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是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遵循一些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针灸治疗的原则。

一、辨证施治原则中医针灸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症状和体质来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要素存在着动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破坏时,疾病就会发生。

因此,针灸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辨别病人的病因和病机,选择相应的穴位和疗法进行治疗。

二、针刺得法原则针刺得法是指针灸师在进行治疗时,要准确的把握刺激的力度、深度和角度。

过浅或过深的刺激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需要掌握插针的速度和手法,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在选择穴位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来确定刺激的位置。

三、因证施治原则针灸治疗不同病症需要采用不同的针灸穴位和疗法。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证来确定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寒证,可以选择温阳的穴位和疗法;对于热证,可以选择清热的穴位和疗法。

因证施治原则是针灸治疗的核心原则之一。

四、治未病原则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治未病是中医的基本原则之一。

针灸治疗也可以应用于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

例如,在冬季使用温阳的穴位进行调理,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可以根据个体情况来进行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调气活血原则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气血循环,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以调气活血为目标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血瘀证,可以选择具有活血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

六、个体化原则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相同,因此,针灸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选择补益的穴位和疗法进行治疗;对于体质健壮的人,可以选择疏散的穴位和疗法进行治疗。

个体化原则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简述针灸的治疗原则

简述针灸的治疗原则

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身体以调整气血流动和平衡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其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穴位。

每个穴位有不同的功能和效应,针灸师根据病人的症状和诊断来选择合适的穴位。

2. 刺激方法:针灸的刺激方法可以包括旋转、插刺、拔罐等,甚至有的会配合灸法(燃烧艾叶或其他物质产生热量)。

刺激的强度和深度也会根据病情而定。

3. 病因辨析:针对不同的疾病,针灸会根据中医的病因辨析来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风寒感冒和湿热感冒,针灸的穴位和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4. 治疗周期:针灸通常需要连续多次的治疗,形成治疗周期。

疾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会影响治疗的持续时间。

5. 个体化治疗:针灸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来制定针灸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6. 整体观念:针灸治疗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通过在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影响整个身体的平衡和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在一些病症的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时仍需谨慎选择,特别是对于严重疾病应当结合现代医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针灸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1/ 1。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__总论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__总论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一、填空题1.《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凡刺之真,必先……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如临,手如,神无。

”2.经气在针灸疗法中的体现有、、等形式。

3.针灸清热温寒的原则包括和。

4.《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诸热者,如,刺寒清者,如。

5.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经脉》篇提出:“泻之,虚则补之……则灸之,不盛不虚。

”6.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提出:“虚则泄之,,。

”7.《灵枢·经脉》篇曰:“十五络者,实则,虚则,视之不见”。

8.实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或。

9.《素问·针解》篇曰:“宛陈则除之,是也。

”。

10.腱鞘囊肿、小儿疳证的点刺放液治疗属于的治疗原则。

11.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或的虚实表现、。

12.《灵枢·禁服》篇曰:“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

”13.《难经·六十九难》曰:“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不中他邪也。

当,故言以经取之。

”14.“不虚不实以经取之”的针刺手法为。

二、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属于针灸治疗原则的是( )A.扶正祛邪B.虚则补之C.子母补泻.D.调和阴阳E.都不是2.针灸治疗原则中,“热则疾之”是指( )A.施灸壮数多B.急吹其火C.拔罐速度快D.拔罐火力强E.毫针点刺疾出少留或不留针3.下列与“热则疾之”无关的是( )A.浅刺疾出B.热病可灸C.少留针D.泻法E.点刺出血4.根据《灵枢·经脉》篇提出的针灸治疗原则,寒则( )A.除之B.疾之C.补之D.泻之E.留之5.针灸治疗原则中,“寒则留之”是指 ( )A.艾灸时间长B.艾灸量大C.寒证留针时间长E.都不是6.最能体现“寒则(温之)留之”治疗原则的是( )A.埋针法B.艾炷灸C.拔罐D.温针灸E.火针法7.久泄、久痢以致脱肛宜用( )A.实则泻之B.宛陈则除之C.陷下则灸之D.不盛不虚以经取之E.都不对8.不属于“宛陈则除之”治则的病症是( )A.扭伤B.毒虫咬伤C.癃闭D.小儿疳证E.腱鞘囊肿(二)B型题A.久泄B.寒痹C.水肿D.发热E.扭伤1.虚则补之为( )的治法2.陷下则灸之为( )的治法3.寒则留之为( )的治法4.宛陈则除之为( )的治法A.实则泻之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陷下则灸之E.宛陈则除之5.出自《灵枢·经脉》的是( )6.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的是( )(三)D型题1.下列同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 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邪盛则虚之E.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陷下则灸之”适宜于治疗( )A.失眠B.多寐C.中气不足D.子宫脱垂E.遗精3.根据病因病机,可施行“陷下则灸之”的病症是( )B.久泄C.尿闭D.脱肛E.中风闭证(四)X型题1.下列针灸治疗原则哪些出自《灵枢·经脉》篇( )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宛陈则除之E.陷下则灸之2.适合“实则泻之”治则的病症是( )A.高热B.中暑C.久痢D.剧痛E.脱肛3.用于“宛陈则除之”治法的穴位有( )A.血海B.气海C.曲泽D.委中E.十宜4.适宜于“宛陈则除之”的病症有 ( )A.扭挫伤B.癃闭C.丹毒D.便秘E.腱鞘囊肿5.“陷下则灸之”适宜于( )A.久泄B.脉沉伏无力C. 阳气暴脱、脉微欲绝D.血络空虚E.内脏下垂三、改错题1.《灵枢·经脉》篇对于热证和寒证提出的治疗原则是:热则寒之,寒则热之。

针灸治疗学教案

针灸治疗学教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眩晕的其他疗法、调护;引起头痛的因素。
难点:眩晕的其他疗法、调护;引起头痛的因素。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1.高希言.针灸治疗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运用耳针治疗眩晕?
2.痰浊上蒙眩晕的饮食注意事项?
2.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2.治疗中风时应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针灸治疗学
年级
2年级
专业、层次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方式
传统讲授
授课教师
吴清明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复习思考题
1.对于头痛临床如何辨证?
2.试述针灸治疗头痛为什么以百会、太阳、风池、合谷为主穴处方。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针灸治疗学
年级
2年级
专业、层次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方式
传统讲授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下篇第一章内科病证三叉神经痛 面瘫
教学目的和要求
2.了解头痛发病情况;熟悉头痛概念及病因病机。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第二节 眩 晕
四、其它疗法及现代研究:
1.灸法: 2.电针疗法: 3.头针疗法:
4.耳针疗法 5.穴位注射疗法: 6.三棱针:

针灸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针灸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针灸的治疗原则与方法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它依靠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的治疗具有独特的原则和方法,本文将对针灸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针灸的治疗原则1. 整体观念针灸治疗的核心原则是整体观念,即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

中医经典指出:“脏腑脉络骨节,皮肤气血之界,五脏六腑与经络气血内溢外越,精气神之流行而病变也。

”针灸治疗时,应该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充分考虑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治疗的整体目标。

2. 辨证论治针灸治疗依赖于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并对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

针灸师需要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综合诊断,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

只有准确辨证,才能对症下针。

3. 针刺治疗针刺是针灸的核心方法。

针刺的运用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重点针灸: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

根据针灸医学理论,经络穴位是针刺的关键。

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的效果。

(2)选准穴位: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疗效,针灸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穴位。

(3)得技法:针灸师需要掌握正确的针刺技巧。

针刺的力度、深度和速度等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技法的正确运用能够增强疗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4. 针刺与配伍针刺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中药疗法、推拿按摩等。

这些疗法的配伍能够互相增强疗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例如,通过配合针刺和中药的使用,可以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效果。

二、针灸的治疗方法1. 归纳法归纳法是针灸的一种常用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总结大量的临床经验来发现治疗疾病的规律。

针灸师通过观察、实验和临床验证等手段,总结出一些常用的穴位和治疗方案,以指导临床实践。

2. 巡行法巡行法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人体的经络上进行针刺治疗。

针灸师根据经络的走向和穴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的目的。

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针灸治疗作用和原则精编版

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针灸治疗作用和原则精编版

第一部分总论一、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1.疏通经络—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扶正祛邪—根本法则和手段调和阴阳—最终目的2.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补泻手法、部分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①补泻手法:a.针刺补法、艾灸—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偏于扶正,适用于慢性久病、虚寒证b.针刺泻法、刺血—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偏于祛邪,适用于新病、急症、实热证面瘫初期—泻合谷、太冲(祛邪)面瘫后期—补足三里、三阴交(扶正)②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a.扶正——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背俞穴b.祛邪——曲泽、委中、水沟、十宣、郄穴、募穴、下合穴3.调和阴阳:阳盛高热: 大椎放血、针外关①泻其有余阴盛寒凝: 关元、肾俞(针或灸)阴虚阳亢之虚热证: 太溪、照海(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②补其不足阳虚阴盛之阴寒证: 关元、命门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③阴中求阳:阳不足,补阳时兼以滋阴。

阳中求阴:阴不足,滋阴时兼以补阳。

④滋阴潜阳:阴虚阳亢之头目昏眩—补太溪,泻太冲。

⑤补阳消阴:脾阳虚乏,湿浊困脾之嗜睡—补脾俞,泻阴陵泉。

⑥从阴引阳:六腑病(腑为阳)取募穴(阴位)——阳经病取相表里的阴经穴从阳引阴:五脏病(脏为阴)取背俞(阳位)——阴经病取相表里的阳经穴⑦补阴泻阳:阳盛阴虚之失眠、狂证—补照海,泻申脉。

补阳泻阴:阴盛阳虚之嗜睡、癫证—补申脉,泻照海二、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清热温寒、补虚泻实1.治神守气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温清并用①热则疾之:诸热证宜行清泻法,以毫针浅刺疾出,泻法或点刺出血②寒则留之:诸寒证宜用灸法施治,针刺则应深刺久留针,以侯阳气。

3.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①虚则补之:虚证的治疗原则应该用补法,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型病症②陷下则灸之:③实则泻之:实证的治疗原则是用泻法或点刺出血④宛陈则除之:血实证要用刺血法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⑤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以原穴和五输穴最为适宜,当针下得气后,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使本经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1.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所在,在针灸疗法中具有特殊的运用形式,即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以经络证治为核心,以八纲证治为纲领。

1。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

1。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

第一部分总论一、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1.疏通经络—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扶正祛邪—根本法则和手段调和阴阳—最终目的2.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补泻手法、部分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①补泻手法:a.针刺补法、艾灸—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偏于扶正,适用于慢性久病、虚寒证b.针刺泻法、刺血—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偏于祛邪,适用于新病、急症、实热证面瘫初期—泻合谷、太冲(祛邪)面瘫后期—补足三里、三阴交(扶正)②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a.扶正——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背俞穴b.祛邪——曲泽、委中、水沟、十宣、郄穴、募穴、下合穴3.调和阴阳:阳盛高热: 大椎放血、针外关①泻其有余阴盛寒凝: 关元、肾俞(针或灸)阴虚阳亢之虚热证: 太溪、照海(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②补其不足阳虚阴盛之阴寒证: 关元、命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③阴中求阳:阳不足,补阳时兼以滋阴。

阳中求阴:阴不足,滋阴时兼以补阳。

④滋阴潜阳:阴虚阳亢之头目昏眩—补太溪,泻太冲。

⑤补阳消阴:脾阳虚乏,湿浊困脾之嗜睡—补脾俞,泻阴陵泉。

⑥从阴引阳:六腑病(腑为阳)取募穴(阴位)——阳经病取相表里的阴经穴从阳引阴:五脏病(脏为阴)取背俞(阳位)——阴经病取相表里的阳经穴⑦补阴泻阳:阳盛阴虚之失眠、狂证—补照海,泻申脉。

补阳泻阴:阴盛阳虚之嗜睡、癫证—补申脉,泻照海二、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清热温寒、补虚泻实1.治神守气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温清并用①热则疾之:诸热证宜行清泻法,以毫针浅刺疾出,泻法或点刺出血②寒则留之:诸寒证宜用灸法施治,针刺则应深刺久留针,以侯阳气。

3.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①虚则补之:虚证的治疗原则应该用补法,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型病症②陷下则灸之:③实则泻之:实证的治疗原则是用泻法或点刺出血④宛陈则除之:血实证要用刺血法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⑤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以原穴和五输穴最为适宜,当针下得气后,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使本经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1.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所在,在针灸疗法中具有特殊的运用形式,即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以经络证治为核心,以八纲证治为纲领。

中医针灸养生原则

中医针灸养生原则

中医针灸养生原则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

在中医理论中,针灸养生原则是指通过针灸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提升养生效果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论述中医针灸养生的基本原则和应用。

一、针灸养生的基本原则1. 阴阳调和:中医认为身体健康与阴阳之间的平衡息息相关。

通过针灸调理,可以调和阴阳,促进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2. 脏腑调理:中医理论中,脏腑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器官。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提升全身的健康水平。

3. 气血调养:中医强调气血的充盈和流动对身体的影响。

在针灸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的流动,增加气血的充足度,达到养生的效果。

4. 穴位调理:中医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与脏腑相连,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达到调理脏腑的目的。

5. 经络通畅: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流通的通道,保持经络的通畅性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养生的目的。

二、针灸养生的应用1. 缓解疼痛:针灸有镇痛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各类疼痛,如头痛、腰痛、关节痛等。

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改善疼痛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2. 改善睡眠: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有显著疗效。

3. 提升免疫力:针灸可以通过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常见疾病。

4. 调节内分泌: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对于调理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相关疾病有效。

5. 保持健康:针灸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养生保健手段。

定期进行针灸调理,可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提升整体的健康水平。

随着中医针灸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针灸养生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针灸属于医学范畴,需要专业的医生或针灸师进行操作。

在进行针灸治疗或养生保健时,应咨询专业医生或针灸师的建议,并在合格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性和疗效。

针灸中的针灸配伍与方剂应用

针灸中的针灸配伍与方剂应用

针灸中的针灸配伍与方剂应用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针灸疗法的有效性与针灸配伍和方剂应用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针灸中的针灸配伍与方剂应用的原则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针灸疗法。

一、针灸配伍的原则针灸配伍是指在针灸治疗中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针灸配伍的原则如下:1. 对症配伍:针对不同的疾病症状,选择适合的穴位组合。

例如,对于胃痛症状,可以选择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进行配伍。

2. 相互协同:在配伍时,穴位之间应有相互协同的作用,以加强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消化不良症状,可以选择足三里和关元两穴位配伍,以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恢复。

3. 避免冲突:在配伍时,应避免相互冲突的穴位组合。

例如,对于月经不调症状,不宜选择足三里和涌泉两穴位配伍,以免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方剂应用的技巧方剂是指将药物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制剂,用于辅助针灸治疗。

方剂应用的技巧如下:1. 个体化应用:针对不同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方剂应用。

例如,针对肝火旺盛的患者,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的方剂进行应用。

2. 配伍合理:在方剂的应用中,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选择药物配伍。

例如,对于感冒症状,可以选择麻黄汤等方剂进行应用。

3. 注意剂量和辨证施治:在方剂应用中,要注意药物的剂量控制和辨证施治。

例如,对于血瘀症状,可以选择活血化瘀的方剂,并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具体调整。

三、针灸配伍与方剂应用的临床应用针灸配伍与方剂应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以下是几个常见疾病的例子:1. 失眠:针对失眠症状,可以选择心俞、神门等穴位进行针灸配伍,并搭配益智安神汤等方剂进行应用。

2. 颈椎病:针对颈椎病症状,可以选择肩井、天柱等穴位进行针灸配伍,并搭配活络通经片等方剂进行应用。

3. 肩周炎:针对肩周炎症状,可以选择肩井、曲池等穴位进行针灸配伍,并搭配化湿消肿丸等方剂进行应用。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pdf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pdf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
针灸要诀是指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按摩十法则是指按摩时的一些常用手法。

下面是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的简要介绍:
针灸要诀: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针对病因进行针灸治疗。

精确定位:准确找到穴位,确定针刺的位置和深度。

倾听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患者的感受和反馈,调整治疗方案。

操持徐缓:施针时手法要稳定,动作要缓慢,避免刺激过大。

灵活运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和配穴方法。

细心观察:在治疗过程中,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按摩十法:
推法:用手掌根部或指尖按照一定方向推拿。

揉法:用手指、掌根或拳头按摩按揉局部。

捏法:用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捏住局部进行按摩。

按法:用手指按压穴位或局部,保持一定力度和时间。

搓法:用手掌或手指在局部作圆周运动按摩。

搓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局部进行搓揉按摩。

摇法:用手掌或手指在局部作左右或上下摇动。

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局部作往返或旋转摩擦按摩。

拍法:用手掌或手指轻拍局部。

敲法:用手指指腹或拳头轻敲局部。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和按摩都是中医传统疗法,需要由专业医生或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操作。

在进行针灸或按摩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针灸选穴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其原则及配穴方法对于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针灸选穴的原则及配穴方法。

一、针灸选穴的原则1.配穴因人而异原则:不同的人体体质、病症表现和病程等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配穴。

同样的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所选取的穴位可能不尽相同。

2.根据病因病机选穴原则:针灸选择穴位时需要结合病因病机进行分析。

选择与病因病机相关的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

3.局部穴位与远端穴位相结合原则:针灸治疗时常常需要结合局部症状选择穴位,也需要选择远端穴位进行调理。

这样可以促进局部病变的恢复,并调整身体整体平衡。

4.配穴追求全面和综合性原则:在选择穴位时需要考虑到疾病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即要兼顾病因病机、局部症状和整体状况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5.个体差异导向性原则: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都会对疾病和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在选择穴位时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穴位。

二、针灸的配穴方法3.根据经络与经络关系进行配穴:不同经络之间有着多种关联关系,可以根据这些关联关系选择配穴。

例如,手太阴肺经和头太阳膀胱经有着表里关系,可以选择手三阳经的相应穴位来发挥治疗效果。

4.根据疾病和病情进行配穴:根据具体的疾病和病情进行配穴是针灸治疗的重要方法。

例如,针灸治疗肩周炎时,可以选择肩部周围的局部穴位进行刺激以缓解症状。

总之,针灸选穴的原则及配穴方法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合适的穴位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疾病病机和病情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还需要严格掌握穴位的准确位置和刺激方法,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第一节针灸治疗原则

第一节针灸治疗原则
• 2.因地制宜 •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也有所区
别,治疗应有差异。如在寒冷的地区,治疗多用温灸,而且应用 壮数较多;在温热地区,应用灸法较少。正如《素问·异法方宜 论》指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 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艾炳。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 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 痹,其治宜微针。”
•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具有丰富的内涵, 可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如从正邪双方而言,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症状而论,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从疾病的先后来看,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 等。治病求本是一个基本的法则,但是,在临床上常常也会遇到 疾病的标本缓急等特殊情况,这时我们就要灵活掌握,处理好治 标与治本的关系。
第六章 治疗总论 在学习了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和技术后,我们就要培 养运用针灸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针灸治疗正是上述知识 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旨在阐发针灸治病的基本规律。因此,学好针 灸治疗是步人临床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therapeutic principl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就是运用针灸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是确立治疗方法的基础。在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时,具体的治疗方法 多种多样,但从总体上把握针灸的治疗原则具有化繁就简的重要意 义。针灸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和三 因制宜。 一、补虚泻实 补虚泻实(deficiency syndrome treated with reinforcing method and excess syndrome with reducingmethod)就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素问·通评虚实 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因此,“虚”指正气不足, “实”指邪气盛。虚则补,实则泻,是属于正治法则。《灵枢·经 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 之。”在针灸临床上补虚泻实原则有其特殊的含义。 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针刺技巧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针刺技巧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针刺技巧针灸作为一项古老而且广泛使用的中医疗法,通过调节经络穴位来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经络穴位的选择以及正确的针刺技巧对于针灸疗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中经络穴位的选择原则以及正确的针刺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针灸疗法。

一、经络穴位的选择原则1. 根据病症选择穴位中医针灸通过经络穴位的刺激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针灸治疗中,穴位的选择要根据病症来确定。

中医经络理论指出,经络上的穴位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联。

所以,在选择穴位时,应考虑到具体病症对应的脏腑经络,以达到针灸疗效的最大化。

2. 考虑经络走向与解剖结构针灸治疗中,穴位选择要考虑经络走向与解剖结构。

按照中医经络理论,经络穴位沿着身体特定的路径分布。

在选择穴位时,应尽量遵循经络走向,以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疗效。

此外,还需要充分了解解剖结构,确保针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3. 个体差异考虑每个人的身体特点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穴位时,也要考虑个体差异。

不同体质的人群在经络穴位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针灸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二、针刺技巧的正确应用1. 预备针刺工具在进行针刺前,针灸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使用干净的针具,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清洗并消毒患者的皮肤,以保证术后伤口的愈合。

2. 刺入穴位的技巧刺入穴位是中医针灸治疗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针灸师应该使用正确的角度和深度来刺入穴位。

角度的选择应该符合经络走向,并且针具的深度应当适中,既不能刺伤重要血管与神经,又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3. 刺激穴位的方法刺入穴位后,针灸师会施加刺激以调节经络。

刺激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旋转、振动、抽提等。

这些方法能够刺激经络,增加气血循环,起到治疗作用。

4. 针留时间与拔针方法在针刺过程中,针灸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针留的时间。

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常见的留针时间为15分钟至30分钟,但具体时间还需结合病情来确定。

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与辨证施治

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与辨证施治

04 辨证施治原则的应用
CHAPTER
表证与里证的针灸治疗
表证针灸治疗
针对表证,针灸治疗应注重疏通 经络、调和气血,以解表散寒。 常用穴位包括合谷、曲池等,手 法宜轻,避免过度刺激。
里证针灸治疗
对于里证,针灸治疗应注重调理 脏腑、平衡阴阳,以达驱邪扶正 之效。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三 阴交等,手法可适当加强刺激。
03 泻实原则的应用
CHAPTER
实热证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实热证时,应采用泻实原则,通过刺激穴位,疏通 经络,调和气血,以达到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对实热证,针灸治疗应选取阳经穴位,采用泻法或点刺放 血等强刺激手法,以消除热邪、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 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根据病情可配合耳尖放血、十 宣放血等疗法。
气滞证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气滞证时,应采用泻实原则,通过刺激穴位,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以达到行 气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对气滞证,针灸治疗应选取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穴位,采用轻柔的刺激手法, 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常用的穴位包括期门、太冲、阳陵泉等,根据病情可配合支沟
、阳辅等穴位的治疗。同时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补充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详细描述
在针灸治疗中,对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的患者,应选用具有补益作用的穴位,如足三里 、关元等,采用补的手法,如轻刺激、短刺等,以补充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泻实原则
泻实原则
针对实证的治疗原则,通过泻除穴位和手法,排除体内病邪,缓解症状,以达到祛邪扶正的治疗效果。
实寒证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

<编号>
针灸处方
穴位的选择 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辨证对症选穴 配穴方法 按经脉配穴法 按部位配穴法 刺灸法的选择
<编号>
选穴原则
<编号>
三因制宜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 惯制定治疗方法。 北方—多用火针、温灸 南方—微针(毫针、皮肤针)
<编号>
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 制定治疗方法。 春夏病邪浅表—浅刺 秋冬病邪深在—深刺 择时选穴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编号>
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取该经穴位 配合使用.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如: 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
<编号>
辨证对症选穴
对症选穴:指针对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 取穴位的原则。 如:哮喘—定喘 虫证—百虫窝 腰痛—腰痛点 崩漏—断红穴
<编号>
左右配穴法
▲左右循经取穴: 偏头痛—同侧取外关,对侧取合谷 面瘫—同侧取地仓、颊车,对侧取合谷 ▲肩周炎—取对侧条口透承山 急性腰扭伤—对侧腰痛点 ▲中风病后期—取健侧穴
<编号>
补虚泻实
补法“虚则补之”“虚则实之”“陷下则灸之”“寒则留之”平补平泻
泻法“盛则泻之”“邪盛则虚之”“满则泄之”“热则疾之”“宛陈则除之”
<编号>
补虚泻实
补:补法。 —单式补法或复式补法,穴性 属补(关元 、 足三里)
<编号>
清热温寒
热则疾之:热-热证; 疾:快针、浅刺、疾出;—手法轻巧快速,不留针 (“刺热者,如手探汤”《灵枢.经脉》)。如:高热—刺大椎、曲池,浅刺疾出; 咽喉肿痛—少商或商阳点刺出血。

针灸治疗学考试复习重点(参考)

针灸治疗学考试复习重点(参考)

针灸治疗学考试复习重点(参考)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以及调和阴阳三个方面。

其中,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扶正祛邪则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调和阴阳则是针灸的最终目的。

针灸治疗的原则有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神守气、治病求本以及三因制宜。

其中,补虚泻实指针灸在治疗虚弱和实证疾病时采取的不同方法;清热温寒则是针对不同的热、寒病症采取的治疗措施;治神守气则是针对精神和气血方面的调节;治病求本则是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治疗;三因制宜则是根据时、地、人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

辨证论治的要点包括明辨疾病性质、突出经络辨证、注重整体观念、分清标本缓急以及做到三因制宜。

针灸的选穴原则有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以及五输主病。

其中,五输主病是指根据《灵枢》和《难经》的相关内容,针对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腧穴。

而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针灸师还需要根据特殊症状进行选穴,如哮喘选定喘穴、腰痛选腰痛点等。

针灸治病的特点包括调节属性、效应快捷、作用安全以及适应症广。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针灸师需要进行辨位归经、配穴方法以及偏补穴位等操作。

常用的灸穴包括百会、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脾、胃、肾俞、足三里等,这些穴位可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此外,还有特定穴、因地制宜和八脉交会穴等概念需要了解。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相交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

4.针灸配穴方法指的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

5.脏腑证治是对脏腑病变所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疾病属于何脏腑,属虚属实,属寒属热,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6.XXX是指脏腑之气输注和汇集处的腧穴,分别位于背腰部和胸腹部。

7.“不通则痛”指的是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疾病。

8.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是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针灸治疗原则、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瞧到的就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瞧到的就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

针灸治疗原则,就就是应用针灸治疗所遵循的准则,在论治过程中,均以治疗原则为指
导。

关于针灸对疾病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
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针灸施治的方法,就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性质
来决定的,疾病性质虽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施治时总不离其准则,从中医整体观念出
发,根据疾病的表现,灵活施治。

对针灸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可从标本缓急、补虚泻实与三因制宜等方面予以阐述。

一、标本缓急
标与本、缓与急就是相对的概念,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标本缓急复杂多变。

《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就是谓妄行。

”强调了治疗疾病掌握治标治本原则的重要性。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就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临床疾病表现症状只就是疾病反映于外表的现象,通过辨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找出疾病发生的原
因,病变的部位,病变的机制,然后归纳为某一证型,从这一证型大体上概括出疾病的本
质,再针对这一具体证型立法处方,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例如头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感、血虚、血瘀、痰阻、气郁、肝阳上亢等等,仅用止痛的方法选取局部腧穴治疗,虽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容易复发,因此必须针对引起头痛的原因,分别采取解
表、养血、活血化瘀、化痰、理气解郁、平肝潜阳等方法,选取相应经脉的腧穴予以治疗, 才能收到根治的效果。

(二)急则治标在特殊情况下,标与本在病机上往往相互夹杂,其证候表现为标病急
于本病,如不及时处理,标病可能会转为危重病证。

论治时则应随机应变,先治标病,后治
本病。

例如治疗某些疾病引起的二便不通,则当先通其便,然后治其本病,即张景岳所说: “盖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虽为标病,必先治之,此所谓急则治其标也。


(三)缓则治本在一般情况下,本病病情稳定,或虽可引起其她病变,但无危急证候
出现,或标本同病,标病经治疗缓解后,均可按“缓则治本”的原则予以处理。

如前所述,
治疗某些疾病引起的二便不通,若已通其便,标病缓解者,则应治疗本病。

(四)标本兼治当标病与本病处于俱缓或俱急的状态时,均可采用标本兼治法。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间者并行。

”指病情稳定,无危急证候者,可用标本兼治的方法。

例如:由肝失疏泄而引起的脾胃不与,出现胁肋胀痛、嗳腐吞酸、食少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可在疏肝理气的同时兼调脾胃。

本病标病俱急的情况亦可采取标本兼治之法。

例如:热病中症见高热、神昏,又兼见小腹胀满,小便不通时,则应表里同治,既泻热开窍,又通利小便。

总之,病有标本缓急,治有先后独并。

治病求本就是治疗的大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标本兼治则就是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的具体原则。

二、补虚泻实
补虚就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就是祛除邪气。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这就是针灸补虚泻实的基本原则。

运用
针灸补虚泻实这一原则,除正确掌握针灸补泻、*作方法外,还必须熟悉本经补泻、异经补泻与子母补泻等方法。

补虚针灸补虚主要通过补其本经、补其表里经与虚则补其母的方法选穴配伍,并结合
针刺手法之“补法”施用,达到“补”的目的。

如果某脏腑的虚证,尚未涉及其她脏腑者, 均可选用本经腧穴,施用补法治疗。

例如:肺虚可取肺经腧穴,大肠虚可选用大肠经腧穴等。

若涉及与之相表里的脏腑,均可选用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的腧穴。

此外,还可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运用五输穴,采取虚则补其母的方法。

泻实针灸泻实主要通过采取泻其本经、泻其表里经与实则泻其子的方法选穴配伍,并结合针灸手法之“泻法”施用,达到“泻实”的目的。

某脏腑实证,如果尚未涉及其她脏腑者,均可选取本经腧穴,施以泻法治疗。

例如:肝实者选取肝经腧穴以泻之,胆实者选取胆经腧穴以泻之等。

泻其本经,一般多取本经合穴与本腑募穴;急症属实者,可取本经郄穴与井穴。

如若涉及与之相表里的脏腑,可选取相表里脏腑经脉的腧穴,并施以泻法治疗。

此外,还可根据五行生克理论,选取五输穴,采取实则泻其子的方法。

补泻兼施疾病在临床证候表现非常复杂,有时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当运用补泻兼施。

例如:肝实脾虚证,临床常见胁肋胀痛、嗳腐吞酸等肝实症状,又同时兼见腹痛、食欲不振、便溏等脾虚症状,治疗时应泻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补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

补泻兼施为临床所常用,除补虚与泻实并重外,还应根据虚实程度及轻重缓急决定补泻的多少先后。

三、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就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即根据季节、时辰、地理环境与治疗对象等不同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时制宜即根据不同季节、时辰的特点,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四时气候的变化, 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春夏之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表,病邪伤人亦多浅表;秋冬之季,阴气渐盛,人体气血潜藏于内,病邪伤人亦多在深部。

治疗上运用针灸,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

人体气血流注呈现出与时辰变化相应的规律, 针灸治疗注重取穴与时辰的关系,强调择时选穴,即根据不同的时辰选取不同的腧穴进行治
疗。

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均就是择时选穴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就是“因时制宜”
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

此外,因时制宜还应把握针灸治疗的有效时机,例如,治疗疟疾多在发作之前2-3小时针治,治疗痛经一般宜在月经来临前开始针治等。


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惯的不同,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理特点也有区别,治疗方法亦有差异。

《素问·异法
方宜论》指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

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跗,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说明治疗方法的选用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与疾病性质有密切关系。

因人制宜即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的不同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为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尤其就是对于妇女患者经期、怀孕、产后等情况,治疗时均须
加以考虑。

年龄不同,生理功能与病理特点亦不同,治疗时应予以考虑。

《灵枢·逆顺肥瘦》说:“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

”又载: “婴儿者, 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