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理论简史

合集下载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 1953 )依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 )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区分为成长、尝试、决定、保持与衰败五个阶段,此中有三个阶段与金斯伯格的分类邻近,不过年纪与内容稍有不一样舒伯增添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展,详细分述以下。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 14 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看法,开始以各样不一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停地试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认识工作的意义。

这个阶段共包含三个期间:一是想象期( 4 岁至 10 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要素,在这个期间想象中的角色饰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 11 岁至 12 岁),它以“爱好”为主要考虑要素,爱好是个体志向与活动的主要决定要素;三是能力期(13 岁至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要素,能力渐渐拥有重要作用。

14 岁):研究阶段:由 15 岁至 24 岁,该阶段的青少年,经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遇,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研究,所以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渐渐详细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这阶段共包含三个期间:一是尝试期( 15 岁至 17 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遇,作临时的决定,并在想象、议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试试;二是过分期(18 岁至21 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争实现自我看法,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 22 岁至 24 岁),生涯初步确立井试验其成为长久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期间以确立方向。

成立阶段:由 25 岁至能确立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44 岁,因为经过上一阶段的试试,小适合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余研究,所以该阶段较“位于”,并在 31 岁至 40 岁,开始考虑怎样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概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概述发布者:刘亚蓓时间:2011-12-09对自身的职业优势和属于我们的职业环境,以及如何使用自己的职业天赋有了实质的了解,我们就能充满自信地顺利走过每一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我们会知道一个人在职业生涯道路上如何不断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能够保持自己行走在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上。

我们也能从中获得知识和勇气,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使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梦想成真。

职业生涯规划将让我们获得一种力量,将使我们的生活达到更富有意义、更令人满足、更有成效的层次。

当然,这一切要建立在我们每个人对未来职业道路的主动探索,我们的一生都将在思考,这种思考会为我们进一步生涯探索打开一条新路。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与意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1.职业与职业的重要性(1)职业的概念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权力、职责的集中表现,也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职业定义中包含四种关系:其一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从事了某种职业就意味着参与了社会分工。

而对不同需求的职业分工,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职业结构的关系。

其二是知识技能与创造的关系。

人们利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由此引入职业化的概念。

其三是创造财富和获得报酬的关系。

只有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有资格获得报酬,而且是获得合理报酬。

其四是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人们通过工作获得合理报酬,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社会分工后的产物。

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的职业不断产生;而社会不再需求时,过时的职业就会消亡。

可以说,职业随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越来越多。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有关知识、信息、科学技术含量高的现代职业也将迅速发展,同时,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任职要求也越来越高。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霍兰德人业互择理论•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美国的施恩教授立足于人生不同年龄段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9个阶段。

1、成长、幻想、探索阶段。

一般0~21岁处于这一职业发展阶段。

主要任务是:(1)发展和发现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发展和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为进行实际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2)学习职业方面的知识,寻找现实的角色模式,获取丰富信息,发展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作出合理的受教育决策,将幼年的职业幻想变为可操作的现实;(3)接受教育和培训,开发工作世界中所需要的基本习惯和技能。

在这一阶段所充当的角色是学生、职业工作的候选人、申请者。

2、进入工作世界。

16~25岁的人步入该阶段。

首先,进入劳动力市场,谋取可能成为一种职业基础的第一项工作;其次,个人和雇主之间达成正式可行的契约,个人成为一个组织或一种职业的成员,充当的角色是:应聘者、新学员。

3、基础培训。

处于该阶段的年龄段16~25岁。

与上一正在进入职业工作或组织阶段不同,要担当实习生、新手的角色。

也就是说,已经迈进职业或组织的大门。

此时主要任务已是了解、熟悉组织,接受组织文化,融入工作群体,尽快取得组织成员资格,成为一名有效的成员;二是适应日常的操作程序,应付工作。

4、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

此阶段的年龄为17~30岁,取得组织新的正式成员资格。

面临的主要任务:(1)承担责任,成功的履行与第一次工作分配有关的任务;(2)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技能和专长,为提升或进入其他领域的横向职业成长打基础;(3)根据自身才干和价值观,根据组织中的机会和约束,重估当初追求的职业,决定是否留在这个组织或职业中,或者在自己的需要、组织约束和机会之间寻找一种更好的配合。

5、职业中期。

处于职业中期的正式成员,年龄一般在25岁以上。

职业发展经历范文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

职业发展经历范文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

职业发展经历范文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源于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

从学科历史发展角度看,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研究的历程。

在我国,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凸显出各种专业型人才需求的日益紧缺但同时又存在着大量人员无法找到工作的“结构性失业”状况。

为解决这些问题,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导引,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

1908年,“职业辅导之父”——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创办了波士顿职业指导局,从事职业指导工作,这也成为人们公认的职业指导工作的滥觞。

1909年,帕森斯撰写了《选择职业》,该书第一次运用了“职业辅导”这一专门学术用语,建构了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以及人职相配的职业指导模式,标志着职业指导活动的历史性开端。

帕森斯的这三个步骤包含了“知己、知彼与决策”的三重涵义,其理论成为以后职业指导理论的基石。

1939年,美国学者威廉姆逊出版了《怎样咨询学生》一书,进一步拓展了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他将职业指导分为分析、、诊断、预测、咨询(处理)、追踪六个步骤,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指导方法,被称为“明尼苏达辅导学派”。

该理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占据了职业指导的主导地位。

1942年罗杰斯所著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一书出版,提出应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尊重人自我选择的能力及自由发展的权力。

同时,罗杰斯以“人性善”和“人的本质潜能的可信赖性”为依据,创立了“当事人中心”的非指导学派。

1951年,金斯伯格等人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通过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及其间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向动态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迈出了一步。

1953年,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重在对个人的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过程本身进行研究。

他以差异心理学和现象学作为解释职业选择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个体生涯发展中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以及衰退五个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

生涯发展理论

生涯发展理论

生涯发展理论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咨询中,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自特质-因素理论之后,重要的生涯理论突破。

这项理论使职业咨询从关心当前的职业适应,发展为着眼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从此,职业咨询从就业指导走向生涯规划辅导。

其代表人物舒伯,便成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历史上自帕森斯之后又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师。

一、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形成概况舒伯、金斯伯格、格林豪斯、施恩、加里•德斯勒等都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将人们生命周期中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假设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和任务,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与对策。

然而,舒伯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是美国生涯辅导理论的大师,其生涯发展理论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以及职业社会学的长期研究结果,系统地提出了有关生涯发展的观点。

二、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舒伯关于职业生涯的核心观点是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我们对我是谁以及我看来像什么的主观知觉,包括: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他认为,职业选择的历程就是自我概念实践的历程。

人有一种驱动力,不断地将理解到的自己融入工作中,在工作中实践自我。

他观点总结为14项:1.人们在能力、人格、需求、价值、兴趣和自我概念等个人特质上存在差异。

2.具有独特本质的个体,适合从事某些特定的职业范畴。

3.每种职业对应相应的一组个人特质;职业和个体之间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

4.个体特质(职业偏好、能力、生活、工作环境以及自我概念,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自我概念会在青少年晚期后逐渐稳定和成熟,在职业生涯选择与适应上持续发挥影响力。

5.个体的职业生涯可归纳为一系列的生命阶段,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以及衰退几个人生发展阶段。

每一个阶段之间的转换经常受到环境或个人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然而,不确定的转换会带来新的成长、再探索、再建立的历程。

6.影响职业生涯类型(包括所有任职水平、谋职的次序、频率、持续时间)的因素有: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心理能力、教育、技巧、特质(需求、价值、兴趣、与自我概念)、生涯成熟及机遇。

第一章 生涯理论.

第一章 生涯理论.
Slide 14 of 71
Slide 15 of 71
Slide 16 of 71
Slide 17 of 71
霍兰德认为同一职业群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特质, 因此他们对情境和问题会有类似的反应,从而产生特 定的职业氛围亦即职业环境,它具有特定的价值观念、 态度倾向和行为模式 ; 因此霍兰德将工作环境也分为六种类型,其名称及性 质与人格类型的分类一致; 具体职业通常也采用上述六个字母代码的方式来描述 其工作性质和职业氛围。
Slide 4 of 71
6岛:显赫富庶的岛屿,岛上的居民热 情豪爽,善于企业经营和贸易。岛上的 经济高度发展,处处是高级饭店、俱乐 部、高尔夫球场。来往者多是企业家、 经理人、政治家、律师等,衣香鬓影, 夜夜笙歌。
按自己的第一选择的岛屿分组就座。 同一岛屿的人交流一下: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岛屿,
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打破了特质因素论一统 天下的局面,是职业到生涯的标志。
Slide 31 of 71
主要观点
自我概念(Self Concept):是舒伯的核心概念 ,指个 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 识和主观评价。生涯发展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工作满意的程度与自我概念实现程度成正比。
生活广度(Life Span):生涯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 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以及不同的任
务,属于时间的向度。前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会影响 下一阶段的发展。 生涯成熟(Career Maturity):个人面对及完成发展任 务的准备程度。 生活空间(Life Space):在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中个 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属于空间的向度。
Slide 23 of 71
一致性

【生涯规划】4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1)

【生涯规划】4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1)

【⽣涯规划】4种职业⽣涯规划理论(1)⽩睿:4种职业⽣涯规划理论职业⽣涯理论发展简史2000年后信息时代⽆边界与多变职业内在与外在成功1910年后⼯业⾰命后期⼤量专业职位空缺⽆业农民急需⼯作1950年后⼆战后渴望稳点与幸福⼈本主义思潮1970年后后⼯业时代职业加剧变化⼈的终⾝学习⽩睿原创,仅限交流四种不同的⽣涯观匹配与适合:深刻了解⾃⼰,了解职业,做最合适⾃⼰的⼯作,在最合适的地⽅与最相配的⼈⽣活。

特质论⼈职匹配平衡可持续:每个阶段做好每个阶段的事情,不同⾓⾊做好不同⾓⾊的状态,淋漓尽致地过平衡满⾜的⼈⽣。

发展论任务完成适应与发展:设定⾃⼰想要的⽅向,盯紧和校准⽬标,不断的⾃我提升与修炼,最终达成结果。

适应论环境发展诠释与创造⽣命:觉察、理解并接纳⾃⼰,找到⽣命的意义和使命,把⽣活当成⼀种创造性的⾃我表达。

建构论意义价值⽩睿频道,仅限交流1.特质论匹配与适合:深刻了解⾃⼰,了解职业,做最合适⾃⼰的⼯作,在最合适的地⽅与最相配的⼈⽣活。

特质论⼈职匹配⽩睿频道,仅限交流1.1帕森斯职业选择理论⾏业、职业领域职业的分类与内容⼯作风格优胜领域你的兴趣职业所需特质职业所需能⼒⾏业职位你的⼈脉你的能⼒你的需求和价值观⽩睿频道,仅限交流1.2兴趣⾦字塔⼈天⽣对复杂和不确定性感兴趣;⼈们对越是熟悉和确定的东西有幸福感和喜悦感,时间长了就倦怠/⽆聊感;(⼥⽣恋爱喜欢坏男孩)好的⼈⽣要既有确定性,⼜要有不确定性。

兴趣是⼀种带有情感⾊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个⼈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种重要动机,是⼀个⼈学习和⽣活中最活跃的因素。

吃唱歌旅游⼯作吃货麦霸羡慕者羡慕者美⾷家票友旅游爱好者学习者饮⾷评论家歌⼿旅游家⽴志者⽩睿频道,仅限交流1.2兴趣⾦字塔兴趣的修炼:⾦字塔解析志趣感官+认知+价值激励内控⾮常稳定平台为兴趣找到兑现平台⾃觉兴趣感官+主动认知内控相对稳定找到资源为兴趣找到学习资源感官兴趣感官刺激外控不稳定发现兴趣脱离感官轰炸,留出空间,多尝试,发现兴趣⽩睿频道,仅限交流1.2兴趣⾦字塔兴趣的修炼吃唱歌旅游⼯作吃货麦霸羡慕者羡慕者美⾷家票友旅游爱好者学习者饮⾷评论家歌⼿旅游家⽴志者职业经线因为职业需要⼤量的知识和技能(长久兴趣的结果),所以⾄少发展到⾃觉兴趣才能成为短期职业转换的⽬标(职业兴趣)。

职业生涯理论

职业生涯理论

职业生涯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金斯伯格(Ginsberg )和舒伯( Super ) 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951年,金斯伯格出版《职业选择》一书,对青少年职业选择的过程与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职业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并把它分成三个阶段:即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

1、幻想期处于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

儿童对大千世界,特别是对于他们所看到或接触到的各类职业工作者,充满了新奇、好玩的感觉。

这一时期职业需求的特点是:单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要与机遇,完全处于幻想之中。

2、尝试期11~17岁,这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

此时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在迅速成长发育和变化,独立的意识,价值观念开始形成,知识和能力显著增长和增强,初步懂得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

在职业需求上呈现出的特点是:有职业兴趣,但不仅限于此,更多的能客观的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

3、现实期17岁以后的青年年龄段。

即将步入社会劳动,能够客观的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来,寻找合适于自己的职业角色。

这一时期的职业需求不再模糊不清,已有了具体的、现实的职业目标,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讲求实际。

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论,事实上是前期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是说,是初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变化发展过程。

1957年,舒伯出版了《职业生涯心理学》一书,首次使用“职业生涯”这一概念,在此以前他仍然使用“职业发展”一词。

舒伯通过大量并且全面的研究,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退出五个阶段,构成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基本主张和框架基础。

1、成长阶段出生~14岁,儿童开始辨认他们周围的事务,并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和职业相关的一些最基本技能。

生涯发展理论课件

生涯发展理论课件
详细描述
通过了解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 方向。组织则可以根据该理论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员工的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 。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的分类
总结词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分为单向发展和双向发展两种类型。
详细描述
单向发展是指个体按照一定的顺序经历各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固定的任务和特点。而 双向发展则强调个体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可能同时经历多个阶段,不同阶段之间存在交叉
案例三:生涯决策理论在职业决策中的应用
总结词
生涯决策理论认为个体在职业决策中会面临 多种选择和不确定性,需要运用一定的决策 技巧和方法进行选择。
详细描述
生涯决策理论认为个体在职业决策中会面临 多种选择和不确定性,需要运用一定的决策 技巧和方法进行选择。例如,个体可以采用 SWOT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 和威胁,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此外, 个体还可以采用生涯平衡轮来综合考虑不同 方面的因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03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的定义
总结词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是指个体在生涯发 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具有阶段性 的发展历程。
详细描述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个体的生涯发 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可以分为 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 任务和挑战。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性
总结词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对于个体和组织的生涯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涯规划理论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详细描述
生涯规划理论不仅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 业发展,提高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还可以帮助组织 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职业需求和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 更加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施恩生涯发展理论

施恩生涯发展理论

理论主要关注个体 在职业生涯中的成 长和发展
理论强调个体在职业 生涯中的自我认知和 自我管理,以实现个 人成长和职业成功
01
02
03
04
理论核心观点
生涯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受到个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涯发展包括三个阶段:成长 阶段、探索阶段和建立阶段。
生涯发展需要个人和环境的互 动,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生涯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
理论应用
01
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个人制定 职业生涯规划, 实现个人发展 目标
02
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帮助企业制 定人力资源管理 策略,提高员工 满意度和忠诚度
03
教育与培训:为 教育机构提供理 论支持,帮助设 计培训课程,提 高教育质量
04
心理咨询与辅导: 为心理咨询师提 供理论支持,帮 助解决个人职业 生涯发展中的问 题
03 实习和实践:提供实习
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 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 高就业竞争力
02 职业指导:提供职业咨
询和指导,帮助学生了 解职业市场需求和职业 发展路径
04 校友网络:建立校友网
络,提供就业信息和资 源,帮助学生拓展人脉 和寻找工作机会
3
施恩生涯发展理 论的评价
理论优点
01
强调个人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匹配
某公司根据施恩生涯 发展理论进行员工绩 效评估,为员工提供 公平公正的评估结果
01
02
03
04
教育领域案例
01
教师职业发展:通过施恩生涯发 展理论,帮助教师规划职业生涯, 提高教学水平。
03
学校课程设计:根据施恩生涯发 展理论,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 程,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发展经历范文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

职业发展经历范文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

职业发展经历范文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职业发展经历范文: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职业一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职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伴随着职业生涯理论的不断演进。

本文将对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

第一阶段:传统职业观念的根基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职业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永久的,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个行业和岗位专注一生。

这种职业观念以“铁饭碗”为代表,人们通常会在一个组织或行业中长期从事同一种职业。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的职业观念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职业发展,渴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阶段: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探索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职业生涯理论开始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弗洛伊德的“职业选择”理论和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会受到个人经验、梦幻和欲望的影响。

而霍兰德则认为,个体的职业兴趣是一种与个人性格和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选择。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并将其应用于职业选择和发展中。

第三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与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知识经济的崛起,职业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应运而生。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的过程,目的是帮助个人在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因素的基础上实现职业目标。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唐纳德·斯伯格尔和理查德·金格。

斯伯格尔在他的著作《职业发展理论》中提出了一个包含个体、环境和生涯行动三个要素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

金格则强调了个体在职业发展中的自主性和自我决策。

随着这些理论的提出,人们开始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帮助个体更有目的地选择职业,还能够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概述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指研究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变化,职场竞争日益激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概述一些主要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 超人理论(Super’s theory)职业教育家唐纳德·超人(Donald Super)提出的超人理论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最为广泛被接受和应用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分为准备阶段、调整阶段和稳定阶段。

超人进一步将这三个阶段划分为多个发展任务,包括对职业信息的获取、自我认知的建立、职业实践的经历等。

这个理论主要强调了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2. 霍兰德职业测验(Holland’s theory)霍兰德职业测验是由约翰·霍兰德提出的,他认为个人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受到个性特质的影响。

根据个体的性格特征,他将个体分为六个职业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

他的理论认为个体的性格和职业类型之间存在一种匹配关系,而个体更可能选择和在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职业中获得发展。

3. 社会学认同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社会学认同理论由Albanese和Selin提出,它着重于人际交往和社会认同对个体职业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家庭、朋友、同事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认同感会对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个体需要学会从社会和人际关系中获得支持和鼓励,并与他人合作和协作,以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

4. 职业建设理论(Career Construction Theory)职业建设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Mark Savickas提出的。

该理论强调了个体在职业发展中主观意识的重要性。

个人的职业建设是一种具有意义和目的性的活动,个体通过自我理解、自我解释和自我反应来创造、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的发展理论

职业生涯的发展理论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阶段发展理论舒伯(Super)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岁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金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展,具体分述如下。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岁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教师生涯发展理论综述

教师生涯发展理论综述

教师生涯发展理论综述从1681年拉萨尔在法国兰斯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开始,师范教育走上了专业化,班级授课的培养模式,今天这一制度在许多国家已经发展成为大学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300多年的师范教育的历史上,教师的培养长期以教师的职前培养和教育为主,直到1972英国的詹姆斯在报告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培养、任用、进修”三个连续的教师培训阶段,即著名的“三阶段理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重新构建了师范教育的计划,而且报告把重点放在第三阶段即在职培训上。

这一理论迅速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根本原因是终身教育思潮在师范教育上的反映,此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终身教育理论的视阈下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和诠释。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伴随职业生涯始终的过程。

其中教师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对专业的反思。

成为反思型教师的过程在本质上是没有终点的,它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致力于成长、改变、发展与进步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本身就是目标。

研究和分析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地给教师以激励与支持将会更加有利于反思型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生涯有关系统的研究始于傅乐(F.Fuller)所进行教师关注(teacher concerns)探究,他曾于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进行师资课程的研究,利用广泛的谈话、文献探讨和编制教师关注问卷(Teacher Concerns Questionaire),对于研究教师生涯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其后,又有卡茨(L.G.Katz)、伯顿(P.Burden)、费斯勒(R.Fessler)、司德菲(B.E.Steffy)、伯林纳(D C Berliner)等许多学者也都相继提出不同的生涯发展理论。

[128][129](一)傅乐教师生涯关注阶段论傅乐认为在成为教师之前的过程中,教师的关注事物可分为四个阶段:(Fuller & Bown,1975)1.教学前关注(preteachering concerns)——此阶段是师资养成时期,学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对于教师角色仅处于想像,因为未曾经历教学角色,可以说无教学经验,所以只关注自己。

生涯理论简史

生涯理论简史

前言-生涯理论发展简史“生涯辅导”出现之前,一般人对这个专业的称呼是“职业辅导”,这种名词术语的转变,意味着这个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咨询人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都有了重大变革。

第一节生涯的基本概念关于“生涯(career)”一词。

在希腊,Career这个词有疯狂竞赛的精神,如to career a horse(驾奴赛马)。

在西方文化中,使用生涯一词,隐含着未知、冒险、克服困难的精神。

目前西方学者所接受的生涯定义是舒伯( Super,1976)的论点,根据这个观点,生命或生活>生涯>工作或职业。

由此看来,“生涯”的界限并未大到与“生命”或“生活”画上等号,也未小到与“工作”、“职业”等义,其本身即有丰富的内涵与范围。

有以下特点:一、方向性:它是生活的前进方向人一生的生涯发展看似纷乱无序,但实际总在沿着某个路径在前进。

对于这个路径的方向,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引导者:可能是自我概念,可能是生命意义或价值;(比如李叔同,着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可能是在追求某种需求的满足;(对权力、物质的需求)也有可能是某些特质如兴趣或能力;(比如姚明)甚至是某些紧紧贴近社会的趋势。

(大多数人)所以我们要认清一个人的生涯,问题是找到内在指导生涯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二、时间性:生涯是一生当中连续不断的过程“生涯”综合了过去、现在到未来的状态。

我们对一个人的生涯的认识,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状态是之前状态的结果。

比如,现在的工作是一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所导致的。

将来的职业发展,也会受到当前职业状态的影响和制约。

(这是从纵切面来看)三、空间性:生涯角色是职业角色和与职业相关的其他角色从“生涯”的横切面看,它会同时呈现不同的角色。

这些角色不全然是职业,但又都与职业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生涯理论发展简史
“生涯辅导”出现之前,一般人对这个专业的称呼是“职业辅导”,这种名词术语的转变,意味着这个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咨询人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都有了重大变革。

第一节生涯的基本概念
关于“生涯(career)”一词。

在希腊,Career这个词有疯狂竞赛的精神,如to career a horse(驾奴赛马)。

在西方文化中,使用生涯一词,隐含着未知、冒险、克服困难的精神。

目前西方学者所接受的生涯定义是舒伯( Super,1976)的论点,根据这个观点,生命或生活>生涯>工作或职业。

由此看来,“生涯”的界限并未大到与“生命”或“生活”画上等号,也未小到与“工作”、“职业”等义,其本身即有丰富的内涵与范围。

有以下特点:
一、方向性:它是生活的前进方向
人一生的生涯发展看似纷乱无序,但实际总在沿着某个路径在前进。

对于这个路径的方向,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引导者:可能是自我概念,可能是生命意义或价值;(比如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
可能是在追求某种需求的满足;(对权力、物质的需求)
也有可能是某些特质如兴趣或能力;(比如姚明)
甚至是某些紧紧贴近社会的趋势。

(大多数人)
所以我们要认清一个人的生涯,问题是找到内在指导生涯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二、时间性:生涯是一生当中连续不断的过程
“生涯”综合了过去、现在到未来的状态。

我们对一个人的生涯的认识,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状态是之前状态的结果。

比如,现在的工作是一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所导致的。

将来的职业发展,也会受到当前职业状态的影响和制约。

(这是从纵切面来看)
三、空间性:生涯角色是职业角色和与职业相关的其他角色
从“生涯”的横切面看,它会同时呈现不同的角色。

这些角色不全然是职业,但又都与职业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以我为例,我的生涯角色包括公务员、人夫、人子、人父、人友等。

但是我作为一位美食爱好者,可能就与目前的生涯角色没什么关系。

生涯发展虽然是以职业角色为主,但是其他角色也会影响到职业角色,是不可割裂的。

所以,这要求我们在认识生涯的时候要全面的看问题。

四、独特性:每个人的生涯发展是独一无二的
虽然可能教育、工作背景相似甚至相同,但是每个人的生涯发展又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人们在每一个职位或角色上的表现方式都不尽相同。

例如美国前总统约翰逊( Lyndon Johnson)和福特(Gerald Ford),都是工人阶级出身,都担任过海军指挥官、国会议员、国会秘书长,以至总统,但是两人在国会与总统任内的表现褒贬不同,各人的生涯经验也自然有别。

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尊重每个人的差异性。

五、现象性:生涯是个人对自己状态的主观认识
生涯不等于生命,生命可以是客观的存在,生涯的存在却是个人主观意识所认定的存在。

当一个人开始反思工作状态时,生涯才“如影随形”。

职业是“人如何做他的工作”,生涯是“人如何看他的工作”,以至于“人如何从工作中看自己”。

因此人生的意义可以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得以彰显,得以完成;不仅是由于这个人做了什么大官(客观的职位),而且是由于这个人做了什么大事(主观的自我实现)。

六、主动性:生涯可以塑造和改变(我命由我,不由天)
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遗传条件、社会阶级、政策拟定,甚至机会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涯发展。

然而,人不是被动地受环境的制约,而是能主动地去思考、去计划,进而改变环境、创造环境。

生涯可以主动塑造,主要透过生涯转换过程中的生涯决定来完成。

帮助人们借助生涯概念认清自我,并进而主动塑造生涯,这就是生涯咨询师赖以存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中国人的生涯概念
为什么将Career翻译成“生涯”,而不是“生计”、“志向”或“命运”?可以通过将这些词与生涯相比较,来探讨中国人“生涯”内涵,
一、生涯
把生涯看成“人生的极限”,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强调生涯的时间性。

把生涯看成“生活”或者生活方式,“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杜甫《杜位宅守岁》,这强调了生涯的空间性。

二、生计
谋生之计。

生计为生存糊口的代名词。

生计的意思不够表达Career。

三、志向
志,上为“士”,下为“心”,士人之心,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生涯目标是“学而优则仕”。

而“君子不器”,君子不能拘束于一技一艺,所以中国士人的生涯观念是“反职业主义”的。

在中国社会,生涯发达的道路,以前是科举,现在是高考、留学考试、研究生考试,最终指向都是做官。

所以中国人多有“升学目标”,而少“求学目标”。

中国人的“士人之心”要能顺遂,途径狭窄,路程漫长,不确定不可自控因素太多。

四、命运
“运”是由两种“命”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的“命”
与环境的“命”,二者如果适配,个人就是好运,反之就是歹运。

个人的“命”,也可以通过个人主观意愿的进修、学习等,来配合环境需要进行调整,这是后天之命去迎合先天之命。

第三节生涯理论发展简史
生涯理论起源于美国,最早是以“职业辅导”形式出现的。

职业辅导是指由专业的机构帮助择业者确定职业方向、进行职业选择、并谋求职业发展的咨询指导过程。

1908年,“职业辅导之父”——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Parsons)创办了“波士顿职业局”,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并于1909年撰写了《选择职业》著作。

该书第一次运用了“职业辅导”这一专门学术用语,建构了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以及人职相配的职业指导模式,标志着职业指导活动的历史性开端。

帕森斯的理论成为以后职业指导理论的基石。

20世纪60年代以来,职业生涯理论和实践获得蓬勃发展。

90年代中期由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并为人们所接受。

综合具有代表性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按其历史的演进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流派,即:特质论、生涯发展论、适应论、建构论。

一、特质论
全称为“特质因素论”(Trait-and-Factor theory),“特质”是指能够心理测验所测得的特征;“因素”,是指能够胜任工作表现必须具备的特征。

特质因素论就是研究个人心理特质与职业因素相匹配的理论。

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帕
森斯(Parsons)、霍兰德(John Holland)。

霍兰德将美国社会中的职业归纳为六大类型,在1971年提出的类型论是特质因素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

这个理论所关心的问题,在“职业选择”这个焦点上。

适合使用特质论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学生,适合做生涯教育,展望未来时可以把视线放窄,做更高概率的事情。

第一类是上班后三年左右,他在第一段生涯已经完成社会生存和职场适应话题,但又不太满足原来职业的生态,所以适合用特质论做一个全面的梳理,把已经形成的特质做一个自我认知,同时给他更好的定位。

特质论不是把你定死在一个职业,而是帮助你找到成功更高概率的地方。

二、生涯发展论
关注的焦点是生涯发展问题。

舒伯理论观点雏形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他认为“生涯选择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事件”。

(从1953到1990期间的系列成果)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让生涯发展的概念替代了职业辅导的模式。

其主要观点是,生命可以分为成长、探索、建立、保持、衰退5个阶段,个体在生命全程要扮演孩子、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6个,每个角色所要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会随着生命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淋漓尽致地过平衡满足的人生。

可以参见生涯彩虹。

28-40之间的女性,80%都是面临着很多职业生涯平衡的问题;对于生涯角色剧增的35-45岁男性,也是有特别的
指导意义。

三、适应论
克朗伯兹、伦特等提出的学习适应论。

适应与发展:设定自己想要的方向,盯紧和校准目标,不断的自我提升与修炼,最终达成结果。

人们提出了人和职业的关系,这个问题就好像是树,同样是树,长的不一样,因为环境和树的适应能力不同。

有CIP理论、SCCT理论等。

适用人员: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和适应,让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活下去。

今天大学生遇到的是就业率低的问题,应该通过学习和适应,提高就业机会。

特质论做减法,适应论做加法。

对完美工作的标定有问题,初级的工作可能不是特别有趣。

四、建构论
诠释与创造生命:察觉、理解并接纳自己,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使命,把生活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自我表达。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我们不再是树,也不是齿轮,而是艺术家,一笔画下去,不知道好不好,但是一个机会和一种尝试。

建构论:成功人士,财物自由,有物质资源;00后,有时间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