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并识记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3. 通过对文言文实例的分析,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举例分析。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阐述。
4. 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和指导。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 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课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建议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题目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文言文,如断句、推测词义、理解句式等。
3. 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举例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作品,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5. 翻译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或短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达文言文的意思。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文言文梳理,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解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的词义辨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言文梳理。
2.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结合典型例句进行说明。
(2)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进行练习。
(3)讲解一词多义的词义辨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词义。
3.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拓展延伸:分享一些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阅读心得,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3.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文言文梳理能力。
六、教学内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能够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辨别和使用文言文实词虚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辨别和使用文言文实词虚词。
(3)讲解文言文虚词的特殊用法,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高三年级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学案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案第一课时一词多义和通假字教学要点提示:实词的用法和含义是高考的常考题,复习重点是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教学内容: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
“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l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本义:1.战则请从. [跟随]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攻伐]3.范增数目.项王 [眼睛]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换取]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能举例则举例说明)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士兵”(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无物以相之)、“选择”(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辅佐帝王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并举例说明。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第一讲考点分析第二讲一词多义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异义)第四讲词的偏义:偏义复词第五讲词类活用第六讲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的常见方法及注意的问题第七讲文言虚词第八讲文言句式第九讲文言文翻译第十讲高考古文小段翻译练习第十一讲文言文断句第一讲考点分析文言文考点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⑤筛选文中信息,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作者观点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阐析: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
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含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
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文言实词的复习一不要离开原文(语言环境),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推断实词的含义是最有效的方法。
文言实词主要有三个特点:通假性,单音性,多义性把握古代汉语实词主要通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1.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
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学会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义的推断,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例句,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复习状态。
2. 讲解与示范: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示范翻译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言文现象,提高运用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篇章分析:选取一篇高考真题文言文,进行篇章分析,讲解文章结构、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分析文言文题目,指导学生如何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提高答题效率。
七、教学过程1. 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讲解文言文题目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学生进行练习。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真题,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词含义及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的18个虚词并在对比中辨别它的用法。
3.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
4.把握常见的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5.掌握文言固定结构6.把握筛选信息试题和综合试题答题技巧复习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内容:掌握常见的虚词复习过程1、而(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巩固练习]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转折)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理解词语和句式:(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1)分析文章的内容;(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难点、重点1.怎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怎样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3.怎样分析文言文的内容?4.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Ⅰ.掌握文言词语的特点。
要培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这和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不同。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读法上也不能连读。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爷娘走相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
“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
一般都是独用的,如“曾不若孀妻弱子”,“位卑则足羞”,“北蛮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单独使用的例子。
熟悉掌握单音词应注意的几点:(1)理解文言文单音词的词义,可将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相当的双音词进行对照。
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今”是“当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圆”。
“时操军已有疾疫”,“操”是“曹操”,“军”是“军队”,“疾”是“疾病”,“疫”是“瘟疫”。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与复习策略1.1 理解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1.2 掌握文言文复习的策略和方法1.3 制定个人复习计划和目标第二章: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2.1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2.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和实词2.3 熟悉文言文的句式和用法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技巧与方法3.1 快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2 掌握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3.3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心态和习惯第四章:文言文翻译技巧与实践4.1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2 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4.3 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实践和练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理解与分析5.1 培养对文言文主题和主旨的理解能力5.2 掌握文言文人物描写和情节发展的分析方法5.3 提高对文言文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了解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熟悉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及分值分布6.2 分析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6.3 举例解析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7.1 针对文言文阅读理解进行专项训练7.2 练习题型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段落理解等7.3 分析训练中的错误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第八章:文言文人物描写分析8.1 学习如何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8.2 掌握人物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8.3 练习分析典型文言文人物描写案例第九章:文言文情节发展与主旨理解9.1 学习如何把握文言文的情节发展9.2 掌握文言文主旨的理解方法9.3 练习分析文言文情节发展与主旨之间的关系第十章: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与提升10.1 进行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提高阅读能力10.2 模拟高考文言文阅读考试,进行全真模拟训练10.3 分析模拟训练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第十一章: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与时间管理11.1 学习有效的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11.2 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合理分配阅读和答题时间11.3 进行模拟练习,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第十二章:文言文阅读理解实战演练12.1 选取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进行实战演练12.2 练习题型包括篇章阅读、人物描写、情节理解等12.3 分析实战演练中的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经验教训第十三章:文言文阅读错误分析与避免13.1 分析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错误13.2 学习避免错误的方法和技巧13.3 通过专项训练,提高阅读理解和答题能力第十四章:文言文阅读复习总结与反思14.1 总结整个复习过程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14.2 反思文言文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找出改进的空间14.3 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为下一次复习做好准备第十五章: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与推荐15.1 推荐适合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资料和书籍15.2 分享文言文阅读的学习资源和网络平台15.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言文阅读的学习社群,交流经验和心得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为题,用中文写一篇3000字文章。
在高三语文备考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好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文言文,以下是一份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案名称:文言文复习教案适用年级:高三主要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2.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3. 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1. 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复习常用文言词汇、古文常用语法词汇、文言虚词等。
2. 句子的结构与翻译:复习文言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状语结构等,并能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解释。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1. 理解古文篇章结构:通过多篇古文的阅读,培养对古文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包括开篇、承接、递进、高潮、结尾等部分。
2. 掌握古文重点句子分析:通过对古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状语等,帮助理解整篇古文的意境。
3. 整体思维理解古文:通过阅读古文,培养对整体思维的运用能力,包括整体把握、推理分析等。
同时,注意借助上下文的提示,理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三、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1. 古文翻译训练:通过训练,掌握古文的翻译技巧,包括句子的翻译、句型的转换等。
2. 古文仿写训练:学习古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古文仿写,模仿古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古文赏析和演讲:阅读分析古文,并能够进行赏析和演讲,深入理解古文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四、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1. 综合练习: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文言文练习,包括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2. 模拟考试:进行文言文的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的要求,并及时总结分析自己在文言文方面的不足,作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能够快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材料。
3. 加强学生对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断句、词义推测、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4. 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5. 文言文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古代文化常识、历史事件、人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文言文阅读技巧和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示例。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行断句、词义推测等练习。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教师进行即时指导和反馈。
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布置的文言文阅读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3.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期末考试:进行全面的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第二周:特殊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3. 第三周:实词和虚词的使用的讲解和练习。
4. 第四周: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
5. 第五周: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教材和辅导书:提供系统的文言文阅读知识和练习题。
2. 文言文阅读素材: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传记等,用于学生阅读和练习。
3. 多媒体教学资源:视频、音频、图片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文言文材料。
4.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网络资源和互动学习工具,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2周):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一、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
2.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成语等。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如主谓宾结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成语等的用法和意义。
3.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如何准确翻译实词、虚词、成语等。
4. 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学习,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实词、虚词、成语等的用法和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翻译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实词、虚词、成语的用法和意义,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结构,如倒装句、被动句等,以及一些难理解的成语和词语。
七、教学安排:1. 每个章节安排2-3个课时,共计10个课时。
2. 每个课时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和练习环节。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高考文言文复习的教材,如《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文言文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九、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
2. 第二课时:讲解实词、虚词、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认识,理解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对文言文经典篇目的学习和分析,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5.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解释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文阅读技巧:教授如何抓住文言文的主题和大意,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语境理解能力。
3. 文言文分析方法:学习如何分析文言文的结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4. 经典文言文篇目学习:选取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篇目,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
5. 文言文翻译技巧:教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的概念、特点、阅读技巧等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经典文言文篇目的学习,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阅读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翻译练习法: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阅读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文言文阅读练习的情况,评估其阅读能力。
3. 翻译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来综合评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每课时进行相应的讲解和练习。
3. 作业安排:布置相应的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翻译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1.依据福建省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着重落实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意思,4种文言句式的运用,常见的通假字的运用。
2.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3.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4.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高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题型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几种题型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进入高考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
文言文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基本保持不变,共计15分,设两至三题选择题,每题3分;设一道翻译题,每题两到三句,此题为9分。
那么针对于这些题型,怎么做好复习呢?二、考纲阐释: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
分别要求做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一、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断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4. 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文化背景的了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2. 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知识点的系统复习。
3. 分析、概括、推断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训练。
4. 文言文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关键词寻找、句子结构分析等。
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技巧。
2. 第二阶段: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知识点的系统复习。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分别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进行系统复习,结合高考真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运用方法。
3. 第三阶段:分析、概括、推断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训练。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训练学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
结合高考真题进行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4. 第四阶段:文言文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文学流派等。
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 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评估学生在文言文文化背景了解和文学素养方面的提升。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回顾1.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文言文的定义分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典雅、古朴1.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学习如何抓住文言文的主题思想1.3 文言文的词汇与语法复习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与短语掌握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结构第二章:文言文阅读技巧训练2.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学习识别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掌握实词与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2.2 把握文言文中的句式与句型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倒装、被动、判断等掌握句型转换的方法与技巧2.3 推断文言文中的隐含意义学习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与句意培养对文言文隐含意义的敏感度第三章:文言文阅读实践3.1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分析与解读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练习解题技巧与策略3.2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选取适合高考水平的文言文篇目进行阅读练习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理解题目3.3 阅读理解题型训练分析与解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练习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第四章:文言文翻译技巧4.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准确传达文言文的原意与风格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4.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学习直译与意译的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技巧与策略4.3 文言文翻译实践练习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提高文言文翻译的速度与准确性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模拟测试5.1 模拟测试的目的与作用通过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成果提高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信心与能力5.2 完成模拟测试题目的步骤掌握模拟测试题目的解题步骤与策略培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文言文阅读的能力5.3 分析与反思模拟测试的结果分析模拟测试中的错误与不足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与策略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分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的分类理解不同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学习如何解析不同题型的问题掌握文言文阅读题目的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回顾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题型趋势和应对方法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7.1 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快速把握文言文文章大意的技巧练习通过阅读抓住文章核心思想7.2 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分析文言文文章结构的方法掌握从文章结构中获取信息的技巧7.3 评价文章观点与表达培养评价文言文文章观点的能力练习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第八章: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提升8.1 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了解文言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理解深度8.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文言文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提高在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8.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培养对文言文文学价值的鉴赏能力学习从文学角度分析和欣赏文言文第九章: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9.1 制定复习计划制定适合个人情况的文言文阅读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任务9.2 强化薄弱环节分析自己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和复习9.3 定期自我检测定期进行自我检测,检验复习效果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和方法第十章: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10.1 模拟考试训练进行全真模拟考试训练适应考试环境和时间压力10.2 考前心理调节学习考前心理调节技巧10.3 考前复习要点梳理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关注考试大纲的变化和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重点和难点解析:历年高考题型的回顾和分析,以及对题型趋势的把握,这对于备考非常重要。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二、教案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抓住主旨、理解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等。
3. 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词序调整等。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阅读和翻译任务。
2. 课后作业: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家完成阅读和翻译任务。
3. 考试评估:在考试中设置文言文阅读和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适合高考水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如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
2. 教学参考书: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技巧。
七、教学时间:1. 每节课时:45分钟。
2. 课程总课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议至少10课时。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实践法:学生通过阅读和翻译实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阅读理解:教师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内容。
3. 翻译练习:教师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4.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十、教学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完成教师发放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翻译练习。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和翻译练习。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词汇的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原则词义推断的方法句式分析的技巧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讲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学习词义推断的方法,如上下文分析、成语比较等。
分析典型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让学生进行句式识别练习。
第二章:文言文断句技巧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断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节奏的感知能力。
2.2 教学内容: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的断句标志断句技巧的实践应用2.3 教学活动: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句子完整、遵循语义逻辑等。
分析常见的断句标志,如虚词、语气词等。
提供断句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给予反馈。
第三章:文言文翻译技巧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2 教学内容:直译与意译的原则词义转换的方法句子结构的调整技巧3.3 教学活动:讲解直译与意译的原则,并给出实例。
引导学生学习词义转换的方法,如词类活用、词义引申等。
提供翻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句子翻译练习,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第四章:文言文人物描写分析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描写。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人物描写的手法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人物性格的分析技巧4.3 教学活动:讲解人物描写的手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
分析典型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的形成。
提供人物描写分析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给予反馈。
第五章:文言文故事情节分析5.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文言文中的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的结构情节发展的手法情节与人物的关系5.3 教学活动:讲解故事情节的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深入分析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键要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篇目,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思维和审美情趣。
4. 熟悉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出题规律和答题策略,提高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等。
2.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和辨析: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3.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4. 文言文阅读技巧:抓住文章主旨、分析句子结构、理解修辞手法等。
5.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及答题策略: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作文题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经典例句,传授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讲解答题策略。
3.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 高考文言文模拟试题:检验学生的应试能力。
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计划1. 第1-2周: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概念。
2. 第3-4周:重点讲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和辨析,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第5-6周: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句子结构。
4. 第7-8周:教授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
5. 第9-10周:讲解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及答题策略,进行模拟试题训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高中生的文言文教材,如《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文言文阅读的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如《辞海》、《中华成语典故大全》等。
3. 模拟试题:收集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用于练习和评估学生的能力。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4. 通过对文言文实例的分析,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的句式、词汇、语法等特点。
2. 阅读方法: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3. 文言文虚词、实词的学习:常见虚词、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4. 文言文翻译技巧:翻译原则、翻译方法、注意事项。
5. 文言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高考中的分值占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语法等特点。
3. 教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快速准确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 学习文言文虚词、实词: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5. 翻译技巧讲解:讲解翻译原则、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文言文实例,讲解和演示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和总结文言文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3.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5.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文言文梳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案第一课时一词多义和通假字教学要点提示:实词的用法和含义是高考的常考题,复习重点是一词多义和通假字;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教学内容: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l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本义:1.战则请从.跟随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攻伐3.范增数目.项王眼睛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换取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能举例则举例说明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士兵”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无物以相之、“选择”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辅佐帝王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并举例说明;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2.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3.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词的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蚤”同“早”,其假借意义为“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l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之意;2.赢粮而景.从景同影,像影子一样;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同座,座位;5.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同现,露出;6.乃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7.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第二课时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复习要点:1. 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弱化;5.词义强化;6.感情色彩变化;7.名称说法改变;教学内容:一. 什么叫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 古今异义的种类:1. 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l 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 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 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②颜色不少变颜色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③秋天漠漠向昏黑秋天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春秋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4. 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练习4.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古义:盟约;今义:限制;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举古义:攻克;今义:抬起;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走古义:跑;今义:行走;④吾羞,不忍为之下羞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5. 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练习5.结实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③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④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6. 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练习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③天下云集响应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7. 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练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②愿为市鞍马市: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三. 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劳作;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义复词,离去;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偏义复词,果园;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义复词,婆婆;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四. 综合小练习:区别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不过:不超过,现为转折连词;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从而:跟随而且,现在是承接连词;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运输、邮政等部门;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祖辈和父辈,现指父亲的父亲;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复词,进入; 非常:不寻常,意外,现指很、极,程度副词;⑥属余作文以记之作文:写文章,现指学生的写作练习;第三课时文言句式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一. 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二.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三. 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 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 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 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 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 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 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 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4. 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1.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3.德何如,则可以王矣4.何由知吾可也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6.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7.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8.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四. 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 省略主语;1 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 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 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 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 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 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 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 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1.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2.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4.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6.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7.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8.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第四课时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动词;3.名词意动用法;4.名词使动用法;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10.形容词使动用法;11.形容词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仇:报复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⑦日将暮,取儿稿葬暮:落山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三. 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③四.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②鱼肉缙绅鱼肉:以……为鱼肉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④君子病无能焉病:以……为病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五. 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心得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措施、制度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动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六. 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弯腰③以夭梅病梅为业夭、病:使……弯曲,使……生病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⑤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七. 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动用法,为……哭泣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八. 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坚固的地势②晓看红湿处红:红花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⑤险以远,则至者少“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天下的人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九. 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②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穷:揭穿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美:赞美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十. 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③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十一. 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②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③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④贵货而易土易:认为……容易⑤患志之不立患:以……为忧患十二. 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④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第五课时虚词的用法教学要点:1. 了解考试说明中列出的20个常见虚词及课本中系统介绍的其它虚词的用法;2. 了解虚实多类的现象;3.了解虚词的一词多用现象;4.了解虚词的同类异词现象;5.区别句末虚词的用法;6.了解关联虚词的用法;教学内容:一. 文言词语的分类:1. 实词,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2.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二. 仔细阅读常见虚词用法列表,体会要求的20个虚词的用法;然后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例句: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A.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你的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表并列C.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承接 D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好象E. 吾恂恂而起表修饰关系F.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这样2.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例句: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竟然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是B.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可是 D.屠乃奔倚其下于是F.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3.下列各句中的“于”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D例句: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A.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到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于C.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比D.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被D. 贫者语于富者曰对 F.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虚实兼类现象:所谓虚实兼类,就是指一些文言词,它既可以用作实词,又可以用作虚词;如:“之”的用法,既可以作代词如“作师说以贻之”,又可以作助词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可以作动词如“佯狂不知所之者”;小练习解释下列词语在各句中的用法;1. 安1.. 然后得一夕安寝形容词,安稳2. 君子食无求饱,居主安形容词,安乐,安逸2. 可以为富安天下动词,使安定 4. 君安与项伯有故代词,怎么6.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代词,哪里7. 所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名词,处所②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名词,结果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助词,与后面的动词一起构成名词性结构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助词,表被动⑤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量词,座8. 与①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期介词,同,和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动词,给予③与秦而不助六国也动词,交好④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助词,同“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