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最终解释权的违法性及立法完善

合集下载

什么是最终解释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什么是最终解释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什么是最终解释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商家在打广告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这样的一句话,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属。

这时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最终解释权,宣传单上写最终解释权归经营者所有这样的行为是否违法。

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最终解释权以及最终解释权法律效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商家在打广告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这样的一句话,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属。

这时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最终解释权,宣传单上写最终解释权归经营者所有这样的行为是否违法。

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最终解释权以及最终解释权法律效力。

▲一、什么是最终解释权?从法律角度来讲,“‘最终解释权’是一个涵盖多领域的比较复杂的概念,包括司法最终解释权、学术最终解释权、行政最终解释权以及民间最终解释权等。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明确经营者不得以“最终解释权”为借口,侵害消费者的权利。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商家在商品促销广告中所附的“最终解释权”条款,违背了公平原则,违反了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条款,商家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并不能免除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最终解释权合同解释最终解释权到底是不是一种权利,其性质该如何认定,可以从合同解释理论以及中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这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从合同解释理论上看,对合同的理解不等于对合同的解释,更不等于对合同享有解释权。

合同解释是合同法中一个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问题。

合同的解释是指根据有关的事实,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合同的内容所作的说明。

它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同解释,是指所有的合同关系人基于不同的目的对合同所作的解释,也就是笔者所界定的“对合同的理解”;较狭义的合同解释,是指按照通常的理解对合同条款所作的解释,也就是中国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所规定的“解释”的含义。

当采用此种含义时,对于同一项合同条款可能有两个以上解释(因为对同一合同条款可能存在两种以上的通常理解);最狭义的合同解释,是指在解决合同争议过程中,法院对合同所作的解释,也就是司法机关行使对合同的解释权的结果。

分析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限制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分析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限制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分析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限制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消费者权益角度以及市场竞争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违反了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即消费者有权获得商品或服务相关信息,并做出知情选择。

然而,“最终解释权”将决策权交由商家一方,消费者无法获得充分的商品或服务相关信息,进而限制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其次,从消费者权益角度来看,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可能导致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等的弱势地位。

商家拥有最终解释权后,对于商品或服务相关信息的披露和公开就没有必要性,商家可以随意解释商品或服务的规则、价格、质量、售后等方面,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难获得准确的商品或服务信息,无法做出理性消费决策,容易受到欺诈、虚假宣传和低质量商品或服务的侵害,从而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此外,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还可能对市场竞争造成负面影响。

在市场竞争中,消费者作为一方,在做消费决策之前,有权获得相关信息并进行选择。

但是,由于商家拥有“最终解释权”,消费者无法有效获得准确的信息,这就导致市场竞争不够公平。

商家可以通过解释权的滥用,主导市场,限制其他竞争者的发展,从而形成垄断或者垄断类似的现象,进一步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尽管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的知情权造成了一定限制,但在实际运作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合理的商家权益。

商家在市场中承担了各种经营风险,有权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的规则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调整。

在这一点上,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并确保在交易中合理获得回报。

然而,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必须在不违反法律、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不扭曲市场竞争的前提下进行。

为了解决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限制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明确商家的“最终解释权”不能削弱消费者的知情权。

商家规定自身拥有‘最终解释权’是否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商家规定自身拥有‘最终解释权’是否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商家规定自身拥有‘最终解释权’是否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商家规定自身拥有“最终解释权”是否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在商业交易中,商家和消费者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商家决定产品的价格、质量和服务,而消费者则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经济状况来选择购买的产品或服务。

然而,有些商家会在交易中规定自身拥有“最终解释权”,这引发了一些争议,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呢?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什么是“最终解释权”。

这个术语通常用于商业合同或交易规则中,指的是在交易中产生的任何争议或不确定问题,商家有权做出最后的解释和决定。

商家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设置、退换货政策等方面拥有决定权,消费者则只能接受商家的解释和决定。

在实际交易中,商家拥有“最终解释权”能够给商家带来相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保护。

商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形势灵活地调整产品的价格,合理地处理退换货的问题,确保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满意度。

此外,商家规定自身拥有“最终解释权”也可以提高交易的效率和稳定性。

例如,在一个淘宝商家的店铺中,规定了“最终解释权”可以减少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纷争和争议,推动交易的顺利进行。

然而,商家规定自身拥有“最终解释权”也引发了一些消费者权益上的担忧。

首先,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往往在交易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商家的“最终解释权”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无法真正享受到合理的权益保护和公平的交易环境。

例如,商家可以任意调整产品的价格,并以“最终解释权”的名义对消费者的质疑置之不理,这可能导致消费者支付过高的价格或无法享受到产品的真实价值。

其次,商家拥有“最终解释权”也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的不均衡。

一些商家可能会滥用这一权力,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无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例如,商家可以在退换货政策中设置无理由拒绝退货的条款,让消费者无法享受到合理的退货服务。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会导致不公平和不可预测的损失。

第三,商家规定自身拥有“最终解释权”也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缺乏透明度。

最终解释权规避

最终解释权规避

“保留最终解释权”的违法性及规避很多商家在促销的宣传单上都会打上看起来超级优惠的广告语,但一般都会在宣传单的最下方以小字体显示“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

这种手段在商家促销中斯通见惯了,但仔细琢磨便会发现该条款规避了商家的所有责任,使得消费者在参与该活动时只能听从商家的安排,否则就只能选择不参与该活动,本文就试着对该条款的法律性质进行探讨。

接到一咨询,商家打出一个促销活动,称买一送一,关键是宣传单最后附上一句“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于是乎工商局立即将与该活动有关的所有宣传资料、产品、展柜全部收缴,并通知到工商局去交5万元罚款。

这其中有这么几个问题:1、宣传单上的“最终解释权”是否违背法律规定?法律依据?2、是否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仅仅是传单,并没有订立实际的合同,是否可以成为处罚的对象?4、工商局的处罚是否适当?对于如上疑虑,我是这么理解的:1、首先,该宣传单属于一个格式合同,并且如果该传单明确了商品的基本情况,那应当认定为要约。

《合同法》第15条规定:“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第39条第2款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其次,商家在订立格式合同时不得剥夺对方的权利,否则无效。

《合同法》第39条第1款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再次,法律明文规定促销活动中不得有保留最终解释权的规定。

《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零售商促销活动的广告和其他宣传,其内容应当真实、合法、清晰、易懂,不得使用含糊、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文字、图片或影像。

解读商家设定‘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维权途径的影响

解读商家设定‘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维权途径的影响

解读商家设定‘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维权途径的影响商家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常常会在合同或规则中设置"最终解释权"这一条款。

所谓"最终解释权"是指在发生争议时,商家享有对合同解释的决定权,并且消费者只能接受商家的解释。

这种设定对消费者维权的途径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剖析商家设定"最终解释权"的合法性和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并探讨消费者维权的合法途径和策略。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商家设定"最终解释权"的合法性。

在法律层面上,商家是否有权设定"最终解释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一方面,商家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方,他们在合同或规则中设定"最终解释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确保其解释能够起到约束消费者的作用。

另一方面,消费者是合同参与方之一,他们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益,包括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

因此,商家设定"最终解释权"可能会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在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权途径。

根据该法,商家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不能设置不合理的条款,如不当限制消费者权益、以不公平方式增加消费者负担等。

同时,商家应当履行诚信义务,提供合格的商品或服务,并承担相应的质量保证和售后责任。

因此,商家设定"最终解释权"如果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被认定为无效、不合法的。

然而,由于法律的刚性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与商家签署合同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商家往往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设定"最终解释权",以规避法律责任和保护自身利益。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消费者发生争议,他们必须接受商家的解释,即使商家利用这种权利进行不公平的解释。

因此,商家设定"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的维权途径产生了直接影响。

商场最终解释权合法吗

商场最终解释权合法吗

一、商场最终解释权合法吗
合法但“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不具有法律效力,理由是商场的声明属于格式条款。

一方面商场将最终解释权予以保留,导致了获奖的不确定性,一旦出现纠纷,兑奖的实现完全取决于最终解释,商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消费者只能任其“宰割”;
商场最终解释权合法吗
另一方面商场具有最终解释权,等于说明商场既是行为的当事人,又是出现纠纷时的裁决人,一旦出现危及自身利益的情况,其公正与否可想而知。

因此,不论是依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还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二、什么是最终解释权
“最终解释权”是一个涵盖多领域的比较复杂的概念,包括司法最终解释权、学术最终解释权、行政最终解释权以及民间最终解释权等。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明确经营者不得以”最终解释权“为借口,侵害消费者的权利。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商家在商品促销广告中所附的”最终解释权“条款,违背了公平原则,违反了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条款,商家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并不能免除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最终解释权的性质归属
商家以格式条款形式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合法、有效,这涉及到《合同法》的相关内容。

格式条款在订立的时候如果未与对方进行必要的协商,从而使制定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制定条款时尽量使自己的权利较多、责任更少,很容易造成对相对方利益的侵害。

为了防止格式条款的滥用及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不平等,《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使用进行了法律限制。

商家规定自身享有‘最终解释权’是否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商家规定自身享有‘最终解释权’是否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商家规定自身享有‘最终解释权’是否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标题:商家规定中的‘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利益的潜在危害导言:商家规定中常常出现‘最终解释权’一词,这意味着商家在面对消费者投诉和争议时,具有决策结果的最终权力。

然而,这种权力是否有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以2000字分析商家规定中的‘最终解释权’可能对消费者利益带来的潜在危害。

一、解释权背后的不对等权力关系商家拥有对产品、服务以及交易实施最终解释权的能力,使得商家自身在解决与消费者之间的争议时,处于比消费者更有利的地位。

这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可能会导致商家滥用解释权,弱化消费者的权益。

首先,商家对最终解释权的占有使得其可以单方面决定对消费者是否满足合理的诉求。

当消费者发生投诉和争议时,商家可能会将自己的利益摆在优先位置,给予消费者不公正的处理结果。

例如,商家可能借助解释权,对消费者的投诉予以敷衍搪塞,避免承担相应责任。

而这一结果往往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使其无法获得应有的补偿和赔偿。

其次,‘最终解释权’也可能造成商家以权谋私的情况。

商家拥有对交易、合同等关键条款的解释权,这使得商家在一些情况下能够以解释权为工具,将不利于自己的条款隐晦地纳入规定中。

当消费者发现此类不利条款并提出质疑时,商家往往可以凭借解释权为自己开脱,这使得消费者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商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不惜采取以权谋私的做法,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二、规定对于消费者权益的潜在损害示例‘最终解释权’一旦滥用,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被剥夺,从而对消费者利益带来潜在危害。

以下是一些相关示例:1. 消费者投诉被敷衍搪塞: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借助解释权,将消费者的投诉视而不见或以敷衍应付的方式处理。

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权益受到损害。

2. 合同中的不平等条款:商家在合同中设置不平等的条款,例如限制消费者退货的条件、不明示产品质量问题等等。

当消费者发现此类条款并提出争议时,商家可以凭借解释权将责任转嫁给消费者,剥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对消费者造成了不利影响?

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对消费者造成了不利影响?

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对消费者造成了不利影响?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造成了不利影响的论述引言:在当今商业社会中,“最终解释权”作为一种商家常见的声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方面,商家认为这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和权益,合理解释交易规则;另一方面,消费者则认为这给商家过多的权力,限制了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权的能力。

本文将就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的意义1. 维护商家的合法权益: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为了在交易中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确保交易规则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商家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和纠纷,设立“最终解释权”可以使其在消费者投诉、退货纠纷等问题中能够有所裁判权。

2. 解决商品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商品购买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消费者难以获得全面准确的商品信息,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商品信息解释。

商家可以在交易过程中通过该权利解释商品的性质、功能、质量等问题,以减少消费者的误解和避免无谓的争议。

3. 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有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

商家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之一,有权利在交易中对于争议问题做出决策,以保证整个市场体系的正常运作。

二、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的不利影响1. 导致消费者无法维权: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使消费者在面临纠纷时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消费者可能因为商家的解释而无法获得退货、换货、维修等权益,这对于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消费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 降低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可能导致消费者担心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压抑了其消费欲望,降低了其对商家和商品的信任度。

消费者对于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的行为感到不满,可能会转而选择其他可信任的渠道进行消费。

3. 增加不确定性和风险: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使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商家最终解释权的违法性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商家最终解释权的违法性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商家最终解释权的违法性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商家最终解释权的违法性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商家最终解释权的法律问题。

商家在交易过程中往往主张拥有最终解释权,然而这种做法是否合法成为了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商家最终解释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分析了其合法性问题,包括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和对法律适用的约束。

随后,本文通过法律法规的分析,论证了商家最终解释权存在违法性的合理性,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第一章商家最终解释权的概念与涵义商家最终解释权是指商家在交易过程中享有对争议事项的最终解释权。

通常,商家会在相关的交易合同或者协议中约定其对于争议解释的权力。

商家最终解释权的出现源于对于交易安全和秩序的要求,以及商业活动中存在诸多不可预见和不确定的因素。

然而,商家最终解释权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二章商家最终解释权的合法性问题2.1 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商家最终解释权作为一种约定,通常会让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商家可以借助其解释权,在争议发生时将自身利益置于消费者之上。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权利保护的不平等。

因此,商家最终解释权对于消费者权益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2.2 对法律适用的约束商家最终解释权的存在是否合法,需要考虑其对法律适用的约束。

在某些情况下,商家的解释可能与法律规定存在冲突。

商家最终解释权是否合法取决于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因此,对商家最终解释权的合法性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章商家最终解释权的违法性3.1 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针对商家最终解释权问题,法律法规中存在多项相关规定,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等权利。

商家最终解释权若违反了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则可能构成违法。

3.2 违反契约自由原则商家最终解释权作为一种约定,应当符合契约自由原则。

警惕商家的“最终解释权”

警惕商家的“最终解释权”

警惕商家的“最终解释权”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商家在售卖商品的时候会标注“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的字样。

这种情况是否合理呢?实际上,这就涉及到了消费者权益和商家的合法性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问题,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最终解释权”。

这一术语一般用于合同、协议等文书中,指的是在解释和执行合同或协议时,最终的决定权归制定合同协议的一方所有,也就是所谓的“合同当事人自行决定权”。

而在商家标注“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时,实际上就是在其销售商品时对消费者权益的一个限制。

其实,在消费者保护法中已经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过程中享有的权益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评价权和申诉权等。

其中,公平交易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权益,它保障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获得公平合理的交易。

而商家在标注“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时,恰恰就是在限制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一旦发生了争议,消费者无法对自己的权益进行有效维护,最终决定权都掌握在商家手中,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那么,商家为什么需要标注“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呢?据了解,一些商家为了避免在售卖商品时出现法律纠纷,一般会在售卖商品前将一些类似于“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的声明加入合同中,以此来限制消费者的权益。

在商家看来,这样做可以有效地保护商家的利益,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

然而,这样做的行为本质上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在形式上也并不合法。

那么,消费者们如何应对商家的“最终解释权”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并在购买商品前认真阅读相关合同中的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不被侵犯。

同时,在购买商品时要保留好发票和相关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在购买商品过程中遇到纠纷,我们可以去消费者协会或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寻求帮助,让专业人士来维护我们的权益。

此外,如果商家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法定途径进行维权。

综上所述,商家的“最终解释权”并不能成为削减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依据。

论“最终解释权归商家”的法律效力

论“最终解释权归商家”的法律效力

论“最终解释权归商家”的法律效力【摘要】日常生活消费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商家的打折促销活动,但商家却用“最终解释权归商家”的条款来欺诈消费者,并以此推卸责任。

本文试从民法的基本原来和法律规定出发,对“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条款的荒谬性进行批驳,同时结合生活实践深入阐述“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条款的法律属性和法律特征等,提出各发市场主体如何应该这种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最终解释权;合同解释;对策由于商人追逐利益的本质,为实现商战中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不法商户唯利是图,不惜使用欺诈、隐瞒消费者进行促销的手段,最后再借助所谓的“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条款来摆脱与消费者的分歧和纷争,在纠纷中处于有利地位。

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明文规定的,但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不惜欺骗消费者来达到其非法目的。

一、“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条款概论改革开放以来,各式各样的促销手段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但是我们会常常发现某些“聪明”的商家在其促销活动宣传和承诺的最后不显眼的地方,注上这样一行字“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商家”,这种单方面规定的出现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并且当事人双方对这一条款的规定理解也不相同。

(一)“最终解释权归商家”产生的原因消费者之所以会遇到因为“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条款而引发的纠纷,也有几种可能的情况而导致消费者去找商户来主张自己的观点和要求。

首先,作为消费者购物时可能没有注意到那些可以直接忽略不计的地方,这个“偏僻”的地方竟然规定了对自己不利的条款。

同时一般消费者在面对不利纠纷的斗争可能会息事宁人,以追求低成本高效率来处理面前的纠纷。

同时,也有可能是一些消费者已经看到了这一条款,但是他们一般都不介反正比平常便宜很多,所以有些消费者直接买了,而不再去看促销的具体规则是什么。

(二)对“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条款的概念界定“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条款的前提从整体考虑并正确界定商户与消费者之间发生的促销广告的性质。

促销广告是这次促销活动的招牌,也是消费者和商户之间发生法律关系的桥梁,它的性质是否属于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呢?是否可以依据合同法认定商户和消费者之间已经发生了“邀约”和“承诺”?根据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分析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削弱了消费者诉求的合法性?

分析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削弱了消费者诉求的合法性?

分析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削弱了消费者诉求的合法性?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削弱了消费者诉求的合法性?引言:在现代商业社会,消费者诉求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作为市场的一方,享有合法的权益,包括质量保障、退款退换、消费环境安全等。

然而,一些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条款,似乎削弱了消费者诉求的合法性。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从消费者权益保障、合同法义务平等原则、行业自律、法律监管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消费者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一个重要保障体系。

消费者作为市场的一方,享有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合法权利。

然而,一些商家通过设立“最终解释权”条款,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导致消费者诉求的合法性受到削弱。

首先,设立“最终解释权”条款,使得商家拥有对消费者权益的单方面解释权。

在一些消费纠纷中,商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以“最终解释权”为依据,削弱消费者的诉求合法性,导致消费纠纷难以得以解决。

其次,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条款,使消费者对商家的违法行为难以有效维权。

在一些违法行为中,消费者往往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最终解释权”的存在,使消费者在法律途径上遇到困难。

商家可以借助“最终解释权”制约消费者维权,削弱消费者诉求的合法性。

二、合同法义务平等原则: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削弱了消费者诉求的合法性,也需要从合同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合同法将商家与消费者视为平等主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最终解释权”条款的设立,使得消费者的诉求合法性受到削弱,与合同法的平等原则相悖。

根据合同法,双方在合同中对权益的限制应当是基于公平和诚信的原则,任何一方的权益都不应当受到不合理的限制。

然而,商家设立的“最终解释权”条款,使得商家在合同中可以对自身的义务进行解释和限制,削弱了消费者的诉求合法性。

这既与合同法的平等原则相违背,也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公平的结果。

三、行业自律:行业自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消费者诉求的合法性提供保障。

商家最终解释权条款的法律解释

商家最终解释权条款的法律解释

商家最终解释权条款的法律解释徐海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民商法博士一些商家为了招徕消费者、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往往主动对消费者作出打折让利的承诺,如发送优惠券、返券和赠券等。

在推出促销承诺的同时,一些商家念念不忘增加一条“商家享有最终解释权”的条款。

在消费者与商家就最终解释权条款产生纠纷时,人民法院如何看待最终解释权条款的法律效力已成为消费纠纷案件裁判中的难点问题。

为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有必要对于商家解释权条款进行严肃的学术探讨。

一、商家最终解释权条款的产生根源近年来,商家最终解释权条款的产生和蔓延并非偶然,而是有着一系列的社会与经济根源。

首先,最终解释权条款源于竞争日益激烈、但竞争秩序并不规范的市场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健全,我国当前不少消费产业(包括旅游、零售、餐饮等行业)等已经开始步入微利产业,以蚕食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暴利行业日益减少。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对消费者来说本是一件好事。

但由于我国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企业竞争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加之该法的实施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致使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盛行。

为了推行不正当竞争手段,有些商家不惜超越自身的财力负担能力,对广大消费者信誓旦旦地大肆承诺降价让利。

既然降价让利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商家对于这些承诺往往没有能力履行。

可见,商家最终解释权条款是商家不正当竞争手段派生出来的一个附带现象而已。

因此,遏制最终解释权条款有助于恢复公平竞争秩序,竞争秩序的康复也有助于遏制最终解释权条款的蔓延。

其次,最终解释权条款源于商家对消费者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从理论上说,惨烈的市场竞争未必一定催生最终解释权条款。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健全、商业信用评价体系成熟、失信制裁机制有效、商业伦理获得商家自觉践守的情况下,即使市场竞争再激烈,也不必然出现最终解释权条款。

问题在于,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失信制裁机制和诚信褒奖机制均不成熟,不少商家尚未把自觉践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作为自觉自愿的经营方略,而是把误导和欺诈消费者视为经营之能事。

论商家“最终解释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商家“最终解释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彳祺珞峰大嗲学报_|^论商家“最终解释权”法律制度的完善胡家强赵雪梅(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商家“最终解释权”是一种附带性义务的权利。

经成本一收益权衡比较可知,“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 有,其收益大于成本,只要商家合理行使、认真履行附带性义务、不违背有效性标准,商家“最终解释权”条款就是有益的。

目前法律法规对商家“最终解释权”规制与引导的规定缺失,为此应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 《关于处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若干规定》中通过增设或修改相关条款的方式对其加以完善。

关键词:“最终解释权”;附带性义务;经济分析方法;立法完善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5X(2016)06-0092-05近些年随着社会文明法治的进步,消费者的维 权意识越来越强,爆发出大量围绕“最终解释权”争 执的消费纠纷。

矛盾双方往往各执一词,而最终的 结果也常常大相径庭。

多数消费者、学者甚至政府 部门认为,商家享有“最终解释权”会损害消费者权 益,应当禁止。

®事实上,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虽然 可以掩盖不少消费矛盾的风险,省去不少麻烦,但规 避复杂的问题毕竟是一种“鸵鸟政策”。

“最终解释 权”真的必须禁止吗?本文试图在明确商家“最终解 释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成本——收益的经济分析 方法对此予以剖析,试图得出一个法律上的判断,并 寻找到结论背后的法律支撑。

_、商家“最终解释权”的界定对于商家“最终解释权”的概念,目前学界并无 统一意见,我国法律也没有对其作出明确规定。

® 经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提法:第一种提法认为商家 “最终解释权”是消费纠纷发生时,商家对活动内容 应尽的解释义务,而非商家的权利。

它只限经营者 对其主办活动的内容进行说明、解释,不包括消费纠 纷发生时对双方责任的解释。

[1]第二种提法认为“最 终解释权”是对促销活动广告的内容存在漏洞或当 事人对其内容的理解产生争议时,对该漏洞或争议 内容作出最后决断性说明的权利,但这并非“最终 *性”权利,该“最终解释权”应归属于仲裁机关或审判 机关。

商家为何要在交易过程中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

商家为何要在交易过程中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

商家为何要在交易过程中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商家为何要在交易过程中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家在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为保护自身利益和规范交易行为,往往会在合同中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

这一条款是指商家在交易中对合同中的条款和解释有最终决定权,即在交易纠纷发生时,商家有权利对合同进行解释和决定。

本文将从商家角度分析为何要在交易过程中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并探讨这一条款在商业实践中的必要性和效果。

首先,商家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有助于保护商家的合法权益。

在市场交易中,商家通常是弱势群体。

作为卖方,商家往往需要依赖消费者的购买来获得利润。

但是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中的风险、合同的不完全性等因素,商家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和纠纷。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商家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可以使其在交易纠纷发生时,可以通过对合同的解释和决定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和诉求。

其次,商家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有助于规范交易行为。

商家作为市场主体,其交易行为的规范性是保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通过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商家可以对合同中的条款和解释进行控制和约束,避免一些虚假、欺诈和不合理的交易行为。

在现实市场环境中,商家可能会遇到消费者提出纠纷的情况,在商家具有‘最终解释权’的情况下,商家具备了独立裁决的能力,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易纠纷的处理和解决。

再次,商家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

交易效率是衡量市场交易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

在商业交易中,通过争取‘最终解释权’,商家可以在交易和合同的设计过程中,更加全面和细致地考虑到各种风险和纠纷可能,减少因为解释不清晰或者异议而引发的交易纠纷,提高交易效率。

商家在交易纠纷发生时,可以通过对合同的最终解释,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减少因为交易争议而导致的交易中断和效率低下的情况。

此外,商家争取获得‘最终解释权’还有助于提升商家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商家的声誉和品牌形象是其长期经营的重要资产之一。

理解商家规定‘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的影响

理解商家规定‘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的影响

理解商家规定‘最终解释权’对消费者的影响商家规定中的“最终解释权”是指商家享有对规定进行解释和决策的权利。

这个条款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关系中十分重要,它对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产生直接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权利大于义务商家规定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使商家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权力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

这意味着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解释和决策,而不必顾及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

消费者在与商家发生争议时,常常会发现商家可以随意改变规则、解释规则,从而使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二、消费者权益受损当商家享有“最终解释权”时,消费者常常会发现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

因为商家可以随意解释规定,消费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与商家的承诺不符。

商家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拒绝提供退款或补偿,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三、消费者获得不足的选择权商家规定中的“最终解释权”常常会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

因为商家可以单方面决策,商家可以随意修改规定,从而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消费者在面对商家的决策时,常常只能被动接受或被动选择,而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权益做出决策。

四、舆论监督不充分商家规定中的“最终解释权”使商家对于外界监督和舆论压力相对豁免。

因为商家可以随意解释和决策,消费者和其他社会组织更难以对商家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商家可以凭借其拥有的权力和资源,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和维权行动进行抵制和打压,从而使舆论监督的效果不尽人意。

五、消费者需求无法得到充分尊重商家规定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使商家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诉求可以随意规定和决策,不必顾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利益。

商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市场需求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质量,而不必关心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利益。

这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无法得到充分尊重和满足。

六、消费环境不完善商家规定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常常会导致消费环境的不完善。

因为商家可以自由解释和决策,消费者往往会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和不合理的要求。

商家没有“最终解释权”

商家没有“最终解释权”

长沙 市工商 局 1 2 3 1 5 指挥 中心副主 任袁俊 告诉记 者 ,
尽 管媒体 屡屡曝光 “ 最终解 释权”纠纷 ,网络 卜 也常 有消 费者 “ 吐槽 ”,但 近 年来接 到的相关正 式投诉 却并不多 。


便 宜 了几块 钱 。 “ 服 务员说 不 是所有 菜品都打折 ,只有牛
的意思 就 是 商 家说 了算 。这 不 利 于维 护消 费者 的正 当权
益 ,既不合 法也 不合规 。” 记 者查 阅发 现 ,早在 2 0 1 0 年 ,同 家工商 行 政 管 理 总
应 如何维权 ?
商家 “ 最 终解 释权 ” 的说 法不合规 。既 然国家 已明确 “ 最 终解 释权 ”不合 法 ,商家 为何 还明 目张胆使 用 ,甚至让其
泛滥成灾 ?
业 内人士 指 ,信息不 对称是 “ 最终解 释权 ”这类 霸 王条 款产 生的主要原 因。一 些经营者单 方面制定 合同 、条 款 时会从 利 己的角度 出发 ,合 同 、条款本 身就不 公平。同 时 ,由于合 同条款 名 目繁多 ,消费者很 少要求 商家一一解 释说 明 ,因此 留下 了可操作 空间。 很多 消费者都遭 遇过 “ 最 终解释权 ”的纠纷 ,他们 中 的多数 人像徐女 士一样最终 不得 已吃 了 “ 哑 巴亏 ”。
来处理 。
维 权 应该 从 何 入 手 ?余 知 都 、袁 俊 等 人建 议 ,在 遭
遇 “ 最终解 释权 ”纠纷 时 ,消费者首先 应该 和商家主动沟 通 ,有 的商家 是南于缺 少经验 和法 律意识 导致 的,不属于 欺诈 。在 沟通无果 、且 明确损 害消费者利 益的情况下 ,可
拨打 “ 1 2 3 1 5 ”消 费者 投诉 热线 向_ T 商 部 门投 诉 , “ 如果

试析商家的“最终解释权”

试析商家的“最终解释权”

试析商家的“最终解释权”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有些商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实现营利最大化,在促销活动中主张“最终解释权”归自己所有,一些商家以此为借口隐瞒、欺骗消费者,造成买卖双方纠纷问题不断。

本文从“最终解释权”的存在基础、法律性质、法律效力、规制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最终解释权”条款,希望可以揭开这一条款的真正面目,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利益。

关键词:最终解释权;格式条款;法律规定;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9-0166-03一、“最终解释权”条款的存在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和资本集中的发展,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逐步规范化,系统化。

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在订立合同前拟定一定的条款,适用于所有交易相对人。

相对人通常只有是否接受这份合同的自由,不能对其中有异议的条款进行修改。

格式合同条款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被广泛应用。

提供格式条款的做法在竞争充分的情况下确实起到了方便快捷的作用,如果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制定的格式条款对相对人严重不利的,相对人可以选择与其他人缔约,因此格式条款的提供方迫于竞争的压力,其拟订的格式条款尚不至于过分侵害相对人的利益。

然而,现实中拟订条款一方往往在经济上居于强势地位甚至处于垄断地位,此时相对人甚至失去了是否接受合同的自由,在不对等的地位之下,格式条款中往往含有损害相对人利益的内容,而消费者为了实现目的只能被迫接受合同,任人宰割。

因此,格式条款很容易成为经济地位强势一方利用合同自由之名行盘剥弱者之实的工具。

在商品促销广告中用格式条款的形式声明最后的解释权归其所有,这一作法已经发展成为了许多行业业内约定俗成的商业惯例。

公司的这一条款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权利,而且还排除了仲裁机构,法院对合同的“最终解释权”。

在发生权益争议时,商家用“最终解释权”条款为挡箭牌做出最有利于己的“解释”。

“最终解释权”条款的出现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迫切需要对其加以规制。

合同里面加最终解释权违法吗

合同里面加最终解释权违法吗

合同⾥⾯加最终解释权违法吗
在和对⽅签订合同的时候,有可能会在合同中发现最终解释权之类的字样,这种情况并不是说对⽅就完全是属于合法的,最终解释权在法律中是如何进⾏规定的?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

合同⾥⾯加最终解释权违法吗
最终解释权条款违反《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格式合同的解释规则,属于⽆效条款。

《合同法》第125条规定:“当事⼈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的解释。

格式条款和⾮格式条款不⼀致的,应当采⽤⾮格式条款”。

第40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52条和第53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免除其责任、加重对⽅责任、排除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等⽅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效”。

上述规定的解释规则均为强制性法律规范。

最终解释权条款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属于⽆效合同条款。

根据以上内容的相关回答可以得出,对于合同的最终解释权,这种情况已经违反了合同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应规定,属于⽆效条款,这个最终解释权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且不合理的,如果您还有相关法律咨询可以致电店铺在线律师解答。

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是否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引言:商家在与消费者交易时,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常常在合同或规定中加入“最终解释权”。

然而,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本文旨在探讨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的利与弊,并得出结论。

正文:一、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的合理性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商家的合法权益并解决潜在的纠纷。

由于合同或规定可能出现多种理解,商家需要有权进行解释,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正常进行。

1. 保障商家的合法利益经营者在交易中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而货物或服务通常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可以为商家提供可依赖的权益保障,避免因交易争议导致的经济损失。

2. 解决不确定性和歧义合同或规定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解释,导致纠纷的发生。

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可以通过确定和解释条款的具体含义,解决合同中的不确定性和歧义,为交易双方提供明确且可靠的执行准则。

二、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的可能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尽管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以下将从信息不对等、权力不均等等方面进行论述。

1. 信息不对等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通常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商家作为市场主体,拥有更多信息资源,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解释和建立交易条件。

设立“最终解释权”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使得消费者更难以在交易中保护自身权益。

2. 可能滥用权力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

商家可以借助这一权力来不公平地解释条款,对消费者进行不公正的限制和剥削。

一些商家甚至可能故意修改规定或解释条款,使得消费者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进一步损害消费者权益。

3. 存在的法律风险商家设立“最终解释权”可能与现行法律和规定产生冲突,进一步损害消费者权益。

一些商家通过虚假宣传、隐瞒信息等手段强制消费者接受不公平的交易条件,并通过“最终解释权”来合法化这些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 , 消费领域中存在着大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 益的不平等的格式条款 , 一些商家频繁利用这类格式 条款逃避法定义务、 减免法律责任 , 引起消费者的强 烈 不满 。其 中 , 越 来越 引人 关注 的当属 “ 最 终解 释权 ” 条款 , 即商品促销广告 中最流行 的用语即‘ 本 店( 商场) 对促销活动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Oc t . 2 0 201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6 4 0 . 2 0 1 4 . 1 0 . 1 2 6
商家最 终解 释权 的违 法性及 立 法完 善
王 海 洋
( 长 春财 经学 院 , 吉林 长 春 1 3 0 1 2 2 )
收那些投机取巧 、 专钻空子的消费者 而采取 的一 种 “ 自我 保护措 施 ”。 乍听这一说法 , 会觉得颇有几分道理 , 但事实并 不是那 么简 单。为突 出促 销 目的, 商家往 往把 “ 打 折” “ 优惠” “ 赠送” 等 内容 在 报 纸 、 电视 、 广 播 等 媒体上大肆宣传 , 为达到从视觉 、 听觉上刺激 消费者 感官 的效 果 , 其 宣传 内容总 能理解 成 多种 意思 。消 费 者 往往 是 在 购 买 商 品 ( 或接受服务) 后, 才 知 道 自己 对广告 的理解不 能 和商家 对广 告 的解释 达成 一致 。 二、 商家 最终 解释 权 的立法 现状 ( 一) 最终 解释权 与现 代 法的 冲 突 1 .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的规定 《 消费者权 益保 护法 》 第 二十 四条规定 :“ 经 营者 不得 以格 式合 同 、 通知、 说明、 店 堂告示 等方 式作 出对 消 费者 不 利 的规 定 , 或 者减 轻 、 免 除其 损 害 消 费者 合 法权益应 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 通知、 声明、 店 堂告 示 等含 有 前 款所 列 内容 的 , 其 内容 无 效 。” 这 规定 明确 限定 了商场制定 的格式 条款不 得损 害消费 者 的利益 , 也不得就 其条款作 出对消 费者不 利的解 释 。 2 .“ 最终解 释权” 条款按照《 合同法 》 相关规定 属 于格 式合 同条 款 为了防止对格式条款的滥用 , 《 合同法 》 第4 0 条 明确规定 :“ 格式合 同中, 提供格式条款方免除其责 任、 加重对方 责任 、 排除对方 主要权利 的, 该 条款无 效。” 此外 ,2 0 0 6年 7月 1 3 E t 商 务部 第 7次 部 务会 议审议通过的《 零售商促销管理办法 》 第六条规定 : “ 零售商促销活动的广告和其他宣传 , 其 内容应 当真 实、 合法 、 清晰、 易懂 , 不 得使 用 含 糊 、 易 引起 误 解 的 语言 、 文字、 图片 或影 像 。不 得 以保 留最终 解 释 权 为 由, 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 其 他相 关法 律法 规 的规 定 《 广告法》 第四条规定 : “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 ,
第3 4 卷 第 1 0期
V0 l J 3 4 No . 1 0
开 封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Ka i f e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2 0 1 4年 1 0月 2 0日

要: 随着我 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 格式条款凭借其 自身的特点与价值在各个行 业得到广泛应 用, 不
平 等格 式条 款 的泛 滥 已经影响 到社 会 大 多数 人 的利 益 , 而我 国的 立法 、 司法、 行政 及 社会机 制 对其 都没 有起 到
有效的规制作用。基 于此, 笔者分析 了“ 最终解释权” 条款描述的现状 ,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完善建议。
( 一) 最终 解释 权的 概念
从法律角度来讲 , 最 终解 释权 是一个 涵 盖多 领域 的概 念 , 包 括 司法最 终解 释权 、 行 政最 终解 释权 、 学术
最终解释权 , 以及民间最终解释权等。此类最终解释权 是享 有解释权 的主体对 法律条款 、 阐述 的学 术 内容 , 以 及做 出的行 为等 进行最终解释的权利 , 只 限经营者对其 主办活动 的内容 进行 说明解释 。而 目前 , 在经营行为 中 与消费者发生消费纠纷时, 商家无权对谁负责, 应当由 有关部 门依 照相 关法律法规进行解释处理 。 1 . 商家最终解释权的界定 目前 , 我 国有关 法 律并 没有 对 本 文所 提 到 的对 商 品促 销广 告 中 的 “ 最 终解 释权 ” 这一 概念 作 出 明确解 释, 且 学术界 也 没有 比较 明确界 定 。 2 . 商 家最终 解 释权 条款 的性质 商品促销广告的内容是商家预先拟定、 由其单方 提供 、 未经与消费者协商 、 不允许消费者予以修改或 补 充 并且将 反 复适 用于 不特 定公 众 的 , 具有 格 式条 款 的一些主要特点 , 一般被认定为格式条款。因此, 商 家在其商 品促销广告 中声明保留 “ 最终解释权” 的条 款 就属 于格 式条 款 。 。 ( 二) 商 家最终 解释权 的使 用 用意 在 商 品 促 销 广 告 中用 格 式 条 款 的 形 式 声 明最 后 的解 释权 归其 所有 , 这一 作 法不仅 为许多 商家 所乐 于 采用 , 而且使 “ 最终解释权” 发展成为 了许多行业业 内约 定俗 成 的一个 用语 。商 家认 为 , 举办 促 销活 动时 如果不声明保 留 “ 最终解释权 ”, 遭遇纠纷时就会陷
关 键词 : 商家 ; 违法性 ; 最 终解释 权
中图分 类号 :G6 3 3 -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8 — 9 6 4 0( 2 0 1 4)1 0 . 0 2 6 6 — 0 2

商 家最 终解释 权 的理论
入 无法 摆脱 的被 动境 地 。 甚 至还 有人称 ‘ ( 最终解 释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