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专家讲座文言特殊句式三倒装句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五篇范例)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五篇范例)第一篇: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总结讲解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包含: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去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三)倒装句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三)——倒装句一、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于晋〕无礼2.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于楚〕贰3.佚之狐言于郑伯(《烛之武退秦师》)〔于郑伯〕言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于君〕有益5.常痛于骨髓(《荆轲刺秦王》)〔于骨髓〕痛6.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于项羽〕言7.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于)关中〕欲王8.具告以事(《鸿门宴》)〔以事〕告(之)9.良曰:“长于臣。
”(《鸿门宴》)〔于臣〕长10.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于此〕复见将军11.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于台阁〕仕宦12.亦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于庭树〕自缢1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14.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于怀〕喻之15.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于斯文〕有感16.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17.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于东山之上〕出18.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于斗牛之间〕徘徊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于江渚之上〕渔樵20.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于其址〕舍21.转徙于江湖间(《琵琶行》)〔于江湖间〕转徙2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2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琵琶行》)〔于上青天〕难2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于邻国〕多25.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以孝悌之义〕申之2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不〔于道路〕负戴2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于蓝〕取之,〔于蓝〕青2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于水〕寒29.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过秦论》)非〔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尊30.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高中文言倒装句
三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莫、毋”等否定词);二是代词(如:尔、之、我、自、吾、己)作宾语。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我无尔虞,尔无我诈。
时不我待。
忌不自信《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秋水》庄子寂寥而莫我知也。
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了解我的(愤懑、苦闷)",《愚溪诗序》柳宗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孟子》而良人未之知,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孟子》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论语.学而》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动词、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范仲淹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司马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司马迁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庄子牛何之?《孟子》则又何羡乎?《赤壁赋》苏轼客何为者?《鸿门宴》司马迁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何由知吾可也?《孟子》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沛公安在?《鸿门宴》司马迁世与我而相违兮,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且焉置土石?(且土石置焉?)(《愚公移山》)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彼且恶(wū)乎待哉?《逍遥游》〈庄子〉(三)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详解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详解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详解,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1)谓语提前句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谏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美矣哉,我少年中国;甚矣哉,为欺也!(2)宾语前置句宾语: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
古汉语中的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具体条件是:以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如:且焉置土石? 微斯人,吾谁与归?在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如:城中皆不知觉。
一般句子中,如果宾语需要前置时,必须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间加之或之为、是等作标志。
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定语后置句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
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译,定语后置有两种作用,一是突出修饰成分,一是避免定语太长。
可根据哪种作用为主,选择不同的对译方法,或者选择其它的对译方法。
(4)状语后置句状语:状语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
状语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或限制。
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如果对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
(完整)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有哪些类型
(完整)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有哪些类型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有哪些类型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③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 精品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
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
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
主要包括: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2宾语前置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
例如: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张衡传》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莫振救之《论积贮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例如: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 《赤壁之战》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鸿门宴》③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
例如:④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岳阳楼记》(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
例如: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有何功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③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孜孜焉唯急进修《问说》④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惟依兄嫂《祭十二郎文》(4)宾语前置例句:(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3) 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6)沛公安在?(《鸿门宴》)(7)客何为者?(《鸿门宴》)(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9)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10)宋何罪之有?(《公输》)(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12)何陋之有?(《陋室铭》)(13)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14)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5)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16)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高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倒装句
高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倒装句高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倒装句也许我们偶尔会成功,甚至想放弃,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这一切终究会过去.生命每天都是新的.今天我们将度过一个全新的生命.下面分享高二语文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向前冲!(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 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这里的“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例句:1、(高一的)我们爱(语文)学习。
状语:谓语前,表示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地 例句:1、我们[上半年][非常地]爱学习。
补语:谓语后,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得
例句:1、对学习,我们爱<得疯狂>。
枝叶成分——定状补(难点)
定语:主、宾语前,表示其性状、数量、所属等。的 状语:谓语前,表示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地 补语:谓语后,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得
以大事也 (状语)
状语后置—初中例句
定义:文言文中状语出现在谓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屠惧,投以骨。 《狼》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回顾:文言文倒装句
★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出现在谓语前边的倒装句式。
微斯人,吾谁与归?
(《陋室铭》)
(《岳阳楼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定语后置
定义:文言文中定语出现在主或宾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1: 现代汉语: 日行千里的 马……
(定语) “现代文言文” : 千里 (主语) 马 之 千里 者…… (定语)
古代文言文:
马 (主语)
定语后置
定义:文言文中定语出现在主或宾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2: 现代汉语: ……就写了四句
诗
(定语) (宾语) “现代文言文” : …… 古代文言文:…… 即书四句 诗
高考复习文言文倒置句式PPT[优秀课件资料]
一、状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有四种情况) 三、宾语前置(有四种情况) 四、主谓倒置
一、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则往往置于谓语后面作补语。
{比 现代汉语:状语+谓语+补语
较 文言文: 谓语+状语后置
例如: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鸿门宴》
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8、唯利是图 (图利)
9、一言以蔽之 (以一言)
10、《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四、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练习: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何在)
三、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 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如:跟谁干?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 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宾语前置 又有四种情况: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作 宾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持自己。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倒装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倒装句第一篇: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倒装句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倒装句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倒装句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倒装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这种顺序被颠倒,就成为“倒装句”。
文言文的语序倒装主要有四种:A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在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B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候,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C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A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前置谓语,译:我的心想得很远很远啊。
(《赤壁赋》)B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1、何为其然也?—(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为什么箫声这么悲凉呢?(《赤壁赋》)2、而今安在哉?—(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现在在哪里呢?(《赤壁赋》)3、而又何羡乎?—(何羡是羡何的倒装)译:又羡慕什么呢?(《赤壁赋》)4、不然,籍何以至此。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鸿门宴》)5、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是如何的倒装)译:今天的事情怎么样?(《鸿门宴》)6、客何为者?—(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客人是干什么的?(《鸿门宴》)7、大王来何操?—(何操是操何的倒装)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鸿门宴》)8、沛公安在?—(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沛公在哪里?(《鸿门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1、及时相遣归。
—(相遣归是遣归相的倒装)译:趁早送我回娘家。
(《孔雀东南飞》2、嬉戏莫相忘。
—(相忘是忘相的倒装)译:游戏时不要忘了我。
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倒装句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倒装句是指句子成分的顺序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不同的句子。
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倒装句,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主谓倒装,也就是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
在现代汉语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而在某些文言文中,为了强调谓语,会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比如《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
这里将“甚矣”这个谓语前置,就是为了强调愚公的不聪明程度。
宾语前置又分为几种情况。
疑问句中,宾语如果是疑问代词,宾语要前置。
像《鸿门宴》中的“沛公安在”,正常语序是“沛公在安”,意思是“沛公在哪里”,这里“安”是疑问代词,所以前置了。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要前置。
例如《硕鼠》中的“莫我肯顾”,正常语序是“莫肯顾我”,意思是“不肯顾念我”,“我”作为代词宾语前置了。
还有一种是用“之”“是”把宾语提前的情况,比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之”起到了宾语前置的作用。
定语后置通常是为了突出定语所修饰的中心词。
常见的形式有用“之……者”“者”“之”来标志定语后置。
比如《马说》中的“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是“千里马”,“之……者”表示定语后置。
还有“求人可使报秦者”,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之人”,“者”字标志着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通常作状语放在动词前面,而在文言文中,常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
例如《游褒禅山记》中的“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正常语序应该是“于人可为讥,而于己为有悔”,“于人为”“于己为”是状语后置。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准确判断和理解文言文倒装句呢?首先,要积累常见的倒装句类型和标志词。
比如宾语前置中的疑问代词、否定词,定语后置中的“之”“者”等。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形成对这些标志词的敏感度,一看到就能想到可能是倒装句。
人教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常见特殊句式一、判断句通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可以分为三个系列:“……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志系列。
1.“……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例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3.无标志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志的。
如: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二、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例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③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
《鸿门宴》:“将*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高二语文专家讲座文言特殊句式三倒装句
第13讲:文言特殊句式三:倒装句【本讲要点】文言句式和用法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文言句式形成于两千多年前,与现代汉语的句式有所不同,要读懂文言文不了解文言句式的基本特点是不行的。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了解它的特殊句式,乃阅读文言文之所必需,是考生之所必备的。
汉语句子的词序有一定的顺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宾语前,在主语后;定语和状语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补语在它所述补的中心词后等。
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的特点。
但是,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或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句子的词序常常跟上述特点不同,这叫倒装句。
古汉语的倒装句,一般有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谓宾倒装)、定语后置(定语与名词中心词倒装)等。
【重点讲解】【例题精讲】一、宾语前置(一)否定句中宾语前置文言文的否定句中,如果谓语的宾语是代词的话,这个宾语往往要提前。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你不欺骗我,我也不欺骗你。
2、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你不想我,难道没有别的人?3、(孔明)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当时的人都不同意他(那种自况)。
4、城中人皆不之觉。
(《李朔雪夜入蔡州》)(二)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是代词的话,这个宾语也往往要提前。
5、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6、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张》)——卫国的国君等你来主持政务,您准备首先干什么事?7、问何以战?(《左传庄公十年》)——问凭什么去作战?8、何由知我可也?(《孟子梁惠王上》)——从哪一点知道我能够呢?(三)特殊前置形式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的倒装结构,比较特殊,也比较常见。
即“唯……之……”式和“唯……是……”式。
这里的“之”和“是”分别作为一种标志。
这类倒装结构的作用是在于强调动作的专一性,“唯”可以译作“就”、“只是”等。
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优秀课堂ppt课件
迁 )移
训 练
答案: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 语后置句)
2024/2/12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② 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④ 申之以孝悌之义。
迁 移 训 练
⑤ 覆之以掌。
⑥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 能谤讥于市朝。
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⑨ 长于臣。
⑩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2024/2/12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5. “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 时,可解释为“我”,这时 “见”是作宾
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
①①府府吏吏见见丁丁宁宁。。((《《孔孔雀雀东东南南飞飞》》)) ②②生生孩孩六六月月,,慈慈父父见见背背。。((《《陈陈情情表表》》))
2024/2/12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2.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 完
全一致的一项是( )
迁 移 训 练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伤乎? (选A,考查介词宾语前置与动词宾语前置。)
2024/2/12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倒装句是一个重要且颇具特色的语法现象。
倒装句的存在,让文言文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也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倒装句,简单来说,就是句子中某些成分的顺序与我们平常的表述习惯不同。
常见的倒装句类型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先来说说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情况。
其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比如“大王来何操?”这里“何”是疑问代词,作“操”的宾语,正常语序应该是“大王来操何”。
其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像“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代词,正常语序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
其三,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比如“夫晋,何厌之有?”正常语序是“夫晋,有何厌”。
接着是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
一是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可使报秦”就是后置定语。
二是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像“石之铿然有声者”,“铿然有声”为后置定语。
三是中心词+之+后置定语,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和“强”分别是“爪牙”和“筋骨”的后置定语。
状语后置也是常见的一种倒装。
它的形式多为“于+宾语”“以+宾语”。
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就是后置的状语。
再如“具告以事”,“以事”就是后置的状语。
最后是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一般是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其前置。
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
了解这些倒装句的类型和特点,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去理解,往往会产生误解。
只有掌握了倒装句的规律,我们才能读懂古人的行文意图,真正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那么,如何准确判断和理解这些倒装句呢?首先,要积累常见的倒装句式和标志词。
比如见到“何……”“安……”“孰……”等疑问代词在句首,就要想到可能是宾语前置。
其次,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
通过对整个句子和段落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句子成分的顺序是否正常。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ppt演讲教学
随堂练习
1 、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 主语)一声不 响地( 状语)解了(谓语 )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 )那条 结实的粗( 定语)绳子( 宾语)。
2、 在一天夜里( 状语 )他( 主语)被一阵尖叫声( 状语)
惊醒了( 谓语)。
《句子结 构— — 文言特殊句式 》p pt 演讲教学
《句子结 构— — 文言特殊句式 》p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四、谓语前置 五、宾语前置 六、定语后置 七、状语后置
《句子结 构— — 文言特殊句式 》p pt 演讲教学
《句子结 构— — 文言特殊句式 》p pt 演讲教学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 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 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 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句子结 构— — 文言特殊句式 》p pt 演讲教学
《句子结 构— — 文言特殊句式 》p pt 演讲教学
例1、 藤野先生(主语)总是( 状语)夹着( 谓语)一叠大 大小小的(定语)书(宾语)。 例2、 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 定语 )最高定( 语 )成就(宾语 )。 例3、 车间(主语)已经(状语)完成了(谓语)全年的 (定语)任务(宾语)。
《句子结 构— — 文言特殊句式 》p pt 演讲教学
《句子结 构— — 文言特殊句式 》p pt 演讲教学
六、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 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 (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文言特殊句式三:倒装句【本讲要点】文言句式和用法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文言句式形成于两千多年前,与现代汉语的句式有所不同,要读懂文言文不了解文言句式的基本特点是不行的。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了解它的特殊句式,乃阅读文言文之所必需,是考生之所必备的。
汉语句子的词序有一定的顺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宾语前,在主语后;定语和状语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补语在它所述补的中心词后等。
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的特点。
但是,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或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句子的词序常常跟上述特点不同,这叫倒装句。
古汉语的倒装句,一般有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谓宾倒装)、定语后置(定语与名词中心词倒装)等。
【重点讲解】【例题精讲】一、宾语前置(一)否定句中宾语前置文言文的否定句中,如果谓语的宾语是代词的话,这个宾语往往要提前。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你不欺骗我,我也不欺骗你。
2、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你不想我,难道没有别的人?3、(孔明)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当时的人都不同意他(那种自况)。
4、城中人皆不之觉。
(《李朔雪夜入蔡州》)(二)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是代词的话,这个宾语也往往要提前。
5、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6、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张》)——卫国的国君等你来主持政务,您准备首先干什么事?7、问何以战?(《左传庄公十年》)——问凭什么去作战?8、何由知我可也?(《孟子梁惠王上》)——从哪一点知道我能够呢?(三)特殊前置形式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的倒装结构,比较特殊,也比较常见。
即“唯……之……”式和“唯……是……”式。
这里的“之”和“是”分别作为一种标志。
这类倒装结构的作用是在于强调动作的专一性,“唯”可以译作“就”、“只是”等。
9、此子……不才,吾唯子之怨。
(《左传文公十年》)——这孩子……不成才,我就怨恨您。
(“唯子之怨”即“唯怨子”)10、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左传文公十年》)——率领军队以来,只是寻求敌人。
(“唯敌是求”即“唯求敌“)11、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铲除您所厌恶的势力,只有尽力而为了。
(“唯力是视”即“唯视力”)12、吾少孤,……唯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我年轻时就死了父母,只是依靠兄嫂。
(“唯兄嫂是依”即“唯依兄嫂”)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光用“之”或“是”使宾语提前。
如:1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左传僖公十年》)——君不忧虑自己的流亡,却担心臣子们,真仁惠之极了。
二、介词宾语的前置古今汉语一般都是介词在前,它的宾语在后。
可是古汉语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放在介词前,形成“宾语——介词”结构,这就是介词宾语前置。
如:(一)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它必须放在介词之前。
如:1、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谈》)——为什么长期留在这被包围的城里而不离开呢?(代词“曷”是介词“为”的宾语。
)(二)介词“以”的宾语常常放在介词之前。
如:2、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孟子·离娄下》)——如果有不合的地方,就仰面沉思,黑夜接着白天不断地思考。
(“夜以继日”即“以夜继日”,介词“以”的宾语“夜”前置。
)(三)“是”作介词宾语时,也有放在介词前面的。
如:3、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见蔡桓公》)——我因为这样就没有什么说的了。
(“是以”即“以是”,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因为这个”或“因此”。
“是以”比“以是”更为常见。
)三、定语后置定语放在被它限制、修饰的中心词之前,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语序规律。
但古汉语定语也有放在中心词后面的。
从结构上看,定语后置要用“者”煞尾,形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如: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村子里有个喜欢玩儿的青年,养了一只蟋蟀。
定语“好事者”置于中心词“少年”之后。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韩愈《杂说四》)——能够跑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就要吃完一担粮食。
定语“千里者”置于中心词“马”之后,中间用“之”。
总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用“者”字煞尾。
否则,便不是定语后置的格式。
比较下列的说法:少年好事者、少年之好事者(“好事者”都是定语)少年好事(“好事”是谓语)少年之好事(“好事”是偏正词组的中心词)四、谓语前置如前所述,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是谓语在主语之后。
但是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有时就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
如:1、甚矣,汝之不慧!(《愚公移山》)句中“汝之不慧”应是主语,“甚矣”应是谓语。
顺说应当是“汝之不慧甚矣。
”这里把谓语提前是为了突出表现智叟对愚公的讥笑态度。
2、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句中“哭者”是主语,“谁与”是谓语。
顺说应当是“哭者,谁与?”这里为了强调“谁”,把谓语提前了。
3、信哉,是言也。
(《史记》)——这话是可靠的。
【问题释疑】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掌握一定量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宾语前置句的句式特点,词类活用的规律,疑问句的构成等,同时脑中还要熟记一些例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合理推断。
比如要求从“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中找出句中活用的词,并加以解释。
假如脑中孰记了初中时学过的一个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了解“死国可乎”的“死国”是为动用法,那么就不难看出本句中,“死”是活用的词,是为动用法。
不管是单独设题考查文言句式,还是在句子翻译、文意的理解上涉及的文言句式,如果不能根据文言句式的语法特征作出准确的判断,不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正确的理解文言句式的句意,那么就会误解甚至曲解了文意。
大致说来,涉及文言句式试题的失误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不了解文言句式的语法特征,主观地作出判断。
文言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其不同之处可以通过语法特征的分析区别出来。
如现代汉语的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后面,可是在文言文中有三种情况,宾语可以置于动词之前,这就叫宾语前置句。
又如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在中心词之前,可是在文言文中,为了强调这个定语,可以借助一个“……之……者”的结构将它置于中心词之后,明白了这个语法特征,再结合语境就不难判断出定语后置了。
但是,有不少同学由于不会分析文言句式的语法特征,因而不能正确判断句式。
二、不根据上下文所述的内容作具体分析,而孤立地理解其义。
有的文言句式有较明显的语法特征,但不能机械地仅以此为据进行判断。
更多的文言句式没有明显的语法特征,如果不根据语境具体分析,必然会错误百出。
对于初学古汉语的人来说,宾语前置问题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尤其是阅读一篇陌生的文言文,其中的宾语前置并不是一眼就能判断出来的。
大体说来,初学者容易误把前置宾语当成其他句成分。
如:1、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何知”即“知何”,“何”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应当译为“知道什么?”但有些同学容易把“何”当成表示原因的状语而译为“怎么知道?”这就背离原文的意义了。
更多的是在主语未出现的句子中,误把前置的宾语当成主语的。
如:2、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句中“谁”、“孰”都是疑问代词充当宾语而置于介词“为”、动词“令”之前。
当译为:“为谁做这件事?让谁听从自己的话?”但这种宾语位于句首的句式很容易误认为—般的主谓句,而误译为:“谁为我做这件事?谁让我听他的话?”又如:3、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谁与语!(司马迁《报任安书》)。
“谁与语”即“与谁语”,但容易误认为“谁和你说”。
4、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斯入之徒”和“谁”都是“与”(意为:“与……在一起”)的前置宾语。
全句当译为:“我不和这些人在一起而跟谁在一起呢?”由于“与”有作句末语气词的用法,这句句子中前置的宾语也就容易被当成判断句中的名词性谓语,而误译为:“我不是这些人的徒党而是谁呢?”用代词“之”、“是”复指的前置宾语,有时也很容易误释。
例如:5、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尔”为动词“过”的前置宾语,而用代词“是”复指,当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但有些同学容易将这句中的“是”当成判断词,而误译为:“冉求,恐怕你是错了吧!”这就与原意大相径庭了。
还有一些宾语前置句较易发生误释。
例如在形式上没有前置标志的“寡人是问”、“寡人是征”等句式。
【学法指导】怎样辨认宾语前置呢?大体说来,可以从两点着手。
第一,应当熟悉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掌握其规律,确立牢固的观念,这样,凡遇到在形式上与宾语前置句相类似的句式时,就能有意识地进行语法分析,而不致将宾语前置句漏过去。
如“何知”、“谁为”、“孰令”属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无乃尔是过与”属于用代词“是”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式。
如果对这些规则比较熟悉,就很容易判断出它们是宾语前置句。
第二是充分利用上下文语言环境的提示作用,来判断出现于动词(或介词)前面的名词性成分是否为前置宾语。
如“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一句,上文有“鸟兽不可与同群”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等内容,都谈到与谁在一起的问题,可知这句也是就此话题而言的。
如果将“斯人之徒”和“谁”理解成判断句的谓语,在事理上也讲不通。
根据这些线索,可以发现这句话中“与”是动词,“与”前面的名词为前置宾语。
文言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对照古今汉语语法,就会知道一些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有了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正是这些文言句式的特殊之处。
因此,只有在与现代汉语的一般句式进行比较的前提下才能明确认知各种文言特殊句式。
辨析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应在与现代汉语的一般句式比较下掌握各种文言句式。
大致说来,判断句和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的规律,固定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较为稳定,不难掌握,只要记住它的习惯用法就行了。
具体来说,文言句式和用法的复习可采用以下方法:一、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理解、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根据不同文言句式的语言标志和基本格式来判断和理解。
例如倒装句,它的特点是句子的某个成分不在它应在的位置,这是古人使用语言的习惯。
为了明确句意,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子排列顺序,将这些成分复位。
如定语一般在主语中心词或宾语中心词前也即在名词前,如果在它们之后就属于定语后置。
同样,状语的位置在谓语动词前,介宾短语多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这是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它放在谓语动词后的话,翻译时就必须将它们提前,句子才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