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磁共振 (MRI)增强检查知情同意书

磁共振 (MRI)增强检查知情同意书

磁共振 (MRI)增强检查知情同意书姓名性别年龄影像号科室住院号床号诊疗卡号潜在风险和对策MRI增强检查期间因个体差异及某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有所不同。

( 1)不同患者具有个体差异,可能存在以下风险:a)目前研究表明 MRI造影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全身毒副反应及局部不良反应较少发生,但极少数患者由于特异体质或各种事先不能预知的原因,也有发生过敏或对原有肾功能不全患者加重肾脏损害等副反应的可能性,现代医学手段尚难预知。

b)MRI增强扫描,由于注射器具有较高的压力,当患者血管较细或较脆弱时,可能出现造影剂外漏入血管周围组织间隙内,引起疼痛等不适。

c)除上述情况外,在检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其他不能预料的意外情况,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继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2)有严重的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高龄、过敏体质、过度紧张焦虑的患者为 MRI增强检查的高危人群,应在检查前充分告知医师并慎重评估,应有家属或临床医生陪护。

( 3)假如既往有 MRI造影剂过敏史,应提前告知医生并禁止行增强检查(4)过敏反应多在注药后 20 分钟内出现,应在检查结束 30 分钟后再离开医院,如出现上述风险应及时告知医生。

若离院后出现不适,应速在就近医院诊治。

( 5) 如果出现 MRI增强检查的不良反应,医生将积极给予相应处置,患者家属应予以理解和配合。

(6)由于患者不配合等原因,可能导致检查效果不佳或未能完成检查,或需要进行二次检查可能。

(7)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及影像检查的限度, MRI增强检查后仍有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可能性。

其它目前无法预计的风险和并发症。

我已仔细阅读以上内容,本人经慎重考虑 (请填写同意或不同意) 进行磁共振(MRI)增强检查。

患者签名家属/监护人签名20 年月日时分20 年月日时分有效证件及号码医生签名 20 年月日时分。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通过磁共振现象来获得人体内部结构和组织信息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由于其准确性高、无辐射、不侵入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

MRI检查也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以下是相关因素的分析和防范对策。

1. 肾功能受损风险:MRI检查常用的造影剂是含有钆(Gadolinium)的对比剂。

钆在体内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特别是对于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肾衰竭。

在给予对比剂前需要做肾功能评估,并选择合适的对比剂剂量。

在给药前后要提醒患者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对比剂的排出。

2. 磁性移植体相关风险:患者体内如果有磁性移植体(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在进行MRI检查时可能会引起移植物的移位或损坏,甚至对患者造成危险。

MRI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排除有磁性移植体的患者进行MRI检查。

3. 急性不良反应风险:MRI检查对患者没有明显的刺激,所以不良反应较少。

但是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为了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在检查前应禁食。

有特殊体位要求或需要静脉注射对比剂的患者,则需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正确完成。

4. 电磁辐射风险:MRI时产生的强磁场和脉冲幅射频场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患者的损伤,需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规范进行操作,控制磁场强度和脉冲幅射频能量。

对于敏感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应避免使用MRI。

5. 睡眠呼吸暂停风险:部分需要躺平进行检查的患者,特别是肥胖和老年人,可能在检查中出现睡眠呼吸暂停。

这可能导致低氧血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在MRI前需要问询患者有无睡眠呼吸暂停史,并做好心血管和呼吸道监测。

如有必要,应提供辅助呼吸设备。

MRI检查虽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无创诊断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

MRI安全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MRI安全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2.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脏 骤停者、严重外伤、幽闭症患者、幼儿及不配 合的病人应慎重扫描要在医生或家属监护下扫 描
29
扫描注意事项
1.病人必须去除身上一切金属物品,最好更衣,以 免金属物被吸入磁体而影响磁场均匀度,甚或伤 及病人
2.扫描过程中病人身体(皮肤)不要直接触碰磁体 内壁及各种导线,以防止病人灼伤
失超后需要重新抽真空、液氮预冷、灌注液氦 、励磁等过程重建超导环境,其直接经济损失 约50-70万元人民币。
11
4.体内植入物
体内植入物(implants and devices)泛指 通过各种渠道进(植)入人体内并长期停留 在体内的异物(包括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机 械或电子器件)。弹片、铁砂、假牙、动脉 瘤夹、人工股骨头、人工血管、心脏起搏 器、心脏除颤器、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耳 蜗、神经刺激器、骨增长刺激器、植入性 药物泵、探查电极和避孕环等为最常见的 体内植入物。
31
谢谢大家!
32
不同的序列射频积累 大致顺序
25
SAR的评估参考值
磁共振射频能量部分被人体吸收,达到一定 的量时时常导致人体局部组织的热损伤,所以 美国FDA对各个部位都有一个安全的阈值,全 身成像:15分钟内不得超过4W/KG(如果病人发 热应不超过1.5W/KG);头部成像:10分钟内不 得超过3W/KG;体部成像:5分钟内不得超过 8W/KG;四肢成像: 5分钟内闭恐惧症
幽闭恐惧症是一种在封闭空间内感到明显而 持久的过度恐惧的疾病。在临床MRI检查中约 有3%~10%的受检者会出现紧张、恐慌等精神反 应,甚至不能完成MR检查,幽闭恐惧症是其中 较为严重的反应。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不能忍受 狭小的空间,因此在MRI磁体的检查孔中会出 现严重压抑、气急、恐惧等严重反应。

核磁共振的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核磁共振的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摘要:随着核磁共振(MRI)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和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针对核磁共振的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核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核磁共振的风险评估1. 外部风险:(1)磁场强度:核磁共振设备产生的磁场强度较高,可能对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磁性物品产生干扰,导致设备故障或患者不适。

(2)射频辐射:核磁共振设备在检查过程中会产生射频辐射,长期暴露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

(3)高温:部分核磁共振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温,对设备本身及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 内部风险:(1)操作失误:医务人员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患者伤害。

(2)设备故障:核磁共振设备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检查无法进行或患者安全受到威胁。

(3)患者因素:患者自身状况,如心脏病、金属植入物等,可能增加检查风险。

二、应急预案1. 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核磁共振设备的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设备维护:定期对核磁共振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磁场防护:(1)对检查区域进行隔离,防止磁性物品进入。

(2)在检查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患者和医务人员注意磁场风险。

4. 射频辐射防护:(1)在检查区域设置屏蔽设施,降低射频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护服等。

5. 高温防护:(1)对设备进行散热处理,降低设备工作温度。

(2)检查区域设置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6. 事故处理:(1)建立事故报告制度,确保事故得到及时上报和处理。

(2)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流程。

(3)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

三、总结核磁共振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其风险也不容忽视。

通过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提高核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为核磁共振技术的安全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方法,能够对患者进行全身或局部器官的影像学检查,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然而,MRI检查也存在着一些护理风险,需要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和防范对策。

一、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1. 安全措施不到位。

MRI检查需要使用强磁场和辐射,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患者可能会受到伤害。

2. 患者情绪波动。

MRI检查过程比较长,患者需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静静躺着,有些患者可能会有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检查效果。

3. 对机器的过敏反应。

有些患者可能会对MRI机器的声音或磁场产生过敏反应,例如头痛、恶心、晕眩等。

4. 患者身体状况。

MRI检查需要患者体内没有金属物质,对于一些装有金属植入物、假肢或器官移植患者,可能会存在一定风险。

5. 麻醉风险。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或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可能会需要进行麻醉措施,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产生一定风险。

二、防范对策1. 加强安全措施。

MRI检查前,需要给患者详细解释安全措施,并做好防护工作,例如铺设防护软垫、提醒患者取下金属物品等。

2. 思想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反应,需要进行思想疏导和心理安抚,提供一定的舒适性环境。

3. 提前了解患者情况。

在进行MRI检查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过敏反应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好对应的防范措施。

4. 麻醉措施谨慎。

对于需要进行麻醉措施的患者,需要严格按照麻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5. 做好人员培训。

医务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MRI检查操作技能培训,加强对安全措施的重视,提高识别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MRI检查虽然能够提供准确的医学成像检查,但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护理风险,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安全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尽管MRI在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进行MRI检查时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护理风险。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并且有效防范相关的风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一、相关风险因素分析1. 磁场对身体的影响MRI使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影像。

强磁场可能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携带金属假体或器械的患者。

在磁场中金属物质可能会产生热量和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

2. 针对特殊人群的考虑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心脏起搏器患者、装有金属假体或器械的患者等,在进行MRI检查时需要特别的注意和防范措施。

孕妇需要避免辐射对胎儿产生影响,心脏起搏器患者需要避免磁场对起搏器的干扰,装有金属器械的患者需要避免磁场产生的热量和物理损伤。

3. 对靶区的精准性要求MRI对患者所在的靶区需要非常高的精准性,任何微小的移动都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在进行MRI检查时需要确保患者在静止状态下进行检查,以避免影响影像质量和诊断结果。

4. 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MRI检查通常需要患者长时间处于狭窄的检查仪器内,而且检查过程中需要保持静止。

这对一些患者来说可能会造成焦虑、恐惧甚至恐慌,影响检查的进行和结果。

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积极做好护理和安抚工作。

二、防范对策1. 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在进行MRI检查之前,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包括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假体或器械,是否是孕妇、是否有心脏起搏器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检查方案和防范措施。

2. 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MRI设备是非常复杂和敏感的医疗设备,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消除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 提前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对于一些可能会对MRI检查感到焦虑、恐惧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提前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放松情绪,增强合作意愿,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磁共振(MRI)检查护理常规

磁共振(MRI)检查护理常规

磁共振(MRI)检查护理常规一、MRI检查的适应症1.头颅疾病:MRI对脑部疾病的显示和诊断优于CT。

2.脊柱和脊髓疾病:MRI是脊柱和脊髓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3.头颈、颌面部疾病:尤其适用于头颈部肿物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鼻咽癌、喉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口咽部肿瘤方面较其他检查方法具有独到的优势。

4.胸部疾病:肺部病变首选CT,但肺门病变、胸膜病变、邻近纵隔和胸壁的肺部病变可选MRI,MRI是诊断纵隔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的首选检查,也是诊断乳腺疾病的重要方法。

5.心脏、大血管疾病: MRI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心包病变、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脏肿瘤,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还可用于心功能的评价。

6.腹部和盆腔疾病:腹部和盆腔器官是MRI检查的优势部位,对于胆囊结石,MRI低信号或者无信号,MR检查应与B超、螺旋CT扫描综合应用,取长补短;多数情况下,对胰腺病变的诊断,MRI不及螺旋CT;MRI对肝铁质沉积症有诊断价值,是子宫、前列腺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7.骨关节和软组织病变:关节内软骨盘、肌腱、韧带、滑膜的损伤与病变,MRI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也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首选检查。

二、MRI检查禁忌证1.绝对禁忌症(1)安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2)安装有神经刺激器者。

(3)体内存有金属动脉瘤夹者。

(4)眼球内有金属异物者。

(5)发热病人。

2.相对禁忌症(1)体内有金属异物(义齿、节育环、金属植入物等)者。

(2)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脏骤停者。

(3)严重外伤、幽闭症、幼儿及不配合的受检查者应慎重扫描。

(4)孕妇和婴儿应征得医师同意再进行相关扫描。

三、磁共振成像检查体内植入物的安全管理(一)体内植入物的安全性常见铁磁性植入物包括包括动脉夹、人工瓣膜、人工血管、静脉滤器、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植入性药物泵、人工关节等)。

一般来讲,体内置有铁磁性植入物的病人不适合接受MR 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概述: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神经学,肿瘤学和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

MRI检查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

本文将分析MRI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1. 磁场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MRI采用强磁场进行成像,在操作过程中,若未正确地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保护,将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比如,由于磁场强度高,会引起铁件等金属物质因瞬间受力过大而突然移动,因此,MRI检查时需要仔细检查患者身上是否带有金属物质,并要警告患者要避免身上带有金属物质;医护人员在操作设备时需要注意保护自身。

2. 对患者的影响MRI成像虽然是无创性的,但是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一些不适,比如头晕,恶心等症状;一些患者可能会对磁场强度过敏,可能会引起心动过速、头痛等反应;对于存在金属植入物或器械、植入物偏离原位的患者,检查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振动或水分子移位而产生疼痛。

因此,在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给予镇静或止痛药物,采取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安静下来。

3. 给设备和环境带来的风险由于MRI检查在成像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电能,若设备和环境的电力系统出现毛病或损坏,会给设备和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或隐患。

因此,在进行MRI检查前,需要对设备和环境的电力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安全。

1.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加强患者安全教育,明确告知患者MRI操作的详细过程,注意事项,以及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比如,要警告患者不要戴金属首饰及其它金属物品,及时检查患者是否植入金属物品等,并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必要的镇静或止痛药物。

2. 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对MRI检查操作的流程、要求、安全规范等必须熟知,并且掌握解除危险的方法。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能够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生成详细的人体内部图像。

MRI检查通常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和病变,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

本文将对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确保患者接受MRI检查时的安全。

一、扫描过程中的风险因素1.1 金属物品的存在由于MRI检查使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因此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不得携带任何金属物品,包括手表、首饰、钥匙等。

金属物品的存在会产生吸引力或热量,导致患者受伤甚至引发火灾。

1.2 对于妊娠妇女的考虑虽然MRI检查对妊娠妇女和胎儿的影响较小,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谨慎对待。

在执行MRI检查时,需要准确了解患者的妊娠情况,并掌握相关的临床资料,以确保在不必要的情况下避免对胎儿的影响。

1.3 长时间保持不动MRI检查需要患者在扫描过程中长时间保持不动,这对某些患者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对于年长者、患有关节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或疼痛。

二、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防范对策2.1 建立良好的患者沟通和教育机制在进行MRI检查前,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详细沟通,告知患者不得携带金属物品的规定,并加强对于妊娠妇女的小心谨慎。

还需告知患者在扫描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保持不动的要求,让患者提前了解,并做好心理准备。

2.2 确保环境安全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清理MRI室内的金属物品,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还需要在执行MRI检查前将室内环境进行清理和检查,避免因杂物存在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2.3 对特殊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针对妊娠妇女和特殊病人,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情况,确保在MRI检查中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2.4 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在扫描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帮助患者完成全程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部分 。 2 1 主 动 防 范 是 基 础 只 要 有 医 疗 活 动 , 必 定 存 在 医 疗 风 . 就
故发生率要高于医生和其他人员l 。 1 ]
“ SHEI 事 故 分 析 法 是 日本 医 疗 事 故 调 查 委 员 会 提 出 的 医 ”
险 , 临 床 风 险 事 件 大 多 发 生 在 护 理 工 作 中 , 以说 护 理 风 险 存 而 可
MR 检 查 的病 人 疾 病 种 类 和 MR 检 查 环 境 以 及 技 术 要 求 等 因 I I
素影响 , MRI 查 护 理 风 险 问 题 日益 受 到 关 注 。探 讨 相 关 因 素 检 及 对 策 , 以有 效 规 避 风 险 , 高 检 查 质 量 , 证 病 人 安 全 。 可 提 保 l M R 检 查 护 理 风 险 的 相 关 因 素 分 析 I
范护理风险的对策。 关 键 词 : 磁 共 振 成 像 ; 理 风 险 ; 范对 策 核 护 防
中 图 分 类 号 : 9 . 2 文 献 标 识 码 : d i 1 . 9 9ji n 17 — 7 8 2 1 . 1 0 3 R1733 C o : 0 3 6 / s . 6 4 4 4 . 0 0 0 . 4 文 章 编 号 :6 4 4 4 ( 0 0 1 0 5 — 2 .s 17 — 7 8 2 1 ) A一 0 5 0 核 磁 共 振 成像 ( I 检 查 近 年 来 已 普 遍 运 用 于 临 床 , 于 MR ) 由 响 。病 人 疾 病 发 生 发 展 的 复 杂 性 、 变 性 以 及 病 人 个 体 的不 确 多 其 所 成 图 像 对 比度 好 , 辨 率 高 , 临 床 提 供 了大 量 影 像 学 信 分 为 息 , 到 临 床 医 师 和 病 人 的 重 视 , 用 E 益 广 泛 。 由 于 进 行 受 应 l 定 性 ( 过 敏 体 质 ) 是 造 成 护 理 风 险 的 重 要 因 素 。另外 病人 对 如 都 医疗 技 术 的期 望 值 过 高 、 利 意 识 的觉 醒 和增 强 、 体对 医 患 关 权 媒

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

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

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摘要】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安全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良好护理,优质服务的基础。

本文论述了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了防范对策。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安全隐患防范对策随着医学科学的突飞猛进,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近年来已广泛适用于临床,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影像学信息。

但由于进行MRI检查的病人的疾病和种类和MRI检查环境以及技术要求因素的影响,使MRI检查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日益受到重视。

探讨MRI检查的安全隐患和对策,对防范MRI检查的安全隐患,保证患者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1 MRI检查常见的安全隐患1.1医务人员的因素1.1.1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三查七对”,在患者的检查中用错药物或剂量,对患者都会造成人为的生命危险。

或因粗心大意,对年老、操作不合作的病人疏于观察,对患者的情况评估不足,致使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损伤。

1.1.2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是护理安全的生命线。

如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对注射液漏出血管处理不当或未能及时处理,致使患者的注射部位红肿糜烂甚至功能丧失。

或护理人员不掌握核磁共振适应症和禁忌症,特别是对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动脉瘤夹等含镍量较高,在强大的磁场会产生巨大的扭矩,有导致动脉瘤破裂的危险。

[1]1.1.3护理人员宣教不到位护理人员宣教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隐患。

由于缺乏良好的医患沟通,检查者对检查目的、过程,检查的无辐射性、优越性均不甚了解,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或精神过于紧张,进入MRI室后容易诱发恐惧症。

对患者戴在身上的金属饰物如耳环、手表、胸罩等金属物品,如没有在检查前做好宣教,待患者把这些物品带进检查室,对患者和机器都会势必造成一定的损害。

1.2患者的因素1.2.1个别患者由于病情严重,但是又必须做MRI检查,因检查室不宜设监护仪,所以对病情较重的患者难以观察,也会造成一个安全隐患。

磁共振检查安全与预防措施

磁共振检查安全与预防措施

磁共振检查安全与预防措施磁共振检查安全与预防措施磁共振检查没有辐射,因此,一般不担心患者在检查中接受辐射的问题。

但是,磁共振检查中还是存在其他影响安全的因素。

比如,由于磁共振设备的强大的磁场,患者检查中如果体内、体外携带有金属物质,那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并且对设备造成损害;目前的磁共振扫描时间较长,患者在机房内接受检查时间就很长,对于较重的患者、老年患者、小儿患者、体弱患者等,可能存在病情突发变化;磁共振机架小,患者可能产生幽闭恐惧症。

因此,为了保证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范。

1.严格执行检查规范,下列情况为MRI检查的禁忌证,即不能进行MRI检查,并且也不能让其靠近磁共振扫描室。

(1)心脏起搏器携带者,人工金属瓣膜、角膜植入患者。

(2)颅脑手术后颅内动脉金属夹存留患者。

(3)危重病人携带心电监护或抢救设备。

(4)体内有金属性药物泵,如体内有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

(5)体内有金属异物或术后安置金属物质(如眼球异物、人工关节、金属固定器等)。

(6)妊娠3个月以内的早期妊娠患者属相对禁忌证。

2.MRI检查前必须履行事项(1)进入检查室之前,患者需要更换磁共振检查衣服,并嘱患者去除身上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品及电子器件,以免引起MRI伪影及对物品的损坏。

如:义齿、发卡、钥匙、小刀、钢笔、硬币、手表、耳环、项链、戒指、磁卡、照相机及手提电话等。

(2)对宫腔内置有金属避孕环而又必须施行检查者,应嘱患者先取出避孕环再行MRI 检查。

(3)有条件的可以使用金属探测器对身体上的金属进行探测。

3.做好磁共振检查的宣教,争取患者的配合,保证检查成功(1)检查前向患者认真讲述检查过程,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争取患者的合作。

(2)告诉患者检查大约所需的时间,以及扫描中由于射频脉冲产生的噪声。

嘱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不能活动,平静呼吸,若有不适可通过话筒与工作人员联系。

(3)一般不直接向病人提示“幽闭恐惧症”,以免引起负面影响。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成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技术,能够提供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影像,尤其对于脑部、心脏、骨骼和关节等部位的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NMR检查使用的强磁场和放射频脉冲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和健康风险,因此在进行NMR检查时需要进行相关的护理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NMR检查的强磁场对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健康具有一定的风险。

强磁场对心脏起潜在影响,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血管问题。

磁场还可能对人体内的金属物质产生吸引力,从而导致金属器械移位、组织器官受损等情况。

为防范以上风险,护士需要在NMR检查前进行患者详细询问,了解是否有心脏疾病、植入金属器械等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是否适宜进行NMR检查。

对于已知存在心脏问题的患者,需要在检查前进行心电图监测,并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接受NMR检查。

NMR检查使用的放射频脉冲对人体产生的风险是辐射热效应和感应电流效应。

辐射热效应可能导致人体组织温度升高,从而引起组织损伤。

感应电流效应则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产生电流,对神经和肌肉组织产生刺激。

为减少辐射热效应,护士需要控制NMR检查的持续时间,避免过长的检查时间。

对于长时间的检查,可以采取将检查过程分为两次进行,避免单次过长。

护士还需要在检查前告知患者注意保持体温,避免过度着装,以减少辐射热效应。

对于感应电流效应,护士需要确保患者身上没有金属物品(如手表、首饰等),并将患者嘱咐保持平静,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发生运动。

NMR检查对特定人群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适宜进行NMR检查,因为磁场和放射频脉冲可能对胎儿和婴儿产生潜在风险。

对于这类患者,护士需要在检查前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是否为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并向其解释检查的风险和禁忌。

对于经理和患者,护士需要向其提供合适的替代检查方案或推荐合适检查时机。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MRI检查中的磁场对患者的安全有一定风险。

MRI设备产生强磁场,可能对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产生吸引力,导致伤害。

对于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身上是否有植入物、金属器械等,并告知其必要的防范措施,如将这些物品取出、禁止佩带金属饰品等。

由于强磁场的影响,MRI检查也要严格禁止患者携带具有磁性的物品,如手机、银行卡、手表等。

MRI检查中的高频电磁场可能对人体造成热伤害。

在核磁共振成像时,患者的身体会被暴露在高频电磁场中,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出汗等不适症状。

为了减轻这一风险,应确保MRI设备的工作参数设置合理,避免将高频辐射直接照射到患者的体表,同时对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的患者,还应注意监控其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MRI检查对于特定人群存在较大的风险。

孕妇和儿童需要特别关注,因为MRI检查可能对胎儿和儿童的发育产生影响。

对于孕妇,应在怀孕前和医生充分沟通,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MRI检查,尽量避免在妊娠早期和重要发育时期进行检查。

对于儿童,还应注意调整设备参数,使用适当的成人陪护和儿科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降低儿童接受MRI检查的风险。

MRI检查需要患者进入封闭式设备,可能引起焦虑和恐惧。

有些患者可能对狭小空间、噪音等感到不适,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为了减轻这种风险,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安抚和疏导,如提供安全感、告知检查过程中可随时呼叫帮助等措施。

为降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教育,以提高患者对检查的理解和配合度。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护理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的顺利进行。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前言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无创、非放射性、检测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但是,MRI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相关的因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对MRI检查护理过程中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1. 磁场因素MRI检查是依靠强大的磁场来产生诊断性图像的,因此磁场强度是MRI检查最主要的特性之一。

磁场所产生的磁力吸引前来检查的患者身体上的金属物品,例如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关节置换物等,可能导致伤害。

因此,MRI 技师在 MRI 检查前要询问患者是否有内部或表面带金属物的假体,如果有,通过病历、问诊、体检等方式了解其详细情况,以确认MRI检查的安全性。

另外,MRI检查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磁性液体进入眼球引起眼部损伤、感觉异常等问题,因此,要确保患者在MRI检查过程中的眼睛处于安全的保护状态。

2. 电生理因素MRI检查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产生的较强的磁畴强制大量的原子和分子自由取向,激发出一个电磁波的发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电生理信号会被干扰,导致信号的衰减,从而对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MRI检查前,应该采取措施消除或者降低外部电磁干扰,如将患者脱掉金属物品及衣服,对检查间的放置的电子设备进行测试和评估,排除干扰源。

此外,需留意MRI周边的急救和电子设备,注意设置确保坪效应,避免极限模式等干扰。

3. 热因素MRI检查过程中磁共振技术的使用会形成各种热效应,并且这些热效应通常是局部的。

在清晰描述内部结构的同时,MRI检查会产生一定能量,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伤害。

因此,在MRI检查期间,检查的过程和结果都必须及时反馈,以保证患者受到充分的保护。

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MRI检查本身也会导致局部组织烧伤或损坏。

核磁共振检查护理要点

核磁共振检查护理要点

核磁共振检查护理要点
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了解患者的病史,在进行MRI检查前,护理人员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手术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进行检查非常重要。

2. 安全问题,MRI使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因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摘下所有金属物品,包括首饰、眼镜、手表等。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没有携带任何可能对MRI安全造成影响的物品。

3. 安全感和舒适度,由于MRI检查通常需要患者在狭窄的设备内保持静止,因此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或不适。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情绪支持,并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到安全和舒适。

4. 合作配合,在进行MRI检查时,患者需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保持静止并在需要时进行呼吸调整。

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地与患者沟通,帮助他们理解检查过程并配合完成检查。

5. 检查后的护理,MRI检查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恢
复正常状态,并进行必要的观察。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身体不便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格外关注他们的安全和舒
适度。

总之,核磁共振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护
理人员在整个检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充分了解
患者的病情和安全要求,并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在检查
过程中得到最佳的照顾和支持。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是诊断一些疾病或损伤的常用检查方法,具有检查无创、不放射等优点。

然而,由于检查过程中需要执业医师和技术员的紧密合作操作,同时也会涉及到高强度的磁场和射频场等安全因素,因此护理风险相关因素需要引起护士的高度关注。

首先,核磁共振检查的磁场和射频场对器械和设备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核磁共振检查前,需要医疗护士检查患者是否携带了高强度磁体等物品;同时,护士还需在检查室内布置好金属物品的储存,如钥匙、支架等,并提示患者要将身上所有金属物品放置在指定的存物柜内,避免与检查仪器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护士还需在检查过程中时刻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出反应,及时予以处理。

其次,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患者情绪变化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检查前,护士需对患者详细介绍检查的步骤和时间,并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现象进行告知,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能够配合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化,情绪激动或突然的意识障碍等情况都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再次,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物效应也需要护士高度关注。

在检查前,护士需检查患者是否有心脏起搏器等其他医学设备,以免对患者心脏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护士还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生物效应,如热感、眩晕等不适现象,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最后,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医疗事故和操作失误也需要引起护士的重视。

护士需要做好核磁共振检查的监护工作,注意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避免操作失误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如检查过程中的意外,护士需要及时应对,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是影响核磁共振检查安全的关键因素。

护士需要深入了解核磁共振检查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规范,并且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护理水平,以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核磁共振检查的安全度和有效性。

MRI检查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MRI检查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MRI检查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MRI检查中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应用SHEL事故分析法对232例患者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与相关护理干预。

结果检查成功率为100%,结果准确率为98.3%。

结论在MRI检查中对患者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并提高结果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MRI;护理风险;对策中图分类号:R47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安全、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备分辨率高、对比度好、可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的多重优势[1]。

患者常因自身病种、心理负担、检查环境和技术要求等因素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检查进程及结果质量,干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诊断。

SHEL事故分析法[2]常被用于医疗事故分析,本研究借用此法对本院232例患者行MRI检查过程中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4年6月~12月在我院进行MRI扫描的患者232例,其中男128例,女104例,年龄12~72岁,检查部位包括颅脑核磁73例、腹部核磁92例、关节核磁45例、乳腺核磁22例。

1.2检查方法选用西门子3.0T磁共振进行常规扫描和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拜耳),注射计量0.1mmol/kg,一般成人头部和脊椎用药量1支(10ml/支)、盆腹部用药量1支(15ml/支),于1min内完成注射,0.5h内完成MRI扫描。

2结果在检查中226例患者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检查,6例患者出现轻度紧张、焦虑等不适反应,经过心理疏导、护理按压合谷、内关穴等完成检查,检查成功率为100%,228例检查图像清晰,符合诊断要求,4例图像欠清晰,结果准确率为98.3%。

3护理风险因素分析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的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

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的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

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的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的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CT影像检查,观察组患者在CT影响检查的基础上增加磁共振成像检查。

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诊断率及防护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诊断率方面与对照组基本持平,两组患者的诊断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无意义。

观察组1例患者因患有严重的幽闭综合征拒绝检查。

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CT影像检查能够准确诊断患者疾病,影像科室人员经全面优质的护理,患者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是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

标签:磁共振成像检查;安全隐患;防护对策磁共振成像是当前临床一种先进的无创伤性成像检查,相较于与CT影像检查而言,其成像效果更清晰,分辨率出色,无电离辐射以及能够展开任一平面成像与功能成像等诸多优势。

研究显示,磁共振成像能够大大的提升医师对患者病情检查的诊断率,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1月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的进行病情检查,取得了有效的治疗预防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

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得知,男55例,女45例,年龄为22~64岁(平均年龄35.8岁)。

其中,头部检查54例,腹部检查22例、关节检查16例、椎体检查8例。

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史,无神志不清,无智力障碍以及沟通障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候诊阶段,让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关于进行磁共振成像时应该注重的事项、温馨提示、以及不得将严禁物品带进检查室。

重点检查体内有无置入物,理解置入物的性质、部位,对部分弱磁性置入物,例如:支架、螺旋圈、等在有需要的时候在置入术后7w左右的时间在展开磁共振检查,具体原因为其被肉芽或瘢痕组织包绕,牢固地嵌入组织中导致置入物不至于在磁共振环境中形成危险[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检查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MRI检查中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应用SHEL事故分析法对232例患者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与相关护理干预。

结果检查成功率为100%,结果准确率为98.3%。

结论在MRI检查中对患者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并提高结果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MRI;护理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安全、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备分辨率高、对比度好、可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的多重优势[1]。

患者常因自身病种、心理负担、检查环境和技术要求等因素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检查进程及结果质量,干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诊断。

SHEL事故分析法[2]常被用于医疗事故分析,本研究借用此法对本院232例患者行MRI检查过程中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4年6月~12月在我院进行
MRI扫描的患者232例,其中男128例,女104例,年龄12~72岁,检查部位包括颅脑核磁73例、腹部核磁92例、关节核磁45例、乳腺核磁22例。

1.2检查方法选用西门子3.0T磁共振进行常规扫描和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拜耳),注射计量0.1mmol/kg,一般成人头部和脊椎用药量1支(10ml/支)、盆腹部用药量1支(15ml/支),于1min内完成注射,0.5h内完成MRI扫描。

2结果
在检查中226例患者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检查,6例患者出现轻度紧张、焦虑等不适反应,经过心理疏导、护理按压合谷、内关穴等完成检查,检查成功率为100%,228例检查图像清晰,符合诊断要求,4例图像欠清晰,结果准确率为98.3%。

3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
一切不安全事件。

护理风险包括护理意外、护理纠纷、医疗事故即并发症等可造成患者损害的事件。

根据是否直接造成对患者的损害,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3]。

近年来,由日本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提出的SHEL事故分析法(SHEL 模式)广泛用于医疗事故分析,共包括①S(软件部分):包括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②H(硬件部分):护理人员
工作区域;③E(临床环境);④L:当事人及他人。

在实际的医疗事故分析过程中,通过对以上因素分析处理,及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防止相应医疗事故的发生。

按照SHEL 模式,我们总结MRI检查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如下:
3.1护理人员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高低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安全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可分为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其他素质。

核磁共振检查室作为医院窗口单位,患者接受检查时的服务质量低可能对患者的安全造成不良后果。

表现为:专业知识缺乏、陈旧、团队协作能力不强、临床护理技能生疏未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检查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宣讲不详尽,未能使患者完全了解检查的注意及禁忌事项、MRI增强扫描时静脉穿刺技术不佳;对患者缺乏尊重和人文关怀、缺乏足够耐心和细致的沟通,不具备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护理环境MRI检查是在一个强磁场的环境中且时间较长,多数患者认为影像学检查(黄色警示牌)对身体有害的强辐射,进入该区域便会造成紧张心理,由于医患沟通的缺乏,患者对检查过程中情况缺乏了解如检查是在狭长磁体腔中进行,空气流动较差,在扫描噪声和造影剂的作用下,特别是患者头部先进入者,出现压迫感,随着检查时间的延长,诱发幽闭恐惧症。

3.3患者及其他因素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和诊断,对护
理安全尤为重要。

在MRI检查时,多数患者缺乏相关检查知识,并伴有精神过度紧张,对检查持恐惧和抵触心理,极度敏感医护人员的态度。

同时,检查时的密闭空间及被动体位,会加重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及神经衰弱症的患者感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的症状,以致患者不能配合而检查中止。

4护理防范对策
4.1营造良好的检查环境在医疗检查过程中,整洁、安静、舒适的检查环境对患者克服紧张心理,是保证检查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之一[4]。

针对MRI检查的特殊性,建议整个候诊区和检查区应保持整洁、安静、光线柔和,以缓解患者紧张心情,对于特殊患者,可允许家属进入检查区陪同检查,增强患者安全感,体现护理人文关怀。

4.2提高护理风险主动防范意识护理风险事件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是护理风险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

按照护理风险防范的要求,一线护理人员须牢固树立防范意识;通过有效临床沟通,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检查目的,并配合顺利完成检查;实现检查全程表格化,完整、清晰记录全部内容。

4.3规范护理技术操作及路径
4.3.1检查前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MRI检查对于疾病诊断的优势、无害性及检查时的注意事项;认真核对患者信息,要求填写有无检查禁忌项目表格;针对检查中检查时间
长,检查空间狭小等问题,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由于3.0T磁共振是高强场,患者在进入磁体间前应去掉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询问病史,严禁安装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可活动义齿等金属异物的患者行MRI检查,以免造成组织器官及血管神经的损伤;部分危重患者由专人陪护,并严密注视患者状态及病情变化,常备各类急救物品及器械。

4.3.2检查中护理在检查室中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对过度紧张、幽闭恐惧倾向的患者提供耳塞,尽量减少噪音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提前告知检查的空间大小、检查所需用的时间、检查时噪声的特点;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医护人员及家属应主动去掉身上携带的金属及手机、磁卡类物品陪同进入检查间,协助患者摆好检查体位,并做适当安抚;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部位,上肢、躯干和头部多采用肘静脉穿刺、腹部检查时由于患者特殊体位常选头静脉穿刺、下肢选用足背静脉穿刺;造影剂注射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严密观察注射后患者反应,若出现恶心、心慌、心悸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并静脉注射10mg地塞米松,并继续观察患者状态。

4.3.3检查后护理理解和同情患者对检查结果的关心,尊重患者隐私,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一旦确诊,需住院治疗者应立即联系临床相关科室,向患者讲解入院事宜,鼓励患者积极乐观进行后续治疗。

综上所述,MRI具有提供图像、信息丰富,具有较高分辨率、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及对检查者无放射性损伤等优势[5,6],但其存在噪声大,信号采集时间长,易产生运动伪影等局限性。

正确的护理干预在MRI检查能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弋.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1):2168-2179.
[2]王淑芳,甘琪.安全护理与事故防范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2-14.
[3]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4]张艺,梁宇霆,马人庆,等.MR检查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40):287.
[5]李海燕.心理护理干预在核磁共振扫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7):4028-4029.
[6]曾小辉.CT,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AO分型中的比较[J].现代临床医学,2015,41(1):50-54.
编辑/申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