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是社会科学家们探索一定社会现象或事件的方法和规范。
社会科学研究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其研究对象包括人文、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也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人们一般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类型。
本文将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定义、方法选择、研究设计等方面,在这两种类型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探讨一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问题。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定义社会科学研究是指研究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或规律的学问。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人类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以及人类的行为、思想等。
在研究社会科学时,研究者通常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数据,而不仅仅是纯粹的统计分析。
二、方法选择一般情况下,社会科学研究可以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
定性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深入了解人类行为、思想的本质和生成方式。
定量研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供广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来确定一定的事实和关联性。
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需要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方法。
1、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一种具有深度的研究方法。
它是通过分析和解释人类行为、事件等情况来获得知识。
定性研究通常通过分析人类行为、交往以及观察调查等方式来学习社会现象或事件。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关于社会现象的深度和广度的高度描述,帮助研究者探索真实的人类行为、情感和思想。
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通常涉及语言和文字材料的分析,包括词汇、语音、行为和文本/交谈分析。
此外,还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以获得有关实际情况的更深入了解。
在基于定性数据的研究中,主要分析重点就是通过深入理解参与人的观点和意见推演出社会现象或事件的真实的影响。
2、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一种可以制定一定数量规定(指标)的数学计算方法,建立框架并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尽管在定性研究中,该方法同样可以用于部分的数据分析及统计分析,但定量研究通常伴随着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性质、地位、对象、程序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对象、程序一、特征1社会而非自然的研究的主题是社会而非纯粹客观的自然现象。
有着完全不同于自然规律的内在逻辑。
2经验的而非思辨的依据可感知的经验事实来认识社会现象的整体状态。
虽然社会整体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但是具有代表性的经验材料则有助于我们获得相关的知识3特殊性与个别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强调深入到个体及其行为过程来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及其关系。
二、研究的对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经验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分析来探究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 它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狭义的自然界相区别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是有人参与的, 总是和人及其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而人及其活动又总是纷繁复杂, 变化万千的, 说明各种社会现象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某种不可重复的个性。
这使得有的学者只承认自然科学的真理性, 而对社会科学的科学性真理性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因此, 人们在探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特点及其主导方法时, 有必要认真地阐明同自然界一样, 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 同自然科学一样, 社会科学也都是具有科学性、真理性的。
三、地位2001年8月7日,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部分国防科技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时指出:在认识和改进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他主要谈到了以下几点:首先,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来看,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再次,从民族振兴、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来看,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入了解社会,不仅要深入了解中国社会,还要全面了解世界这个大社会;不仅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
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人类行为的学科,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十分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心理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这些现象,社会科学研究需要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十分重要。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简单理解为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了研究方法的选择、如何设计研究、如何开展研究、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诠释学、实证主义和批判理论。
诠释学主要强调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诠释,重视个体经验和感受,注重对符号和意义的分析和解释;实证主义强调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解释,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批判理论主要强调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分析,重视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研究,注重对社会变迁和社会变革的探讨。
二、社会科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设计研究方案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主要适用于对数量特征进行研究。
而定性研究方法则是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来深入研究实际情况,重视研究主体的自然语言的表述,主要适用于对过程、现象深入分析。
在设计研究方案时,需要考虑本次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背景等方面。
研究目的应该明确,研究对象应该确定,并且应该具有代表性、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研究问题应该具有可研究性、重要性和新颖性,同时需要合理组织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背景应该了解研究领域内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有利于更好地定位本次研究的意义。
三、社会科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社会科学研究需要通过收集数据来进行研究分析。
数据收集主要分为定量数据收集和定性数据收集。
定量数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进行,收集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编码、输入和清洗,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推论统计等,以确定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答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答题解析《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答题导论部分◆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2、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4、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原理。
它涉及到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假设验证、解释模型等内容。
以下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些主要内容:
1. 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2. 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包括实证研究、理论解释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以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法。
3. 数据收集与分析:确定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4. 假设验证:构建研究假设,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假设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检验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5. 解释模型:通过发展理论模型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行为,建立理论框架和解释机制。
6. 理论发展:对现有理论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估,发展新的理论、概念和模型。
7. 研究伦理:注重研究过程中的伦理原则和研究对象的权益,确保研究的真实
性和可信度。
8. 学科交叉: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和合作,如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这些内容构成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旨在指导和规范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并提供可靠的研究结论和理论建设。
导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具体性原则
5、发展性原则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主要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 识形态的先进性。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合性,是社会科 学发展史上一种科学而完备的方法论。
导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
本讲主要内容: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 社会科学的特点与功能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一、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
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是人类对 社会认识的初级阶段。
以史为鉴: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第一种自觉形式,一种较低 层次意义上的自觉。 理性求知:是人类社会认识的一种重要发展,是人类理性精 神的表现和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所运用的思想武器。 实证方式(科学主义认识方式):近代以来,实证性理论和 方法主导了社会认识和社会科学研究,科学主义成为社会认识 的一种重要思潮。
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 品格。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本质属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放性?
1、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2、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即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发展总是 从量变开始,社会面貌总体稳定,表现出 自身发展的连续性;达到质变、飞跃,表 现出发展的非连续性。 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对于我们 正确把握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联系和区 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阶段的不同 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 主体选择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和合规律的统一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第一,“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 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
第二,历史是一个合力。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 贾丽民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展现为 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 一过程的内容、实质和规律,为我们具体 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 导。
内容要点
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 题选择性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 法
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 的;社会发展则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主 体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 观规律,对于实践活动的成败具有决定性 意义。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 一
主体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就是合目的与 合规律的统一。
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 人们没有认识必然性的时候,必然性是盲目的、 外在于人的;当人们认识并把握了必然性的时候, 就可以利用必然性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社会研究方法论》PPT课件
• 社会科学主要包括社会学(对市民社会的
研究)、政治学(对国家、政府的研究)、经
济学(对市场运行机制的研究)等,具有整体
性、客观性、价值性等特点。
ppt课件
5
学科定位频谱
ppt课件
6
研究分类
• 研究:
•
研究是找出问题,遵循一定的
顺序或一系列步骤,以系统方法寻
找问题答案的过程。研究不是偶然
发现,研究不是数据搜集,研究不
• 客观性:研究结果不因研究者本人的身 份、观念而变,只要采取同样的方法便 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 清晰性:可理解性
ppt课件
9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 研究的区别
• 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差异:
• 与人文学科研究的差异:
•
研究对象具有不可重复
性、个性事件、难以模拟、
难以控制、复杂性、难以简
单化、难以量化、认识对象
• 规范性:过程能为其他研 究人员理解,而且结果可重
复性
• 概括性:科学主要探索事
物的普遍规律,重在共性p。pt课件
4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起源、
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关
心的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的活动规律,
关心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而不涉及人类活
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 概念 • 变量 • 命题
理论的构成要素
ppt课件
49
(一)概念
• 概述
– 定义: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 形式:概念由定义构成。
• 定义是以语言文字或符号的形式来指明和限定概念所指称的 现象。
2、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4)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起点
第4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起点——从经验事实出发❝内容提要❝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生成❝(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起点❝(一)从经验事实出发的科学性❝(二)选择经验事实的方法❝(三)马克思搜集材料的方法❝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生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近代以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较为科学的方法论,它有其特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但是,它并不是凌驾于人类科学发展之上的绝对的和独一无二的方法论,而是人类社会认识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继承了以往一切积极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
❝为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体现为三种生态表现样态。
❝ 1.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又称之为经典马克思主义。
❝ 2.次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列宁和斯大林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而形成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斯大林思想。
❝3、新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核心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而形成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的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这个基本方法论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之中。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形成❝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理论创立于19世纪中期,以1845-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为标志。
第四讲讲义完整版
第四章社会学研究方法讲座一社会学方法论1.1 什么是方法论及其探讨的问题社会学方法论处于社会学方法体系的最高层次,它从属于一般科学方法,规定着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的理论与逻辑基础。
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包括研究的立场、方位、视角、基本观点,以及认识和解剖对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程序。
从一定意义上讲,方法论是一种工具理论,它只涉及科学发现与检验的原理和逻辑而不涉及具体的事实;学科理论则是包含经验事实的实质理论。
方法论也不同于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它是对研究方式方法一般原理的系统探讨与评价。
其探讨的问题主要有:1、有关社会与人类行为的知识问题。
2、社会现象的性质问题。
3、社会研究的性质问题。
4、研究方法的问题。
1.2 三大社会学方法论传统由于指导思想的不同,社会学家们对方法论问题存在着各种对立的观点,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先后形成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和批判主义方法论三大方法论传统,而且20世纪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西方社会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实证主义方法论长期以来一直在西方社会学中占据主流地位。
尽管各派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张社会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社会学不是探讨“应该如何”,而只是客观地阐明社会“究竟是如何”,它不关注于独特的历史事件,而主要关注于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他们坚持认为社会研究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演绎法,科学假说的陈述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仅当它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是可接受的。
获取经验证据需要采用实验、系统观察、调查、访问、文献考察等方法。
虽然社会科学在方法、技术的运用上有其特点,但它在理论构建、证据搜集、证据分析与评判、理论检验等方面所运用的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并无本质区别。
实证主义者把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把自然科学当作科学的范例,在他们看来,社会学是符合科学的逻辑的。
人文主义方法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种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主观主义社会学思潮。
第四讲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
第四讲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一、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方法论阐释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家们都希望自己能在艰辛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攻克难关,建功立业,获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有的人很早就成名了,伽利略十九岁成名,一生做出了七项贡献;牛顿二十三岁成名,一生做出十一项贡献;马克思写出了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巨著《资本论》等等。
有的人,虽终身勤奋,却成效甚微,甚至一事无成。
科学研究成功与否,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德、识、才、学”和科学研究中的成功有着密切关系。
“德、识、才、学”兼备,是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
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才”所应包括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空话。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在此,毛泽东同志把方法比喻成桥或船。
桥或船是人们为解决过河问题而采用的工具或手段。
因此,我们可以一般性地指出,科学研究方法就是人们为解决一定任务而采用的工具或手段。
这是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最常用的解读。
在西方语言中,“方法”一词来源于希腊文μεταοδος,其中,μετα表示“沿着”,οδος表示“道路”,因此,它从词义上来看意味着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
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包括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
这和毛泽东同志的上述说明完全一致。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对方法作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论述。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他认为,“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同样被列为工具,是站在主观方面的手段,主体方面通过它而与客体相关。
主体在这种推论中是一端,客体则是另一端,前者通过它的方法而与后者联在一起。
”如果我们撇开黑格尔对“主观”、“主体”、“客体”等概念的具体解释,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黑格尔是明确地把方法规定为认识的工具、手段的。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我们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及事务的途径,是我们获取社会知识的重要方式。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因为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及社会现象或事务,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在研究方法上,社会科学有其自己的特点和问题。
一。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简单地说,方法论及时关于方法的方法。
它是一系列有关方法的理论和学说,是抽象地、概括的“方法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方法选择的价值、规范和标准问题。
对于社会学方法论的描述可谓众说纷纭,而我们则是试图从两方面来介绍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一是社会科学内部的方法论之争,二是社会科学与外部的冲突。
社会科学内部的不同观点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主要是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
自十七世纪科学革命以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相继发展起来,并树立了自然科学的权威位置。
此后社会科学各学科也竞相建立并争取自己的科学地位。
社会学一诞生,其鼻祖奥古斯特·孔德就提出,社会学时关于“社会的科学”,并是各自学科的’“皇后”。
其后的几代社会学家大都继续了孔德的弘旨,努力创建所谓的“科学的社会学”。
故人们通常把这种源于孔德,主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并寻求普遍规律性的观点称之为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孔德和涂尔干为代表的经典实证主义阶段、20世纪40~60年代的工具实证主义阶段和后实证主义阶段。
经典实证主义代表人物孔德在《实证政治学体系》中提出我们的每一个观点都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理论状态:神学或虚构;形而上学或抽象;科学的或实证的。
与之相适应,人的发展也经历三个阶段;军事社会、宗教社会和工业社会。
他认为工业社会时代的到来,实证主义应是这种社会中主要的思想。
由此他提出了“科学层次”理论和社会学。
工具实证主义的代表人徐尔平提出,工具实证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而研究方法是独立与哲学,客观性,而非哲学性。
后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在继承传统实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当代的其它各种思想观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一、社会科学〔一〕、社会科学的内涵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与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质与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概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从学科性质来界定社会科学,根据这样一个立场,我们将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社会科学〞概念: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与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二〕、社会科学的复杂性1、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远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复杂:〔1〕、社会现象的不可重复性〔2〕、自然科学基本上以类事件为研究对象,社会科学则常常以个性事件为对象〔3〕、社会现象难以模拟和控制〔4〕、社会现象充满着偶然性、不可测性〔5〕、社会现象难以量化,具有更大的模糊性2、社会科学认识主体的复杂性.〔1〕、自然科学家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研究自然现象的,社会科学家却必须以参与者的身份来研究社会现象.〔2〕、对同一社会现象,具有不同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社会科学家就会作出不同的判定和解释.〔3〕、对事实作出评价的过程中,其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其地位、利益甚至其情感、好恶都要产生很大的影响.3、社会科学理论的复杂性.〔1〕、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形式逻辑、辩证逻辑〕.〔2〕、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3〕、社会科学真理检验的复杂性.〔三〕、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功能和价值的确定无疑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1、社会历史领域规律性、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的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2、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它是或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否定其或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绝对主义;否定必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相对主义.3、社会科学具有人文教化的作用.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历史事件虽然充满着杂多性、偶然性和曲折性,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否则,历史将变得十分神秘.例如,经济有其客观规律,计划经济体制就行不通;价值规律就不可否定;政治有其客观规律,不受制约的权力就必然发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败;文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其实,自然科学的作用也是多样的,它除了有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外,还有教人掌握生活技能的功能.社会科学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具有通过教化,帮助人们增长智慧、健全人格、和谐身心、修养德性、确立信仰、陶铸灵魂等,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作用.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 〔四〕、社会科学研究与其特点1、所谓社会科学研究,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应用某些方法和技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简称为社会研究.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智力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我们可以获得有关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知识,解决一定的理论或现实问题.2、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个别行为和个别状况,而必须用一系列的社会关系、社会原因来说明.用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社会事实只有通过与其他社会事物的整体联系才能得到说明.〔2〕、必须坚持实证性与理解性的统一孔德的学术继承人涂尔干从社会事实的客观性出发,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这种实证性.当然,涂尔干也承认,社会现象比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复杂得多,因而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之间的联系也复杂得多.〔3〕、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在科学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科学的使命就在于追求客观真理,它不应该与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相联系.上述观点虽然维护了科学的客观性和纯洁性,但这个原则事实上即使是在所谓纯粹的经验科学内也难以坚持.因为,在自然科学X围内,它的认识对象虽然是客观的,但由于任何科学活动必然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由不可能与价值无涉的人来实现的社会实践,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实现价值中立.二、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社会科学方法论本身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依托于社会科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西方,"方法〞〔method<meta+〕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意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指思考问题的路径,并意味着比知识更深刻的东西〔思路〕,而方法论〔+logy〕则是对之的解读."在现代,方法一词是指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与其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概言之,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准则、程序、线路以与工具、手段和途径.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按其不同层次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与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与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与其运用的基本原则.〔二〕、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统计分析法列宁曾明确地把社会经济统计看作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要定量地研究社会现象,不能满足于对社会现象的一般观察,而必须进行专门的和有计划的社会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法作为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为社会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统计分析法就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揭示事物内在数量规律的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是构成统计分析方法的两大基本支柱.其中,描述分析是对已经初步整理的数据资料加以概括,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的一种过程和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对资料进行概括,从多种角度显现大量资料所包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如通过计算各种比例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量系统描述和反映事物数量方面的本质.统计推论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进行推论的一种方法.其任务在于根据样本资料去推论总体的一般情形.如通过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的代表性进行鉴别和分析,以科学、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都属于定量研究的X畴.2、比较研究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比较研究法迅速兴起.比较研究不只是一种具体的分析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一系列与此思维方式相关的学科纷纷出现,如比较社会学、比较人类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教育学、比较法学、比较哲学、比较文学、比较史学、比较文化学等等.这些新兴学科的出现,表明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已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比较研究法又称类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3、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简称调查,是最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掌握调查研究法是社科学研究者不可忽视的一项基本研究技能.调查研究法是指采用自填问卷或访谈调查等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观点、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系统地收集信息与进行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与其规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式.它有几个基本特征:研究内容的广泛性;资料收集工具的特定性;获取资料的与时性和全面概括性;资料分析的定量化.4、统计分析法列宁曾明确地把社会经济统计看作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要定量地研究社会现象,不能满足于对社会现象的一般观察,而必须进行专门的和有计划的社会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法作为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为社会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统计分析法就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揭示事物内在数量规律的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是构成统计分析方法的两大基本支柱.其中,描述分析是对已经初步整理的数据资料加以概括,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的一种过程和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对资料进行概括,从多种角度显现大量资料所包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如通过计算各种比例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量系统描述和反映事物数量方面的本质.统计推论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进行推论的一种方法.其任务在于根据样本资料去推论总体的一般情形.如通过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的代表性进行鉴别和分析,以科学、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都属于定量研究的X畴.4、系统分析法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是现代系统论的核心观点和方法,它同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和观点一起,构成了现代认识和思维方式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系统分析法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系统,不是单一晶体或单一细胞,而是两个以上的因素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任何事物要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3〕要素之间的联系必须是相干性联系,即能产生整体功能.系统作为整体尽管不等于要素,也不能还原为要素,但它却不能离开要素,它是由要素构成的.要素作为系统的构件〔元件〕是依赖于整体而存在的,又对整体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发生着作用和影响.这里所谓的功能,是指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或效能,即系统从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系统的变换,向环境输出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系统对其环境的作用称为输出,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称为输入.可见,系统的功能体现了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变换关系,系统的结构和环境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体现了系统的结构.系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X畴.整个世界与其各种事物无不处于系统的联系之中.这些系统可划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自然–人工复合系统,或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或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或宇宙系统、宏观系统和微观系统,或有机系统和无机系统等等.系统与系统之间,按其有序性程度的高低,又构成从低级到高级的等级序列,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过渡.系统X畴的普遍性是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普遍性的反映,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具体体现.〔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原则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2、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四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关系1、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1〕、均为研究客观物质世界提供模式、程序、手段和合理性标准〔2〕、均为人们获取真理性认识,并且促进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一根本目的服务〔3〕、均需要构造理论并对理论作出评价2、两种方法的差异和界限这主要由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社会过程是比自然过程更为复杂的动态过程,社会科学要考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选择性、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等因素,采取数量化、形式化的方法求得理论的清晰性、精确性和预见性相对困难.3、两种方法论逐渐走向统一〔1〕、从阶级性看,阶级问题已不能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障碍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证明社会现象中有一部分没有阶级性.〔2〕、从价值观看,社会科学研究不能脱离价值判断,自然科学脱离价值判断亦非绝对〔3〕、从准确的预见性看,关于自然现象可以准确地预见,而社会科学现象则不能准确地预见的差别也在逐渐消失.〔4〕、从可重复性看,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能而社会科学研究的现象不能重复出现的差别也是相对的.〔5〕、从定量化看,也同样不能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障碍. 但是,在现代条件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社会科学研究时之所以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而不能把现代西方的某一思潮和流派奉为神明,主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超越了任何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和流派,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起其他任何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和流派来要正确得多、深刻得多、高明得多.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两个"坚信〞概括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我国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研究西方哲学的著名学者X放桐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具有一致性,同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从根本上超越了包括近代哲学在内的全部西方哲学,彻底克服了它们的种种片面性和局限性,而且也从根本上超越了取代西方近代哲学的西方现代哲学,同样避免了它们的种种片面性和局限性.〞〔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超越,不是在个别问题上的突破,而是整体上的超越.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所以当我们选择已有的思想资源作为自己的评判标准和指导思想时,只能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包括现代西方哲学在内的其他哲学理论和流派,它们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为我们提供借鉴,因此,我们也只能把它们视为提供借鉴者而不能作为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科学研究,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运用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社会科学研究;2、在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马克思所提出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统领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作为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 就研究社会现象而言,人文科学方法论主X以理解的方法或方法论个人主义开展社会现象研究的方法论.自然科学方法论则是一种主X以实证的方法或方法论整体主义开X社会现象研究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两种方法论,他们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历史唯物主义对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知识具有总体而间接的指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具体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这一看似类于常识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却起到了一种革命的作用.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人们关注和看重的是处于社会"大厦之顶〞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至于粗鄙的物质生活是处在这些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视野之外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把社会的上层建筑奠定于经济基础之上,把人们的思想奠定在物质生活之上.这在当时的思想界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认为人们对社会人士的视野应该"从天国回到人间〞,聚焦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五〕、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具体化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与到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2、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5、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第四专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 开不谈)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 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 互作用中。……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 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 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 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恩格斯
?社会认知不是也不能纠缠于个人的动机和愿望而应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诸如信仰体系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就都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的社会事实个人对这些社社会认知不是也不能纠缠于个人的动机和愿望而应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诸如信仰体系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就都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的社会事实个人对这些社会事实的反应同样服从因果律也能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实证的研究和分析
◆ 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事物的把握 ◆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 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 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 ◆自然界也是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的
恩格斯说,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 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 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 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 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着的人类社会:阶段性特征。
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 逻辑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
对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要从历史客观进程出发,上升到 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与方法
实证主义观点: 社会认知不是也不能纠缠于个人的动机和愿望,而应把社 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诸如信仰体系、社会习俗和社会 制度就都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的社会事实,个人对这些社 会事实的反应同样服从因果律,也能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来进行实证的研究和分析。 反实证主义观点: 离开人们的动机和愿望就无法理解社会现象。
第四章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第四章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及科学竞争
第一节
方法的本质与分类 第二节 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第四节 科技竞争 第五节 科技情报
第一节 方法的本质与分类
方法是人们为达一定目的而选择的手段、 途径或活动方式,属主观范畴;与科学理论及 仪器密切联系,科学方法可概括地划分为感性 方法和理性方法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一、方法的本质 在西方,方法(method)一词源于希腊文, 原义是沿着某条道路前进。在中国,方法一词 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在《天忘》篇 中:“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 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 何?则方法明也。”这里的“方法”指度量方 形之法,以后这个词的含义渐演化为做任何事 情所需要的手段和方法。
一、方法的本质 方法与任务联系在一起;方法与理论联系在 一起;方法与实践联系在一起。 黑格尔曾说:“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 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 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这一观点受到列宁 重视,揭示出方法的本质就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 段。主体通过这一手段,一方面与客体相联系, 并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经验材料;另一方面 运用已有的知识概念对经验材料思维加工,获得 新知识,揭示客体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方法来源于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可以说, 方法是人类不断应用试错法,不断总结自身行为 方式的经验的产物。
一、方法的本质
理论也是方法的重要来源之一。任何 一种科学理论都可能在建立其它理论时, 起到提供思维的概念工具、研制科学仪器 的理论基础、确定观察、实验内容和程序 的作用。 可见,方法和理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法就是理论的实际应用。 作为过去认识活动结果的理论,为现在或将 来的认识活动提供思路、逻辑手段和操作原 则,即履行方法的功能,使理论工作者的思 维活动和整个研究开发活动按照那些客观世 界的规律来进行。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自序第一编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社会科学发展历史回顾一、古代社会科学二、中世纪社会科学三、近代社会科学四、现代社会科学五、当代社会科学第二章社会科学的对象与性质一、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2.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二、社会科学的性质1.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2.说明性与理解性的统一3.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4.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5.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第三章社会科学在当代大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一、科学与非科学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1.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差异和区别2.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似性与共通性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1.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四、社会科学的独特地位第四章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进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2.唯物辩证方法的创立3.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之争二、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比较1.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共通性2.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性第五章唯物史观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一、先进的社会认识方法论二、科学的逻辑前提三、有效的认识方法四、严整的理论框架第二编社会科学研究程序与研究设计第六章社会科学研究程序一、科学从问题开始1.问题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2.社会科学问题的类型3.社会科学问题的选择二、社会科学的解题模式1.分析问题2.探索答案3.检验结论一、全面论证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二、恰当选择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1.研究类型的确定2.研究方法的选择三、科学确定分析单位和研究指标1.分析单位的确定2.研究指标的选择四、合理规划研究时间和空间五、妥善安排研究经费和物质手段第三编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中破偏见:使怀疑方法突出怀疑主义的阴影1.怀疑思想是人类实践和认识过程中的必然产物2.从朴素怀疑、怀疑主义到怀疑方法二、怀疑方法: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1.怀疑方法及其特点2.怀疑方法的认识论功能三、怀疑方法的条件和建构方式1.怀疑方法的条件2.怀疑方法的建构方式四、怀疑方法的运作机制1.大胆质疑2.科学探疑3.合理解疑4.适时核疑一、关于社会观测方法的诘难与辩护1.关于社会观测方法的诘难2.社会观测方法的对象性根据3.社会观测方法与自然观测方法比较二、社会观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征1.社会观测系统的基本结构2.社会观测系统的怠体特征三、观测方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1.恰当选择课题,提出理论假设2.正确运用方法,全面搜集材料3.统计分析资料,检验修正理论一、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及其实质1.社会科学定性研究2.社会科学定性研究的实质二、社会科学定性研究的基本方面1.属性认定2.类别归并3.价值判断第十一章定量方法第十二章统计方法第十三章信息方法第十四章黑箱方法第十五章系统方法第十六章过程方法第十七章评价方法第十八章理解方法第十九章预测方法主要参考文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第一批书目。
社会科学方法论内容
社会科学方法论内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学科分支,它主要围绕着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展开,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研究政策等内容。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方法的选择。
社会科学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质性研究等多种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最适合研究目的的方法,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数据收集。
社会科学研究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如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访谈录音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教导研究者如何进行数据的有效收集和处理,以便更好地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3. 研究结果的报告。
社会科学研究结果通常需要通过论文、报告、专著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
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研究者规范研究结果的报告,以保证其准确和可信度。
4. 社会政策的制定。
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研究者充分利用研究成果,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总之,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提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学方法论[整理版]
社会学方法论课第一讲社会学方法论的发展一、社会研究包括学科研究和非学科、非专业的实践研究。
后现代主义强调非专业的实践研究。
学科研究广义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如社会学研究、民俗学研究。
1.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社会是由人和物构成的社会世界,有意识、精神。
2.研究的主体与客体:研究者的多重身份。
客体-社会本体论3.研究目的:专业与非专业研究的目的不同。
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研究、应用研究的目的也不同。
二、方法论早期从自然科学中移入,关于对自然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如何研究的理论、逻辑、假定、预设、原则。
如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
1.世界观与方法论:方法论与认识论的交叉2.方法论和理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而理论是对实际现象的观点和系统认识。
方法论不涉及具体现象,学科理论称为现象理论,而方法论是工具理论3.方法论与具体方法:方法论是在思维层次上对人的实践活动的考察、接近哲学层次。
具体方法是在操作层次上具体技术的运用,靠近经验层次。
4.方法论的一元性与多元性20世纪60、70年代以前方法论是统一的、一元的方法论,以自然科学为楷模。
60年代以后人们认为对不同现象或同一现象有不同的方法论,形成多元方法论。
5.方法论的主要问题:(1)研究逻辑(2)对人及行为的假设:人的定义、人的本质。
人的行为受何因素的影响。
(3)对社会整体及社会现象的认识途径:有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认识。
多种具体方法的竞争。
(4)真理性和客观性:方法论和知识论交叉(5)规律性:社会现象有无规律性。
(6)价值(个人主观意识)在研究中作用。
三、社会学方法论的发展19世纪初受自然科学影响。
孔德《实证哲学》观点:①社会科学要研究现实问题②研究应是有用的,能解答实际问题。
③应是可靠的。
④应是确切的。
⑤肯定的、能够证实的。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有机体,社会各部分有特定功能。
19世纪后期人文学科研究、文化研究中提出质疑:①自然与社会有本质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第四讲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一、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方法论阐释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家们都希望自己能在艰辛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攻克难关,建功立业,获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有的人很早就成名了,伽利略十九岁成名,一生做出了七项贡献;牛顿二十三岁成名,一生做出十一项贡献;马克思写出了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巨著《资本论》等等。
有的人,虽终身勤奋,却成效甚微,甚至一事无成。
科学研究成功与否,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德、识、才、学”和科学研究中的成功有着密切关系。
“德、识、才、学”兼备,是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
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才”所应包括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空话。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在此,毛泽东同志把方法比喻成桥或船。
桥或船是人们为解决过河问题而采用的工具或手段。
因此,我们可以一般性地指出,科学研究方法就是人们为解决一定任务而采用的工具或手段。
这是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最常用的解读。
在西方语言中,“方法”一词来源于希腊文μεταοδος,其中,μετα表示“沿着”,οδος表示“道路”,因此,它从词义上来看意味着沿着示其内在发展规律,使人们更好地去认识和变革客观世界。
因此,所谓科学研究的方法,就可以理解为人们为解决认识客观世界这一基本任务而采用的工具、手段、方式(模式)、途径(道路)以及它们的合理性条件等。
许多哲学家或科学家,都根据自身的体会,谈到了在科学研究中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的特别重要性。
被马克思誉为现代实验科学始祖的英国哲学家弗·培根说,“我们不仅要谋求并占有更大数量的实验,还要谋求并占有一种与迄今所行的实验不同种类的实验;还必须倡导一种完全不同的,足以促进和提高经验的方法、秩序和过程。
因为经验当它循着自己的轨辙漫行时,如我在前面所说,只是以淆惑人而不足以教导人。
但是一旦它照着确定的法则,守着规则的秩序,并且中途不遭阻扰而向前行进时,那么,知识方面许多好的事物是大可希望。
”“而一个安排妥当的方法呢?哪就能够以一条无阻断的路途通过经验的丛林行达到原理的旷地。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说:“我可以毫不踌躇地说,我觉得我有很大的幸运,从青年时代以来,就发现了某些途径,引导我作了一些思考,获得一些公理,我从这些思考和公理形成了一种方法,凭借这一方法,我觉得自己有了依靠,可以逐步增进我的知识,并且一点一点地把它提高到平庸的才智和短促的生命所能容许达到的最高点。
”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说:“认识一个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
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方法。
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
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
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作用。
这一方面表现为他们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不仅对方法作了许多深刻的论述,而且非常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例如,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第二章第一节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第一章第三节,都是专门论述方法的。
他在谈到《资本论》的研究时还说过:“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如果以后再有功夫做这类工作的话,我很愿意用两三个印张把黑格尔所发现的、但又加以神秘化的方法中所存在的合理的东西阐述一番,使一般人都能够理解。
”“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都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但是要达到这一点,只有用我的方法。
”关于马克思对方法的重视和所进行的研究,恩格斯曾作出如下评价:马克思“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差别重新提到显著的地位,并且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的事实,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
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以这个方法作基础的,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
”另方面则表现为他们始终要人们注意他们所阐述理论中的方法意义。
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引用这些著名人物的言论,只是表明人们已认识到,无论在自然科学研究还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为什么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必须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呢?科学研究活动不同于一般认识活功,它是一种有鲜明目的和严格计划的认识活动。
目的和计划来自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因此,发现和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占有首要地位。
但是这恰恰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人们必须懂得应采取哪些途径和手段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必须懂得如何才能鉴别所提问题的合理性;必须知道怎样妥善处理已知和未知、继承和批判、积累和创新等等之间的关系。
这一切都是和方法问题紧密相关的。
科学研究要以经验事实为依据。
搜集经验事实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人可能认为搜集经验事实大概是科学研究中比较简单一些的工作。
这无非就是指,或者直接通过人们的眼睛看、耳朵听、舌头尝等去搜集,或者是通过仪器去搜集。
实际情况当然不象有些人所想象的这样简单。
科学研究中的经验事实是通过观察实验和应用各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去搜集的,而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研究却始终渗透着系统的科学理论的。
当不同的研究下作者对同一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或社会调查时,就会由于他们所接受的理论不同,而搜集到不同的结果。
这样一来,人们就不得不去考虑:客观对象还有没有自身实在的性质呢?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研究是否还具有合理性和客观性呢?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人们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论。
科学研究的核心,在于把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理论,建立起理论体系,并且进一步用一定理论去作出各种解释和预测。
对此,恩格斯曾这样指出:“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且使之确定起来。
”“正如可认识的物质的无限性,是由纯粹有限的东西所组成一样,绝对地进行认识的思维的无限性,是由无限多的有限的人的人脑所组成的,而人脑是一个接一个和一个跟一个地从事这种无限的认识,常常做实践上的和理论上的蠢事,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的途径行进,往往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没有得到真理(普列斯特列)。
因此,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是被双重困难围困着,就其本性来说,它只能在一个无限的渐近的进步过程中实现。
”这种“双重的困难”如何才能克服?应该遵循怎样的途径,才能比较有效地获得真理,而不致于当真理碰到鼻尖上时还没有得到真理呢?采用哪些措施或手段,才能较少地做出“蠢事”?很显然,正是为着解决科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就更占有突出的地位。
更进一步地说,对于一位刚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施以若干研究方法的指导,较之听任他凭借个人经验而事倍功半地去摸索,应有助于他们早出成果。
一个刚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就好象一个为了探宝而走进了“迷宫”的人,他不知出路到底在哪里。
他必须四处去探寻。
如果他在探寻中是能不断总结经验,那么他还是有可能走出“迷宫”,找到某些宝藏。
但这样做就可能要无谓地消耗掉他的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宝藏就无法去开采了。
这当然是十分可借的。
有人曾统计了历代1249名杰出科学家的年龄构成和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在被发现时有关科学家的年龄构成。
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年龄区在25—45岁之间,其最佳峰值年龄为37岁左右”,“对于科学劳动来说,对于一个抽象的科学家来说,在25—45岁之间,做出重大贡献的可能性(几率)是比较大的”。
根据这一统计资料,一个立志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贡献的研究者,就应在离开学校踏上研究岗位后的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取得科学研究的首次成效。
这就更不容许人们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盲目摸索之中了。
有意识地去学习和掌握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方法,对他我们来说将是十分重要的。
方法本身虽不能直接告诉他们“迷宫”的出口和宝藏的埋藏点在哪里,但方法是一块块指路标。
遵循着这些指路标,可以使他们减少许多迂回曲折,沿着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走向胜利的目的地。
可以按不同标准把科学方法划分为不同类型。
按照人们运用科学方法时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为标准,可以将科学方法划分为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以及整理经验材料、形成理论体系并发展理论的方法两大类型。
在前一种类型中,包括运用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进行观察的方法;借助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开展社会调查的方法等。
在后一种类型中,包括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一系列方法。
运用前一类方法的结果,是人们发现、搜集、积累了许多经验事实材料。
这就既为运用后一类方法创造了前提条件,又为检验后一类方法所造成的结果提供了可能。
运用后一类方法的结果,是人们对经验材料作出理论概括,形成理论系统。
这就既为运用前一类方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又使前一类方法所造成的结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所以,这两类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按照科学方法所体现出的思维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科学方法分为逻辑思维性质的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性质的方法两大类。
后者如想象、联想、猜想等等。
前者如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等。
科学研究活动中,既要运用逻辑思维性质的方法,又要运用非逻辑思维性质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按照科学方法在整个科学研究活动中所处的层次,将科学方法划分为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三大类,按照科学方法是否与量的分析有关,将科学方法划分为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定性研究的方法,等等。
方法起源于实践活动。
人们为了在实践活动中完成任务而形成了方法。
实践目的不同导致了方法的区别。
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方法也将变更自己的形式并出现新的类型。
只要人们在从事着科学研究活动,人们就总是要采取一定的方法。
问题在于,有些人采用的方法是合理的,而另一些人采用的方法则是不合理或不甚合理的。
合理的方法,将引导人们有效地达到科学研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