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教材
《体外循环基础》课件
03
CHAPTER
体外循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如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如肝硬化、肾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对肝肾功能的负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易导致术中出血不止。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如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易导致感染扩散和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感染
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体外循环。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充分准备
术中监测
术后护理
手术前应对手术器械、体外循环设备等进行充分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通过将体外循环技术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相结合,实现手术的精准操作和微创化治疗。
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的结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VS
体外循环手术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由于血液稀释、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总结词
体外循环手术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04
CHAPTER
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结词
出血与凝血障碍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出血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抗凝药物使用不当或患者自身凝血机制异常。凝血障碍则与术中血液稀释、肝素使用过量等因素有关。出血与凝血障碍可能导致术后出血、贫血、休克等严重后果,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血液破 坏 , 放血标 准 与成人 类 同_ 。本 组有 4 在 2 ] 5例
肝素化 主 动脉插 管后从 右心 耳放 血 , 放血量 ( mL) 一
[ 容 量 × HC 血 T一 ( 容 量 + 预 充 量 )× 2 ] 血 5 / HC 放 出的血保存 于 含枸橼 酸钠 5 T, 0mL的保 养袋
度 稀释 。
升动 脉和 股 静 脉 转 流 1例 。体 外 循 环 时 间 6 ±2 ) n 主动 脉 阻断 时 间 9 ~ 1 7 3 mi ; 4 1 3mi , 8 n 平均 (2 ±1 ) n 1 4 6 mi 。死亡 7例 , 中低 心 其 排 4例 , 多器官 功能 衰竭 2例 , 外循 环 气体 遁 入 1 体
‘
10 ・ 2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 年第 4 卷 第 1 09 9 期 A tA ae i d i e i g 20 ,o4 ,o c cdma Mein a 09V I 9N a e caJ n 1
先 天 性 心脏 病 二 期 根 治 术 的体 外循 环 管 理
傅 惟定 , 张 蔚, 郭 铮, 姜 磊 , 嘉忠, 唐 沈 佳, 朱德 明 ( 海交通 大 学 医学院 附属 上 海儿 童 医学 中心 心胸 外科 , 海 2 0 2 ) 上 上 0 1 7
岁, 体质 量 4 5~2 g . 8k 。肺 动脉瓣 闭锁 3 例 , 乐 8 法
氏四联 症 6例 , 室 双 出 口 1 右 3例 , 血 管 错 位 1 大 2
例 , 它 7例 。 其
1 2 体外 循环 方法 . 胸部 正 中切 口进 胸 , 房 和升 主动 脉 插 管 建立 右
中保 存 , 血 同时从 主动 脉 插 管输 入等 量 平衡 盐 液 放 维 持血压 , 中或术 后再 将 自体血 回输 , 术 并注 意肝 素 中和补钙 。②紫钳 型 先 天 性 心脏 病 红 细 胞 质 量差 、
儿科学-先天性心脏病ppt课件
1.S1亢进, P2增强 2.P2固定分裂 3.胸骨左缘2、3肋间可及Ⅱ-Ⅲ 级 收缩期喷射状杂音 4.胸骨左缘4-5肋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收缩期杂音由肺动脉相对性狭窄所致
ASD X线表现
右心影增大 肺纹理增多 肺动脉段突出 主动脉影缩小
正位胸片的心脏投影
ASD心电图表现
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厚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到阻滞
ASD超声心动图
右房、右室及右室流出道增大 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 Doppler见心房水平分流
ASD治疗
缺损直径<3mm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 缺损直径>8mm自然闭合率极小 分流量较大者(Qp/Qs>1.5)需 手术治疗治疗 外科手术:3-5岁 介入性心导管术:Amplazer、cardia seal 等装置关闭缺损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1.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2.流行病学:活产婴儿中0。5 ‰ -12.3‰,上海:6.9 ‰,全国:15万,未治疗1/3死亡 3.资料统计:死亡病例依次 大动脉转位、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 4.法四:发绀性先心病存活中最常见
PDA治疗
内科治疗 防治心衰 对于早产儿,用消炎痛可促 使90%PDA关闭 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 不同年龄不同大小的动脉导管均应予以关闭
治 疗
手术结扎或切断导管即可治愈,宜于学龄前施行,必要时任何年龄均可手术。 介入治疗封闭导管已广泛使用,可选用弹簧,蘑菇伞等堵塞装置。
四、法洛四联症
多为混合血,心、脑、上半身血氧含量高于下半身
静脉血和动脉血分开
卵圆孔、动脉导管、静脉导管开放
卵圆孔、动脉导管、静脉导管闭合
第十一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教材
第十一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要点:●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小儿与心脏正常连接的成人相比在体外循环的使用中有着重要的差别。
●随着婴幼儿中复杂心脏畸形早期矫治的趋势,这些差别体现在未成熟组织器官、小体重体外循环和心内显露的需求。
这些要求通过灵巧的插管、温度的调控和灌注流量以达到充分的显露和无血的视野。
●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在心脏解剖、生理、外科技术、麻醉、低温和体外循环之间的复杂关系人了解甚少。
临床上,婴幼儿使用体外循环会合并毛细血管渗漏而影响许多器官系统的功能。
●最近,鉴于这些有害影响,出现了一种趋势,减少血液稀释,如有可能的话,应避免深低温停循环。
而且,已开发出经导管技术有选择性的修复先天性心脏病而无需体外循环。
●机械心室辅助用于短-中期心脏术后心力衰竭,或是作为心肌炎和心肌病的病人等待恢复或移植的过度,也可用于选择性的有康复可能的病例。
一、引言目前,体外循环最常用于成人获得性心脏病的治疗。
然而这门技术的发展,源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的需求。
为了允许心内直视操作,血泵和体外氧合技术的发展是必须的。
在大量实验室研究后,1953年Gibbon成功的在人类首次使用人工心肺机(Gibbon,1954),做了一台房间隔缺损修补术(Warden et al,1954)。
1955年,Kirklin和同事(Kirklin et al,1955)首次报道一组成功的心内直视修补术。
更多的突破在1970年,Barrett-Boyes(1973)报导表明,使用体外循环来降温和复温,实现完全的深低温停循环,使婴幼儿复杂心内畸形修复成为可能。
早期使用体外循环有较高的合并症发生率。
随着外科管理技术的进步,灌注技术的发展和改善,使生存率明显提高。
特别是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治疗的生存率。
因为这些进步,现在最关注的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这些仍然与体外循环的应用有关,特别是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它与低温停循环的关系。
在患有先心病的儿童和心脏结构正常的成人中使用体外循环有显著的差别。
幼儿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岁 , 均 (. 平 1 8±0 4) ; 重 8 0—1 . g 平 均 ( . . 岁 体 . 4 5k , 9 0±
5 2 k ; 洛 四联 症 2 例 , 洛三 联症 5例 , 室 双 出 口 6 . ) g法 1 法 右
下 降和 细胞 膜 的损 伤 , 也会 引起 再 灌 注 时 细 胞 内钙 和钠 但 离 子浓 度 的 明显 上 升 。浅 低 温 可 明 显 减 少 术 后 房 颤 发
生 率 。我们 认 为在 不影 响手术 视 野 的前 提 下 , 尽量 不 采
例, 手术 效果 满 意 , 后 并发 症 及 病 死 率较 以往 明显 下 降 , 术 现 将此 类 手术 的 体外 循 环方 案 总结 报告 如 下 。
进程 缓 慢均 匀 , 开放 升 主动 脉时 鼻 咽温 在 3 2~3 ℃ 更 有利 5
于 自动 复 跳 。
例, 完全 肺静 脉 异 位引 流 3例 , 全 型 心 内膜 垫 缺 损 3例 , 完
单 心室 2例 。
3 3 心肌 保 护 发 绀型 未成 熟 心 肌 对 缺 血 及 再 灌注 损 伤 .
华北国防医药 20 年 1 月第 2 卷第 6 08 2 0 期 M d aJ r l f aoaD f d g o e iN a h aDc 08V 10N . ei lon tnl e ni r sn ohCi ,e. 0 ,o2 ,o c u ao N i e n F c n 2 . 6
5 O一7 Hg 静 脉 血 氧 饱 和 度 0 6 0 mm , . 5~0 7 红 细 胞 压 积 . 0,
3 4 电解 质 与血 气 .
第十一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演示文稿
分类 左向右分流型 同左
同左
无分流型 右向左分流型
三、动脉导管未闭
分为三型: 1、管型 2、漏斗型 3、窗型
病理生理
• 由于主动脉血流入肺动脉,故周围动脉舒 张压下降而致脉压差增大。
• 周围血管征:因主动脉血液不断流入肺动脉,周围动脉舒 张压降低,导致脉压差增大——出现水冲脉、毛细血管搏 动征和股动脉枪击音等。
• 差异性紫绀: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者,肺动脉压力超过主 动脉时,即出现右向左分流,即肺动脉的静脉血注入降主 动脉,出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称为~。
病理生理
• 出生后随着肺循环血量的增加,左心房压 力超过右心房压力,分流自左向右,分流 量的大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两侧心室顺 应性
临床表现
• 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 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 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活 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及生长 发育迟缓。
出生后血液循环
出生后脐血管被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 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并扩张,肺循 环压力下降;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液增多, 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也增多,左心房压力 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卵圆孔瓣膜先在 功能上关闭,出生后5-7月解剖上大多闭合。自主 呼吸使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平滑肌受到刺激后收 缩,体阻力的胎盘循环由于脐带结扎终止,体循 环阻力增高,动脉导管处逆转为左向右分流,高 的动脉氧分压加上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素的减少, 使导管逐渐收缩、闭合,最后血流停止,成为动 脉韧带。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动脉导管 降主动脉 脐动脉 胎盘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1.胎儿的营养也气体交换通过胎盘与其血管 完成。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课件
出血与血栓形成
出血
手术过程中,由于体外循环导致血液成分破坏,以及手术创面出血,容易引起术 后出血。防治方法包括术中精细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创伤,以及术后严密观察, 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情况。
血栓形成
由于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与管道的接触面增加,容易形成血栓。为预防血栓形成 ,可采用抗凝剂和溶栓剂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监测凝血功能,防止过度抗凝或凝 血障碍。
抗凝剂和止血药
采用低流量灌注技术,减少血液破坏 和血液稀释。
根据患儿情况准备适量的抗凝剂和止 血药,以维持血液流动和减少出血。
血液回收
准备血液回收装置,以收集手术中流 失的血液,减少失血量。
手术室及医护人员的准备
手术室布置
确保手术室干净、整洁,合理布 置手术台、仪器和设备。
医护人员培训
对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 训,确保他们熟悉手术流程和操作 规范。
体外循环器械及血液的清洁与处理
器械清洁
使用后的体外循环器械应进行彻底清洁,去除血液和组织残留物,并进行高压 灭菌消毒。
血液处理
使用专业设备对回收的血液进行过滤、离心、分离等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 质和杂质,然后重新输给患儿或用于其他需要输血的手术。
05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 的体外循环并发症及 防治
体外循环的维持
血流动力学监测
实时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确保循环稳定。
温度控制
维持患儿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防止低温和高温 对机体的影响。
抗凝管理
通过使用抗凝剂,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中发生凝 固。
体外循环的监测与调控
血液成分监测
监测血液中的pH值、血钾、血钙等指标,确保血液处于生理状态 。
呼吸系统并发症
体外循环(PPT)
疗原则 ❖ 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手术指征,手术治疗
的方法 ❖ 了解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手术指征,手术治疗的方法
Company Logo
overview
The impac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on the human population is enormous. In our country,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ffects over 80 million people and accounts for over 40%of all deaths. Approximately 100 billion yuan will be spent on the care of these patients every year.
Company Logo
History of Heart Surgery
❖ Many years ago, doctors thought that heart surgery was a dream. Surgeons during World War II had learned how to operate on the heart, but they could not carry out what they had learned because it was hard to operate on a beating, moving heart. Also, the heart could not be stopped for more than a few minutes without causing brain damage.
体外循环教材教学课件
提供良好手术视野
通过体外循环,可以使心脏停跳,为 手术医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便于 精细操作。
保障器官移植顺利进行
维持受体血液循环
01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体外循环可以维持受体的血液循环,保证
移植器官的血流灌注。
减轻受体心脏负担
02
通过体外循环辅助,可以减轻受体心脏的负担,降低手术风险。
促进移植器官功能恢复
05 体外循环教材编写思路及 特点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注重实用性
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围绕体外循环过 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编写。
结合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学员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外循环技术。
强调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具 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指南。
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体现先进性
及时跟踪和反映体外循环领域的 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性能评价
阐述氧合器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 ,如氧合效率、血液破坏程度等 ,以及评价方法和技术。
管道与连接件
材料与选择
管道与连接件是体外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料应具有生物相容性、耐 腐蚀性、抗疲劳性等特点,常用的材料有医用硅胶、聚氨酯等。
安装与使用
介绍管道与连接件的安装方法、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更换周期等内容,确保系统的 密封性和安全性。
02 体外循环设备与技术
人工心肺机
组成与工作原理
人工心肺机是体外循环的核心设备,由血泵、氧合器、热交换器、管道系统等 组成,模拟人体心肺功能,实现血液的氧合与循环。
操作与维护
介绍人工心肺机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日常维护与保养等内容,确保设备的 正常运行与患者安全。
氧合器
类型与特点
氧合器是体外循环中实现血液氧 合的关键部件,根据原理可分为 膜式氧合器和鼓泡式氧合器,各 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体外循环及先心病-精品医学课件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肝素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有肥大细胞 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存在于大多数组织中, 在肝、肺、心和肌肉组织中更为丰富。
一般将分子量在7000以下的肝素称为低分 子肝素。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肝素
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 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 环。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循环系统患儿课件
0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护理目标】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缺损有关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患儿不发生感染
04
护理诊断——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尽量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病室或居住环境空气新鲜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根据天气及时添减衣服,防止受凉
护理诊断 — 有感染的危险
法洛四联症
青 紫
法洛四联症
蹲踞症状
法洛四联症
杵状指(趾)
杵状指
法洛四联症
阵发性缺氧发作
以根治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
法洛四联症
视 诊
法洛四联症
靴形心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护理措施】 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心律、心 率及心音变化
护理诊断 — 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注意防止因哭闹、进食活动,排 便等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立 即吸氧,报告医生。
护理诊断 — 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青紫型患儿应注意供给足够水分, 预防脱水 严密观察心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配合抢救
护理诊断 — 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合并贫血患儿,可加重缺氧,导 致心力衰竭,须及时纠正 控制液体速度
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护理诊断】
焦虑 与疾病的威胁和对手术担忧有关
【护理目标】
患儿家长能获得本病的有关知识和心理 支持,较好的配合诊断检查和手术治疗。
护理诊断 — 焦虑
活动无耐力:与组织供氧不足有关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体外循环与先天性心脏病七年制76页PPT
房间隔缺损病理生理右Fra bibliotek房扩大 右心房压力
左心房扩大 左房压
右心室大 右心室压力 肺血量增加
左心室血流量少
房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 右室舒张期容量负荷增加:RA RV扩大 分流量大小取决于
缺损大小 左右心室相对顺应性(充盈阻力) 体、肺循环相对阻力
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
管道需预充液并排气 预充液量与氧合器种
类、型号有关 预充液的种类:晶体、
胶体和血液 血液稀释的目的
体外循环与低温
低温降低氧耗,每降低7℃可减少50%的氧 耗
分类:常温、浅低温、深低温、超深低温 循环
体外循环的方法
体外循环的建立 肝素化后查ACT 体外循环的流量 体外循环的监测
心肌保护
Myocardial protection 概念
利用心肌保护液延长心肌缺血缺氧时间, 避免造成较严重心肌损伤
心脏停搏液的组成:
高K+
20-40mmol/L
低温
0-4℃
供能
葡萄糖 磷酸肌酸
门冬氨酸
其他
高渗、偏碱和良好的
膜稳定作用
心脏停搏液灌注方法
顺行灌注法 逆行灌注法 顺行加逆行灌注
血液动力学改变
收缩期 、舒张期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 左室舒张期负荷增加,左房、左室增大 分流量取决于:
动脉导管直经及长度 主、肺动脉间压力阶差 体、肺循环间的相对阻力
临床表现
小分流量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喂养困难,活动后疲乏、气促、多汗 声音嘶哑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严重者常出现心功能不全
临床体征
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强烈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亢进 L2-3 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震颤 心尖区舒张期杂音(二尖瓣相对峡窄) 脉压增宽>40mmHg 周围血管体征:股动脉枪击音、毛细血管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要点:●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小儿与心脏正常连接的成人相比在体外循环的使用中有着重要的差别。
●随着婴幼儿中复杂心脏畸形早期矫治的趋势,这些差别体现在未成熟组织器官、小体重体外循环和心内显露的需求。
这些要求通过灵巧的插管、温度的调控和灌注流量以达到充分的显露和无血的视野。
●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在心脏解剖、生理、外科技术、麻醉、低温和体外循环之间的复杂关系人了解甚少。
临床上,婴幼儿使用体外循环会合并毛细血管渗漏而影响许多器官系统的功能。
●最近,鉴于这些有害影响,出现了一种趋势,减少血液稀释,如有可能的话,应避免深低温停循环。
而且,已开发出经导管技术有选择性的修复先天性心脏病而无需体外循环。
●机械心室辅助用于短-中期心脏术后心力衰竭,或是作为心肌炎和心肌病的病人等待恢复或移植的过度,也可用于选择性的有康复可能的病例。
一、引言目前,体外循环最常用于成人获得性心脏病的治疗。
然而这门技术的发展,源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的需求。
为了允许心内直视操作,血泵和体外氧合技术的发展是必须的。
在大量实验室研究后,1953年Gibbon成功的在人类首次使用人工心肺机(Gibbon,1954),做了一台房间隔缺损修补术(Warden et al,1954)。
1955年,Kirklin和同事(Kirklin et al,1955)首次报道一组成功的心内直视修补术。
更多的突破在1970年,Barrett-Boyes(1973)报导表明,使用体外循环来降温和复温,实现完全的深低温停循环,使婴幼儿复杂心内畸形修复成为可能。
早期使用体外循环有较高的合并症发生率。
随着外科管理技术的进步,灌注技术的发展和改善,使生存率明显提高。
特别是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治疗的生存率。
因为这些进步,现在最关注的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这些仍然与体外循环的应用有关,特别是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它与低温停循环的关系。
在患有先心病的儿童和心脏结构正常的成人中使用体外循环有显著的差别。
这些差别与小儿器官系统的不成熟,小体重有关,并且和需要广泛的心内显露及存在异常的心血管连接有关。
这些情况将在下面做更为详细的讨论。
二、体外循环在儿童先心病中使用的效果及其与年龄的关系心脏缺损的修复对儿童有多项不利因素,包括外科损伤、缺血与再灌注损伤、体外循环、降温、复温和血液稀释。
这些因素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的发生,以目前有限的知识还无法弄清。
这个反应的中心是由于白细胞的激活,随后产生一个复杂的级联反应事件,后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Butler et al,1993)。
毛细血管渗漏的结果也许能够解释体外循环的许多合并症。
这个过程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更为明显(Finn et al,1993)。
在先心病患儿中,由于存在异常的心血管生理,通常伴有紫绀和心衰,或发生其它器官系统异常而使病情更加复杂。
另外,婴幼儿的器官系统在出生时未发育完全,在出生后的前几周中,正常的生理发育快速变化。
较少的器官特征也许意味着更加抗损害和易修复。
但是也较少有完善的机制用以应付体外循环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密不可分。
出生时肺循环的建立和动脉导管的闭合产生显著的变化。
这将使出生后胎儿血的血氧饱和度从大约55-60%提升到100%。
新生儿的心脏相当抗缺血,但是其储备能力有限,对前后负荷的增加不耐受。
对于是由体外循环导致的还是由外科操作引起的术后心功能不全很难以区分,但两者都会引起心肌水肿和心肌收缩无力。
心脏功能也会受到先天性心脏缺陷的影响,如持续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发育不全或缺失造成的瓣膜返流。
2、呼吸系统在宫内,肺无气体交换,出生后随着呼吸肺开始成熟。
肺在胎儿和新生儿时期由于肌肉和肺小动脉阻力可能大大增加了肺动脉高压,但在出生后一个月,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
未成熟肺容易肺水肿,这也许与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和淋巴系统不成熟有关。
早产儿中也可能因肺泡膜不足而造成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在新生儿和婴儿,体外循环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经常导致肺水肿,继而术后早期需高通气量。
因为它与心血管系统的密切关系,许多先天性心脏损害也涉及肺或出生后肺发育的重要损害。
在肺血流多的心脏缺损中肺高压的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在紫绀类型中,也许存在主动脉、肺动脉的侧枝血管。
这些在体外循环中会导致肺动脉分流并伴有体循环低压。
3、中枢神经系统出生后没有新的神经元形成,但中枢神经系统的继续发展由于细胞迁移,神经细胞的分化并增加了支持细胞和基质。
个体神经细胞的成熟仍然了解得很少,但是在支持组织之间出现了复杂的进程。
先心病中缺少神经元也许是紫绀或充血性心衰的结果,或者是更复杂先天性异常的部分。
血脑屏障发育障碍导致小儿大脑容易水肿和出血。
新生儿大脑氧耗较少因而较成人大脑更能耐受缺氧缺血损害。
在常温体外循环期间,尽管灌注压在变化,脑血管能自动调节维持脑血流在正常状态。
(Venn,1989)。
在中低温体外循环期间,儿童保留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但是在深低温时,这种功能丧失,而变为依赖于灌注压。
(Greeley et al,1989)。
在较低温度时,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舒血管作用增加(Kern et al,1991)。
其他影响脑血流数量和分布的因素是体外循环时降温和复温的速度,酸碱管理,空气栓塞和与主-肺侧枝相关的低灌注。
大脑中糖和氧至关重要。
研究体外循环中它的新陈代谢才刚起步,其早期的解释是很困难的结果(Bandali et al,2001)。
据报道体外循环后神经损伤在1-25%。
脑发育的损害是很难界定的一些急性神经心理的改变。
如癫痫发作,可能是短暂的。
更精确的改变也许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为明显。
也许包括学习能力下降,行为异常或舞蹈综合症。
进一步明确的是事实上有些先心病与神经发育不良或紫绀有关。
术后早期脑仍易受损害。
浅低温可能防止缺血对大脑的损害,而稍高的温度可能造成糟糕得多的损害。
(Shum-Tim et al,1998)术后低心排状态可能导致进一步的神经性损害。
4、其他器官系统新生儿不成熟的肾脏系统血管阻力较高,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较低。
由于浓缩和稀释能力不足,因而处理钠和调整酸碱平衡的能力有限。
不成熟的肝脏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紫绀的存在也与凝血机制紊乱有关。
因而在体外循环术后出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特别是有紫绀型心脏病的早产儿和新生儿。
其他导致出血问题的因素是缝合止血不充分和非外科因素,包括血液稀释,低温,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不足,血小板功能障碍,纤溶系统激活和偶发的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介质在出生后早期存在,但其反应能力可能低于正常,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其免疫系统。
三、体外循环的实用方面尽管有大量的研究,我们对体外循环的了解仍很有限。
大量的日常工作仍是基于历史惯例。
在许多宣称有良好结果的中心之间仍有许多分歧。
体外循环实际运用方面总原则如下。
1、心肺旁路循环心肺旁路的目的是提供理想的心内修复显露,同时提供充分的灌注和通畅的引流以满足病人新陈代谢的需求。
由于左房和肺静脉难以引流,肺循环转流并体外氧合的方法被采用。
诱导低温可降低新陈代谢的需求,而且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将会有更多优点,例如能将插管从术野中去除而改善显露。
一个心肺转流回路包括动脉和静脉插管,静脉储血罐,氧合器,热交换器和血泵。
对照大多数成人的标准回路,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体外循环中,必须考虑到其个体的解剖差异,外科的修复和病人的大小。
开放式的回路使得适应性增高并便于观察各个组成部分,但会增加血液的接触面积和预充量。
在不同的中心之间其最后设计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2、体外循环插管升主动脉最常用于动脉灌注插管。
在那些不需要打开右房的手术或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静脉引流可通过右房做单腔插管。
在大多数经右房的手术中,直接经上腔和下腔静脉插管。
然而在处理许多意料之外的解剖异常时,例如,主动脉弓中断需要两个灌注管,一个在升主动脉,一个在降主动脉,分别提供全身的灌注。
下半身灌注的插管也可直接插在降主动脉或者插在未闭的动脉导管中,并在肺动脉上套阻断带,避免血液灌入肺血管床。
如果心脏仍在跳动而且动脉导管开放充分,我们可以仅用一个动脉插管使之降温。
左上腔的静脉回流能够用一根单独的静脉插管,或者它引流到冠状静脉窦也可通过切开的右房持续心内吸引。
婴幼儿可能没有充足的地方插管,只能采用体外循环降温,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修复。
在正常的体外循环期间,通过肺循环回流的血液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存在先天性心脏缺损的病人中,特别是紫绀型先心病,也许存在体肺侧枝。
在体外循环期间可能存在相当大的体循环窃血,导致左心膨胀。
这样的例子包括存在动脉导管未闭,主肺侧枝或是人工分流。
如果可能的话,这些连接应在开始体外循环后立即得到控制并提供充分的左心引流。
低温,低流量或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可以用于这些左心回流多的病人的管理。
插管的大小可以根据预期的流量决定,对于婴幼儿来说选择合适的插管至关重要。
主动脉插管太大会引起左室流出道梗阻;如果太小则会引起动脉管道内压力过高而使插管尖端剪切力增高导致红细胞溶解增加。
管径合适的静脉插管能通过重力提供无阻碍的引流。
真空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在小儿体外循环实践中应用并不广泛,但是用它可以减小插管的尺寸。
插管正确的定位和妥善的固定极为重要。
插管种类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个人喜好。
3、低温和深低温停循环体内没有氧储存而细胞的新陈代谢持续需要氧。
特别是,大脑组织非常容易因缺氧受损。
在常温时,氧的输送取决于流量,红细胞压积和灌注液的氧饱和度。
全麻下最小流量与年龄有关:新生儿120-200ml/kg/min;10kg以下的小儿100-150ml/kg/min;较大的儿童80-120ml/kg/min成人一般需2.4L/mim/m2(Gaynor et al,1996)。
低温被频繁的用于降低新陈代谢率,从而允许减少流量甚至是停循环。
我们不能准确的知道降低多少新陈代谢才能够达到不引起组织缺氧。
特别是在降温过程中组织灌注不均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血液粘滞度的增加也许会进一步影响到微循环的灌注。
据计算,27℃时最低流量为30-35ml/kg,在18℃时为5-30ml/kg(Kern et al,1993)。
在这些流量时所需维持的灌注压仍在争论。
在临床实践中,低温期间流量常减到称之为半流量或1/4流量(约为30ml/kg/min)以改善手术视野。
深低温停循环的理想温度是多少合适难以确定,一般认为维持在14℃-20℃之间(Gillinov et al,1993;Mezrow et al,1994)。
推荐的“安全”的缺血时限为28℃时为11-19分钟,在18℃时为39-65分钟(Greeley et al,1991)。
然而即使在低温期间,大脑的基础代谢需求仍在继续,因此总是存在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