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沥青混凝土介绍
AC13沥青混凝土介绍
AC-13表示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为13mm碎石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C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13指的是最大公称粒径为13mm;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为AC-13F为细型,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大于40%;AC-13C为粗型,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小于40%;AC13的沥青混凝土油石比为%,矿粉是%;碎石、碎石、碎石以及石屑的比例分别是:22%、23%、13%和42%。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面积约为xxx平方米,地下xx层、地上xx层,建筑高度xx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为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采用沥青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内设加强带及后浇带)。
楼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沥青垫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厂拌法拌合,沥青混凝土为人工摊铺,采用5t压路机碾压施工。
二、施工准备工作1、沥青混凝土所用粗细集料、填料以及沥青均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范要求,并至少在工程开始前一个月将推荐混合料配合比包括:矿料级配、沥青含量、稳定度(包括残留稳定度)、饱和度、流值、马歇尔试件的密度与空隙率等的详细说明,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2、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运输设备以及摊铺设备均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范要求。
3、施工测量放样,在开挖好的筏板基础基槽每5m设一钢筋桩,双向布置。
地梁槽底的两侧每隔5m也设置一个水平点。
桩的底部用细石混凝土进行维护加固。
水平测量:对设立好的钢筋桩进行水平测量,并标出摊铺层的设计标高,作为摊铺的找平基线。
6、沥青材料的准备,沥青材料应先加热,避免局部热过头,并保证按均匀温度把沥青材料源源不断地从贮料罐送到拌合设备内,不应使用正在起泡或加热超过160°的沥青胶结料。
7、集料准备,集料应加热到不超过170°,集料在送进拌合设备时的含水量不应超过1%,烘干用的火焰应调节适当,以免烤坏和熏黑集料,干燥滚筒拌合设备出料时混合料含水量不应超过%。
三、沥青混凝土的拌合及其运输1、拌合采用德国进口型号为LINT型沥青拌合设备集中拌合。
橡胶沥青AC—13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
橡胶沥青AC—13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摘要】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应用已经成为道路工程研究的热点,一方面有利于废旧橡胶粉的再次利用,再生资源的二次利用,有利于环保,另一方面降低工程的造价,提高路用性能。
本文探讨了橡胶改性沥青AC13混凝土性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耐久性等,从室内数据和试验路的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沥青AC-13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沥青路面材料。
【关键词】橡胶沥青;路用性能引言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应用已经成为道路工程研究的热点,一方面有利于废旧橡胶粉的再次利用,再生资源的二次利用,有利于环保,另一方面降低工程的造价,提高路用性能,是有效解决我国重载交通、早期损害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以江苏省某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为工程依托,通过室内相关试验研究了橡胶沥青混凝土AC-13高温抗车辙性能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并探讨了在实际施工中的注意要点,以期对橡胶沥青的应用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1 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粗集料和细集料为茅迪公司生产的玄武岩,各集料物理和力学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外掺剂采用海螺P.O 32.5级水泥。
橡胶沥青采用40目橡胶粉与金陵石化70号道路石油沥青(掺配比例18%)加工而成,沥青改性前和改性后的性能见表1,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基质沥青经过改性后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其粘度指标提高特别明显,有利于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在混合料的运用。
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级配称取矿料最终合成级配采用表2的相关内容,采用3种油石比,165℃温度下双面各击实75次成型马歇尔试件,计算各组试件体积指标和物理指标,试验结果列于表3,从表中可见油石比为8.3%和8.6%时满足要求,根据江苏省气候和交通量特点,本次配合比选择油石比为8.3%。
3.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从车辙试验结果来看,其动稳定度为4236次/mm,远远大于规范要求,说明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
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完整资料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速公路第XX合同段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我项目经理部所承建的XX高速公路路面第四合同段,全线共长20km,起讫桩号K88+200〜K108+200。
主要路面结构设计为: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粘层油+8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粘层油+ 12cm厚ATB-30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封层+透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我标段负责K88+200-K108+200 的施工。
二、施工准备1、在经检测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合格后的喷洒过粘层油的中面层顶进行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作业。
2、AC-13C目标配合比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详见: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
3、QLB-4000型沥青拌和楼AC-13C生产配合比【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比设计详见: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设计。
4、按规范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测,所采用原材料满足规范要求,原材料检验详见:原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5、由试验人员在拌和站检测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油石比以及毛体积密度,确认配和比符合设计。
三、施工工艺1、施工现场准备:1)、铺筑前清除粘层上的SBS浮石子和杂物等,对局部污染较严重的地方进行冲洗,重新喷洒粘层油。
2)、在与沥青面层相接触的结构物面上均匀地刷涂一层乳化沥青,以保证与结构物的相互粘接。
3)、根据施工计划前后桩号多放样10〜20m,利于数据采集和剩余料的铺筑。
根据设计图正线铺筑面边框线即:离中线1.5m, 13m。
位置10m整桩号进行放点或有构造物相互连接地段进行复核,采用全站仪逐桩逐点进行放样。
中面层采用平衡梁方式。
2、施工方案: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①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沥青温度稳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使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出厂温度符合要求,保证沥青能源源不断地从沥青罐输送到拌和机内。
AC-13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上面层施工方案一、施工前期准备工作1、原材料准备:(1)、沥青: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90号A 级道理石油沥青,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介于130℃-170℃之间,经抽样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规范有关要求。
(2)、粗集料: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粗集料采用二级破碎(鄂破+反击破)生产并配有大型除尘设备,在自建碎石场加工,各种规格碎石分仓堆放,不混堆。
最大粒径为16mm,按粒径9.5mm~16mm、4.75 mm~9.5mm、2.36 mm~4.75mm三种规格备料。
碎石压碎值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8%。
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图纸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JTG F40-2004)要求。
(3)、细集料:主要用于填充粗集料骨架的空隙,起到粘结作用,增强路面的整体性。
我部采用石灰岩生产的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规格为0-2.36mm的机制砂。
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图纸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JTG F40-2004)要求。
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JTG F40-2004施工规范要求。
(4)、矿粉:我部所用矿粉为采用石灰岩磨细得到。
矿粉干燥、洁净,能自由从矿粉仓流出,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图纸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JTG F40-2004)要求。
以上各类材料均储备充足,满足生产需要。
2、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建设单位有关文件要求,编制沥青混合料AC-25C下面层试验段开工报告,为组织和指导沥青混合料下面层施工提供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并报监理工程师审定,同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三级交底,即技术总负责人向现场技术负责人交底,现场技术负责人向各工班交底,各工班向现场操作工人交底,确保现场操作人员能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和上岗前各种安全意识,保证工程开工的顺利进行。
AC-13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上面层施工方案一、施工前期准备工作1、原材料准备:(1)、沥青: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90号A 级道理石油沥青,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介于130℃-170℃之间,经抽样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规范有关要求。
(2)、粗集料: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粗集料采用二级破碎(鄂破+反击破)生产并配有大型除尘设备,在自建碎石场加工,各种规格碎石分仓堆放,不混堆。
最大粒径为16mm,按粒径9.5mm~16mm、4.75 mm~9.5mm、2.36 mm~4.75mm三种规格备料。
碎石压碎值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8%。
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图纸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JTG F40-2004)要求。
(3)、细集料:主要用于填充粗集料骨架的空隙,起到粘结作用,增强路面的整体性。
我部采用石灰岩生产的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规格为0-2.36mm的机制砂。
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图纸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JTG F40-2004)要求。
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JTG F40-2004施工规范要求。
(4)、矿粉:我部所用矿粉为采用石灰岩磨细得到。
矿粉干燥、洁净,能自由从矿粉仓流出,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图纸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JTG F40-2004)要求。
以上各类材料均储备充足,满足生产需要。
2、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建设单位有关文件要求,编制沥青混合料AC-25C下面层试验段开工报告,为组织和指导沥青混合料下面层施工提供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并报监理工程师审定,同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三级交底,即技术总负责人向现场技术负责人交底,现场技术负责人向各工班交底,各工班向现场操作工人交底,确保现场操作人员能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和上岗前各种安全意识,保证工程开工的顺利进行。
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xx高速公路第XX合同段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我项目经理部所承建的xx高速公路路面第四合同段,全线共长20km,起讫桩号K88+200~K108+200。
主要路面结构设计为: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粘层油+8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粘层油+12cm厚ATB-30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封层+透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我标段负责K88+200-K108+200的施工。
二、施工准备1、在经检测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合格后的喷洒过粘层油的中面层顶进行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作业。
2、AC-13C目标配合比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详见: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
3、QLB-4000型沥青拌和楼AC-13C生产配合比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QLB-4000型拌和生产配合比设计详见: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设计。
4、按规范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测,所采用原材料满足规范要求,原材料检验详见:原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5、由试验人员在拌和站检测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油石比以及毛体积密度,确认配和比符合设计。
三、施工工艺1、施工现场准备:1)、铺筑前清除粘层上的SBS浮石子和杂物等,对局部污染较严重的地方进行冲洗,重新喷洒粘层油。
2)、在与沥青面层相接触的结构物面上均匀地刷涂一层乳化沥青,以保证与结构物的相互粘接。
3)、根据施工计划前后桩号多放样10~20m,利于数据采集和剩余料的铺筑。
根据设计图正线铺筑面边框线即:离中线1.5m,13m。
位置10m整桩号进行放点或有构造物相互连接地段进行复核,采用全站仪逐桩逐点进行放样。
中面层采用平衡梁方式。
2、施工方案: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①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沥青温度稳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使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出厂温度符合要求,保证沥青能源源不断地从沥青罐输送到拌和机内。
AC-13I沥青砼表面层生产配比组成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衡德一级公路施工技术规范》
2.《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衡德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指导书》
5.《AC-13I 沥青砼表面层目标配合比》 二、设计步骤
1.沥青: 河北海伟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6.0 20-50 3-5 65-80 >80
15.26 41.9 3.8 74.4 89.9
五、按最佳油石比制件各项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因此建议采用 4.7%的油石比为 AC-13I 沥青砼表面层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
规定范围(%)
100 90-100 68-85 42-64 28-50 18-38 12-28 8-20 6-15 4-9
规定范围中值(%) 100 95 76.5 53 39 28 20 14 10.5 6.5
3.原材料产地及
相对密度
名称 沥青 1#仓 2#仓
规格 相对密度
SBSI-C 11-16mm 6-11mm
1.010 2.838 2.820
名称
3#仓 矿粉 水泥
规格 相对密度
<6mm 0-0.6mm 普通 32.5
2.737 2.732 3.0
三、不同油石比沥青砼试验结果
油石比 (%)
实测相 对密度
理论相 对密度
4.4
2.472
2.592
4.7
2.483
2.580
5.0
2.480
2.569
四、根据马歇尔试验
0.3 0.15 0.075
表
矿料名称
11-16mm
AR-AC13施工技术及要点
AR-AC13施工技术及要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车辆增多,废弃轮胎会逐年增加,用废弃轮胎制造的橡胶粉是一种良好的沥青改性剂,可有效改善沥青砼路面的使用性能;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本文提供一些施工要点及数据,以供参考。
关键字:橡胶沥青施工要点AR即橡胶沥青,是改性沥青的一种,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节能和环保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废旧轮胎是一种固体废弃物,其特性是不易降解和裂解,处理不当还会被不法分子翻新利用,流入市场造成安全隐患。
废旧轮胎中含有大量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多种有益于改善沥青性能的材料,生产的橡胶粉添加进沥青可以有效改善沥青路面质量。
下面就其施工技术和要点进行一下探讨。
1.原材料选择1、基质沥青橡胶沥青所用的基质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1。
表1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验163℃,5h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密度(15℃)(g/cm3)不小于 1.01动力粘度(绝对粘度,60℃)(Pa·s)不180小于2、橡胶粉橡胶粉颗粒规格应符合表2的要求。
橡胶粉筛分应采用水筛法进行试验。
Arizona Test Method 714橡胶粉密度应为1.15 0.05 g/cm3,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纤维比例应不超过0.5%,一般含有橡胶粉重量4%的碳酸钙,以防止胶粉颗粒相互粘结。
橡胶粉应提供质量保证书,质保书应说明橡胶粉规格、加工方式、加工的废旧轮胎类型,还应说明橡胶粉的储存方式。
表2橡胶粉筛分规格筛孔尺寸(mm)通过率(%)2.001001.1865~1000.620~1003、橡胶沥青参考我国现行改性沥青产品技术标准和美国亚利桑那州橡胶沥青技术标准,并结合工程应用经验,橡胶沥青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表3橡胶沥青技术要求4、集料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宜采用玄武岩集料或辉绿岩集料。
AC13沥青混凝土介绍
AC13沥青混凝土AC-13表示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为13mm碎石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C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13指的是最大公称粒径为13mm;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为2.36mmAC-13F为细型,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大于40%;AC-13C为粗型,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小于40%;AC13的沥青混凝土油石比为5.6%,矿粉是4.5%;1-1.5碎石、0.5-1cm碎石、0.3-0.8cm碎石以及石屑的比例分别是:22%、23%、13%和42%。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面积约为xxx平方米,地下xx层、地上xx层,建筑高度xx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为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采用沥青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内设加强带及后浇带)。
楼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沥青垫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厂拌法拌合,沥青混凝土为人工摊铺,采用5t压路机碾压施工。
二、施工准备工作1、沥青混凝土所用粗细集料、填料以及沥青均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范要求,并至少在工程开始前一个月将推荐混合料配合比包括:矿料级配、沥青含量、稳定度(包括残留稳定度)、饱和度、流值、马歇尔试件的密度与空隙率等的详细说明,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2、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运输设备以及摊铺设备均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范要求。
3、施工测量放样,在开挖好的筏板基础基槽每5m设一钢筋桩,双向布置。
地梁槽底的两侧每隔5m也设置一个水平点。
桩的底部用细石混凝土进行维护加固。
水平测量:对设立好的钢筋桩进行水平测量,并标出摊铺层的设计标高,作为摊铺的找平基线。
6、沥青材料的准备,沥青材料应先加热,避免局部热过头,并保证按均匀温度把沥青材料源源不断地从贮料罐送到拌合设备内,不应使用正在起泡或加热超过160°的沥青胶结料。
7、集料准备,集料应加热到不超过170°,集料在送进拌合设备时的含水量不应超过1%,烘干用的火焰应调节适当,以免烤坏和熏黑集料,干燥滚筒拌合设备出料时混合料含水量不应超过0.5%。
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概述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路面材料,其通过添加特定的改性剂,对沥青进行加工,以提高其性能和可持续性。
经过改性的AC13C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裂性、耐久性和适应性,适用于各种路面和道路设计,特别是交通量较大的高速公路。
本文将介绍AC13C混凝土的主要特性以及其在路面建设中的各种应用。
AC13C混凝土的主要特性改性的AC13C混凝土有以下主要特性:1. 抗裂性AC13C混凝土在抵抗开裂方面具有较高的抗性。
添加改性剂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耐久性,从而减少沥青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2. 耐久性AC13C混凝土的耐久性可通过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要素来提高,如抗老化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和消光剂等。
这些耐久性要素可有效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 适应性AC13C混凝土具有相对较高的适应性,可在不同的路面和道路设计条件下使用。
混凝土的适应性取决于其粘力特性、抗剪强度和变形特征等因素。
AC13C混凝土在路面建设中的应用AC13C混凝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路面材料,可用于各种道路的建设,特别是高交通量的高速公路。
以下是AC13C混凝土在路面建设中的一些常见应用:1. 高速公路路面AC13C混凝土是高速公路路面建设的一种理想选择,因其具有较高的抗裂性和耐久性,能够承受高强度的机动车流量。
2. 市区主干路路面AC13C混凝土也可以用于市区主干路路面的建设。
在城市交通中,主干道路通常承载着大量的机动车流量,因此需要一种耐久性较高的路面材料。
AC13C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都很出色,非常适用于市区主干道路的建设。
3. 机场跑道AC13C混凝土也是机场跑道建设中常用的路面材料之一。
跑道的使用要求极高,必须能够承受飞机起降时产生的高强度载荷。
AC13C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适应性,是一种理想的机场跑道材料。
总结AC13C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裂性、耐久性和适应性,在道路建设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ac—13c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在上面层的应用
ac—13c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在上面层的应用AC―13C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在上面层的应用摘要:AC-13C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在叶信南高速公路上面层施工,通过室内和现场施工各项指标检验,能满足质量验收标准,同时具有良好施工性能。
关键词:AC-13C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检验结果验证。
一、概述叶集至信阳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西部开发通道合肥至西安国家重点干线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建成后将以重载交通为主,此路区气候分区为:1―4―1夏炎热冬温潮湿区。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要求,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为粗型(C型)密级配,cm AC―25C 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 SBSI―D型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4cmSBSI―D型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以下就重点讨论路面上面层SBSI―D型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设计施工过程。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 2-1原材料 2-1-1粗集料:粗集料采用湖北省小林生产的玄武岩,其规格分别为:10mm-15mm,5mm-10mm及3mm-5mm。
2-1-2细集料细集料采用湖北省材料生产的玄武岩石屑其规格为0-3mm,由于0.075mm以下多,在去除部分0.075mm以下的粉尘后,再将其用于目标配合比试验。
2-1-3矿粉矿粉为驻马店确山石灰岩矿粉。
2-1-4沥青沥青采用的是湖北国创生产的SBSI-D型改性沥青,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为韩国SKA级70号沥青,主要试验项目结果见下表。
SBSI-D型改性沥青检测报告项目单位招标要求试验结果试验方法针入度100g,5S,15℃0.1mm 22.7 TO604 针入度100g,5S,25℃0.1mm 30-60 56.4 TO604 针入度100g,5S,30℃0.1mm 88.1 TO604 针入度指数PI -- 0 +0.12 TO604延度5cm/min,5℃ cm ≥25 37.0 TO605 软化点FR&不小于℃≥75 86.8 TO606 运动粘度135℃Pa.s 3 2.31 TO625 闪点,,h,软化点差℃≤2.5 2.0 TO661 弹性恢复25℃% ≥85 95 TO662 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 ≤0.8 +0.12 TO609针入度比% ≥65 82.8 TO604 延度5℃cm ≥2024 TO605 2-2 AC-13C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本路区夏季温度较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雨季时间长,又是重交通量路段。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生产流程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生产流程嘿,伙计们!今天咱们来聊聊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的生产流程,这可是个大家伙,搞不好你家楼下的道路就是用它铺的呢!那咱就赶紧来了解一下吧!咱们得知道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是什么。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用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改性的沥青混凝土,主要用于道路、桥梁、机场跑道等工程的建设。
ac-13则是它的一个型号,表示它的强度等级为13级。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的生产流程是怎样的呢?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
得准备好原材料。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沥青、SBS改性剂和矿粉。
沥青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SBS改性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材料,矿粉则是用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
这些原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它们符合生产要求。
就是混合。
将沥青、SBS改性剂和矿粉按照一定比例放入混合机中,搅拌均匀,形成一个半流动状的物质。
这个过程可不能马虎,要保证每个成分都充分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就是浇筑。
将混合好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倒入预制好的模具或者直接铺设在施工现场。
这个过程要注意控制好混凝土的厚度和密实度,确保路面平整、无空鼓。
就是养护。
浇筑好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才能达到设计强度。
这段时间里,要对路面进行覆盖保护,防止受到雨水、阳光等因素的影响。
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整个生产流程就这么简单明了。
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温度、湿度、施工速度等等。
但只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相信我们都能生产出高质量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它的知识,为我们的城市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AC-13C型粗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在上面层的应用
AC-13C型粗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在上面层的应用应用指南ANzHI—m—给你一把实用的钥起板块主持:童雅琴AC一13C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Ⅱ叶集至信阳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西部开发通道合肥至西安国家重点干线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建成后将以重载交通为主,此路区气候分区为:卜4—1夏炎热冬温潮湿区.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要求,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为粗型(C型)密级配,下面层为8cmAC一25C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SBSI—D型AC一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4cmSBSl—D型AC一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通过室内和现场施工各项指标检验,能满足质量验收标准,同时具有良好施工性能.圜垦鱼2.1原材料2.1.1粗集料粗集料采用湖北省小林生产的玄武岩,其规格分别为:10mmN15mm,5mmN10mm~3mm~5mm.2.1.2细集料细集料采用湖北省材料生产的玄武岩石屑其规格为0—3mm,由于0.075mm以下多,在去除部分0.075mm以下的粉尘后,再将其用于目标配合比试验.2.1.3矿粉矿粉为驻马店确山石灰岩矿粉.2.1.4沥青沥青采用的是湖北国创生产的SBSI—D型改性沥青,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为韩国SKA级70号沥青,主要试验项目结果见下表.2.2AC一130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本路区夏季温度较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雨季时间长,又是重交通量路段.按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文/车安刖SBSI—D型改性沥青检测报告项目单位招标要求试验结果试验方法针入度100g,5S,0.1mm22.7T060415.c针入度100g,5S,25.c0.1mm30~6056.4T0604针入度100g,5S,30.c0.1mm88.1T0604针入度指数PI>0+0.12T0604延度5cm/min,m≥2537.0T0605软化点FR&不小于cc≥7586.8T0606运动粘度135.cPa.s<32.31T0625闪点,不小于cc≥230342T0611溶解度,不小于茗≥9999.81T0607离析,48h,软化点差cc≤2.52.0T0661弹性恢复25.c茗≥8595T0662质量损失茗≤0.8+0.12T0609TF0T后针入度比茗≥6582.8T0604残留物延度5ocCm≥2024T0605要求,应重点考虑抗车辙能力,重视密水性的需要,防止水损害破坏.在AC一13C粗型密级配矿料级配范围内,适当增大4.75毫米,2.36毫米集料的通过率,增加5~10mm,3~5mm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部分细粉用量,这样在原Ac一13C型级配范围中形成一个S型的新的较窄的级配范围带,如下表: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选择3种粗细不同配合比如下表:对选用的三组配合比分别按预估的最佳油石bL4.8茗成型马歇尔试验,各项目均满足技术要求,但级配一,级配三在2.36毫米筛孑L上的通过量分别靠近工程级配范围下限及上限,由级配范围较窄,在施工过程中,当矿料级配发生波动,容易超范围,l¨...谚.0一一一0囊一##誊0《趣麓疆瓣粪一臻一…√鼍Ill_l'Il鬻一日嗣A;应用指南板块主持:童雅琴通过下列筛孔(mm)的百分率(%)规范矿料级配范围1613.29.54.752_361.18O.6O_3O.150.0751OO9O~1OO68~8538~6824~5O15~381O~287~2O5~154~8通过率中值9576.5533726.51913.51O6工程设计级配范围1OO9O~1OO68~8538~6O24~4015~3O1O~227~155~1O4~8通过率中值9876.5493222.516117.56三种不同配合比合成筛分结果1613.29.54.752_361.18O.6O-3O.150.075级配1OO95.27548.325.420-313.69.46.14.5级配1OO95.27548.830_824.4161O-86.84.7级配1OO95.27549.235.227.918.111.97_34.9故确定级配二为设计级配.按照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执行马竭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8%.采用设计级配二成型最佳油石比为4.8%马歇尔试验,进行动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车辙动稳定度试验如下冻融劈裂试验结果组类劈裂抗拉强度(MPa)劈裂抗拉强度比(%)未进行冻融循环组1.03886.4进行冻融循环组0.89786.4低温弯曲应变试验结果破坏时的抗弯拉强度破坏时的最大弯拉破坏时的弯曲劲度(MPa)应变(Me)模量(MPa)10.45629033591车辙动稳定度试验结果试验项目试验结果规范要求(JTGF40—2004动稳定度(次/mm)13390>2800囵篁呈鱼在目标配合比基础,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的冷料比例上料烘干,筛分,然后取样筛分,本工程采用的振动筛为20mm,油石试件毛体积最大理论空隙矿料间沥青饱稳定度流值比相对密度相对密度率(%)隙率(%)和度(%)(KN)(O.1mm)4.22.4872.6526.214.657.419.5427.84.52.52.6405-314.463.218.731_34_82.51O2.6284.514.368.517.6634.65.12.5132.6174.014.472.416.2O36.65.42.5142.6053.514.576.115.5638.O新规范的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按相应于4.5名空隙率时,油石比为4.8%为最佳油石比,其矿料间隙率143%,沥青饱和度68.5%, 稳定度17.66KN,流值3.46毫米,均符合规范要求,和目标配合比的油石bL4.8%各项指标相吻和.l鱼竖堕按照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拌和机采用MAP4000型拌和机,在拌和过程中粗集料加入后先干拌5S,再喷入沥青拌~fl15~20S,然后再添加矿粉拌和不少于25S,保证粗集料开口孔隙吸足沥青后再单独加入矿粉进行拌和,出料温度不低于175cc,保证摊铺温度不1氐于140cc.推铺采用2台ABG423摊铺机,成梯队同步摊铺.初压采用两台英格索兰DD110紧跟摊铺机碾压,由于在初压过程没出现推拥,直接加振动碾压,为了提高密水性,增加压实度,复压采用三台YL25型轮胎压路揉搓碾压和一台英格索兰DD125振动压路机,终压采用英格兰DD110,各项试验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11mm,5mm,3mm四级,各热料仓试验指标如下表:抽提筛分结果热料仓材料试验结果热料仓4号仓3号仓2号仓1号仓矿粉粒径(mm)1O~155~1O3~5<3毛体积相对密度2.8712.8402.7762.709表观相对密度2.8992.8802.8512-8172.835比例192821284对各热料进行筛分其合成级配如下生产配合比合成级配筛~L(mm)1613.29.54.752-361.18O.6O-3O.150.075工程设计1OO9O683824151O754级配范围~1OO~85~6O~40~3O~22~5—1O~8中值1OO9576.5493222.516117.56目标配合1OO95.27548.830.824.4161O.86-84.7比级配生产配合比级配1OO97-376.249.233.225.218.111.88.75.6按生产配合比设计级配进行马竭尔试验如表:由于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按照262006.,6I£桀筛孔1613.29.54.752-361.18O.6O-30.150.075(mm)通过量(名)1OO94.979.548.833.726.O19.812.87.95.4马竭尔试验结果试件击实最大理空隙矿料间饱和稳定流值(%)残留稳毛体积相论相对率(%)隙率(%)度()度(KN)定度(%)对密度密度2.5042.6244.6l4.368.O19I8313.492.7压实度均在99%以上,平整度0.58mm,渗水在50ml/min以下或基本不渗水,构造深度0.58~0.70毫米之间,现场取混合料做车辙动稳定度试验为1lO02mm/次,实验段的各项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生产配合比通过验证是可行的.同时证明了AC一13C级配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致密,密水,粗糙,抗渗水性好,嵌挤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圃。
(最新整理)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完整)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全部内容。
xx高速公路第XX合同段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我项目经理部所承建的xx高速公路路面第四合同段,全线共长20km,起讫桩号K88+200~K108+200。
主要路面结构设计为: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粘层油+8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粘层油+12cm厚ATB—30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封层+透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我标段负责K88+200-K108+200的施工。
二、施工准备1、在经检测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合格后的喷洒过粘层油的中面层顶进行AC—13C 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作业。
2、AC—13C目标配合比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详见: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
3、QLB—4000型沥青拌和楼AC-13C生产配合比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QLB—4000型拌和生产配合比设计详见:AC—13C 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设计。
4、按规范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测,所采用原材料满足规范要求,原材料检验详见:原材料进场检验报告.5、由试验人员在拌和站检测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油石比以及毛体积密度,确认配和比符合设计。
三、施工工艺1、施工现场准备:1)、铺筑前清除粘层上的SBS浮石子和杂物等,对局部污染较严重的地方进行冲洗,重新喷洒粘层油。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AC-1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C-13C)一、基本情况320国道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AC-13C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5.《320国道杭州绕城高速至富阳新桥改建工程设计说明书》三、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玄武岩(4.75-9.5mm、9.5-16mm)和石灰岩(2.36-4.75mm、0-2.36mm),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种矿料、矿粉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吸水率(%)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档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2. 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书,AC-13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AC-13C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 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矿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
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初步确定三种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5.0%,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0.3 0.15 0.07511.0 7.5 6.010.0 6.9 5.510.4 7.2 5.7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由各组体积分析结果,根据经验选取级配2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图1 AC-13C型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曲线图4.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五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67,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830。
表6 AC-13C型设计配合比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2.482 2.5972.474 2.5792.471 2.560/ /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VMA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相应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及空隙率范围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对应的四个油石比,求出四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作图求出满足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C min,OAC max),该范围的中值为OAC2,如果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OAC max与OAC min之间,则认为设计结果是可行的,可取OAC1与OAC2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并结合交通与气候特点论证地取用,最终得最佳油石比。
AC-13沥青砼路面试验段方案彩色讲解
A C-13C改性彩色沥青砼上面层试验段施工方案一、试验目的验证预定施工方案是否可行,机械设备能否配套,质量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总结搜集各类技术参数,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案、机械组合、操作工艺、检测手段。
同时为下一步大规模沥青砼下面层施工提供指导性数据。
二、工程概况我部承担的沥青砼路面工程全长4.847km,起点桩号为Zk0+000,终点桩号为Zk4+847。
慢车道沥青砼路面结构层分为厚4cm改性SBS AC-13C彩色沥青混凝土+厚8cmAC-25C沥青混凝土。
本次拟定在ZK0+000~ZK0+265段左侧开始彩色沥青砼上面层试验段的铺筑工作。
试验段将于11月30日开始。
厚4cmAC-13C 彩色沥青混凝土宽2m,采用整幅摊铺的施工方法,从起点开始逐渐向终点推进。
三、试验段人员及机械准备本次试验段拟投入机具如下:ABG423摊铺机一台,日本田中TAP-1500型沥青砼拌和楼1座,ZL50及ZL30装载机各1台,30T东风自卸翻斗车10辆,非接触式平衡梁1套、双钢轮(带振动)压路机2台, 6T洒水车一台,手推车2辆,煤气罐2个,铁锹20把,铁筛1幅,人工夯锤1个,竹耙子2把,平整度检测尺1把(5m),切割机1台。
人员及分工安排如下:施工总指挥:解正勇副总指挥:李立柱施工现场负责人:周绍平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马宁、傅真谛测量负责人:任北京、高雨龙试验员:时剑飞、王玉坤(后场):时泽民(前场)运输车辆及机械调度指挥:胡胜海摊铺机操作手:2名碾压操作人员:6人传感器控制2人、筛料及补料6人、指挥运输车辆倒料1人。
控制室操作负责人:周钊汉拌和楼现场负责人:朱传培拌和楼操作手2人刷油工1人、电工2人、修理工2人、辅工3人沥青拌和楼是沥青砼路面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要求各部性能随时处于良好状态,拌和站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服从管理,听从指挥,确保生产的混合料满足质量要求,同时按分工职责坚守工作岗位,互相配合,积极协调,并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室要严格按照试验室下达的配合比通知单进行生产拌料,不得随意调整配合比,如需调整,必须经项目总工及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
沥青ac-13标准密度
沥青ac-13标准密度AC-13(Asphalt Concrete 13)是指沥青混凝土的一种类型,其数字"13"代表其设计抗压强度的等级。
AC-13通常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层,以提供较高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衡量其质量的一个关键参数,直接影响着路面的性能和寿命。
以下是关于AC-13沥青混凝土标准密度的详细解释:一、AC-13沥青混凝土基本特性1.1 用途AC-13沥青混凝土主要用于高速公路路面,作为路面层的一部分。
它设计用于承受较大的交通荷载和提供较长的使用寿命。
1.2 设计抗压强度AC-13的"13"表示其设计抗压强度,通常以兆帕(MPa)为单位。
这种等级的沥青混凝土在承受交通荷载和气候条件下能够提供良好的性能。
二、沥青混凝土密度的定义2.1 密度的概念沥青混凝土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常以千克/立方米(kg/m³)或克/立方厘米(g/cm ³)为单位。
它是通过将沥青混凝土的总质量除以总体积得到的。
2.2 标准密度沥青混凝土的标准密度通常是指其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并经过固化后的密度。
在实际路面应用中,由于压实等因素,实际密度可能有所不同。
三、密度的影响因素3.1 沥青含量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含量对其密度有显著影响。
适量的沥青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柔韧性和抗裂性。
3.2 骨料类型和粒度骨料的类型和粒度分布也会影响沥青混凝土的密度。
合理选择骨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
3.3 沥青级别使用不同级别或类型的沥青也可能导致沥青混凝土密度的变化。
沥青的黏度和流动性对混凝土的密实性有影响。
3.4 施工条件施工过程中的振实和压实过程会影响沥青混凝土的密度。
适当的施工措施可以提高密实性。
四、相关标准4.1 ASTM国际标准ASTM D2726/D2726M:《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ulk Specific Gravity and Density of Non-Absorptive Compacted Bituminous Mixtur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13沥青混凝土AC-13表示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为13mm碎石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C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13指的是最大公称粒径为13mm;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为2.36mmAC-13F为细型,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大于40%;AC-13C为粗型,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小于40%;AC13的沥青混凝土油石比为5.6%,矿粉是4.5%;1-1.5碎石、0.5-1cm 碎石、0.3-0.8cm碎石以及石屑的比例分别是:22%、23%、13%和42%。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面积约为xxx平方米,地下xx层、地上xx层,建筑高度xx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为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采用沥青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加强带及后浇带)。
楼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沥青垫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厂拌法拌合,沥青混凝土为人工摊铺,采用5t压路机碾压施工。
二、施工准备工作1、沥青混凝土所用粗细集料、填料以及沥青均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要求,并至少在工程开始前一个月将推荐混合料配合比包括:矿料级配、沥青含量、稳定度(包括残留稳定度)、饱和度、流值、马歇尔试件的密度与空隙率等的详细说明,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2、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运输设备以及摊铺设备均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要求。
3、施工测量放样,在开挖好的筏板基础基槽每5m设一钢筋桩,双向布置。
地梁槽底的两侧每隔5m也设置一个水平点。
桩的底部用细石混凝土进行维护加固。
水平测量:对设立好的钢筋桩进行水平测量,并标出摊铺层的设计标高,作为摊铺的找平基线。
6、沥青材料的准备,沥青材料应先加热,避免局部热过头,并保证按均匀温度把沥青材料源源不断地从贮料罐送到拌合设备,不应使用正在起泡或加热超过160°的沥青胶结料。
7、集料准备,集料应加热到不超过170°,集料在送进拌合设备时的含水量不应超过1%,烘干用的火焰应调节适当,以免烤坏和熏黑集料,干燥滚筒拌合设备出料时混合料含水量不应超过0.5%。
三、沥青混凝土的拌合及其运输1、拌合采用德国进口型号为LINT型沥青拌合设备集中拌合。
集料和沥青材料按工地配合比公式规定的用量测定和送进拌合,送入拌合设备里的集料温度应符合规规定,在拌合设备及出厂的混合料的温度,应不超过160°。
把规定数量的集料和沥青材料送入拌合设备后,须把这两种材料充分拌合直至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沥青材料也完全分布到整个混合料中。
拌合厂拌合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块。
拌好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不立即铺筑时,可放入保温的成品储料仓储存,存储时间不得超过72h,贮料仓无保温设备时,允许的储料时间应以符合摊铺温度要求为准。
拌合生产出沥青混合料,应符合批准的工地配合比的要求,并应在目标值的容许偏差围,集料目标值的偏差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要求。
2、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采用自卸车运输,从拌合设备向自卸车放料时,为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位置,运料时,自卸车用篷布覆盖。
四、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碾压1、摊铺(1)由于本工程采用下反梁,致使摊铺机无法进行施工,现场施工只能人工进行摊铺。
(2)摊铺时,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不得中途停顿。
(3)混合料的摊铺时应控制铺筑层标高。
(4)上下两层之间的横向接缝应错开50cm以上。
(5)在施工安排时,当气温低于10°时不安排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
2、碾压(1)一旦沥青混合料摊铺整平,并对不规则的表面修整后,立即对其进行全面均匀的压实。
(2)初压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沥青混合料不应低于120°,不得产生推移、发裂。
采用型号为YZC14的5t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轮宽2.16m)碾压,碾压时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得突然改变,初压两遍。
(3)复压要紧接在初压后进行,沥青混合料不得低于90°,(4)终压要紧接在复压后进行,沥青混合料不得低于70o,(5)碾压从外侧开始并在纵向平行进行,压路机每次重叠30cm,逐步向侧进行常规碾压,碾压应采用纵向行程平行的办法,碾压时压路机应匀速行驶,不得在新铺混合料上或未碾压成型并未冷却的路段上停留,转弯或急刹车。
施工检验人员在碾压过程中,使用核子密度仪来检测密实度,以保证获得要求的最小压实度,开始碾压时的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20°,碾压终了温度控制在不低于70°,初压、复压、终压三种不同压实段落接茬设在不同的断面上,横向错开1m以上。
(6)为防止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沾轮现象发生,可向碾压轮洒少量水、混有极少量洗涤剂的水或其他认可的材料,把碾轮适当保湿。
(四)接缝、修边和清场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尽量连续作业,压路机不得驶过新铺混合料的无保护端部,接铺新混合料时,应在上次行程的末端涂刷适量粘层沥青,然后紧贴着先前压好的材料加铺混合料,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
建筑基础腐蚀机理及防腐蚀措施摘要: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从碳化作用、氯盐腐蚀、硫酸盐的腐蚀、酸的腐蚀、碱的腐蚀分析了建筑基础腐蚀机理,并且提出了防腐措施,仅供相关技术入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基础、腐蚀、机理分析、防腐措施1 引言建筑基础埋置于地下,有可能会受到腐蚀性水和污染土的侵蚀,引起基础混凝土开裂破坏、钢筋受到腐蚀,导致基础的耐久性降低。
因此,对于腐蚀环境下的建筑基础,必须进行防腐蚀设计。
2 混凝土腐蚀机理分析2.1碳化作用空气中或溶于水中的CO2与水泥石中的Ca(OH)2、水化硅酸钙(3CaO.2SiO2.3H2O)等起反应,导致混凝土中碱度降低和混凝土本身的粉化。
混凝土碳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混凝土的材料、配比、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对其都有影响,碳化作用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是最明显的,其主要反应式如下:Ca(OH)2+CO2→CaCO3+H2OCO2+H20→H2CO3Ca(OH)2+H2CO3→CaCO3+H2O2.2 氯盐腐蚀氯盐腐蚀是沿海混凝土建筑物和公路混凝土结构腐蚀破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氯盐既可能来自于外部的海水、海雾、化冰盐;也可能来自于建筑过程这使用的海砂、早强剂、防冻剂等。
它可以和混凝土中的Ca(OH)2.3CaO.2A12O3.3H2O等起反应,生成易溶的CaCl2和带有大量结晶水、比反应物体积大几倍的固相化合物,造成混凝土的膨胀破坏,其反应式如下:2Cl+Ca(OH)2→CaCl2+2OH-2Ca(OH)2+2C1-十(n-1)H20→CaO.CaCl2. nH2O3CaCl2+3CaO.Al2O3 .6H20+25H2O→3CaO.Al2O3.3CaCl2.31H2O2.3 硫酸盐的腐蚀硫酸盐也是破坏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硫酸及硫酸盐溶液进入混凝土的毛细孔中,硬化时水分蒸发,浓度提高,直接结晶,体积膨胀或直接与水泥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结晶,体积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胀裂破坏。
在海水、湖水、盐沼水、地下水、某些工业污水及流经高炉矿渣或煤渣的水中常含有钠、钾、铵、镁等硫酸盐,与Ca(OH)2起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钙。
生成物的体积比反应物大1.5倍以上,呈针状结晶,引起很大的应力。
其破坏特征是在表面出现几条较粗大的裂缝。
反应式如下:4CaO.Al2O3.12H2O+3Na2SO4+2Ca(OH)2+2OH2O→3CaO.Al2O3.CaSO4.31H20 +6NaOHCa(OH)2+SO42-十2H2O→CaSO4.2H2O+ 2OH-2.4 酸的腐蚀在硫酸、盐酸等生产车间和受酸雨危害的地区,混凝土构筑物受到强烈的腐蚀作用。
酸对混凝土的腐蚀主要是酸能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破坏了水泥石中的碱度,使水化硅酸钙等其它水化产物自行分解,而且盐酸还能直接与这些水化产物反应生成可溶性钙盐,使单位体积Ca(OH)2和CSH(B)含量减少。
混凝土孔隙率增大,力学性能劣化。
酸还可以与混凝土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生成非凝胶性物质或易溶于水的物质,使混凝土产生由外及的逐层破坏。
另外,酸还可以促使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的水解,从而破坏了孔隙结构的胶凝体,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劣化。
2.5 碱的腐蚀碱对混凝土的腐蚀主要表现在与空气中的CO2在混凝土表面或孔隙中产生强烈的碳化作用,其反应式如下:CO2+2NaOH→Na2CO3+H2OCO2+2KoH→K2CO3+H2O水分蒸发后碳酸盐结晶:Na2CO3+10H2O→Na2CO3.10H2O K2CO3+15H2O→K2CO3 .15H2O当混凝土没有蒸发表面时,主要表现为碱骨料反应。
所谓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或K2O)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氧化硅、碳酸盐等)发生反应,生成物重新排列和吸水膨胀所产生的应力诱发产生裂缝,最后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根据反应机理,碱骨料反应又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碱硅酸反应,碱与骨料中的活性SiO2反应,生成碱硅凝胶,碱硅凝胶吸水膨胀后产生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碱硅酸反应发生最为普遍,危害也最为严重;②碱碳酸盐反应,碱与骨料中的碳酸钙镁反应,将白云石转化为水镁石和粘土,水镁石结晶重排和黏土吸水膨胀产生应力导致破坏;③碱硅酸盐反应,从机理上说仍属于碱硅酸反应,但膨胀进程缓慢。
碱骨料反应发生需要两个条件:首先混凝土原材料中含碱量高,现在大多数国家规定骨料中的碱不超过O.6%或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30kg/ms;第二是有水分和空气的供应,越是潮湿的环境碱骨料反应越容易发生硅灰、粉煤灰和高炉矿渣均可缓解、抑制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3 钢筋腐蚀机理分析由于腐蚀性介质Cl-的作用,使钢筋表面原有的钝化膜被破坏,由钝化状态转化为活性状态,产生钢筋的锈蚀,而钢筋锈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是腐蚀电池作用的结果。
因为氯离子半径很小,穿透力强,很容易吸附在钢筋阳极区的钝化膜上,取代钝化膜中氧离子,使钢筋起保护作用的氢氧化铁变为无保护作用的氯化铁,氯化铁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铁的溶解度大得多,由于氯离子到达钢筋表面的不均匀性,特别是氯离子作用在钢筋局部区域时,则局部区域为阳极,形成了大阴极小阳极的腐蚀,这种坑蚀或局部腐蚀对结构的危害较大。
一般的电化学反应表达式为:阳极反应:Fe一2e:Fe2-阴极反应:O2+2H2O+4e一4OH-综合反应:2Fe+O2+2H2O:2Fe(OH)2 (伴有电流)从化学成分来看,锈蚀物一般为Fe(OH)3、Fe(OH)2、Fe3O4.H2O、Fe2O3等,其体积比原金属体积增大2~4倍,由于铁锈膨胀,对混凝土保护层产生巨大的辐射压力,其数值可达30MPa(大于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强度),使混凝土保护层沿着锈蚀的钢筋形成裂缝(俗称顺筋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