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诊疗指南
一、定义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 )是指因骨质疏松导致脊柱椎体发生变形或碎裂。
二、病因
(1)骨质疏松。
年龄增大、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等因素使椎体骨质减弱,容易发生压缩性变形。
(2)创伤。
轻微撞击或过重负重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椎体发生压缩骨折。
三、分类
(1)症状性骨折:有明显症状如腰背疼痛。
(2)无症状骨折:即早期线检查可见骨折影,但无明显症状。
四、诊断
(1)线检查:早期线可能未见变化,脊柱线3个月后可见骨质减毁或重建征象。
(2)检查:灵敏度高,能更清晰显示骨折部位变形程度。
(3)检查:对软组织损伤显示明显,但诊断骨折主要依赖线和。
五、治疗原则
(1)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2)预防进一步骨折。
(3)恢复脊柱力量和功能。
六、治疗方法
(1)针对症状进行:外用止痛药、物理治疗等。
(2)治疗骨质疏松:钙剂、骨密度影响药等。
(3)严重病例外科减压或钉固定术。
(4)随访线监测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初步参考。
具体应视个案进行个体化处理。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其药物治疗
• 该部位是松质骨与皮质骨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 ,一旦遭受外力,容易发生骨折。
• 在中老年,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随着年龄增 加,逐步上升其与高龄及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 相关。
• 对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多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 )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钉板系统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其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 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 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 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 疾病。
WHO: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 低骨量 正常骨量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
『骨质疏松症』危害:
➢ 骨折后行动不便
有一半的病人会因股骨骨折而导致行动不便, 需要别人照顾。
➢ 脊椎疼痛及变形
驼背除令外形不美外, 还会妨碍肺部扩张, 加速肺功能衰退。
• 死亡!!!
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妇女绝经过早 遗传因素 体形瘦小 钙质不足 缺乏运动 吸烟、酗酒
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 行术
髋部骨折
• 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致畸、 致残率高,康复过程慢,病死率高,常并 发其它内脏器官或系统疾病。
• 卧床制动后加速骨质疏松。 • 骨折前就卧床的患者及情况差的患者不建
议手术。 • 手术包括: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等。
股骨颈骨折
• 老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 率高,若移位不明显,经牵引复位后可采 用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若内固定疗效 不确切,可考虑关节置换。对于高龄老年 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应该把股骨头置换 作为首选。
骨质疏松性骨折PPT
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者们可以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 率、患病率、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从而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负担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人们可以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经济和健 康负担,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策略研究
预防策略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 骨活检可以提供更准确
的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疼痛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需要进行鉴别,如关节炎、肌肉 拉伤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骨折进行鉴别,如外伤、肿瘤等。
0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01
02
03
药物治疗
分类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分为椎体骨折 、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 其中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较为常 见。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原因为骨质疏 松症,此外还与年龄、性别、遗传、 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机制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组织微观结构发 生改变,骨小梁数量减少、变薄、断 裂,从而导致骨折的发生。
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 双磷酸盐、降钙素等,以 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 险。
物理治疗
包括理疗、按摩、运动疗 法等,以缓解疼痛、改善 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支具和矫形器
对于某些骨折部位,可以 使用支具或矫形器来减轻 疼痛和稳定骨折部位。
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
对于某些骨折,可以通过 闭合复位的方法将骨折部 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知识,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老年慢性病——科普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老年慢性病——科普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一、什么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问题,它是由于骨骼的疏松和骨质减少而导致的脊柱骨折。
这种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骼质量的下降,这使得脊柱的压力和力量承受能力下降。
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和疼痛。
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检查方法:检查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方法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如果病情较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以确定骨质疏松的程度。
骨密度检查是一种测量骨骼密度的方法。
骨密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骼的健康状况。
这种检查通常使用X射线或超声波。
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表现:1.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表现是背部疼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背部沉重和僵硬,这是由于脊柱骨折导致的压力和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会在活动时加重,例如弯腰或转身。
在严重的情况下,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周或数月。
2.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还可能导致身高缩短。
这是由于患者的脊柱骨折导致脊椎压缩,从而使身高缩短。
这种情况通常在患者超过50岁时更为常见。
3.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还可能导致胸部和腹部疼痛。
这是由于脊柱骨折导致的压力和疼痛向周围器官传导。
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消化不良和腹部不适。
4.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
当脊柱骨折愈合时,可能会发生骨折处的畸形。
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患者的姿势异常、驼背和肩膀不平。
四、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高危人群有哪些?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该疾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女性、年龄较大的人、低体重、长期使用激素药物、久坐或长期卧床不起的人、吸烟者、过度饮酒者等。
1.女性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高危人群。
由于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骨钙流失加快,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
女性在绝经后的前10年内,骨质流失速度更快,因此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别让骨质疏松性骨折毁了您的生活
69岁的张大爷身体状况一直很好,有天洗澡时不慎脚底一滑,就站不起来了,右侧大腿根部疼痛难忍。
家人紧急送其到医院检查,发现右侧股骨颈骨折,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术后3个月左右,张大爷才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和行走。
医生告诉张大爷,他这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
到底什么是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哪些表现和危害?又该如何治疗呢?我们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是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
骨质疏松最典型的特征是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受到轻微外力或日常活动中即可能发生的骨折(相当于从站立高度或更低的高度跌倒),常见部位为脊柱、髋关节、手腕和前臂,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阶段。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内,20%的患者将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的患者可能致残。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经成了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骨质疏松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排在所有疾病的第二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很多时候被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次”骨折,绝非危言耸听。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已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表现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髋关节、脊柱、手腕和前臂,它们各有特点,也具有一些共性。
比如:髋部骨折髋部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一旦出现,患者需长期卧床制动以期骨折愈合。
这就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褥疮、下肢静脉栓塞或肺栓塞和坠积性肺炎等。
脊柱骨折当脊柱椎骨因骨质疏松变得又薄又脆时,轻微的外伤或者摔倒就可能导致压缩性椎体骨折,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等症状。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罗先正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随着杜会入口老年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严重的后果是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日常生活或轻微创伤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
临床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为脊柱、髋部及桡骨远端。
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如肱骨近端、胫骨近、远端骨折。
脊柱骨折多发生在椎体,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外伤,如平地跌倒等。
与年青人非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
后者骨折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暴力损伤,有明显外伤史。
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生存期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
如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严重时可出现剧烈腰背疼痛,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的驼背畸形,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由于畸形、疼痛引起的心理障碍,可使患者出现抑郁,甚至萌发自杀意念。
骨折多发生在T。
与L。
之间,以胸腰椎最为常见。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发生,提示全身骨微结构的退变。
骨强度的下降,新的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25%~50%。
因此,能否减少新的椎体骨折发争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评定标准。
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骨折后第一年的病死率为20%,1/3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庭护理,不足1/3的患者能恢复剑骨折前的生活质量。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及进展1临床表现①一般表现:可出现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可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或表现为原有疼痛加重。
功能障碍也可很轻微,甚至患肢仍可活动。
②特有表现:可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但iN床上也有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
③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可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凸或驼背畸形等。
2常规X线摄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我国多数医院,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常规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质疏松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
20
30
40
骨折发生率%
31.5%
11.0%
钙剂组(n=219)
新发椎体骨折 (P<0.001)
新发外周骨折 (P<0.05)
53%
69%
罗盖全®组(n=213)
5.2%
9.9%
罗盖全®有益于促进骨质疏松骨折愈合
1,25D3 24D3 24,25D3 25D3
结合率%
维生素D与骨痂受体结合的相对竞争指数
骨折后抗骨质疏松药物用药建议
治疗目标
治疗方案
降钙素
双膦酸盐 锶盐 SERMs 雌激素 PTH片段 。。。
+活性维生素D3
+活性维生素D3
内 容 提 要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策略 活性维生素D(罗盖全® )在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患者体内1,25(OH)2D3(D激素)合成明显减少
24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次骨折风险高
既往有单次椎骨骨折的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增加5倍 既往有2次以上骨折的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增加12倍 既往有2次以上骨折合并骨量减低的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增加75倍
髋部骨折-最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
外科手术只能让少数人能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 10-15%的患者出院后必需接受长期护理 25-35%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一年内死亡 20%的患者将在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
治疗周期(月)
累计疼痛改善率
罗盖全®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疗效一定而持久
罗盖全®有效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
罗盖全® 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强度
罗盖全®明显增加二维和三维松质骨骨小粱密度,改善骨质量
二维骨小梁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桡骨髋骨远端骨折及围手术期康复与并发症预防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治疗和康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再发骨折的风险增加、已成为临床骨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本文整理相关检查、诊断与治疗注意事项,并分别讲述了各种常见脆性骨折诊治。
概述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 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
椎体压缩骨折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80 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①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②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③再骨折发生的风险高。
④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⑤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⑥多见于老年人群,常有合并症,全身状况差,并发症多,治疗复杂临床表现1、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骨折特有的表现。
2、身高变矮、驼背骨质疏松老人,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较早出现骨量减少,发生压缩性骨折,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3、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导致疼痛或疼痛加重。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折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1、X线: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X 线片除具有骨折的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
2、CT 平扫 + 三维:常用于判断骨折的程度和粉碎情况,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周壁是否完整、椎管内的压迫情况,还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PPT
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 平衡训练等,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 日常活能力。
康复训练
01
02
03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被动或主动的关节活 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 萎缩。
肌力训练
针对患肢进行肌肉力量训 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平衡训练
通过平衡板、平衡垫等工 具进行平衡训练,提高患 者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 和再次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目录
• 骨质疏松骨折概述 • 骨质疏松骨折的非手术治疗 • 骨质疏松骨折的手术治疗 • 骨质疏松骨折的预防与保健 •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最新进展
01
骨质疏松骨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质疏松骨折是由于骨密度降低 ,骨小梁变薄、断裂,使得骨骼 变脆,容易发生骨折。
分类
骨质疏松骨折主要分为脊柱骨折 、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等。
手术方法与技术
内固定术
通过在骨折部位植入金属 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 等,来固定骨折部位,促 进愈合。
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于髋部骨折,可以采用 人工关节置换术来恢复关 节功能,减轻疼痛。
椎体成形术
对于脊柱压缩性骨折,可 以采用椎体成形术,通过 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稳 定骨折部位,缓解疼痛。
手术并发症与预防
感染
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 染。
血栓形成
术后要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血 栓形成,同时可以使用抗凝药物进 行预防。
再次骨折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应继续进 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再次骨折 的风险。
04
骨质疏松骨折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01
定期骨密度检测
骨质疏松骨折 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疏松骨折是指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
其发生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引起骨质密度减少和骨组织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质脆弱和骨折易发性增加有关。
下面是骨质疏松骨折的诊疗指南。
一、诊断1.病史:了解病人的个人史、家族史、药物史、饮食史等情况,特别是病人是否曾有骨折史。
2.体格检查:检查病人的身高、体重、骨骼压痛等情况。
3.骨密度检查:可以采取量子束、超声波、骨密度仪等方式测定骨密度,危险分级评估。
4.影像学检查:X线、磁共振等能够检测骨折或病变。
5.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查骨代谢指标如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等。
二、治疗1.非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骨质疏松或骨折,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双磷酸盐等。
(2)康复训练:可进行康复训练,增强患者的骨密度和肌肉力量。
(1)骨折复位:对于骨折复位困难的患者,可采用手术进行复位。
(2)内固定:内固定手术主要是将金属板、钢钉等置入骨内固定骨折,使其恢复正常。
(3)关节置换: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可采取关节置换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三、预防1.饮食:建议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肉类、蔬菜等。
2.体育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体骨密度和肌肉力量。
3.避免抽烟和饮酒:长期抽烟和饮酒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加重,增加骨折风险。
4.药物预防:中度和高度危险的患者可采取药物预防,如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双磷酸盐等。
5.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进行预防和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主要包括骨骼本身的因素和外在因素。骨骼本身的因素主要 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 。外在因素主要是由于跌倒、撞击等低能量或轻微创伤。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随 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诊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将更加 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 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 作将成为重要趋势,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协作,为患者 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诊疗服务。
远程医疗应用
药物治疗推荐
根据最新的临床证据和药物研究进展,指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 疗方案进行了更新和推荐,包括抗骨质疏松药物、止痛药物等的使用时 机和剂量调整。
国内外研究动态关注
发病机制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多种因素如遗传、 环境、生活习惯等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关系。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 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9
目录
Contents
• 骨质疏松性骨折概述 •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处理及预后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骨质疏松性骨折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是指由骨质疏松症导致骨 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暴 力即可发生的骨折。
04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是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领域的权威指南,是指导临床医生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治疗和预防的重要依据。
该指南于2024年发布,其中包含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面内容。
下面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根据指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身高减少、背痛、体位性脊柱变形等。
而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通过骨密度检测(如DEXA)和骨折类型(如脊椎骨折)来确定。
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目标是减轻疼痛、修复骨折、预防再骨折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的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体位矫正、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补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类药物、雌激素、骨形态发生蛋白类药物等。
其中,对于高危骨折患者,强烈推荐使用抗骨吸收剂。
3.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包括非药物预防和药物预防。
非药物预防主要包括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营养、戒烟限酒等。
药物预防主要包括补钙剂、维生素D和抗骨吸收剂等。
根据指南,对于50岁以上有骨质疏松风险因素的女性和男性,强烈推荐进行骨折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中的特殊人群:指南还针对特殊人群即妊娠期、青少年、高龄等人群给出了特殊的诊疗建议。
对于妊娠期妇女,根据指南,应合理控制钙的补充,并且避免长期补充维生素D。
对于青少年,应重视骨密度的监测,并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高龄人群,应该进行个性化的骨折风险评估,并针对性地给予治疗和预防。
综上所述,2024年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面介绍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于临床医生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
希望通过该指南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治水平,减少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性骨折护理课件
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分为脊柱骨折、 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病因是骨质疏松症,骨组织的内部结 构发生变化,骨小梁数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导致 骨的脆性增加。其他病因包括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酗酒、 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
病理机制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骨小梁数量减少、 变细,甚至消失,骨皮质变薄,骨的脆性增加,在外力作用 下容易发生骨折。
CHAPTER
02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和乐观的心态,避免 长期精神压抑。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 依赖药物和不良嗜好 。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 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合理饮食与营养
均衡摄入蛋白质、钙、磷、维生 素D等骨骼健康所需的营养素。
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 豆腐、海带、坚果等。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 炼,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
的恢复。
物理疗法
如超声、电刺激等物理疗法,可促 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缓解疼痛 和肿胀。
康复训练
针对不同部位的骨折,进行针对性 的康复训练,如肌力训练、关节活 动度训练等。
CHAPTER
04骨Biblioteka 疏松性骨折的护理疼痛护理疼痛评估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典型表现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而 异,可伴随有局部压痛和纵向叩击痛。骨折部位出现肿胀,并因疼痛而致功能 障碍。
诊断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常用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骨折部位和类型。骨密度检测有助于评估骨质疏松的 程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课件
药物治疗方法
包括使用抗骨吸收药物、 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双重 作用药物等。
药物治疗效果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药物 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 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非药物治疗原则
以改善生活方式、增强骨骼健康 为主要目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
。
非药物治疗方法
包括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的运 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等
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鉴别诊断
软组织损伤
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与软组织损伤进行鉴别。软组织损伤通 常表现为局部肿胀和疼痛,但不会出现畸形或功能障碍。
其他原因引起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骨折进行鉴别。如创 伤、肿瘤等引起的骨折,其症状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0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由于骨量减少 、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 增加而引起的骨折。
分类
按部位可分为髋部骨折、椎体骨 折、桡骨远端骨折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 原因,其他因素包括外伤、长期卧床 、激素治疗等。
病理机制
骨质疏松导致骨小梁变薄、断裂,骨 皮质变薄,从而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 骨折。
包括电刺激、超声、温泉疗法等,有 助于减轻疼痛和促进愈合。
职业治疗
针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行 走、穿衣、洗澡等。
心理支持
骨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支持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 部分。
营养指导
合理的营养摄入对骨折愈合至关重要 ,因此营养指导也是康复治疗的一部 分。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PPT课件
对于严重的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或合并其他脊柱疾病的情况,可能需 要进行开放手术治疗,如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融合等。
康复治疗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以促进术后恢 复。
预防复发
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同时,应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采取综合 措施预防骨折的复发。
04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 复与预后
特点
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 于男性。骨折常发生在胸腰段, 表现为疼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 限。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骨质疏松是主要病因,其他因素包括 外伤、长期卧床、内分泌失调等。
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下降,在轻微外 力或自发性骨折的情况下即可发生骨 折。
流行病学与预防
流行病学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康复计划
01
02
03
物理治疗
包括按摩、电刺激、温热 疗法等,以缓解疼痛、促 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
运动疗法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太极拳、瑜伽等,以增 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当 的药物,如钙剂、维生素 D等,以补充骨骼营养。
康复效果评估
疼痛评估
通过疼痛评分量表等工具,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治疗 效果。
THANKS
度,减少骨折风险。
物理治疗
包括康复锻炼、按摩、针灸等 ,以缓解疼痛、改善肌肉力量
和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度。
支具治疗
对于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支具 固定,以减轻疼痛和防止骨折
进一步加重。
生活方式调整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钙和维生 素D的摄入,戒烟限酒,保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36
a
37
股骨颈骨折
a
38
股骨颈骨折分型(Pauwels 角 )
1 型(< 30°) 2 型(30°-50°) 3 型(> 50°)
a
39
股骨颈骨折分型(按骨折部位)
a
40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手术禁忌症
• 绝对禁忌证: • 不能耐受手术者; • 无痛、陈旧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 凝血功能障碍者; • 对椎体成形器械或材料过敏者。 • 相对禁忌证: • 椎体严重压缩性骨折,椎管内有骨块; • 有出血倾向者; • 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活动性感染者; • 与椎体压缩骨折无关的神经压迫引起的根性痛。
骨质疏松性骨折
湖北省谷城县中医院 张洪成
a
1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 2017年版 • 《中华骨科杂志》2017年37卷1期 • 出版日期: • 2017年3月9日 • 发布机构: •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a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概念
• 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 骼系统疾病。
a
14
一 脊柱骨折
a
15
a
16
a
17
非手术治疗
• 适用症: 轻度椎体压缩骨折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 治疗方法: 卧床、支具及药物等方法 需要定期拍片检查,以了解椎体压缩是
否进行性加重。
a
18
a
19
手术治疗
1. 椎体强化手术---目前最常用的微创手术
椎体成形术(PVP)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
• 转子间骨折 • 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
a
35
髋部骨折特点
• 致畸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恢复缓 慢;
• 骨折后第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25%;
• 存活者中,超过50%的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 的残疾,丧失生活自理能力;15%~25%的 人需要长期看护。
• 治疗目的是尽快恢复负重功能,减少卧床 时间。
• 3.骨转换生化标志物:IOF推荐Ⅰ型骨胶原氨基末 端肽(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CTX),有条 件的单位可检测。
a
11
诊疗原则及流程
a
12
治疗原则
1. 骨折处理
复位、固定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
2. 药物干预
基础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
3.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
a
13
骨 折 处 理
2. 微创经皮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手术
3. 开放手术
a
20
手术适应症
• 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剧烈; • 不稳定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 椎体骨折不愈合或椎体内部囊性变 • 椎体骨坏死; • 部分椎体肿瘤; • 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长时间卧床患者应早
期手术,可有效缩短卧床时间,减少骨折 并发症的发生。
a
21
• 对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和体征、严重后凸 畸形、不适合行微创手术的不稳定椎体骨 折,需行截骨矫形手术
• 术中可采用在椎弓根螺钉周围局部注射骨 水泥、骨水泥螺钉、加长和加粗椎弓根钉 或适当延长固定节段来增强内固定的稳定 性。
a
33
L1椎体压缩性骨折
a
34
二 髋部骨折
• 股骨颈骨折 • 分型:头下型、颈中型、基底型
a
9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
•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畸形、骨擦 感(音)、反常活动
• 影像学检查
X线: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 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X线片除具 有骨折的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
CT:常用于判断骨折的程度和粉碎情况、椎体 压缩程度、椎体周壁是否完整、椎管内的压迫情 况。
所导致的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8、显著减轻了陪护人员的护理负担
a
28
3、经皮微创 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手术
• 适应症:
• 不稳定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 椎体压缩变形需要复位固定者; • 年轻患者,不适合做椎体成形手术者
a
29
a
30
L3椎体压缩性骨折
a
31
L2椎体压缩性骨折
a
32
4、开放手术
• ③再骨折发生的风险高
• ④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 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 ⑤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 植骨易被吸收
• ⑥多见于老年人群,常有合并症,全身状况差, 并发症多,治疗复杂。
a
8
常见部位
• 胸腰段椎体 • 髋部(股骨近端) • 腕部(桡骨远端) • 肱骨近端
MRI:常用于判断椎体压缩骨折是否愈合、疼痛 责任椎及发现隐匿性骨折,并进行鉴别诊断等。
• 骨密度(BMD)测定
双能X线吸收法 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
a
10
实验室检查
• 1.基本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 磷、碱性磷酸酶等。
• 2.选择性检查项目:血沉、性腺激素、血清25羟 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24h尿钙和磷、甲状 腺功能、皮质醇、血气分析、肿瘤标志物、放射 性核素骨扫描、骨髓穿刺或骨活检等。
a
22
1、椎体成形术(PVP)
a
23
a
24
2、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a
25
a
26
a
27
椎体强化手术的优点
1、局麻 2、微创 3、手术时间短 4、止痛效果明确 5、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6、重建骨骼的生物结构和机械强度,可早期下床 7、极大地减少手术风险,避免了卧床、制动、固定
• “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指人体从站立 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全球每 3 秒钟发生 1 例 • 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
骨质疏松性骨折 • 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生再次骨质
疏松性骨折 • 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风险是未发生椎
体骨折的4倍 •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造成疼痛和重度伤残,髋部和
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降低患者预期寿命 • 长期卧床者的致死率可达20%以上、永久性致残率
可达50%。
a
7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
• ①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 加重骨质疏松症
• ②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 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 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 度和骨质量。
•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 本篇主要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a
3
a
4
a
5
骨质疏松性骨折
• 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 ,指在日常生活中 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 折外力”而发生的骨折,亦称脆性骨折 (fragility fr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