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导学案2018.12)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2鲁教版1.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教案

地理必修2鲁教版1.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教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人口迁移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移动的动因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对人口有所了解,但对于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了解很少,所以讲解时需要细致。

对于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了解更少,讲解时应多提供一些合适的案例。

五、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图示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人口迁移和流动图片。

鲁教高中地理必修2:1.2人口迁移导学案

鲁教高中地理必修2:1.2人口迁移导学案

有路,就勇敢去走;有梦,就勇敢翱翔。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徙学生姓名:班级: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不一样期间不一样形式的人口迁徙与流动2、剖析实例,说明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原由和影响。

( 要点 )能力目标:研究当地人口迁徙的特色,剖析人口迁徙的原由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感情目标:学会全面客观地剖析人口挪动现象,加深理解人口迁徙对社会的影响【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一、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1.观点:人口迁徙往常指人口在 _______迁入或迁出,而发生 _______的永远性或 _______ 改变的人口挪动规律。

2.不一样期间的人口迁徙阶段影响要素特色人类社_________ ___迁徙流动会初期古代农业社会_________ 、躲避灾荒、战乱、 _________等。

15 世纪末 ~19 _________,由 _______ 流往 ______,世纪新航线开拓,由 ______ 地区向 ____ 地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区迁徙张____城市的出现, ____的______移民的比率显然盛行,政治逃难、地域间减少,迁徙形式也更为趋二战后经济水平的差别于 ______。

【预习检测】小试身手不谈从前的困难,只论此刻的坚持。

1.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的人口迁徙主流是()A.旧大陆流向新大陆B.新大陆流向旧大陆C.已开发地域流向未开发地域D、未开发地域流向已开发地域3.人口流动(1) 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行、探亲等原由或走开原居住地,而不更改户籍的人口挪动现象。

(2) .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发展水平。

(3) 人口挪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与。

(4) 流感人口增添是的产物 ,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踊跃作用是,不利影响是。

.▲思虑:人口流动和人口迁徙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是什么?【预习检测】小试身手2.对于 20世纪 80年月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流感人口大量增添B.人口流动主假如由国家组织的C.流感人口数目有逐年减少的趋势D.人口流动的方向主假如由东部沿海地域流向中西部资源丰富地域3.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添显然加速,其原由是()A.政区更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政策变化,人口的自然增添率提升C.经济发展,人口的死亡率降低D.人口迁入,人口的机械增添加速三:人口挪动的动因1、动因:是人口挪动的最主要原由,别的、、等也对人口迁徙产生重要影响。

2018学年地理鲁教版必修二:1.2人口迁移教案1课时 含解析

2018学年地理鲁教版必修二:1.2人口迁移教案1课时 含解析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茅娉婷【设计思路】人口迁移是生活中比较常见,也是接触比较多的一种社会现象,因而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作为探究活动,辅助课本知识的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相应的知识。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移动、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国际和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现状。

二是需要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是需要知道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2.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和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3.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人口迁移的客观社会效果及人口迁移的意义,进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区别;案例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图”、“我国流动人口统计(1984~2008)图”等,人口迁移的一系列案例,设计“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和特点的比较表”、“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表”等。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2.结合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3.结合实例,描述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概念:人口迁移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2.类型:一般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1)人类社会早期:①原因:为满足生存需求。

②特点:与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以集团性迁移或大批迁移为主。

(2)15世纪末至19世纪:①原因:受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的影响。

②特点: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口迁移为主,人口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

③流向:主流是从“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特点:国内人口迁移以向城镇迁移为主;国际人口迁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③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国际人口趋于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小,非定居的外籍劳工增多;人口迁移目的和形式日益多元化等。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具体而言,收入因素、距离因素、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变化等都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2.人口迁移的动力可以形象地归结为“推力”和“拉力”。

动力含义影响因素影响结果推力原居住地一种或多种不良环境:气候恶劣、人口过多、迫使人口劣势所产生的力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迁出拉力迁入地一种或多种优势所形成的力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多样的文化等吸引人口迁入连线答案三、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1.人口迁移(1)原因:我国国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显著。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人口迁移》学案 (2)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人口迁移》学案 (2)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人口迁移》学案 (2)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能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2.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和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3.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分析实例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人口迁移的客观社会效果及人口迁移的意义,进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学习策略】利用地图,数据资料,运用比较法分析,比较、归纳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特点。

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人口移动,加深对我国相关人口政策的理解。

【课前调研】设计一张调查表,对班级的同学家庭成员的人口移动进行调查,并分析移动的特点和原因。

我的成果:【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流向“”;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

新航路的开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国家流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迁移形式多样化。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探究活动3:阅读课本第10—11页课文及图1—2—4“我国流动人口统计(1984~2019)”,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1—2—4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____________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_性的迁移,流动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今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民工潮”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

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眼中④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探究活动4:根据提供的案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湖北省位于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学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学案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分析课标有二个层面的要求:1.能够对某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做出分析。

2.通过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从而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2能通过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认识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3能通过案例分析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理解人口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自学,区别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2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3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辩证地看待人口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原因。

2.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一、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强调: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都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一种运动过程,但人口迁移强调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讨论问题:请说出下列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1)15世纪欧洲殖民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3)三峡工程大移民;(4)近年文登市服装业兴起,吸引入大量外地工人来打工;二、世界人口迁移的路线与特点探究问题:根据“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图”,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探究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路线,特点。

2人类社会早期也有人口迁移,影响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阅读“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图”;“闯关东”和“雁南飞”材料。

1、人口移动的动因。

探究问题:说明人口移动的动因。

2、人口移动的效应探究问题:人口移动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呢?(1)人口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2)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深刻的影响课堂巩固:一、选择题图为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②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
检查自学效果:
1、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特点表现在:(1)空间位移(行政区变化)(2)定居地的变更(3)时间限度(较长,大约1年以上)
2、分类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分成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







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
(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指导学生读图:
时间
原因
特点
具体流向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表现
表现
实例
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原因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特点
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表现
表现
实例
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
东德与西德的统一;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非洲国家独立,原殖民者返回迁出国。
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
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乡,西欧各国迁出人口减少;美国作为人口迁入国,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主要源地。
形式多样化
新兴城市出现、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造成人口迁移。
B.李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某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4.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 )
哪些是国际迁移( )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第二册地理教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第二册地理教学案

第二节人口迁移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特点及成因。

【区域认知】2.调查了解家乡人口迁移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3.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

【综合思维】4.理解人口的迁移受当地的自然、经济的影响,树立和谐的人地观念。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概念: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了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

2.类型:一般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特点时期15世纪末至19世纪二战以后特点①以国际人口迁移为主;②人口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国内:向城镇迁移为主国际:①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②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非定居的外籍劳工增多;③人口迁移目的和形式趋向于多元化迁出地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迁入地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某某义的扩X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意义开发新大陆;传播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空间分布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知识清单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例子自然因素气候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淡水逐水草而居资源开发迁移到某某油田自然灾害为逃避灾荒而迁移经济因素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社会因素文化教育大学生到外地求学家庭未成年子女跟随父母迁移或老年人跟随子女迁移婚姻小明大学毕业后打算迁移到女朋友所在的城市国家政策响应国家开发西部的号召,迁移到西部地区战争21世纪初,大批伊拉克难民向国外迁移某某为躲避某某歧视或迫害,印度境内部分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工程建设为了建设三峡工程,110多万移民离别故土温馨提示: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人口迁移的动力(1)推力:(原居住地的不良环境)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导学案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导学案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口迁移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 .人口迁移(1) 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⑵分类①标准:是否跨越国界。

②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⑶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2.人口流动(1) 概念: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_____________________ 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 主要形式:民工流、外籍劳工流动。

⑶人口流动的影响①积极影响:增强社会活力等。

②消极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 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 •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 •其他因素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影响人类社会早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与影响近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案不同。

影响人类社会早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而影响近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等。

三、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1) 迁出地: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2) 迁入地:对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均产生深刻影响。

2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⑵促进了经济发展。

(3)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探究点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⑴ 若A、B、C代表三个不同的国家,则图中不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哪些?原因是什么?⑵ 若A、B、C代表我国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则图中属于哪一类人口迁移?(3) 农闲时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答案⑴A — A2、C T C2。

原因是未跨越国界。

(2) 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3) 不属于。

“农民工”农闲时到城里打工,他们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人口流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人口迁移》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人口迁移》学案

第二节人口迁徙之【学生教案】※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徙的原由※考试纲领※人口迁徙的主要原由※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的原由2.认识人口挪动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3、可以利用人口迁徙的理论剖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迁徙问题※教课过程※一、自习自主学习阶段【一组、二组学习内容】:1、学习任务:①人口迁徙和人口流动的差别②举例说明人口迁徙③举例说明人口流动2、学习目标:①经过对人口迁徙和人口流动的比较,可以剖析实质生活中人口迁徙和人口流动的现象②经过实例剖析,认识二战前后代口迁徙的方向变化3、学习过程:(1)人口迁徙和人口流动的差别:人口迁徙人口流动空间位移定居地时间限度行政区变化:________________户籍:_________永远性或长久性:约_________住处:_________户籍:__________暂时或短期2)二战前后各大洲人口流向的变化(向里向外加箭头)欧洲北美洲拉美二战前大洋州二战后非洲亚洲3)人口迁徙还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国际难民迁徙的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环境移民的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人口流动包含国内的如:________;国际的如:_____________4、层次训练:1)判断以下事件哪些属于人口迁徙,打“∨”?哪些属于人口流动,打“×”?①同学们周末上街购物、节假日出门旅行②美国东北工业区人口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念书④伊拉克大量难民流入叙利亚等国⑤我国很多农民到城市居住⑥春节时期余高部分同学去美国沟通、学习⑦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⑧三峡工程大移民第2 页⑨大量农民赴科威特等国务工⑩大学生疏派在外处工作(2)以下现象不属于环境移民的是()A.自然灾祸引起的移民 B .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移民C.因修筑三峡水库引起的移民D.为保护环境进行的移民(3)影响一个地域人口数目变化的要素()A.人口自然增加率 B.人口机械增加率C.人口迁入率D .人口迁出率【三组、四组学习内容】:1、学习任务:①民工流的原由、方向、方式、目的、影响、举措②民工荒产生的原由③外籍劳工的两大齐集地、影响2、学习目标:①经过对民工流的学习剖析民工流产生的影响和举措②经过对外籍劳工的学习剖析外力劳工的影响3、学习过程:1)我国“民工流”产生的原由?方向?方式?目的?影响?举措?原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动方向:从_____到_____;从______到_________和_________流动方式:_______主要目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第3 页影响:踊跃影响①对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乡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对城市和乡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悲观影响①对城市: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乡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措: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民工荒产生的原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外籍劳工两大齐集地?影响?第4 页影响:踊跃影响①对发达国家: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_______悲观影响①对发达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组、六组学习内容】:1、学习任务:人口迁徙对人口迁入区和迁出区的有益和不利影响2、学习目标:经过对民工流和外籍劳工的学习总结概括出人口迁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学习过程:人口迁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对迁出地而言有益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对迁入地而言有益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 页【七组、八组学习内容】:1、学习任务:人口迁徙的原由及主要原由2、学习目标:①经过实例剖析总结出人口迁徙的原由②运用人口迁徙的原由解决实质问题3、学习过程:1)看课本11页,学会讲“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画出小马老师家有哪七次迁徙?2)听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边听边写出小马老师家七次迁徙的原由?①第一次迁徙的原由:______②第二次迁徙的原由:________③第三次迁徙的原由:_______④第四次迁徙的原由:_______⑤第五次迁徙的原由:_____⑥第六次迁徙的原由:________⑦第七次迁徙的原由:________3)依据自己写出的小马老师家迁徙的七次原由,总结出人口迁徙的要素及主要要素A、______要素:地形、天气、水文、土壤、矿产、自然灾祸B、人文要素:_______要素、______要素、__________要素、_______要素。

地理鲁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

地理鲁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

第2课时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人口移动的主要方式,知道了造成人口移动的因素有很多,哪些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图1-2-5中的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可以分为哪几类?推进新课课件展示:推力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如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宗教迫害等。

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拉力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生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板书: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一)人口移动的动因师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倾向于由自然环境恶劣或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迁往自然环境优越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频繁或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是主要的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人们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这样,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反之则为人口迁出区。

迁移量的大小,取决于迁入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和迁出区人口相对过剩状况。

如世界各国所普遍存在的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现象,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北欧以及北美发达国家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迫切需要补充经济活动人口,吸引他国人口源源流入的状况,均为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典型例证。

又如: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种差距是多少年来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原因,可到了1985年,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战略部署的影响下首先得益,农村生产力极大地得到解放,农村经济大幅增长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本节内容主要从三方面分析了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及其特点,解释了什么是人口迁移,依据图文资料归纳了人口迁移的特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概括了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气候、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等)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战争、文化、生态环境等),分析了决定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作用;3、案例:中国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分析了中国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特点以及影响。

区域认知:了解国际和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能够总结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资料和身边案例,能够说出自身所在区域人口迁移的状况及原因。

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迁移特点2.人口迁移的影响3.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主要环节与时间教师(讲解、提问、演示)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时间:0-1分钟15世纪到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势美洲“新大陆”等未开放地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大多从贫穷的落后地区移向富裕发达地区。

问题:人口迁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学们,请先思考这一问题。

接下来的内容将会给你们揭晓答案,听讲、思考、讨论人口流动时间:第6分钟板书:(二)人口流动(讲述并PPT展示相关内容)定义:通常是指由于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周期流动:定期外出在新地点居住一定长的时间后返回居住地。

往返流动:往返于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点的人口流动,外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昼夜。

认真听讲、做笔记过渡思考:我们了解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那么你们知道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吗?思考人口迁移特点时间:7-11分钟板书:(三)人口迁移特点人口迁移在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的迁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重点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学情分析】人口迁移是生活当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愿意了解其,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

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1、世界主要人口增长模式、各有什么特点、形成原因及时空分布2 、两类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解决措施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导入新课)有一些学子学有所成之后,不是选择报效家乡,而是选择去给予他丰厚待遇的别的国家,中国就存在严重的这种情形,跨越国界离开自己的国家这种情形属于今天要学习的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思考题:1.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2.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问题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不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只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导学案:1.2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导学案:1.2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学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 明确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2. 运用不同时期的世界人口迁移图,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原因。

3.联系实际并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流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 什么是人口迁移?什么是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或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或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例题1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问题2 在人类社会早期、地理大发现时期、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各有何特点?(1)人类社会早期,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古代农业社会,的吸引或逃避、、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1 5世纪末至1 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后,主流是由“"流向“”,由地区向地区迁移。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由国家流向国家,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多样化。

首先,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

其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

第三,新兴城市出现而引发的人口不断涌入。

第四,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造成的人口的迁移。

地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澳大利亚15世纪末至二战前二战后问题3 20世纪80年代我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的原因是什么?人口流动的增长会带来哪些影响?分析把握:①民工流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

②民工流的出现动因。

③民工流的发展状况。

④民工流造成的影响。

⑤针对民工流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学案:1.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学案:1.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标要求】标准:举例说明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及原因。

【学习过程】阅读P8第一段和P11第一段,思考:(1)什么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看书完成下表。

一、人口迁移阅读课本P8—10页的内容,结合图1-2-1和图1-2-2了解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完成下面表格。

【合作探究1】(1)阅读P10知识窗列举近现代典型的国际难民和环境移民。

(2)P10活动二、人口流动1.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和。

2.案例分析1——“民工流”阅读P11课文,填写下表:3.案例分析2——“外籍劳工”阅读P11知识窗“外籍劳工”完成表格: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阅读教材P12文字及图1-2-5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填写以下内容1. 人口移动的动因: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2.人口移动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⑴推力⑵拉力总结:人口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其中是最强、最持久的动因。

【合作探究2】P12-13活动,答案写在课本上。

3.人口移动的效应:阅读P13-15文字及图,填写:(1)人口移动的效应具有具有双重性。

对迁出地的影响:对于地区,缓解了当地的,并对、提高、保护等产生积极作用。

对迁入地的影响:。

社会经济效应举例建立起一批,明显地改变了。

促进了迁出地、迁入地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与促进了的交流人口迁移有多种分类标准,最常见的是根据地理范围和迁移方向进行的划分。

分类标准人口迁移类型地理范围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包括省际迁移、县际迁移)迁移方向(国内人口迁移)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我国近代人口迁移比较时间特点流向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的志愿性迁移比较少,以行政调动为主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60年代有组织的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迁移组织性比重下降,自发性迁移比重上升从中部向东部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东部和中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

鲁教版地理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案

鲁教版地理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人口迁移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种社会现象,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步骤进行授课,将会显得枯燥无味。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削减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利用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作为探究活动,辅助知识点的落实,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培养探究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课堂从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解释清楚后,设计了由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来完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落实,中间设置了大量的思考活动和探究活动。

课堂延伸部分通过对本地人口资料的探究,有效利用了乡土资源进行教学,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迁移在本章和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

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喜欢探究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而人口迁移就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中。

而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事实和所了解的历史实例展开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对于身边的人口迁移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环境背景储备知识。

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自主学习和开放式探究活动。

鲁教版地理必修2高一年级第1单元 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必修2高一年级第1单元 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人口迁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养成对地理现象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热爱社会生活的情感,勇于面对现实的态度,人地协调的价值观。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案例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新课:人口迁移
2.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提问学生,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王艳从某市一中转到三中读书;
(3)离开家乡到外地就业定居的大学生;
(4)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巴勒斯坦难民;
(5)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7)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3.四个镜头
镜头一:闯关东,引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镜头二:雁南飞,让学生讨论回山东的好处;
镜头三:移民热,让学生选择是否移民并说明理由,进一步讨论移民的好处与和坏处
镜头四:移民设想,设想未来地球人的去处。

4.课堂小结
5.课堂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撰稿人:朱学芹审稿人:王龙日期:2018.12.04[重点、难点]1.人口迁移的特点。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互动探究】一.人口迁移与流动:1、概念:(1)人口迁移——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_________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人口流动:概念: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________离开原居住地,而不_______的人口移动现象。

形式:外籍劳工、民工流等。

探究一:下列人口移动中属于人口迁移还是流动?1、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3、大批农民赴科威特等国务工【知识总结】迁移要素:A、空间位移(行政区变化);B定居地的变更;C、时间限度(较长,大约1年以上)2、人口迁移分类:(1)分_______和______人口迁移。

(2)世界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①读教材P8-9文字及图,填下表)我国古代,由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们难以维持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例如,20世纪50年代,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经济的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国家有组织的移民边疆建设事业的各类人员总数达百万之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加,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形成“民工潮”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知识拓展: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产生的影响(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亲情因素等。

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减小,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探究二:1、阅读教材P12活动资料,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2.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本土许多老人由东北部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原因?青年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原因?【知识总结】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1)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是推力因素;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地的因素是拉力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①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②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面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当堂达标检测]右图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迁移能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一般不会产生种族、民族、宗教上的矛盾B.人口迁移对迁出国来说,减轻了人口压力,增加了许多侨汇收入,不会造成不利影响C.人口迁移对迁入国来说,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但有时也会产生新的矛盾和社会不安定因素D.一般来说,由于战争、灾荒、贫穷、逃难所形成的国际难民不属于移民活动读我国民工流入省份空间分布图,完成4~5题。

4.我国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A.新疆、山东、北京 B.四川、湖北、福建C.广东、浙江、江苏 D.福建、江苏、浙江5.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政策因素 D.经济因素6.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A.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迁出地的影响B.人口迁移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迁出地的影响C.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一般都会加剧当地的生态和环境破坏D.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会推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7.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读图,完成8题。

8.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B.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C.农村环境质量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9~10题。

9.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1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右图是我国某铁路枢纽某年各月旅客流量统计图。

据图完成11~12题。

11.旅客流量最大月的人口流动主要发生在A.山区与平原之间B.乡村与城市之间C.内地与边疆之间D.南方与北方之间12.诱发2月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历史文化B.政治、经济C.生态环境D.自然灾害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3~14题。

1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材料2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流向。

(2)根据材料1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影响。

(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面积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近一半;是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但也成为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

材料二目前美国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⑴美国东北部吸引大量人口聚集的主要拉力因素是什么?⑵南方“___________”吸引大量老年人迁入的原因是什么?⑶图中人口迁出地区的主要推力因素的是什么?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袖珍”小国卡塔尔举办。

卡塔尔2011年全国人口约为172万人,本国居民为阿拉伯人,其中外籍人口约占全国的84%,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国家。

(1)说明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人口迁移参考答案1.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人口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2.C 解析:人口迁移解决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减轻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有较大帮助。

3.C 解析:关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都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

A选项中,移民造成新的种族、民族、宗教矛盾是必然的;B选项,移民对迁出国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迁往他国的人口多是青壮年或有一技之长者,留下来的多是老、弱、病、残者,引起人才外流或减少劳动力资源,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4.C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位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5.D 解析: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新疆的石油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这种因素属于经济因素。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

6.D 解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和迁入区都有利弊两方面的影响。

7.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8.B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9.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10.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11.B乡村与城市之间12.A历史文化13.C城乡收入差距大14.A土地资源浪费15 (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2)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3) 对于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但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

对于流出区: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力流失。

(4)广东上海北京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16.解析:美国南方包括其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

答案:⑴经济发达,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的。

⑵阳光地带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或气候宜人,环境优美)⑶纬度高,气候寒冷;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人地矛盾突出。

17.外籍人口的大量迁入。

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