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拳谱套路

合集下载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古人采龙、虎、猴、马、骀、猫、燕、鹞、鹰、鸡、鹤、蛇十二种动物之动作,象形取意,练成十二形象。

夫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猛,猴有纵跃之灵,马有蹄击之功,骀有竖尾之力,猫有捕捉登高之术,燕有取水之妙,鹞有穿林之巧,鹰有抓拿之技,鸡有斗智之勇,鹤有展翅之用,蛇有拨草之能。

观其形,取其能,其各物之技术,使人兼而有之,专练手眼身法步,必至行动灵敏,立势稳固,起若风,落若箭,形似狸猫,站如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苟能持之以恒心,不畏苦,不惮劳,纯功习练,须数载如一日,不五载而功必成,学者宜勉之。

一、龙形预备式dFr由预备式,左腿向后转旋约200度,屈膝成弓箭步,腰随腿向左拧,左臂上悬,横置头上,手心向上,肘弯处要圆,右手由胯旁,手背向前,往左方平运,至档间,将手藏伏,作裹身藏手式。

注意:眼须随左臂向左平移视线,左臂上裹时要含滚劲。

接前式,两足向右拧,屈右膝,腰随身向右拧,右腿变前弓步,右臂由左肋上举,横悬头上,手心向上,左手由额旁手心向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平运,至档间藏伏,成裹身藏手式二。

再左足向前迈进一步,但足须绕至右足旁向前进,重心点则能稳寄右脚上,左臂由肋上提,横置额旁;右手由额上,手心向地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上运,至裆中将手藏过,作裹身藏手龙形式二。

接前式,右手由额角下按至右胯旁止,左手由裆前提起前推,手心蓄力,作分心掌式。

注意:用掌前推时,劲须发于腰,以腰催膀,膀催腕,掌心蓄力,俟手到敌身一寸间,再发劲推去,敌固不及逃,劲亦难以散.学者注意之。

接上式,右腿前进一步,膝前屈,作弓箭步,右手随腿前推,肩和腰要平,左手指稍屈(作鸡爪式)向后抓,成龙尾式一。

如左步前上,左手随腿前推,右手指稍屈后抓,成龙尾式二。

注意:身须侧进,肩向前,手腕与肩及膝成一直线,后手与后腿亦成一垂直线。

实战用法:敌由左方击来,我以左手上裹敌臂,以右手背击敌左肋。

反之敌由右方击来,我以左手背击敌右肋。

形意拳高手必看

形意拳高手必看

(二)三扣:两肩要扣:则前胸空阔,气力到肘。手背足背要扣:则气力到手,桩步力厚。牙齿要扣:则筋骨紧缩。
(三)三圆:脊背要圆:其力催身,则尾闾中正精神贯顶。前胸要圆:两肘力全,心窝微收,呼吸通顺。虎口要圆:勇猛外宣,则手有裹抱力。
(四)三敏:心要敏:如怒狸搜鼠,则能随机应变。眼要敏:如饿鹰之捉兔,能预视察机宜。手要敏:如捕羊之饿虎,能先发制人。
舌为肉梢:舌卷气降,虽山亦憾,肉坚似铁,精神勇
齿为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背裂目突,惟齿之功,令人恍忽。
爪为筋梢(手脚指趾甲,也就是指趾端)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搜足踏,气势皆雄,爪之所到,皆可凑功。
四梢齐,威力生,可变其常态,使人畏惧。
形意拳讲四穿(四透)精神,四穿(四透)是:眼要看穿,神要照穿,气要催穿,力要打穿。如果把四穿精神领会了,神威自发,如虎捕羊,羊见虎威,吓得不敢动,瘫在原地等虎吃。以四穿精神练拳,可使精神集中,使工夫猛进,并可防止低头哈腰,东瞧西望的毛病。
(八)三挺:颈项挺:则头部正直,精神贯顶。脊背腰挺:则力达四稍,气鼓全身。膝盖挺:则气恬精怡,如树生根。
以上是形意拳八字诀,也叫二十四法,它和开式九歌内容相同,只是增减说法稍有区别而已。如按上述两歌去站桩,不但会站好桩功,而给形意拳练法打好基础。
站桩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底盘,整饰周身气血。加强意识与肢体之间的密切联系,然后再进一步练习拳功套路,以期达到击技应用上去。
形意拳发源于河北,广传于全国,各地都有练形意拳的人。尽管形意拳传播广,派别多,但是练出的动作皆大同小异,仅在姿式上有大架子,开展与紧凑之分和十二形及十形之别(山西、河北练十二形,河南练十形)。
形意拳系由六合心意拳发展演化而来。所谓“六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内三合加上外三合共为六合。六合全能使形神一致,心到手至,意到神随,以思维支配动作,内外合一,以勇猛、劲整、条件反射快为其特点。

形意拳的拳谱套路

形意拳的拳谱套路

始祖:岳武穆王姬隆风曹继武戴龙邦戴二旅李若能李老能郭云深白西园刘奇兰车毅斋(贺永宏)李太和宋士荣郭云深的传人:郭彦明;尚云祥;孙禄堂;王乡斋刘奇兰的传人:张兆东(占魁)李存义车毅斋的传人:乔锦堂;樊永庆;李长有;步学祥;李振邦宋士荣的传人:宋铁林;宋虎臣张兆东(占魁)的传人:张远斋;魏美如;韩慕侠;刘潮海;马其昌(马蹬云);姜容樵;孙祖荫;李寿山;邱树林.樊永庆的传人:樊桂(瑞峰);石俊义;刘守元;杨永蔚;樊贵吉;高克成注:张兆东;樊永庆是同辈。

樊永庆是樊桂(瑞峰)的父亲。

魏美如的传人:边桂林;盛金贵;盛金柱;郝壁尘;张荫桐;樊瑞峰。

韩慕侠:周恩来吴孟侠吴孟侠:戴笠,毛仁凤。

樊瑞峰的传人:高寿慈;孟昭林;藏双傑;刘英傑;白万秀;井伟;张义廷;赵永增;韩文亭;周清尧;张忠傑;张斌;刘德荫;崔景崑;任家祺;梁海珠;祖嘉禾;祖嘉海;杨君薄;郝丽生;吕述茂;高鸿宾;王兴远;雷重山;武福全;张继龙;王文彬。

张斌的传人:董克敏;马增义;宋瑞章,刘仲英;王树芝;李洪兴;等人。

(天津市)董克敏传于郭云鹏。

龙形八势1劈拳起势2卧龙势一3卧龙势二4卧龙势三5燕子抄水6出马三箭7白鹤亮翅8炮拳9鼍形10攅拳(锁喉) 11转身攅掌12燕子抄水13鸡形伏虎14熊抖毛15绕步崩拳16炮拳17虎扑(马形挂虎形扑) 18蛇形19绞柱20出马三箭21白鹤亮翅22跳步炮23上步攅拳24燕子抄水25绕步崩拳26炮拳27虎扑28蛇形29绞柱30上步攅拳31燕子抄水32抬腿横拳33顺步劈34上步攅拳一35上步攅拳二36退步挂掖掌37退步攅拳38抬腿横拳39顺步劈40鼍形(定步两掌行步鼍形) 41卧龙势42并步崩拳43转身劈拳44斜行崩拳45狸猫倒上树46收势鸡形1劈拳起势2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3上步连环探掌4出马三箭5金鸡抖翎6蛇形7绞柱8拧身攅拳9金鸡啄米10并步崩拳11转身劈拳12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13上步连环探掌14出马三箭15金鸡抖翎16蛇形17绞柱18拧身攅拳19金鸡啄米20并步崩拳21转身劈拳22斜行并步崩拳23狸猫倒上树24收势四把1劈拳起势2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鸡形腿独立撩托掌.劈拳) 3上步连探环掌4伏虎舔裆5勒马势6上步单马形(右步) 7绞柱8降龙9伏龙10蹲捶11转身上捋右手掏裆12蛇形13绞柱14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15上步连探环掌16伏虎舔裆17勒马势18上步单马形19绞柱20降龙21伏虎22蹲捶23转身上撂手右手掏裆24蛇形25绞柱26转身右钻拳27上步左攅拳29转身撂劈30抬腿横拳31落步劈拳32收势燕形1虚步勾手亮掌2燕子抄水(三个) 3独立穿掌反手掏腮叼手4左搂膝拗步5逍遥步二起脚6横裆步右手弸挂左手掖掌7上步攢掌8小缠扑地伏虎9上步攢拳10转身盖攢掌11横裆步上弸挂左掖掌12虚步勾手亮掌13燕子抄水(三个) 14独立穿掌反手掏腮叼手15左搂膝拗步16逍遥步二起脚17横裆步上弸挂左掖掌18上步攢掌19小缠扑地伏虎20上步攢拳21转身盖攢掌22横裆步右手弸挂左手掖掌23虚步勾手亮掌24收势熊形1起势2出洞3开洞门4关洞门5左搂手登山6右搂手登山7出马三箭8左右捋手虎扑9熊抖毛10背折上弸挂下掖掌11上步左攢拳12上步右攢拳13燕子抄水14上步攢拳15单绞柱横掖掌16上步弸挂横掖掌17入洞18出洞19开洞门20关洞门21左搂手登山22右搂手登山23出马三箭24左右捋手虎扑25熊抖毛26转身上弸挂下掖掌27上步左攅拳28上步右攅拳29燕子抄水30上步攅拳31单绞柱横掖掌32上步弸挂横掖掌33入洞34收势五形连环拳1劈拳起势2出马三箭3白鹤亮翅4炮拳5盖掌6退步拳7抬腿横拳8劈拳9冲步横拳10捋手劈(鹰捉) 11并步崩拳12转身劈拳13出马三箭14白鹤亮翅15炮拳16盖掌17退步攅拳18抬腿横拳19劈拳20冲步横拳21 捋手劈(鹰捉) 22并步崩拳23转身劈拳24斜行崩拳25狸猫倒上树26收势行式连环拳1熊形起势2挑打中捶3出马三箭4白鹤亮翅5炮拳6退步压肘劈拳7鹰捉一8鹰捉二9鹰捉三10鹰捉四11跳马三箭12白鹤亮翅13炮拳14定步鼍形15行步鼍形16卧龙势17并步崩拳18转身劈拳19挑打中捶20出马三箭21白鹤亮翅22炮拳23退步压肘劈拳24鹰捉一25鹰捉二26鹰捉三27鹰捉四28跳马三箭29白鹤亮翅30炮拳31定步鼍形32行步鼍形33卧龙势34并步崩拳35转身劈拳36斜行崩拳37狸猫倒上树38收势连环八势1劈拳起势2伏虎底捶3挑打中捶4出马三箭5白鹤亮翅6炮拳7掩肘退步劈拳8冲步横拳9蹬腿冲拳10马步侧冲拳11白鹤亮翅12跳步炮拳13上步攒拳14转身盖穿掌15背折拧身掏裆16伏虎舔裆17野马勒缰18伏虎底捶19挑打中捶20出马三箭21白鹤亮翅22炮拳23掩肘退步劈拳24冲步横拳25蹬腿冲拳26马步侧冲拳27白鹤亮翅28跳步炮拳29上步攒拳30转身盖穿掌31背折拧身掏裆32伏虎舔裆33野马勒缰34伏虎底捶35挑打中捶36斜行崩37狸猫倒上树38收势五行相生相克1劈拳起势2劈拳3攒拳4并步崩拳5右炮拳6冲步横拳7转身劈拳8劈拳9攒拳10并步崩拳11右炮拳12冲步横拳13转身劈拳14崩拳15崩拳16右炮拳17退步横拳18退步掖掌19退步攒拳20劈拳21攒拳22转身捋手右攒拳23劈拳24崩拳25崩拳26右炮拳27退步横拳28退步掖掌29退步攒拳30劈拳31攒拳32转身捋手右攒拳33劈拳34收势保卫拳1起势双冲拳2一步顶肘3独立下挂捶4盘打拉弓势5马步圈打横捶6马步架打7旋风脚8马步架打9盖掌架打10裹边横捶11虚步勾手12砸挂势13炮拳14砸挂势15右搂手势16左搂手势17捋手弓步双撞掌18反身劈掌19乌龙盘打20左金鸡独立21右金鸡独立22马步圈打横捶23马步架打24盘打25裹边横捶26并步崩拳27转身反挂掌28劈掌29退步崩拳30收势十二连捶1熊形起势2老劈拳一3老劈拳二4老劈拳三5劈拳6上步攅拳7退步炮拳8蛇形9绞柱10降龙11伏虎12冲步横拳13踢打14白鹤亮翅15跳步炮16捋手转打17捋手转打18猴爬竿19迎面掌20鹰捉21顺步崩拳22白鹤亮翅23炮拳24退步鼍形25上步鼍形26攅拳锁喉27转身攅掌28燕子抄水(掏裆)29青龙出水(撩打)30熊形(活步)31老劈拳一32老劈拳二33老劈拳三34劈拳35上步攅拳36退步炮拳37蛇形38绞柱39降龙40伏虎41冲步横拳42踢打43白鹤亮翅44跳步炮45捋手转打46捋手转打47猴爬竿48迎面掌49鹰捉50顺步崩拳51白鹤亮翅52炮拳53退步鼍形54上步鼍形55攅拳锁喉56转身攅掌57燕子抄水(掏裆)58青龙出水(撩打)59熊形(活步)60收势十二混捶1劈拳起势2伏虎底捶3挑打中捶4乌龙抱柱5上步攅拳6燕子抄水7上步攅拳8乌龙抱柱9上步攅拳10燕子抄水11出马三箭12白鹤亮翅13炮拳14台鸟形15马形16台鸟形17马形18蛇形19绞柱20上步攅拳21鹞形回身22伏虎底捶23挑打中捶24乌龙抱柱25上步攅拳26燕子抄水27上步攅拳28乌龙抱柱29上步攅拳30燕子抄水31出马三箭32白鹤亮翅33炮拳34台鸟形35马形36台鸟形37马形38蛇形39绞柱40上步攅拳41鹞形回身42伏虎底捶43挑打中捶44斜行崩拳45狸猫倒上树46收势杂势捶1熊形起势2上步靠打3上步炮拳4猴形倒爬竿5打虎势6双砸挂7崩拳一8崩拳二9白鹤亮翅10炮拳11打铁12猴形倒爬竿13打虎势14燕形15(垫步崩拳)跳马三箭16白鹤亮翅17炮拳18打铁19猴形倒爬竿20打虎势21顺水推舟22伏虎底捶23挑打中捶24绕步崩拳25蹬腿崩拳26顺步崩拳27白鹤亮翅28炮拳29打铁30猴形倒爬竿31打虎势32双砸挂33二龙抢珠34鹞形回身捋手右戳脚35右攅拳36左攅掌37右攅掌38鹞形回身39挑打中捶40收势掩手1起势(双风贯耳,献果,关门) 2舞花虚步勾手一3舞花虚步勾手二4转身砍掌5二龙抢珠6掌声砍掌7二龙戏珠8嫦娥奔月9弓步炮拳10转身并步崩拳11狸猫倒上树12伏虎舔13勒马势14左后插步反砸拳15马步横扫捶16马步架打17旋风脚18马步架打19败势连环捶20败势连环捶21通天炮22搂手推掌23逍遥步二起脚24马步挑打25败势连环捶26败势连环捶27左后插步反砸28贯耳听风29弹踢30乌龙探海31拦捶32贯耳听风33弹踢34乌龙探海35拦捶36贯耳听风37弹踢38乌龙探海39拦捶40鹞形双撞掌41左鹞形42右鹞形43舞花虚步勾手44双外摆蓮腿45弓步炮拳46转身幷步崩拳47狸猫倒上树48伏虎舔裆49勒马势50 抢背51幷步双吊勾52弓步左推掌53迎风弹尘54弹尘二起脚55马步挑打中捶56旋风脚57马步挑打中捶58收势。

形意拳的八个基本动作

形意拳的八个基本动作

形意拳的八个基本动作嘿,朋友,今天咱们来摆一摆形意拳的那八个基本动作,这可是咱们中国武术的瑰宝啊!说起形意拳,那可是象形取意,模仿十二种动物的动作,来表达武术的精髓。

咱四川人讲究的就是实在,咱就把这八个动作用咱地道的四川话给你摆一摆。

首先得说说“顶”。

顶有三义:头向上顶、舌顶上腭、手往外顶。

头向上顶可不是说你要死劲儿往上挣,而是要虚虚领起神意,感觉就像你往身前极远处平视,头顶百会上方处似有一物虚悬。

舌顶上腭那是连接任督二脉的关键,舌尖自然与上腭接触,气机才能畅通。

手往外顶,手掌要舒展,但别用力过猛,得保持手势的形状,这样才能让精神因舒展而安适。

再来说说“提”。

提也有二义:尾闾上提、谷道内提。

尾闾上提,就是塌腰,腹股沟隐收内敛,腰胯松沉下降,尾闾处的上提感就会相应出现。

谷道内提,可不是叫你像忍大便那样,放松收敛腹股沟就对了。

这两步做好了,腰部才能轻柔不受外力与己力,中盘和顺稳健。

接下来是“扣”。

扣有三义:胸要扣、手背要扣、脚面往下扣。

胸扣就是开胸顺气,展胸后中气下降通达丹田,所谓“浊气下降”,清气自然上升,让人神清气爽。

手背要扣、脚面往下扣,就是手掌和脚掌的意思向前舒展,手背和脚面就会有松沉感,手脚合而为一。

还有“圆”。

圆义有:脊背要圆,虎口要半圆。

脊背圆涨,那是胸扣到位了。

虎口半圆,五指先伸直分开,再松肩垂肘,手指的意思随神意向外舒展,久了自然形成半圆。

胳膊、手腕、腿都要呈月牙形,这样练出来的形意拳才更有味道。

剩下的“抱”“垂”“横顺”“钻翻”这四个动作,咱就不一一细说了,但你得记住,它们每个都有独特的要领和意境。

抱就是丹田要抱、心中要抱、胳膊要抱;垂就是气垂丹田、膀尖下垂、肘尖下垂;横顺就是起横落顺,起者钻也,落者翻也;钻翻就是手起而钻,手落而翻,气是去,落是打。

咋样,朋友,听了我的摆谈,你是不是也对形意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赶紧去找个师傅,好好学一学吧!。

形意拳拳谱

形意拳拳谱

【共278式】一、五行拳: (劈钻崩砲横5式)二、五行连环拳: ( 28 式)三、形意八式拳:( 42 式)四、八字功连环拳:( 30 式)五、十二形传统套路:(136式)1、龙形:(15 式)2、虎形:( 8 式)3、猴形:(15式)4、马形:( 8 式)5、鼍形:( 8 式)6、鸡形:(18式)7、燕形:(17式)8、鹞形:(15式)9、蛇形:( 8 式)10、骀形:( 8 式)11、鹰形:( 8 式)12、熊形:( 8 式)六、形意拳杂式捶(37式)【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八式拳+八字功连环拳+十二形传统套路+杂式捶=278式】形意拳拳谱一、形意五行拳(5式)二、五行连环拳(进退连环拳28式)口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接打鼍形势,寸步龙踩再崩拳劈拳:五行属金,五脏属肺,其形似斧,取斧劈物之意。

钻拳:五行属水,五脏属肾,其形似闪,有如闪电,一指敏捷快速之意。

崩拳:五行属木,五脏属肝,其形似箭,如射出之箭,快速又有穿透力。

砲拳:五行属火,五脏属心,其形似砲,仿佛火炮爆发似的。

横拳:五行属土,五脏属脾,其形似弹,其意是螺旋向前。

(自上而下打)(由下往上打)(水平向前直打)(转而向前平打)(左右螺旋前打)1、起势(三体式)2、进步右崩拳3、退步左崩拳4、顺步右崩拳5、白鹤亮翅6、进步左炮拳7、撤步劈拳8、跃步鼍形9、进步横拳10、寸步龙采(狸猫上树)11、拗步崩拳12、顺步崩拳13、狸猫倒上树(回身14、进步右崩拳15、退步左崩拳16、顺步右崩拳17、白鹤亮翅18、进步左炮拳19、撤步劈拳20、跃步鼍形21、进步横拳22、寸步龙采(狸猫上树)23、拗步崩拳24、顺步崩拳25、狸猫倒上树(回身)26、进步右崩拳27、退步左崩拳28、收势三、形意八式拳(42式)四、八字功连环拳(30式)1、出式2、鹞子束身3、鹞子入林4、进步右马形5、退步左横拳6、右劈拳7、金鸡啄水8、金鸡食米9、退步勒拳10、右顺步炮拳11、进步左横拳12、龙虎相交13、左顺步崩拳14、掩肘右顺步炮拳15、白鹤亮翅16、翻身炮17、鹞子钻天18、鹞子翻身19、鹞子束身20、鹞子入林21、进步右马形22、退步左横拳23、右劈拳24、金鸡啄水25、金鸡食米26、退步勒拳27、右顺步炮拳28、进步左横拳29、龙虎相交30、左顺步崩拳31、掩肘右顺步炮拳32、白鹤亮翅33、翻身炮34、鹞子钻天35、鹞子翻身36、鹞子束身37、鹞子入林38、回身左顶肘39、上步右横拳40、左背步三盘落地41、退步左劈拳42、收式1、起势2、进步右崩拳3、上步虎托4、上步右展5、抡劈横展6、左双截手7、右双截手8、顺水推舟9、摇身双裹10、上步双撞掌11、撤步合肩12、上步左跨式13、上步左劈拳14、上步右鹰捉15、白蛇缠身16、上步右挑掌17、撤步左劈18、上步右挑19、退步双掩肘20、上步顶式21、捋手膝撞22、上步右顶肘23、捋手右崩拳24、右云式25、拗步左钻打26、左领式27、上步左炮拳28、回身虎托29、推窗望月30、收式奇门八字连环拳歌诀:起手鹰捉是真传,钩挂之中把敌斩。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十六练法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十六练法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一一十六练法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一一十六练法“十六练法”是形意拳历代先师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的关于手、眼、身法、步的要诣与精华。

凡学形意拳的,要想学出一点上乘的功夫,务须逐字逐句地领会此“十六练法”的深刻含义,除此之外, 没有捷径可走。

此“十六练法”是:一寸、二践、三躜、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胫、十惊、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现将这“十六练法”分述如下:一、“寸”,指步法而言。

它居形意拳“十六练法”之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平时的演练或实际散手较技(太谷民间叫撕扒)时,无论是进步攻击、还是退步防守,都是前脚带后脚,后脚催前脚,要求进步要低,退步要高。

为防止被对方乘隙,一般来讲,步幅的大小不过“尺”,故名为“寸”。

拳谚云:“学者要知真消息,奥妙就在一寸间。

”这种“寸”的步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稳,即使攻击不成功,也极少被对方闪击;其次是发劲短促,一旦接触目标,就可充分发挥力达四梢的威力。

二、“践”,是指践步而言。

这种步法是后脚提起向前成虚步,同时束身向下,另一脚即利用束身的“弓弩劲”以“鹞子入林”之势尽力向前抢占有利地位,以达到攻击目的。

此步法一般在距对手两米左右时,突然发起攻击而用此步较适宜。

三、“躜”,是形意拳里特有的身法之一,所谓“躜”是说身、步二者相合相随,束身向前穿入,而瞬间贴近对方,叫做“躜”。

在形意拳谱中有“远践近躜、躜进合膝、沾身纵力”的理论。

“躜”的关键是身步二者必须相合相随。

四、“就”,是指对方攻击我的一瞬间,我即上下束身如一,犹如行进的槐虫,贴近对方,因势利导,弓I进落空,借势击之,以逸待劳,即拳谱所云:“打人如亲嘴,贴身近打全凭腿”。

五、“夹”,意指两股和两肘犹如夹剪,无论平时演练还是与人较技,都要两股紧夹,肛要上提,沉肩坠肘,两肘不离肋,势要严,劲要整,周身现“四象”,威严不可挡,谨慎防护周身要害,不给对方留有空隙,这是形意拳中重要的技法和防护要诀之一。

形意拳的十二劲法

形意拳的十二劲法
明劲 明劲是显形于外的劲,既是形意拳“由内着眼,从外着手”的一种功夫,也 是筑基壮体、易骨示增力和整发合劲的锻炼过程。
明劲在三体势中的练法是主于合而刚,在五行拳中的练法是主于整而发。在明
戏的练习中,又有僵中之刚和柔中之刚两种区别,僵刚与柔刚主要的区别部位在 于上肢 和手。僵刚是初学形意拳者多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学者还未换过劲来, 一时 还不能抛开自己本身原有的僵力,所以无论是在站桩时还是在走架练势中,五指 都极力 撑开,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因而所 体现 出来的劲力,也就劲大力足、僵滞不活。因此要求学者在练习之中,要逐步将这种 僵力 ,换为圆活灵巧之劲,其具体方法主要有:
绝劲 绝劲,称为寸劲、抖劲、急刚劲、冷脆劲。在太极中称为颤劲。绝劲是内 家拳中取胜于人的重要劲节和技法,它所运行的距离最短,爆发的冲击力最大,所 以也 是最容易造成敌人伤残的劲节。绝劲的特点是:果断凶猛、刚脆爆突。故在《拳道集 录 》中云:“以柔用刚方为真急,以柔用急方为真刚”。“柔若绳之系,汉如冰之清”, 犹如山崩地裂一般,爆发只在一瞬间。绝劲的主要来源在于龟尾之急剧转抖和丹 田之气 的集聚吐发。当然也不能脱离三节合一、四梢齐起、五行俱闭、六合为一的重要要 领。 总而言之,踏、扑、裹、舒、绝五劲,在形意拳中又称为五绝。下肢踏劲要钻,上肢 裹 劲要合,全体扑劲要猛,经筋舒劲要拔,劲气之绝要毒。踏要绝,扑要绝,裹要绝, 舒 要绝,绝要绝,一绝才能无所不绝。拳经云:踏者如踏毒物也,扑者如猫虎之扑物 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840 更新时间:2008-7-14
武术的劲,是指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即闪展腾拿、吞吐化泄、引进落空、侧身调膀 等运动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最大特点是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气 息的吐纳和肌肉筋骨舒展伸缩的有序变化而产生的。 所谓“意识支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内部呼吸和肌肉伸缩的控制而言。演 练形意拳特别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要求意到、气到、劲到,也就是意、气、劲、形 的高度统一。拳谱中讲:“心之所发为之意,意之所向为之拳”,充分说明了形意拳 的最大特点。意、气、劲、形的统一,既能使全身之内力凝聚为一个整劲,又能使这 一整劲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瞬间爆发出去,达到破坚击锐的超 常力量。本文主要是就形意拳法中,对这种在意识指导下,瞬间爆发出来的劲力加 以较系统的阐述,以期对形意拳爱好者起到一个参考和辅导作用。 形意拳的劲,归纳起来有十二种劲力,这十二种劲力在技击攻防的应用中各有侧 重,现将这十二种劲力分别阐述如下。 一、内劲 所谓内劲,是指通过形意桩功(三体式)套路的演练而获得一种能随意识转换方向 、变化大小与强弱的一种力,因为这种力的运转特点是隐蔽于内而不显于外,故名 “内劲”,例如同行们常讲的“气沉丹田”、“气冲百合”、“迈步如生根”等等,都是指“ 内气”而言。“内劲”的锻炼,贵在以意识来引导动作,以呼吸来配合力的蓄发,从而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关注“老拳谱”公众号,海量经典老拳谱,免费为您推送;李存义形意拳二十四法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三圆:脊背圆则力催身前,胸圆则两肱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三挺:挺项则精气贯顶,挺腰则力达全身挺膝则腿坚马稳;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泄,胆量抱身临敌不变,两肘抱肋出入不乱;三扣:肩扣则力气到肘,掌扣则力气到手,手足指扣则周身力厚;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力催肘前,肘垂则两腕撑圆;三曲:两肱宜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两腕宜曲曲则力厚;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觊兔之饥鹰手毒如捕羊之饿虎校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说明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必须取形意拳八字诀和象形拳八字诀,依依对照,方能议论的清楚,阐释的明白,以备习拳者参阅。

否则,偏于任何说法,都会论述的不全面了。

故只有一条一条的录其原文,方能较全面的议论清楚,阐释明白。

以八字诀为纲,二十四法为目,这样方能纲举目张。

照录之原文,首条用薜颠先生之八字诀,次条为姜容樵先生之八字诀,然后是我的议论之内容。

下面就依序阐释此中之精义。

顶字诀:薛:头上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故谓“三顶”。

姜:三顶者何?头(后脑骨)向上顶,有冲天之雄。

头为周身之主,上顶则后三关易通,肾气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

手掌外顶,有推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

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气,下行归人丹田,以固命,是谓之“三顶”。

顶字诀之顶字,有止于此之意,内气上升至百会上,谓之冲天之雄。

头为天才。

百会为头之最上顶端,内气至此谓之顶。

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顶也。

拳经云:“头若顶千钧,颈如搬树转”。

就是此“顶”字之诀也。

所谓“后脑骨向上顶”之顶字,乃向上竖起之意,还是百会穴放置头的最上端之意。

百会置头最上端则头正,头正领起则一身无懒骨,正所谓“头统健之体,乃全身之总领也。

形意拳实战——十二形

形意拳实战——十二形

形意拳实战——十二形一、龙形拳散打应用(一)上打下撩(伏地龙形)我以前手向对方点打,对方防手反击,我则后手里旋向后架格对方之手,接对方之势;前手着力对方防守之机,即向侧伏身反撩击打对方腹及小腹部,使对方失控,见机变招。

注意:此招点打为虚,伏身反打为实,在突然变招中使对方防不胜防;在前手着力,后手即接招,同时下打,快速灵活,一晃便打。

掌握好:形意拳龙形拳,前手钻变招刁,拿手反打,要极力前伸,好比“拳如炮形龙折身”,龙折身犹如蜇龙潜伏,不弯不曲,不折不伏。

(二)上挑下踹(老龙卧道)对方用拳向我贯来,我前手迎击上挑,或以点打进攻;与对方着力,我即着力内旋后架格拦对方手腕,在架拦对方的同时,后脚向前蹬踹对方膝关节以上部位;后手同时前奋探打对方头部、耳门关等部位。

蹬踹着力而下顺势而踩。

注意:前手架拦与蹬踹要协调一致,劲力奋达,英勇奋进;不管脚的蹬踹着力与否,后手的探打必须连续连击。

掌握好:形意拳之龙形拳在技法上望膝而起,望脚而落;望胸而起,望腹而落;腰际旋转,抽身调膀至关重要。

二、虎形拳散打应用(一)双拳攻鼻(虎形拳进击法)对方与我快速火拼,双手连连向我进攻,左右互搏,双方拳互打,我必须瞅准机会,双手猛然向下卸力化解,双手将其力引进使其无着力的地方。

我双手下卸力之时着力外旋上搓,同时前脚寸进,后脚跟进;同时双臂由口前内旋翻手向对方面部扑打,以虎形拳(双阳拳)向对方鼻梁攻击。

注意:对方只要与我出现互拼、互打,我即在脑子中要闪电般的反映出虎形攻击技法,并予以实施。

在攻击鼻梁时两肘夹肋,保心护面,瞄准扑鼻,以寸劲弹抖,向对方狠狠攻击。

此招为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掌握好:形意拳虎形拳在散手中的扑劲运用,此招双臂合抱,中门封闭比较安全,好比是猫扑鼠之一瞬间,缩身只待一触即发,只是束身落劲,才会利用于全身的发劲,犹如猛虎扑羊,体现出快速迅猛疾毒的冲扑劲来。

三、马形拳散打应用(一)双拳攻胸(马形拳进击法)对方以双拳向我上路攻来,我即双手上钻迎击对方来势,双手起钻,双臂护胸,双手护腮,前脚跟进,同时双手内旋着力粘就顺势由上向下栽捶打击对方颌、腮、胸乳部任何部位,以着力为准;前脚奋进,后脚跟进,两肘裹劲,拥身以整劲而上,粘就转动吐栽随身。

《形意拳谱》完整版

《形意拳谱》完整版

《形意拳谱》完整版李洛能的《形意拳谱》完整版岳武穆王以枪为拳六合形意李门世根形意拳五形为先论身法六合为首少揽闲事心田静多读拳谱武艺精形意拳序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

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形意拳八字功

形意拳八字功

形意拳八字功八字功即:斩、截、果、跨、挑、顶、云、领。

一、“斩”字功用法诀云:左右劈挂斩加翻,上步虎扑加头钻。

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前移左步,猛进右脚一步接近于我方的同时,右直拳猛朝我方面部击打而来,我方右手前上沾化敌右腕外侧。

紧随左脚进步绊于敌右脚跟,左掌猛劈敌右大臂,若敌猛后收手提退步避闪。

我方动作不停,缩身下势,右脚前进猛地前扑,双手打虎扑把击向敌上胸;如果对方仍以退步用双手托我方之双臂时,我方双手用搂劲将对方双手重力搁下,此时对方随着手落,便会前俯,我方在搂劲的同时,左脚进步上前,头顶劲朝前方打出,打在敌颌部,再使抽丢劲将敌打飞跌出。

要点:斩字功由斩劈手、虎扑把、头拳三式组合而成,为七星之一的头拳技。

斩劈手势要疾,要用沉劲,后手盖劈势要猛,虎扑把要内含搂、抽、丢三把劲。

后腿蹬劲,头要上顶,气势雄猛,一举而制敌。

二、“截”字功用法诀云:擒拿肘中劈截肩,一阴一阳左右换。

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前上右脚一步接近我方的同时,用右直拳朝我方头面部击打而来;我方右手上翻擒抓住其右腕,左手上托其肘部。

紧随右手扣其腕前推下压,左手掳其肘,右脚踢其右胫部;如对方屈肘前顶,后退步化去我方的攻击时。

右手抓敌右腕猛向右下后拉拽,右脚退步的同时,左肘猛的横打敌喉。

动作不停,左肘前顶外旋,右脚前上步,左旋体用右肩朝对方上胸切打撞击,将其击跌翻仆。

要点:截字功由擒拿手、横截肘、肩劈拳组合而成,为七星之肩拳。

擒拿的双手要协调,右手崩切速度要快;右脚要同时刮踢。

横截肘时,左手出手要猛,右手回收要快;肩劈拳,要含胸拨背,意在肩切,同时右手随肩切而劈下,势要沉。

三、“果”字功用法诀云:果肘刮腿如肘连,肘打去意在肋间。

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右脚上步接近我方的同时,用右直拳朝我方头面部击打而来之际,我方右臂屈肘内裹,格化敌右腕臂内侧的同时,右脚踢击其右足踝关节。

对方若以左直拳攻来,意欲解我之攻势时,我方左手上挑其左手臂,落右步进身,右肘横击其胁肋。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形意拳十二形拳,是由形意母拳“五行拳”演变而来,形意母拳“五行拳”要求六合为一,一阴一阳。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形意拳十二形拳,是由形意母拳“五行拳”演变而来,形意母拳“五行拳”要求六合为一,一阴一阳。

六为十二数字的由来化生,有了其数字,即摹拟十二种动物的动作形象特点技能,作为技击方法,编成拳套,吸取这十二种动物在自卫搏斗中和捕食时所具有的特殊技能,像其形、取其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至形生,把动物的特长转为人的技能,效仿其长,为人之用。

形意拳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身体的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锻炼人体,洁内华外,是终身养性之根本,不但能使学习者从骨骼肌肉方面得到强化,而且能提高人体素质,锻炼人的智慧;通过学习更能正确掌握与人交手的攻防技术,提高自身技术在搏击中的运用。

下面将十二形拳分别解析:龙形龙形是形意“十二形”拳之一,龙形拳采取龙升盘旋之能的特点。

龙有束骨之法,又有转折飞腾之技,以及伸缩吞吐之能。

因此龙形在搏击中身有伸缩高低、形有起落纵横、气有吞吐出入;在攻防技法上沾身而为、前后自身换步引进落空。

龙形在搏击应用中随机应变、束展攻防技法上具备了重要的技击作用。

一、龙形在搏击中的理念龙是传说中的理想动物。

传说龙是水中最凶猛最灵敏的动物,传说中最神的爬虫动物是龙;龙形在搏斗中的要义在于“神发于目”、“威生于爪”、“劲起于胸肋”。

龙形在形意拳中要求:呼吸循环气沉丹田,气血贯穿于三丹田之间;龙形在搏击运用技法上外刚猛而内柔和。

外刚猛为阳,内柔和为阴,实为阴阳相合,必须是身有伸缩高低,形有起落纵横、气有吞吐出入。

形意拳谱中说:“拳如炮形龙折身”,“拳如炮形”主要是讲其猛烈迅速,突然爆发,犹如炮弹爆炸一样,喷发出最大的抖绝劲来。

“龙折身”折的意思是讲三曲之意,即是上肢要弯曲,身躯要弯曲,两腿要弯曲,这里讲的这三曲主要是说,上肢不曲则手无出入之余,身躯不曲则无吞吐之劲,下肢不曲则无起落之力,所以说龙折身,犹如蜇龙潜伏,不弯不曲、不折不伏,则不能成为龙折身的形意之“龙形拳”。

古形意拳拳谱大全

古形意拳拳谱大全

古形意拳拳谱大全形意拳的技法体系归纳成:从上向下的为劈劲;从下向斜上方的为钻劲;向前直打的为崩劲;拨开敌手用另一只手直击敌人的为炮劲;用横力制敌的为横劲。

并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为理论基础,更以肺、肾、肝、心、脾等人体内脏相联系。

形成了现在的劈崩钻炮横的五形拳。

形意拳除了五行拳外,还以龙、虎、猴、马、蛇、鼍、鸡、鹞、燕、鹰、熊取其各动物之特长,编成十二形拳,形意拳与八卦掌,太极拳三门拳种被称为内家拳,是近百年来最盛行的三种拳种。

在清未年间,形意拳的李飞羽,八卦门的董海川,太极门的杨露蝉齐名于世,为内家拳的全盛时期。

形意拳拳谱,形意拳内功怎么练,形意拳绝招,形意拳。

古形意拳拳谱大全。

在民间流传的形意拳谱很多,如:“九要论”、“内功经”“神运经”“纳挂经”“地龙经”孙禄堂的“形意拳”刘殿琛著“形意拳术抉微”李存义著“形意拳谱”薛颠著“形意拳讲义”凌善清著“形意五形拳图说”许笑羽著“形意拳图解”姜容樵著“形意母拳”、李剑秋著“形意拳门拳术讲义”、王礼著“形意拳精义”、李天骥著有“形意拳”。

此外尚有许多抄本流传于世,形意拳的参考资料比各家拳种都多,这也作为形意拳门兴盛的一个证据。

形意拳发源于河北,广传于全国,各地都有练形意拳的人。

尽管形意拳传播广,派别多,但是练出的动作皆大同小异,仅在姿式上有大架子,开展与紧凑之分和十二形及十形之别(山西、河北练十二形,河南练十形)形意拳系由六合心意拳发展演化而来。

所谓“六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

“手与足合”“肘与()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

内三合加上外三合共为六合。

六合全能使形神一致,心到手至,意到神随,以思维支配动作,内外合一,以勇猛、劲整、条件反射快为其特点。

怎样才能达到六合的要求?首先要从站桩练起,形意拳最基本的桩是三体式(又名鹰捉)。

形意拳谱中专为练三体式写成一首歌,名为开式歌。

歌中按身、肩、臂、手、指、股、足、舌、臀等九部分,分别提出练法的要求。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遗著]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遗著]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遗著形意拳序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

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果得其妙道,也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也。

形意拳出招表

形意拳出招表

招式表
拳掌交加 ↓↘→A or C
淑女过街 ↓↘→ B or D
前进突刺 ↓↙←A or C
花拳绣腿 →↘↓B or D
天花乱 →↘↓A or C
淑女过街·乱拳 ←↙↓↘→D
宝芝林万岁 ↓↘→↓↘→A or C
铁伞穿心 ↓↙←↓↙←A or C
入力技 →C
特殊连技:重拳掌交加→其它必杀技,轻花拳绣腿→一次空中追打
蛇姬·血艳舞 ↓↘→↓↘→A or C
蛇姬·毒蛇乱 ↓↘→↓↘→B or D
入力技 →A ↘C
特殊连技 蹲B×3,A+B,空中技→飞鹤神针主(Lotus Master)
基本招式的距离长,攻击力也不弱。有空中必杀抓,跳C可打对手背后。另外在地面时的→C后的追击有很多种类,虽然援护分身的发生速度不快但是有吸力,可将对手吸过来。是属於上下段交错型的角色。
招式表
仙鹤游云 ↓↘→AorC(动作中)↓↘→AorC(动作中)↓↘→AorC
白鹤展翅 →↘↓AorC(非防御击中时)↓A
飞鹤神针 地面↓↙←AorC 空中↓↙←AorBorC
食鹤振翅 →↘↓↙←AorC
啄鹤掠翼 →↘↓BorD
千鹤神针 ↓↙←↓↙←AorC
千鹤幻影 ↓↘→↓↘→AorC
风花醉月 →↘↓B or D
混吞酒 →↘↓↙← B or D
尘砂醉步 ←↙↓↘→ A or C
壶挺千钧 →↘↓A or C
酣酒势 →↘↓↙←→ A or C
天地四方 ↓↘→↓↘→A or C
离崩 ↓↙←↓↙←B or D
入力技 →A
特殊连技 C+C+D+C,立近A×3+蹲B,C+C+ →A,醉步崩→一次空中追打,醉翁问路追加→一次空中追打

形意拳资料尚派形意之虎形全解

形意拳资料尚派形意之虎形全解

尚派形意之虎形全解虎形八法,又名“全虎形”,为尚云祥先生秘不外传的手法之一。

这一组散手,技击性强,其中某一式练熟,即能御敌自卫,如能将此八法完全练习纯熟,必要时,即可应付自如,本功法并没有高难动作,因此男女老少皆可练习。

一、虎扑把:对方如用右手直攻我胸部时,我右手由其右腕外下方反手刁拿其右腕,同时左足向左外方垫半步左手拿住其右肘,双手捋抻,进右步,两手变掌用力扑其华盖穴(上胸),对方即仰跌(图一)。

对方左手攻我中部时,方法同前,唯手足动作相反。

要点:垫步拿腕、肘动作要同时进行,进步扑上胸也要同时动作,而且要快《拳经》云:“心如火药拳如子,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见神奇。

”都说明动作要快的意思。

二、虎托:前式我方以虎扑把扑出时,对方如用两手由外下方往上托我两肘时,我借其上托之力,两掌往左右外翻,往上托其腮下部,并往后力推,对方仍然仰面跌出,但须改换左足进步,右足跟步,以助冲劲。

要点:翻掌改托掌时,动作要迅速,连往上托带前推,进步跟步要猛。

三、虎撑子:对方如用双手扑我胸部时,我退左步或右步闪躲,如不及闪身时,两手分别由左右外上方,并齐十指下插,分开其推束之双手,急用两侧掌(掌沿平向上,两中指尖相对)推撞其胸上部,左足或右足随撞胸时进步,另一足跟步助力。

要点:两臂往外撑圆;两“掌沿”平向上,撞胸、进步、跟步要同时进行。

四、虎抓:对方用右手打我头顶、左面时,我右手由对方右手外下方往上反刁其右腕,向下方捋抻,同时垫右步(少半步),进左步于其右脚外方,左掌劈其右面,或抓其头部。

对方如用左手攻我上部时,破解进招法同—前,唯左右手足动作互换,右手打来时,左手打来时。

要点:刁腕垫右步动作要同时进行,进左步于对方脚外方劈右面或抓头也要同时,形意手法讲究动作协调,方能奏效;五、虎抱头,假如对方进右步,用右手击我左面时,我左手往左外拦格其右手,随将两手握阳拳(拳心向上)用拳轮(掌沿)和腕侧夹斩其脖项,并屈两肘,肘尖下沉,搓撞其上胸,同时进右步于其中门(裆中),左足跟步助力。

形意拳古拳谱

形意拳古拳谱

形意拳古拳谱国术 2008-09-21 22:49 阅读397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夫內勁者,寓於無形之中,而接於有形之表,此固難以言傳者也,然其理亦可參焉。

蓋意乃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充也。

心動而氣即隨之,氣動而力即赴之,此至理也。

今以功於藝者言之,以為撞勁者非也,功勁者非也,及謂抖勁崩勁者皆非也,唯顫勁是也。

撞勁太直,而難起落。

功勁太死,而難變化。

抖勁崩勁太促,而難展轉。

唯顫勁,出沒其捷,可使日月無光而不見其形,手到勁發,天地交合,而不費其力。

要之,運於三性之中,發於一顫之頃,如虎之伸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龍之用力不見力,而山不能阻。

如是諸法合而為一,克人豈有不利乎。

一、五行:五行者,乃金、木、水、火、土配与五拳者,为劈、崩、钻、炮、横二、五行(五拳)相生:劈拳变钻拳,为金生水钻拳变崩拳,为水生木崩拳变炮拳,为木生火炮拳变横拳,为火生土横拳变劈拳,为土生金三、五行(五拳)相克:劈拳破崩拳,为金克木崩拳破横拳,为木克土横拳破钻拳,为土克水钻拳破炮拳,为水克火炮拳破劈拳,为火克金(注:形意拳对练,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自编自排)形意十二形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鲐、鹰、熊(注:鲐字有误,应该是台加鸟的鲐,由于电脑打不出来,故只好以鲐代之) 一、龙形:龙形飞升,伏龙落地二、虎形:虎抱头,猛虎扑食三、猴形:猴子挂印,猴子窃绳,猴子爬杆四、马形:勒疆,搬,顶五、鼍形:左右翻江六、鸡形:三穿掌,金鸡舍米,金鸡抖鳞(一)(二)金鸡上架,金鸡报晓七、鹞形:鹞子束身,鹞子入林,盖捶,鹞子拈天,鹞子返身八、燕形:燕子晗泥,燕子抄水(一)(二),燕子食米,九、蛇形:蛇形缠身,蛇形昂首,蛇形转身十、鲐形:鲐形俯身,鲐形上架十一、十二、鹰形,熊形,鹰熊斗智:熊顶,鹰抓李存义拳谱五行拳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

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

形意十二形拳

形意十二形拳

Jfzw十 zl ^«召>4笊甞 壬7测十2rjfzs戕>4的尋=2anima-fonns^冈一汁§?UM叫【瞰懺那>•十二形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

它包括龙、虎、猴、马、蛇、鸡、燕、鹘、鮑、蛇、W,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衍变、戴龙邦所传原为十大形,既龙、虎、猴、马、鸡、燕、鹘、蛇、鹰、熊。

后由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创添了蛇和釀形,使形意拳有与心意拳相似之外,但大部分拳理拳法有所不同,使其形意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形意十二形之------ 龙形龙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神化动物•。

蛰龙升天、•云龙九现、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等等,处处显示龙的神奇变换。

龙形练神,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劲源于腰,而起于承浆之穴(下唇下陷处),在动作的技法中我们要学它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势”,顺逆盘旋,起伏变换。

在其起钻腾越时,要象蛰龙升天,既轻灵又矫健。

在落翻潜沉时,如霹雳击地,既迅猛而又舒放。

故龙形形式虽简,而动作劲力难练。

务从起伏柔韧,腾潜矫健的动作中求得周身三节惯穿,身腰刚柔形神一气,能如此练习和认识,则形意龙形妙諦可得矣•。

形意十二形之二 --- 虎形虎有扑食之勇,既能胯打,又擅尾扫,故称“虎有三绝之技”。

它纵山跳涧,凶猛异常,不怪称为“兽中之王”。

经曰:“虎未扑食头早抱”是指虎未扑食之前,总是先缩身,收腿,两前腿抱于头前额下,借以蓄力待发,并借后蹬腿,展腰之力, 使其前扑既能纵高跳远,又能迅猛力大,特别是爪到嘴也到,使被扑动物无法抗脱。

就是在奔跑中它最后的一扑,也完全具备这一特点,这就是虎扑食凶猛之所在,也是“虎抱头”亦顾亦打的由来。

我们学练虎形就要知其技法,究其窍要,以求形神兼备,技击效果好。

形意拳古拳谱

形意拳古拳谱

形意拳古拳谱国术 2008-09-21 22:49 阅读397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夫內勁者,寓於無形之中,而接於有形之表,此固難以言傳者也,然其理亦可參焉。

蓋意乃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充也。

心動而氣即隨之,氣動而力即赴之,此至理也。

今以功於藝者言之,以為撞勁者非也,功勁者非也,及謂抖勁崩勁者皆非也,唯顫勁是也。

撞勁太直,而難起落。

功勁太死,而難變化。

抖勁崩勁太促,而難展轉。

唯顫勁,出沒其捷,可使日月無光而不見其形,手到勁發,天地交合,而不費其力。

要之,運於三性之中,發於一顫之頃,如虎之伸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龍之用力不見力,而山不能阻。

如是諸法合而為一,克人豈有不利乎。

一、五行:五行者,乃金、木、水、火、土配与五拳者,为劈、崩、钻、炮、横二、五行(五拳)相生:劈拳变钻拳,为金生水钻拳变崩拳,为水生木崩拳变炮拳,为木生火炮拳变横拳,为火生土横拳变劈拳,为土生金三、五行(五拳)相克:劈拳破崩拳,为金克木崩拳破横拳,为木克土横拳破钻拳,为土克水钻拳破炮拳,为水克火炮拳破劈拳,为火克金(注:形意拳对练,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自编自排)形意十二形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鲐、鹰、熊(注:鲐字有误,应该是台加鸟的鲐,由于电脑打不出来,故只好以鲐代之) 一、龙形:龙形飞升,伏龙落地二、虎形:虎抱头,猛虎扑食三、猴形:猴子挂印,猴子窃绳,猴子爬杆四、马形:勒疆,搬,顶五、鼍形:左右翻江六、鸡形:三穿掌,金鸡舍米,金鸡抖鳞(一)(二)金鸡上架,金鸡报晓七、鹞形:鹞子束身,鹞子入林,盖捶,鹞子拈天,鹞子返身八、燕形:燕子晗泥,燕子抄水(一)(二),燕子食米,九、蛇形:蛇形缠身,蛇形昂首,蛇形转身十、鲐形:鲐形俯身,鲐形上架十一、十二、鹰形,熊形,鹰熊斗智:熊顶,鹰抓李存义拳谱五行拳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

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连捶
1熊形起势 2老劈拳一 3老劈拳二 4老劈拳三 5劈拳 6上步攅拳 7退步炮拳 8蛇形 9绞柱 10降龙 11伏虎 12冲步横拳 13踢打 14白鹤亮翅 15跳步炮 16捋手转打 17捋手转打 18猴爬竿 19迎面掌 20鹰捉 21顺步崩拳 22白鹤亮翅 23炮拳 24退步鼍形 25上步鼍形 26攅拳锁喉27转身攅掌 28燕子抄水(掏裆) 29青龙出水(撩打) 30熊形(活步) 31老劈拳一 32老劈拳二 33老劈拳三 34劈拳 35上步攅拳 36退步炮拳 37蛇形 38绞柱 39降龙 40伏虎 41冲步横拳 42踢打 43白鹤亮翅 44跳步炮 45捋手转打 46捋手转打 47猴爬竿 48迎面掌 49鹰捉 50顺步崩拳 51白鹤亮翅 52炮拳 53退步鼍形 54上步鼍形 55攅拳锁喉 56转身攅掌 57燕子抄水(掏裆) 58青龙出水(撩打) 59熊形(活步) 60收势
始祖:岳武穆王
姬隆风
曹继武 戴龙ຫໍສະໝຸດ 戴二旅李若能李老能 郭云深白西园刘奇兰车毅斋(贺永宏)李太和 宋士荣
郭云深的传人:郭彦明;尚云祥;孙禄堂;王乡斋
刘奇兰的传人:张兆东(占魁)李存义
车毅斋的传人:乔锦堂;樊永庆;李长有;步学祥;李振邦
宋士荣的传人:宋铁林;宋虎臣
张兆东(占魁)的传人:张远斋;魏美如;韩慕侠;刘潮海;马其昌(马蹬云);姜容樵;孙祖荫;李寿山;邱树林.
杂势捶
1熊形起势 2上步靠打 3上步炮拳 4猴形倒爬竿 5打虎势6双砸挂 7崩拳一 8崩拳二 9白鹤亮翅 10炮拳 11打铁12猴形倒爬竿 13打虎势 14燕形 15(垫步崩拳)跳马三箭 16白鹤亮翅 17炮拳 18打铁 19猴形倒爬竿20打虎势 21顺水推舟 22伏虎底捶 23挑打中捶 24绕步崩拳 25蹬腿崩拳26顺步崩拳 27白鹤亮翅 28炮拳 29打铁 30猴形倒爬竿 31打虎势 32双砸挂 33二龙抢珠 34鹞形回身捋手右戳脚35右攅拳 36左攅掌 37右攅掌 38鹞形回身 39挑打中捶 40收势
熊形
1起势 2出洞 3开洞门 4关洞门 5左搂手登山 6右搂手登山7出马三箭 8左右捋手虎扑 9熊抖毛 10背折上弸挂下掖掌 11上步左攢拳 12上步右攢拳 13燕子抄水 14上步攢拳 15单绞柱横掖掌 16上步弸挂横掖掌17入洞 18出洞 19开洞门 20关洞门 21左搂手登山 22右搂手登山 23出马三箭24左右捋手虎扑 25熊抖毛 26转身上弸挂下掖掌 27上步左攅拳 28上步右攅拳 29燕子抄水 30上步攅拳 31单绞柱横掖掌32上步弸挂横掖掌 33入洞 34收势
樊永庆的传人:樊桂(瑞峰);石俊义;刘守元;杨永蔚;樊贵吉;高克成
注:张兆东;樊永庆是同辈。樊永庆是樊桂(瑞峰)的父亲。
魏美如的传人:边桂林;盛金贵;盛金柱;郝壁尘;张荫桐;樊瑞峰。
韩慕侠:周恩来 吴孟侠
吴孟侠:戴笠,毛仁凤。
樊瑞峰的传人:高寿慈;孟昭林;藏双傑;刘英傑;白万秀;井伟;张义廷;赵永增;韩文亭;周清尧;张忠傑;张斌;刘德荫;崔景崑;任家祺;梁海珠;祖嘉禾;祖嘉海;杨君薄;郝丽生;吕述茂;高鸿宾;王兴远;雷重山;武福全;张继龙;王文彬。
四把
1劈拳起势 2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鸡形腿独立撩托掌.劈拳) 3上步连探环掌 4伏虎舔裆 5勒马势 6上步单马形(右步) 7绞柱8降龙 9伏龙 10蹲捶 11转身上捋右手掏裆 12蛇形 13绞柱 14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 15上步连探环掌 16伏虎舔裆17勒马势 18上步单马形 19绞柱 20降龙 21伏虎 22蹲捶23转身上撂手右手掏裆 24蛇形25绞柱 26转身右钻拳 27上步左攅拳 29转身撂劈30抬腿横拳 31落步劈拳 32收势
保卫拳
1起势双冲拳 2一步顶肘 3独立下挂捶 4盘打拉弓势 5马步圈打横捶 6马步架打 7旋风脚 8马步架打 9盖掌架打 10裹边横捶 11虚步勾手 12砸挂势 13炮拳 14砸挂势 15右搂手势 16左搂手势 17捋手弓步双撞掌 18反身劈掌 19乌龙盘打 20左金鸡独立 21右金鸡独立 22马步圈打横捶 23马步架打 24盘打 25裹边横捶 26并步崩拳 27转身反挂掌 28劈掌 29退步崩拳 30收势
张斌的传人:董克敏;马增义;宋瑞章,刘仲英;王树芝;李洪兴;等人。(天津市)
董克敏传于郭云鹏。
龙形八势
1劈拳起势 2卧龙势一 3卧龙势二 4卧龙势三 5燕子抄水 6出马三箭 7白鹤亮翅 8炮拳 9鼍形 10攅拳(锁喉) 11转身攅掌 12燕子抄水 13鸡形伏虎 14熊抖毛 15绕步崩拳 16炮拳 17虎扑(马形挂虎形扑) 18蛇形 19绞柱 20出马三箭 21白鹤亮翅 22跳步炮 23上步攅拳 24燕子抄水 25绕步崩拳 26炮拳 27虎扑 28蛇形 29绞柱 30上步攅拳 31燕子抄水 32抬腿横拳 33顺步劈 34上步攅拳一 35上步攅拳二 36退步挂掖掌 37退步攅拳 38抬腿横拳 39顺步劈 40鼍形(定步两掌行步鼍形) 41卧龙势 42并步崩拳 43转身劈拳 44斜行崩拳 45狸猫倒上树 46收势
38乌龙探海 39拦捶 40鹞形双撞掌 41左鹞形 42右鹞形 43舞花虚步勾手 44双外摆蓮腿 45弓步炮拳 46转身幷步崩拳 47狸猫倒上树 48伏虎舔裆 49勒马势 50 抢背 51幷步双吊勾 52弓步左推掌 53迎风弹尘 54弹尘二起脚 55马步挑打中捶 56旋风脚 57马步挑打中捶 58收势
五行相生相克
1劈拳起势 2劈拳 3攒拳 4并步崩拳 5右炮拳 6冲步横拳7转身劈拳 8劈拳 9攒拳 10并步崩拳 11右炮拳12冲步横拳13转身劈拳 14崩拳 15崩拳 16右炮拳 17退步横拳 18退步掖掌 19退步攒拳 20劈拳 21攒拳 22转身捋手右攒拳 23劈拳 24崩拳 25崩拳 26右炮拳 27退步横拳 28退步掖掌29退步攒拳 30劈拳 31攒拳 32转身捋手右攒拳 33劈拳 34收势
燕形
1虚步勾手亮掌 2燕子抄水(三个) 3独立穿掌反手掏腮叼手 4左搂膝拗步 5逍遥步二起脚 6横裆步右手弸挂左手掖掌7上步攢掌 8小缠扑地伏虎9上步攢拳 10转身盖攢掌 11横裆步上弸挂左掖掌 12虚步勾手亮掌 13燕子抄水(三个) 14独立穿掌反手掏腮叼手 15左搂膝拗步 16逍遥步二起脚17横裆步上弸挂左掖掌 18上步攢掌 19小缠扑地伏虎 20上步攢拳 21转身盖攢掌 22横裆步右手弸挂左手掖掌23虚步勾手亮掌 24收势
行式连环拳
1熊形起势 2挑打中捶 3出马三箭 4白鹤亮翅 5炮拳 6退步压肘劈拳 7鹰捉一 8鹰捉二 9鹰捉三 10鹰捉四11跳马三箭 12白鹤亮翅 13炮拳 14定步鼍形15行步鼍形 16卧龙势 17并步崩拳 18转身劈拳 19挑打中捶 20出马三箭21白鹤亮翅 22炮拳 23退步压肘劈拳 24鹰捉一 25鹰捉二26鹰捉三 27鹰捉四 28跳马三箭 29白鹤亮翅 30炮拳31定步鼍形 32行步鼍形 33卧龙势 34并步崩拳 35转身劈拳36斜行崩拳 37狸猫倒上树 38收势
鸡形
1劈拳起势 2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 3上步连环探掌 4出马三箭5金鸡抖翎 6蛇形 7绞柱 8拧身攅拳 9金鸡啄米 10并步崩拳 11转身劈拳 12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 13上步连环探掌 14出马三箭 15金鸡抖翎 16蛇形 17绞柱 18拧身攅拳19金鸡啄米 20并步崩拳 21转身劈拳 22斜行并步崩拳 23狸猫倒上树 24收势
掩手
1起势(双风贯耳,献果,关门) 2舞花虚步勾手一 3舞花虚步勾手二 4转身砍掌 5二龙抢珠 6掌声砍掌 7二龙戏珠8嫦娥奔月 9弓步炮拳 10转身并步崩拳 11狸猫倒上树12伏虎舔 13勒马势 14左后插步反砸拳 15马步横扫捶16马步架打 17旋风脚 18马步架打 19败势连环捶20败势连环捶 21通天炮 22搂手推掌 23逍遥步二起脚24马步挑打 25败势连环捶 26败势连环捶 27左后插步反砸28贯耳听风 29弹踢 30乌龙探海 31拦捶 32贯耳听风 33弹踢 34乌龙探海 35拦捶 36贯耳听风 37弹踢
十二混捶
1劈拳起势 2伏虎底捶 3挑打中捶 4乌龙抱柱 5上步攅拳 6燕子抄水 7上步攅拳 8乌龙抱柱 9上步攅拳 10燕子抄水 11出马三箭 12白鹤亮翅 13炮拳 14台鸟形 15马形16台鸟形 17马形 18蛇形 19绞柱 20上步攅拳 21鹞形回身 22伏虎底捶 23挑打中捶 24乌龙抱柱 25上步攅拳 26燕子抄水 27上步攅拳 28乌龙抱柱 29上步攅拳 30燕子抄水 31出马三箭 32白鹤亮翅 33炮拳 34台鸟形 35马形36台鸟形 37马形 38蛇形 39绞柱 40上步攅拳 41鹞形回身 42伏虎底捶 43挑打中捶 44斜行崩拳 45狸猫倒上树 46收势
连环八势
1劈拳起势 2伏虎底捶 3挑打中捶 4出马三箭 5白鹤亮翅6炮拳 7掩肘退步劈拳 8冲步横拳 9蹬腿冲拳 10马步侧冲拳11白鹤亮翅 12跳步炮拳 13上步攒拳 14转身盖穿掌 15背折拧身掏裆 16伏虎舔裆 17野马勒缰 18伏虎底捶 19挑打中捶20出马三箭 21白鹤亮翅 22炮拳 23掩肘退步劈拳24冲步横拳25蹬腿冲拳 26马步侧冲拳27白鹤亮翅 28跳步炮拳 29上步攒拳 30转身盖穿掌 31背折拧身掏裆 32伏虎舔裆 33野马勒缰 34伏虎底捶 35挑打中捶 36斜行崩 37狸猫倒上树 38收势
五形连环拳
1劈拳起势 2出马三箭 3白鹤亮翅 4炮拳 5盖掌 6退步 拳 7抬腿横拳 8劈拳 9冲步横拳 10捋手劈(鹰捉) 11并步崩拳12转身劈拳 13出马三箭 14白鹤亮翅 15炮拳 16盖掌 17退步 攅拳 18抬腿横拳 19劈拳 20冲步横拳 21 捋手劈(鹰捉) 22并步崩拳 23转身劈拳 24斜行崩拳 25狸猫倒上树26收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