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看锥体外系反应,精神药物副作用退!退!退

合集下载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1、神经系统。

精神药物主要作用靶点在神经系统,因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多见,常见的有锥体外系反应,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动眼危象,角弓反张,扭转痉挛,静坐不能,迟发型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因癫痫阈值降低而诱发抽搐发作。

当与其他苯二氮卓类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可能出现过度镇静,需加以堤防。

2、心血管系统。

常见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心脏传导异常如心动过缓或过速,房室传到阻滞,早搏等。

少见的有短P-R综合征,QTC延长。

3、消化系统。

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返酸,便秘,个别在用药早期可出现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

4、血液系统。

精神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是白细胞减少,罕见极个别特殊体质会出现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5、内分泌系统。

体重增加是内分泌系统常见反应,目前公认对体重增加影响较小的为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

对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不容小视。

除此之外可见有女性闭经、月经紊乱,泌乳,男性乳房女性化,性功能减退。

6、恶性综合征。

此种反应主要以持续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7、其他表现。

有过敏反应,乏力,困倦,口干,流涎,视物模糊,药源性焦虑,撤药反应,药物蓄积等。

精神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在10%左右,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在0.1%-0.01%,因此,作为患者和家属对常见不良不必惊慌失措,只要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做好检测,定期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的复查,多数药物反应是可以及早发现避免的,如果家属对用药或药物反应有疑虑,还是要到精神专科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建议。

处理办法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怎么办?首先应该告诉你的医生。

对于用药早期出现的轻微的锥体外系症状,可以尝试观察,暂缓增加药物剂量,看一周左右是否能够缓解。

对于较为明显或持久的症状,医生会使用药物来拮抗这些不良反应。

如果经过处理,症状仍较为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医生可能就会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

锥体外系反应

锥体外系反应

锥体外系反应一、锥体外系综合征锥体外系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包括药源性巴金森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

发生率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50%~60%,奋乃静40%~50%,氯丙嗪25%~30%,甲硫哒嗪、舒必利、氯氮平较少见。

(一)临床表现1.药源性巴金森征:多在应用抗精神药后数日及数月内发生,绝大多数见于治疗的头2~3个月内,易感者可在1~2周内出现症状。

主要特征为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

(1)震颤:最先出现于肢体的远端,以上肢多见,尤其是手及手指,其次为下肢、头、唇及下颌部。

手的节律性震颤具有一定特征,呈“搓丸样”表现。

震颤在肢体静止状态时出现,随意活动时可减轻或暂时停止,情绪激动时增强,睡眠时消失。

(2)肌强直:伸肌及屈肌的肌张力都增高,出现肌肉强直,面、颈及四肢肌肉均可受累。

由于屈肌的肌张力增强略高于伸肌而呈现特殊姿势及表情,即头向前倾、躯干僵硬、向前俯屈、两臂内收屈曲、肘关节及手指关节屈曲、手指伸直、髋膝关节微屈、面部呆板、缺乏表情、双目凝视、眨眼减少呈“假面具脸”。

(3)运动减少:是本综合征的突出表现,由于肌强直、姿势平衡发生障碍,可引起一系列的运动不协调。

(4)精细动作障碍:系扣、穿脱鞋、洗脸、刷牙等动作均有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坐下时不能起立,卧床时不能翻身。

(5)步态障碍:呈“慌张步态”,表现起步困难,起步后步伐细碎,越走越快,直向前冲,难于止步,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

(6)流涎:口、舌、腭及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咽部肌肉运动障碍,唾液由口中流出,严重者可发生吞咽困难。

(7)言语障碍:肌肉运动障碍影响到发音,病人音调变低,构词不清、吐字不准。

2.静坐不能: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一种表现。

症状较轻者不易被觉察,严重时病人往往痛苦万分,为此自杀者并不罕见。

临床上有时将此误诊为精神病加重,而采取相反的措施,增加抗精神病药的剂量,以致加重病人痛苦。

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引言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目前,针对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的治疗研究得到了不断的进展,新的药物治疗方案也不断涌现。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的角度对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机制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影响多巴胺和其他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进而影响大脑的神经传导,从而引发锥体外系反应。

锥体外系反应包括震颤、僵直、肌肉痉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适和痛苦。

针对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进行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药物治疗在传统药物治疗中,通常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可以减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影响,从而减轻肌肉僵直和震颤等症状;抗组胺药物可以减少组胺的释放,从而减轻肌肉痉挛等症状。

传统药物治疗存在疗效不佳、耐受性差等问题,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三、新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新的药物治疗方案也不断涌现。

以下将对一些新的药物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1. 沃布拉克星沃布拉克星是一种新型的脑内多巴胺释放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多巴胺的释放减轻锥体外系反应的症状。

研究表明,沃布拉克星在治疗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耐受性较好。

沃布拉克星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

3. CRTH2拮抗剂最近的研究表明,CRTH2拮抗剂具有一定的抗锥体外系反应作用。

CRTH2是一种与神经递质相关的蛋白质,在多巴胺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CRTH2拮抗剂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通路减轻锥体外系反应的症状。

CRTH2拮抗剂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

结论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较好的疗效。

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锥体外系反应(extrapyramidal symptoms,EPS)。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研究致力于寻找和开发新的药物来治疗抗精神病药导致的EPS。

锥体外系是指体内的除皮层外和脑干(锥体)外的神经系统,包括基底节、小脑、额叶和视觉皮层,负责调节运动、姿势和姿态。

EPS是由抗精神病药物干扰这些神经系统功能而引起的,表现为肌肉僵直、震颤、舞蹈样动作和口咬等症状。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传统的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传统的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如氯丙嗪、奋乃静等)疗效显著,但副作用较大,易导致EPS。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等)相对较少引起EPS,但其疗效不及传统药物。

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的药物来克服这些问题。

一些研究表明,改变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可能有助于减轻EPS的发生。

调整药物剂量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而分次给药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减少EPS发生的风险。

个体化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适合该患者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并尽可能减少EPS的发生。

除了改变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外,一些研究还尝试寻找新的药物来治疗EPS。

某些研究发现,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EPS。

抗胆碱能药物可以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对脑内乙酰胆碱的阻断作用,从而减轻EPS的症状。

一些研究还表明,其他药物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氧化剂等也可能有助于减轻EPS。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许多药物可以用于治疗EPS,但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副作用和风险。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权衡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临床上还需要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以评估抗精神病药物治疗EPS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服用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

服用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

服用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精神科药物的药理作用广泛,在应用过程中,既要注意治疗效果的观察,还要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长期使用或较大剂量使用时。

更易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除药物因素外,还可能与某些非药物因素有关,如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过敏体质等。

因此,合理使用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及时处理,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是十分重要的。

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椎体外系反应: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率较小。

1)急性肌张力障碍:是椎体外系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常在首次服药的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

表现为个别肌群的持续性痉挛,可呈现为挤眉弄眼,痉挛性斜颈扭转性痉挛。

患者可伴有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

2)静坐不能:患者主观上想静坐,而客观上表现为不停的运动。

以腿和脚不安宁运动最为常见,表现为躯体摇摆、不停的踱步、坐卧不宁、来回走动。

严重这伴有焦虑、烦躁、易激惹。

3)帕金森综合症;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如手部的节律性震颤,其次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出现肌肉僵硬,呈现“面具脸”,走路呈“慌张步态”,另外还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少,自发活动少并有流涎多汗等。

4)迟发性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有节律或不规则、不自主的异常运动,以口唇舌面部不自主的运动最为突出。

2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1)体位性低血压:多发生治疗初期,尤以注射给药发生率最高。

主要表现为体位改变时出现头晕、眼花、心率加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2)心电图改变;多发生治疗剂量较大时,老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几率较高。

3精神方面不良反应(1)过度镇静:表现为乏力、嗜睡活动减少,对周围环境缺乏关注。

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机体逐渐适应或耐受。

(2)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与治疗初期,表现为兴奋、激动、不安、情绪急躁敌意、言语紊乱、冲动行为,往往伴有椎体外系反应,兴奋症状随着椎体外系反应减轻而消失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常见为口干、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和麻痹性肠梗阻。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副作用与管理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副作用与管理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副作用与管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药物治疗是目前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系列副作用,如锥体外系症状、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副作用等。

本文将探讨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其管理方法。

一、锥体外系症状的管理锥体外系症状是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唾液分泌增加等。

这些副作用主要是由于药物对多巴胺D2受体的阻断作用所致。

为了减轻这些副作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适当调整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以减少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

2. 添加抗胆碱药物:抗胆碱药物可以有效减轻锥体外系症状,如苯海索、托吡酯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胆碱药物也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口干、视力模糊等。

3. 选择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相较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更少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因此,对于容易出现这类副作用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使用新一代药物。

二、代谢综合征的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代谢综合征,表现为体重增加、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

这些副作用主要是由于药物对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的阻断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脂肪代谢紊乱。

以下是管理代谢综合征的方法:1. 饮食管理: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

2. 运动治疗: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代谢紊乱,减少体重增加。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等。

3. 药物干预:对于出现明显代谢紊乱的患者,可以考虑添加降脂、降压药物进行干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也可能会引起新的副作用,所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心血管副作用的管理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心血管副作用,如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等。

以下是管理心血管副作用的方法:1. 定期监测心电图: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QT间期的变化。

中药防治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中药防治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中药防治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本文参考1997年以来的国内中文文献资料,从文献总结医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方法本文对近20年来,中药防治精神科的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做一次较为系统的总结。

结果从各种文献综合考虑,中医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神经系统、椎外系统反应、内分泌及代谢问题等抗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结论中医治疗虽总疗效不如西药快捷,但可以作为长期使用的一种有效防治手段。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中药;不良反应精神科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大脑中枢系统,根据不同作用和作用的主要神经受者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以及抗焦虑药物几类,其中以前3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最为突出,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其中以抗精神病药物(APS)的不良反应最具有代表性,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大致处理相近。

本文对近20年来,中药防治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与临床经验做一次较为系统的总结,作为参考。

1 防治心血管方面不良反应庄建华等[1]在按常规方法应用氯丙嗪、甲硫达嗪、氯氮平及氟哌啶醇时,合用复方丹参片(内含丹参、三七、冰片),每次4片,3次/d,4个月为一疗程。

结果显示加用复方丹参片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仅用APS组。

表明复方丹参片可减少APS对心脏的影响和毒性,对改善APS引起T波或Q T延长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王明等[2]在规范应用各类APS包括舒必利、氯丙嗪、奋乃静、氯氮平等时发现出现心电图ST段压低及T波低平、倒置等。

应用通心络胶囊(由人参、全蝎、蜈蚣、蝉衣、水蛭、土鳖虫等组成)治疗50例,2周总有效率为90%。

梁小赤[3]用天王补心丹治疗APS所致窦性心动过速,结果起效时间、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无异于口服心得安组,但对口干、便秘、多汗、心烦、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韩鹤松等[4]则用百路达(银杏叶片、胶囊)治疗APS所致心电图异常,扩张冠状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起到保护心脏作用。

中医药治疗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中医药治疗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蒲、 党参 、 干姜 、 白芷 、 远志 、 枸杞 、 黄芪 、 丹参 、 甘草 ) 和参 附汤 合 天麻钩藤饮加 减( 附片 、 红参 、 茯苓 、i 、 菖蒲 、 JI 石 芎 熟地 、 磁 石、 龙骨 、 牡蛎 、 天麻 、 仲 、 杜 钩藤 、 石决 明 、 膝) 牛 等。耿 小英
等 用 白虎汤荡涤 阳明 、 滋阴清热 , 药用 生石膏 、 生地 、 花粉 、 石斛 、 麦冬 、 瓜篓 、 黄连 、 酒军 、 知母 , 以上 肢 、 颈部 症状 为主 头 者( 如双手呈 捻丸样动作 、 颈 ) 葛根 , 歪 加 以下 肢及躯 干症状 为主者 ( 如不 自主地踱步 、 原地 踏步 ) 加鸡血藤 、 白芍 。
氯丙 嗪是抗 精神病常用药物 , 但用 之不 当或长期使用 易 产 生椎 体外 系反应。唐瑞 平 用温 阳息 风法 治疗椎 体外 系
反应均 获痊 愈。其常用方剂 主要有 四逆 汤加 味 ( 附片 、 菖 石
等消化道不 良反应 , 以健 脾开 胃、 降气通便 。
4 肠 梗 阻
裴树景 s 自制 通肠 安 消汤 ( i ] 大黄 、 枳实 、 李 仁 、 泻 郁 番 叶、 厚朴 、 元明粉 、 芪 、 参 、 黄 党 当归 、 草 ) 留灌 肠 , 甘 保 治疗抗 精神病药 物 所致 肠 梗 阻 , 以攻 下 导 滞 、 肠通 便 。于 明 钢 润 等 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 的麻痹 性肠 梗阻 , 见剧烈 呕吐 、 腹
崔中芹Ⅲ 将此证分 为实证 ( 气滞血 瘀 ) 和虚证 ( 气虚血 瘀) 。实证治 以舒肝理 气 、 化瘀 通经 , 药用 柴胡 、 附 、 金 、 香 郁 桃仁 、 红花 、 芍 、 赤 牛膝 、i 、 J 芎 当归 、 I 甘草 。虚证 治 以益 气 、 化 瘀通经 , 药用生 黄 芪 、 参 、 子参 、 党 太 丹参 、 桃仁 、 红花 、 益母 草、 香附 、 怀牛膝。闫晓霞等 采用 中药行气 活血调 经治疗 女性 患者 服用抗 精 神病 药物 所 致 闭经 4 6例 , 用桃 仁 、 药 红 花、 当归 、i 、 JI 赤芍 、 芎 益母 草 、 金 、 郁 牛膝 、 附 、 香 泽兰 、 棱 、 三 灸甘草 , 滞血瘀明显者 ̄ J 楝子 、 气 ni l 柴胡 、 乌药 、 丹参 , 偏寒湿 凝滞者加 肉桂 、 干姜 、 党参 、 补骨 脂 , 阴虚 血热 者 加生 地 、 丹

抗精神病药物致椎体外系反应40例分析

抗精神病药物致椎体外系反应40例分析

抗精神病药物致椎体外系反应40例分析
李金;周志玲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7(7)15
【总页数】1页(P3614-3614)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副作用;基底神经节疾病/化学诱导
【作者】李金;周志玲
【作者单位】河北沽源县医院外科;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702.5
【相关文献】
1.75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发生锥体外系反应的分析与护理 [J], 李乃萍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致锥体外系反应125例观察和护理 [J], 陈春珍;章珠妃;刘梅芳
3.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相关因素调查 [J], 谢小兵;谢七零;吴清培
4.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护理及分析 [J], 黄碧琴;蔡丽琴;吴秀珍
5.抗精神病药物中毒与过量时的锥体外系反应9例分析 [J], 李庆岑;熊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分药物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诊治体会

部分药物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诊治体会

部分药物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诊治体会【关键词】锥体外系反应部分药物氢溴酸东莨菪碱随着临床药物的广泛应用,部分医务人员对有些药物又缺乏充分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不仅使病情加重,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引发诸多医疗纠纷。

药物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并与某些疾病具有相同临床表现而致误诊误治。

笔者自1999年2月~2011年9月共收治因药物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23例。

现将诊治体会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23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8例。

年龄4~65岁,平均36.8岁。

原发疾病:急性胃肠炎6例,食物中毒3例,小儿抽动症2例,美尼尔氏综合症4例,顽固性呃逆3例,过敏性荨麻疹4例,偏头痛1例。

分别应用甲氧氯普胺7例,盐酸硫必利5例,异丙嗪3例,氟哌啶醇2例,盐酸氟桂利嗪3例,吡哌酸1例,多潘立酮2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肌张力障碍17例,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双眼向上凝视、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等表现;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7例;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口—舌—颊三联征,如吸吮、舔舌、咀嚼等4例。

1.3 误诊病例共9例。

分别为:癔症3例,脑梗塞3例,低钙抽搐2例,癫痫1例。

1.4 辅助检查 15例血生化检查:血钙及电解质未见异常。

20例头颅CT检查:4例老年患者有腔隙脑梗死。

13例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

1.5 治疗与结果考虑为药物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患者,均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并给予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0.3mg~0.6mg静脉点滴,咪达唑仑2~10mg静注或地西泮5~10mg肌注或静注,输液葡萄糖、生理盐水等1000~3000ml,8例曾应用呋塞米20mg静注以利尿促排泄。

经治疗20分钟~6小时,症状完全消失或缓解,有效率100%。

2 讨论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

乌梅丸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疗效评价

乌梅丸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疗效评价

乌梅丸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疗效评价曾奕彬;刘赟;卢林生【摘要】目的:探讨乌梅丸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疗效.方法:选自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于餐后口服苯海索片,2 mg/次,1~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乌梅丸加减治疗,1剂/d,以水600 ml,煎取200 ml,适温服,2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RESES总分、记时运动试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4.45%)(P<0.05);两组治疗后RESES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RESE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记时运动试验较治疗前延长(P<0.05),观察组治疗后记时运动试验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起身时间较治疗前降低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10 m行走时间和转弯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10 m 行走时间和转弯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8(030)005【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乌梅丸加减;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反应;苯海索片【作者】曾奕彬;刘赟;卢林生【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州 510170;广东省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州510170;广东省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州 51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4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抗精神病药物可致不同程度的锥体外系反应。

精神药的副作用

精神药的副作用

精神药的副作用精神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这类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然而,精神药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加以注意和应对。

下面将详细介绍精神药的副作用。

首先,精神药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副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是头痛、眩晕、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有些人可能还会出现食欲改变、体重增加或减轻等问题。

此外,精神药还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如失眠或嗜睡。

这些生理上的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其次,精神药还会带来许多心理副作用。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情绪波动,使患者更易于情绪低落、焦虑或易怒。

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情绪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精神药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改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这可能会对患者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还有一些特殊的副作用需要特别关注。

例如,长期使用某些精神药可能会导致神经遗传病,如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过久可能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僵硬和行动迟缓等。

另外,精神药也可能引发性功能障碍等问题,这对患者和其伴侣来说都是一大困扰。

此外,精神药的副作用还会因人而异。

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完全不同。

有些人可能对某种药物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湿疹等过敏症状。

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药物依赖问题,即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会产生戒断症状,如出汗、心悸、恶心等。

这种情况需要患者和医生密切合作,逐渐减少药物的使用,以避免产生副作用。

在使用精神药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减用药剂量。

其次,要注意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症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同时,患者也要避免重复使用其他药物或酒精,以免产生相互作用。

最后,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少精神药的副作用。

总而言之,精神药作为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药物,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中药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副作用80例

中药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副作用80例

中药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副作用80例
戴润珠;徐渭龙;肖会玲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3(024)0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的治疗疗效.方法:根据辨证分型分别采用龙胆泻肝汤、增液承气汤、镇肝熄风汤及甘麦大枣汤结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8例,并设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2例,对副作用进行疗效比较.在治疗后2周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测定.结果:治疗组改善副作用显著,与对照组有差异(P<0.01).提示:中药对改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总页数】3页(P142-144)
【作者】戴润珠;徐渭龙;肖会玲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精神病医院,714000;陕西省渭南市精神病医院,714000;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71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R277
【相关文献】
1.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脏副作用的分析 [J], 陈开钊;王玉红
2.抗精神病药引起女精神病人锥体外系副作用的相关因素研究 [J], 黎雪松;黄炜
3.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脏副作用的分析 [J], 陈开钊; 王玉红
4.抗精神病药物抗胆碱能副作用量表及其中医气阴两虚证型量表的制订 [J], 刘会
英;陈之杨
5.中药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口干、口渴症43例报道 [J], 董鹤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药物副反应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不利的反应。

无论是典型、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副反应,特别是闭经、肥胖、便秘等是导至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精神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克服这些药物的副反应显得尤其重要。

中医药在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本文对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作一综述。

1 闭经吴黎明等[1]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49例,伴有肥胖,腹部、腿部皮肤静脉充盈,手足麻木,肌肤肿胀,并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或烦躁不安、夜卧不宁,舌质淡、边红有瘀点,苔薄黄,脉沉弦滑或沉涩者。

药用桃仁20g,红花15g,当归15g,生地15g,川芎10g,牛膝12g,枳壳10g,柴胡12g,甘草6g。

胸闷、急躁者加丹参15g,牡丹皮10g;肌肤肿胀者加防己12g,黄芪15g。

于月经周期前5~7天开始服用7天,连续3个周期,疗效与周期前肌注黄体酮注射液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精神症状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丁瑛等[2]则认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泌乳综合征属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阻滞冲任;或湿从热化,侵扰肝经,疏泄失常;或肝失条达,气滞血瘀,影响冲任之畅行。

治法重在通达,尤以化瘀为要。

自拟通达汤,以三棱、莪术各6g,桃仁、泽兰、川芎、川牛膝各10g,鸡血藤30g。

肝经湿热者合龙胆泻肝汤化裁;痰浊凝滞者加导痰汤出入;气血瘀结者与逍遥散合用;血瘀偏重时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1个月为一疗程。

治疗2个疗程40例总有效率92.5%,月经恢复,血浆催乳素(PRL)水平降低或恢复正常。

杨静娟则将其辨证分为气虚血瘀(I)、脾肾虚弱(Ⅱ)及脾虚湿盛(Ⅲ)型,在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造就人工月经周期的同时,分别采用益气活血、补脾益肾和健脾祛湿法治疗。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医人工月经周期疗效。

张美茹[4]见神疲、体倦、胸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认为此症属痰湿阻滞,以豁痰除湿、行血通瘀之法,选苍附导痰丸合生化汤加减,药用陈皮、茯苓、半夏、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生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医的角度看锥体外系反应,精神药物副作用退!退!退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大家都知道,抗精神病药物可致不同程度的锥体外系反应。

关注我久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静坐不能,焦虑或者不愉快,无法控制地颈后仰、眼上翻,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高、震颤、运动不能、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者会有协调运动丧失、慌张步态、僵硬、面具脸、流涎等。

传统抗精神病药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为50% ~70%,以前临床上常用苯海索治疗这一症状。

治疗震颤麻痹常用药物——苯海索
苯海索是常见的一种抗胆碱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药物所致震颤麻痹综合征。

苯海索治疗锥体外系反应时,此药也会导致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视物模糊、便秘以及口干等,甚至会引起药源性意识障碍和幻觉,从而加重对非治疗性受体阻断造成的不良反应,还可能会降低某些抗精神病药物的血药浓度,最终使疗效降低。

因为苯海索的种种弊端,导致了临床应用的困境,故迫切需要寻求某些可替代的方案。

从中医的角度看锥体外系反应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僵硬震颤等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在中医属于“颤病”、“拘病”的范畴。

古代医家认为此病机为肝风内动、阴血亏虚所致,如《诸病源候论》曰“肝藏血而主筋,肾主骨而生髓,虚劳损血耗髓,不能荣养于筋,致使筋气极虚,又为寒邪所侵,故筋挛急”。

陈修园认为乌梅丸的组方符合仲景提出的“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原则,称其有“味备酸甘焦苦,性兼调补助益,统厥阴体用而并治之,则土木无忤矣”的功效,契合“颤病”、“拘病”的病机。

*(想要方子的可以给我留言)
为什么说乌梅丸辅助治疗有方呢?
①阴血亏虚,筋失濡养证: 证候特点主要为表情呆板,言语呆板,步态拖拉,腰酸腿笨,以肢体拘痉,活动笨拙为主,上肢协调不能,大便秘结,舌偏嫩,舌苔少,脉弦细或细,采用乌梅汤加减治疗可奏滋养肝肾、濡养筋脉功效;
②阴血亏虚,肝风内动证: 证候特点主要为表情呆板,言语呆板,步态拖拉,腰酸腿笨,以肢体震颤为主,上肢协调不能,大便秘结,舌偏嫩,舌苔少,脉弦细或弦,采用乌梅汤加减治疗可奏滋养肝肾、熄风止颤功效;
③寒热错杂,厥阴风动证: 证候特点主要为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颤,项背僵直,肢体拘痉,体倦乏力,或腰酸腿痛,舌质淡红或淡黯,舌苔薄白,脉细,采用乌梅汤加减治疗可奏散寒清热、助肝熄风功效。

总的来说,乌梅丸在辅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我是刘主任,想要乌梅丸具体方子的朋友可以给我留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