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版23 愚公移山.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阻止
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
指山上的草木 起加强语气作用
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长叹
固执、顽固 通
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子。
译文:河弯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
”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殘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
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
去都要绕道,
..........
6
家
尽 险峻的大山 同“直”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
山之北水之南 纷纷 赞同 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
加强语气,连……都 把…怎么样 况且 哪里 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愚公移山
..........
1
作家作品的介绍
有关作品: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 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 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 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有关作者: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 一。
王屋何”; 智叟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Hale Waihona Puke Baidu毛:草木——智叟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力贬
低愚公。
3、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
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
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
17
指面积,方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
黄河 山之南,水之北 南,河 阳之北。
将近 面向着 苦于 阻塞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曲折、绕远
出入之迂也,
译文: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
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了,在
1)态度不同。其妻只是“献疑”,并不反对;智叟 不但反对,而且嘲笑、制止。
..........
15
2)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关爱丈夫、儿子;智叟 是显示自己的“智”,嘲笑愚公的“愚”。
3)称呼不同。其妻称“君”,是敬称;智叟称“汝 是一种不客气的称呼,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4)语气不同。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译文: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 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 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 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 隔了。
..........
13
齐读课文第三、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智叟的“笑” 应是 一种笑?
嘲笑(讥笑) 2、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 4、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 “帝感其诚”的“诚”是指:
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
..........
14
齐读全文,深入探究
连山上的一根草都动不了,又能够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
法开窍,连孤儿寡妇也比不上。
..........
11
即使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
穷尽 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再愁
通“无”
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既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
3
正音识字
高万仞 rèn 惩山北之塞 chéng sè 出入之迂也 yū 子孙荷担者 hè 箕畚运于渤海 jīběn 一厝朔东 cuò
京城氏之孀妻 shuāng
始龀
chèn
智叟笑而止之 sǒu
无穷匮也 kuì
智叟亡以应 wú 一厝雍南 yōng
..........
4
初读课文,明确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2、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3、智臾亡以应:亡同“无”,没 有。 4、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 “垄”,高地。5
2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 行、黄屋怎么样呢?”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也比不
上。
..........
19
三、下列加红的“之”和“其” 分别指代什么?
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这件事
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这件事
..........
2
关于体裁: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 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 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 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 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 教育。
..........
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
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
,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
无话可答。
..........
12
停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
背
通“措”,放
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垄”,高地 阻隔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断焉。
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
寡妇 孤儿 才换牙
换
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
往返 一反焉。
译文: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和隐土的北 面。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 头,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邻居京城 氏的寡妇有个孤儿,才换牙,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 他们。寒暑换季(一年时......间.... ),才能往返一趟。8
石?”
译文: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
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
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
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
能削平,能把太行、黄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
..........
7
相当于“之于”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
课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色的词语
1.方七百里 2.指通豫南
方圆,指面积。 通“直” 一直
3.如太行、王屋何 把······怎么样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土筐
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指山上的草木
6.汝心之固
固执,顽固
7.虽我之死
即使
8.何苦而不平
愁
..........
18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齐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表示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
4、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9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1、山之高:高万仞; 2、山之大:方七百里; 3、人之老:年且九十; 4、人之少:子孙荷担者三夫; 5、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屋 何?” 是疑问句,表示询问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 是感叹句,语气本已强 烈,又是“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倒装之后,语 气更加强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是反问句,语气更......加.... 强烈,况且又用“其16 ”
5)对愚公能力的评价不同。 其妻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五、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
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
呢?绕山开路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
怎么看?
..........
21
再见
..........
22
1、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
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 的寓意。那么,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 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 斗的道理。 2、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都提出了异议, 他们的“同”中有什么不同?
惧 四、其不 辨已 析下列句—子—加愚色公词及的其意子义孙的异同
1、方七百里
方圆,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 正、正在
2、年且九十
将近
且焉置土石
况且
3、曾不若孀妻弱子 竟然、简直
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4、汝心之固
固执、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
..........
20
5、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逃跑