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版23 愚公移山.ppt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ppt课件(23页)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 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 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
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 苦于大山的堵塞,出入要绕远路, 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 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 (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达到汉 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 同。
出自列子的成语:夸父逐日、齐人攫金、
歧路亡羊、响遏行云
《列子》: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 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 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东晋人 搜集整理而成,储存了不少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朗诵,解决读音问题。
文章结构: 一〔1〕交代故事背景 方七百里,高万仞——极言移之不易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被移设伏 二〔2—4)表达故事 2、情节开端发展:决心移山,全家支持,排除疑难, 付诸行动。 3、驳斥智叟〔故事高潮,全文核心〕 4、愚公愿望实现,神话结尾——移山结果
2、移山的任务艰巨吗?你从文 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
3、愚公保持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4、分析愚公形象
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 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敢于斗争 的老人形象。
5、你从愚公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 我国古代劳作人民改造自然 的伟大气势和坚强毅力,也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需下 定决心,保持不懈奋斗的道 理。
6、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 谁聪慧谁愚蠢呢?
愚公:“不愚〞,是大智大勇;智叟: “不智〞,鼠目寸光。
7、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 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 呢?有何用意?
第23课《愚公移山》教学课件(48张PPT)
愚公与智叟
愚公:
目光长远 积极奋斗 全面 发展
持之以恒
雄心壮志
•智叟不“智”
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实 践取得了胜利
•愚公不“愚”
对比
智 目光短浅 冷漠逃避 片面 静止 叟 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过低, : 是这一类典型人物的代表
3、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是否相同?(注意读法)
列子,名御寇,终生致力 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 子、壶丘子、老商氏、支 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 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今存《列子》一书。其中 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 帝神游》、《愚公移山》、 《夸父追日》、《杞人忧 天》等,篇篇珠玉,读来 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 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 “冲虚真人”。
果不想做一个望山兴叹的懦夫,那 就让我们踏着困难这个垫脚石,勇
敢向前,争取最大的成功。
归 纳 总 结
《愚公移山》是一 则寓言,愚公移山的 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 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 必须下定决心,坚持 不懈地奋斗。
愁
表转折,可是
即使
同“无”,没有
加大增高
•
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上了山),凿 石挖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 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 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残余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 一棵草都铲除不 了,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 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 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 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加大增高,还愁什么挖不平 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愚公移山》PPT课件57张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稻壳儿中学
daokeerzhpngxue
两座山非常大
年老力衰,人员少
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仞
年且九十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 暑易节,始一反焉
三、随堂思考
稻壳儿中学
daokeerzhpngxue
课文题目是“ 愚公移山” ,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 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笑” 应是哪一种笑? ——嘲笑(讥笑)。
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什么?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是哪一句?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 其不 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 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jī)畚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 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zēng)不若孀 (shuāng)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 厝(cuò)朔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整版)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
简 介
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
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郑国圃田
(今河南郑州)人。他隐居郑国
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养性体道,清静无为。
预习资料速查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 《 汤 问 》《 杨 朱 》《 说 符 》《 黄 帝 》《 周 穆 王 》 《力命》八篇,编成《列子》一书。其中寓言故事 百余则,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
家支持, 他们克服困难,开始移山。
络 第二部分(③):故事的发展。写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
斥了他的错误观点。
智叟→讥刺→残年余力,甚不惠 愚公→反驳→山不加增,后无穷
对比
第三部分(④):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操蛇之神”的恐惧
和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命夸娥氏二子把山移走。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
2.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
文言知识积累
古
今 异
1. 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 ·
义
2.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古义:草木;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 )
3. 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义:叹息;今义:休息 ) ·
文言知识积累
一
词 多 义
1.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连……都…… )
好为人师、自作聪明的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他对愚公 “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 “甚矣,汝之不惠”充分反映出其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 其如土石何”这话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
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54张PPT)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 ……这件事感 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 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
4
愚公移山
导入
大语文课件
朗读
注释
答问
归纳
探究
5
本文选自 《列子·汤问》 。
列子,名 御寇 ,战国 时人。
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原本早已散佚。今本《列子》 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 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 故事和神话传说。
17
难句翻译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 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
18
19
起加强语
同“注慧释” 通 制止 叹息 即使 气作用
大语文课件
25
答问 深入理解
26
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7
表示愚公移山的主张得 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 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8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1. 山之高:高万仞; 2. 山之大:方七百里; 3. 人之老:年且九十; 4. 人之少:子孙荷担者三夫; 5. 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kuì
wú
10
朗读正音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 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
4
愚公移山
导入
大语文课件
朗读
注释
答问
归纳
探究
5
本文选自 《列子·汤问》 。
列子,名 御寇 ,战国 时人。
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原本早已散佚。今本《列子》 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 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 故事和神话传说。
17
难句翻译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 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
18
19
起加强语
同“注慧释” 通 制止 叹息 即使 气作用
大语文课件
25
答问 深入理解
26
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7
表示愚公移山的主张得 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 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8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1. 山之高:高万仞; 2. 山之大:方七百里; 3. 人之老:年且九十; 4. 人之少:子孙荷担者三夫; 5. 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kuì
wú
10
朗读正音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 (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杂然相许。
④“谋”译为“谋划” ⑤“汝”为假借,译为“你” “毕”译为“所有、尽”
⑥“杂”译为“纷纷”
6
翻译第二小节
• 其妻献疑曰:“以君 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且焉置土石?”杂 曰:“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叩石垦 壤,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邻人京城氏之孀 妻有遗男,始龀,跳 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18
二、一词多义
年且九十( 将近 且 且焉置土石( 况且
) )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 焉
始一反焉( 语气词,加强语气 )
其妻献疑曰( 代词,他的,指愚公 ) 其 其如土石何( 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
惧其不己也( 代词,他,指愚公 )
19
以君之力( 助词,的 ) 跳往助之( 代词,指愚公 ) 之 甚矣,汝之不惠( 助词,无义 ) 虽我之死(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告之于帝( 代词,指这件事 )
1
2
作家作品
列子,名寇,列御寇,战国前期思 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后被道教尊奉 为“冲虚真人”。
《列子》现存8篇,其中著名的有 《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纪昌学射》。
3
礼乐、仁政 儒家 清净无为 道家 兼爱、非攻 墨家
中央集权、依法治国
法家
4
翻译第一小节
翻译课文
太行、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高万 仞。本在冀州之 南,河阳之北。
导入新课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寓言故事,选 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 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 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 “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 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 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 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④“谋”译为“谋划” ⑤“汝”为假借,译为“你” “毕”译为“所有、尽”
⑥“杂”译为“纷纷”
6
翻译第二小节
• 其妻献疑曰:“以君 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且焉置土石?”杂 曰:“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叩石垦 壤,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邻人京城氏之孀 妻有遗男,始龀,跳 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18
二、一词多义
年且九十( 将近 且 且焉置土石( 况且
) )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 焉
始一反焉( 语气词,加强语气 )
其妻献疑曰( 代词,他的,指愚公 ) 其 其如土石何( 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
惧其不己也( 代词,他,指愚公 )
19
以君之力( 助词,的 ) 跳往助之( 代词,指愚公 ) 之 甚矣,汝之不惠( 助词,无义 ) 虽我之死(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告之于帝( 代词,指这件事 )
1
2
作家作品
列子,名寇,列御寇,战国前期思 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后被道教尊奉 为“冲虚真人”。
《列子》现存8篇,其中著名的有 《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纪昌学射》。
3
礼乐、仁政 儒家 清净无为 道家 兼爱、非攻 墨家
中央集权、依法治国
法家
4
翻译第一小节
翻译课文
太行、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高万 仞。本在冀州之 南,河阳之北。
导入新课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寓言故事,选 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 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 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 “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 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 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 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愚公移山》PPT课件
对比
目光短浅 知难而退
自以为是
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
深入探究
2.本文写作特色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以操蛇之神惧其不已反衬愚公精神和行为的可贵
2.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 (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山高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谋移山—愚公之妻献疑—遗男 助之—智叟笑止—愚公驳斥—山神害怕告知帝—帝感其诚移山 全文篇幅虽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
课文解读
面积。
形容极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黄河北岸。山南水北为“阳”,
冀州之南,山河北阳水南之为北“阴。”。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山的高度极高,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 北边。
课文解读
阻塞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将近。
苦于。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形险作峻名的,
通“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文解读
译文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 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 挖土,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 城氏家的寡妇有一个遗孤,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课文解读
老头
聪明
凭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重点虚词
跳往助之( 代词,指愚公 )
之
隐土之北(助词,的 )
甚矣,汝之不惠( 助词,无义 )
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3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梳理文章内容
问题一: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原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居。 阐释:愚公是一个年龄将近九十,面对 着大山居住的老人。
梳理文章内容
问题一: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原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 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阐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 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 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 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可见愚公 不愚,他是一个智慧且意志坚定的人
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3】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5】一厝朝东。 “厝”通“措”, 放置。
【6】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知识积累
2、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名词做动词,面向。 【2】惩山北之塞 惩 :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3】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用做名词,指险峻的大山。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梳理文章内容
问题二:愚公移山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阐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太行、王屋两座山,方 圆七百里,高万丈,本来坐落在冀州的南面,河阳 的北面。可见愚公遇到的困难有山太高大
梳理文章内容
问题二:愚公移山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原文: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阐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河曲一个智慧的老头笑 着制止他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借老迈的年 龄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削毁,能把 土石怎么样呢。可见移山的困难有别人的嘲笑和反 对。
《愚公移山》PPT课件
愚公不畏艰难,坚定不移地决定移开阻挡他们通路的两座大山,这体现了坚持不 懈的精神。
详细描述
愚公在面对巨大的困难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定地选择了坚持。他相信只要 自己不放弃,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是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学 习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毅力与恒心
总结词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不轻易放弃或抱怨。同时,要学会从困难中汲取经验和教 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此外,积极的心态和乐观 的态度也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结词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 的责任和使命,这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 凝聚力。
创作背景
《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设定 在古代中国,一个交通不便、 山峦叠嶂的地区。
作者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强 调了勤劳、毅力和不畏艰难的 精神。
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 的敬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理念。
02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故事开端
总结词
叙述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和事件
详细描述
故事以一位年迈的愚公为中心展开,他居住在两座大山之间,交通不便,生活 艰苦。为了改变现状,愚公决定移开阻挡他们通路的两座大山。
04
《愚公移山》的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
01
02
03
愚公
坚韧不拔、毅力非凡的老 人,代表了人类不屈不挠 、持之以恒的精神。
智叟
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代 表了那些目光短浅、嘲笑 努力的人。
天神
作为超自然力量,对故事 情节起到推动作用,增强 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故事语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朴自然,无华 丽辞藻,却能深入人心。
详细描述
愚公在面对巨大的困难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定地选择了坚持。他相信只要 自己不放弃,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是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学 习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毅力与恒心
总结词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不轻易放弃或抱怨。同时,要学会从困难中汲取经验和教 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此外,积极的心态和乐观 的态度也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结词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 的责任和使命,这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 凝聚力。
创作背景
《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设定 在古代中国,一个交通不便、 山峦叠嶂的地区。
作者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强 调了勤劳、毅力和不畏艰难的 精神。
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 的敬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理念。
02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故事开端
总结词
叙述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和事件
详细描述
故事以一位年迈的愚公为中心展开,他居住在两座大山之间,交通不便,生活 艰苦。为了改变现状,愚公决定移开阻挡他们通路的两座大山。
04
《愚公移山》的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
01
02
03
愚公
坚韧不拔、毅力非凡的老 人,代表了人类不屈不挠 、持之以恒的精神。
智叟
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代 表了那些目光短浅、嘲笑 努力的人。
天神
作为超自然力量,对故事 情节起到推动作用,增强 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故事语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朴自然,无华 丽辞藻,却能深入人心。
第23课 愚公移山课件(共50张PPT)
——杂然相许。
4.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老人 代指愚公 同“慧”聪明
河湾上的一个 有智慧的老人讥笑 愚公,阻止他干这 件事,说:“你也 太不聪明了!
严重 你也太不聪明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凭借 连……都 草木 难道 如……何
把……怎样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纷纷地
之于,它到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 边。”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人, 叩 石 垦壤,
用箕畚装土石 肩负,扛
敲,打
挖掘泥土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
领儿孙中能挑担
子的三个人上了
山,凿石头,挖
泥土,用簸箕运
到渤海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 牢》《猴子捞月》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 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rèn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 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 阳之北。
chéng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yū
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
有远大理想,不惧怕困难, 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 见卓识,令人尊敬的智者。
•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 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 二山?
•2、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 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3、本文以神话结尾,是不是封建迷信?有什么 作用?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 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 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 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 和神话传说。
4.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老人 代指愚公 同“慧”聪明
河湾上的一个 有智慧的老人讥笑 愚公,阻止他干这 件事,说:“你也 太不聪明了!
严重 你也太不聪明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凭借 连……都 草木 难道 如……何
把……怎样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纷纷地
之于,它到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 边。”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人, 叩 石 垦壤,
用箕畚装土石 肩负,扛
敲,打
挖掘泥土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
领儿孙中能挑担
子的三个人上了
山,凿石头,挖
泥土,用簸箕运
到渤海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 牢》《猴子捞月》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 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rèn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 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 阳之北。
chéng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yū
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
有远大理想,不惧怕困难, 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 见卓识,令人尊敬的智者。
•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 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 二山?
•2、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 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3、本文以神话结尾,是不是封建迷信?有什么 作用?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 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 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 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 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教学课件(48张ppt)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山北水南), 无陇断焉。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 没有高山阻隔了。
第四段:故事的结尾,,写愚公愿 望实现。用神话结尾突出了愚公精 神的惊天地、泣鬼神。
3、如果没有神仙的帮忙,结果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 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实现其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 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是以幻想方 式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 望。这和迷信有本质的不同。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 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毁 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长叹) 曰:“汝心之固(顽 固),固不可彻(通, 这里指思想改变),曾 不若孀妻弱子。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 说:“你的心真顽固, 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 地步,连孤儿寡妇都 比不上。
【杞人忧天】
《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 亡所寄废寝食者。”后比喻毫无必要或毫无 根据的的担忧。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 琴艺高超。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 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听岸上有一位樵 夫站在那里大声叫绝。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 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 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 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 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 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后用来比喻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凿)石垦壤,箕 畚(簸箕和箩筐,这里是用簸箕和箩筐装土 石的意思)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 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 邻人京城(复姓)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换牙),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 (同返)焉。
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版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háng 太行 zēng 曾céng
chèn 龀
rèn 万仞
zhū 诸 sǒu 叟
chéng 惩
jīběn 箕畚 kuì
匮
sè rǔ 塞汝 hè shuāng 荷孀 cuò yōng 厝雍
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语意停顿完全 正确的一项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A ) 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B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 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 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 无陇断焉。
于 是
率 领
……的
成年 男子
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敲凿 挖 土 用箕畚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寡妇
蹦蹦跳跳 去 他们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换牙
冬夏 交
寒暑易换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 返。焉,语气助
词。
拐弯
表 修 饰
制 他,代 止 指愚公
放在主谓之 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 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 词。
2、把握愚公这一人 物形象,理解课文深刻 的寓意及愚公精神的现 实意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阻止
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
指山上的草木 起加强语气作用
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长叹
固执、顽固 通
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子。
译文:河弯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
”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殘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
课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色的词语
1.方七百里 2.指通豫南
方圆,指面积。 通“直” 一直
3.如太行、王屋何 把······怎么样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土筐
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指山上的草木
6.汝心之固
固执,顽固
7.虽我之死
即使
8.何苦而不平
愁
..........
18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五、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
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
呢?绕山开路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
怎么看?
..........
21
再见
..........
22
嘲笑(讥笑) 2、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 4、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 “帝感其诚”的“诚”是指:
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
..........
14
齐读全文,深入探究
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
寡妇 孤儿 才换牙
换
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
往返 一反焉。
译文: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和隐土的北 面。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 头,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邻居京城 氏的寡妇有个孤儿,才换牙,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 他们。寒暑换季(一年时......间.... ),才能往返一趟。8
2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 行、黄屋怎么样呢?”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也比不
上。
..........
19
三、下列加红的“之”和“其” 分别指代什么?
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这件事
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这件事
译文: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 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 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 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 隔了。
..........
13
齐读课文第三、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智叟的“笑” 应是 一种笑?
愚公移山
..........
1
作家作品的介绍
有关作品: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 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 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 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有关作者: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 一。
王屋何”; 智叟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 毛:草木——智叟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力贬
低愚公。
3、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
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
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
17
3
正音识字
高万仞 rèn 惩山北之塞 chéng sè 出入之迂也 yū 子孙荷担者 hè 箕畚运于渤海 jīběn 一厝朔东 cuò
京城氏之孀妻 shuāng
始龀
chèn
智叟笑而止之 sǒu
无穷匮也 kuì
智叟亡以应 wú 一厝雍南 yōng
..........
4
初读课文,明确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2、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3、智臾亡以应:亡同“无”,没 有。 4、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 “垄”,高地。5
齐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表示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
4、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9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1、山之高:高万仞; 2、山之大:方七百里; 3、人之老:年且九十; 4、人之少:子孙荷担者三夫; 5、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2
关于体裁: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 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 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 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 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 教育。
..........
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
去都要绕道,
..........
6
家
尽 险峻的大山 同“直”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
山之北水之南 纷纷 赞同 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
加强语气,连……都 把…怎么样 况且 哪里 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指面积,方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
黄河 山之南,水之北 南,河 阳之北。
将近 面向着 苦于 阻塞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曲折、绕远
出入之迂也,
译文: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
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了,在
惧 四、其不 辨已 析下列句—子—加愚色公词及的其意子义孙的异同
1、方七百里
方圆,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 正、正在
2、年且九十
将近
且焉置土石
况且
3、曾不若孀妻弱子 竟然、简直
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4、汝心之固
固执、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
..........
20
5、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逃跑
1、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
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 的寓意。那么,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 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 斗的道理。 2、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都提出了异议, 他们的“同”中有什么不同?
屋 何?” 是疑问句,表示询问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 是感叹句,语气本已强 烈,又是“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倒装之后,语 气更加强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是反问句,语气更......加.... 强烈,况且又用“其16 ”
5)对愚公能力的评价不同。 其妻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1)态度不同。其妻只是“献疑”,并不反对;智叟 不但反对,而且嘲笑、制止。
..........
15
2)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关爱丈夫、儿子;智叟 是显示自己的“智”,嘲笑愚公的“愚”。
3)称呼不同。其妻称“君”,是敬称;智叟称“汝 是一种不客气的称呼,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4)语气不同。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
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
,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
无话可答。
..........
12
停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
背
通“措”,放
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垄”,高地 阻隔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断焉。
石?”
译文: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
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
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
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
能削平,能把太行、黄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
..........
7
相当于“之于”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
连山上的一根草都动不了,又能够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
法开窍,连孤儿寡妇也比不上。
..........
11
即使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
穷尽 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再愁
通“无”
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既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