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新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新解
丁玉新
‚无为‛是老子五千言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对其含义,古今名家做过多种多样的解释。然而,笔者不敢苟同。
解释“无为”,不可望文生义
面对‚无为‛一词,如果我们仅从如今的字面上加以判断,将其理解为‚没有作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无为‛的本字或作‚亡为‛。帛书本《老子》第2章原文:‚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据《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此处的‚无‛字为‚亡‛字。因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墓葬出土的竹书《老子》属于战国中期偏晚作品,书写年代早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初墓葬出土的帛书《老子》,且没有受到秦始皇统一和简化文字的影响,所以,它的用字应该更接近于老子原著面貌。尽管在古籍中‚无‛通‚亡‛,但‚亡‛有消灭之意,这是‚无‛字所无法替代的。
‚为‛字的本义也非常值得探究。为,本是象形字,甲骨文写作,即(手)+(大象),表示以手牵象。金文写作,‚象‛的形状已经很难辨认,其本义也逐渐被误解。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为,母猴也。……,古文‘为’,象两母猴相对形。‛此解被后世学者深信近两千年之久,直至近世学者罗振玉(1866年8月-1940年5月)予以彻底否定。罗振玉在《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中指出:‚为,从爪,
从象,绝不见母猴之状,卜辞作手牵象形……意古者役象以助其劳,其事或尚在服牛乘马以前。‛殷代,黄河流域多象,使用大象为人们常见之事。《吕氏春秋〃古乐》中‚殷人服象,为虐于东夷‛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造字的古人画其
形而表义,笔触精练准确。《文字源流浅析》:‚,像以手牵象鼻之状,用以表示控制和役使象之意。‛据此可以断定,为,造字本义:役使、奴役、控制。
‚亡为‛是老子指出的圣人之道。其含义的确定,事关圣人的实践。从五千言中不难看出,圣人理当是拯救乱世、开辟太平,在人类历史上建树不朽功勋的人。根据老子反对王侯权贵的立场,“亡为”理当是“消灭奴役”的意思。由此,‚圣人居无为之事‛这句话就不难解释了。正因为消灭奴役是天下至高无上的事业,所以,圣人确实应该臵身于这项事业。此话既指明了圣人的基本任务,也给出了评定圣人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在消灭奴役方面功勋卓著的人,才有资格被尊为圣人。
如今,我们将‚无为‛的这个含义解释出来,是不会面临危险的。然而,在老子所处的时代,乃至其后世漫长的历史时期,剥削制度笼罩天下,此话是万万不可直说的。正是因为没有直抒胸臆的政治环境,老子被迫以微妙的言词,表达了自己的伟大思想。此举确实出人意料。在世人极其推崇和敬仰圣人的情况下,老子却异乎寻常地倡导圣人‚不作为‛,岂不是怪事?对于此等怪事,世人不加深究,也就领会不到老子的非凡智慧。老子的高明就在于:以倡导‚无为‛的假象,保藏了消灭剥削制度的强大思想武器。
解释“无为”,不可断章取义
‚无为‛一词在五千言中多次出现。对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间杂地选取字词含义‛(见《老子五千言如何解读》一文的解释),切不可一概而论。
如果将‚消灭奴役‛作为含义一,那么,‚无为‛还有下述含义。
含义二:没有奴役。帛书本《老子》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此间的‚无为‛应当解释为‚没有奴役‛。这段话的大意是:崇尚远见不贪占,这样做有前途;离开远见不丢掉贪占,这样做没前途。最好的前途没有奴役,而且是不用统率治理的;离开前途来办事,才会拘泥于依靠统治。
[注解]
①上,通“尚”,崇尚、重视。《诗·魏风·陟岵》:“上慎旃哉。”
②德,甲骨文=(行,四通大道)+(直,目视前方),表示看准的方向,认准的道路。造字本义:远见、前途。《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其中的“正大、光明”之义,与本义接近。
③德,通“得”。《墨子·节用上》:“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得,获得、贪占。《论语》:“戒之在得。”
④是以,这样做。
是,此、这。《诗·小雅·宾之初筵》:“是谓伐德。”
以,为、行为。《论语·为政》:“视其所以。”[注]以,为,行事。
⑤上,上等、最好。《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⑥为,金文或写作,像以(手)控制小动物的头,本义:
控制、掌控、统治。《小尔雅》:“为,治也。”《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为政,指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⑦下,离开、脱离。《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⑧有,通“囿”。《诗·商颂·长发》:“九有有截。”九有,亦作“九囿”。毛传:“九有,九州也。”囿,拘泥。《正字通》:“识不通广曰囿,犹言拘墟也。”
含义三:没有统治。帛书本《老子》第43章:‚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大意是:我实为预知没有统治是有好处的。不听号令的教导,不受统治的好处,天下人已经很少能接触到了!
[注解]
①是,通‚寔‛。《左传·恒公六年》:“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寔来。‛[注]寔,通“是”,此、这。寔,通“实”。《诗·召南·小星》:“寔命不同。”[注]寔,“实”的异体字。或谓即“是”。
②以知,预知。以,通“與”。《仪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與,通“豫”。《正字通》:“與,疑虑未决也。”豫,通“预”。《易·既济》:“君子思患而豫防之。”豫防,即预防。《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此“以知”当作“预知”解。
③无为,不受掌控、没有统治。
④不言,不合政令、不听号令。言,政令、号令。《国语·周语》:“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韦昭注:“言,号令也。”由此,“不言”可解作“不令”。不令,《韩非子·说疑》:“临难
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注]不听从命令。
含义四:妄为。帛书本《老子》第48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大意是:伪诈的学者每天都在增加,研究规律的人每天都在减少。减少了又减少,以至于妄为。妄为而没有不干的事,必然想要夺取天下了!
[注解]
①为,通‚伪‛。《左传〃定公十二年》:‚子为不知,我将不坠。‛[注]为,假借为‚伪‛。伪,伪装、欺诈。
②为,研究、从事。《韩非子〃亡征》:‚群臣为学,门子好辩。‛[注]为,学习、研究。
③无为,据《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文中两处皆为‚亡为‛。亡,通“巟”(荒)。《尚书·微子》:“天毒降灾,荒殷邦……”《史记·宋微子世家》引作:“天笃下灾,亡殷国……”荒,通“妄”。《毛公鼎》:“女毋敢妄宁。”《书·无逸》作“不敢荒宁”。孙诒让曰:“妄宁当读作荒宁。”亡为,即为“妄为”,胡作非为。
含义五:妄为的人。《老子》第57章:‚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大意是:圣人至理之言说:杀掉妄为的人,而民众自然会雍容自得;杀掉喜好争夺的人,而民众自然会公正无私;杀光官吏,而民众自然会生活幸福;杀尽王侯,而民众自然会朴实厚道。
[注解]
①之言,即“至言”。之,通“至”。至言,最高超的言论、极其高明的言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