 后,教师被带入另一个邻近的房间,他可以在这里向 学习者说话,也可以听到学习者的声音,可看不到他。 桌子上有一个闪亮的大金属盒子,说是里面有一个电 击发生器。前面有摆成一排的三十多个开关,每个开 关上都标着电压数(15到450),另有“轻度电击”、 “中度电击”等等,直到在420上标着“危险:严重电 击”,435和450上面只是简单地标着“XXX”。被试的 任务是当“学生”对字词配对错误的时候对其实施电 击,电压范围从15—450伏。被试每犯一次错误,惩罚 的电压就增加15伏。
返回
4.其它关于服从的研究
Hoffling et al. 的护士执行医生不合 理医嘱的研究(21/22) Cohen &e)
依从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 求做的倾向。
内容: 1.依从的原因—社会影响力模型 2.依从的技巧
1.依从的原因—社会影响力模型
规范性影响:想要获得奖励与避免惩罚,渴望 被接受和喜欢—仅改变行为
3.从众的影响因素
群体的特点:规模、一致性、凝聚力或吸引 力、群体成员构成 个体的特点:心理特征、性别差异、文化差 异 任务或情景的特点:信息的清晰度、任务难度、 是否公开发表意见、是否有承诺 少数派的信息性影响:
二、服从(Obedience)
选择了40名20-50岁的男子(白领、自由职业者、商 人、工人),各自分配了不同的见面时间。在一间很 大的实验室里,大家都去见一位打扮整齐、身着灰色 实验制服的小个子年轻人。同时见面的还有另一位 “志愿者”,一位长得像爱尔兰美国人的中年人,看 上去样子不错。穿实验制服的人,即明显的研究者, 实际上是31岁的中学生物学教师,而中年人是一位职 业会计师。两人都是进行这项实验的心理学家――耶 鲁大学的Milgram的助手。 在实验中,当志愿参加实验的被试来到实验室的时候, 实验者告诉他将与另外一个人一起参加一项惩罚对字 词学习如何产生影响的研究,同时让被试扮演实验中 “老师”角色,而让另外一个人扮演演实验中的“学 生”角色(该人实际上是实验者的助手)。

社会心理学从众依从和服从

社会心理学从众依从和服从
主要类型。
第2页/共42页
一、从 众
• (一)从众的概念 • (二)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 • (三)从众的类型 • (四)从众的动机 • (五)从众的条件
第3页/共42页
一、从 众
• (一)从众的概念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
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行为的本质,是个体受到
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

大部分人都这样做,应该是有充足的理由,即使选择错了,也不是
我一个人错,还有这么多人陪着。
第9页/共42页
• 2.偏离恐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

群体成员会更为喜欢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对于偏离群体的个人往往会
愿者。被试的详细情况见表。
• 米尔格莱姆权威—服从实验的被试
第30页/共42页

米尔格莱姆实验的原型,是将被试两两配对进行实验。两名被试中有
一名为真被试,另一名为实验助手。被试进入实验室后,研究者会告知他们进行
的是关于学习的研究,考察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电击惩罚对学生学习的
作用。

然后被试抽签决定两名被试(其中一名假被试)的分工。一名会成为教

(1)教育水平

若个体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较高的教育水平,那么
从众行为比例会有所降低。

(2)文化

从众似乎在各种社会文化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但从众
水平则会因文化不同而不同。

集体主义的社会有较多的从众行为。
第19页/共42页

从众、依从、服从

从众、依从、服从
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
②影响到集体的事业。
我们为何会从众?
1、行为参照(信息性社会影响)
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大多人认为正确的 事物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
1)个人知识储备的不足,经验背景的缺乏,不能十分肯定的 作出某种选择。 2)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多数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最具有参 照价值。 3)大部分人都这样做,应该是有充足的理由,即使选择错了, 也不是我一个人错,还有这么多人陪着。
第一讲
从众、依从和服从
为什么一个人打哈欠之后,另一个人也跟着
打哈欠呢?
——17世纪牧师学者Robert Burton
2011年3月17日,北京某超市顾客排队购买食盐 。
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 世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不好使; 世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买太多了; 世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将死了,盐没用完.
研究所使用的卡片
实验情境
(1)阿希首先让他们看有标准线段的卡片,之后再看有比较线段 的卡片,并进行比较判断。 (2)18套卡片共呈现18次。头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正确判断。
(3)第7次开始,假被试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
此时被试需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是不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
2)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 3)在确信多数人作了错误判断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
如,阿希在自己的实验中发现,互相比较的线段长短之间的 差异越小,那么被试就越容易从众。 如,群体讨论的问题很复杂,而且又缺乏明确的标准,个体
就倾向于从众。
(二)情境因素
2、社会地位
1)社会地位差异: 中层度社会地位的人较高从众;

社会心理学 从众、服从、依从共53页文档

社会心理学 从众、服从、依从共53页文档
社会心理学 从众、服从、依从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Than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举例说明从众、服从以及顺从心理的事件

举例说明从众、服从以及顺从心理的事件

**从众、服从以及顺从心理**是社会心理学中涉及人们在群体中行为和决策的重要概念。

这些心理现象通常反映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受到群体压力和权威影响的方方面面。

以下将通过一些历史事件和实际场景来说明这些心理现象。

### **1. 从众心理的事件:****例子一:社交媒体中的舆论引导**在社交媒体时代,从众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旦某一观点或行为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广泛传播,更多的人可能会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而选择从众。

例如,某一时期社交媒体上掀起了某种挑战或模仿的风潮,许多人会迅速跟风参与,因为他们希望融入主流、获得认可。

**例子二:消费潮流和时尚**在消费领域,从众心理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当某个品牌、款式或产品成为潮流时,很多人因为追求同侪认同和社会认可而选择从众购买,即便个人兴趣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这种现象在时尚行业尤为显著。

### **2. 服从心理的事件:****例子一:密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斯坦利·密尔格拉姆进行的经典服从实验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标志性研究。

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对一位学习者进行电击,尽管他们明知这可能对被电击者造成伤害。

结果显示,很多人在权威的压力下选择服从,即便这违背了他们自己的良知。

**例子二:组织中的层级结构**在工作组织中,员工往往出于服从权威、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心理,执行领导下达的任务,即便他们个人可能对某些决策存在疑虑。

这种服从心理在军队、企业等组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 **3. 顺从心理的事件:****例子一:家庭教育中的顺从**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通常出于对父母的尊重和顺从心理,遵循家庭的规矩和教导。

即便他们个人有时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但为了避免冲突和尊重长辈,他们选择顺从。

**例子二:宗教仪式和信仰**在宗教活动中,信徒通常会出于对神的顺从心理,遵循宗教规定的仪式和戒律。

这种顺从心理是宗教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例子三: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在社会层面,人们通常会因为顺从法律和社会规范而执行某些行为。

第八章 从众、服从、依从

第八章  从众、服从、依从
个问题,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一是电击惩罚对学生的学习有什 个问题,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么作用。其中的一人当教师,一人当学生,抽签决定。( 。(抽签事先做了特意安 么作用。其中的一人当教师,一人当学生,抽签决定。(抽签事先做了特意安 排,真被试总是老师) 真被试总是老师)
2、实验指导。研究者告诉被试,我们的实验是关于学习的研究,考察两 实验指导。研究者告诉被试,我们的实验是关于学习的研究,
(三)不从众 1.表里不一致的假不从众
表里不一致的假不从众: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 表里不一致的假不从众: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但 是由于某种特殊的需要,行动上不能表现出与群体的一致。 是由于某种特殊的需要,行动上不能表现出与群体的一致。
2.表里一致的真不从众
表里一致的真不从众:内心观点与群体不一致,行 表里一致的真不从众:内心观点与群体不一致, 动上也不从众。 动上也不从众。
别带到不同的房间,真被试看到学生被固定在椅子上,在一个房间里。 别带到不同的房间,真被试看到学生被固定在椅子上,在一个房间里。然后真 被试在另一间屋子。电击控制器进行了编码,可以清楚看到。 被试在另一间屋子。电击控制器进行了编码,可以清楚看到。每次电击增加 15V,最高 15V,最高450V。实验开始后,每当学生错误回答时,实验者就让被试打开电 最高450V。实验开始后,每当学生错误回答时, 给予电击,并逐渐增加电击强度。(实验者告诉被试, 由于实验需要, 。(实验者告诉被试 键,给予电击,并逐渐增加电击强度。(实验者告诉被试,“由于实验需要, 你必须继续” 你必须继续”)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一)群体的影响
1、群体的一致性
群体自身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群体自身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只要群体中出现了不一致的意见时,都会导致从众率的下降。 只要群体中出现了不一致的意见时,都会导致从众率的下降。

从众、服从、依从概要

从众、服从、依从概要
就不会在引起从众率的上升了。
什么因素可以预测从众? 个性特征:一般情况下,情绪不稳定、智力较低、意志比较薄弱、缺乏自信、容易受暗示、比较脆弱的人更容易表现从众。
相反,比较自信、有较高自尊要求的个体一般就不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署名或者不署名
1.群体的一致性:对群体一致性的任何破坏,
都会导致从众率的显著下降。
菲利普斯研究兴趣之一就是追踪从那时开始一直到 现代所出现的各种形式的「维特效应」。他发现对 轰动性的自杀事件报道,在报道所涵盖的地区,紧 接著自杀率就会有大幅度上升。 因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些内心痛苦的人,看到 别人自杀身亡消息後,就启发了自杀念头,效仿了 自杀者。 这里面贯穿著一个社会认同原理,内心痛 苦的人看到其他内心痛苦的人采取了自杀的形式, 他也就认同了这种消除痛苦的手段。
2.表表现现形形式式::
顺顺从从---靠靠外外在在力力量量而而表表现现出出的的从从众众行行为为。。接接纳纳---
真真诚诚的的、、内内在在的的从从众众行行为为。。
从众 积极性:社会生活过程是一个群体交互作用信息,是人们从中获得各自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从别
人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的聪明,他的知识都是有限的,都不可能多到他可以适应每
合法权利: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就有义务回答;警察要求司机停车时,司机就必须停车。
监狱模拟实验。 米尔格莱姆实验:被试在行为上讲行为的责任转移给了实验者,认为自己仅仅是帮助研究者达到研究目的的代理人,不用对
服从的原因 行为后果负有责任。战争中。
1.
合法权力---权威人物经常拥有明
显的身份标志,提醒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二、实验:米尔格莱姆(1963)P.344 被试:招募的志愿者,每小时付4美元,共40 人。 情景:在惩罚(电击)下的学习效果。 结果:

08 从众、依从和服从

08 从众、依从和服从

⑶ 文化背景对服从的影响
由于自我取向的发展,现代社会青年的服从性 低于传统社会青年 集体主义文化强调服从,个人主义文化强调独 立。
36
3、情境因素
⑴ 他人的支持
他人的支持,会直接导致人们对权威的藐视和 反抗。
⑵ 公开和私下的场景
37
(二)行为后果的反馈
米尔格莱姆研究的另一个变式,是用不同方式 来提供行为后果的反馈。 反馈按充分和直接程度划分,有四种不同情况: 1、间接反馈
16
第二节 依从
依从
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 倾向
17
1、建立愉快的依从气氛的三个因素:
⑴ 积极的情绪: 情绪好的时候人们顺从的可能性更大。 原因之一是因为心情好的人们更愿意 也更可能参与各种各样的行为。 原因之二是因为好的心情会激发愉快 的想法和记忆,而这些想法和记忆使 得人们喜欢提要求的人 预先的讨好和奉承对增加依从十分有效。
我们的实验是关于学习的研究,考察两个问题,
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一是电击惩罚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26
他们两人中选择一人当教师,一人做学生, 抽签决定。
实际上真被试所抽的两个签中都写有“教师”, 从而最终当教师的都是真被试, 而“学生”则总由实验助手担任,被试不知道 这种特意的安排。
14
3、个人因素:
⑴ 自我:
① 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做事情往往按照自己的 方式,不太会去从众; ② 公众自我意识强的人往往以他人的要求与期 望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所以从众的可能性更大。
⑵ 个体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
许多研究证明,有时候人们不从众是为了保持 自身独特的自我同一性。
⑶ 个人的控制愿望: 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愿望也会影响到人们 对从众行为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等等。 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等等。
临时性的社会角色关系——指挥和服从。例如:米尔格莱姆的研究, 临时性的社会角色关系——指挥和服从。例如:米尔格莱姆的研究, 指挥和服从
监狱实验等等。 监狱实验等等。
临时性的合的情境或领地相联系的。
2、群体的凝聚力
高凝聚力的群体 vs 低凝聚力的群体
3、群体的规模
大量的实验证明,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 大量的实验证明,在一定的范围内, 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但当群体的一致意见达到一定的人数(四人以 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但当群体的一致意见达到一定的人数( 上群体),就不再明显引起从众率的变化。 ),就不再明显引起从众率的变化 上群体),就不再明显引起从众率的变化。
第八章 从众、服从、依从 从众、服从、
2011年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核 11日 日本发生9级地震, 辐射引起人们恐慌。 辐射引起人们恐慌。 中国各地抢购食盐的视频: 中国各地抢购食盐的视频:
/v_show/id_XMTAwNzM2NDU2.html 福建) (福建) /show/9VGq7xxZk252vLKY.html(浙江) /show/9VGq7xxZk252vLKY.html(浙江)
4、群体压力研究
阿希( Asch) 阿希(S. Asch)
实验情境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步骤与方法:
1、主试者对被试说:请你们从三条垂直中选出一条与标准 主试者对被试说: 垂直线等长的来。 垂直线等长的来。 2、实验中按控制的特殊情境实施。 实验中按控制的特殊情境实施。
(1)每次实验只有一个真被试参加 ,让其余假被试一同参加实验; 让其余假被试一同参加实验; 主试者每拿出一套卡片,被试逐一回答, (2)主试者每拿出一套卡片,被试逐一回答,但规定先由几个假被 试回答,真被试总安排在最后第二个回答。 试回答,真被试总安排在最后第二个回答。 18套卡片呈现 次 套卡片呈现18 至第6 假被试都作正确选择。 (3)18套卡片呈现18次,第1至第6次,假被试都作正确选择。但 次开始,假被试都故意作出错误选择。 第7次开始,假被试都故意作出错误选择。 认真观察真被试的选择是从众还是独立。 (4)认真观察真被试的选择是从众还是独立。
3、实验结束后,主试者要个别访问真被试的态度,询问其 实验结束后,主试者要个别访问真被试的态度, 发生错误的原因。 发生错误的原因。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1)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真被试保持了独立 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真被试保持了独立 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 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 (2)所有真被试平均从众行为百分比为35%。 所有真被试平均从众行为百分比为35% 35%。 (3)大约有15%的真被试,从众行为的次数占实际判断 大约有15%的真被试, 15%的真被试 次数的75% 次数的75%。 75%。
(三)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的凝聚力(cohesiveness): ):是指群体对其他成员的总吸引 群体的凝聚力(cohesiveness):是指群体对其他成员的总吸引 力水平。 力水平。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一)群体的影响
1、群体的一致性
群体自身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群体自身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只要群体中出现了不一致的意见时,都会导致从众率的下降。 只要群体中出现了不一致的意见时,都会导致从众率的下降。
通过访谈,从众的情况有三种: 通过访谈,从众的情况有三种:
(1)真被试确实观察发生了错误,把他人(假被试)的反应作为自 真被试确实观察发生了错误,把他人(假被试) 己的参考点。这是一种知觉的歪曲 知觉的歪曲。 己的参考点。这是一种知觉的歪曲。 (2)真被试虽然意识到与他人不同,但却认为多数人的看法总是比 真被试虽然意识到与他人不同, 自己的意见正确些。这是一种判断的歪曲 判断的歪曲。 自己的意见正确些。这是一种判断的歪曲。 (3)真被试明明知道他人的反应是错误的,但自己却跟着他作错误 真被试明明知道他人的反应是错误的, 的反应。这是一种行为的歪曲 行为的歪曲。 的反应。这是一种行为的歪曲。
权威-服从实验的原型步骤(米尔格莱姆的原型实验) (二)权威-服从实验的原型步骤(米尔格莱姆的原型实验)
1、两两配对实验。其中一名是真被试,另一名是实验助手。 两两配对实验。其中一名是真被试,另一名是实验助手。 2、实验指导。关于学习的研究,考察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 实验指导。关于学习的研究,考察两个问题,
2、对定义的理解
(1)实际的群体压力 vs 想象上假设的压力 (2)意识到的压力 vs 没有意识到的压力
3、意义
(1)从众对个人的社会适应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从众对个人的社会适应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个人的社会适应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2)从众是个人适应生存的必要方式。 从众是个人适应生存的必要方式 个人适应生存的必要方式。 (3)社会规范的形成。 社会规范的形成 的形成。
(四)教育和文化差异
1、教育水平 2、文化差异
如: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 如:名族差异(惠泰克尔等 名族差异( 人的研究 )
国家或地区 黎巴嫩 香港 巴西 班图
从中率( 从中率(%) 31 32 34 51
班图:罗德西亚的一个部落, 班图:罗德西亚的一个部落, 对不从众有严厉的惩罚。 对不从众有严厉的惩罚。
(二)权益从众
权益从众:是指个人虽然在行为上保持了与群体的一 权益从众: 但是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是错误的, 致,但是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是错误的,真理在自己的 心中,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 心中,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暂时在行为上保持与群体的 一致。例如: 指鹿为马” 一致。例如:“指鹿为马”。
(三)不从众 1.表里不一致的假不从众
(二)责任转移
米尔格莱姆的实验变式: 米尔格莱姆的实验变式:
实验设计:实验者不是直接给被试指示, 实验设计:实验者不是直接给被试指示,而是通过电话系统来控制 实验情境。 实验情境。 结果:加到最高电压450V的人数从 的人数从65%下降到 下降到22%。 结果:加到最高电压450V的人数从65%下降到22%。 原因分析:在归因上,没有别人在场, 原因分析:在归因上,没有别人在场,更容易使人们将行为责任归 于自己本人,从而拒绝服从而给别人实施伤害性电压的人数显著降低。 于自己本人,从而拒绝服从而给别人实施伤害性电压的人数显著降低。
/u14/v_NDQyNT kxNTU.html
五、服从的概念及经典研究
1、定义
服从(obedience):指按照 ):指按照 服从(obedience): 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 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是通常人与 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 强制性、被动性更高) 一。(强制性、被动性更高)
有什么影响,一是电击惩罚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作用。抽签决定学生和教师。 有什么影响,一是电击惩罚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作用。抽签决定学生和教师。
3、实验。教师教学生学习词语配对,并检查其学习效果。两名被试被分 实验。教师教学生学习词语配对,并检查其学习效果。
别带到不同的房间,真被试看到学生被固定在椅子上,在一个房间里。 别带到不同的房间,真被试看到学生被固定在椅子上,在一个房间里。然后真 被试在另一间屋子。电击控制器进行了编码,可以清楚看到。 被试在另一间屋子。电击控制器进行了编码,可以清楚看到。每次电击增加 15V,最高 15V,最高450V。实验开始后,每当学生错误回答时,实验者就让被试打开电 最高450V。实验开始后,每当学生错误回答时, 给予电击,并逐渐增加电击强度。(实验者告诉被试, 由于实验需要, 。(实验者告诉被试 键,给予电击,并逐渐增加电击强度。(实验者告诉被试,“由于实验需要, 你必须继续” 你必须继续”)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群体对个人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群体对个人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
三、从众的原因
(一)行为参照
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 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
(二)对偏离的恐惧
习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等等。 枪打出头鸟”等等。 习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三)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差距
预测结果:米尔格莱姆原先预测,在上述学习-电击实验情境中, 预测结果:米尔格莱姆原先预测,在上述学习-电击实验情境中,
极少数被试会服从实验者对学生施加240V以上的 强电击” 极少数被试会服从实验者对学生施加240V以上的“强电击”。预测 以上的“ 是请精神病专家,大学生和一般的白领阶层成人共110名来预测结果 是请精神病专家,大学生和一般的白领阶层成人共110名来预测结果 平均电压为135V。 的。平均电压为135V。
2、经典研究
社会心理学家是斯坦利 社会心理学家是斯坦利·米尔格 斯坦利· 莱姆( Milgram) 莱姆(Stanley Milgram)的权威 -服从实验 。
(一)研究的被试
这一研究的40名被试,都是用登广告的办法招募来的自愿者。 这一研究的40名被试,都是用登广告的办法招募来的自愿者。 名被试 保证了被试的广泛性) (保证了被试的广泛性)
(二)个体因素
1.个性特征 1.个性特征 自我评价/自信心/果断性…… 自我评价/自信心/果断性…… 2.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2.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3、年龄差异 青少年更容易从众。 青少年更容易从众。
(三)情境因素
1、刺激物的性质
模棱两可的刺激物 vs 肯定的刺激物
2、个人低位
权威者 vs 低低位者
表里不一致的假不从众: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 表里不一致的假不从众: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但 是由于某种特殊的需要,行动上不能表现出与群体的一致。 是由于某种特殊的需要,行动上不能表现出与群体的一致。
2.表里一致的真不从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