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共11张PPT)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共11张PPT)
补充: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一、清末“新政” (1901——1905)
1.背景: 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深重 国内出现立宪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2.目的: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 以维持其专制统治
3.主要措施:
一、清末新政:
3、新政措施: 1)时间:1901年——1905年 2)代表人物: 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 3)改革内容:
①教育:废科举、办学堂、派游学 ——近代化知识分子
②政治:改革官制、修订刑律 ③军事:编练新军、开办警政。 ④经济:奖励实业
一、“新政”(1901年--1905)
实质: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作用:部分地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 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以 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果: 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促使 人民不断反抗,革命形势日益高涨
(资产阶级彻底与朝廷对立 )
内阁13名成员中,满蒙贵族9人,其中 皇族又占7人。
——皇族内阁
(汉族官僚反对)
新政
(人民反对)
3、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没有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传统政体下的政策创新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相同点
①主观目的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 势和消除统治危机。
②活动本质的封建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范畴
③客观影响的进步性: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 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④实际作用的背离性:清政府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从 直接影响看,这引起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方之间及资产 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 命形势的高涨;从根本影响看,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 力;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 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 封建经济的基础。

清末新政PPT精品课件

清末新政PPT精品课件
2、水循环的类型
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
4、水循环的意义:
(1)联系四大圈层,促进地球上各种水 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 的热量传输。
(3)水循环过程中还进行着势能和动 能的转换,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改造 着地表形态。
(4)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清实录馆纂修:《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七》
江楚会奏三疏
(1901年7月)
• 《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 二条折》
•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 一条折》
张之洞
新政措施(1901-1905年)
• 官制方面: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 下级官员。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对于新政的认识, 有人认为是“假维新”,但也有人认为是“真改革”。
“假维新” 从背景看,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打击下,清政府无法维持旧统治下被迫 改革。 从动机看,是清王朝的自我拯救,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从内容看,许多措施与戊戌变法相雷同;成立的“皇族内阁”,违背了宪政精 神,用民主的外衣掩盖专制的本质。 从结果看,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清王朝的民心尽失。
水圈与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含义 2、组成水圈的水体
二、水循环 1、水循环的含义 2、水循环的类型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4、水循环的意义
探究性课题:
1
2
3
I
H
1、请读图说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和I:蒸__发___, C和H:_降__水____, G:_植__物__蒸__腾_ B:水__汽__输__送___, D:_地__表__径__流__, E:下__渗__, F:_地__下__径__流_

清末新政学习教材PPT课件

清末新政学习教材PPT课件

不过,它还是比洋务运动进步: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 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 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 下安得富强耶?”
这里提到学习西方的本源,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样的西政, 但是将重点学习西学政而非西艺,却是明确的。
使大清朝能够继续统治下去。实行笼统排外的守旧政策,
只能招致失败,导致灭亡,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
役之后,这已是有目共睹的了;只有进行某些改革,即仿
效列强实行新政,才能使大清朝生存下去,甚至强大起来, 对此,清廷上下也没有分歧了。
• 列强也要求清政府实行某些新政,因为一个顽固 守旧的政府是不利于它们的“以华治华”方针的, 而仿行西方的新政,在本质上就是按照它们的需 要来改造中国,去掉那些不便于它们在华扩张的 制度,建立起适合它们扩张的制度,赫德当时写 的《更新节略》,就是代表列强向清政府提出的 实行新政的建议和要求。梁启超所说新政是由谭 嗣同、毓贤、德国公使、义和团等之血“相注射、 相搀杂成一种不赀之价值而购得之者”,是非常 深刻的。的确,新政是世纪之交的历史合力的产 物。
• 梁启超用他习惯的夸张的笔调,描述了举国谈论 新政的蓬勃而杂沓的景象,并正确地指出这种景 象是各种不同势力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换来的。在 他列举的16个有名有姓的流血者和成千成万无名 无姓的流血者中,大体有四种不同的力量:一种 是谭嗣同等维新派,在梁启超的概念中,这个维 新派也包括光绪皇帝,他们要求实行比较大的改 革,以使中国比较快地变成一个近代强国;一种 是毓贤等封建顽固派,他们对外国侵略势力不满, 也看不惯侵略者所带来的西方文明,他们想排斥 这一切,从而恢复大清帝国往昔的盛世景象;
新政上谕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 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新政的上谕,这标志着清末 新政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对庚子政局回应的结果。

清末新政演示文稿课件

清末新政演示文稿课件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反思
• 防止外来干涉:清末新政时期,列强干涉导致 改革失败。当代应警惕外部势力干涉,确保国 家主权和安全。
• 改革需兼顾各方利益:清末新政在实施过程中 触动了保守势力的利益,引发社会动荡。当代 在改革中应兼顾各方利益,确保改革稳健推进 。
• 强化法治建设:清末新政在法治建设方面存在 不足。当代应加强法治建设,确保各项改革措 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新政在历史上的评价与影响
消极影响
• 外来势力干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等手段干涉中国 内政,使新政实施面临困难。
• 改革不彻底:清末新政在改革过程中受到保守势力的 阻挠,许多改革措施未能彻底实施。
• 社会动荡加剧:新政实施过程中,社会矛盾激化,民 变频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清末新政与现代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01
借鉴意义
• 重视教育科技:清末新政推动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当代也
02
应重视教育科技事业,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清末新政尝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当代
03
应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政治。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 保持民族自尊与自信:清末新政时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当代应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政治改革的实际效果与局限性
实际效果
政治改革方面,清末新政推行了宪政改革,制定了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议会制度 ,扩大了公民权利和自由。
局限性
然而,政治改革在实际操作中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宪法性文件实施困难,议会 作用受限,公民权利和自由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讲解学习20页PPT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讲解学习20页PPT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讲解学习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Leabharlann ——叔本华谢谢!20

人教新课标版高三历史2017年10月必修一第13课之《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原创课件(共34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高三历史2017年10月必修一第13课之《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原创课件(共34张ppt)

一、政治之(四)清末新政 (1901——1911)
• • • • • 1、背景 (1)政治 ①《辛丑条约》后,中华民族危机深重; ②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列强在华共管的工具; ③目的:缓和民族、阶级矛盾,消弭革命,维护 统治; • (2)经济: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深刻 变化,列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 • (3)改革主体:朝廷保守派主动变法,且得到慈 禧太后的支持;
2013年新课标1卷(湖南卷)29题答案
•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 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 命
B
清末新政为什么出现在高考命题专家的眼中
中国近代史 第2部分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1894——1919)
第92讲
清末新政(1901—013年新课标1卷(湖南卷)清末新政大题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 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 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 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 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 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 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 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 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 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 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 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 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6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清末新政ppt演示文稿

清末新政ppt演示文稿
Company Logo
Progress Diagram
经济与军事上

民族经济
Company Logo
以上是我们组对清末新政的概括 与理解,下面请看袁伟时怎么看 清末新政的

Company Logo

Cycle Diagram
督办政务处
袁世凯 李鸿章
刘坤一
筹备新政
张之洞 荣禄

Company Logo
江楚会奏三疏
1901年7月,张之洞和 刘坤一三次联合上奏,提 出了一些变法措施,即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视。 他们的建议再加上袁世凯 的意见, 就成为清廷推行“新政” 的这样一个蓝本。
矿务章程

Company Logo
3.废除科举,育才兴国
1903年 9月7日
12月5日
1902年1月 到2月13日
8月15日 到 1904年1月13日
颁布学堂科举 奖励章程
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命张百熙为 管学大臣 张之洞等拟订的《重订学堂章程


Company Logo
4.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改革官制是清政府“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裁冗衙 清政府撤 销总理各 国事务衙 门,改设 外务部, “班列六 部之首”

裁吏役
停捐纳
裁河东河 道总督, 其事务改 归河南巡 抚兼办 等
清末新政
搜集资料-郭玉莲,杨芳霞,马菲悦 幻灯片制作-彭江城,尹乃嘉 演讲人-张荣荣 组长-张荣荣
LOGO
清王朝最后的自救-“清末新政”
(1901~1911)
1.历史背景(原因)
2.主要内容(措施) 3.历史评价 4.深远影响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ppt课件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ppt课件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8
3、清末新政的评价
①主观目的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列强, 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 ②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 ,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③实际作用的背离性:不仅没能挽救统治 危机,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9
清末新政未触及清朝腐朽的封建专制统 治和高度的皇权,使其从一开始就有名无实 ,只是一场清政府维护阶级专制统治的自救 运动而已;
然而,“清末新政”的主观动机与客观 效果彼此背离,清王朝又假“立宪”之名 ,行“集权”之实,并没有改变其卖国的 本质。所以这一切都不能挽救满清王朝覆 灭的命运。
14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 《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 编辑整理的《礼记 》)‘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 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 体育、德育、智育同 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 义。这反映了( )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3、清末新政的评价 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
维新、伪变法。 ——林增平、肖致治等主编:《辛亥革命史》
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 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诠释这一 时期的“新政”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假维新 ,更重要的是在于从假维新中剥绎出真改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2
3.实质: 骗局 客观进步意义:第一次颁布了宪法大纲, 成立了经过选举产生的具有议院雏形的资 政院和谘议局。 4.影响: ①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部分走向革命 ②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 ③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PPT课件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PPT课件
9
载沣溥仪ຫໍສະໝຸດ 101178
《钦定宪法大纲》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 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及解 散议会,设官制禄,黜陟百司,编订军制, 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订立条约,宣告 戒严,爵赏恩赦,总揽司法权及在紧急情 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并且“用人之 权”,“国交之事”,“一切军事”,不 付议院议决,皇帝皆可独专。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
2
3
4
5
6
立宪派是指20世纪初期随着“新政” 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资产阶级上层 及其政治代表所组成的政治派别。代表 人物有国内为从事实业的大资本家和绅 士(如张謇)。国外为已沦为保皇派的 康有为,梁启超
立宪派的基本主张是:既反对清朝统治 的现状,要求改革,也反对革命,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

《清末新政》ppt课件.ppt

《清末新政》ppt课件.ppt

《钦定宪法大纲》关于皇帝的权力
第三条: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 决议,而未奉召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第四条: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 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 无异。 第十一条: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经 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 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 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1898年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结束 1899年,义和团“灭洋”运动致使社会秩序失控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再遭浩劫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两半社会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 目 侵华后清政府威信骤降 的

革命势力



清末新政

1901—1பைடு நூலகம்11年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 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 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 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
全 方
奖励实业——推动经济工业化 位 推
革新教育——推动文化多元化
动 中
清末新政

修订刑律——推动制度民主化 近

编练新军——推动军事现代化 化 ,
加 革新旧俗——社会生活现代化 速

《钦定宪法大纲》 预备立宪
命 爆

“皇族内阁”1911年
“责任内阁”成员名单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 大学士那桐(满)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 司法大臣绍昌(宗室) 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3.实质: 骗局 客观进步意义:第一次颁布了宪法大纲, 成立了经过选举产生的具有议院雏形的资 政院和谘议局。 4.影响: ①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部分走向革命 ②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 ③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13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满清王朝 自我挽救的迫不得已的选择。
客观而言,清末十年改革推动了中国 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它不只是继承了洋务 运动,而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戊戌 变法运动。
7
这次新政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 方面,较大程度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 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 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 一步。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 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 代化创造了比之以前更好的条件。
19内阁”
11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 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 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 八、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 不得置议。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1
晚清社会的整个轨迹可以沿着封建统 治者清王朝在面对内忧外患实施的三次重 要的新政来追寻,即洋务新政、戊戊新政 以及清末新政。这其中,清末新政是规模 最大,实效最显著。
2
一、清末新政(1901-1905) 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
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 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 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但新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却 有明显进步思想和举措,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得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壮大,同时也为民主思想传播创造 了条件。
10
二、预备立宪(1906-1911)
1.目的: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 级上层,巩固统治
2.经过: 出洋考察制定宪法设责任内阁
然而,“清末新政”的主观动机与客观 效果彼此背离,清王朝又假“立宪”之名 ,行“集权”之实,并没有改变其卖国的 本质。所以这一切都不能挽救满清王朝覆 灭的命运。
14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 《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 编辑整理的《礼记 》)‘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 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 体育、德育、智育同 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 义。这反映了( )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 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 的《辛丑和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 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 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 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
3
近年来清末新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 下几个方面:
(一)清末新政实施各项的改革 教育改革探讨最多 (二)清末新政时期重要历史人物思想 对慈禧、张 之洞、张謇以及袁世凯等与新政关系的分析。 (三)“资政院”和“咨议局” 分设中央和地方, 作为形式化的议事机构,仅仅发挥议事的功能, 但 却在新政的发起和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成为民初创立资产阶级国家代议机构的雏形。 (四)清末新政与地方自治 地方自治与民权保障、 地方自治的政治参与、地方自治的官制改革、自治 思潮研究等方面。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8
3、清末新政的评价
①主观目的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列强, 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 ②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 ,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③实际作用的背离性:不仅没能挽救统治 危机,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9
清末新政未触及清朝腐朽的封建专制统 治和高度的皇权,使其从一开始就有名无实 ,只是一场清政府维护阶级专制统治的自救 运动而已;
4
1、清末新政的背景
①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打击,加剧 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 盾进一步激化,严重的财政危机等); ②革命思想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 借改革消弭革命; ③列强的政治压力。
5
2、清末新政的内容
1901年初慈禧太后在西安发布“预约变法”上谕
,7-8月间,两江总督刘一坤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上
奏三折(江楚会奏三疏),得到慈禧太后称赞,之后在
1901-1905年陆续颁布新政措施30余项。
社会(1)国政家治机:构现减代冗化衙,整吏治法,制修现刑代律化。 风(2)经济:重工商,奖实业,改财政。

资本主义发展
现代警察制度
转变(3)提升军军事队:战改斗军力制,扩新教军育制,度设现巡代警化。
(4)文化: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 6
15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 》,其中规定禁 止使用“团体”“膨胀 ”“舞台”“影响”“组织”“运动”“ 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 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16
清政府于 1909 年和 1910 年分别颁 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 程》、《府厅州 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规定 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 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这反 映了( ) A.专制皇权体制走向崩溃 B.对地方制度改革的尝试 C.地方实力派的离心倾向 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
3、清末新政的评价 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
维新、伪变法。 ——林增平、肖致治等主编:《辛亥革命史》
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 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诠释这一 时期的“新政”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假维新 ,更重要的是在于从假维新中剥绎出真改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