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整合

合集下载

基于历史时序性整合历史教学内容——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

基于历史时序性整合历史教学内容——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

基于历史时序性整合历史教学内容——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白雪(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天津300000)摘要历史是以研究对象所处的时段及其运动变化来划分的学科,时间的延展性为历史对象的存在、变化、发展提供条件,因而,把握历史的时序性特点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提出的时空观念即体现历史时序性特点。

教科书从学生认知水平、历史学科特点出发将历史内容划分为不同课时,这利于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理解内容、把握重点,但难以从长时段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趋势,故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阐述基于历史时序性如何整合历史教学内容。

关键词历史时序性中国近代史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A1历史教学内容整合的实施策略——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1.1分析学生学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有必要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为当今面貌,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是了解中国如何从传统封闭的晚晴王朝蜕变为独立民主新中国、走向富强开放新时代的重要途径。

上文已提及,学生经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很难清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尤其是高三学生在完成三本必修课程学习、进入综合大复习阶段,容易陷于对历史的表面点状背诵,难以深层线性理解。

因而,重新整合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面对的群体是00后,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发达时代的00后,并不像表面看起来“少不经事”,事实上,他们注重个人奋斗、爱好广泛、三观正、对集体认同感高,最大的特点是开放、自信和国际化。

面对这样一群处于新时代、具有新视野和新特点的学生,教师有必要从全新的角度出发,重新整合中国近现代历史,让学生具备适应当前社会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知识和能力。

1.2分析历史课程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这种双重危机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将目光投向西方,希望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学到富强的真理。

中 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中 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以下是为您起草的一份关于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的协议:合同主体1、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合同标的1、本协议的标的为一份系统、全面、准确的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2、该整合表应涵盖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3、整合表的内容应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便于学习和理解。

双方权利义务11 甲方权利义务111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质量标准交付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112 甲方有义务按照本协议的约定向乙方支付相应的报酬。

113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协助和资料,以便乙方顺利完成整合表的制作。

12 乙方权利义务121 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照协议约定提供协助和资料。

122 乙方有义务按照本协议的要求,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的制作。

123 乙方应保证整合表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抄袭、侵权等违法行为。

124 乙方应保守在制作整合表过程中知悉的甲方相关机密信息。

违约责任1、若甲方未按照约定向乙方支付报酬,每逾期一天,应按照未支付金额的X%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2、若乙方未按照约定的时间交付整合表,每逾期一天,应按照报酬总额的X%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若逾期超过X天,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并要求乙方返还已支付的款项,同时乙方应按照报酬总额的X%向甲方支付赔偿金。

3、若乙方交付的整合表质量不符合约定,乙方应在甲方指定的时间内进行修改和完善,直至符合要求。

若乙方拒绝修改或经修改仍不符合要求,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并要求乙方返还已支付的款项,同时乙方应按照报酬总额的X%向甲方支付赔偿金。

4、若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的,违约方应承担赔偿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为维护权益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如律师费、诉讼费等)。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一、概述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一个长达百年的历史时期,期间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二、主要事件与时期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由于英国对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引发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由于英法联军侵华引发的战争。

2、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3、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1894-1895年,中日之间因朝鲜问题引发的战争。

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推行的一场旨在改革政治、经济的变法。

4、辛亥革命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

5、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19年,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一场旨在倡导科学、民主的文化运动。

6、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1931-1945年,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解放战争: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战争。

三、重要人物1、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

2、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3、孙中山:辛亥革命的领袖,中华民国的创立者。

4、鲁迅: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四、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评价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历史。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时,这也是一个民族觉醒和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以期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

然而,在近代史上,中国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政治上,国家四分五裂,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经济上,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民族工业发展困难;文化上,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社会价值观混乱。

二轮复习时间通史整合资料(中国近代史)

二轮复习时间通史整合资料(中国近代史)

二轮复习时间通史整合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近代化(现代化)概况:一、含义: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二、中国近代化的两大历史任务:①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②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三、中国经济近代化(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等。

经济近代化,即从封建自然经济走向工业化。

在生产力上:从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五、中国政治近代化(重大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建国初三大政治民主制度、“文革”期间严重破坏、新时期民主政治重大发展等。

政治近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民主化和法制化,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发展到民主政治。

六、中国思想观念近代化的重大历程:(1)中国近代各阶级或阶级派别所在时代、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实践、作用与局限(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洪秀全、洪仁玕,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无产阶级中共)。

(2)中国思想近代化特征:①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②认识不断深化(从器物制度思想文化);③道路选择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走别人路到走自己路);④体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七、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原因、特点、实质、影响、变化的表现、趋势。

1.原因:根本原因:的冲击。

政治:的推动,的推动,改革的影响。

思想:传播。

经济:和的发展2.特点:⑴与向有关。

⑵地域差距大、不平衡性(农村—城市,沿海—内地)⑶虽变化,但始终保持特色。

⑷中西合璧,土洋并存⑸变化随民主进程而不断加深3.实质:碰撞、融合。

4.趋势:封闭—开放、被动—主动、封建传统—近代化5.影响:⑴政治:有利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开展,促进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 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整合版)

中国近代史 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整合版)
再次,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成功,实际 上是日俄两国争夺中国辽东半岛。这种争夺是 掀起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一 个转折点。

2020/2/29
11
一、甲午战前的国际形势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 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垄断资本的 形成,更为疯狂地夺取海外市场、原料供 应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 领土的高潮。
二、甲午战前的中国与日本
1.甲午战前,清政府极其腐败,主要集中 在清中央政权的腐败,以慈禧为例。
第一节 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综述
一、解放前的研究概况
•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1895年,就有王柄耀 的6卷本《中日战辑》出版发行。1896 年刊行的有蔡尔康的8卷本《中东战纪 本末》;易鼎顺的14卷本《盾墨拾余》; 侍读学士文廷式的《闻尘偶记》。1897 年,曾任驻日领事的姚锡光出版了5卷 本的《东方兵事纪略》。
感悟危机
3、政治意识的变化
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三国干涉还辽及其影响
1、三国“干涉还辽”的实现
沙俄 法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2020/2/29
50
2、三国“干涉还辽”对甲午战后的 中国和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
首先,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沙俄在政治上 取代了英国在华的支配地位。
其次,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也是远 东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巨额的战争赔款大大刺激了日本对外侵 略扩张的野心,积极扩军备战。
(2)、甲午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 改变了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
• 甲午战前,远东的基本格局是英国、俄国 的对立和争霸。甲午战后,俄国和法国都加 紧他们在远东地区的侵略;德国也开始参与 远东地区的争夺;美国也趁机提出对华门户 开放政策。这一切都表明英国在远东地区的 优势地位受到挑战,中国即将面临一个更危 险的局面。

中国近代史 第八章清末新政整合版 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 第八章清末新政整合版 ppt课件
(4)、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一 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和阶段。以萧功秦为代表。
27.09.2020
5
2、关于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
积极作用:
(1)、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 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2)、政治上,导致了政治体制改革开始实施。 (3)、思想文化上,造就了一个新型的现代知识 分子 群体,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7.09.2020
20
“征天下之饷,练兵一省,如人单 护腹心,而听四肢之屠割,未有 不立死者也。”
27.09.2020
21
3、清末新政不但不曾整饬腐 败问题,反而变本加厉,腐败 问题严重,既增加了“新政” 的难度,又败坏了“新政”的 形象。
27.09.2020
22
4、清政府没有能力驾驭和消化“新政” 的有关成果,无法将这些成果纳入不 断推进的改革轨道中,成为深化改革 的一种动力,而成为清统治者的对立 物。新政的结果必然是种瓜得豆。
27.09.2020
11
“示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 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 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 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 为宗庙计,为臣工记,舍此更无 他策。”
27.09.2020
12
第一疏:论育才兴学
江 楚 会 第二疏:论政治、致富、致强之道 奏 三 疏
第三疏:论采用西法
27.09.2020
17
5、教育改革
(1)、兴办新式学堂
(2)、广派留学生
壬寅学制
(3)、推行新学制
癸卯学制
(4)、废除科举制度
27.09.2020
18
四、清末新政面临的困境
1、社会各阶层对以慈禧为首 的清政府普遍持不信任的态 度,清政权的信誉度很低。

中国近代史通史整合

中国近代史通史整合
《中国近代通史 修订版》以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变革与转型为主线,深入剖析了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这一时期,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太平天国运动则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济上,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则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更是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从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早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都体现了中国社会对西方文明的接纳与吸收。修订版全面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复杂多变和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交织,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近代史画卷。

中国近代史时空整合

中国近代史时空整合

政治: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土和主权完整遭 到破坏,太平天国运动解开民主革命序幕。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开始商品输出,中国 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 解体。
思想文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 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思想文化: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中国革命,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六、1937年7月~1945年8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政治: 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国共两党 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别 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日。1945年抗日战争 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日益壮大起来。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到了空前残酷的打击,日本在 沦陷区进行疯狂经济掠夺,国统区官僚资本日益膨胀。 思想文化: 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成为了我党的指导思想。
• •
⑥在斗争策略上,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灵活调整 策略方针。
• 一、同盟会、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对中国 • 革命的影响 • 1. 中国同盟会 • (1)时间:1905 • (2)性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3)指导思想:旧三民主义。 • (4)影响: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阶段。1911年武 昌起义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和清帝退位,部分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民 • 2. 国民党。 • (1)时间:1912 • (2)性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
B.
C. D. 解析 关键是抓住题干中“乘客不分男女座”这
句话,这和中国传统的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伦
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的整合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的整合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的整合一、侵华史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日本侵华战争(局部战争1931-1936;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罪行: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的新疆地区。

19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邓世昌(民族英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结果:签订《马关条约》割地(台湾)、赔款、设厂、通商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禁止、驻兵、划界)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日本侵华战争(1)、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部沦陷;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战争(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结果: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中国七大(1945年4月)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和实行中国的光明前途(4)、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将(5)、重要战役:(1)平型关大捷(八路军,首次大捷)(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重大胜利,国民党正面战场)(3)百团大战(1938年底,彭德怀,最大规模战役,共产党)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史)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潘、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口号:自强(军事工业)、求富(民用工业)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影响: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变法序幕:公车上书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3、。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戊戌维新运动(整合版)..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戊戌维新运动(整合版)..

2024/9/12
37
2024/9/12
38
2024/9/12
39
2024/9/12
40
2024/9/12
41
2024/9/12
42
2、关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3、对维新派自上而下改革的一点认识
2024/9/12
43
第三节、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探析
2024/9/12
44
关于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 几种不同观点:
“但朕之权不能去之。且盈庭皆是, 势难尽去,当奈之何?”
2024/9/12
48
康有为:“请皇上无去旧衙门,而惟增
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 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 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彼大臣 向来本无事可办,今但仍其旧,听其尊位重 禄,而新政之事,别责之于小臣,则彼守旧 大臣,既无办事之劳,复无失位之惧,则怨 谤自息矣。即皇上果有黜陟之全权,而待此 辈之大臣,亦只当如日本待藩侯故事,设华 族立五等之爵以处之,厚禄以养之而已,不 必尽去之也。”
康有为故居现已被 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佛山市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故居北近仙 湖,南邻西樵,区内环 境幽雅、鸟语花香,是 集旅游、教育、文物保 护、学术研讨于一体的 特色旅游胜地。
21
“烟雨西樵乍霁 开,三湖碧水映楼 台。追寻遗迹康南 海,不尽沧桑过眼 来。”这首诗生动 的重现了康有为在 西樵山白云洞三湖 书院苦求变法强国 之路的历史。
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 不足,对他们存 在着幻想。
眼睛看不见人民群众,背后没有人民群众。
不敢触动封建社会的根基
2024/9/12
52
二、康有为的文化个性与 维新运动的失败

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整合复习教学

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整合复习教学

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 命推翻了君主
阶级代议制度。
专制统治,但
代议制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 是真正的民主
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有利 政治并没有建
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 立起来
主义。
a
伴随着“西 学东渐”的潮流, 资产阶级代议制 扩展到了亚洲及 世界其他地区, 并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戊戌变法学 习西方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学习 民 主 共 和 , 从 19 世纪后期开始, 中国的民主政治 实践与西方接轨
(3)你如何看待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 (2分)
a
14
内容
西方(15世纪中期—1918年)
中国(1840—1919年)
经济 工业 化
参考答案:(5)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 的影响增强)。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 内燃机等;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德 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居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6)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a 先发展教育。
10
[例6]
材料 从戊戌变法一直持续到1912年,华文报刊 由百余种增至500种,连同断续刊行者,共有七八百 之多。年度发行量仅据1913年邮政系统运送的报纸 印刷品计,即达51524800份,成为中国报业史上的 重要时期。…据《大公报》1905年统计,表明为白 话、从俗语的报刊就有20种,还有很多报纸开辟了白 话专栏。
中国 (1840— 1919年)
联系点
思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三)思想解
想 1.文艺复兴(14—17世纪)和 放的潮流
理 宗教改革
1.维新思想
性 2.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中国近现代史整合及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整合及特征

七、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 国民革命时期) • 1、政治: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 民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 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和政协会 议; • 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全面破裂。 • 2、军事: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经过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几个阶段 ,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

3、经济上:国民党征收苛捐杂税,滥 发纸币,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 中共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 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 • 4、思想: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 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和《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 准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八、中国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 1、政治: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 立并得到巩固;
• •

• •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 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 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 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 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时期。
• 3、外交: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 状态,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 系, • 4、思想: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 ,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理论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整合版) 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整合版)  ppt课件

PPT课件
10
第二节、中日甲午战争

PPT课件
11
一、甲午战前的国际形势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 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垄断资本的 形成,更为疯狂地夺取海外市场、原料供 应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 领土的高潮。
PPT课件
12
PPT课件
在日本军队逼近威海卫之际,光绪皇
帝向李鸿章发布上谕:“我海舰虽少,而 铁甲坚利,则为彼所无,与其坐守待敌, 莫如乘间出发,断贼归路。”
年出版)
PPT课件
8
辽宁大学的孙克复教授和关捷教授 在甲午战争史研究领域取得成果:
《甲午中日海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年出版。
《甲午中日陆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出版。
《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出版。
PPT课件
9
四、甲午战争史重要问题的研讨情况
1、关于甲午战争的战略问题 2、关于北洋海军在战争中的阵法问题 3、关于黄海海战的问题 4、关于威海卫之战问题 5、关于甲午战争人物评价问题
发行.《中日战争》共分为七册,共计304 万字,是甲午战争史料最初之集大成者汇集
了有关甲午战争的大量历史资料。
PPT课件
5
2、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委会 编辑出版了《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
(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
PPT课件
6
三、新时期的深入研究和史料 挖掘出版(1978—1999)
PPT课件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

迅速转变,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和扩军备战提供

了物质基础。
前 的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一、工业文明的含义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

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史实,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 引导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定义与基本线索2. 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3.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4.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重要事件与人物,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

2. 教学难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对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近代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近代史的兴趣。

2. 讲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与人物,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3. 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评估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应等。

图说历史——中国近代史图片整合

图说历史——中国近代史图片整合
“一大”嘉兴南湖游船会址
时间、地点:1921年7月 浙江嘉兴
意义: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黄埔军校
时间、地点: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条件
周恩来
事迹:参加五四运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指挥红军长征、调停西安事变、参加重庆谈判、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直接导致公车上书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时间:1900年6月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八国联军
结果:在义和团的奋勇抵抗下,侵略军死伤多人,逃回天津
《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
时间:1901年
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时间:1926年7月
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南昌起义
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形势图
时间:1937年7月7日
影响: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台儿庄战役形式示意图
时间:1938年春
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
事迹:指挥百团大战、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领导朝鲜战争
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小农经济 B洋务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 • • •
阻碍作用 双重作用 双重作用 中国希望
• 阻碍作用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 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争取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
关于两者的关系,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二者相互交叉同步进行,互相影响
①工业(近代)化为近代民主革命提供物质 力量和阶级力量。 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保证 ②近代化又是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至今)
纵向
1、近代化孕育、启动 (1840~ 1895 ) 2、整体发展 (1895~1927) 3、曲折前进 (1927~1949) 4、腾飞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今)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帝国主义阻挠、破坏,封建 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④决策失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同时,农业也相 应变化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 拖了工业化的后退。 ⑤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 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业化 的规模和速度。 ⑥客观环境的制约: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 展。
四幅图片分别代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四次巨大变化,请指出导 致四次变化的历史事件
天津第一个西餐厅——起士 林西餐厅
天 津 使 用 过 的 布 票
近代新式婚礼
的天 城津 际到 特北 快京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思考:上图中经济分别在中国近代史上主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 • • • •
“整体发展”表现为近代化在经济、 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 化的内涵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 中的主角地位得到全面、充分体现, 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1、主要表现
a经济(工业化):
①民资发展与曲折(双面性)。
b政治(民主化):
①资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及。
(一)孕育、启动阶段(1840~1895年) 主要表现:政治、经济、思想 文教 近代教育的起步,洋务期间留学生,新式学堂 翻译西书等 军事 创建近代海军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阶段特征 (1895--1927年) 领导力量:中坚力量--资产阶级
主要领域:制度层和思想层
整合 中国近代史
一、中国近代化的特征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 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 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 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
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 大主题:
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二是实现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f社会习俗:
辛亥革命后,革除“旧染污俗”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国民政府统治期、抗日战争期间
阶段特征: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 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 下艰难进行 政治: 经济: 思想:
(四) 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1、主要表现: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外交领域
四、生活西方化
B
• 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周村人陈寿亭从一无所 有的乞丐到资产雄厚的企业家的创业历程,浓缩 了整个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辛酸历史。该片的主 题歌写到:“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 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 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 • B. • C. • D.

C
几个应关注的问题
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看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 为什么中西方近代化历程顺序相反? • 中国近代化历程: • • 器物变革: • • 开眼看世界、洋务运 • 动 • • 制度变革:戊戌变法、 • • 辛亥革命 • 文化变革: • • 新文化运动 • 西方近代化历程; 文化变革: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制度变革:欧美资产 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器物变革:工业革命
横向
1、政治民主化 2、经济工业化 3、思想科学化 4、生活西方化
典型例题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 门论述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 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 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 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 要在于追求( ) A 工业化的实现 C 民族独立富强 B 发展资本主义 D 实现民主政治
②资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 ③中共成立
c思想(理性化) :向西方学习已从“器”(经济 领域) 到“制”、“思想文化” 。
①资维新思想的传播:
②资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的传播
③新文化运动、中西文化论战。 ④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国 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d文教:
1905 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扫除了障碍。 e军事 戊戌变法(编练新军 改习洋操)
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讨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及制约中国近代化进 程的不利 因素,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2、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4、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5、农业是基础------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 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一)孕育、启动阶段(1840~1895年)
阶段特征
1840-1860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近代化 的因素,近代化的历程并没有真正开始。 1860-1895 现代化的启动阶段
领导阶级:主要是地主阶级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主要领域:经济领域,以军事工业为主体
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①缺乏资金、人才、技术: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乏现代化经 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历史原因。 ②传统思想的束缚:中国封建势力强大,自然经济的阻碍;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影 响,工商业发展受阻碍,人们思想不解放;闭关锁国政策;这些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 的思想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