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老师浅释意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文兵老师浅释意志

“意”和“志”都是名词,是心理活动“忆”的结果。“忆”的繁体字写作“憶”。《灵枢·本神》中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人有多种心理活动,最浅的层次是欲。饿欲食,渴欲饮,冷欲暖,热欲凉,精满欲交合,腹满欲便溺,困乏欲眠,气力足欲行走等等。这种心理活动是先天本能,是生理影响心理,不教而会,不学而能。

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是情,也就是情绪变化。《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一般情绪的变化可能仅仅影响心包,剧烈的情绪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心神,进而影响全身气血运行。《灵枢·口问》:“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导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甚至出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悲伤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比较高层次的心理活动是“感”,就是情感活动,即所谓的动情,诸如爱恨情仇、贪嗔痴怨等。如果说七情六欲仅仅是动物本能的话,感情似乎为人类所独有。比如情爱,“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动情生爱直接触及人的心神,让人产生如痴如醉、欲仙欲死的感觉,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一旦丧失,便失魂落魄,如行尸走肉。

人的心理活动最高级层次就是“悟”,或称觉悟、顿悟,其结果就是通神。《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歧伯说:“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我们要说的“忆”是介于“感”与“悟”之间的心理活动。简单地说,“忆”

就是思考。忆的结果是“意”,意是出生以后人为训练培养出来的意识、思维、思想。古人将意归于后天之本脾,认为“脾藏意”。被保存的记忆是“志”,比如永志不忘、日志等等。古人认为“肾藏志”,这和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有直接关系。现代人所说的志,变成了志向、愿望的意思。

人类没有虎豹的尖牙利爪,马鹿的奔跑逃逸速度,仅仅依赖本能很难生存。所幸有意识思维,懂得利用火焰、工具以趋利避害。所幸有记忆,得以代代相传,增益累积。所以意志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意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所以和生存、生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代有很多呆傻的狼孩、猴孩的报道,恰恰证明,不经过后天的教养,人与低级动物言行无异。

意的最初阶段是识,也就是辨识、意识。目辨色,耳辨音,鼻辨臭,舌辨味,身辨觉。进而辨利害、美丑、善恶等等,形成判断。得到意的主要手段是“学”,通过学来掌握前人积累的经验教训。学的重要手段就是背诵,以此来大量存贮知识,即“志”。有了知识以后还需要亲身实践,使得死板的知识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此所谓“习”。通过学习,再加上自己独立的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思想。正如荀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达意的方法,一般是言语、文字、图画等。但是这种表述、表达往往不尽全面,甚至有所失真、歪曲,所以古人有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说法。《庄子·天道》中称:“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陶渊明有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所以古人传授思想往往是口传心授,强调心领神会,这是近乎通神的一种境界。隋唐间名医许

胤宗“每疗,无不愈”,人问曰:“公医术若神,何不著书以贻将来?”胤宗答道:“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又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且古之名手,唯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脉之深趣,即不可言,虚设经方,岂加于旧。吾思之久矣,故不能著述耳。”《后汉书·郭玉传》:“郭玉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郭玉所说的就是后天意识与先天神明相通的一种境界。

人为的思想、意识如果符合自然之道的话,我们称之为“德”。违反自然之道的思想,可谓“无德”。养生处世之道,不过就是调和后天的意志与先天本能、神明的关系。“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灵枢·本藏论》)”

可惜从古至今,很多人不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就是“思想无穷,所顾不得,意淫于外”,最终结果只能是“半百而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