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节日 仡佬族的民间有哪些节日
仡佬族节日:吃虫节(中国传统节日)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仡佬族节日:吃虫节(中国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二日就是仡佬族一年一度的
吃虫节,过吃虫节时,家家都要买肉置酒,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到田里捉虫,捉完虫之后带回家里做成各种应时小吃,与酒肉一起同食。
传说仡佬族过吃虫节最先始于一位名甲娘的妇女。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仡佬族地区连年遭受虫灾,庄稼所收无几。
甲娘望着遭虫害的庄稼心如火焚。
于是她毅然地带领几个孩子到田里捉虫,然后将捕获的昆虫加种佐料,做成好吃的食品,请所有的人吃。
凡是吃过她加工的昆虫按照甲娘的加工方法,做成可口的食品,任人品尝。
从此害虫减少了,庄稼获得了丰收。
为此,甲娘受到寨老们的奖赏。
甲娘把寨老们奖给她的肥猪杀了之后,宴请了全寨的父老,并订于每年农历二日为吃虫节。
至今仡佬族民间每年在吃虫节时要制作油炸蚂炸、胆腌酸蚂炸和甜炒蝶蛹等应时小吃。
仡佬族
(农历三月初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春节,届时要准备鸡、酒、 肉、饭等敬奉山神或土地,认为敬了这些神就会保佑 平安。供品用过以后,就在山上或寨门前聚食。当地 仡佬族人民叫做过年。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虫节”。这一 天,家家饭桌上都摆着几盘别的风味的菜--油炸蝗虫、 腌酸蚂蚱、甜炒蝶蛹、烧炒蚜米泥鳅等。
仡佬族在贵州分布广泛,特别是在黔中,黔北 各县均有不同数量的分布,语言,习俗差别也 较大,但仡佬族都来源于古代濮人。其习俗任 有一致的相似性。下面就说一下仡佬族的节日:
(农历十月初一) 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祈愿 它保佑耕牛身躯健壮、无病无灾。还要给牛披红挂彩,打 糍粑挂在牛角上,表示替牛祝寿。
• 仡佬族食粮,住平坝丘陵者以大米、玉米为主,居高 山者以玉米、薯类为主。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捞 窜”之说。糍粑常作亲把祖宗神灵供品,亦为待客和 节日食品。 仡佬族人爱饮酒,多为自酿。先年有咂酒,用时含管 吸饮。 • 筵席常以酥扣(亦称烧白)、昨扣为主肴,俗称“大 水席”。大矸、三桥一带近年盛行“三 幺台”,即 筵席分三台吃完,先酒次茶后饭,或先茶次酒后饭。 坐席多为每桌10人(上下席各2人,左右席各3人)。
仡佬族
仡佬族的族源,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即: 濮人-僚人-仡佬族。 远在商周直到魏晋时期,仡佬族先民称 为“百濮”或“濮”。濮人是中国古代 的一个强大族群,遍及中南、西南各地, 贵州的居多。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将濮人住的区域纳 入了管辖范围。古书记载,夜郎的主体 居民先是濮人,后是“僚”人。 隋唐到两宋,南宋朱辅《南蛮丛笑》把 “僚”改为“佬”,即成今之“仡佬”。 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
仡佬族人的传统服 饰很有特色,男女 都穿筒裙,裙料由 染色羊毛和麻编织 而成,穿时以裙自 头上贯通而下,故 又名为“通裙” 。
——仡佬族毛龙节(石阡县)
——仡佬族毛龙节(石阡县)仡佬毛龙节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辐射及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
仡佬毛龙节主要活跃在元宵节期间。
仡佬毛龙节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辐射及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
仡佬毛龙节主要活跃在元宵节期间。
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辐射及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
仡佬毛龙主要活跃在元宵节期间,有学者推论,毛龙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
龙崇拜是仡佬毛龙的核心。
其基本要素包括:1.“龙”信仰,包括传统故事、敬龙仪式、敬龙场合和用品及敬龙神诵词;2.附属图腾信仰,包括“竹王”崇拜、盘瓠崇拜、民间佛道崇拜和原始崇拜等;3.扎艺,包括选材(竹篾、彩纸)和工艺等;4.玩技,包括“二龙抢宝”、“懒龙翻身”、“单龙戏珠”、“天鹅抱蛋”、“倒挂金钩”、犀牛望月”和“螺丝旋顶”等;5.念诵,包括“开光”、“请水”、“烧龙”等仪式的念诵及“开财门”和“敬财神”等表演时的诵唱。
“仡佬毛龙”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显示出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多样的社会功能,它是研究古代仡佬族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
“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演出范围辐射到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中间。
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铜仁地区,是一个深处贵州东北部腹地的山区小县。
境内陆形复杂、地貌多样,多地下热泉,自然生态保存相当完好,亦有“热泉之乡”的美誉。
石阡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早在秦代即在县境内置夜郎县。
境内现有汉、仡佬、侗、苗、土家等13个民族,仡佬族为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56个民族——仡佬族
56个民族——仡佬族简介仡佬族散居贵州、云南、广西及越南等地,被后来民族如汉族等称为“仡佬”,“老户”,“土人”,“土蛮”等。
居住地降水丰富,气候温暖,适合开展农业等多种经营活动。
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语音特点上接近苗语,但同源词接近壮侗语,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仡佬族与苗族长达1000多年的交流历史造成的。
仡佬语过去被认为属汉藏语系,国外也有人认为属于澳泰语系,而且从仡佬语独立的数词系统来看,应是澳泰语系里最古老的支系之一。
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过去无定论,但目前国内国际普遍认为属于壮侗语族,构成一独立的语支仡央语支。
壮侗语族的归属,国内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国外也有认为其是独立语系或澳泰语系的。
目前也只有少数老人(6000人左右)通仡佬语。
仡佬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由口传文学(如古歌)传承。
目前已经出版了仡佬语注音和汉语对照的《叙根由》。
仡佬族吃苦耐劳,忠勇善战,在历史上常被征募当兵打仗做先锋,明嘉靖年间被征调去抗倭寇的仡佬士兵,在渐江王江泾(今嘉兴县北)战役中立有战功。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黔西南仡佬族地区时,曾留下部分伤病员在仡佬族老百姓家中养伤,受到群众全力掩护,未遭到反动派的杀害。
在建国初的剿匪斗争中和抗美援朝运动中,仡佬族人民都做出了应有贡献。
历史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
“仡僚”、“葛僚”、“僚”、“仡佬”,“土蛮”等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
仡佬族与古代居住在今贵州一带的僚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唐宋时,史书中开始出现“葛僚”、“仡僚”、“革老”、“仡佬”等名称,统称为“僚”。
僚人可能是古代对这一地区若干少数民族的泛称,而与仡佬族有着更为直接的密切关系。
“仡佬”一名最早见于南宋朱辅写的《溪蛮丛笑》。
关于仫佬族的节日
关于仫佬族的节日关于仫佬族的节日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关于仫佬族的节日,希望有所帮助!八月节八月节又称迎新谷节。
仡佬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为两天。
仡佬族极为重视这一节日,届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前往寨中空场。
族老指定几位壮汉将头戴红花的大牯牛牵入场中,然后口诵祈求五谷丰登的祝辞。
诵毕,乐手奏起“八仙”乐,人们鸣放火枪或鞭炮,随后杀牛。
牛心平均分与各户,由各户家长将其供祭在袓先灵前,以示全族团结一心,而后,杀鸡宰鸭,煮牛肉。
族老还要带领众人,捧着一只小猪、一只公鸡、一只大鸭作为三牲祭品,到菩萨树前举行祭祀仪式,祭毕,人们聚餐,青年男女在月光下,载歌载舞,尽兴方散。
翌日,各家各户前往田间采回一些新鲜谷物、瓜果,用以家宴。
家宴毕,妇女们带着子女,给娘家亲戚送去一些时鲜礼品,以示祝贺。
男人们则互相拜访,饮酒谈天。
青年男女仍旧歌舞娱乐。
节日过后,开始秋收。
拜树节拜树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一带仡佬族节日。
时间在农历正月十四日和八月十五日。
这里的仡佬族将青杠树视为祖树,相传他们的袓先从贵州省安顺一带迁移过来的时候,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欢迎,并时常接济他们。
因不能把祖宗灵位同别人家的安放在一起,只好在青杠树上开了一个洞,把袓公祖母的灵位放在树洞里。
从此,隆林一带的仡佬族就拜青杠树为袓树。
另传说,仡佬族袓先到隆林开拓荒地时,因怕毒虫猛兽而夜宿青杠树上,后来便拜之为祖树。
拜树所需的一头黄牯牛,每年轮流由三户人家捐资购买或合伙饲养。
因当地仡佬族居住分散,节日前几天,人们便做好准备,互通信息,届时便集中到袓树所在地磨基村。
拜树时要把牛杀掉,邀请附近寨子各族群众来共餐。
会餐时只吃牛下水和其它酒菜,不准吃其它部位的肉。
拜树仪式由家族大房主持,将公鸡扭断脖子、扯下翅膀、鸡脚加上牛心共作祭品。
祖公树要献鸡头、左翅和左腿,祖母树要放鸡头、右翅和右腿。
供物均用红纸包好,分别送进树洞里,再用纸钱封好树洞。
仡佬族敬雀节
仡佬族敬雀节相传古老的仡佬族村寨曾遭受一次巨大的洪水灾害,眼看整个村庄将毁于一旦,一先民将刚出生的婴儿放在一个葫芦里,葫芦被洪水冲走,漂啊,漂啊,浪起浪落,婴儿在葫芦里不停地哭,一只大鹰在空中盘旋,发现了葫芦,扑向洪水将葫芦捞起,飞呀,飞呀,飞到佛顶上下·······婴儿得救了,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繁衍子孙。
神鹰和葫芦搭救仡佬先民的故事世代流传。
仡佬族人特别敬奉鹰和葫芦,“葫芦鹰”就成了仡佬族人的文化图腾。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是仡佬族人的重大节日----敬雀节。
节日的这一天,仡佬村民要打糍粑。
糍粑和平时的不一样,绘有彩凤,并且是12个,杀猪宰羊举办祭祀,纪念拯救仡佬族祖先的葫芦和神鹰。
祭祀活动庄严肃穆,葫芦鹰雕塑前的八仙桌上按东、西、南、北、中方位,插上五色旗,旗下分别摆上祭品。
主持祭祀活动的一般是仡佬族中的老人。
主持人身穿法衣,在锣鼓声和号角声中走上祭坛,按照一定的程序,其中一道程序是朗诵祭文,内容为祈求神鹰保佑大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林中鸟兽不糟蹋庄稼。
正规仪式结束后,分发供品,特别是糍粑要分成小块抛撒,据说得到糍粑的人当年会很走运。
祭祀后,还要表演本民族特有的毛龙舞、蹦蹦鼓、傩戏、木偶戏等艺术节目,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唱山歌、坐花轿、坐马车等,内容丰富多彩。
仡佬族的敬雀节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而且蕴含了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以及佛教、道教的文化理念。
2005年,仡佬族敬雀节被列为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尧上仡佬敬雀节已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习俗演变成为民间重大活动,每年的尧上仡佬敬雀节,四面八方的游客云集尧上,场面热闹壮观。
仡佬族的送年节
仡佬族的送年节
“送年节”是盐边县永兴镇仡佬族较为隆重的民俗活动,是仡佬族人追求美好生活,汇聚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群众活动。
以歌舞、祭祀、祝颂、工艺、刺绣、砸酒、美食、诉史、育人等内容为一体的大展示。
仡佬族在长期的历史社会影响,传统的熏陶而形成了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相信“万物有灵”,神与他们同在。
为纪念杨、李、熊、朱、罗五大姓祖先迁入盐边,使祖先灵魂与族人相聚,使树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每年正月初七便举行辞旧迎新的“送年节”,表达族人战胜大自然的坚强决心。
正月初六,“庇牟”指派年轻的后生上山采集七种不同的野花枝,打上掌盘,背上背篓到村子里挨家挨户收集族人自愿捐出的祭祀物品。
初七一早,庇牟带领
全族人将预先酿造的“砸杆酒”、肉和祭品一同送上村后林中神树下,树上挂着羊头和红绸带,支大锅煮“百家肉”,用七色花枝搭祭祀神坛,凡年龄满12岁以上女性不准进入祭祀场地。
“庇牟”烧香拜祖后,开始唱祭祀歌……祭祀过后,在铺有松毛的地上摆上“百家肉”,斟上“砸酒”,族人开怀畅饮,老者聚在一起商谈族中大事和传承事宜,妇女们拿出自家刺绣、鞋垫、香包相互评论,相赠祝福,青年们则用火枪、弓弩打靶欢乐。
夜晚,围着篝火尽情地跳锅庄舞通宵达旦。
仡佬族“送年节”是盐边境内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性、艺术性、科学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地域特色浓郁,群众广泛参与,在民间传承了数百年,“送年节”让古老文化延续活跃在现代生活中。
这种隆重的群众活动是民间文化艺术的展现,通过活动凝聚人心,焕发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
仡佬族传统节日
仡佬族传统节日仡佬族是中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
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是他们守望相助的时刻,也是他们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仡佬族的几个传统节日。
一、过“猫穿山”猫穿山是仡佬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大约在农历年初三举行,民众们会身着盛装,戴上花冠,手持木刀,从山上游行至村庄,高呼着“猫穿山”的口号。
这个节日象征着驱除灾难,迎来新的一年的吉祥。
在游行过程中,他们还会表演传统的舞蹈,唱着欢快的歌曲,庆祝节日的到来。
二、赛龙舟在农历五月初五,仡佬族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
这一天,人们会将精美的龙舟放入江河中,然后争相划桨比赛。
这项传统比赛既是对水神的祭祀,也是人们展现勇敢和团结精神的机会。
三、祭祀节仡佬族拥有丰富的宗教信仰,因此祭祀节也是他们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每年特定的时刻,他们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神明表达敬意和祈愿。
这些祭祀活动既有家庭规模的,也有村庄集体规模的,极大地凝聚了仡佬族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剃头节剃头节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七月份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到庙宇或者宗教场所,由士师为他们理发。
这些士师通常是具备一定宗教地位的人,他们通过为民众剃头,以驱除病灾,带来好运。
剃头节不仅是宗教仪式,也是仡佬族人民互相交流的机会,能够加强社区的凝聚力。
五、灶王爷节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仡佬族会庆祝灶王爷节。
这天,人们会为厨房里的灶王爷供奉食物和纸钱,并祈福获得好运和丰收。
节日的晚上,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传统美食,互相祝福,度过一个温馨而庄重的夜晚。
以上是仡佬族几个传统节日的介绍。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仡佬族人民的生活,也彰显了他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仡佬族人民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先人智慧,凝聚起共同的文化自信。
仡佬族是怎么样过仡佬年的习俗是什么
仡佬族是怎么样过仡佬年的习俗是什么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过。
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那么仡佬族是怎么样过仡佬年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仡佬族过仡佬年的习俗,希望你会喜欢!仡佬族过仡佬年的习俗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
要准备鸡、酒、肉、饭等敬奉山神或土地。
认为敬了这些神就会清吉平安。
供品用过以后,就在山上或寨门前聚食。
当地仡佬族人民叫做过年,俗称仡佬年。
每年这天吃过早饭后,仡家的男女老少,都要身着崭新的民族服装,携带着仡佬族特有的五管芦笙等民族乐器和篾鸡蛋(用竹篾编成并用棉花等填充的实心小球)等民族体育器械,以及酒肉饭菜,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埋葬有老祖先坟茔的草坪上。
人到齐后,由本族中的首领点放鞭炮和鸣放火铳,表示过年开始。
接着人们便自由组合,开始进行各种文娱活动。
当人们尽情玩乐到下午两点左右,人们才集中在老祖先坟前祭祖。
祭祀时长辈在前,小辈在后,由首领将带来的10只活鸡(公鸡5只,母鸡5只,每年轮流由10户人家带来)杀死,以血滴入酒中洒地祭奠祖先。
祭奠时要用民族语言歌颂祖先“开荒辟草”的功绩,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多福多寿。
祭祖完毕,接着人们又按长幼次序转移到草坪上,面对山林,敬奉山神和“秧苗土地”。
用民族语言祈求山神和“秧苗土地”庇佑仡佬族人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祭祀完毕后,便开始吃年饭。
吃年饭时,根据人数分成若干桌,不论年纪大小,只要辈份相同的便坐在一桌。
每桌十人,按辈份在草坪上围蹲成圆圈,辈份高的坐在前排,辈份矮的坐在后排,有几辈人就摆几排。
每桌用木盆舀一盆鸡汤和一盆菜放在圆圈正中,每人互敬一杯酒后即开始吃年饭。
吃完年饭后才各自回家。
仡佬族的生活习俗节日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敬雀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
仡佬族的节日风俗
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仡佬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节日和风俗:
1. 春节:仡佬族也过春节,他们会做一些特色的传统食物,如糯米饭团、腊肉等,并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2. 水灵节:仡佬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或二月初一举行。
人们会穿上传统的仡佬族服饰,参加集市、舞龙舞狮、唱仡佬族歌曲、祭祀祖先等活动。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活动叫做“水灵”,人们会在水边放水,象征着洗去一年的不顺和霉运。
3. 三月三:这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人们会穿上盛装,进行各种传统的活动,如舞龙舞狮、唱歌、跳舞等,同时也会祭拜祖先。
4. 民族团结节:这是仡佬族的重要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六月二十五日举行。
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唱歌、跳舞、进行传统体育竞技等。
5. 婚嫁习俗:仡佬族的婚嫁习俗也很有特色。
在婚礼上,新郎要穿上特制的红色衣裳,新娘要化浓妆,并戴上特制的花冠。
婚礼期间,还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如交换礼物、祭拜祖先、舞狮等。
以上是仡佬族的一些主要节日和风俗,展示了他们丰富
多彩的文化传统。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等18个民族。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贵州各地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多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有少数地区在农历六月初六。
节日这天,家家买肉打酒,杀鸡宰羊,并从地里摘些早熟的稻谷、王米作新米饭,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
然后全家围坐,饮酒言欢,吃新米饭,叫做"吃新"。
在贵州仡佬族中流传这样一则神话,说谷种是狗随仡佬族祖先到天上去取谷种,由于祖先的被天神扣押,狗不得已,只有用自己的尾巴悄悄把谷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谷种种植。
“吃新节”是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为主要特征的节日,主要通过祈神、娱神,来达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愿。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一个祭祀性节日,以“还盘王愿”和“度戒”为主要内容。
“还盘王愿”是祭祀盘王,祈祷盘王的庇佑:“度戒”是瑶族男子举行的一个成人洗礼仪式(有的地方包括妇女)。
“盘王节”主要在信奉盘王自称“尤勉”的“盘瑶”的流传,以贵州榕江塔石地区的瑶族“盘王节”规模较大,有4000余人。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布依族六月六每年农历“六月六”,布依族的中老年妇女把家里用过的衣笼垫被等物,全部挑到河边、塘边、沟边等清流水之处洗净和沐浴,因为这天是龙的洗澡日,将龙洗过澡的水来洗各种污物和人身上的污垢,可避邪安康。
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师歌手聚集于寨中,举行对歌赛活动,一唱一喝,一起一落,大显身手,歌声不断,每每通宵达旦,一连数日,气氛热烈,蔚为壮观。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苗年节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仡佬族传统节日
仡佬族传统节日仡佬族在贵州分布广泛,特别是在黔中,黔北各县均有不同数量的分布,语言,习俗差别也较大,但仡佬族都来源于古代濮人。
那么仡佬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呢?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仡佬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仡佬节的传统节日之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仡家人也称“月半”、“鬼节”、“过月半”或“烧月半”。
月半是一个以祭祀为主的节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过年”。
“七月半,鬼乱窜”。
俗传,每年的七月十五,阎罗王都要打开冥府的大门,释放逝去的祖先到阳间来享受后人的供祭,同时,也要释放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人间来逍遥。
因此。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操办丰盛的酒宴,准备足够的纸钱冥财,来迎接和款待这些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亲人和无主孤魂。
务川仡佬族的“月半”祭祀活动在七月十四日晚进行。
七月初十起,相关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家家户户整理房前房后打扫屋内屋外,先祖牌位前,备香案,献薄酒素食,连日供奉,以迎故祖。
同时,一边舂谷子,磨豆腐,杀鸡宰鸭,筹办酒宴;一边准备“袱包”(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纸钱等祭品。
这期间,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凡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鸟等,不但不能打死,还要焚香烧纸,说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祖先所变。
十四日晚,美味佳肴准备停当,祭祀活动开始。
摆好酒肉饭菜,全家老小按辈分依次到案前叩拜。
拜毕,到屋外燃放鞭炮,焚烧“袱包”和纸钱。
吃过晚饭(有的地方是在子时),还要到房舍附近的路边焚烧冥钱,将掺了水的饭菜泼在燃着的火堆里,献奉给那些无主的孤魂,仡家人把这一过程称做“泼水饭”。
有的地方的还有放水灯的习俗。
所谓水灯,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用彩纸做成荷花状。
人们把水灯放到水里(没有河、水塘、水田的地方。
则用一大木盆盛水,将灯放到盆里),为故祖照明。
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返回冥府的故祖和孤魂野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他们引过奈何桥的使命。
仡佬节的传统节日之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哪些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哪些节日一直在大家日常生活里发生,每一个地区也是有不一样的节日文化艺术。
仡佬族仡佬族三月三舞龙舞狮祈福
仡佬族仡佬族三月三舞龙舞狮祈福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
仡佬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其中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便是三月三舞龙舞狮祈福。
三月三是仡佬族传统的节日,也是仡佬族年度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这一天,仡佬族人会集体出动,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举行隆重的舞龙舞狮表演。
仡佬族的舞龙舞狮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技巧而闻名,对于仡佬族人来说,舞龙舞狮不仅是一种节日活动,更是一种习俗,具有着深厚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三月三舞龙舞狮的溯源可追溯到古代仡佬族的部落祭祀活动。
仡佬族人相信龙是神圣的生物,能够保护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舞龙舞狮是仡佬族人祈福祈求福祉和神佑的方式之一。
在三月三这一天,仡佬族人会在村庄的主要道路上摆放彩旗和花瓣,点燃熊熊烈火,炮声隆隆,民族音乐响起。
舞龙舞狮表演开始前,各家各户都会准备供奉神灵的祭品,如香烛、水果和美食。
整个村庄充满了喜庆热闹的氛围。
然后,身披龙袍、手持火炬的年轻人开始舞动龙头,优美的舞姿和灵动的动作使得龙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随着舞者的舞动,伴随着锣鼓和民族乐器的音乐,整条龙在村庄中蜿蜒前行,犹如巨龙翻腾。
与此同时,舞狮也在随后的表演中登场。
舞狮的动作矫健而有力,狮子腾跃、威武的形象展现了仡佬族人对未来的期盼和祈求。
整个舞龙舞狮的过程中,观众们会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舞者们充满激情和活力地展示出自己的才艺。
大家相互交流、互动,彼此表达着对幸福和繁荣的祝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舞龙舞狮的过程中寓意着仡佬族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整个村庄都会团结起来,共同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不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男女老少,他们都会齐心协力,展示仡佬族的文化魅力。
舞龙舞狮在家族和社区间形成了友好的交流和合作的纽带。
三月三舞龙舞狮的祈福活动在当地拥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传承。
年复一年,代代相传,仡佬族人通过舞龙舞狮祈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恩,同时也凝聚起族群的凝聚力,传承了仡佬族人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仡佬族文化传承方式探究
仡佬族文化传承方式探究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仡佬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下面将对其进行探究。
一、口头传统仡佬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口头传统来传承和保存自己的文化。
仡佬族的口头传统主要包括民歌、传说、谚语等。
1. 民歌仡佬族的民歌非常丰富多样,它们体现了仡佬族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
仡佬族的民歌一般是由一位领唱者带头,其他人员和唱跟唱的形式进行演唱。
在唱歌的过程中,他们经常运用咬字、颤音、变腔等技巧,使歌曲更加动听。
2. 传说仡佬族的传说是他们宣传、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方式。
仡佬族的传说主要包括自然传说、神话传说、历史传说等。
通过这些传说,人们可以了解到仡佬族的起源、历史、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3. 谚语仡佬族的谚语是一种简短、有格调的句子,它们表达了仡佬族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仡佬族的谚语主要涉及到生活、劳动、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它们概括了仡佬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民间艺术仡佬族的民间艺术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歌舞、绘画、剪纸等形式。
1. 歌舞仡佬族的歌舞形式丰富多样,有舞龙、舞狮、舞火等,这些舞蹈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仡佬族的舞蹈动作优美、姿态独特,表达了仡佬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愿望。
2. 绘画仡佬族的绘画主要以民间壁画为主,通过画面来表达诗情画意和祈福的愿望。
仡佬族的壁画通常是在家庭和村落的建筑物上绘制,画面内容多样,有人物、山水、动物等。
3. 剪纸仡佬族的剪纸是一种常见的手工艺品,代表了仡佬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仡佬族的剪纸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以突出喜庆、热闹的氛围。
三、节日传统仡佬族的节日传统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统节日、婚嫁习俗、葬礼习俗等。
1. 传统节日仡佬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过火节、农历新年、穿山节等。
这些节日在仡佬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通过庆祝、祭祀等活动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祈福。
【最新】仡佬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仡佬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
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
那么,仡佬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仡佬族的习俗仡佬族的习俗是不成文的规约,是千百年来仡佬族在人际交往中自然而然地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嫁取习俗仡佬族有接亲“打新郎”习俗。
当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门口时,久候多时的女方家亲朋邻里一哄而上,争先恐后地抡着青杆柴围打新郎,可怜的新郎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任由他们乱棍抽打。
民间认为,打亲能打掉新婚夫妇的是非口角,使他俩后恩爱相处,白头偕老。
丧葬习俗仡佬族把葫芦作为始祖的象征,置于神龛供奉。
老人死后,将死者的指甲剪下后放入葫芦内,置于屋后神堂内秘存,这样,仡佬族认为死者会返回自己的图腾。
其它习俗在宴会和某些公共场合,按辈分坐位,小辈不能与长辈同坐上方。
若青年人与老年人同席,须坐得端正,言归正路。
饮酒时老、小不能嬉戏。
上菜后,须由桌上老人请大家提筷并先到鞭一盘夹菜,青年人才能跟随动作,不能单凭自己喜好乱来。
男女间有老人在时言语举止尤须谨慎,不准骂本姓人是舅子。
赶场、走亲戚外出若遇老人同路,须让老年人走前,年轻人随后。
在父母死后的两三年内,家人言谈举止尤须庄重,不得笑颜嬉戏,更不能与别人吵嘴。
女子行为更须检点,否则,被同族人视为对其先父先母为不恭。
尤其是不允许男女间的不正当行为,否则,会受到“冲江”的处罚。
仡佬族的节庆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大体与汉族相同。
如春节、端午节、七月节和中秋节。
其中糯米粑是仡佬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
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
在端阳节、重阳节及其他所有节日,都要宴请宾客,均要做粑粑。
仡佬族节日 仡佬族的牛王节有什么特色
仡佬族节日仡佬族的牛王节有什么特色
>仡佬族牛王节:歌颂牛的贡献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除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节日,例如仡佬族的牛王节。
牛王节是用来歌颂牛对人们的贡献,赞扬牛的任劳任怨。
有不少的少数民族都有牛王节这个节日,但是说到独特的民族气息,就要数仡佬族最为浓郁。
下面就让我们翻开仡佬族文化,看看仡佬族的牛王节吧。
“牛王节”又称之为“敬牛王菩萨”或“祭牛王”。
每到这一天,当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杀鸡备酒,点香燃烛烧纸线,在牛厩门前敬牛王菩萨,祈愿它保佑耕牛身躯健壮,无病无灾。
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在农历十月初一。
每到这一天,当地的仡佬族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愿牛王保佑耕牛体魄健壮,凡养牛户届时都要让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角上,把牛牵到水边,让牛“照镜子”,使它兴高采烈,然后取下粑粑喂牛。
据仡佬族才人说,这一天是为牛做寿,酬谢耕牛对仡佬人民所作的贡献。
养牛人的家,到了这一天都要停止使役,让牛在家休息,并把牛厩收拾得干干净净,垫上厚厚的软草,用最好的牧草和饲料喂牛。
同时,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糍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让它从水中照见自己的影子。
然后取下糍粑,给牛吃掉,说这是替牛祝寿。
有的地方,还要放一串鞭炮,给牛披红挂彩,表示祝贺。
没有养牛的人家,也要备办酒、肉、香、烛、纸线,到自家的田或土边祭祀牛王菩萨,祈求它保佑自己早日买上耕牛,或租借别人的耕牛使用时顺顺当当,乖乖地听他使唤,耕起地来又快又好。
仡佬族的节日衣饭节的传说(关于仡佬族的16个冷知识)
仡佬族的节日衣饭节的传说(关于仡佬族的16个冷知识)仡佬族这个少数民族,刚开始我差点没看成乞讨族。
乍一看这个仡这个族,确实不认识。
专门去新华字典查了查,原来这个字念仡(ge)。
我以为只有我不认识这个字,直到我们上民族课。
课堂上,大学老师让以为同学读仡佬族的简介,那个学生居然读成了啃老族,瞬间哄堂大笑,也就是那一瞬间我们记住了这个古老的民族。
1、据仡佬族的族人介绍,他们的祖先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脑海中立马闪过孙悟空的画面。
在仡佬族的母亲河横渡河畔,屹立着九座巨石,当地人称为九天母石,对于仡佬族来说,九天母石是他们神圣而又神秘的巨石。
传说,九天母从天上将石头砸向地下,融为一体,最后从这个石头当中蹦出一个巨大的汉子,这位汉子就是九天先祖,也是仡佬族的祖先。
2、仡佬族如今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务川和道真,其中务川是仡佬族的发祥地,也是因为九天母石的传说。
仡佬族现有人口67.7万人,是中国较少的民族之一。
3、仡佬族居住的房屋都离不开石头,和我们熟悉石头村有点类似,石头墙、石头院、石头房、石头凳等等。
仡佬族的居住的寨子分为前寨、中寨和后寨,据村里人介绍,前寨出商官,中寨出财富,后寨出美女。
4、关于仡佬族服装,未婚的女性大多穿贯首服,已婚的妇女大都穿背心式或者斜襟服装,男子变化较少,一般穿对襟褂子。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上衣前短后长,以便干农活时不至于晒到后背。
最有特色的服装当属未婚女性的贯首服,胸前左上边有大贰字牌,其图案表示天地人和,衣服上绣有百合,百合是仡佬族的族花,象征以和为贵。
5、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
但仡佬族方言差异较大,一个县往往几种口音并存,仡佬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常使用汉文。
6、仡佬族有敬树神的习俗,在他们生活的周边会选一颗最大最粗的树作为树神,选定之后,这个一片山区就会封闭,禁止任何不当的行为。
突然间想到我小时候隔壁村也有一棵神树,每年去拜的人还挺多,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神树被砍了。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等18个民族。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贵州各地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多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有少数地区在农历六月初六。
节日这天,家家买肉打酒,杀鸡宰羊,并从地里摘些早熟的稻谷、王米作新米饭,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
然后全家围坐,饮酒言欢,吃新米饭,叫做"吃新"。
在贵州仡佬族中流传这样一则神话,说谷种是狗随仡佬族祖先到天上去取谷种,由于祖先的被天神扣押,狗不得已,只有用自己的尾巴悄悄把谷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谷种种植。
“吃新节”是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为主要特征的节日,主要通过祈神、娱神,来达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愿。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一个祭祀性节日,以“还盘王愿”和“度戒”为主要内容。
“还盘王愿”是祭祀盘王,祈祷盘王的庇佑:“度戒”是瑶族男子举行的一个成人洗礼仪式(有的地方包括妇女)。
“盘王节”主要在信奉盘王自称“尤勉”的“盘瑶”的流传,以贵州榕江塔石地区的瑶族“盘王节”规模较大,有4000余人。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布依族六月六每年农历“六月六”,布依族的中老年妇女把家里用过的衣笼垫被等物,全部挑到河边、塘边、沟边等清流水之处洗净和沐浴,因为这天是龙的洗澡日,将龙洗过澡的水来洗各种污物和人身上的污垢,可避邪安康。
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师歌手聚集于寨中,举行对歌赛活动,一唱一喝,一起一落,大显身手,歌声不断,每每通宵达旦,一连数日,气氛热烈,蔚为壮观。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苗年节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仡佬族春节是什么时候_春节
仡佬族春节是什么时候每年的一月一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在我国是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而在仡佬族文化中,他们过年的时候并不是传统的一月一日,那么你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仡佬族春节是什么时候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春节。
届时要准备鸡、酒、肉、饭等敬奉山神或秧苗土地。
认为敬了这些神就会清吉平安。
供品用过以后,就在山上或寨门前聚食。
当地仡佬族人民叫做过年,俗称仡佬年。
这天吃过早饭后,仡家的男女老少,都要身着崭新的民族服装,携带着仡佬族特有的五管芦笙等民族乐器和篾鸡蛋(用竹篾编成并用棉花等填充的实心小球)等民族体育器械,以及酒肉饭菜,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埋葬有老祖先坟茔的草坪上。
人到齐后,由本族中的首领点放鞭炮和鸣放火铳,表示过年开始。
接着人们便自由组合,开始进行各种文娱活动。
当人们尽情玩乐到下午两点左右,人们才集中在老祖先坟前祭祖。
祭祀时长辈在前,小辈在后,由首领将带来的10只活鸡(公鸡5只,母鸡5只,每年轮流由10户人家带来)杀死,以血滴入酒中洒地祭奠祖先。
祭奠时要用民族语言歌颂祖先“开荒辟草”的功绩,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多福多寿。
祭祖完毕,接着人们又按长幼次序转移到草坪上,面对山林,敬奉山神和“秧苗土地”。
用民族语言祈求山神和“秧苗土地”庇佑仡佬族人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祭祀完毕后,便开始吃年饭。
吃年饭时,根据人数分成若干桌,不论年纪大小,只要辈分相同的便坐在一桌。
每桌十人,按辈分在草坪上围蹲成圆圈,辈分高的坐在前排,辈分矮的坐在后排,有几辈人就摆几排。
每桌用木盆舀一盆鸡汤和一盆菜放在圆圈正中,每人互敬一杯酒后即开始吃年饭。
吃完年饭后才各自回家。
过年后,春耕开始。
仡佬族春节习俗在务川民间俗称过年,是仡佬族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十五止。
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称“过小年”,正月十四称“过大年”。
进腊月,就开始做“过年”的准备,杀年猪、熬麻糖、煮米酒(即甜酒),筹办年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仡佬族节日仡佬族的民间有哪些节日
导语:仡佬族节日节日大全及习俗因地理区域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他们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仡佬族也有着他们的独特节日与
仡佬族节日节日大全及习俗
因地理区域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他们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仡佬族也有着他们的独特节日与风俗。
除了和汉族一样的端午节、清明节与春节,他们还有着其他特别的节日,例如:吃新节、仡佬节、敬雀节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仡佬族文化中不同节日的习俗与风情吧!
仡佬族在贵州分布广泛,特别是在黔中,黔北各县均有不同数量的分布,语言,习俗差别也较大,但仡佬族都来源于古代濮人。
其习俗任有一致的相似性。
下面就说一下仡佬族的节日:(按农历的时间先后)大年:一般正月十四,主要活动有,吃菜板肉,上坟,祭祀祖先(献饭),祭祀四官老爷,秧苗土地。
晚上插天香,追虫虫蚂蚁,追亮火虫,第二日(正月十五)凌晨早上,倒静茶,抢银水,吃汤圆,献饭。
大年重在灯。
三月三:山王菩萨生日,有些仡佬族为了还愿而祭祀山王。
清明节:跟祖坟挂青。
端阳节:一般五月初五,吃粽子。
祭祀祖先。
月半:一般七月十四,割新谷尝新,祭祀祖先。
八月节: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早在唐宋史书中就有记载。
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八月十五至二十日)。
节日的头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装,齐集在寨子的地坪上。
几个青年把一头头戴大红花的黄牛牵来,寨中最长者——“族老”开始祷告,祈求五谷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